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亮范文

时间:2023-03-13 17: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陈希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关键词] 肺尘埃沉着病;肺灌洗;T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 R1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large volume lung lavage on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and given large volume lung lavage were randomly collected.30 healthy males undergon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ommunity clinic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also collected.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before lung lavage and 1 week after lung lavage was tested.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3+,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healthy males was also tested.Their expression level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CD3+,CD4+,CD8+ T lymphocytes,and CD4+/CD8+ ratio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was reduced respectively(P

[Key words] Pneumoconiosis;Lung lavage;T lymphocyte subgroup

肺尘埃沉着病是危害中国工人健康的最严重的职业病。目前,对于肺尘埃沉着病尚无可行的治愈方法,大容量全肺灌洗是目前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有效方法[1],其可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2]。本文分别定量检测正常健康人群、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经大容量肺灌洗前及灌洗后1周外周血中CD3+、CD4+、CD8+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大容量肺灌洗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住院的肺尘埃沉着病患者50例(经我院或当地职防所诊断,无结核、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前无免疫、内分泌系统等疾患,未接受过免疫治疗及服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59岁,平均(48.4±4.7)岁;从事粉尘作业史2~25年,平均(14.2±3.9)年。健康对照组来自同期我院社区门诊体检健康男性30例(检测前已征得受检者本人同意,并提供免费检测),年龄31~56岁,平均(47.6±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灌洗方法按照大容量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进行[3]。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术前给予咪达唑仑2 mg和戊乙奎迷1 mg肌内注射,患者取仰卧位,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插入双腔囊支气管导管,分隔双侧肺,检查无漏气,行单肺通气,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行肺灌洗,分12次,每次灌入37℃生理盐水1000 ml,分次吸出灌洗液,灌洗液由灰白稍浑浊逐渐变为澄清为止,术中多次给予灌洗侧肺加压通气,并予灌洗侧肺支气管内先后滴入复方异丙托溴铵1.5 ml。结束灌洗后,继续双肺通气,患者意识逐渐恢复,逐渐出现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

1.3 检测方法

1.3.1 实验仪器 CytoCounter全自动可视化细胞检测仪(上海汇中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EMIBLO玻片干燥仪。

1.3.2 检测前准备 ①配制磷酸盐缓冲液:将一包磷酸盐缓冲液粉剂(4.0 g)倒入SemiBio?R专用缸中,加水至400 ml刻度线,完全溶解后混匀即可。②配制过氧化酶染色液:将一包过氧化酶染色粉(15.1 g)倒入SemiBio?R专用缸中,加95%乙醇至500 ml刻度线,充分搅拌≥5 min。③配制复染液:将一包复染粉(0.8 g)倒入SemiBio?R专用缸中,再加75%乙醇至500 ml刻度线,充分搅拌至溶解。

1.4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正常健康人群、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经大容量肺灌洗术前及灌洗术后1周每微升外周血中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下降(P

2.2 肺尘埃沉着病组大容量肺灌洗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与灌洗前比较,灌洗后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P

3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以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不仅肺功能严重受损[4-5],亦存在体内免疫功能紊乱[5-10]。T淋巴细胞是人体内主要的免疫功能细胞,主要分为CD4+、CD8+两个亚群,CD4+为辅T细胞,调控免疫反应,CD8+为抑制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CD3+代表T淋巴细胞总数,一般为CD4+和CD8+细胞之和,CD4+/CD8+比值恒定维持细胞免疫反应的平衡,比值降低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标志。普遍研究[6-7,10-11]认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体内CD3+,CD4+/CD8+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对于CD4+、CD8+研究则各有差异。孙曙舫等[10]报告硅沉着病患者CD4+降低,CD8+无明显差异。李艳军等[6]报告硅沉着病患者CD4+、CD8+均下降。冯续有等[7]报告肺尘埃沉着病患者CD4+、CD8+均明显升高。杨琳红等[11]报告肺尘埃沉着病患者CD4+下降,而CD8+明显升高。本例报告中,肺尘埃沉着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CD8+、CD4+/CD8+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与李艳军等[6]报告一致。

大容量肺灌洗是目前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最有效方法,不但可以清除滞留在呼吸道内的粉尘颗粒,还可以去除肺泡及肺间质内的吞尘巨噬细胞及致肺纤维化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减少粉尘颗粒对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破坏作用,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12-13]。本例报告中,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经大容量肺灌洗后CD3+、CD4+、CD4+/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8+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经大容量肺灌洗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主要表现为CD4+、CD4+/CD8+升高。有研究表明,CD3+与肺弥散量呈正相关[11],本例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CD3+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 Selecky PA,Wasserman K,Benfield JR,et al.Th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whole-lung lavage in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a ten-year experience[J].Ann Thorac Surg,1977,24(5):451-461.

[2] 袁杨,刘贺.大容量灌洗尘肺患者全齐生存质量的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8):483-484.

[3] 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等.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9.

[4] 戴伟荣.矽肺肺灌洗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1,18(6):1099-1100.

[5] 张映铭,王伟,王彩英,等.重复全肺灌洗术治疗矽肺的远期疗效[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9):681-684.

[6] 李艳军,陈刚.尘肺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50.

[7] 冯续有,王瑞.尘肺病人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3-6.

[8] 丁秀荣,石俊,李晓军,等.煤工尘肺患者γ-干扰素和淋巴细胞变化及意义[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19(5):307-308.

[9] 卞陆琴,周彩存,施瑾,等.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与尘肺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 30(4):255-257.

[10] 孙曙舫,胡颖颖,徐成伟.矽肺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13(5):303-304.

[11] 杨琳红,王瑁,孔令敏,等.尘肺患者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肺功能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49(49):86-87.

[12] Peterson BT,Idell S,MacArthur C,et al.A modifie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procedure that allows measurement of lung epithelial lining fluid volume[J].Am Rev Respir Dis,1990,141(2):314-320.

篇3

关键词:沉降监测 工程概况方案设计

Abstract: data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deformation of the Lvliang Airport Development Zone reserved fo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site construction process, reveals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law in the region; by hyperbola method on the data, development of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sett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Put forward.

Keywords: general design scheme of monitoring project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02 英文标识码:A

一 工程概况

吕梁机场位于大武镇木格塔墕村附近的黄土梁上,跑道长2600m,宽45m,机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填方量巨大,达到2000多万立方米;填方高度大,最高达到84米;地形复杂,冲沟22条沟。

机场预留发展区位于机场航站楼和站坪北侧,原本作为机场建成若干年后的扩建、发展用地,该区域为填方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原地形为在新增站坪区域存在一条冲沟,沿东南-西北走向,填方高度从15m至64m不等,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进行特殊地基处理。但由于工程需要,航站楼和站坪本期决定均向预留发展区扩展,航站楼向预留区扩展,采用桩基础可以解决该区域沉降尚未稳定的问题,并于2012年5月31日开始至2012年8月3日进行了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而站坪向预留区扩展则不得不考虑该区域的沉降及变形情况,需要通过现场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二 监测方案设计

预留发展区监测内容包括填筑体顶面沉降观测、边坡沉降观测、边坡水平位移观测三项内容。如图所示,D53~D66点用于观测顶面沉降变化,B6(B6-1~B6-7)和B7(B7-1~B7-6)两个监测断面用于观测边坡区和坡顶的竖向沉降以及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该处土方填筑完成后,即2011年10月开始布点监测,期间由于航站楼施工,2012年4月破坏了部分顶面沉降观测点,2012年7月又重新布点监测。

图1 监测点平面布

三监测成果分析与沉降预测

(一)预留发展区表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截止2012年4月10日预留发展区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72mm(D53、D54),随后由于施工原因中断监测,2012年7月13日重新布点后继续监测,其中D60~D66为2012年8月新增设的沉降观测点。截止2013年3月8日,预留发展区最大沉降量358mm左右(D53、D54),最大沉降速率0.4 mm/d(D54、D55),平均沉降量336mm,平均沉降速率0.38mm/d,与2012年12月12日监测平均速率0.37mm/d基本持平。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预留发展区在2012年9月后沉降速率第二次增大,一直持续至2013年3月。

与吕梁机场其他监测区域(如跑道、土面区)相比,在冬季沉降速率虽亦有所加大,但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⑴预留发展区沉降速率增加的幅度(沉降曲线斜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⑵沉降加速的起始时间早于其他区域(2012年9月底开始),持续时间较长,且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变化规律与预留发展区坡面区(B6、B7断面)监测规律基本一致。除了冬季温度和气候变化因素外,造成预留发展区显著沉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⑴航站楼桩基施工、上层建筑物施工等因素对该区域填筑土体造成扰动;⑵航站楼等建筑物作为新增的外部荷载施加之后,无疑加速了该区域的沉降;⑶航站楼建设施工开始后,预留发展区成为施工人员居住地,并且有砂、石等重型材料运输车辆从该区域运行、停靠。

图2 预留发展区地表沉降曲线(单位:mm)

截止2013年4月该区域12个监测点中有6个监测点(D53~D55、D64~D66)未受到破坏,根据这6点最近一期的观测结果,沉降曲线较为平缓,仅有D54点沉降速率为0.2mm/d,6个监测点的平均沉降速率0.08 mm/d。

(二)预留发展区边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1. 预留发展区边坡竖向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断面B6、B7处于预留发展用地边坡区,最大填土厚度为64m,截止2013年3月7日,B6断面最大沉降量272mm(B6-1、B6-7),最大沉降速率0.27mm/d(B6-1、B6-7)出现在B6断面的坡顶位置;B7断面最大沉降量263mm(B7-1),最大沉降速率0.33mm/d(B7-1)亦处于该断面坡顶位置。两个断面边坡中下部的测点沉降曲线走势平缓,沉降量基本稳定,2012年10月份开始伴随着航站楼的施工,坡顶位置处的沉降曲线斜率开始增大,这一变化规律与预留发展区填筑体顶面沉降规律基本一致。虽然坡顶位置处的沉降速率仍旧较大,但是与前几期观测数据相比,沉降速率已经有所减小,沉降曲线走势开始趋于平缓。2013年4月2日监测结果显示沉降速率基本稳定,预留发展区两个断面的沉降速率发展变化如表1和表2所示,沉降速率呈逐步收敛趋势。

图3 B6断面沉降曲线

图4 B7断面沉降曲线

表1 预留发展区B6断面边坡沉降速率变化对照表

表2 预留发展区B7断面边坡沉降速率变化对照表

2. 预留发展区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B6、B7断面最大累计水平位移分别为131mm(B6-7)、117mm(B7-2),最大位移均发生在边坡上部新近填土处。截止2013年4月2日最后1月内日最大水平位移速率分别为0.04 mm/d(B6-1、B6-7)、0.07mm/d(B7-5、B7-6),位移速率较小。

图5B6断面水平位移曲线

图6B7断面水平位移曲线

(三)沉降预测分析

为了对有限的监测数据作出更加合理、可靠的判断,对预留发展区的监测曲线进行拟合,作出沉降预测,对工后沉降的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采用了工程上普遍应用的双曲线预测方法,选取预留发展区沉降量最大的监测曲线(D54点)进行沉降预测,预估预留发展区沉降变化趋势。由于预留发展区施工原因,造成部分监测数据缺失,进行沉降预测时假定中断部分的沉降速率介于前、后两段实测沉降速率之间,补充沉降数据点,使实测沉降曲线更为光滑,便于进行后期沉降预测。

图7D54点回归分析曲线

图8D54点沉降预测曲线(单位:mm)

表3 预留发展区沉降观测结果及预测对比(观测时间:2011.10.25~2013.4.2)

如图7所示,通过回归分析,相关性系数达到0.95,由此相关系数进行数据拟合与沉降预测,如图8所示。将D54点沉降预测值整理如表3所示。

经沉降预测,预留发展区总沉降量约60cm。2013年4月总沉降量已完成70%左右,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2014年4月,总沉降量可完成80%左右,剩余沉降量13cm左右;5年后总沉降量可完成90%左右,剩余沉降5cm左右。截止目前为止,预留发展区有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⑴预留发展区与其他区域沉降结果相比,2012年10月后沉降量增幅较明显,主要是由于航站楼桩基及上层结构施工和重型机械、车辆运行引起。

⑵截止2013年4月,预留发展区最大沉降速率为0.2mm/d,平均沉降速率0.08 mm/d,沉降曲线开始趋于平缓。

⑶填筑体内虽未进行分层沉降监测,但是边坡区不同填筑厚度的沉降监测表明,目前变形主要发生在靠近坡顶的浅层填土内,中、下部填筑体由于填筑时间早、上覆荷载大,目前沉降已经基本稳定。

⑷沉降预测表明,预留发展区最终沉降量约在60cm左右,截止2013年4月,剩余沉降量20cm左右。在不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条件下,半年内可完成总沉降量的75%,五年内可完成总沉降的的90%左右。

(2) 建议

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目前,很多已建成的公路桥梁通常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桥头跳车、搭板断裂等现象,不仅对车辆的通行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也使得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因此,研究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并详细的阐述了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路桥沉降段的结构设计,最后探讨了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希望能够为公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引起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因素

1.1沉降段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道路桥梁段的路面路基刚度差异是导致沉降不均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3种路基处理方法,分别是增加钢筋法、混凝土搭板法以及粗拉料填筑法。

1.2桥头引道地基施工未达到设计要求

引发公路桥梁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桥头跳车的根本原因是该段的地基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道路桥梁地基的设计没有因地制宜是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地基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的指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因素。比如,在软土地段进行桥梁地基的施工时,就要对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一定的了解,确定施工地段软土地基的具置和全部的范围,确保钻孔的深度和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可靠。如果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桥梁建成通车后,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桥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影响行车安全。另外,根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水对地基的工程性质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地基的排水工作是防止桥梁路基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重要防护措施。

1.3桥台背填土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范,道路桥梁的桥台背后需要进行填土和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由于桥台背填土的施工技术受到多种因素的的影响,而且施工的方法一般比较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还要有专门的施工机械。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按照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就会影响到桥台背后填土的质量,如果对背后的填土的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公路投入运营后,遇到持续的高客流量,车辆荷载就会比较大,地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就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对道路的行车平稳性和行车舒适度造成负面的影响。

2防止桥梁沉降的结构设计措施

2.1控制路桥沉降段路面的变形量

对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段的变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准确的了解到路基和桥梁交界处的沉降变形和投入运营后该段的沉降值。在进行桥梁沉降段的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计算工后沉降量,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可以为结构设计带来一定参考。一般情况下,桥梁和路基结合处的沉降量一般要求在10cm以内的范围内,在3个月的范围内,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沉降偏差。在确定工后沉降量的具体数值以后才可以进行实际工程的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变形问题严格的进行控制,确保桥梁沉降段结构的设计优化。

2.2提高道路桥梁沉降段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的设计道路桥梁沉降段的结构是减少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技术措施。目前对道路桥梁沉降段搭板的设计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现场实际的需要对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搭板进行设计和施工。需要根据公路桥梁的设计等级、规范允许的沉降量等因素考虑,设计合理和符合工程需要的搭板长度。

2.3提高沉降段的地基承载力

根据公路工程桥梁实时墩台基础的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标准,一般控制沉降幅在不超过5cm的范围内,路堤的沉降度在不超过10cm的范围内。为了达到此要求,在设计公路桥梁的路基时,可以采用土工格栅的新型施工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了不均匀沉降。提高公路桥梁沉降段的地基承载力可以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性能优良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地基处理,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就会有足够的强度储备从而避免地基沉降的发生。

2.4缓和沉降段的设置

在对沉降段软基实施处理的过程中,需对桥台、路基与路面强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强度适宜的沉降段。此外还需设置一个强度渐变区,以确保沉降段上合理过渡结构强度,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渐变段长度应在50m以上,将沉降差严格控制在5cm左右。

3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工艺

3.1搭板的设置

搭板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道路桥梁出现开裂的问题。一般设置搭板平行于路基路面的顶面,要求桥梁桥面板的底部和搭板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防止搭板出现纵向滑移问题导致桥头凹陷,应设置水平拉杆及竖直锚栓。另外一种方法是搭板的标高和路基路面顶面的标高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路基和桥梁之间的过渡问题。

3.2桥台软土地基的施工

公路桥梁的桥墩、桥台的地基如果是软土就需要采用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使地基的承载力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一般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有强夯法、排水板法、CFG桩法和置换土层法,其中由于水泥喷桩的实际处理效果良好,成本较低,故将其作为首选处理方法。通过对水泥喷桩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使原路基与水泥混合材料形成一个复合地基,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规范和要求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施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公路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

3.3选择路堤填料的标准

路堤的填料对公路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应该选择工程性质优良的填料以减少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对选择的填料要进行土力学试验,选择透水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为填料,一般选择透水性能好的砂石而不要选择含水量较高和透水性能较差的黏土类填料,如沼泽土、淤泥、杂物等。

3.4台后填筑施工

根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沉降一般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其中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是导致跳车现象的重要因素。要保证填筑的材料在压实的过程中被压密实,这样在以后的时间里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的变形量就会比较少,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就会比较少。因此在进行台后填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填料碾压密实。在填筑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轻型填筑材料,此类材料易被压缩,另外一点是填料的刚度不得小于路基材料刚度,不得大于桥台材料刚度,并要有良好的透水性。

3.5沉降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桥台的施工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要合理的安排路堤的施工。在路堤压实施工时一定要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碾压设备,确保填土的压实度和密实度。对于路堤和桥梁连接部位的施工,要合理的组织好施工顺序。重要的一点是路堤和桥台应采用相同的碾压方式与强度,这样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稳连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对于较为特殊的点位,可优先安排施工,确保其静置预压切实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3.6排水措施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水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在降雨季节施工,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排水措施,如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槽。确保道路桥梁沉降段不会出积水的情况。避免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侵蚀从而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导致出现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地下水水位,适当抬高路基,确保地下水不会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3.7加强后期养护

道路桥梁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必然会受到极大负荷作用,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实际问题,加之在外界环境直接影响下,很多原本较为微小的问题也会逐渐放大,最终影响道路桥梁整体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对此,除了要从做好设计与施工,还需进一步加强后期的养护与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对沉降段路基路面而言,需从防排水、防护坡及定期检修养护等着手,提高后期养护有效性。

4结语

在进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要特别注意道路桥梁沉降段的地基处理,选择满足规范要求的填筑材料,同时做好满足要求的防水和排水设施,较少或者杜绝道路桥梁沉降段出现过大的变形和发生不均匀沉降,保证行车安全,提升交通的流畅度,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快捷,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郭俭堂.小议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科技致富向导,2011(12):20.

[2]谢旭华.浅谈道路桥梁结构病害与加固.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315.

[3]郑光辉.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交通标准化,2014,42(4):27-29.

篇5

死节:是为了气节不惜生命,宁可死也要保全气节。

解释: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宁可死也要保全气节的大臣。

出自:《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篇6

摘 要: 伍子胥的故事由来已久,在史书上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伍子胥复仇这一故事更是为人称道、广为流传,最后的被害也极具悲剧色彩。而伍子胥对楚国、对吴国的两种不同态度更是值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以《越绝书》为文本对象,解读伍子胥与楚平王、伍子胥与吴王阖闾之间的两种不同君臣关系,以及由此呈现的伍子胥的两种形象:孝子、忠臣。

关键词: 伍子胥;《越绝书》;君臣关系;孝子;忠臣

伍子胥的故事由来已久,从史书到变文、话本再到戏曲、小说,不断地在演变。《左传》、《国语》中最早出现了有关伍子胥的相关事迹的记载,分散在书中,只大概地描画了伍子胥这样一个人物。《韩非子》、《吕氏春秋》在原始记载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较之先前增添了细节,伍子胥的形象也渐渐丰满。到了《史记》,司马迁为其单篇作传,《伍子胥列传》刻画了更为生动的伍子胥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更是增添了许多传说,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渲染直至基本定型,内容详细,形象饱满。从《左传》到《吴越春秋》是伍子胥故事在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伍子胥这一形象也在这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化、发展,可以说各个史书所塑造的形象在大体上是一直的,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越绝书》成书于东汉,主要记载了吴越两国的史实,“虽本史实,并含异闻”[6]11,因此,伍子胥故事也参合了一些异闻传说,由此而饱满。《越绝书》所塑造的伍子胥形象较之之前有所不同,如《史记》竭力将其刻画成一位复仇的英雄,而《越绝书》中的伍子胥更多的是一个忠烈之士,他智勇过人,忠君忠孝,为报父兄血仇以一人之力倾一国,为还吴王识人之恩殚精竭虑助其霸业。《越绝书》的伍子胥故事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逃楚、复仇,一个是在吴国辅佐吴王,在这中间,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君臣关系:伍子胥与楚平王,伍子胥与吴王阖闾。

一、伍子胥与楚平王:孝子的复仇

伍子胥与楚国的关系简单的说可以概括为“父兄血仇”。这在《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中就有记载,虽没有写伍奢为何得罪了楚平王(即荆平王)①,但也写出了伍子胥与楚平王的矛盾所在,即杀父之仇。伍奢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对楚国忠心不二,如此也才在楚平王自纳秦女而进谏,却因此被杀。正是如此,才会引发伍子胥对楚平王的不满,最后借吴国兵力灭楚,甚至是在楚平王死之后,“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可见其仇怨之深。

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君臣关系并没有后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等级分明。一方面君对臣的确存在着专制性,但另一方面,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有对等性的,《左传》中就有“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之言,甚至在春秋时期,君弱臣强、政权下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是为众人认同的。就此看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双方面的,君主若有德行上的亏损,臣下是可以以此反对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况且,诸侯之君不比周王,若其不义,更可以离去。而楚平王听信谗言,霸占儿媳,驱赶亲子,残害忠良,是为无道昏君,加上伍子胥的父兄血仇,可以这样说,伍子胥与楚平王的君臣关系已然破裂,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在道义上是被人认可的。

更何况,为父报仇是尽孝的另一种形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4]8,《礼记・曲礼》有言:“父之仇也,弗与共戴天。”伍子胥为了复仇,出奔、渡江、乞市,历尽千辛,在得到阖闾赏识之后也并没有立刻报仇,在吴国有了较大声誉之后,仍拒绝了阖闾要为其复仇的意向,“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於是止。”(《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可见其为复仇而隐忍的性格。

尽管《越绝书》没有像《史记》那样反复诉说伍子胥对于复仇的渴望②,但对于这一“孝子复仇”的事件仍是着力在描写的,只是这种对于复仇的描写已经不是故事的重心,而更重在对于伍子胥“忠臣”形象的刻画。

二、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忠臣的坚守

相对于伍子胥与楚平王的关系,伍子胥与吴王阖闾的关系无疑更符合君臣之道,并且伍子胥对吴王阖闾无疑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地为吴国服务的。战国时期对伍子胥的评价也主要围绕着“忠臣”来展开,如《庄子・外物》:“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战国策・秦策五》:“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

这样的一种君臣关系单拿出来看并不会太引人注目,毕竟这样的一个忠臣形象古已有之(如比干),只是一旦将其与楚平王相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君臣关系的截然不同,以及显现出来的伍子胥形象也就更加高大了。

伍子胥为何如此忠心于吴,很显然与吴王阖闾对他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中记载了伍子胥初到吴的情形,写到阖闾对于伍子胥的态度很明显,认为他“勇且智”,以礼相待,“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下位者对于上位者给予的认同、信任,不惜以身报答,甘愿为之驱使。阖闾在伍子胥落难之时伸以援手,并对其表现出极大的认同,给予他权力、地位,愿为他报仇,这样一种“知音”的姿态使得伍子胥忠心辅佐阖闾,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甚至在报仇这一问题上,伍子胥也拒绝了阖闾的帮助,认为“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越绝书・越绝吴人内传第四》)

这并非伍子胥已然忘了复仇,而是伍子胥站在阖闾的立场上,认为阖闾不应为了自己一个人报仇而亏损其行。甚至在阖闾死之后依旧呕心沥血地履行其作为一个忠臣的职责。即使最后为夫差疏远、被伯陷害,也仍然对吴国不离不弃,愿舍命直谏,因此来报答“先君之功”: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於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越绝书・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楚平王因谗言而杀伍子胥之父伍奢及兄尚,伍子胥断绝君臣之义,逃离楚国以待时机复仇。而夫差也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赐剑伍子胥,但伍子胥却没有像上次那样选择逃离,而是认为“先君之功,且犹难忘”,愿从先王于地下,夫差不听自己的谏言要杀自己也是命③而坦然接受。况且“事君如事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可惜“累世忠信,不遇其时”(《越绝书・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这样一种忠臣形象,可谓甚矣。

除此之外,《越绝书》还在《越绝篇叙外传记第十九》中侧面反映了伍子胥的“忠”:

子胥以困干阖庐,阖庐勇之甚,将为复仇,名誉其著。《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夫差下愚不移,终不可奈何,言不用,策不从,昭然知吴将亡也。受阖庐厚恩,不忍去而自存,欲著其谏之功也,故先吴败而杀也。死人且不负,而况面在乎?

而对伍子胥最终选择自杀,也给出了答案:“胥死者,受恩深也。”可见,伍子胥与吴王阖闾的君臣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明君与忠臣之间的关系,更含有一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情感在。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情感并不少见,如豫让为报智伯之知而变刑人、刺襄子④,换言之,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受恩而产生的报答之义在春秋战国时期总是显得有种壮烈的色彩。伍子胥身死报恩在其与吴王阖闾的君臣关系上更是添上了一笔“义”的色彩。

孝和忠是伍子胥身上两个最为闪亮的点,《左传》和《国语》中的伍子胥主要是一个具有政治谋略的忠臣,更多关注的是其忠而非其孝。到了《史记》,司马迁对于伍子胥形象的刻画则重在他的复仇精神,关注的是孝(父兄血仇),是他与楚平王的破裂的君臣关系,由此塑造的是一个因父兄被杀而立志报仇的隐忍、坚韧的英雄形象。而《越绝书》中的伍子胥显然已经不再是那样鲜明的一个复仇者了,他更多的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忠臣,我们所感受到的复仇精神已经没有《史记》那般浓烈了。因此,《越绝书》中虽然呈现了两种君臣关系下的伍子胥形象――孝子和忠臣,但忠臣的特质明显更为突出,这可以说正是伍子胥形象向战国时期评价(忠臣)的一个回归。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袁康,吴平.越绝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

[4] 孔安国.孝经.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

[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7] 韩婷婷.论传统道德理论影响下的伍子胥故事.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 李晓一.《史记・伍子胥列传》复仇观的价值特点.渤海大学学报.2009,(1).

注解:

① 此事在《左传》、《史记》、《吴越春秋》中均有记载,据《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记载,伍子胥之父伍奢当时是太子太傅,楚平王原本使太子少傅费无忌为太子建取秦女,费无忌见秦女貌美,进谗言与平王,楚平王自纳秦女为夫人,而欲杀太子建。伍奢就是因为受牵连被杀。《越绝书・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提到:“伍子胥父子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策而问之,以奢乃害於君,绝世之臣。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便是此事。

② 在《史记》中,除了《伍子胥列传》外,《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李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等都有关于伍子胥复仇的描写。

篇7

关键词:地基变形、规范法、分层总和法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体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压缩变形,因此建造在地基上的建筑物也将随之产生下沉,即建筑物基础(地基表面)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如果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等。因此正确理解其计算原理,对掌握其计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基土在完全固结的条件下产生的沉降量,习惯上称为基础(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地基最终沉降量是指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建筑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其最终沉降量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沉降(或瞬时沉降量 )、主固结沉降(简称固结沉降量 )和次固结沉降量( )。瞬时沉降是指外荷载加上的瞬间,饱和软土中孔隙水尚来不及排出时所发生的沉降,此时土体只发生形变而没有体变,一般情况下把这种变形称之为剪切变形,常用弹性力学公式来估算。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尤其如活荷载占很大比重的仓库、油罐和受风荷载的高耸建筑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将占总沉降量的相当部分,应给以估算。主固结沉降是指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续,外荷不变而地基土中的孔隙水不断排除过程中所发生的沉降,它起于荷载施加之时,止于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之后,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结沉降在固结沉降稳定之前就可以开始,它是由于骨架颗粒的蠕变特性而引起的。一般计算时可认为在主固结完成(固结度达到100%)时才出现。次固结沉降量常比主固结沉降量小得多,大都可以忽略。但对极软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尤其是含有腐殖质等有机质时,或当深厚的高压缩性土层受到较小的压力增量比作用时,次固结沉降会成为总沉降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给以重视。对于不同的土三部分相对大小和时间过程是不同的,因此计算地基沉降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中,一般常采用分层总和法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两种方法的应用有其各自的计算假定和计算公式,先反洗如下:

1.分层总和法

就分层总和法而言,分层总和法假定有两点假设:一是假定地基土压缩变形时,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不发生侧向膨胀变形。这样,在沉降计算时就可以应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计算地基的沉降量。二是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变形量。任意土层的压缩量计算式为:

则最终沉降量

式中:hi――第i层土的厚度,m;

e1i――对应于第i层土上下层面自重应力的平均值 作用下,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孔隙比;

e2i――对应于第i层土自重应力平均值p1i与第i层土上下层面附加应力平均值 之和p2i,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孔隙比;

、 ――第i层土上下层面的自重应力,

、 ――第i层土上下层面的附加应力

ai,Esi――第i层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n――沉降计算范围内的土分层数。

举例分析如下:如图所示对3m厚的饱和粘性土进行预压加固,其上铺设2.5m厚的砾石做

预压荷载,砾石的重度γ=20KN/m3,粘性土的压缩曲线如图所示,求饱和粘性土的变形值。

解:(1)计算出土层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如下图所示:

(2)求各层土的平均应力

(3)依e-p压缩曲线求得

由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的计算方法取决于题意所给的已知条件,分清各符号的物理意义,从而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为此,当已知任意地基土层的自重应力 和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 时,可归纳为如下计算步骤:

1.依各土层的厚度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计算各土层的平均应力:

2.结合该土层土样侧限压缩试验结果 曲线或压缩系数 或压缩模量 计算该土层的沉降量

3.计算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最终沉降量

2.《规范》法

由于分层总和法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计算地基沉降量,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软弱地基和坚实地基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量差别很大。为此《规范》推荐了一种由分层总和法推导出来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分层总和法地基沉降计算结果做了必要的修正,引入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采用天然层面分层,由于分层厚度增加而引起的误差很小,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假设地基土是均质的,且土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模量 不随深度而变,则地基土中第 分层土的压缩量为:

式中:――基底附加应力, ;

――基础底面第 层的压缩模量 ;

、 ――基础底面至第 层土的顶面、底面的距离, ;

、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 层土顶面、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查表得到。

――沉降经验系数,根据各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也可按规范查数值。

应用举例:某基础底面尺寸、埋深、荷载条件和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地基土均匀,计算基础下第②分层厚度的压缩量?

解:分层总和法:

(1)基底附加应力

(2)计算分层厚度平均附加应力

底面2点处:

顶面1点处:

(3)求压缩量:

《规范》法:

3.结论

理解地基变形计算原理是正确掌握其计算方法的基础,弄懂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关键,此外, 还应了解相关计算要求,如计算点的位置、计算深度、分层厚度等, 以全面掌握地基变形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炉窑;耐火衬里;质量通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24-01

石油化工炉窑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新炉种、新结构与新材料不断出现。炉窑衬里通常选用强度高、重量轻、绝热性能好的材料,其施工质量对炉窑的安全稳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炉窑衬里保温钉脱落或焊缝开裂、虚焊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衬里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 砌筑前准备工作

1) 在炉窑砌筑安装之前,应对燃烧器接管、仪表接管、锚固件与托砖板等预焊件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炉窑的施工。

2) 在炉窑砌筑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对炉体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同时炉体内表面应避免铁锈、油渍等其他污物的存在,在除锈后应做好炉体表面的防雨受潮措施。

3) 砌筑前根据炉中心线与主要标高控制线对砌体的防线尺寸进行校核。

4) 其他隐蔽工程已施工完成,同时经验收合格。

二、材料验收

1)核查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规格型号,以及厂家检验报告。不定形耐火材料应具有使用说明,而具有时效性的材料还需要注明有效期。

2)耐火材料复验。耐火材料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规格、牌号及标准进行验收,且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复检必须依据相应检验标准、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耐火材料或者制品在下述情况时需要进行复检:主要部位使用耐火砖、耐火泥;材料为可能变质或者必须进行二次检验的材料;利旧耐火砖(检验合格后用于砌筑次要部位);质量证明书理化指标存在异议,或者指标不全的;设计文件或者业主有要求时。

3)进行合金钢保温钉1%光谱分析。

三、耐火材料或者制品的运输与管理

1)对进场材料应按照文明施工管理要求摆放整齐、标识清楚,严禁混放且严禁将材料直接与地面接触,材料应距离地面200mm以上。

2)耐火材料或制品的装卸、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雨淋,对不定形材料应防止杂质污染。

3)易受潮变质的耐火材料须放置在防潮仓库进行妥善保管。

4)对有保质期的材料,应根据不同的保管要求,采取措施,妥善保管,标明材料名称、牌号、生产时间、保质期限,严禁使用过期材料。

5)有防冻求的材料,应采取防冻措施;有保持水份求的耐火材料应密封贮存,放在阴凉的仓库里。

四、炉窑衬里施工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衬里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有钢结构中间交接、耐火材料验收、锚固件安装及验收、耐火砖砌筑、耐火浇注料炉衬、耐火可塑料炉衬、耐火涂抹料徐层、层铺式耐火纤维炉衬、叠砌式耐火纤维模块炉衬、炉墙砌筑尺寸偏差及缺陷修补检查。其质量控制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衬里施工管理

1) 做好施工图纸会审、设计交底:通过看图、查找失误与沟通,检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专业之间衔接是否妥当。

2) 做好施工方案、工艺技术文件编制:严格根据现行标准规范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方案的经济性。

3) 施工企业资质审查:对施工单位资质证书进行审查,确保外包队伍资质、项目管理人员资质,以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

4) 做好工序的交接:主要针对钢结构筑炉交接,筑炉与安装交接进行验收,包括交出单位、接收单位、监理等相关人员的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并签字确认。

(二)实体检查

1、钢结构安装专业工序交接

1)控制钢结构高度、宽度、垂直度、对角线误差。

2)控制壁板凹凸度、炉底板的水平度;预留门、孔等的截面尺寸;人孔门、看火门。

3)割除全部对筑炉工作有影响或筑炉后无法拆除的临时构件。

4)做好炉壳内壁除锈、清除油污。

5)确保设备衬件的规格尺寸合格。

2、耐火浇注料炉衬

控制墙厚度、密实度、平整度、墙面垂直度。衬里平整度+5,厚度±5,垂直度15,衬里密实度用0.5kg手锤以350mm的间距轻击用2m靠尺检查与炉衬平整度。

3、叠砌式耐火纤维模块炉衬

控制端墙、侧墙、炉顶、横跨及贯穿柱等交接部位的衔接。相邻锚固螺栓中心距±2任意两锚固螺栓间距±5。用2m靠尺检查靠尺与炉衬间隙模块检查、调整间隙方向,使排列整齐、表面平整。

4、温钉安装

控制焊口、焊缝、焊渣,间距偏差±5、垂直度2、差高度偏差±2。用0.5kg手锤逐个轻击焊缝表面无咬肉无气孔。

5、层铺式耐火纤维炉衬

控制切割与铺设质量,切割时,其切口应整齐,里、外各层耐火纤维制品采用纵、横交叉铺贴方法,每层错缝100mm以上,面层搭接,搭接长度大于100mm;搭接处应用粘结剂粘牢。耐火纤维在对接处,应留有余量以备压缩。在转角处耐火纤维应交错相接,以免出现通缝。

6、耐火涂抹料涂层

控制配料用具、施工用水、用水量、施工环境、搅拌时间、密实度、施工缝、外观质量、养护条件。

1) 配料用具使用计量器具,施工用水为生活用洁净水,水温为10℃~25℃,用水量不得超过产品用水量的上限,施工环境温度为5℃~35℃。

2) 防止日晒和雨淋,干料搅拌时间应超过1 min,加水后搅拌时间宜在2 min以上。搅拌好的衬里混凝土不得二次加水使用,根据材料使用指南,应在30 min内用完。

3) 密实度用0.5kg手锤,以350mm的间距轻轻敲击检查,声音铿实清脆无松动,无空鼓声。

4) 施工缝留设在两排锚固钉中间,外观质量---平整度允许偏差、全高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养护条件按规范标准及厂家说明书。

7、耐火砖砌筑

控制墙面平整度7、墙面垂直度15、砖缝

1) 砌体应错缝砌筑,同一砖层前后相邻砖列和上下相邻砖层的砖缝不得重缝,砌体应横平竖直,表面光滑平整,泥浆应饱满,不得在砌体上砍凿砖,砌砖时,应使用木锤或橡胶锤找正,在泥浆干固后,不得敲打砌体。

2) 留茬时,应作成阶梯形的斜茬。耐火砌体中不得使用宽度、长度小于原砖的1/2的砖或厚度小于原砖的2/3的砖,吊砖的砖槽不得加工,砖的加工面不宜朝向炉膛和烟气通道的内表面。

8、耐火可塑料炉衬

控制配比。不同材质的耐火纤维应分层喷涂:耐火纤维棉与结合剂的质量比宜为1:1.1~1.2.喷涂施工应分段分层自上而下依次沿厚度方向进行,每层厚度宜为40-80mm,各层的接缝应相互错开喷涂施工应连续进行,若施工中断,复喷前应在接合处喷洒结合剂润湿;

9、炉墙耐火砖砌筑检查炉衬尺寸偏差及缺陷修补检查

表面裂纹宽度大于5mm或贯穿性裂纹应进行修补养护,发现有宽度大于3mm的裂纹或直径大于50mm、深度大于10mm的空洞应进行修补。

结束语

炉窑质量通病主要有铺衬耐火纤维下料尺寸不规范、搭接小;保温钉脱落或焊缝开裂现象,虚焊;砌砖工程重缝(平整度、砖缝超差);耐火浇注料的施工养护不及时;模块安装表面平整超差,螺栓扣拧不严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责任到人,另一方面需要做到技术交底到位,强化自检,为确保炉窑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沉管、灌注桩、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黄务汽车南站工程是继烟台市汽车东站、汽车西站又一大交通枢纽。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振动沉管灌注桩系用振动沉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靴的桩管(上部开有加料口),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垂直定向振动和锤、桩管自重及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施加的拉力,对桩管进行加压,使桩管沉入土中,然后边向桩管内灌注混凝土,边振边拔出桩管,使混凝土留在土中而成桩。

二、设计要求:

该振动沉管灌注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桩端持力层为第五层砾砂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N,桩长不小于8米,桩端进入第五层砾砂层内的长度不小于1.2米,桩身砼强度为等级为C25,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桩头采用成品预制桩尖,预制桩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施工时在控制桩长的同时,还应控制最后30s施工电流在120A以上,桩施工完毕后,进行静载试验以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试桩数量为3根。

三、沉管灌注桩砼的性能参数

1、砼原料:粗骨料宜选用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2%,以提高砼的流动性,防止堵管。

2、砼初凝时间

一般砼初凝时间仅3~5小时,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而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小时,因此应加缓凝剂,使砼初凝时间大于8小时。

3、砼搅拌方法和搅拌时间

为使砼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石子、砂子倒入料斗后,先开动搅拌机并加入30%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如砂、石含水率较大时,可适当控制此部分水量),最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90秒内。

4、坍落度选择

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毫米之间,砼灌注距桩顶约5米处时,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确保桩顶浮浆不过高。

四、砼灌注施工技术

1、首批砼灌注

砼灌注量与泥浆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

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砼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桩管中堵满砼,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砼,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然后再稍拉桩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砼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进行后续灌注。

2、后续砼灌注

后续砼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砼下落后,应当牵动桩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砼,牵动桩管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后续砼的顺利下落,否则砼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桩管间磨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桩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砼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砼,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2)牵动桩管增强砼向周边扩散,加强桩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砼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3、后期砼的灌注

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

4、桩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5~10s,再开始拔管,应边振边拔,每拔0.5~1.0m停拔振动5~10s,如此反复,直至桩管全部拔出。

5、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的混凝土应至少保持2m高或不低于地面,可用吊砣探测,不足时及时补灌,以防混凝土中断形成缩径。

6、当桩管内混凝土浇至钢筋笼底部时,应从桩管内插入钢筋笼或短筋,继续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灌至桩顶,混凝土在桩管内的高度应大于桩孔深度,当桩尖距地面60~80cm时停振,利用余震将桩管拔出,同时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超过桩顶设计标高0.5m,适时修整桩顶,凿去浮浆后,应确保桩顶设计标高及混凝土质量。

五、砼灌注速度

在控制砼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对提高砼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六、沉管灌注桩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1)颈缩

①颈缩:指桩身的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的现象。

②当在淤泥和软土层沉管时,由于受挤压的土壁产生空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注的混凝土,桩局部范围受挤压形成颈缩。

③当拔管过快或混凝土量少,或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时,周围淤泥质土趁机填充过来,也会形成颈缩。

④处理方法:拔管时应保持管内混凝土面高于地面,使之具有足够的扩散压力,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0~70mm。拔管时应采用复打法,并严格控制拔管的速度。

2)断桩

①断桩:指桩身局部分离或断裂,更为严重的是一段桩没有混凝土。

②原因:桩距离太近,相邻桩施工时混凝土还未具备足够的强度,已形成的桩受挤压而断裂。

③处理方法:施工时,控制中心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确定打桩顺序和行车路线,减少对新灌注混凝土桩的影响。采用跳打法或等已成型的桩混凝土达到60%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根桩的施工。

3)吊脚桩

①吊脚桩是指桩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松软,没有落实到孔底地基土层上的现象。

②原因:当地下水压力大时,或预制桩尖被打坏,或桩靴活瓣缝隙大时,水及泥浆进入套筒钢管内,或由于桩尖活瓣受土压力,拔管至一定高度才张开,使得混凝土下落,造成桩脚不密实,形成松软层。

③处理方法: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开始拔管时,可采用密张慢拔的方法,对桩脚底部进行局部翻插几次,然后再正常拔管。桩靴与套管接口处使用性能较好的垫衬材料,防止地下水及泥浆的渗入。

4)混凝土灌注过量

如果灌桩时混凝土用量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孔底有洞穴,或者在饱和淤泥中施工时,土体受到扰动,强度大大降低,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桩身扩大而混凝土用量增大所造成的。因此,施工前应详细了解现场地质情况,对于在饱和淤泥软土中采用沉管灌注桩时,应先打试桩。若发现混凝土用量过大时,应与设计单位联系,改用其他桩型。

七、应用效果

在黄务汽车南站的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上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没有出现断桩、吊脚桩等质量通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中国建筑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篇10

陈锡文近日在江西省举办的粮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年的增产就能够解决的,必须坚持四个观点全面看待中国的粮食问题。

——看待中国粮食问题必须有全局意识。

陈锡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胁,波及的后果每个人都逃不掉。如果各地自顾自,中国的粮食问题很难解决。所以,一定要在粮食问题上树立全局意识。粮食主产区应尽可能多产粮,产好粮,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市场整体平衡。粮食主销区内的粮食主产市、县,也要有全局观念,尽可能多生产粮食。由于过去几年粮食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不如对水资源、能源安全的危机感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

——看待中国粮食问题必须有统筹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进行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但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开始突出强调粮食生产,一些地方错误地认为增加粮食生产将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陈锡文对此表示,农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播种面积、作物品种的调整,而是要在结构调整中使整个农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上一个台阶。目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最快的是畜禽、水产等产业,但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基础,结构就无法调整。各地必须对粮食在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把强调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

——看待粮食问题必须有长远的考虑。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过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价格跌到统购价以下,农民的积极度性受到极大挫伤。第二次是1990年,国家及时出台了保护价、专项储备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带来了更长时间的粮食产量徘徊。在经历7年的粮价低迷之后,去年国庆节后粮食价格上涨。

陈锡文综合分析认为,市场价格反弹结合国家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今年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粮食播种面积还只回升了几千万亩。因此从长期看,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今年粮食的恢复性增产就能解决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要有地、水、科技等方面的长远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