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大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5:3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江门五邑大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五邑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江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302
国内刊号:44-1410/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江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俞雪花表示:“今年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9万余人,虽然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且我市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回来江门就业的本科生较少,目前在人事部门登记的绝大多数是大专生,就业率相对较差,市政府因此专门研究出台政策,目的就在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据了解,《意见》从引导基层就业、鼓励吸纳就业、扶持自主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制度保障就业等6个方面,全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并提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劳动和保障工作平台、实施公益性岗位招聘计划、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扶持机制、实施注册资本“零首期”政策等32项政策,全力促进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去
《意见》指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
2009年,江门市将招募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选聘3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同时,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编制缺额人员时将优先招用医学专业毕业生,设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也将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
今年,江门市面向全省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农村基层中小学教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到农村中小学从教的非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可与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恩平市将继续实行省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各市、区在公开选聘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时,也将优先录用高校毕业生。另外,政府还将实施公益性岗位招聘计划,资助开发50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市直100个),用于安排本市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设置公益岗位吸纳本市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将按实际吸纳人数获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的1000元岗位补贴。
6项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意见》通过减免税收、放宽小额担保、给予相关的岗位补贴等政策,从6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对2010年12月31日前登记,设立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公司除外)的大学生,可以享受注册资本“零首期”优惠,免缴首期注册资本,但要在法定期限2年内缴足。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规定据实抵扣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创办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对于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其在工商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人才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免费的人事档案挂靠服务。
另外,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还可享受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扶持政策,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额度不超过8万元。
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招用本省户籍高校毕业生,在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将按实际招用人数,在不超过3年的期限内获得政府的社会保险补贴和每年一次的1000元岗位补贴。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本人,可以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获得个人应缴社会保险费总额的50%的补贴。政府还将一次性给予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2000元创业资助。
见习生每月可领补贴800元以上
《意见》指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各市(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更多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企业当年吸纳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上年度,并与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实际超过人数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各市(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补贴,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意见》还提到,2009年至2011年,江门市将实施3年30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全市将组织认定200家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五邑大学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00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实训,见习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在见习期间,见习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不低于800元的生活补贴,政府按照每名见习生4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单位补贴。见习单位如果正式录用高校毕业生,必须及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
“双证书”制度保障职业技能
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全面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和课程内容,并组织有需求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意见》还要求,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与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建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教育活动。经创业培训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江门市还将为大学生创建创业平台。各市、区将依托“双转移”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特色产业基地、高校实训基地等载体,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和原有的下岗职工创业市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以开展高校毕业生科技发明类竞赛、创业项目大赛等多种形式,征集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引导和资助高校毕业生带项目和团队到基地创业。到2011年,全市将重点扶持1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1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还将组织15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
部分未就业者可领临时生活补助
篇3
文化入骨育英才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学校、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篁湾小学以“篁竹”文化为发展脉络,丰满师生智慧的羽翼,他们能够逐梦于天空,自由翱翔……
“篁”者,竹也,学校戴“篁”之名,行竹之教,宣扬竹的君子风范。古往今来,竹以挺拔清秀、疏密有致、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以人给艺术的享受,同时被赋予优雅、正直、虚心、奋进等品质。学校从竹子精神中提炼出“快乐篁竹,拔节成长”的办学理念,将内涵丰富的“竹文化”“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理想、有气节、有风度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好的发展。
学校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以篁竹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出富有内涵特色的校本德育模式。在德育方面以竹的文雅、顽强、谦虚、正直等要求学生;在智育方面,以竹的诗词歌赋画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在美育方面,以竹的宁静美、生命力强等感染学生;在体育方面,以篁竹韵律操、竹高跷等运动项目强健学生身体;在劳动方面,积极利用竹资源,通过竹工艺品制作等方式锻炼学生。
特色育人处处春
篁湾村拥有令人自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篁湾纱龙・龙舞”。“荷塘纱龙”闻名四方,篁湾村委会更有一个成立很久的“龙会”。学校巧借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以荷塘纱龙为核心,充分挖掘龙文化内涵,传承传统特色民俗,弘扬龙精神,培养龙传人。
荷塘纱龙的制作源远流长,龙身为竹用绳连接,外面以白布贴上金绘彩画、画满龙鳞的“龙衣”,两边配以彩绸叫“龙裙”,“龙衣”最初用白纱布制作,故称“纱龙”。面对舞纱龙活动在学校乃至社会深入人心的现状,学校本着“为学生的道德提升提供更多渠道,为教师的师德修养拓展更多途径”的原则,围绕“纱龙文化”建构富有地域文化的校本活动,并以此作为学校校本德育课题的突破口,实施“德育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努力实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校本德育模式”的德育目标。学生通过课内外各种途径了解荷塘纱龙的传承历史,学习舞纱龙、纱龙手工制作 ,使篁小发展成为以“纱龙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学校,让学生在“纱龙文化”的润泽中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纱龙文化、纱龙精神已成为篁湾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特色重要内容之一,将之传承下去,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的使命。
德育开花别样红
《礼记》中言明:“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篁小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由政教处指导大队部统筹组织,以“五大节文化”以及乡村少年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抓手,举行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每年2月至4月,学校开展“我是龙的传人”纱龙节:由政教处与体育课组组织开展,结合大课间活动,以班为单位,组建班级纱龙队,学习、了解有关荷塘纱龙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龙舞技巧等知识理论,利用大课间时间训练龙舞,每年进行一次全校比赛。目的是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文化,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传统文化。5月至6月开展“篁竹灵动,快乐起舞”艺术节:由政教处与艺术科组组织开展,由“跳蚤市场”亲子义卖活动、六一文艺汇演、六一亲子游园活动、六・五(亲子)千人绘画系列活动组成,全体师生及部分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受到环保教育、艺术熏陶。6-9月开展“读竹韵美文,做君子少年”悦读节:由政教处与教导处组织开展,构建多元的阅读网络,组织全校师生以及家长一起搜集竹文化诗词歌赋画,再进行亲子诵读、书法练习,学校通过举行亲子诵读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习竹子精神,陶冶学生情操。9月至10月开展“学竹子精神,做君子少年”篁竹文化节:由政教处与教导处、艺术科组组织开展,由“篁竹”诗歌(作文)创作比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篁竹”绘画比赛、“篁竹”手工艺制作比赛、“篁竹文化”手抄报系列活动等组成,以此来让学生学习竹子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11月至次年1月开展“阳光幼篁,拔节成长”体育节:由政教处和体育课组组织开展,平时严格执行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各年级以“篁竹”武术自编操、“篁竹”放松操、绳操、舞纱龙、网球操、兴趣项目等板块开展,以此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形成终生体育意识。体育节期间通过举行学校运动会、队列操比赛、教师拓展训练等,以此检验师生体育素质,培养师生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学习提质量
课堂是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现在很多学校,本着“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让老师们狠抓教学成绩,教学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在校时间。正因为此,才产生了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要求“减负”的现象。“如何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建立质量意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带领老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学校推行“龙”“竹”特色教育,把特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载体,形成具有“龙”“竹”特色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求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篁竹文化、纱龙精神的相关知识,整体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构建“五・一”课程,即拓展型课程“五个一”。根据“三大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乡土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五个一”, 简称“五・一”课程。
一手钢笔好字――利用每天中午午休时间开展“幼篁天天练”写字课程;一些优雅气质――每天挤时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诗文诵读”课程;一种探究习惯――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及少年宫科学探究室开展“实践探究”课程;一门传统文化课程――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龙舞文化探讨、拓展的“传统文化与兴趣”课程;一项健身技能――以大课间时间为载体,以竹舞、高跷、网球、篮球等运动技能为主的“阳光体育”课程。
事实证明,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的“龙”“竹”特色课堂已在篁小逐渐形成,对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也逐渐彰显。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教学质量不降反升,始终保持区的中上水平,而且学生发展后劲很足,从镇荷塘中学反馈的数据来看,我们篁小的学生升到初中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后劲逐步显现,无论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还是意志、态度、情感等方面都有一个明显较优的表现。
多彩活动促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又是对他们兴趣的有效激发。学校以“五大节文化”以及乡村少年宫为抓手,举行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点亮学生志趣,发扬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百变想象筑梦成长空间。学校配有专用场室41个,并充分利用大课间、第二课堂、节假日在少年宫免费开办龙舞、鼓号、小记者、小司仪、乒乓球、网球、书画等二十多个培训班,为了提升孩子们经常举办各N展览、比赛,让学生快乐参与,放飞梦想。
为了实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有特长”,展示学生特长,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作为江门市蓬江区“体艺2+1”项目实验学校,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的宗旨,从2015年起,我们学校就开展快乐“2+1”体艺教育活动,培养学生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在活动的实施上,学校利用星期一到五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星期六日开展的乡村少年宫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为依托,提供多种平台给学生熟练掌握“2+1”的本领。
2011年的时候,乡村少年宫对于广东好多学校都算是新事物。篁湾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开办后,我们也有过一段可以形容为捉襟见肘、疲于奔命的日子。幸好,在起步阶段,我们得到江门市文明办、市老干大学、区教育局等上级领导单位的大力支持,2012、2013年都由市老干大学派出义教老师到我们少年宫开展义教活动。而这个义举得到荷塘镇政府的大力赞扬,镇府和中心校专门派出司机接送义教的老师。另外,由区文明办和五邑大学义工联联合组织的邑大义教团队也给我们的少年宫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近几年,区文明办协助我区各乡村少年宫从五邑大学义工联招聘了很多热衷义教活动的大学生,选聘了一批又一批德才能兼备的专兼职辅导员,而我校少年宫从中招聘的邑大义教学生就超过五百人次,包含音乐、体育、书法、绘画、舞蹈、电脑等十多个项目,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2名教师或辅导员全面负责、督促、指导,使少年宫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学科化,努力实现活动过程最优化、有效化。
这几年,学校少年宫的办学模式已经基本定型。在区文明办的统一规划以及五邑大学义工联支持下,星期一到五的大课间主要以学校各个兴趣小组为主开展活动,春、秋季班逢星期六上午或下午上课,暑期班开班时间为期一个月。辅导老师以五邑大学义工联招聘的热衷义教活动的大学生以及我校的义教老师为主,项目包含纱龙、音乐、体育、书法、绘画、舞蹈、电脑等方面。对于招聘来的大学生义工,区文明办会统一组织进行培训,我们也会进行简单的“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特点对他们进行少年宫上课的安全管理、上课技巧、学生管理等的经验传授。
因为有了乡村少年宫的开班经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办就容易得多,而且其“非营利性收费”、专业教练水平的保证让以往很多总喜欢在星期六、日把孩子往江门青少宫之类的培训机构送的家长前来。
如今,篁竹精神、纱龙文化已成为篁小文化的灵魂支柱,外修正气、力争上游,内蓄高雅、虚心正直,兼修并蓄。这种灵魂精神今后会逐渐渗透到我们学校日常教育、课堂教学中去,营造优雅、正直、虚心、奋进的教学氛围和办学气质。我们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篁竹精神、纱龙文化已经成为校园的文化灵魂,无处不在。
篇4
2007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什么能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呢?我们可以通过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另一珍贵文化遗产“银信”,来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原因,透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的奥秘所在。
银信的内涵
清末、民国时期开平碉楼的大量兴建,与源源不断的银信流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有银信,后有碉楼。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由于近代金融、邮政、交通和信息传播网络还很不健全,华侨汇款的过程十分艰难,参与银信递送的机构亦庞杂多样。海外华侨把血汗之资寄给亲人,通过家书报个平安十分不容易。晚清民国时期,开平华侨通过传统的金山庄、银号汇款给家人,有银必有信,“银”和“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即使通过邮局、银行机构汇款回国,这些机构往往也为华侨提供“随款附信”的服务。
开平与台山、新会、恩平四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面临中国南海,风俗相近,民国以前多被称为“四邑”(加上鹤山,即今日所称之“五邑”)。以后,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人民无以为生,加之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于是四邑的民众被动或主动源源不断地出洋谋生,于是四邑地区便形成著名的“美洲华侨之乡”,尤以台山和开平两县的美洲华侨为最多。华侨在外辛苦劳作,寄回大量侨汇赡养家眷,同时以书信与家人互通信息,维系感情。可以说,银信是民间档案文献的瑰宝,亦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
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关系
“开平碉楼与村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最令从事申遗工作专家学者欣喜的是,每当打开一栋尘封已久的碉楼,都可以发现大量华侨书信和其他文物。透过这些书信,能够解开许多碉楼建筑之谜和碉楼背后更多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文化遗产的两个面:银信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华侨心血“银信”的物化表征。
侨汇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清末至抗战时期,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饥民铤而走险。开平因为水陆交通方便,又是侨乡,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贼匪猖獗,俗语说:“一个华侨三个贼”,贼匪劫掠的对象主要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华侨家庭,有时甚至劫掠学校。开平华侨身在异国,心系桑梓,纷纷汇款回国建筑碉楼供家人、村民和学校师生防避贼匪,如塘口开平安荣里华侨“周荣归家,建一座堡垒式的钢筋水泥石屎大楼防贼,墙厚一尺多,为塘口区华侨建楼之先声”①,又如,1915年,百合区儒东旅美华侨捐款建筑“镇潮楼”供乡亲防贼之用,楼顶装置了德国生产的报警器。碉楼的兴建确实起到了防匪作用,如1921年9月15日,美洲华侨陈以卫给美洲归侨陈以琳的信中说:“内地贼匪日益日炽,正可忧虑。幸得我兄碉楼一座利便,乡民各借欢喜。则兄护福无疆也。然兄汝须要日夜提防,勿被其困。”②1922年11月22日,香港万福同方景堂给陈以琳的信中说:“贼匪猖獗,出入畏途,无事不宜出港、省,总以安居碉楼庭前,训子待其识多些。”③当然,开平碉楼也有防涝和居住等功效。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开平碉楼主要建筑于清末至前的40年时间内,其中绝大部分为海外华侨汇款建筑。之后,开平人大量出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清朝末年开始陆续汇回血汗金钱。宣统元年(1909年)《开平县乡土志・实业》记载:“以北美一洲而论,每年汇归本国者实一千万美金有奇,可当我二千万有奇。而本邑实占八分之一。”二、三十年代碉楼建筑的高峰时期,开平全县的侨汇收入约有四五百万美元,侨汇成为开平侨乡民众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碉楼的建造提供了资金基础,据调查,1925年建成的百合镇永安村“天禄楼”,费银1.2万元,经费由美洲和澳洲华侨捐献;同年,美国华侨方润文花费6万广东双毫银建成塘口自力村的“铭石楼”。④同一时期建筑的碉楼花费大抵都在1万银元,这在当时是相当不菲的一笔支出,如果没有侨汇作为基础,如此众多碉楼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是不可想象的。
华侨家书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华侨在海外拼搏,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回乡一次,因此,他们主要通过银信保持与家人的经常联系。在家书中,华侨除了问候亲人、报送平安和分配所寄金钱之外,也会描述国外的见闻,有意无意之间,把他们在海外所见到的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景象和观念,倾泻在纸上。加之华侨回国的现身说法,在开平侨乡营造出一种对海外现代物质和文化向往、崇尚、模仿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如开平侨乡有模范村建设运动,讲究乡村建筑物的布局、采光、排水,碉楼和洋楼掩映在翠竹、碧田、水塘和山色之中,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俨然是一幅幅清丽典雅的山水画卷。
开平华侨在家书中还夹寄国外建筑的照片、明信片或画报等,为乡土建筑师提供了设计和建筑碉楼的模板。在位于塘口镇原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的庄园“立园”内,陈列有当年华侨寄回国内的许多以欧美建筑为主题的照片、明信片,开平许多华侨家庭民居的门楣以及室内彩画,以国外建筑为风光,其中有类似碉楼的外国城堡建筑的形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等认为,大多数碉楼是当地工匠根据来自海外的照片或绘画中描绘的建筑形象,按照楼主的要求,加之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建造经验发挥创造的产物。⑤有些华侨直接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碉楼样式,“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席专家张国雄教授就推断:“也有个别华侨是自己从国外或香港直接带回设计图纸,交给工匠作为参考。”⑥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最新征集到一件来自美国设计的碉楼图纸就证实了这一点,图纸上写着:PETER CULLEY & ASSOCIATES,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568 Howard Street,San Franscisco CA.很显然,这是由美国旧金山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很可能由华侨以书信形式寄回家作为建筑图纸,因为在图纸上除了专业英语和数字外,还有手写的“石屎钢墙设计”、“地基及防潮地面设计” 等繁体中文汉字,表明建筑者对原设计方案还需要进行翻译和理解。
一些华侨常常在家书中讨论建筑碉楼事宜。20世纪20年代,开平社会治安极其动荡,除了一些回国的华侨直接组织实施建筑碉楼外,不少华侨关心家人和家乡的治安,通过书信讨论如何建筑碉楼、保障家人安全。前述归侨陈以琳的侄子小吕宋华侨陈宏珍,就曾和其伯父陈以琳讨论如何兴筑碉楼的事情,陈以琳在信中希望陈宏珍与陈炳仕合份起楼,以便节省费用,但陈宏珍表示不太赞同,他说:“侄意思请起小些,抑起少一层,都系自己一人起座,方免日久龃龉。”⑦希望自己单独建筑碉楼,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开平碉楼将国外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构成元素全部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加以拼凑、运用,充满了异国情调,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式样,超出了原本单纯防御的目的,更多反映着楼主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乡土建筑大量吸收西方建筑元素,如果没有华侨和侨乡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型和开放的心态,也是不可想象的。华侨家书对侨乡民众观念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是开平碉楼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
银信是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价值的重要文献
开平碉楼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非因其在建筑艺术上的独特创新,而是因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银信在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上,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华侨家书反映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蕴藏着的“大历史”价值,亦即“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区域历史文化遗存,是时代大背景下各种历史运动交汇影响下的产物,透过碉楼,可以窥见地方、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变迁的影子。品味那一封封发黄的华侨家书,我们可以体悟近代开平华侨与他们亲人的内心世界。在近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排华浪潮甚嚣尘上,华侨们大都孤身在外,而家乡的父母、妻儿老小以侨汇为生,常常渴盼银信的到来而望眼欲穿,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寄回。”开平碉楼形成的时期,正是排华浪潮高涨时期,因此,华侨们仍然怀抱叶落归根的思想,把侨居地看作是他乡,他们寄回大部分血汗金钱赡养家眷,娶妻生子,买田置地,建筑洋楼和碉楼,精心经营家人和自己年老归乡的家园。“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是开平华侨和开平民众应对国际、国内和地方形势的产物,碉楼映照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历史”。
篇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这个“云朵上的街市”。数千年的古羌寨,224户人家房屋被夷为平地,4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上千人无家可归。
2008年11月9日,重建家园的萝卜寨,27岁的王勤勇和23岁的张志惠举行婚礼,突遇停电。昏暗中,他们点起蜡烛,同时照亮悲欣与憧憬。这一刻,时代周报摄影记者姬东按下了快门。就是这张照片(即图5墙上的照片),被选作时代周报创刊号的封面主图。从珠江新城华利路19号到汶川萝卜寨,1500公里不再遥远。
2009年4月,王勤勇家的新楼房落成,门旁有块爱心形牌子,写着“侨心居 黄球先生助建”。王勤勇一家不知道,这位祖籍广东江门的黄球先生,是香港知名企业家与慈善家,曾兴办江门五邑大学、广州花园酒店等。据了解,灾后重建的萝卜寨,每一栋楼房都是由广东对口援建的。
2010年8月12日,王勤勇和张志惠有了女儿王进萱。
2011年11月4日,我和摄影师姬东一起,重返萝卜寨。在村支书马前国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找到了王勤勇的家。他还记得姬东。看到三年前给他拍“结婚照”、请他到广州参加过时代周报创刊庆典的熟人,王勤勇一句话没说,只是顺手扯来一件衣服,呼哧呼哧反复擦拭屋里的长凳,躬腰让座,提壶烧水―在萝卜寨,“吃开水”是最质朴的待客之道。
站在王勤勇家的天台四处打量,屋后是他母亲和妹妹的坟墓,远处高山斜坡处,更有结群默立的墓碑。
2011年11月5日,清晨。王勤勇全家在忙同一件事:喂猪。老父亲生火煮猪食,他倒食,进猪圈吆喝,查看。羌寨里,每家都养三五头猪,过年前,家家杀猪,做腊肉。地震后,萝卜寨人迁到了更高处的新寨子,几成空壳的老寨里却依然挂着熏黑的腊肉。腊肉是羌人富足的象征,有的人家,梁头下的腊肉已经挂了一二十年。
老寨的房子,原先由黄泥垒成,故称“黄泥羌寨”。为了安全,新寨子都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了,但外墙依然涂了黄泥。老寨72条巷子里,每家院墙上都齐刷刷地堆满了柴禾。有些墙头和屋顶则码起了高高的玉米棒子,金光灿灿,格外惹眼。
村支书马前国说,萝卜寨里,共有马、王、张三个大姓一千多人,大家都在期待发展旅游产业。参考张艺谋的“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马前国畅想,具有天然地理优势的萝卜寨也可以搞个类似“印象萝卜寨”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全副武装的羌族战士,穿越历史时空,为了保卫寨子的安全,为了心爱的姑娘,呐喊着从高山上冲下来,与至今已经消失上千年的另一个古老部落展开激战。
那时,萝卜寨将再次成为岷江大峡谷上空的璀璨明珠。
1. 王勤勇和妻子张志惠以及他们的女儿王进萱。
2. 羌族地区最大的祭坛,高18米,长32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十月初一,羌族地区最大的祭山还原节都在这里隆重举行。
3. 王勤勇一家在挑拣花椒。萝卜寨的花椒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六月椒,一种是大木椒。花椒是王家收入的一部分。
4. 萝卜寨家家都住进了新房,房顶上的木棚里,堆满了玉米棒。
篇6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热岛效应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the east lake park jiangme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the park and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measured data index analysis, through the city center area on the scale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the garden green area, can change the local area in the underlying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Keywords: the city pa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t island effect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城市化一直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而城市不透水地面覆盖范围大,再加上建筑物密集造成的通风不便,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附近郊区,呈现“城市热岛”现象[1、2]。据了解,江门作为珠江三角洲发展区的中心城市,其年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江门市气象台根据卫星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综合研究与分析也得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共同影响下,江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温显著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率达到0.64℃/10年,近3年来平均热岛强度为0.74℃,与周边的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相比,仅低于广州(广州为1.16℃)。江门热岛强度已处于较高水平。因而,以江门市东湖公园为例,通过对公园周围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测分析,说明城市公园绿化对城市热岛的缓解,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江门市东湖公园地处江门市区中心,交通便利,东临港口路,南临体育场,西临五邑大学、天沙河,北临东华二路,总面积57公顷,其中水面积达17公顷,园内以南亚热带植物为主,是广东省典型的城市中心公园,视作为城市中心地区的规模化集中公园绿地建设代表。
2.2 测量仪器
Q-TRAKPlus 8554 CO2/CO分析仪可快速对周围的环境灵敏反映,给出CO2浓度、CO浓度、温度和湿度的精确读数。AIC-1000空气负离子浓度仪用于检测自然或人工产生的离子,此计数器吸入空气(或者其它含离子的气体)通过一个平行极板装置,外侧的两块极板保持正的或负的极化电压,中间是线性检测极板,极板空气间隙4mm,极化电场强度1000V/m,灵敏度高,可测离子浓度低到10个离子/cm3。由于具有整体的静电防护和强力的风扇,即使在有很强的静电场或有风的不利条件下也能给出精确的读数,响应速度快,只需约2秒。Canter 322噪声测量计可精确测量出周围环境的噪声,0.1dB分辨率。
2.3 测量方法
在2011年5月期间,实测小组选择了水泥路上平均气温在28~33℃左右的晴天,在东湖公园内选4个点,附近公园边的港口路延伸方向选4个点,分成两组。在10:00~12:00、13:00~15:00、16:00~18:00个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对所选点进行温度(℃)、湿度(%)、CO2浓度(ppm)、负离子浓度(个/cm3)和噪声(dB)的实测,每点数据读三组,取其平均值,进行对比。
选点基本情况说明:
点1:东湖公园东侧,大叶油草草地区;点2:东湖公园南侧,密林区;点3:东湖公园西侧,人工湖岸;点4:东湖公园北侧,棕榈草坪区;点5:港口路向东南延伸约300m的安全岛上,机动车辆多,人流量一般;点6:东湖公园东南侧外延,港口路向北侧延伸约100m的人行道上,机动车辆多,人流量一般;点7:东湖公园东南侧外延,港口路向东北延伸约800m的人行道上,机动车辆多,人流量较多;点8:东湖公园东南侧外延,港口路向北延伸约1200m的人行道上,机动车辆多,人流量较多。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
从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详见表1):在白天的10:00~18:00这一时段,东湖公园内与园外温度差值明显,对比东湖公园内外的气温,公园内的平均气温是31.8℃,公园外的平均气温是34.1℃,平均减少2.3℃。可推断,在晴朗夏季城市绿化降低气温至少可在1℃以上。
表1 各时段气温(℃)比较
3.2 湿度
从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详见表2):公园内的相对湿度在所有观察时间点都高于园外的,由表2可见,日均相对湿度差值为8.9%,其中两者的相对湿度差值在10:00~12:00时最大,为12.9%。这表明城市绿化可显著改善环境和缓解城市的干岛效应。
表2 各时段相对湿度(%)比较
3.3 CO2浓度
从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详见表3):东湖公园内外各时段CO2浓度的比较,从平均值来看,公园内的CO2浓度平均为405ppm,公园外的为425ppm,则公园外的CO2浓度比公园内的平均值高了20ppm。
表3 各时段CO2浓度(ppm)比较
3.4 负离子浓度
从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详见表4):我们还可以发现,空气负氧离子的浓度上午比下午高。厉曙光和吴楚材等[3、4、5] 认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邵海荣等[15]认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土壤和空气温度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德国学者Reiter[16] 认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由表1、2、4可见,东湖公园内和公园外在16:00后,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高,负离子浓度降低,符合以上引用学者的观点。
表4 各时段负离子浓度(个/cm3)比较
3.5噪声
从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详见表5):园内的噪声比公园外的噪声至少降低了20(dB),东湖公园噪声的最低值为47(dB),最高值为56(dB);公园外的最低值为68.3(dB),最高值为76.4(dB)。
表6 各时段噪声(dB)比较
4结论
通过对江门市东湖公园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测,在晴朗夏季公园内与公园外进行对比,数据表明,温度降低、湿度增加、CO2浓度降低、负离子浓度增加、噪声降低。综合生态效果公园内明显优于公园外,说明城市绿化确实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为此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城市中心地区的规模化集中绿地建设,增加园林绿化面积,可以改变局部地区下垫面特性,有效地改善区域内的热环境状况,缓解城市热岛,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 Gordon B B.The microclimates of suburban Colorado(USA)landscape and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9:97-114.
[2] LIU Shuli,LU Jun,CHEN Jing,et a1.Adding analysis of urban island effect in GIS system and applying them in urban planning[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 Ed,2003,2(10):169-171.
[3] 吴楚材,郑群明,钟林生.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5):75-81.
[4] 王洪俊,城市森林结构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96-98.
篇7
慈善,是这座印刷城堡最动人的风景。
“在做企业和做慈善过程中,我有很深的体会:一是取之有道,二是舍之有义,三是得之有信,四是弃之有仁。这四点在做企业与做慈善上是相通的。”这是雅图仕董事长冯广源先生的创业宗旨之一,也是他常以行动去诠释的。多年来,他在为家乡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带领公司员工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地参与各项慈善活动及项目。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
“如果你想你的人生更加开心,就一定要回馈社会。美满的人生是离不开慈善事业的。”这是冯广源先生的行善心得。自1991年于鹤山投资建厂以来,雅图仕积极关注民生,回报社会,关注面涉及教育、救灾、医疗、弱势群体等等。
眼下正值暑假,古劳镇龙溪小学校园里一片安静,偌大的校园空无一人,只有满目青葱。昔日一片残垣断壁的龙溪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有着700多名学生、教育设施齐备的江门市一级学校。这其中的转变,包含着冯学洪、冯广源父子两代人一份浓浓的乡情、一个持之以恒的慈善故事。
1979年,冯学洪、冯广源父子首倡重修龙溪小学,并于香港鹤山同乡会春茗筹得60万港币支持家乡建设。之后的30年间,雅图仕先后捐资修建了冯学洪科学楼、新饭堂、雅图仕教学楼等。从2009年开始,雅图仕每年捐赠超过20万元作为龙溪小学和古劳中学的奖教奖学金,鼓励师生勤教勤学。
除此之外,雅图仕还先后捐资五邑大学、鹤华中学等学校修建校舍和相关教学设施,捐资建设鹤山市人民医院、古劳镇医院、雅图仕大桥等社会公共设施。
在大灾大难面前,雅图仕人亦充分发扬仁慈、博爱、团结的品格情怀,积极捐资支持灾民重建家园。2004年印度洋海啸,雅图仕短时间内筹得善款185130元;2005年“碧得斯”风暴灾难,筹得善款91009.6元;2008年初雪灾,筹得善款375235.7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筹得善款约1243239元;2010年海地地震,筹得善款115991.7元……所有这些捐款,雅图仕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慈善机关转送到灾民手中。
多年来,雅图仕在捐资助学、修桥搭路、扶贫济困、慈善捐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雅图仕用于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直接捐资,已经超过6500万元,所有这些善款,饱含着雅图仕的点滴爱心,如春风化雨一样,带给社会更多温暖和希望。
立足企业 打造慈善沃土
为了让每个雅图仕人都建立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良好意识,带动更多的人关爱社会,2006年10月12日,雅图仕成立义工队,成为江门市第一支建制完善的企业义工队。经过几年发展,这支义工队伍已经有超过500名成员。多年来,他们不断策划组织各项义工服务,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帮助困难群体,截至去年,这支队伍的总服务时间已达到17000小时。
2007年11月,雅图仕获准成立“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红十字会”,这在江门地区外资企业中首开先河。从此,这群心怀热血的雅图仕人,成为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2005年以来,雅图仕连续多年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鼓励并影响每一位员工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活动采取“员工走路、公司捐款”的形式,按照每人1元/公里的标准捐款,所有捐款全部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慈善事业。
除此之外,雅图仕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慈善义卖、义捐、爱心速递、义务献血等,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员工的慈善意识,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博爱送温暖关爱到社群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雅图仕董事长冯广源先生都会与企业高层一起,带上大米、花生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在鹤山市走村串巷,深入贫困农户家中嘘寒问暖。鹤山的双合、宅梧、沙坪、云乡、雅瑶、古劳等镇,都已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雅图仕自2005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新春送温暖”活动,每年送出的慰问品及慰问金价值近20万元,总计达140万元。
“我非常感谢爸爸对我身体力行的教导。”冯广源表示,是父辈对家乡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他,令他支持家乡的慈善事业不遗余力。
雅图仕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09年7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上,雅图仕被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企业)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2010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典礼中,冯广源先生获得“年度度慈善人物奖”。
篇8
关键词:绿道;绿道体育;实践;功能;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5-0011-05
“绿道”建设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一种新趋势,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行绿道网络建设。绿道规划短时期内在全球迅速展开,凸显绿道在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等重大问题上的作用,绿道效应日趋显著,绿道理念不断成熟,绿道理论不断完善[1]。而绿道网络规划也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敞空间规划的主题[2]。我国绿道规划实践虽然进行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国内
作者简介:谢冬兴(1979- ),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育。
作者单位:1.广东培正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830;2.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19000;3.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0000
1.Department of P.E.,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2.Department of P.E.,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19000, China; 3.School of P.E., Shaoguan College, Shaoguan 510000, China
众多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绿道网络规划及绿道实践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绿道体育作为绿道实践的基本形式,不断被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并参与其中。随着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绿道理念的日渐成熟,绿道体育的开发、运营与管理不断完善与规范化,绿道体育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接触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国内绿道及绿道体育理论研究的发展,绿道体育自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规律不断被揭示出来,绿道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研究绿道体育实践、功能,探讨绿道体育的内涵,有利于绿道体育研究的下一步进展,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绿道体育的理解,认识绿道体育对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价值,从而更有效、更自觉地发挥绿道体育的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1 国内外绿道运动概述及珠三角绿道体育现状
1.1 国内外绿道运动概述
1.1.1 国外(美国为代表)
“Greenway(绿色通道)”源自greenbelt和parkway两词,green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区域,way是人类、植物、动物、水等的通道,具有移动的意味[3],它具备较强线性空间连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休闲等多种功能。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4]和他188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 即“翡翠项圈(Emerald Necklace)”[5]。而哈佛大学牛顿教授(Newton, N.T)把波士顿公园系统看作是一条公园道(Parkway)[6]。21世纪60年代威廉H怀特(Whyte W.H.)在其著作《时尚园林》普拉特河(Platte River)景观建设中首次提出“绿色通道”一词[7]。随后20余年绿色通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1987年,绿色通道这一概念才在美国总统关于户外环境的报告中得到官方应用与认定[8]。该报告对21世纪的美国乡村和城市绿色通道网络做出展望与憧憬。此后,城市绿色通道成为一种时尚景观,仅在北美就有近500个城市、地区已建或正在建设绿色通道[3]。另外,1990年查理斯·利特尔(Charles Little)出版的开创性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成为绿道理念传播的最优秀教材。从公园规划到奥姆斯特德所倡导的公园绿道系统规划再到艾略特提出的大公园绿道系统规划,最后到艾略特二世提出的首次洲际范围内的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绿道规划经历了一次明晰的演化过程。
“绿色通道”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于是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学者对绿色通道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Hay把绿色通道定义为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自然特征的廊道[9]。Taylor等认为绿色通道是相互连接的线状的、近似线状的自然和文化区域[10],等等。
1.1.2 国内(珠三角为典型)
篇9
【关键词】人事档案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我国早就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在,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政治以及文化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事档案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信息的一个基本反映,能够对人事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人才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深远。
一、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在拥有一定的人事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特定的手段和途径,能够提供人事档案的相关内容服务于对人事的组织工作,其重要性不可估量:
(一)实现人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必须依靠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充分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够更好的为人事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我国正在高速发展,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一批批新兴的科技研发者,要想在我国建设起一只素质强硬的先进人才队伍,离不开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资源能够服务于我国的人事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也是其价值的充分体现。
(二)衡量人事档案工作的优劣要依靠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事档案中的评价是要依靠在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中表现出来的,人事档案工作如果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具有真是的内容,完整清晰有序的材料,符合规范的装订的信息,那么人事档案工作是优质的,如果人事档案工作不能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真是有序的信息资源,那么人事档案工作就是劣质的。优质的人事档案工作可以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良好的信息,优质的人事档案工作是顺利开展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这个基础工作与利用开发工作密不可分,紧密相联。
(三)科学规范的配置和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依靠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开发更多的人才,如何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要依靠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中记载着很多的个人资料,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人的主要发展情况以及取得成绩等等,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并让这些人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为他们发挥最大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二、如何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过去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是用来储存而不是被用来服务与人事工作以及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在当今时代为了更好的开发出新型人才,就在在遵守一定的规则基础之上,不断的向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上转变。这一方面要求人事档案资源信息管理者要重视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足够的熟悉人事档案资源,政府部门要要充分的保管和开发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人事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更加的主动,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实现人事档案资料与对人才的选拔这项工作结合的方式;不断的改进方法,改变其利用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通过网络等方式实现对人事资料的收集。
(二)加强对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踏实进行与开展。新型的信息数据库要求能为人事部门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详细的、最新的人事信息,在人事信息档案资料中,除了人员的最基本的资料之外,也应该包括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资料,并通过建立的新型数据库乐以准备的搜索到相关人员,充分的实现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通过建设新型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更好的提供服务和服务的工作效率。另外,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动态化” 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跟踪实现与信用机构的合作,完善人员的信用信息等等各方面的资料。
(三)加强服务网络的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更好的使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关键所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为需求者提供文字、声音、图片甚至是视频资料,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人事档案信息,但是利用网络技术虽然能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威胁到人事档案资料,对相关人员的信息造成泄漏。所以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应该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制度,包括查阅人的、申请查阅的和负责保密的人的档案信息。
(四)加强协作制度的创建。加强协作制度的创建对于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与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保密、使用等进行法律规定,其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共享服务网络,建设便于使用和管理的特色馆藏,建设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的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总之,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培养开发利用好更多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具有不顾低估的作用。因此,不断的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并采取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库和服务网络系统等方式是促进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高度重视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证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邵海燕,陶萍.浅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02).
[2] 李芳.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科技创新新导报,2008(31).
[3] 崔静.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关系[J].北京档案,2007(01).
[4] 李巧林,冯晶.实现管理现代化促进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J].黑龙江档案,2004.
篇10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何镜堂无疑是缔造这种美妙乐章的个中好手。除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他还先后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国市长大厦、海战博物馆、纪念馆扩建工程、北京奥运羽毛球馆、北京奥运摔跤馆……这些建筑无一不受人景仰,今人赞叹。
总书记参观中国馆与他两次握手
何镜堂有很多头衔,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不过,现在几乎没人提及这些,每个人称呼他时,只会用一个“冠名词”――中国馆总设计师。
人成就了建筑,建筑同样也成就了人。特别是何镜堂,他在70多岁时,因“中国馆“而突然声名鹊起,这种热度,连他自己都笑着表示,“没想到”。
如今,屹立在浦江之滨的中国国家馆,已经不再是一件只可“远观”的艺术品,粗粗算来,数十万人走进其中欣赏“鼎盛中华”,而将它摄入镜头的,恐怕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让何镜堂最难忘的,还是今年 1月15日上午,总书记考察世博会筹备工作时的情形。何镜堂回忆说:“当时我们这些园区设计、建设人员都很兴奋,在西大厅等候接见。总书记到中国馆顶层平台等地参观后,从电梯下来,逐一与我们亲切握手。他刚跟我握过手,旁边领导介绍说,这位是中国国家馆的总设计师。总书记马上又与我握了一次手。总书记说,我们刚才还在说这个馆很有中国特色。我对总书记说,希望全国人民都喜欢!中国馆体现了中国精神,我就心满意足了。”
中国元素更需要中国精神
早在2007年4月25日,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就向全球华人设计师发出特别邀请,希望他们为中国馆设计出一个能够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方案。
照理说年过七旬的何镜堂应该静下来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了,即便参加也是坐在评委席打打分就行了。可这位白发苍苍的建筑设计大师却披挂上阵,勇敢去面对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设计的新挑战。
作为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师,何镜堂深知世博会的场馆设计历来是世博会的重头戏,每一届世博会的主办国都希望通过建筑来展示当代文化与科技的最高成果,并希望这种永久性建筑能够最终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由于年轻时我国的经济很落后,他没有遇到过设计这种大型场馆的机会,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
何镜堂说,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是他一生设计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在“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受关注和不平凡。在谈到中国馆的设计过程时,何镜堂一直把中国元素挂在嘴边,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设计师,尤其是世博会中国馆这一有着特殊意义的建筑背后,中国元素更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甚至是最关键的部分。
“什么元素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才能通过建筑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时间紧迫,不到两个月就要“交卷”,何镜堂院士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一天,何镜堂翻阅资料时,一种古代建筑构件――斗拱映入眼帘,顿时让他眼前一亮,如果将它作为中国馆的主体结构,再好不过了。
何镜堂院士确定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中国特色,时代精神”。
“中国很大,怎么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从我们对中国的印象里,感受到中国汉字、中国京剧、中国红和中国水墨画等等,这些一看就是中国的符号。还有,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出土文物,夏商周以来中国的鼎器、冠器、陶器等造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这些建筑是中国九宫格式的布局,木石格局和西方的建筑完全不一样,从中国的斗拱等元素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把这些元素加以整合、领会,以现代手法提炼构成‘中国器’的造型来表达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性。”何镜堂院士说。
一座仿斗拱层叠出挑的“中国器”,很快跃然纸上。
为了评选的保险起见,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又拿出另外两个创意方案:一个来自江南园林,另一个则来自如意图形。这3个方案都参加了评选。结果在角逐的344个设计方案中,他们选送的3个设计方案“全军覆没”,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评审专家对初选的前20个方案都不太满意,于是将所有参赛方案又重新筛选一遍。
2007年8月30日,第二轮方案评选正式进行。何镜堂院士不顾年事已高,亲自上阵陈述方案。正是这次重选,让“中国器”起死回生并脱颖而出,入选8个入围方案。
评审组又围绕“唯一性、标志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标准,进行最后一轮评审,在那场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设计方案的激烈竞逐中,何镜堂带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交出了斗拱式“中国器”方案,吴良镛领衔的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与上海建筑设计院合作设计了“叠篆”方案,这两个方案在第二轮评选中以同票并列第一,难分伯仲。
“中国器”方案,自下而上呈华冠高崇之势,通过4组巨柱托起上部展厅,形成21米净高的巨构空间,有一种站立的感觉,透射出振奋之精神。在基本品质获得评委肯定时,许多专家也对该方案展陈的便捷性和能否在2年内施工完毕提出质疑。
同样,“叠篆”方案亦可圈可点。该方案取自兴盛于宋朝的九叠篆字体,各种建筑构件置于弯弯曲曲的笔画之间,端庄且不失华美,不足的或许是欠缺一种传达“泱泱大国站起来”的力量。两个方案,各自的长短处又恰是对方的短长处,专家团一时难以决断。
难以取舍之下,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政府提出一个大胆建议:将两套方案合二为一,穗、京、沪三地设计者组建联合设计团队。中国馆设计方案由此日臻完美,“东方之冠”诞生!
中国馆,是来自一南一北两种风格迥异的设计方案的完美融合,凝聚着一个庞大团队群策群力的智慧精华。
从2008年8月起,何镜堂和他的设计团队都在为中国馆设计一件漂亮的“大衣服”。红色是中国人心目中一种喜庆的颜色,所以何镜堂想给中国馆做一件“中国红”外衣。难题是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好,搞不好就会有飘起来的感觉。在何镜堂以前设计的众多建筑中,用“中国红”作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还是第一次。为了让中国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还是下定了决心,并请来专门研究色彩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作指导,经过多次研讨和对比试验,最终让中国馆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红衣服”。
2009年9月,中国馆终于从设计蓝图变成了实体。“‘东方之冠’不但是一个建筑,也希望它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你可能觉得它是一个斗拱,也可能觉得它是一个粮仓,但大家都觉得它是中国的,希望它能表现中国蒸蒸日上的姿态,表现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人们感到民族自豪、自信,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奋发向上的激情。”何镜堂院士说。
45岁起步设计人生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没有高学历,我小时候受哥哥的影响也爱好画画,在学校数理化也学得不错,老师建议我当建筑师。”何镜堂报考了华南工学院(后改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系,从那时候开始,就跟建筑结下了一辈子的缘。“我最早学习建筑时,生活在东莞小城,连抽水马桶也没有见过,还是在大学才认识到很多现代设计。时期我也经历了下放,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我一直想一定要搞出一些自己的设计来。”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东省开始创办深圳特区,需要大量人才。1983年5月,在北京工作了10年的何镜堂夫妇应邀调回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在建筑学院一边任教一边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何镜堂开始进入建筑设计事业的丰收季节。
何镜堂回母校后,正逢深圳重点文化工程之一的深圳科学馆开展设计方案竞赛,他携妻子立即报名参赛。深圳科学馆是深圳对外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当时像这样有影响的大工程并不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参赛的建筑设计师很多。何镜堂根据建设方提出的“建筑风格要有特色,最好让人看后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要求,他和妻子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经过20多天的日夜激战,设计出以八角形为主体、集现代化多功能于一身的《深圳科学馆建筑方案》。经专家学者评选,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由何镜堂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被建设方采用。同时,这一设计方案还分别获得国家建设部和广东省建筑设计二等奖。
1984年,何镜堂主持设计的广东江门五邑大学教学主楼,利用剖面“位移”,形成各层大小不等的休息平台,供学生课间休息,底层架空,为师生提供室内外庭园活动场所,营造了一个既有时代感又具有南方水乡特色的新型校园环境。
1985年,他参与主持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被评为是“传译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的力作。该建筑设计构思独特,一气呵成,陈列楼、墓室和珍品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很高的文化品位和传世价值而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和建设部、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及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获U I A世界建筑大会颁发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成就奖”。
1992年,中国市长大厦及大都会广场成为何镜堂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又一优秀作品。这是一组超高层的48层建筑群,运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构筑了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广场和综合体,两幢建筑物中间特意设计了一个马蹄形广场,创造优美的建筑空间,提供了一个休闲的活动广场,着意表达现代化大都会文化广场的内涵和气质。市长大厦获得教育部设计一等奖和国家铜奖,成为广州标志性建筑,并被评为广州市十大现代建筑。
在何镜堂的杰作中,以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居多。1997年主持设计的虎门海战馆,位于他的家乡东莞,为国家重点工程,这座建筑物的设计,凝聚了他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灵感。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与历史文脉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岭南地域特征,建筑造型以广东木棉花为意象,犹如海站炮台群,以简练的建筑形态表达军民团结抗敌和海战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