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范文

时间:2023-03-15 07: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红楼梦》中的人物,农村老太太,女婿是贾府的远亲,家境贫寒。她替女婿去贾府乞求资助,进了贾府的花园大观园后,目不暇接,处处感到新鲜。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色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例]说着,她在前面引路,进了那洋楼下,就引到一个客厅去。这里陈设得极华丽,两个相连的客厅,一边是紫檀雕花的家具,配着古董;一边却是西洋陈设,和绒面沙发。简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比喻由于看到新奇事物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

[例]憨老汉下了火车,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看着天津卫劝业场马路两边红红绿绿的霓虹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相关的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新鲜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长长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刘姥姥进大观园——走马观花

刘姥姥坐席——出洋相()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篇2

【关键词】红楼梦;妙玉;性格描写

一、第四十一回妙玉顺理成章的出场

紧接着上一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一开场就是刘姥姥被凤姐“恶整”并喝下了一大碗黄杨木的酒。之后因大家又吃下许多油腻的食物。贾母便领着大家在大观园花园里散了散,吃完茶,就领着刘姥姥并众人去了栊翠庵。

这一出场背景衔接有序,却又不着痕迹。刘姥姥乡巴佬式的处处为利、凤姐的辣和讨好贾母的老于世故、贾母老来对贫穷弱小的“施舍”的满足感,都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妙玉平时在栊翠庵基本上是不会参与大观园的活动的,她的出现需要很有说服力的逻辑。比如这一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必然要由贾母并大观园众姊妹领着将大观园全部游览一遍。之前刘姥姥已经过了黛玉的潇湘馆、宴了探春的秋爽斋、评了宝钗的蘅芜苑。一番精彩之后来到栊翠庵吃茶想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二、妙玉“热情待客”中没有掩盖住的孤僻

妙玉出场第一句便是“忙接了进去”。贾母赞了栊翠庵花园的胜景,妙玉即“笑往里让”。妙玉一听贾母要吃一杯茶,又“忙去烹了茶来”。等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不知道这句话是妙玉的明理处事还是高傲的迫不及待。这一切都是她在贾母面前的“热情表现”。但一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暴露了妙玉常时的行事风格,或许宝玉所知道的妙玉是再有权势的贵人都难弯下腰来殷勤侍奉的。再看妙玉除了贾母之外,对王夫人等人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可见,妙玉即使是在众人面前有如此的表现,也是不得已的。而即使是在这种不得已之中,也隐约流露出她孤僻的性情。

三、从“喝梯己茶”看妙玉的洁癖和极端孤僻

对妙玉的着重描写是从喝梯己茶开始的。妙玉将钗黛二人带入耳房,另泡一壶茶。可见,在妙玉看来大观园里一般女儿都不甚入她眼的,在场的也就钗黛二人而已。接着宝玉也悄悄跟进来。当然,宝玉算是妙玉的知己。但将一个男人带进自己比较私人的房间自然是不方便的,故需要宝玉自己跟进来。

接下来的描写有围绕着物的―茶具和茶水;有围绕着事写的―叫小幺儿洗地、妙玉送客闭门。第一处,妙玉要将刘姥姥喝茶的成窑茶杯扔了,后听宝玉的劝告将茶杯送了刘姥姥。第二处,妙玉斥责宝玉不识货,将绿玉斗指为俗器。第三处,妙玉因黛玉品错茶水而说她是“大俗人”。第四处,宝玉要叫人来为栊翠庵洗地。第五处,妙玉关门谢客。

这第一处和第四处都是写妙玉的洁癖(很多人不愿将妙玉冠以“洁癖”这样的字眼,而说是她的高洁情怀,不过我认为“洁癖”更符合此回的妙玉)。第一处,因一个“俗人”(刘姥姥)用过茶杯,尽管这杯子是成窑的,妙玉依然毫不犹豫地要将茶杯扔了。而这个茶杯本来是给贾母吃茶的,贾母没有嫌弃刘姥姥的“俗”或者是“脏”,而妙玉却因为她接过喝了几口就记在心上、要将茶杯弃了。说得严重点,妙玉连贾母这样的《红楼梦》权贵的代表都不见得放在眼里。宝玉后因想到扔了可惜,便要妙玉将茶杯送了刘姥姥。妙玉此时回答“若我吃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实是洁癖之极。之后便说让宝玉自己拿去给刘姥姥。宝玉却也了解妙玉性情,顺势说“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想来妙玉听了此言应该是很开心的。这些都表现出了第五回判词中妙玉的“欲洁”,不过恐怕更多是惊人的洁癖。第四处,宝玉提出要叫几个小幺儿打水给栊翠庵洗地,妙玉便“笑说”让抬水的人“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来”,更是连为栊翠庵带来清洁的人都关在门外了,留着的只能是彻彻底底干干净净的栊翠庵。

第二处和第三处都是写妙玉的自视清高,孤僻成性。第二处,宝玉见钗黛二人得的茶具都是古玩奇珍、颇具特色,而自己得的绿玉斗的相比之下却成了“俗器”。妙玉则斥责宝玉“不识货”。一则,这件绿玉斗的确是奇珍;二则,这是妙玉平日里自己用的茶具,给宝玉吃茶算是视他不比别人,不期宝玉说出这样的话。第三处,黛玉因贾母等吃的茶都是旧年的雨水,就问到这梯己茶是否如此。妙玉不留情面地“冷笑”说黛玉是个“大俗人”,映射出这一回的名字“茶品梅花雪”。更奇的是,平日里被视为刀子嘴的黛玉,此时居然“只他天性怪癖”,没有回嘴,“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这样以大观园里最孤僻之人来衬托妙玉性格的极端孤僻、难以与人相处,实在精妙。

第五处,妙玉闭门送客,先是“亦不甚留”,再就“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一送一闭顷刻表现出妙玉想要尽快结束这些现世中的“贵人”的打扰。这种迫不及待正是归结了这一出妙玉的性格,即使是笑迎贾母、与宝黛钗吃茶,到最后也是拒绝俗人的打扰、求一个安宁洁净。在妙玉眼里,富贵闲人和俗世的肮脏即使在最华丽的外表下都一钱不值。

四、身世不凡更衬托出妙玉的孤僻

自妙玉为众人烹茶开始,作者就没有停止对众多华美茶具的描写。贾母的茶杯自然高人一等,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与第四十回刘姥姥赏玩大观园时林黛玉亲自为贾母端上的“小茶盘”相比不知名贵了多少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种官窑脱胎白盖碗是一种宫廷烧造专供御用的青瓷碗,一般贵族式难得拥有的,可见妙玉这位官宦小姐,却是身世不凡。

在妙玉眼里,宝黛钗自然比别人更高一筹。吃的茶如此,用的茶具自然也是如此。不必看茶具的名称,单看宝钗用的茶具上写的“晋王恺珍玩”和“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字样,虽然是曹雪芹的夸张之词(因匏惺强滴跄昙淇始出现的,非晋代王恺或者北宋苏轼能过目的[2]),却可教人感叹―或许比起《红楼梦》里的权势贵族“贾王史薛”,妙玉一家也不逊色。另外,给黛玉吃茶的点犀B也是极其珍贵的。后面出场“一只九曲十二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也是如此。而她平日里自己用的绿玉斗虽看起来可能比黛钗二人用的茶具略显逊色,但其中的来历未必可知。

正是妙玉身上拥有的这种不凡身世,使得妙玉的孤僻和清高多了一份衬托和证明。正如第十八回,因贾元春省亲,贾府采买"小尼姑小道姑"之际,王夫人说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若是一个家世平凡甚至卑微的女子,没有诗书浸染出的气质,绝不会清高和孤僻如此还能让宝黛钗这般敬重的。

五、曹雪芹在第四十一回对妙玉孤僻性格的描画一览

这一出妙玉的出场十分精彩。不得已接待贾母众人,不得已的一点“热情”。再自然地描写到喝茶过程中名贵的茶具,然后是吃梯己茶的段落。这里都是在着重刻画妙玉,连钗黛二人也作了衬托之用。

吃老君眉与吃梯己茶,看似高低起伏,却都是源于妙玉的孤僻之性。妙玉与宝黛钗之间的交谈也是处处无不在以三人衬出妙玉。宝钗是不大言语,黛玉语出即遭一句“大俗人”堵住了嘴。宝玉是无不处处讨好、也处处能说中妙玉的心事,很是懂得怎样与妙玉相处。

纵观整部《红楼梦》,整个大观园只有宝黛钗湘惜五人可与之交往,甚或是只有贾宝玉才深得其心。还有那么多水一般的女儿(迎探等),却都不喜与之有任何交集,后面第五十回中“芦雪庵即景联诗”李纨罚联诗落第的宝玉去讨栊翠庵的梅花便是一瞥。林黛玉尚且惹人怜爱,而这样孤僻、清高的妙玉势必不能在世俗的世界里自由生存,她不愿触碰、也怕难能。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孙逊: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5,第365页

篇3

话说林黛玉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贾宝玉见了,十分心疼,便带着黛玉来到了2009年4月18日。

走出时空穿梭机,他们来到了一条公路边。

太阳肆意的吐着火辣辣的舌头。“宝哥哥,好热啊!”“那我们去寻些井水来解渴吧!”“我也这么想。”说完,他俩却看见身旁来来往往的人舔着各种圆球状的东西,经打听,他们知道了,这种怪怪的东西叫做冰淇淋,好吃又能解渴。他们也买来冰淇淋,咬一口,太爽了!“宝哥哥,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嗯,太棒了!”

吃完冰淇淋,他们打了一辆出租车,两分钟不到,他们就来到了医院。黛玉做了B超、透视、血蛋白等各项检查,不一会,医生告诉她:“你的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呢,你缺少运动,多运动,身体也就不错了。”

听了医生的话,宝玉决定带黛玉去健身房锻炼。

来到健身房,他们看到了许多之前他们从未见到过的东西:跑步机、单杠、双杠······他们上去跑啊、跳啊,不一会就累得满头大汗、力倦神疲。

回到宾馆,他们甜甜地睡了个大觉。太阳公公出来了,他们的精气神也特别好。

黛玉带着钱包早早地出了门。问她要干吗呀,当然是去购物喽!

她先来到服装商场。花花绿绿的衣服裤子裙子看得黛玉眼花缭乱。服装有运动服、休闲服。运动服又分为“adidas”、“Nike”等名牌,休闲服有连衣裙、短袖衣、牛仔裤等等。这些衣服都特别好看,黛玉选了几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就来到了副食店。

副食店可太棒了!这里什么好吃的都有:牛奶、可乐、饼干、巧克力、水果、鸡蛋······荣国府有的这儿有,荣国府没有的这儿也有!黛玉高兴的把一大堆好吃好喝的抱入怀中,就是不知道这么多东西什么时候吃得完。

最后,她来到了家电商场。进入家电商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饮水机。饮水机各式各样的都有,可以自动烧开水或制造冰水,十分方便快捷。

再往里走,这里是电视机的家。黛玉走到一台液晶大电视机前,听到有人在叫她,原来,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红楼梦》电视剧呀!

天渐渐黑了,黛玉也大饱了眼福,满载而归。

篇4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总结版高考红楼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总结版高考红楼梦知识主要事件:

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4、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她恪守封建妇德,善于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相关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

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9、请写出“金陵十二钗”

都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的性格特点是: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1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 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17、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18、《红楼梦》第六十六

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19、《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2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曹雪芹。

2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2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24、“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篇5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灵魂

一、贾母的性格特征

贾母是荣国公长子贾代善的夫人,是贾府第二代嫡亲中硕果仅存的老祖宗,是荣宁二府的太上家长。纵观《红楼梦》全文,贾母在性格上可谓慈祥仁爱、善良宽厚、博爱多才。

(一)慈祥仁爱

贾母的慈祥与仁爱,主要体现在对儿孙的疼爱、关心和照顾。这是母性光辉的自然体现,是一位老年女性对晚辈的爱护的本能,是一种感性的感情。

贾母不仅对嫡亲中的迎探惜三春、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宝琴、凤姐、李纨等疼爱有加,而且对远族中的诸如喜鸾、四姐、秦钟等也是极尽一个老祖母的慈祥和关爱。宝玉挨打,贾母仍心疼不已,因此在“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面对贾政跪下含泪说道:“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老太太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儿就禁的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然而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中,(赖嬷嬷)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就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看见的!……”[1]231两段对话对比之鲜明,充分体现了贾母对宝玉没有原则的疼爱,甚至是溺爱。

(二)善良宽厚

贾母的善良宽厚首先表现在“怜贫恤老”。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1]69她与善良幽默的刘姥姥投缘,谈话间丝毫没有富人对穷人的鄙视,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亲近如同两个年过古稀相识很久的老人在嬉戏打闹。

贾母的善良宽厚其次还表现在对家族中各种“敌对势力”的宽容与忍让。

宁、荣两府表面很统一,但实际上都在背着贾母在收集自己的利益,内部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她不喜欢的大儿子贾赦在中秋夜说笑话影射她偏心,虽然让她不快,但她也只是幽默地说了句“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作为一大家子的主人,贾母的宽厚善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

(三)博爱多才

贾母的形象,在《红楼梦》这么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作品中,是最为成功的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强大的家族背景,让她在文化,礼仪,为人处世都有着别的封建女性没有的才能,她也是封建女性顶峰的代表人物,更是封建男权统治下,三从四德威逼中,可以有权发言的成功人。[2]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1]211

二、从贾母的对人态度看其形象

分析贾母的形象不仅要从其自身性格特点入手,更要通过其对不同女性的好恶来总结概括。这些都是贾母形象的外衣,透过这些有利于我们看到更本质的内核。

(一)贾母对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态度

贾母对黛玉是极为疼爱的,这种疼爱既是来源于她对这个亲外孙女的疼爱,对这个孤女的疼惜,也是来源于宝玉对黛玉的喜爱,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情不难理解。

小说曹公所著部分,贾母处处维护黛玉周全,将宝玉和黛玉相提并论,以免黛玉受薄情长辈欺负,也正是对黛玉的喜爱的体现:“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也来源于对黛玉刚直、鲜明、无心计的性格的怜爱,因此处处庇佑不通世情的宝玉及黛玉。然而,贾母对黛玉的性格,也存在不甚满意的方面。另外,在说《凤求鸾》鼓书一事上的“不许”,实际上也暗含着对宝黛爱情的反对。特别要注意的是,贾母初见黛玉,问其可曾读过什么书,聪明、敏感的黛玉说不曾读过什么书,当看到黛玉房间书比较多时,表现得不甚愉快,这都说明,实际上,贾母观念里还是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几件事例可见贾母对宝钗的态度: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去了探春的秋爽斋。夸黛玉、探春等姐妹“不俗”,却被宝钗的蘅芜苑吓了一跳:“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言下之意,这样的布置是显得不“俗”了,甚至当下发表评论:“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贾母见到宝琴时,问宝琴生辰八字,显然有将其与宝玉婚配之意,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二)贾母对各位女子的态度

贾母喜欢王熙凤,这是毫无疑问的。众所周知,凤姐泼辣大方,深得贾母欢心,她以精明干练作为贾府的当家人,她也以能说会道成为贾母的开心果,贾母作为贾府的统领,作为八十几岁高龄的统帅,其洞悉力是可想而知的,她并非不知道凤姐贪财妄为、心狠手辣,但偏偏精于世故的贾母,喜欢的就是凤姐在她面前所呈现的心细周到、爽朗大方的一面。

贾母喜欢宝琴。宝琴“年轻心热”,十分可爱。贾母一见就欢喜非常。她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尽管薛姨妈半吐半露的告诉她宝琴已经许配人了,但从贾母的反映当中可见贾母对宝琴这个单纯、可爱、热心的女性的喜爱。

贾母喜欢鸳鸯。喜欢到希望鸳鸯能够寸步不离左右,连那样胡子斑白的做了大官的儿子,问她要鸳鸯做姨娘,她也不给。不但不给,还十分恼怒,使得贾赦大半年都不敢见她,只打发贾琏日日向她请安。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一节,我们可见鸳鸯性格之刚烈,个性之刚强。

篇6

秦可卿居然是红楼理财第一人?没错,在《红楼梦》中颇受众人推崇的资本高手中,很多人都认为排第一的是王熙凤无疑。但在理财经理赵博华的眼中,第一高手非秦可卿莫属。

在《红楼梦》中,张太医断秦可卿是一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而病根就在“聪明忒过”。秦可卿的理财能力,从其临终时她对凤姐托梦即可看出。秦氏对凤姐说道:“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理财启示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

理财师赵博华点评说,秦氏的分析有条有理,对家族未来的种种可能有充分的预见,同时又有自己的全盘规划,不仅有家庭的风险资产配置,还有具体的操作方案。

最了不起的,是利用了当时的法律来规避家族衰败获罪的风险。其中内容涉及现金流规划、投资规划――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用来收租子;子女教育规划――家塾也设在此;遗产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凡物可入官,祭祀产业入不了官,将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这一系列的盘算,堪称私人高级理财专家。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考虑的问题很现实――贾家常有出项,而少有进项,“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即指的是元妃省亲,正是这非常喜事,花光了贾家的家底。有红学爱好者估算,元妃省亲耗了贾家白银三十万两之巨,真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了。“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出自《黄帝内经》。秦可卿“趁今日富贵”加强家族理财规划的理念,对于今天的家庭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王熙凤:放贷高手

《红楼梦》中,理财方面的精明、狠辣者莫过于王熙凤了。“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的王熙凤,比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有着更高的才干,把自己的私房钱经营得有滋有味,一年赚了上千的利钱。不过,王熙凤的投资主要是通过钱庄进行的。在理财师赵博华看来,这属于极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打时间差,盘活闲置现金资产,将钱用于投资获取收益,也是凤姐增收的手段之一。王熙凤拿去放债的本钱,一是靠克扣丫环们的月钱,一是靠预支和迟发丫环们的月钱。《红楼梦》三十九回中袭人和平儿有这样一段对话:袭人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到袭人跟前,又见无人,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

可以看出,凤姐并没有让钱闲着,而是存到外面的钱庄等机构进行放贷获利,盘活“闲置资产”和现金,王熙凤通过这种手段获得的利益相当丰厚。王熙凤到底放贷成果如何?平儿透了底儿:“……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她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她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理财启示

――投资让钱滚起来

说起放贷,理财师赵博华分析了其中的历史背景。原来,曹雪芹的家庭就是既属大官僚、大地主,同时又是经营当铺和放高利贷的。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曹在《覆奏家务家产折》中承认他家有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后来,雍正六年曹被抄家时,新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在奏折中说曹“家人供出外有欠曹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

对王熙凤的高利贷,如果以月银八两(也有人认为是四两)计算,即使加上其他项,一年一千两白银收益,真可谓“高利贷”了。

刘姥姥:“融资”二十万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的雇车费。第二次,刘姥姥又拿回了银子一百零八两,青纱、茧绸及其他绸子若干,内造点心、各样面果子、御田粳米若干,袄儿裙子等衣裳若干,梅花点舌丹、催生保命丹等养生药物若干。按照平儿转述王夫人的话说,可以做个小本买卖或置上几亩地了。

一百零八两可以买田置地或者做小买卖,那么在清朝康熙时期这笔银子“值”多少呢?“这里有个比较,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二十四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赵博华分析说,可以这样认为,二十四两白银当时够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像刘姥姥不仅有房有地,还雇着工人丫头,消费应该不算太低,一百零八两按理够刘姥姥一家四年多的生活费。

有媒体此前对此也有过计算,以清朝六品官员年俸四十五两白银为例,拿到今天,似乎只有可怜的9000元钱。但实际上由于通胀的缘故,清朝的一名“局级干部”,年薪如以今天的比例计算,至少应与9万元相当,即十倍的购买力。

实际上当时的一百零八两白银,今天价值至少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刘姥姥一次融资二十万,后来就彻底改变了女婿狗儿和孙子板儿的命运。

理财启示

――如何挣到第一桶金

赵博华说,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不仅无财可理,而且还是“月光族”。理财师建议,为了改变“月光”的局面,无数经验证明,以下几项措施最为有效:

一是强迫自己记账,每天或每周对各项开支情况进行总结,了解花费去向并改进,逐渐改变大手大脚的习惯。

二是设立储蓄目标,比如每月工资5000元,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情况和储蓄习惯,设定2000元或3000元的月储蓄目标,再将剩余的钱进行消费。

三是强制储蓄,确定每月储蓄目标金额后,通过基金定投、零存整取等方式,将每月目标金额存入相应账户。

“呆霸王”:败光百万家财

和《红楼梦》中众多理财女高手的典故相反,《红楼梦》中的败家典型就是混世“呆霸王”薛蟠,整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继承了“百万之富”的薛蟠,先后惹上了两起官司,最终没几年百万家财被耗散一空。

《红楼梦》第一百回,薛姨妈对宝钗称,因为薛蟠的第二起官司,“京里的官商名字已经退了,两个当铺已经给了人家,银子早拿来使完了。还有一个当铺,管事的逃了,亏空了好几千两银子,也夹在里头打官司……”后来,连南边的公当铺也折本收了。总之,薛家是彻底地败了。

理财启示

篇7

关键词:笑声 辛酸和悲凉 讽刺和鞭挞 尽显残忍 隐含凄凉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节选了许多文学名著的章节。这些名著的许多方面都是我们教学中学习的重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致、准确的动作描写,深刻的主题思想……但今天,在这里,我就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笑声进行品味和赏析。因为_生活和影视中的笑声多是开心、快乐、幸福的表现。但文学作品中的笑声却别有深意:或透露了无限的悲凉和辛酸,或表现了人物的得意忘形和癫狂,或表现人物的虚伪和自私,或表现弱者受尽等等,不一而足。

一、笑声中凸显人物命运的辛酸和悲凉

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孔乙己》历来是初中课本传统的重点篇目,主人公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读书半生,深受封建科举和等级制度的毒害。文,没有举仕;“武”,不能劳作。便失去生存技能,沦为社会底层近似乞丐,连同姓名一并没入残酷的尘世,这本是一个应该得到众人同情的弱者,但却受尽欺凌和屈辱。作者把他的悲剧命运放到笑声中来写: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像无形的刀直刺他那早已伤痕累累的心,这是何等残酷!他的潦倒、他的恼怒、他的迂腐都成为众人生活的调味品。他的屈辱成为众人嘲笑的导火索,可悲、可叹的不仅是孔乙己,更是那个病态的社会,更是那些愚昧麻木的国民。“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就这样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走”了,在人们自私冷酷的笑声中走向了他的黄泉路。那笑声饱含着辛酸和悲凉,透过薄薄的一层纸,穿越数十年的时空,仍在各位读者耳边回响。

二、笑声包含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一文,其中两个人的笑,我们是不能忘记的。一是主人公范进中举时: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范进读书一直到53岁,才求得功名,之前的遭遇,我们从他中了秀才以后,他岳丈胡屠户对他的教训也可看出一二来。再深想一点,他中了秀才还是如此劈头盖脸的一通教训,与其说是庆贺,不如说是来向他摆谱,那他没中秀才时的社会地位就可想而知了。这样范进中举以后的“笑”就不难理解了:那笑声中有几多得意、几多欣慰、几多轻松。“好了!我中了!”的潜台词是:我中了就好了,经济状况会好起来,社会地位会高起来,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总之,一切都会好的,他的苦难终于结束了,他的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他此时的激动是如此不可抑制,以至于喜极而疯,喜极而狂,他为功名癫狂的一生就这样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一个“笑”字是对“范进们”的辛辣的讽刺,更是对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再看另一个人物――胡屠户,他身为范进的长辈,在女婿未中举之前,他在女婿面前傲气十足,对其呼来喝去,颐指气使。范进向他借钱时,更是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可范进中举后,那番令人作呕的恭维我们且放在一边不说,只看课文最后一句: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前倨后恭形成鲜明的对比,把那个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描绘得如站眼前。不能不说是“笑”字的一大功劳。

三、笑声中尽显为富者的残忍,隐含贫寒者的凄凉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语文有效教学;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以致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而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内心体验即“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将“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主要载体的,是表达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这种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语文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和行动,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高认识,激感,从而将其转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体验式教学能运用得当的话,就会对语文有效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那么,体验式教学如何让学生受益呢?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能对语文有效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就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通过课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很大成分,常被兴趣所左右。因此老师可依据课文特点设计一些阅读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可,最终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如何设计课文阅读活动呢?下面笔者简单介绍自己的两种做法。

(1)课文阅读活动需要借助想象。人往往身临其境,感受最深。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学生阅读大都要受空间约束,难以身临其境。文学作品不像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看到色彩缤纷的画面。阅读需要借助想象,透过黑乎乎的汉字,才能看到作品里的多彩世界和百态人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想象,进入作品的世界里,用五官去体察,用心灵去感受,一定会体会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老师可让学生闭上双眼,神游桃花源,边“游”边说。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红桃花、绿竹林”,有的说闻到了“村中人为渔人准备的酒菜的香味”,感受到了“村中人握住渔人双手的力量和体温”。一时间,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喜”形于色,课堂上情意浓浓,气氛热烈,师生都沉浸在那幅和谐的画卷之中,从而也深切地体验到陶渊明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和谐社会”的憧憬之情。事后跟踪表明阅读需要借助想象。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当事人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2)课文阅读活动需要立足于文本的拓展。立足于文本的拓展,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有时还能够激起课堂的情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拓展可以联系作者经历,可以联系其他的作品、人物,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等。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谈到父亲与脚夫“讲价钱”,课堂上和一个学生交流完一个问题后,顺势问他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不料那个学生竟激动地谈起有一次他母亲和三轮车夫讨价还价的事情。那个学生口述得很细致,感情也很真挚,显然母亲的“斤斤计较”触动了他的情感之弦,同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的含义。

借助想象,立足于文本的拓展,精心设计课文阅读活动。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对语文有效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通过学生与文学作品的对话,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

篇9

关键词: 语文 引导 课外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形象地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

兴趣与心理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彰显出来。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其次,教师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并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益,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就能形成火热的阅读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趣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伟人细胞》时,老师给学生讲“男生贾里”的一些有趣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投入课外阅读。前一段时间,不少媒体热炒重拍《红楼梦》,可谓童叟皆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情节。学生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情节,自然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如“读书成果汇报会”、“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其次,教师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成篇,张贴在教室里展览交流。在此基础上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评出优秀“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查,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用表演促读。如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时,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学生乐读

学生对课外阅读逐步感兴趣,有一种想读的欲望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把兴趣发展为激情――爱读、乐读。

创设自由的阅读空间。首先,争取家长支持。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说明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籍定期更换;设定课外活动时间、中午、自习课、双休日为课外阅读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行上网阅读。

推荐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首先,要帮助学生择真而读(真,真知灼见)、择善而读(善,思想健康)、择美而读(美,审美情趣),并重视阅读积累。用好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如学了《十三岁的际遇》推荐学生读《北大我羞涩的梦》,并将两课进行对比。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推荐学生读老舍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写的《大明湖的春》,让学生对老舍的写作风格有较全面的把握。

指导学生选择文质兼美、与课文联系性强的书籍。如学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学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引进《诗经》、《楚辞》中颂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名家名作,且觉得乐趣无穷。

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帮助学生选择书籍。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读者》中的精美文章或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众文化样式作品,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组建和谐的阅读小组。阅读小组一般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近感”、“友谊感”等能在交流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提高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善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过程。学生如能把自己与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个中滋味随时记下,这就是心得,也是一种创作。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这才是阅读目标和归宿之所在。

其次,要养成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字典,这样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词就能随时查阅字典解决。对于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文意大有裨益。

最后,“不动笔墨不读书”,朱熹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要求学生既要读书,又要思考,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并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编写读书卡片。

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精读”与“略读”并用,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也就是说,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需要了解大意的读――“略读”。“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一是“量”,二是“质”。既要训练自己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培养“过目即记”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 词汇空缺类型可译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由于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一种语言里的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相关的对等成分,但也有些时候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种语言里的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的词,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词汇空缺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这种不对应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对词汇空缺的类型、可译性和翻译策略一一探讨。

二、词汇空缺的类型

1.实物名词

这部分词汇主要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形成的。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往往难以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表达。如:汉语中表示中国特有的传统食品“粽子、饺子、汤圆、腊八粥、冰糖葫芦”等词,以及“干爹、干妈”等称谓词,若被直译成英语,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在英语中,以white meat和red meat为例,前者包括一些颜色较浅(尤其是煮熟后较淡)的肉,如猪肉和家禽肉;后者是指一些颜然较深的肉,如牛肉和羊肉,在汉语中则没有对应的词语。

2.文学典故词

汉英典故有相通之处。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便难以理解这些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汉语文学典故多出自古代历史名著和小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智多星”、“岳母刺字”、“刘姥姥进大观园”、“母夜叉”、“人在曹营心在汉”、“乐不思蜀”等人物典故,没有背景知识的西方人是不懂其寓意的。同样,“夏洛克”、“罗密欧”、“汤姆叔叔”、“吉基尔医生”等来自英语文学典故的词语,没有背景知识的中国人也同样不知其涵义。

3.宗教词汇

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些有宗教特色的词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命中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等。又如:“礼”、“义”、“仁”、“智”、“信”这些词在英语中分别被译成ceremony,justice,humanity,wisdom,credit,但这些词语都无法准确地解释说明汉语中相对应的那些文化内涵。同样的,我们可能知道sleep with father是英语有关“死亡”的一种委婉表达,但知道其宗教含义的恐怕就不多了。

三、从跨文化翻译的实践看词汇空缺的可译性

从中西文化交往和跨文化翻译的实践来看,词汇空缺的矛盾也还是可以解决的。如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经过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和翻译工作者的努力,多数词语已进入异族语言,丰富了相互的语言,如英语中的ginseng,mahjong,kowtow等词就是从汉语中借去的;汉语中的“坦克”、“咖啡”、“俱乐部”、“维它命”、“模特儿”、“沙发”、“因特网”等便是从英语中借来的。上文所列举的文化方面的词汇空缺,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词汇已逐渐在异文化中找到了对等语,如individualism汉译为“个体主义”,汉语的“个人主义”英译为personalism;privacy(个人隐私)的文化意蕴已逐渐为中国人所理解。文化方面词汇空缺翻译的成功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文艺作品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够像它那样具有如此惊人的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部汉语巨著却已有两个英文版本(杨宪益与戴乃迭两位翻译前辈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英国学者戴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另外,人们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了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其它翻译方法,如增词达意、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等方法。这些翻译方法虽然有时会有所失,但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蕴,并被译文读者所理解,因此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是,词汇空缺的可译性是有限的、相对的,它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的能力。

四、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和文化替代法。

1.音译

当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例如:汉译英中“磕头(kowtow)”、“荔枝(litchi)”、“功夫(kongfu)”等;英译汉中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等。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词汇很多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外来词。

2.直译

如: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念)等。

3.改编

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另加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比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译为“the master carpenter”易于被外国读者理解。

4.意译

对于上述几种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使用意译。如:“时代变了,不能再靠金饭碗过日子了。”可译成:Times have changed,one can no longer expect a secure and well-paid job forever.如果把“金饭碗”译成gold rice bowl,那么整个句子就无疑会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费解,造成交流的障碍。

5.文化替代翻译法

对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的非对应词汇或短语,但却有其他的与其意义相同的对应部分,可使用文化替代翻译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习语的翻译,如“雨后春笋”,最好不要译成to grow like bamboo shoot,而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to grow like mushroom。又如“爱屋及乌”,可以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Love me,love my dog.”来翻译。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词汇空缺主要有实物名词、文学典故词和宗教词汇。词汇空缺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间的交际与翻译中,词汇空缺并非不可译,只有深入研究词汇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合理巧妙运用直译、意译、改编等科学有效的翻译手法,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弥合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喜荣.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1).

[2]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3]马菊玲.浅谈跨文化翻译问题[J].固原师专学报,1998,(1).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与教育出版社,1998.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