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05 06: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方法

篇1

一、现存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现在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造和提高。

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的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练习法。教学现存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教学实践领域中,教学以灌输为主,从书本到书本,无视学生发展的境地,很容易造成对知识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更不能加以运用的后果。在课堂上,没有重视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的综合运用。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和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知识,不要出现满堂灌,一味的将大量的知识塞给学生,因为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很好的掌握。

二、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

1.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A.首先要熟悉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明确的了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操作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免无法正常进行教学。B.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避免放录音的时候找不到播放内容的具置。C.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法,即创设什么样的情景,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法。D.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子作为例证。

2.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一位好教师应具备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力度和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像。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篇2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学法

Abstract: in gener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ethods all canfully reflect the trainee's main role is beneficial to trainingstudents, analysis, judgment and other capability. But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obtain knowledge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only by adhering to everything from set out actually, tak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portfolio, and its fun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Keywords: teaching, education,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学习型社会使人们由片面追求学历,逐步转向既追求学历又兼顾学力的轨道。顺应时代潮流的呼唤,各种培训教育如雨后春笋,形式各异。但仅就教学而言,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应着重于学员的学力开发。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员的学力是培训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具体问题。

多年的培训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学员在培训中学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行,就必须转变培训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革新培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变学员被动为师生间、生生问互动,变灌输为启发,使信息从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转变。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打破学院式教学常规,在充分发挥培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采用讲授、自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双讲、情景模拟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使其与教师同步思维、优势互补、经验共享。

一、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班(不超过50人)授课为基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法,又是现代培训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借以实施的教学活动基本形式。

从角色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行为规范来讲,主持人要根据教Oili指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要求,主持本组的讨论。主持人不仅要以身作则带头发言,还要指挥和协调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对偏离教学内容的话题有责任调整,对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员有责任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对记录人、发言代表的工作有督促、指导责任。记录人要以最快速度记录每个学员的发言内容,并做到文字清晰、准确。发言代表要把本组讨论的意见归纳综合,有条有理地向全班和教师汇报。从教学目的上讲,该教学法旨在调动学员的参与兴趣,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

从教学程序上来讲,首先,由教师布置研讨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引导、提供研讨思想。其次,以小组为单位,由主持人组织讨论。记录人、发言代表各司其职,教师巡视观察,掌握发言情况,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把讨论步步引向深入。接下来是小组汇报,班级交流,由各小组的发言代表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汇报本组讨论情况,并随时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将各组代表发言要点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于参照比较,总结讲评。最后,提问质疑,归纳总结。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式教学方法,它提供给学员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分析的操作主体是学员,教师只充当导演和组织者的角色。通常,可以选用的分析案例有两类,一类是综合评审型案例;一类是分析抉择型案例。前者着重培养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案例一般描述事件的范围较广,涉及的问题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后者只提供问题发生

的基本事实,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这类案例让学员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自己去设计解决问题的答案,着重训练学员的决策能力。

要上好一堂案例分析课,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设计和运作,其操作程序和步骤,第一步,学员阅读,精研案例。这是学员发现问题、确定分析方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启示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读,学员应拟出发言提纲,以待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第二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是案例分析课成功的基础。教师要深入小组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讨论的气氛和进展情况,并作相应处理。对发言繁琐、离题者给予提醒;对争论激烈、互不相让者适时小结,缓和气氛;对沉默寡言、气氛沉闷者,适当穿插,打破僵局。班级交流既是学员智慧、见解的总汇,又是提供给学员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争辩和交锋的机会,更是学员集体施展才能的“交汇点”,是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深化和检验。在交流中,人人得到启发、教育,并为写分析报告创造了条件。第三步,教师归纳总结。教师不是对学员的发言作个体评价,而是对集体讨论从总体上作出评论。总结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允许学员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独立思考,敢于坚持已见。第四步,学员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三、双讲教学法

双讲教学法简称双讲法,是由两位教师同时登台授课。这种新型教学法是从讲授法演化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课堂讲授的科学升华。传统的课堂讲授,由一位教师主宰课堂,教师讲,学员听,容易形成一言堂。而双讲法因为有两位教师共同授课,可以为学员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合作的环境。由于双讲法是两位教师担任同一内容的授课任务,他们需要从备课到讲课的联手合作。双讲法虽说从根本上讲并未完全脱离讲授法的框框,但由于和其他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的配合运用,因此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形成了归纳讲授、答疑讲授等新的格局,易于在课堂上为学员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讲课人风格的变换,易于激起学员的听课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员参与教学的心理障碍,也有利于扩大信息传播容量,提高时间利用率和课堂效果。因此,Jlt、法不N:只是“老师讲、学员听”的灌输式,而是一种新型的互补性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教师在讲课风格,知识情趣,理论(虚)实际(实)结合诸多方面,充实促进,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又称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仿真培训教学方法。它是~种从案例分析法派生出来的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它在假设的实际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给学员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等。学员根据情节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创造美

前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现实世界和文化艺术中所蕴含的美的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创造美,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健康的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从中获得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美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将美育与初中语文结合在一起,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体而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领悟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追求,精神向往。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运用,唤起学生审美的直觉,逐渐地让学生感知美,形成关于美的初步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感知美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体会感知语文的必要手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朗读课文入手接着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体悟,亲身体验文章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是领悟文章之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音韵美,尤其是在读古诗文的时候,更要注重在朗读感受语文的音韵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语文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直观美即通过板书的设计,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汉字的美,感受到汉字中所蕴含的独特的韵味。在教学中进行板书设计时,要注重板书设计与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课文脉络的整体体现,突出教学重点,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是直观的形象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按照美学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设计板书,将复杂的文本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或者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呈现或者借助图形这种更为简单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简洁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文本,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的理解掌握,抓文章的关键句,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一个“苦”字,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苦,体会到作者在青春年华失去双腿的痛苦,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对这一个字进行深入的感悟。

2.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文本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看做优秀的范本,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饱满的情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就是在于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本进行交流,这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在阅读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看到神奇瑰丽的山峦,了解到大海的宽广博大,也可以感受到暴风骤雨的洗礼,体会小桥流水的宁静致远,在阅读叙事类的文章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内在的修养。语文是集知识与情感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做到将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辨美丑、区分优劣,理解文本的丰富的意蕴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在审美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要感受文章语言拟人化的优美,感受作者独特的构思之美,感受春天万物复苏之美,春天的美不同于夏天的骄阳烈日绚丽之美,不同于秋天硕果累累之美也不同于冬天白雪皑皑之美,她美得活泼美得俏丽美得可爱,给人带来欢乐与勃勃的生机。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天之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学《孔乙己》这篇经典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以及孔乙己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作者笔下的孔乙己是悲哀的是值得同情的,他身上烙着社会的时代的印记,是社会时代的丑的具体体现,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丑的事物的存在,才会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关注,真正的思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古诗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美的最佳范本,尤其是古诗,不仅有顿挫的节奏感还有着丰富的意境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诉诸笔端,画出来,与同学积极地交流和感悟,真正把握古诗中蕴含的那份古典的含蓄的美。感受文本的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和依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深入地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在引导学生感知美与鉴赏美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去创造美。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美的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朗读课文的最高层次,在正确的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课文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到文章的节奏美,形象美,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到文章的美;其次,可以按照文本的体裁,安排学生自己排演话剧,初中生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表演欲望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可以排演的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表演这些话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角色,在分角色扮演中体悟到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获得独特的体会,创造出话剧美;第三,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写作训练,学生进行写作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并随时记录下来,体会到生活中自然中所蕴含着的独特的美,鼓励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理解进行布局谋篇、构思以及遣词造句,初步完成写作,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认为好的境界,逐步地提升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原型进行丰富地想象和联想,并记录下来,创造出新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鼓励学生通过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运用美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教师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体会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可以文思泉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意蕴,积极地创造美,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悟。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用具有艺术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寻美的因素,鉴赏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美的创造,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刘立霞.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浅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6:50-51.

[2]黄少芸.认识·鉴赏·创造———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09,17:237.

[3]邓玉飞.缀文辞发观文入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72-73.

[4]李文春.简要分析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47-149.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特点;教育方法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一般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他们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到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的,因此个性非常明显。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成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幼儿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注重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而不能不顾幼儿的天性,只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要求幼儿。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在幼儿入园年龄偏小,不能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教育,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当前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幼儿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君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初探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以汾阳师范幼师专业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2]徐永军.试论幼儿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4):9-14.

篇5

【关键词】学校 安全教育 研究 探索 方法

小学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校园里的所有教育活动参与人的人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事关教育事业整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安全教育是学校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一项工作,更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我们把握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点和价值点,2011年3月开展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呵护学生的生命、保护学生的安全、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安全事故原因研究

1 学生安全常识缺乏、意识淡薄。近几年,我国各类各级学校校园内及周边区域的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也常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在活动中往往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即便各种教育管理措施都已到位,有许多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发生活动时“不小心绊倒”,以及相互之间的碰撞,导致摔伤头、磕掉牙、骨折等伤害事故。因此,我们开展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保护孩子幼小的生命,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 因学校设备设施引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而导致学生受伤。

3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管理不力而引发。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那么偶发伤害事件很容易发生。

4 校园安全教育弱化。安全教育是以学生教育为本的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生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防范与处理安全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视域下,当安全教育与课程教育发生时空冲突的时候,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只能看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或其他目的需要,而决不看安全教育本有目的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

二、研究的价值

1 落实规划,确保实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在首位”。所以,当健康与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时,当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时,从事小学教育的我们必须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实施安全教育,习得安全行为,让学生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保护生命。

2 提升内涵打造品牌。基于目前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往往是逢节必讲、因事而抓,有时甚至目标不清,内容与儿童年龄段不相匹配,实施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评价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指标体。为此,我们想加强安全教育研究,从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环境乃至评价等方面,均能凸显儿童特点、校本特点和安全特点,使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成效在有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使学校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融入基础性课程。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仅靠两周一节的地方课实施,更多的是应将安全教育融合在基础性课程中进行。这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体验,他们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由此我们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德育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火、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1 生活中融合。在生活活动中,我们注重创设情境,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做力所能及事、文明行为举止、学会保护自己、逐步适应集体、危险中逃生”五个块面的生活教育内容,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提出安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安全环境、跟进安全提示,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关于安全话题的对话、讨论、以及相关活动,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

2 运动中渗透。我们尝试在体育运动中和课间运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我们创设安全运动的场景,通过安全场景,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己,避开危险,鼓励学生在安全场景中大胆尝试,发展动作技能。这些实践研究包括:运动设施的安全、运动场景的安全、运动方法的安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等等。

3 学习中整合。我们把安全教育内容:如饮食安全、生活安全、活动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等,在主题学习活动中进行整合和实施,梳理了高中低三个年龄阶段安全活动内容表,在此表中呈现安全教育内容、实施形式、安全措施和建议等几项内容,表中清晰地呈现哪些活动可以整合安全教育,以何种方式整合,为教师实施安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家校联动。我们尝试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充分借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形成大教育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学校安全课程的建构的研究。这里的互动包括“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在整个安全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中,家长既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评价者”。我们尝试通过“家长进课堂”、“家长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促进安全课题的实践研究。

篇6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篇7

1、学会倾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疑惑,以及好奇心等等。有时候在学习、在学校,在社会中,都会面到各种问题,因此可能会做错事情,而我们可能会因此生气,打他或者骂他等等。因此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强行灌输自己的想法,只要倾听,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从而避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的产生。

2、孩子不能宠着,要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孩子从小就不要宠他,特别是现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就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其它的亲戚都宠着,是不好的,这样很容易惯坏孩子。因此一定不能宠着,一定要告诉他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一哭一闹,就怕。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否则孩子很容易被惯坏,下次得不到,继续用这种哭着吵闹的办法。但是我们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比如孩子要买玩具,可是你又不想给他买,但是也不能扼杀孩子的梦想。因为一旦扼杀会影响孩子的想法。一旦给他,他就不懂得珍惜,认为得到东西原来这么简单,不用付出。但是要是扼杀,他就会想,没有想到,得到这个东西这么难,后面就没有啥欲望了。因此你可以使用一些好的引导方法,比如:当你生日的时候,给你买这个礼物好不好或者当你下次考试考到了80分再给你买,好不好。这样就不但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能告诉他,原来得到某样东西,是要付出努力,才行的,也不是立马能够得到的。这样以后,孩子必然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如果想得到某样东西,她也会努力奋斗。

3、孩子要多陪伴:作为孩子,心里想法好多,出生时候很懵懂,对这个社会一无所知。因此会有很多好奇心,不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特别是从家里进入学校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会改变孩子的想法。因此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让他偏离轨道。特别是现在年轻人都在外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又或者是自己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这些都是不好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多陪伴他们,这样当我们给予陪伴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孩子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沟通,进行解决,避免不良的后果。孩子也会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和老人在一起,毕竟教育方法和思想不一样,会进行错误的导向。因此一定要多陪伴。

4、给孩子多鼓励和支持: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思想和鼓舞动力。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不要总是拿孩子的成绩说话,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法和导向进行教育。不能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者下落,或者在学校打架或者不听话等,进行严肃处理,这些方法都是不当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进行疏导,了解孩子的内心,给予多鼓舞,多支持。找出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那些原因。不能总因为成绩,给孩子施加压力,给予处罚。应该以了解和沟通为主,再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然后鼓舞。比如:这次考得不好,没事,后面多努力。或者是因为老师教育的不好,或者是爸妈没有给你作业辅导等等。就像我们以前读书学习一样,不是父母逼就能成绩好。因此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否则孩子内心脆弱,有时候因为压力,做出不好的事情,就严重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双差生 转变 方法

双差生的教育工作是管理好班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名双差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他们的关爱不够。如何转变他们呢?成了我们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了解双差生的心理特征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双差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我们知道双差无论是在思想品德上,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既要了解双差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因素,更要深入了解双差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为转化双差生的工作打下基础。

首先双差生和一般学生相比,具有较早的进入社会的特点。他们既不能容忍教师当众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态度或者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他们会认为这些行为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就具有以上特征。批评重不得、轻不得,表扬就趾高气扬,庇护就是小看。可是,由于双差生的言行已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造成不良影响,失去了威信,往往得不到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时时注重他们的一手资料,掌握成差生的前因后果,做到对“症”下“药”,并在这一过程中体谅和理解他们,尊重和相信他们,鼓励他们看重自身的有利条件,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心。

其次, 双差生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也会出性强烈的好胜心。如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观看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或参加于自己兴趣爱好相投,并在其中能发挥特长的活动中,往往会体现双差生强烈的表现力与好胜心。这说明他们有上进心,但由于学习基础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到胜利。因此,班主任要适时抓住他们的这一特征,平时多留心、多留意,注重引导他们发展道德认识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

另外, 双差生同样有要求上进的愿望,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或换班主任,或做了一件较有影响的好事而受到表扬后,常常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和表示,可是双差生以长期形成了一种怕苦、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一般不首先检查自己,而较注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态度,忧虑重重,迟疑不决,不能很快改错,争取进步。班主任应给予他们及时的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

二、多做思想教育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喜欢你,还有几分“畏惧你”才行,开学的第一个月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对学生严要求,课堂表现,日常作业,家庭作业,课外活动,课间勤到班上走一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个月我装得很严肃,让学生“畏惧”,自然就不去违反纪律,严格了行为规范,不自觉地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自然就省事多了。我们思想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思想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世界。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与学生感情交融,我觉得观察时不妨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爱之愈深,关之愈切”才能“知之愈细”。这就要求我们要关心体贴学生,消除学生对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在平常,体察、关怀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能说实话、讲真话,这样他们也愿意接受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严格要求。

三、善于捕捉双差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其转化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双差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正是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积极因素,使它重放光芒。具体做法是:

1.要相信双差生身上也有积极因素

双差生的缺点错误是明显的、显而易见的,而优点和长处往往是少而微,隐而藏的。因此,我们要想发现双差生身上的以积极因素,真要下一番苦功夫。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表情,班主任老师都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做到:细了又细,但这还不够,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他们的“变”做到心中有数,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他们的积极因素发现出来,并像园丁爱护幼苗一样珍惜它们。

2.要牢牢抓住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

双差生上进的心理现象,常常是“一闪念”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所以,发现“苗头”就要及时表扬,以便加温加油。让它燃烧起来,使它成为向好的方面发展转化的转化点。另外,生的积极因素既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兴趣,爱好和特长,也可以是自身优点的偶然出现,还可以是在无意中做了一件让大家认可、值得赞美、学习的事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积极因素。作为班主任都要及时抓住它,扶植它,使它由小变大,由少变多。

3.要善于捕捉最佳时机

(1)进入新学校或新班级的时候,双差生往往会产生急起直追的念头,但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也会产生喜欢或担心,信人或怀疑的心理状态。这是班主任就要及时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以诚相待,解除双差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做出新的努力。

(2)进入一个新学期或新学年的时候,双差生往往也会有新的打算,作为自己追求新的目标的起点。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第一次同双差生接触的“首因效应”,发现闪光点,帮助后进生确立信心,把决心付诸行动。

篇9

关键词:体育教育 教学 方法 途径 体育教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育教育中的教书人,意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专门合格人才。

一、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育中教书育人的方法多样,应根据体育的特点,把握体育教学规律,寓育人于教学之中,使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1.析理疏导法

析理疏导法是根据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进行情感交流,采用讲解、报告、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误、得失、利害对比,或总结经验教训,或各抒己见,启发疏导,使学生受到感化教育的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鉴别力,能疏通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某些障碍,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不能只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如:队列教学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投掷教学能强化课堂的组织纪律,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支撑跳跃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

2.典型榜样法

典型榜样法是指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学有榜样、有目标,易于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好学上进的愿望和行为,在不断鼓舞中坚持下去,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精神。然后以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爱国热忱。在体操课教学中,单、双杠、跳马等一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完成技术动作。同时挑选动作技术掌握快的学生做榜样。由于学生间年龄和能力相仿,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进取的精神。

3.竞赛评比法

竞赛评比法是指通过竞赛、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进步,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力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好风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以肯定否定,用以巩固和发扬好的思想行为,抑制和改正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方法。通过表扬或批评,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达标教学时,对各项运动指标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达标意义认识不够明确,做动作不认真甚至逃避达标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明确达标意义。

二、体育教育中“教学”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执行课堂常规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指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规定的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运动损伤,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等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措施,如果忽视课堂常规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不仅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2.紧密结合教材特点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教授体育目的、任务;体育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和方法等内容时,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以及献身现代化建设思想等的教育。

游戏教材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结合游戏特点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集体荣誉,爱护公共财产,自觉遵守纪律以及顽强,果断,机智,诚实,勇于进取等良好思想品质和作风。

3.组织教法得当

严密、适当的教法,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教法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思想观点,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可结合队列整齐,遵守纪律,不计较场地器材的优劣相互体谅的品质教育;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

三、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注意事项

1.要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

体育教育中的严格要求,主要是对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动,组织纪律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一丝不苟,但又严得合理,严得可行,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既要从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学生努力可以达到,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指出原因,要求改正,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促使其努力自学达到要求。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体育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工作的实事求是。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的差异,以及出现问题的性质,危害和主客观因素等等。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又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顺利,进步快,易有自满情绪;对这类学生既要鼓励,又要防止骄傲。对另一类遇到困难和失败易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的学生,则应多肯定进步,少提缺点。

3.教师要以身作

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作风等,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

总之,体育教育中的教书育人,除运用上述各种教法外,还运用其他一些教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发现法,以及等程序教学法等。随着体育教学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还将总结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既要不断学习,也应努力创新,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洪科等.《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沈阳体育学报.1996.

篇10

一、校园安全

(一)课堂上

课堂上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生生间、师生间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引发的。学生也好,老师也好,都是人,人与人之间相处就肯定会有矛盾,有矛盾就得磨合。而在磨合的过程中,肯定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甚至因此而发生口角。照这样说一个班加上任课老师将近六十人,怎样有效的解决这些隐形的矛盾隐患,我认为全在于班主任的调节能力。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利用晨会、班会和我的语文课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疏通和引导。

(二)课间

课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在室内追逐打闹的现象。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嬉戏打闹本属天性,在所难免,但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观念不清,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一个不小心或一时冲动就有可能导致互相之间的人身伤害。班主任在耐心地从他(她)们的切身利益(人身安全)出发加以规劝和引导的同时,还要经常阶段性地安排学生集体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还要注意及时清理和收置班里一些废弃不用的拖把,桌凳腿,或者是维修桌凳用的锤子和钳子一类的有可能作为行凶工具的器物,以免在发生意外恶性打架事件时让这些东西成为人身伤害的帮凶,最好是让班干部用班费购置一些室外活动器械。

(三)在体育课上和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上各类实验课上不要任性妄为,要严格按照课本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活动。遵守纪律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四)住校生在食堂的安全问题

饮食安全问题其实涉及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饮食是否节制的问题,是否偏食挑食的问题,是否远离垃圾食品的问题。在这里我所强调的安全问题,并不是光指那种大死伤人命的饮食事故,而是指因为饮食没有节制,或者偏食挑食,或者将垃圾食品当成家常便饭而导致的身体疾病。往深层次的道德问题上推究,是否节制饮食其实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否偏食挑食其实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远离垃圾食品其实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抵抗诱惑和刺激的能力。

二、校外安全

(一)交通安全

我按照学校的要求严肃地向学生下达指令,要求学生不能骑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并且在安全教育班会上安排一个传统的“击鼓传花”的游戏,要求每个同学在班会前准备好一个写着一条交通法规的小字条,游戏过程中抓住谁,谁就把字条上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二)交友安全

在谈及交友问题时,我总会引用孔子的:“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的经典言论来引导孩子们。我告诉孩子们,无论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网络中,都可以遵循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交什么样的朋友意味着自己将是什么样的人。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安全

(一)身体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会因身体的变化而对异性产生莫名的好奇甚至倾慕,有了这种感觉的青少年男女就会渴望和异性接近。随着时代的开放,孩子们从媒体上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一些青少年男女同居的案例。面对这种现实,作为教育者,要告诉孩子们,有对异性渴慕的感觉是正常的,但是和异往一定要注意把握自己,不要因年轻的冲动而轻易亵渎了自己美好纯洁的身心,让自己年幼的身心早早就烙上因无知而落下的伤疤。因为这种经历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很可能在心理上造成终身不愈的阴影,影响自己一生的幸福。

(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