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范文

时间:2023-03-20 10: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张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需要一档一档的尝试。

不知道它用什么主板,一般麻将机在盖板上有程序表。

如果程序表上有108张,但调不上,那么就是要换挡。

一般有A档和B档,用科迪板的要先调到0档,然后按任一升降键10次。

然后按住任一色子键连续5秒,就切换到B档了。

篇2

近期,中央将经济工作方针由“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继续坚持对通胀压力高度关注的前提下,“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所取代。国内外都十分关注这个政策基调微调背后可能出现的宏观调控新举措。

从基本的政策取向上看,这些政策措辞变化的政策基调是连续和一致的,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取向出现了重大改变。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走势也与预定的方向基本一致,只是因为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的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外部需求降低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为防止经济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而进行了微调。

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但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加剧、能源价格上涨、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周期性回落的运行阶段,同时也进入到一个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空前加大的阶段。从统计数据来看,GDP增速在20**年二季度达到11.9%的高峰后,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走势,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10.6%,二季度为10.1%,目前已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回落。出口方面的回落更为明显,在人民币升值效应不断扩大和外需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半年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6月份更是大幅回落到20%以下。应该看到,经济增速的放缓固然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和年初制订的“双防”调控措施密切相关,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宏观调控的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客观地讲,在全球经济普遍回落的情况下,20**年上半年我国GDP取得10.4%的增幅并不低,同时,经济的下滑还带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经济增长回落主要是由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下滑所带动的,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增幅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统计数据上看,上半年,全国有15个省市的GDP增幅达到或超过13%,中部9个省、自治区GDP平均增幅达14.01%,而西部9个省市、自治区(除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省)GDP平均增幅也达12.31%。这种行业和地区性差异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结构调整的阶段密切相关,传统的依靠低要素价格投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和资源价格上扬后,必然会进入到一个以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为主的调整阶段。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调整过程中的经济回落和阵痛也在所难免。

不过,从国际经济环境上看,全球经济的回落已经是一个显著趋势,其中的主导力量之一是美国。目前,世界经济周期性回落的调整压力才刚刚显现,这对已经日益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过快上涨和过快回落都可能对经济形成显著冲击。当前政策基调的微调,关键目标还是在于防止经济过快回落,而不能视为宏观政策基调的转折和拐点。

二、尽管CPI稳步回落,抑制通胀仍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转型往往容易伴随着通胀的压力。这一轮中国的通胀是全球经济快速扩张、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背景下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传导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的反映,是国内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低估压力在特定环境下的释放。

5~8月,国内CPI连续四个月呈现回落的走势,这一方面和食品价格的回落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所致,20**年同期正是粮价高涨的时期。因此,通货膨胀可能会进一步回落,但是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总体的通胀水平依然会处于不低的水平。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尽管CPI开始出现回落,但1~8月累计仍然上涨了7.3%,属于很高的水平。生产价格方面,1~8月累计PPI同比上涨8.2%,8月份更是高达10.1%。PPI不但是衡量工业品出厂价的指标,也是CPI的领先指标。工业品价格的大幅增长也使得未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景不容乐观,即使不会全部传导为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必然会挤压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上市公司盈利的角度加大微观企业的调整压力。

从外部环境看,在次贷危机缓解、房地产价格调整大致结束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十分宽松,美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相对高通胀、低增长、实际利率为负的新时期。同时,在美元贬值以及实际需求的推动下,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未来的通胀压力。中国对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的管制,暂时延缓了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国内的油价大致相当于国际市场80美元每桶左右的价格,一旦能源价格逐步放开,PPI将承受更大的上涨压力。

因此,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PPI加速上涨的情况下,要充分意识到通胀压力可能会因为经济转型的推进而长期化。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的宽松货币环境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也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失衡可能需要通过特定行业的价格上扬来矫正。相反,如果对通胀的形势过于乐观,或过分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可能会贻误抑制通胀的良好时机,也可能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导致抑制通胀的成本更高。严厉的反通胀举措短期内可能会牺牲一点经济增长,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在更高的通胀压力下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乃至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代价。越南宏观政策的教训之一,就是在通胀相对稳定在7%~8%的时期,忽视了通胀的潜在压力,导致通胀的失控转化为货币危机。与此相对照,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严厉紧缩政策创造的稳定货币环境,为美国随后近20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政策的变化更加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从“双防”到“一保一控”,也是宏观调控政策灵活性体现。

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物价水平,是经济中的一道难题,理论上讲这两个目标很难同时达到。当前经济回落的过程会持续多长时间,回落幅度会有多深,实际上取决于在劳动力的持续投入速度回落后,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和技术进步速度是否可以持续乃至提高。这本身就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正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最有利时机。从全国格局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更多地出现在对出口加工型行业高度依赖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在珠三角和浙江等地,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倒闭,这固然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速度,然而,这些现象的出现本身也是这些地区结构调整的一个体现。如果能够通过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从“贸易立国”到“科技立国”的转变,中国经济依然可以在经过经济转型后再次提升速度。如果基于调整中出现的一些压力和经济减速,就普遍放松货币政策,不仅会导致未来的通胀压力更大,也会影响结构调整的效果。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朝着预期有利的方向发展,投资和消费得到进一步改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增速回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则进一步加快,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但应该看到,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依然会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的促进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政策进行局部调整。

首先,无论是否提货币政策从紧,抑制通胀的现实要求也不可能使货币政策具备短期放松的条件。抑制通胀仍将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当然,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也要体现充分的灵活性。例如,货币供应量基调仍然需要保持从紧,但是信贷管制的决策权要更多交还给银行,让他们做出市场化决策。

其次,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中国应对结构调整还有较为有利的政策条件。现在我们财政的实力依然较强,财政政策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主要包括:完善社保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和救助,实施更为灵活的税收政策,适当降低企业经营的税收特别是受到紧缩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的税收,等等。

第三,针对不同地区在紧缩时期的不同状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举措,促进资源跨区域、跨行业的流动。

篇3

关键词: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01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依赖增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通胀和经济失衡的隐患。从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现状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间既相互关联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控通胀和稳增长,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1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在一个闭塞的经济背景下,仿佛简单地运用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中任一策略都易实现,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要同时完成这三项任务似乎很难,因这三项工作的举措在经济学上是相悖的。从当今我国经济运行态势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间既相互关联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根除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矛盾。稳增长和控通胀能够为调结构构建一个优异的外部环境,但只有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或许在今后能够维系物价企稳和经济增长。

从理论上讲,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重目标都很紧要,任一目标没能达成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我们要面对的是无法同时达成这三重目标。在现实社会中政府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同时也注重控通胀,而调结构则不被看重。

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的焦点是调结构。改革开放至今,国家的经济增长主体趋于外向型,这是我们的外在前提。外在需求d盛时,国家的高投入及居民的高额储蓄不但不会引发产能过剩,反倒会促使我国主动介入全球市场分工。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外在需求显露出紧缩的态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氛围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结构中的有利因素会逐步演化不利条件。而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构建在利于内需扩张结构调整层面上。从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导引我国经济向内需扩张型为主转变的战略,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首。

因此,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协调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关系时,要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否则经济衰退了低通胀也无任何意义。

2稳增长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的。而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争议的核心是央行的货币是否中性,即央行的货币供给能否对经济实际产出产生影响。各国央行施行货币政策,大多把货币供给作为主要媒介,效用则由其和经济增长来决定。对我国的启迪:

首先,货币政策媒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与终极目标间有很大的关联。透过我国几十年的经济运营实践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这充分说明货币供给量能够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巨大影响。要维系经济增长,货币的平稳供给是前提。当货币供应量波动幅度大时,会引发经济震荡,相对于经济稳健运行增添了诸多麻烦。要保障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同步运行,须要把控好货币供应的增速,规避通缩及通胀的风险。

其次,对于货币政策媒介标的的货币供给量,其传输功能发生了改变。在央行调控经济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工具及时把控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量这个固有的媒介发挥了极大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进程中演变出的问题却无法通过货币供给的调节来处理。

再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并非是有利的局势。货币中性论者以为,在经济运营进程中维系货币中性才能规避结构失调、信用扩张和经济失衡,我国数次经济波动也反证了这个观点。唯有市场利率的均衡才能达成货币的中性,促使货币供给发挥应有的效用,所以须加速利率市场化变革的步伐。

最后,经济增长的深层次起因并非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很久以来,大家都觉得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是彼此增进的,即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若要维系一定的经济增速,就需要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我国的经济实践表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加货币供给的确可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其后果是通胀压力加大。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才是经济增长的根基。

3控通胀与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旧繁杂,各国经济多处于缓慢复苏态势。当经济发展到转轨的关键期间,在金融领域的调控进程中,我们要注重把控通胀风险。

货币学派领军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所有通胀问题的起源。前些年通胀势头的上涨与我国此前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关。

M2/GDP是国际上权衡某个经济体是否稳健运营的重要的指标。若其比值小于1.2,说明此时的货币供应量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若其比值大于1.2,则说明近些年的货币供给超出实际需求。如何界定货币供给是否相宜?各国公认的货币供给的增速准则是GDP的增速加上当年的通胀率水平。若货币供给不足,就会影响经济流转,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货币超发就会贬值。为什么还要加上通胀率?因为经济学家都认定温和的通胀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通胀压力则主要源于多年来货币的严重超发。笔者以为货币深化是关键的因由,即我国房地产市场能很好的吸收M2,但货币深化能否长期有效令人堪忧。

总之,货币供给与通胀是正相关的,政府可以通过把控货币供给来影响CPI,所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速,使之维系在一个适宜的区间,既保障经济日常运转所需的货币资金,又要避免供给过量形成通胀压力。

4调结构与货币政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维系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各国经济的低迷,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积蓄的各类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前行。国家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方能确保经济高质量的平稳发展。货币政策既要重视处置结构性矛盾,又要侧重总量把控,防范经济大幅震荡。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完成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以应对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其次是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应对我国新增劳动力结构和资源环境改变对增长的影响。最后是废除垄断并强化竞争意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应对工业增速回落对民生产生的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的效用,在业内一直存在纷争。主流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逐年回落,而其用于建设的投资在社会再生产投资中的占比也逐年降低,但信贷资金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的占比愈来愈大,所以在结构调整中,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这个观点得到了中央决策层的认可。“十五”规划把调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货币政策工具应合理运用,调控好货币供应量,维系人民币汇率及币值稳定,为调结构提供资金支撑。阐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承载的使命发生了变革,增添了新的内涵。

5对策建议

在经济学角度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这三重调控目标无法同时解决,是个“死结”。这是对政府智谋的检验,我们选取的措施是在三者间的博弈与关联中寻求一个动态平衡。当今宏观经济走势是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因此制定货币政策应留意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控通胀,同时改进结构失衡问题。

5.1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正处于关键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速存在放缓的势头,通胀压力会长期并存,在各国经济低迷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基于宏观调控的繁杂特性,政府应施行相机抉择和规则相融和的货币政策规则,以相机抉择来处置意外冲击,用规则来稳固经济及预期。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充要条件。受居民收入增长减缓,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等诸因素的困扰,内需短期内难以振兴;受各国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黯淡。以稳健投资去防范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是当前能够采用的必然手段。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源于投资增速的减缓,所以,稳增长须从稳投资着手。在重视政府投资的同时更应侧重对民间资本的引领,在不远的将来,民间投资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家务必要有切合实际的办法,颁布增强民间投资者信念、保障其收益的政策。

5.2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调整原则

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是治理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强大手段,也能稳固目前经济企稳的发展态势。当然,要保障政府的结构调整进程兼具可持续性,就须坚定实施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

首先,在结构调整中“稳增长”。消减过剩产能及高污染行业的规模;加大科研支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达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将“稳增长”与“稳物价”有机结合起来。总的来说,去年的物价水平波动不大,通胀压力略有缓和,但物价稳定的根基尚需巩固,极易发生反弹。最后,要避免地方政府以“稳增长”为借口,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经济增速回落至今,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利用放开房地产调控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若不能严谨掌控,处置好该项工作,则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

5.3把控货币供应量,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要把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究其原因是通胀压力长期存在,某些使物价上涨的诸如成本上升、输入性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等因素还未根除,我们要清醒的认知控通胀的长期性。为了修正货币超发与政策目标的背离,央行对货币政策及时做出调节,这不仅仅是对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校正,更是对政策目标长期背离的变革。

前些年由于政府顾虑经济振兴的根基尚未企稳,货币供给一直保持较充裕的态势,主要凭数量优势对通胀进行调控。如何避免通胀预期演变为通胀?在经济学范畴内,通胀预期可以理解为人们的认知和感觉。通胀预期有推进通胀的作用,若公众预期将来通胀率要变大时,那么现在就会去购买某些将来需要用到的东西,这在无形中就扩大了商品的需求,其结果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反之亦然。所以,通胀预期对物价的变动走向有促进作用。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为稳定物价,在此基础上,央行可以依据通胀预测值的变动进行相应操作,引领通胀预期接近目标区间。若我国要施行通胀目标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保持央行的独立性。当前,央行的独立性较差。在通胀目标制执行进程中,要明确央行的权威性,保障其能够独立遴选必需的政策工具。第二是通的目标区间要恰当设置。央行要适时公开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通胀率目标,其目标区间的制定要适当并为公众所接纳,要能维系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第三是要对通胀率进行精准测算。在目标时段内,央行对通胀率的精准预测相对于通胀目标制的操作极为重要,对通胀目标制的实施成效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通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极具借鉴意义,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机融合,是当前应对三重目标的最佳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我们只有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相信我们只要选取合理的政策举措,就一定能够达成三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全力以赴为“稳增长、促改革”等政策保驾护航[J].经济管理者,2015,(14):36.

[2]左小蕾.充分发挥调结构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稳增长中的作用[J].中国发展,2015,(05):7481.

[3]胡少维,杨保城.稳增长、调结构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4,(07):3539.

[4]王靖华.“稳增长”决策的显示背景与政策措施[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1):6365.

[5]夏斌.稳增长与调结构仍是两难[N].经济参考报,20130108(002).

[6]朱益民,庞筑丹.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博弈与平衡――基于调结构、稳增长、控通胀组合视角[J].商业时代,2012,(25):1215.

篇4

关键词:洛氏硬度计;故障;调修

中图分类号:TB938.2文献标识码: A

HR-150A型洛氏硬度计(以下简称“硬度计” )主要用于测定淬火后钢件及硬质合金等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还可测定有色金属的硬度,因此用途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硬度计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差,故容易产生误差和故障。当在检定过程中发现误差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一定要逐步查找原因、消除误差、排除故障.洛氏硬度计应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其加荷机构、加卸荷机构、测量指示机构和试样支撑机构上的各零部件不得锈蚀或脏污,除加荷砝码、杠杆、缓冲器不能加油外,其他各摩擦部分及传动部分均需加少量油予以.缓冲器的用油应清洁、粘度要适宜.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完毕应切断电源、清扫机器上的脏物并用防尘罩盖住。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以该型硬度计为例简述其常见故障及维修。

一、故障排除简述。

(1)故障观察:硬度指示表的大指针转动至某处会被卡住。

可能原因:硬度指示表的可动部分因脏污或锈蚀导致摩阻过大。

排除方法:可卸下硬度指示表,打开后盖,在表的测杆与轴套及导向杆与导向槽接合处加注一些机油以改善状况。如仍不行,则需用研磨膏研磨之。

简要说明:硬度指示表可动部分是否被卡住的辨别:如果测量杠杆及负荷杠杆均动作,而指示表之测杆未动,此时才说明指示表被卡住;否则不是。

(2)预负荷超差。

可能原因:1.游铊在负荷杠杆上的位置不对;2.吊杠位置不对。

排除方法:1.用测力计校准游铊的位置,并予固定;2.松开螺母,调整吊杆长度,使其在加完预负荷后继续上升工作台至指示器大指针转至0.35~0.5圈,操作赶到有阻力时就可以。

(3)示值超差。

可能原因:测量杠杆的杠杆比改变;负荷、压头、指示器的精度有变化。

排除方法:调整测量杠杆比,以使示值准确.若还不能解决,则应对负荷、压头及指示器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示值不稳定。

可能原因:主轴、测量杠杆下降不灵活;指示器示值不稳定;主轴、顶端球面不平;压头没装牢。

排除方法:校准指针,清洗测量杠杆并涂上少量钟表油,再松开弹簧片调整测量杠杆位置使其转动灵活;检修指示器;修磨主轴、顶端面;装牢压头。

(5)值偏高很多。

可能原因:压头损坏;预负荷偏大较多;总负荷没有完全加上;

排除方法:更换压头;清调整预负荷;松开螺母,调整吊杆长度,使其在加完预负荷后继续上升工作台至指示器大指针转至0.35~0.5圈,操作感到有阻力时就可以。

(6)示值偏低很多。

可能原因:压头未装牢;压头肩部与主轴下端面贴合不良;工作台台面平面性差或其支撑面与丝杆上端面贴合不良;支撑机构有浓油或杂物使加主负荷时丝杆下沉。

排除方法:装牢压头;清洗压头及主轴端面;修磨工作台,必要时更换工作台;清洗支撑机构后,涂上少量的稀质油。

二、故障事例调修及分析

(1)故障现象:一台山东莱州市试验机厂1999年产的硬度计,无法施加初试验力(加至大指针第2圈半时即手感很重而无法进行下去);或施加初试验力后,施加主试验力时冲击过大,致使硬度示值误差和重复性均过大。

产生原因:挂码杆下方的顶杆(顶杆上顶挂码杆)上的两枚螺母(在连接缓冲器油针的连杆上方)的位置不当——过高或过低所致。

排除方法:将顶杆上的两枚螺母固紧在适当位置——这个位置的估计和确定:应使施加初试验力后,挂码杆上方的重点刀承与负荷杠杆的重点刀刃之间稍有空隙(约2~3mm)即可(即既不能没有间隙也不能间隙过大)。

简要分析:挂码杆下方的顶杆上的两枚螺母的固紧位置影响到硬度计的工况:这两枚顶杆螺母的固紧位置过低,会导致初试验力不能全部加上,此时可从挂码杆上方的重点刀承与负荷杠杆的重点刀刃之间的间隙过小甚或无间隙判断出来;这两枚顶杆螺母的固紧位置过高,会导致施加主试验力时冲击力过大,这也可以从施加初试验力后负荷杠杆重点刀刃与挂码杆上方的重点刀承之间的间隙偏大加以判断。那么,这两枚顶杆螺母该调整固紧在怎样的位置为宜?依我们的经验,使这两枚顶杆螺母固紧在这样的位置:施加初试验力时硬度指示表的大指针约转3.8圈左右为妥(其时负荷杠杆重刀刃与挂码杆上方重点刀承之间隙约2~3mm左右)。

(2)故障现象:一台上海材料试验机厂1997年产的硬度计,压头及主轴均能随意转动,无法施加初试验力。

产生原因:主轴上刀筒的力点刀刃与负荷杠杆力点刀承未“锲合”(俗称“落榫”,即刀刃与刀承未“对位”,刀刃滑出刀承之外)。

排除方法:先卸下压头,然后卸下主轴,发现有一块圆形垫圈发生碎裂。更换一枚同样规格的垫圈后,重行装复主轴。装复主轴时务须注意:应使主轴上刀筒力点刀刃与负荷杠杆之力点刀承互相“锲合”,为此在装复时需使主轴上刀筒的力点刀刃与负荷杠杆互相垂直——这样便于力点刀刃与刀承互相锲合。主轴上刀筒力点刀刃与负荷杠杆力点刀承锲合的话,那么主轴是不能轻易转动的。

在装复主轴时需要说明的是,主轴上方的上刀筒力点刀刃是一中空的圆筒形双锥状结构,它的上下两端均为相似的楔形刀刃,肉眼一般较难辨别上下刀刃的差异,然而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如果将上刀筒的上、下刀刃互相倒置后装复,则能导致如下故障:会使主轴与上刀筒之间稍有阻擦而产生一个附加力矩,从而致使施加初试验力至大指针第3圈将近结束时受力很重,以致初试验力不准导致示值误差增大。

(3)故障现象:一台山东莱州市试验机厂2003年产的硬度计C标尺高、中硬度示值合格,但低硬度示值不仅正超差5HRC以上,且重复性亦超差。

产生原因:金刚石压头有缺陷。

排除方法:更换金刚石压头。

简要分析:遇到这种故障现象不大容易作出判断。一般地说,压头有缺陷往往导致硬度示值不稳定且离散性很大(易被使用者忽略的压头未固紧现象,也会引致硬度示值的较大偏差,检修中必须首先排除之),但对于这台硬度计来说C标尺的高、中硬度示值却是合格的(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如果金刚石压头缺陷不很严重,往往对高、中硬度示值影响较小,但对低硬度示值影响较大)。我们乃采取了下述的分析判断措施:①大幅度调整示值调整板的前后位置,发现它对硬度示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②在挂码杆上方加放若干重物,发现仍对硬度示值无多大影响。于是我们认为该金刚石压头已有缺损。更换另一金刚石压头,稍加调整示值上述问题即迎刃而解。

三、小结

HR-150A型洛氏硬度计是我国洛氏硬度计中最早定型的产品之一,也是目前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洛氏硬度计。本文择其几个常见故障,谈一点解决故障的浅识,权作引玉之砖而已。

参考文献:

[1] 孙秀美; 洛氏硬度计常见故障及调修; 华东华南计量学术论文2012

篇5

关键词:药剂浓度;生长调节剂;缓解药害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03-1

1 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

1.1 环境因素引起的药害

高低变化的温度对植物生长剂的使用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也通常是导致作物药害的重要因素,一般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乙烯利、2,4-D、防落素、增产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对温度较为敏感的品种。如防落素在番茄上应用,即使在正常用量下,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都易产生药害。低温时易使番茄脐部形成乳突状药害,高温时则形成脐部放射状开裂药害。此外,光照强烈和湿度较大,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药效有增强作用。因此,对在使用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时,一般在高温、光照强、湿度大的天气,使用推荐剂量的下限浓度,可明显减少药害的发生。

1.2 药剂浓度引起药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较高,其应用性制剂使用总体上比较低,稀释倍数也比较高,因此,很容易发生算错对水量而提高用药浓度引起药害。如2,4-D、除芽通等药剂在较低浓度时起到调节植物生长的功能,而在高浓度时则可起到除草剂的作用,也可引起作物产生药害。因此在分析药害的重要原因时就不能不把浓度不当、用药量过大作为一个主要的考量因素。

1.3 因作物差异引起药害

每种生长调节剂在对不同作物的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浓度的变化,因为不同的浓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同一种浓度对同种作物不同器官,调节剂的浓度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2,4-D用于番茄点花保果,浓度在10—30毫克∕千克时对花瓣无药害,但对叶片却会产生很明显药害。一般阔叶植物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较为敏感,禾本类对植物调节剂不敏感;对于同种作物苗期对植物生长剂较为敏感,中后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敏感;植物的根部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最为敏感,幼嫩部位如芽、幼叶、生长点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茎和木质化部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敏感。对于敏感程度不同的植物的这一特性进行分析,在使用调节剂时,根据特性准确使用,以发挥调节剂的最大效用。

1.4 栽培管理方式差异引起药害

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害,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引起的。如多效唑用于连作的晚稻秧苗,若秧田拔秧留苗处理,可引起晚稻抽穗障碍,而作翻耕移栽处理,药害就可避免。再如在施用调节剂后,水肥管理没配合上,则可能出现叶边缘被烧焦,植物发育迟缓、叶面产生斑点等药害。

2 药害补救措施

2.1 大量喷清水或略带碱性水淋洗

当发现由叶面和植株喷洒生长调节剂后产生药害,如果较早时间发现,这时药液未完全渗透或植株还未把药液吸收到体,这时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对受害植株进行喷洒,对受害植株进行洗药,大约三到四次基本可以完成,喷洒时要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冲刷掉,同时增施磷钾肥,以增强作物恢复能力,可迅速恢复植株正常生长。

目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遇碱性物质都比较容易减效,所以喷洒的清水中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石灰,进行淋洗或冲刷,以加快药剂的分解。同时大量用清水淋洗会使作物吸收较多的水,增加了作物细胞的水分,也会稀释作物体内的药剂浓度,也可以起到减轻药害的作用。

2.2 追肥、松土,增强植株自身的恢复能力

作物遭受药害后,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因此,在发生药害的作物上,迅速追施低浓度的尿素等速效肥料或稀薄人粪尿增加养分,以增强农作物生长力,加速作物恢复长势。此外,在发生药害后,还可对植株及时中耕松土,并适当培土,增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使根系发育,增强植株自身的恢复能力,有利于药害的快速解除。

2.3 喷施缓解药害的药剂

针对导致发生药害的药剂,喷洒能缓解药害的药剂,如使用多效唑过度抑制生长,可适当喷施100—5000毫克∕千克赤霉素稀释药液,有缓解药害的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植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转运,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和效率,促进受害部位黄斑淡化,逐步转绿,恢复整个叶片迅速生长。

2.4 去除药害较严重的部位

这种措施在调节剂不当使用引起的药害上不常见,一般适宜于果树上采用灌注、注射、包扎等施药方法发生药害的补救措施,迅速去除药害严重的内吸性较强的树枝,以免药剂继续下运传导和渗透,并迅速灌水,以稀释药液在植物体内的浓度。

2.5 及时套种或补种

篇6

摘 要:水轮调速器抽动故障的解决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了解抽动故障及发生原因,根据调速器的需求,排除抽动故障。水轮调速器的抽动故障,影响了运行可靠性,解决抽动故障后,还需进行试运行,确保调速器达到稳定、可控制的状态,才能正常应用到水轮机内,保障水轮机运行的整体性,进而提高水轮机的运行效益。

关键词:水轮机 调速器 抽动 故障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49-02

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对整个水作的影响较为明显,严重时还会引起其他故障,而且抽动故障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征,增加了调速器的运行压力,进而为水轮机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水轮机的性能,深入研究调速器的抽动故障,解决抽动故障后,完善调速器的运行环境,确保水轮机的运行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由此提供稳定、优质的电能。

1 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分析

调速器在水轮机运行中起到调节、控制的作用,决定了水轮机的运行状态。水轮机调速器的抽动故障,基本可以表现在3个方面,分别是:引导阀、主配压阀、液压系统,均以上下抽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水轮机调速器运行期间,受到外界因素以及内在性能的干扰,较容易发生抽动故障。调速器发生抽动故障时,频率是3~10 Hz,振动幅值是0.5~2.0 mm,一旦出现抽动故障,维修人员采用更换或移动传感器的方法,只能短时间改善调速器的运行,并不能完全解决抽动故障,所以无法在根本上解决调速器抽动故障,还需根据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的具体原因,落实相关的措施。

2 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的原因

以某水电站的混流式水轮机为例,分析调速器抽动故障的原因。该水轮机调速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抽动现象,根据该水轮机调速器的振动现象,分析实际的原因。该混流式水轮机为组装机,容量4.5 W,调速器设置在发电机层,距离接力器管路10多米,该水轮机运行幅度很大,但是导叶、接力器之间为拉杆式连接,导叶调速的过程中发生振动,导致信号输出无规律,引起主配压阀抽动,据维修人员检查,具体的抽动位置是阀芯位置,变化值为0.3%~0.8%。该水轮机调速器的主配压阀抽动,还引起了一系列的抽动故障,如,受到主配压阀的抽动影响,比例伺服阀控制部分与正常值相比,输出过快,进而影响到导叶反馈,此时调速器的电气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调速器的运行,引起了抽动故障。根据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导叶反馈信号发生波动,直接就会引起调速器的抽动故障,表明导叶反馈是调速器抽动故障的一大原因。

3 水机调速器抽动故障的解决措施

结合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和故障发生的原因,掌握水轮机调速器的运行状态。维修人员在研究调速器抽动故障的过程中,对其做了全面的分析,重点控制容易引起抽动故障的系统结构,积极改进调速器的系统设计,目的是完善水轮机调速器的运行。维修人员在解决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方面,先要掌握故障的发生原因,再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以便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保障水轮机调速器的运行效率。例举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3.1 设置压紧行程

设置压紧行程主要是针对水轮机调速器的主阀结果,在水轮机调速器安装或调试时采取压紧行程方式。设置压紧行程的处理措施,必须在停机的状态下才能完成,以免影响调速器的整体结构。例如:在水轮机调速器设置压紧行程时,设置主阀伺服控制信号,维修人员主动控制伺服信号,以此来平衡信号波动,待运行信号平稳后,即可防止主配压阀的阀芯抽动,有利于提升调速器的运行性能。压紧行程是水轮机调速器解决抽动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的调控方法,此类方法仅应用在主阀引起的抽动故障中,需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设置操作,控制信号的同时,促进信号波动平衡,尤其是信号波动频率,避免影响调速器的性能,一方面改善水轮机调速器的压紧行程;另一方面优化主阀的运行与控制,排除调速器抽动故障的影响。

3.2 修改和优化参数

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分析中,表明了信号振荡对抽动的影响,通过修改并优化数字阀的控制参数,在数字阀输出方面实现延时操作,由此可以避免数字阀的输出信号振荡,防止调速器振动。修改和优化参数,在调速器振动故障控制中,起到预防的作用,随着水轮机调速器的应用与发展,在数字阀控制中引入PID算法,增强PID算法,有利于快速实现数字阀的参数优化,消除参数设置中的偏差。PID算法能够优化数字阀的参数,调节数字阀参数后,促使其接近于调速器的目标参数。例如:当水轮机调速器数字阀的参数控制不明显时,如果没有PID算法的参与,数字阀本身的参数变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瞬时引起调速器抽动,但是PID算法参与下的数字阀,能够随时调整参数设置,驱动调速器朝向稳定的方向运行,进而有效预防抽动故障。

3.3 滤波处理

滤波在水轮机调速器中引起了抽动故障,维修人员对滤波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种状态,分析如:(1)空载状态下的滤波处理,此状态的滤波处理较为简单,维修人员调整主配压阀,调整后可以过滤掉影响输出信号的干扰波,为主配压阀信号传输提供非干扰的环境,保障主配压阀信号准确,才能排除干扰源的影响,防止调速机抽动;(2)运行状态下的滤波处理,不受增减信号的干扰,维修人员在滤波处理方面,先将比例伺服阀控制中的信号做清零处理,再根据调速器的抽动状态,实行滤波处理,采取非频率调节的方法,直至伺服阀的工作状态达到稳定,既可以解决调速器的抽动故障,又可以延长比例伺服阀的使用寿命,体现了滤波处理的效益和效率。水轮机调速器的滤波处理过程中,以工作实况为调节对象,以此来提高调速器的工作性能,排除干扰信号的影响,营造稳定的信号输出环境。

3.4 改变安装位置

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处理中,改变安装位置措施主要是针对导叶反馈提出的,因为导叶反馈振幅较大,影响了反馈信号的正常传输,所以为了消除振动引起的信号波动,改变导叶反馈的安装位置,机械转换装置改在水轮机层的位置,防止信号振动造成调速器抽动。除此以外,水轮机调速器抽动故障的维修人员,深入考虑差动变压器概念,更改了传感器的设置,采取移动铁芯的方法,利用位置促进主阀阀芯平衡,解决了平衡点磨损的问题,即使调速器处于长期运行的状态,也能规避抽动风险。水轮机运行中,对调速器的主配压阀阀芯提出了要求,阀芯的动作行程不能有过大的杀局,特别是小行程的位置,所以按照水轮机调速器的现场运行状态,改进主配压阀阀芯的传感器设计,更改为非接触的使用方法,精准地控制阀芯位移,进而完善调速器的运行环境,促使水轮机调速器保持高效率的运行状态,排除了抽动故障的影响。

4 结语

抽动故障是水轮机调速器运行中最常见的,受到系统设计、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保障调速器处于正常的状态。抽动故障对水轮机调速器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水轮调速的准确性,为了保障水轮机调速器的安全与稳定,应该及时解决抽动故障。文章以水轮机调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抽动故障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玉琥.水轮机调速器设计、选型若干问题探讨[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5(4):20-22.

[2] 潘熙和,周国斌.水轮机可编程调速器若干问题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1):55-57,64.

[3] 薛自新.水轮机调速器辅助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J].陕西水力发电,2001(2):45-47.

篇7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活动对我省120间农村中学的176位在岗校长(含部分副职校长)的基本情况、素质状况及其参与培训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正职校长119份,副职53份),回收率97.7%。并同步采取了书面访谈形式,与受调查对象进行了业务沟通及交流。

二、调查结果及基础数据分析

1.性别分析

男性149位,占86.6%,女性占13.4%。

根据此项数据,说明当前我省农村中学中,仍然是男性居主要地位,而女性在担当学校领导职务方面仍然居于弱势地位。这个数据差远远大于农村中学男女教师比例的数据差。

2.年龄结构分析

20~25岁6人,占3.5%;25~30岁26人,占15.1%;

30~35岁47人,占27.3%;35~40岁74人,占43.0%;

40岁以上19人,占11.0%。

可以看出,30~40岁年龄段共计占了总数的70.3%,占据了绝对优势。绝大多数校长正处在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阶段,是正在不断积攒工作经验的成长型校长。这与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教育、实施“两基”攻坚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是相吻合的。贵州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基”攻坚工作,促进了农村中学大发展,校长的选拔任用工作也相应展开。此项数据还说明,我省农村中学校长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富有朝气,但很大程度上还比较缺乏管理经验,这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如何加强对校长任职、履职、提升的培训,促进广大青年校长尽快成长成熟的问题,应引起深入的思考和高度的重视。

3.校长选拔任职前的职务状况

副校长45人,占26.2%;教务主任68人,占39.5%;

政教主任32人,占18.6%;其他中层干部24人,14.0%;

一般教师3人,占1.7%;无非教育专业人员调入任职现象。

4.校长学历层次情况

(1)最高学历状况:专科24人,占14.0%;本科136人,占79%;本科以上12人(不含本科),占7.0%。

(2)第一学历情况:第一学历为中专的59人,占34.3%;第一学历为大专的87人,占50.6%;第一学历为本科的26人,占15.1%。

学历层次结构,基本满足中学校长任职资格要求,从第一学历结构与最高学历结构的数据差(本科从15.1%提升到79.1%)可以看出,近年来贵州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学校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任职培训与提高培训状况

参加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164人,占95.3%;8人未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占4.7%。

提高培训状况:最高接受过地级以上院校或管理机构培训结业的87人,占50.6%;最高接受过省级以上院校或管理机构培训结业的65人,占37.8%;最高接受过国家级以上管理机构(部属院校)培训结业的12人,占7.0%;尚有8人未接受过任何关于校长任职方面的专业培训,占4.6%。

从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数据分析,近年来,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规模较大,但适时的提升培训尚存较大空间。

6.书面访谈情况

(1)履职过程中认为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工作方面:有67人(39.0%)认为能够妥善调整和处理校内人际关系;53人(30.8%)认为能很好地协调与上级及周边关系;23人(13.4%)认为在校长岗位上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29人(16.8%)认为在其他如决策、规划等方面施展和体现了自己的才华。

(2)认为自己工作岗位中最得意最成功的业绩:有31人(18.0%)认为自己的工作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发展,生源得到很好的巩固;58人(33.7%)认为学校教学质量有了不断的提升;46人(26.7%)认为自己担任校长职务以来,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加大,学校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7人(21.6%)认为在其他如组织科研、检查评价等方面取得业绩。

(3)在管理上感到最困惑的事:有73人(42.4%)认为校长自不大,学校发展相对受到制约;36人(21%)认为学校经费依然紧张导致学校发展受制约;19人(11.0%)认为学校工作干扰较大,形式主义严重导致发展受制约;44人(25.6%)认为是其他方面,如教师福利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

(4)认为影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53人(30.8%)认为是校长岗位自力的大小;65人(37.8%)认为是校长专业化提升培训机会的多少;41人(23.8%)认为是校长政治和经济待遇的高低;13人(7.6%)认为是如政策导向、社会认同等因素。

三、校长选拔、培养、履职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做法

1.校长选拔源于基层,有基础,教学业务能力较强

从抽样调查问卷统计情况看来,我省绝大多数农村中学校长任职前均担任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来源于基层,有工作实践经验,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和协调有一定实践基础。

2.职称、职务方面,校长居优势地位

由于多数校长是在基层选的,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管理方面也比较有经验,服务意识、提升意识较强,所以,农村学校中,校长在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居于优势地位,抛开负面因素,这对引领学校发展、培养教师具有推动作用。

3.学校客观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校长的管理与服务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推进以及贵州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经费有所增加,教师福利待遇有了较大提高。诸多客观条件的改善,非常利于校长的决策、管理、跟踪和服务。

4.校长培训意识增强,校长走出去的机会有所增多,视野得以开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得到加强,校长走出去的机会就相应大大增多,视野得以开阔,层次得以提升,这将极有利于农村学校工作的开展。

四、校长选拔、培养、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不多,理论指导相对缺失

在校长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地与发达省份、发达区域强行接轨(或看齐),高标准高要求导致适应困难。

2.校长培训工作存在盲区,收效不尽如人意

虽然绝大多数校长均参加过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但实际培训效果尚存折扣。导致培训效果缺失的因素,一是组织实施过程比较粗放,二是培训教材(资料)等不能很好的与贵州实际相匹配,三是培训考核、检验等没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四是培训指导不能很好的与实践工作对接。

3.校长的选拔、任用存在随意性

校长的选拔、任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随意性,各县区均未能制订可行的、长远的发展规划,战略性思维尚有待加强。

4.后备资源不足

因为战略性规划的缺失,导致校长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有潜力、有基础的学校工作者无法及时补充到领导岗位。

5.形式主义作风严重

由于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许多的工作流于形式,许多校长不能静心研究学校工作,进而影响学校发展。同时,教育的社会作用发挥失常,校长社会性作用没能得到扩展,专业化发展也相应受到影响。

五、校长选拔、培养、履职工作对策研究

1.结合实际培养和选拔农村中学校长

针对贵州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目的导向原则,合理培养、选拔农村中学校长。进而跟踪培养选拔起来的干部,在其履职过程中总结、思考、分析、帮助、考核其工作态度、能力,为选拔任用学校干部提供决策依据。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不要随意任命,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有发展前途。

2.理论提升结合实践指导,加大履职培训力度

迅速让校长成长、成熟的一个办法就是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培训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培训组织要由粗放逐渐过渡到精细,培训方式要不断改进,将理论提升与实践结合起来,克服理论一套,实践又是另一套的状态,辅之以严格的管控和考核,农村学校校长就会很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3.解放校长,使其转移到专业化发展轨道上来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多数校长还停留在执行上级决策的层面,停留在完成上级交办和地方性事务层面。许多校长不能从繁杂的社会事务或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不能潜心分析教育形势,不能用心钻研教育理论,不能创新模式,不能开拓性开展工作等。这些问题是困扰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务必将校长从事务和形式中解放出来,走专业化或职业化的校长发展道路。

4.平台管理――校长后备人才库的建立

校长工作研究表明,校长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上岗前的预备期,凡是经过预备期锻炼过的校长,成长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据此,应该建立在中层干部中遴选后备校长的制度,后备校长的数量大于现职校长数量,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按一定比例配备现职校长集体。对后备校长,除严格挑选外,还应加强考核培养,上岗前接受履职培训,把这项制度建立完善落实起来,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后备人才库的问题,解决校长专业化发展战略规划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校长职位事得其人、提高校长质量的问题。

5.安人、经权、矩,三个维度培养校长精神

我们除了接受国际上和国内发达地区已经获得的教育管理经验外,还应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培养中国(贵州)特色的校长,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道管理”及“中国式管理”认为,管理过程应遵循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矩之道。“安人”就是以“仁”安人,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权”是指合理的、因时因地而制宜的、富有成效的管理方式;“矩”是指站在他人(被管理者或评价方)的立场来设想、将心比心促进管理见成效。校长如果能从安人、经权、矩这三个维度提升自己,将为构建和谐、健康、积极、进步的农村校园文化奠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坚实基础。

6.发挥校长的社会性价值,增强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执行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前提下,校长的社会作用发挥与办学主动权,是校长行使决策和智慧权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自的决策,只能是上级决策的重复;没有自的指挥,只能是上级指令的重复。只有发挥好了校长的办学主动性和自主性,才能检验校长的创造性,才可能出现有特色、有生气的农村中学。

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如一缕春风吹拂农村中学,吹响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号角。因此,贵州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应按照“完善机制、服务大局、构建平台、促进成长、务求实效”的方向迈进,从而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萧宗六.中国教育行政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8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今年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一、统计调查工作在苏区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为了《若干意见》的出台,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也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市委、市政府大量文稿提供了统计数据支撑,为撰写出高质量的《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等文稿作出了重要贡献。《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共促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趋好、好中趋快”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排位在全省前移。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08亿元,增长11.9%,增幅列全省第4位,比2011年前移4位;固定资产投资1110.9亿元,增长35.5%,增幅列全省首位,比2011年前移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6.97亿元,增长14.8%,列全省第5位,比2011年前移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42亿元,增长15%,列全省第5位,比2011年前移5位。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增速排位同比有所前移。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统计系统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展提供了一系列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特别是在领会省委常委、市委文清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务实、高效的统计工作机制,构建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建立了职责明确的部门统计协调联动机制,促进了部门统计专业化精细管理,进一步解决了统计数据衔接匹配难点问题;又如,我们建立了与全国同类城市主要指标类比制度、与赣粤闽湘四省毗邻八市分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制度,这些制度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市统计工作也得到了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的充分肯定。在2012年全省统计工作评比中,我市统计工作获特等奖;赣县、上犹县、县、章贡区统计局被评为全省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赣县统计局还获得“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可喜可贺。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数据的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对经济形势的预警性研究还不够,为党委、政府提供统计分析材料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全市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今年是苏区振兴发展全面加快推进之年。为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市委已经明确提出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分步走的目标。要体现苏区的跨越变化,体现振兴发展的成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统计指标和数据上,都要靠统计指标和数据说话。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文清书记、新生市长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我们要加强统计工作,3月31日,又专门对加强工业经济数据统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现在各级领导对统计调查工作更加重视,对统计数据更加关注,要求也更高了。全市统计系统的同志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紧围绕苏区振兴发展这一工作大局,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勇于担责,努力在苏区振兴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一,要更加注重数据质量,通过真实、权威的数据反映苏区振兴发展成果。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没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就不能很好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直接关系到统计的权威。市、县两级统计调查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数据审核分析,抓好相关指标的衔接,把握好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努力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用过硬的数据把苏区振兴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出来。一要抓源头数据。要从统计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和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到“数出有据、准确可靠”。二要抓抽样调查。比如,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经济总量在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掌握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抽样框。三要抓监测分析。要把统计数据与分析研究结合起来,科学分析数据变动原因,客观反映真实情况,让干部群众对抽象的数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第二,要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层次,通过精准的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全市统计调查部门的同志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经济分析水平,提升服务层次,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几组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全面,特别是要透过数据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掌握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我们对数据进行深入思考,量化分析,适时预警,及时提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

第三,要更加注重统计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完善的统计服务体系。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市统计调查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统计改革的新路子,主动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研究加强企业统计,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创出一条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新路子。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准确把握不同层次的统计需求,积极构建“信息可靠、方式多样、便捷适用”的统计服务体系,为经济管理、政策研究和行业管理、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统计服务。

第四,要更加注重协调调度,通过及时增补措施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一是要高度重视,经常调度。实践证明,调度不调度,大不一样。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特别是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区)长,要经常分析调度经济运行情况,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二是要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在统计工作中的责任,主动作为,尽职尽责,相互配合,不推诿、不扯皮。要加强协调沟通,上下联动,做好对相关行业数据的分析评估,增强统计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底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经济运行走势,评估统计数据,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整改。三是要抓细抓实,争先创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本地、本部门、本行业的相关指标入手,对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掌握进度完成情况、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欠账差距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增补工作措施,努力争取本地、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指标的排位前移。

同时,今年有几项统计调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前谋划,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各项准备工作,查清全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抓好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工作。这项工作文清书记和新生市长专门作了批示,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市工信委、市统计局要抓紧开展分部门、分层次的全面业务培训,以熟练掌握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联网直报等工作要求。工业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由各县(市、区)统计、工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请各地常务副县(市、区)长加强督促。三是要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昨天省里已经派出检查组来我市督促检查,请各地、各有关部门抓紧推进。四是要扎实做好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使工业化成果得到全面及时反映。五是要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及时跟踪反映小康进程。六是要抓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为生产总值核算提供基础构成数据。七是要组织实施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为准确测算城镇化率提供基础数据。

三、加强领导,强化配合,为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当前,统计调查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要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全市统计调查工作水平,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不仅需要统计调查部门自身的艰苦努力,也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经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统计调查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关心重视统计调查工作,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要切实解决统计调查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保障统计调查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统计调查工作任务和普查、专项调查任务的大小,确定正常工作经费、专项调查经费、大型普查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按时拨付。

第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计调查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要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根据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的“特性”,制定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发改、工信、农粮、财政、税务、商务、交通、规建、房管、金融、供电等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长效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分析数据协调性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共同做好统计数据的统计调查、使用工作,确保数出一门、数据准确。要进一步整合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资源,按照“分工合理、管理规范、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原则共建政府统计体系。

篇9

【关键词】吊斗铲;液压泵站;回拉滚筒;提升滚筒

一、液压泵站简介

吊斗铲用于露天矿剥离岩石。自重5700吨,高69米,回转半径100米,铲斗的剥离量90立方米,360度旋转,迈步式行走,是一台庞大且技术先进的设备。

机身前部分回转机构,两侧行走机构。位于后部的是提升和回拉机构,控制铲斗的动作提升绳穿过大臂天轮用于提升和下楼铲斗。回拉绳控制铲斗和设备前端的相对距离、高度深度用以灵活自如的剥离岩石。

液压泵站位于两滚筒旁,用于滚筒的制动及工作需求,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制动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相同的单元,共用一个柜子里,标有“回拉”和“提升”两个单元。由一个共用的球形阀连接到两个制动组系统。一旦其中一个单元出现故障,调节球形阀另一个单元服务于两个制动组。

二、液压泵站结构及工作原理

由于两个单元功能相同,下面只介绍一个单元。

1.重要部件介绍。轴向活塞泵(2):系统动力元件,可以调节其流量;油箱(5):容量90升带有油位窗、温度计、呼吸孔;滤清器(15):带有电指示器;卸压阀(16、18):起安全作用,保护系统压力稳定;单向阀(17):在电机停止时,防止液压油回到油箱;节流阀(19):调节输出流量,控制执行元件的速度;二位三通阀(21、22、23)它们相互配合,将液压油流向制动器流回;油箱,使制动器打开或关闭;储存器(A1):作为系统备用压力,防止电机经常启动。

2.制动使用。当备用阀(22、23)断开后,液压油卸载到油箱中,制动工作,必须留有备用以确保至少一个阀能够卸载压力。

3.制动释放。当需要自动压力释放时,所有的电机和阀门都会被激发,关闭阀(22、23),打开阀门(21),到油箱的流动被阻塞,制动系统压力不断升高,当达到预设的压力时,打开制动。压力开关(40)会发出信号,断开电机,当压力降到预设压力时,压力开关(40)会发出信号必须启动电机一段时间加压。

三、液压泵站的维护、故障及其原因

1.液压泵站的维护。(1)保持液压单元干净,没有尘土,油脂;(2)定时清洁液压滤清器;(3)打开堵塞和接头前,先清理液压单元外尘土;(4)定期检查油位,必要时加油;(5)系统启动时确保无渗漏现象;(6)特别注意下列项目:渗漏、灰尘、软管和钢管的损坏,泵、电机等元件的异响,仪表功能是否正常。

2.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1)噪音大,原因:连轴器跑偏或松动,泵或电机紧固件松动;(2)输出压力不足,原因:泵或电机故障,磨损产生的内部渗漏,控制压设置太低或控制装置故障;(3)泵启动及停止频繁,原因:泵故障,储压系统储压不佳,系统内部微小渗漏;(4)油温高,原因:泵频繁启动,油滤芯堵塞,渗漏损失过多。

四、对液压泵站故障的认识

篇10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 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__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