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苹果幼儿园范文
时间:2023-03-27 18:2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苹果幼儿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健康促进;知识;综合干预;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5-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但是,当今社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健康问题。健康相关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而言,年龄较小者可塑性较大[3-4]。作为幼儿园,从小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并形成健康行为,对幼儿长大后自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舟山市于2007年5月启动了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选择某幼儿园开展了以“预防伤害”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幼儿园”试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舟山市2所机关幼儿园的幼儿及其家长,这些幼儿的家长大多数(80%以上)为市、区级机关及其下属单位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文化程度大多数(85%以上)为本科以上,收入相近,具有可比性。1所幼儿园作为实验组,另1所幼儿园作为对照组。
基线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为91.0%;其中小班126人,占46.1%,中班59人,占21.6%,大班88人,占32.2%;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其中小班129人,占47.8%,中班76人,占28.1%,大班65人,占24.1%。终末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回收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3.2%,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3%;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经χ2检验,干预前后被调查人数和构成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1 a多,调查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及其行为的改变和伤害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家长回答,另一部分由家长询问孩子填写。伤害的判定:伤害后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简单处理;或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或需要因伤请假0.5 d以上(包括0.5 d);或必须由家长、教师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处置和陪护[6]。
1.2.2 干预措施 幼儿园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全园培训,在教师和家长以及幼儿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全园开展以“预防伤害事故”为切入点的教学、游戏活动,在养成教育中渗透健康的理念,如带领孩子参观消防中队,开展“我是消防好宝宝”消防逃生演习;托班幼儿开展“喊妈妈”教育活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会“喊妈妈”、“喊救命”;小班幼儿进行“我的小手”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对小熊的手受伤的事例进行讨论,了解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手不受伤;和家长一起学习剪纸,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等;开展亲子活动,潜移默化指导家长预防伤害方法;进行主题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家长育儿经验文章评比,家园携手,共同探索“预防幼儿伤害”的最佳途径。
根据每年度“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的计划安排,制定“预防幼儿伤害事故”的教学工作目标、内容及措施。各班每周有1~2个健康教育活动,托、小班每个活动时间为10~15 min,中、大班为20~25 min。尽管幼儿因为自身的原因有发生伤害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是由于成人的疏忽、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7],因此,特别加强了对幼儿家长的培训与沟通。在每学期4次以上的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家长参与的兴趣很高,健康教育课的参与率达90%以上,亲子活动的参与率达100%。
1.3 统计学分析 把有效的调查问卷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率和家长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你的孩子近1 a内出现过伤害事故吗?”实验组干预前后回答“是”的报告率分别为60.8%(166/273)和46.0%(12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终末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幼儿触电后应怎样处理”实验组干预后略有进步,对照组反而退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幼儿预防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妈妈给我吃的药很甜,不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吃?”和“绿灯亮了可以走人行道?”2个问题,实验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退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幼儿园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和幼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幼儿的伤害发生率,已为其他类似研究[8-9]所证实,也为有关学者所赞同或倡导[10-11]。一些学者对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干预,如营养[12]、口腔卫生[13]等,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本研究表明,对照组幼儿园虽然平时也开展健康教育,但由于工作不系统、不规范,时断时续,各项指标忽上忽下,不稳定。而“健康促进幼儿园”是一个能促进并保护幼儿健康的场所[14],实验组幼儿园各项指标都呈明显进步或持平,说明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可以对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持续进行,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柳.让孩子走在“安全”世界里. 幼教新视野,2009,28(3):38.
[2] 盖兰英.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新校园:理论版,2009,154(8):148.
[3] 唐纳德•斯图沃特,孙静.健康促进学校模式.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43.
[4] 马晓.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5] 张健忠.杭州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3):74.
[6] 林艳,王虹,刘筱娴,等.深圳市社区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
[7] 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12):77.
[8] 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2):303.
[9] 王芳芳,叶广俊,王燕.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324.
[10]吕爱玲.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科教文汇,2009(12):96.
[11]江平.健康教育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中国妇幼保健,1995,10(5):283.
[12]汤永,徐英,陈雁,等.在幼儿园开展营养教育的研究.中华儿童保健,1994,2(3):210.
[13]高蓓,娄有世.在幼儿园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结果的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1):50.
篇2
【关键词】幼儿 劳动习惯 培养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儿受到家长的过度庇护、过分溺爱,所有的劳动事务都被家长包办;或是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幼儿学习知识和培养艺术修养培养幼儿的,而忽视了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这些情况都使幼儿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丧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我们有必要助其拾起。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萌发幼儿的劳动意识
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健康的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幼儿总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大人或教师身边做这做那,这是其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性。教师应保护和尊重幼儿这种萌芽状态的劳动本能,用语言和神态去认可他们,使幼儿的劳动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形成劳动的意识。
二、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欲望
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劳动的意义。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幼儿间互助劳动。鼓励幼儿劳动,并不是让其掌握多少劳动技能,而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劳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并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促使幼儿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的意识。在劳动中,教师给以指导、评价,坚持把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的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
案例1:小班,15:45,自由活动
教师对吃饭好、午睡好的小朋友进行“金苹果”奖励,奖励个数控制在五位小朋友之内,以激励幼儿的竞争意识。这个举措实施后,教师发现班级阅读区内的图书不再凌乱不堪……同伴间还会因为争取而相互鼓励。
案例分析:每个人都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精神需求,就是“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得到“金苹果”会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为了这种被周围人尊重和认同的感觉,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劳动。这种出自于幼儿内心的想法,将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2.劳动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教师尝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培养,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模式,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鼓励其参与、体验,并且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
案例2:中班,9:15,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颇有趣味性的课件,“帮助桌子解决洗澡难题”,教师发现孩子们拿着毛巾给桌子洗起了澡。之后,大家以儿歌的形式总结洗桌子的过程,小朋友们还能把儿歌里的主角替换成别的事物……
案例分析:教师给幼儿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空间,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其从发现问题、学习思考,到动手操作,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3.劳动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玩是幼儿的天性,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游戏是幼儿最易接近的教育方式,又是幼儿实现愿望和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把握幼儿这些“原始”的意识和行为,正是对他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培养的绝好基础与契机。
案例3:小班,15:45,区域游戏
菜园的“植物”发出请求:“看谁照顾的植物宝宝多?”两位小朋友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人“作战”变为多人“作战”,教师则醉翁之意不在酒:“植物们今天能饱餐一顿啦。”
案例分析:幼儿最初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的,教师可组织其把劳动当作游戏来完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劳动的意义,将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任务融入幼儿喜欢的游戏中。
三、家园共同携手,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劳动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网络QQ群介绍家长们的成功之处或让大家来帮忙解决一些在平时遇到的困难;展示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方案,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家园同步发展。
篇3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对美国年龄在6~12岁的男孩女孩们进行了“未来6个月内最想购买产品”的调查。以现在孩童的早熟程度来看,各种数码产品的名称和用户早已为他们所熟知。如其市场表现一般,大部分这个年龄的孩童都已开始对苹果产品流连忘返。
看来苹果在小孩子的群体中很吃得开,其中9.7英寸的iPad以48%的绝对优势成为孩子们最想要的数码产品,怪不得现在幼儿园都要普及iPad。iPad mini和iPod Touch都以36%的得票率位居三四,iPhone成为名列第五孩子们想拥有的数码产品,调查结果为33%。
此外,表中也不难看出,有着较大玩心的儿童对游戏机也表现出了较大热衷。其中才刚刚上市没几天的任天堂Wii U获得39%的高度支持,成为除iPad外孩子们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榜单上相关游戏机产品的,还有位列第七Xbox 360的Kinect外设,位列第九任天堂3DS/3DS XL,第十任天堂DS/DS Lite/DSi/DSi XL,及紧随其后的PS3、Xbox 360等等。
苹果以极为成功的销售策略抓住了几乎所有人的耳朵,耳旁只需有苹果的名字响起,人们首先想到的已经不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也不是维纳斯手里的金苹果,而是各种“i”字打头的数码设备,简单、设计感强、感受一流都让苹果获得了如此殊荣。只不过榜单上最后一名,孩子们最不感兴趣的数码产品也来自苹果——Apple TV,这种东西确实应该是家长才会关心的外设产品吧。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入园难 公共政策
一、成都市幼儿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全国已经不是一个城市出现这样的问题,像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入托难,难于上大学”已经是现在幼儿教育的现实写照,形象的道出现在学前教育的弊端。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对孩子“入托”十分谨慎。
但是现实却是许多家长抱着钱却难以将孩子送入园,有的地方家长为幼儿在幼儿园报名就需要排两年的队,有的家长临时被短信告知幼儿学费今年1800元明年就变成4800元。
据调查成都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799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333所,公办幼儿园466所。全市在园婴幼儿316369人,3―5岁的幼儿入园率为93%。这个数据表面上看起来成都市的幼儿园能够满足要求,但是由于公办幼儿园收费低、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进去,公办幼儿园数量很有限,只占总数的26%,而且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机关子女,如果没有关系和渠道根本就进不去,即便进去了也面临着几千到上万的赞助费,让很多家长不得不选择民办幼儿园,但就算是民办的幼儿园门槛也很高,学费还很贵,还经常需要收其他的各项费用。当然还有城乡学前教育的巨大差异,不管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质量,城市都比农村好很多,在此就不做赘述,本文对学前教育城乡差距就不做分析。
孩子的“入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心中的一大忧患,许多夫妇因为承受不住高昂的学费,甚至不敢轻易要孩子。
二、幼儿教育的性质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公民的素质,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丁兴富2001年核算了1952―1978年和1978―1997年中国教育的经济效益,认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是41%和47%①。幼儿教育虽然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为学校只需要一道校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排他,并且可以明确地找到消费个体,也能够对消费主体进行收费,因此幼儿教育具有排他性。而且对于学校而言,多收学生需要更多的桌椅,更多的师资,边际成本也不为零,满足竞争性,因此幼儿教育不具备经典意义上的公共产品的特征,但是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从公民权利的价值观和政治伦理考虑,通过公共选择程序决定如果同意由政府提供,那么即使它不具备经典公共产品的特征也应该由政府提供。
而现阶段,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呼声最高的是“学前教育公益化”,也就是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早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而且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公众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项调查已经很明确的反应出了公众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偏好。
三、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情况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实行了幼儿义务教育,如英国幼儿在三岁以上就可以享受免费上幼儿园的权利,每天两小时,每周五天,但是三岁以内的上幼儿园费用很高。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学前教育虽不是强迫的,但是所有2―7岁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虽然处于家长对孩子安全的考虑,法国国内各地的幼儿入学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至少能够保证想入学的幼儿能够得到满足。朝鲜都在宪法中规定国家对全体儿童实行一年的义务教育,时间虽然有些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必然趋势。
不论是分析幼儿教育的性质,还是借鉴国际经验,都表明幼儿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应该由政府主要提供,可是为何我国没有这样做呢?先分析一下我国幼儿“入园难”的原因是什么。
四、幼儿“入园难”的原因
1、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就成都市而言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799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333所,公办幼儿园466所。全市在园婴幼儿316369人,3―5岁的幼儿入园率为93%。其实幼儿园的总数是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的,但是由于公办幼儿园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收费较低等的条件,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公办幼儿园,而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并且招收的大多数是机关子女,所以其他的幼儿很难进入。
很大程度上,幼儿“入园难”反应的是入公办幼儿园难,而公办幼儿园之所以没有扩大规模又是因为它本身的“吸金”能力不强,按目前市物价局公布的托幼收费标准,实验示范类全日制公办幼儿园保育费、管理费、杂费和代办费等不得超过237元,加上餐饮等费用,总费也不得超过四五百元,加上幼儿园的后期投入很大,需要买一些新的玩具支持幼儿园的运作,即使财政部门给予补贴,公办幼儿园支持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困难,更不会扩大规模,从而造成公办幼儿园如此抢手的局面。
2、民办幼儿园贵。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幼儿园的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比如成都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金苹果和橄榄树等,年花费均超过5万元,不容易入园且不说,即使入园还要收很大一部分捐资助学费。比如武侯区一家民办幼儿园建园费、学杂费也年年看涨:去年建园费为3500元,现在已达5500元,伙食费每月得缴700多元,兴趣班、英语和美术课等加起来费用近千元。
其次,幼师资源缺乏,也为民办幼儿园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加上公办幼儿园中幼师的工作中有40%由政府负担,而民办幼儿园中幼师的工资都由自己负担,增加了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民办幼儿园的目的就是盈利,也促使民办幼儿园不断涨价,让幼儿入民办幼儿园贵。
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也是目前幼儿“入园难”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现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而民办幼儿园趁虚而入的情况。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而且学前教育虽然不具有经典公共产品的特征,但是有明显的外部性,出于公民价值观和政治伦理考虑,应该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是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对于学前教育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是“以公办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的办学思路,这样的文件表示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让很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是投入可以不投入也可以确实也让我们现在面临了一个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多的现状。
虽然出现幼儿“入学难”的现象也有去年“金猪宝宝”“奥运宝宝”集中入园的原因,但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应该是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但国际平均水平是3.8%,高的国家大概占到7%到11%。但这1.3%还主要投到了公办幼儿园,包括政府机关办园和教育部门办园等。
如成都市2009年财政安排用于教育方面支出314184万元,但是其中的明细支出中找不到学前教育支出的数据,由此可见成都市在学前教育这部分的投入是非常少的,而且在网上也基本找不到其他各地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数据。这些都表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也是造成现在幼儿“入园难”的根本原因。
五、幼儿教育之我见
针对幼儿“入园难”的情况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议,有的说需要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有的说应组织示范园评审,有的说应该加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的说要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但是呼声最高的就是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是否纳入义务教育的政策性问题还在议论之中,但是在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许多人大代表也表示希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大力推行幼儿教育标准化、均衡化,人民对于幼儿教育义务化的呼声不断。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1、幼儿教育义务化要综合考虑中国教育支出结构问题。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公民对于幼儿教育的偏好是希望政府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但是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权衡政府的财力问题,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资金的使用和监督问题等等。幼儿教育问题和中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十分紧密,而中国目前教育支出就远远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992―2007年间一直处在13%―16%,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1992―2005年一直不到3%,直到2006年达到3.01%,2007年达到3.32%,虽然看到教育支出的增长,但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5%,我国教育支出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教育支出结构上还存在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人均GDP在600―2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的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2002年三级教育的比例为33:38.3:25.4②,相比之下,我国的初等教育支出比例明显偏低,而高等教育的支出明显偏高。教育支持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幼儿教育支出少之又少的局面,因此幼儿教育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只是中国教育支出不足以及结构不合理的一个产物,在解决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因此要解决幼儿教育问题还应该从中国教育支出结构方面着手,统筹兼顾。
2、要明确政策目的,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定是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就如幼儿教育义务化这个公共政策想到达到学前教育均衡化、标准化、规范化,让幼儿能够就近入学的目的,政府应该对学前教育投入多少,投入到哪些方面,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幼师的培训还是幼师的工资?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面临这样的挑战,还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不能让他们走投无路,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考量的事。
3、公共政策的制定到落实必然有一个考察和改进的过程。正是因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牵涉到的利益主体很多,有时候政策出来的效果并不是之前预期的,而且不能保证政策在落实中不会被扭曲,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需要政府机构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权衡再三,先在一些地区试点,一方面可以考察政策的效果如何,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政策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然后再将政策进行推广,这样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但是通常经过这样一个程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政策出台的那一天现状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了,政策也许就会相对滞后了。
就幼儿教育义务化而言,近几年会有地方率先进行试点,此政策的推行也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有专家估计至少需要五年时间,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政策进行再三的斟酌,在试点中不断改进,继续关注这种公共政策的制定,关注我们身边已有公共政策的执行,也关注公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对“学前教育义务化”争论的思考》,《教育导刊》,2010年5月
[2]何蓉,《学前教育现状浅析》,《清江论坛》,2010年4月
[3]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月
[4]徐卓婷,《对中国普及学前教育的研究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绩》,2010年11月
篇5
莱恩·史密斯(Lane Smith):美国著名儿童图画书作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中南部俄克拉何马州,3岁时举家搬往加利福尼亚州。莱恩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其高中艺术老师的鼓励下,到以视觉艺术闻名美国的巴沙狄那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求学并获得插画艺术硕士学位,前往纽约,为各家报刊插画,包括《时代》《大西洋月刊》《滚石》《芝麻街》《纽约时报》等。1987年开始创作儿童图画书,三年后,以和乔恩·谢斯卡合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一鸣惊人,之后佳作不断。目前,莱恩获得过两次美国凯迪克大奖,三次获得美国插画协会颁赠的银质奖章,多次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和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荣誉。
我们的莱恩·史密斯:
1. 莱恩·史密斯的童年时光十分美好。虽然一家人搬至加利福尼亚州,但是他们每个夏天还是会回老家度假。莱恩的老家在山丘上,他和哥哥放学后常常到处探险,忙着盖碉堡、收集蜥蜴等等,日子快乐无忧。他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每年秋天,当风阵阵吹起,空气变凉,莱恩就开始期待万圣节的来临,因为他最喜欢万圣节的变装盛会。在这个季节,他们家附近经常满是干枯的树丛和落叶。这种固定的旅行和在林野间探险游玩的经验,所看到的奇异地貌……莱恩认为这些体验可能正是他日后独特设计的源头:在一望无际的荒凉旷野,可能会看见一百英尺高、水泥打造的水牛,被好端端地立在甜甜圈状的支架上呢!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他那丰富迷人的想象世界。
2. 莱恩·史密斯虽然是以和乔恩·谢斯卡合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和《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一鸣惊人,事实上,他本人也是一位能画能写的全能型创作者。举例来说,他曾创作一个小男孩配眼镜的故事。一个在他人笔下可能过度阐述教育意义的题材,莱恩·史密斯却让它变得古灵精怪,妙趣横生。小男孩不愿配眼镜,医生为他讲解,“鼓励地”告诉他世界上其实有好多生物都戴眼镜:从猫、狗、雪人、兔子到恐龙、外星人、星球,甚至流行感冒病毒!随着医生一一列举一堆戴眼镜的生物,画面也如同播放投影片般,出现一只一只戴眼镜生物的怪怪模样,直到最后画面同时出现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眼镜生物为止!
3. 莱恩·史密斯对绘本还有一点不可替代的贡献之处:将设计的精神引进作品。他所有的作品从封面到封底都值得去细细玩味。换句话说,他的作品,不仅图画故事好玩,扉页、护封、作者介绍等等都表现出浓浓的实验与游戏精神。熟悉莱恩的朋友知道,这也归功于他的妻子:莫莉·里奇,她是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她几乎设计了莱恩·史密斯所有的绘本作品。目前,夫妇俩住在美国康乃狄克州郊外。
母子健康: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莱恩·史密斯:谁知道呢?但是我想说,你平时吸收了什么往往会影响你输出的东西。比如说,我喜欢的艺术家有瑞士的保罗·克利、法国的让·杜布菲和美国的亚历山大·考尔德,喜欢巴斯特·基顿的喜剧电影,喜欢绘本作家露丝·克劳斯的作品……我的脑袋里时时出现他们的身影,所以,如果在我的创作里面出现一只读书的猩猩或者修剪而成的兔子,不要觉得奇怪。
母子健康:你的有些作品看上去十分奇异,适合孩子阅读吗?
莱恩·史密斯:老实来讲,我从没有这样的想法,我的作品适合每一位孩子。对我来说,我现在创作的作品都是我孩时特别想看到的东西。我不喜欢那种普通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我个人十分喜欢有趣的、奇特的书籍,这样的作品能让一个孩子欢欣鼓舞,又充满挑战。要知道,已经有那么多创作者在为孩子们写优雅可爱的故事,关于行为举止,关于奇幻的独角兽,等等。
母子健康:《格林爷爷的花园》里面的格林爷爷是你的亲戚吗?因为读这个故事就像在读一本自传,对格林爷爷的回忆描述巨细靡遗。
莱恩·史密斯:这个故事如果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自传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不过它只是间接与我有关。当你年纪越来越大,就会从更多的角度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自己的生活,我回忆起不同人的生命片段,就以它们构想了《格林爷爷的花园》这个故事。在过去几年间,我和妻子莫莉·里奇的父亲都病重,于是衰老这个主题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在现在这个时候,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周围邻居朋友的父母的离去。再说,我一直都对把故事代代相传的概念很感兴趣。
阅读经典《格林爷爷的花园》
格林爷爷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园丁——他曾是农场的一个男孩、长满水痘的男生、士兵、丈夫,最重要的,他是一名艺术家。
在这本迷人的绘本里,跟着格林爷爷的曾孙,穿越记忆花园。格林爷爷用回忆做工具,修剪出一个美丽的世界,丰富的情感与奔驰的想象力,美丽的花园为格林爷爷和他的家人记录了珍贵的一生。
推荐理由
2012年美国凯迪克银牌奖
2011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
2011年《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
2011年美国插画家协会银质奖章
2011年Amazon网站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
媒体声音
翻开这本书,就是开启秘密花园的大门,一个充满美丽回忆的花园。透过小男孩崇拜的、骄傲的描述,老年失智的曾祖父的一生优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翻开这本书,莱恩·史密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爱与意义的花园。 ——《出版观察》
妈妈读吧
在Amazon上看到《格林爷爷的花园》的封面就喜欢得不得了,碰巧看到简体版,便毫不犹豫地买下,在与4岁的女儿蓉蓉分享之前,我已经迫不及待进入故事。读完,我深深被故事里的亲情触动,这是一座神奇的花园。蓉蓉显然也被满目的绿色吸引,她更多的注重画面的细节,常常看得哈哈大笑。比如跳跃的兔子、大大的胡萝卜、高高的公鸡、可爱的女生和被修剪成卧床的男孩……以前我和蓉蓉就读过莱恩·史密斯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十分喜爱,虽然这次他颠覆了以往浓墨重彩、幽默夸张的风格,但是,我们一样为其带来的美丽而神奇的世界心动不已。
篇6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把德育跟知识、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语文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应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充满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自律谨慎、乐于合作等一系列民主氛围。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诠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不经意的不留痕迹的,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口语交际是每个单元练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整合了以往的“听”、“说”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中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肥沃土壤。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播种、施肥、捉虫”,让学生在充足的品德养料中汲取所需,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重组教材,创设情境活动
口语交际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显著差别。它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以及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师生双向互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自我介绍》,按照教材安排,要在学生入学后两个多月教,届时,学生们早已彼此熟悉,再来作自我介绍实属多余。因此,我在教学时根据新课程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把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提到第一节语文课来上。为了在课堂上建立起师生、生生间民主、平等、亲善的关系,让这些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把自我介绍的口语交际课搞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新朋友见面会。上课伊始,我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好,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年级的小学生。我是教你们语文的姚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先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他们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意不明、表达不清的时候,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必要时甚至亲自示范,以此鼓励学生喜欢开口、敢于开口。教师还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诱发他们说的欲望。在后面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交流,找朋友,设计名片,交换名片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由易到难地尝试着进行交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规范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养成了有礼貌、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习惯。
二、利用游戏,培养竞争意识
卡尔·威特(美国)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的时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方法的效果在孩子的早期训练里已表露无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口语交际内容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练习四的口语交际内容为《悄悄告诉他》,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将传话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正确传话,以免闹笑话。在教学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心,特意设计了几个有关这方面的句子,作为传话的内容。比如:1.冬天到了,我为奶奶泡了一个热水袋,让她暖暖脚。2.下雨了,妈妈把雨披给了我,自己却淋湿了。3.同学们你帮我,我帮你,一起完成了劳动任务。在学会说话、传话、听话的同时,这些传话内容也给学生上了“爱”的一课。在传话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孩子都为自己小组的选手加油,形成了竞争意识,增加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获胜的那一组会得到一颗五角星,也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游戏结束后,我将评价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开展生生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参与、仔细倾听、乐于交际的好习惯,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也培养了学生课堂小主人翁意识。
三、树立榜样,激发学生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很容易从榜样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小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如上课时,教师衣着朴素,讲普通话,语言简练、清楚、规范,板书认真、整齐,与学生说话时多用“请”、“谢谢”、“好的”等礼貌用语,在辅导后进生时耐心、细致,这些都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对于一些平时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关注他们的行为,并适时在课堂上指出,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在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练习八的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按要求认真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而后让学生学着复述故事。我让学生在同学们的一次次复述中思考:小猫为什么一开始钓不到鱼?你上课或做作业时也有这样的缺点吗?后来,小猫又为什么钓到鱼了呢?我们能从小猫身上学到些什么好的品德?在这些思考中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接着再让学生找找身边做事一心一意的榜样,我也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告诉大家,使学生从身边榜样同学的身上意识到自身的需要与缺点,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四、学会合作,获得成功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良好的协作精神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让学生收集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上搞一个“小小体育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我给他们分了六个小组,要求他们每个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制作展板,并练习解说,最后在全班展示,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一个“金苹果”,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每个小组的成员互帮互助,努力做到最好,共同取得了智育和德育的进步。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了解了合作需要大家团结,互相帮助,通过合作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也是学生体验关心与被关心,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德育为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