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活动范文
时间:2023-04-10 10: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斗牛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苗族斗牛的初衷,具有纪念祖先和纪念英雄的涵义,圣洁涅磐、永盛不衰。后来,因不断迁徙、年代久远等缘故,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娱乐活动。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斗牛,斗牛是苗家人不衰的时尚,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活动。
贵州少数民族的斗牛,起源于黔东南和黔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以前是在民俗节日或农闲时节斗牛,现在州庆、国庆、元旦也要斗牛,一年要斗十几次。一位民俗专家在参观完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斗牛活动后说:“世界最精彩的斗牛在中国,中国最精彩的斗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的在黔东南苗族的斗牛文化!”
在这里,人们农闲时节斗牛,一般以各村寨内或相邻的几个村寨间自发组织,以友谊赛的方式进行,不记名次,没有资金、奖品。以达到观赏、娱乐和交流以及促进左邻右舍与村寨之间更加团结和谐的目的。各村寨推举一些志愿者奔走于各牛主之间,了解牛的年龄、体重、角的长度和宽度(两牛角尖的距离)等等,然后协商谁与谁斗。这样实力才比较接近,比赛才比较公平,牛斗才更加精彩、激烈。在征得双方牛主的同意后,即把牛拉到斗牛场的中央放牛拼斗。一直斗到其中一头牛逃跑时即分胜负。此时,输的牛拼命逃跑,而赢的牛则奋力猛追。这时候就有三五个年轻力壮的“斗牛士”去阻止追赶的牛,避免牛和观众受伤。胜者由牛的主人牵牛绕场一圈,鸣炮呼号以示庆贺。当遇到两头势均力敌的斗牛,斗十几分钟胜负难定时,如有一方牛主认输或者为了保护斗牛,经双方牛主同意而决定终止比赛。这时候即由二十几名“斗牛士”分别强行把两头斗得眼红的斗牛强行拉开。一般一头牛只斗一至两场,主要是训练斗牛的技巧和积累经验,发现和培养斗牛,为日后的争霸赛打基础。
民俗节日的斗牛,以邀请赛或锦标赛的形式进行。有专人组织,邀请十里八乡的牛主来报名参赛,有简易的比赛规程、规则,有奖金或奖品(锦旗)。观众人山人海,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盛装,欢生声笑语,整个斗牛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斗胜的牛被称为牛王,为村寨带来荣誉。
斗牛的打斗技巧一般都是用牛角来完成。因牛角的长度、宽度、厚度、硬度、弯曲度等不同,斗牛打斗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技巧是拍、撬、挖、抠、碰等。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浸透了风土习俗,充分反应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篇2
人人都会有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但我向往的地方不和别人一样,我向往的地方是苗族的‘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苗寨寨门悬挂带角牛头。苗家神龛下放有相连牛角,不忘时祭。苗族人民常说牛如同她们的父母,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爱斗牛,以水牛相斗,并不是戏牛取乐,而是以斗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对壮硕、威武、雄悍的斗牛的喜爱中,体验优胜的美感,而且在这种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断的饲养中,得以实现优选的斗牛的优养进化。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集会节日都有斗牛活动,每年秋收后,还有特有的斗牛节。斗牛有几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这种牛比较雄健、耕作时节耕田犁地,节日拉去斗打;一种是专业斗牛,这种牛是根据各种条件精选出来的,平常不耕作,为一个寨子或一个家族共有,由一个选定的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能手饲养,节日期间拉去参赛。苗家人挑选斗牛,有一定的经验。如挑选的斗牛首先要求,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角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收腹;体毛乌黑粗硬。此外牛头两角宽实则劲斗,两角节轮呈两窄一宽相对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圆浑凶恶,鼻孔大耐打。舌尖带黑斑点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长,尾巴下毛内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齐半圆,前薄后实便于打斗时用力;小蹄内靠善打等等。此外还讲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应的特征等等。哪个能选到一头理想的斗牛;他将感到极大的荣幸 。
斗牛节到了,主人们在迎宾待客喝酒时,还特意将糯米饭把牛喂饱,斗牛上阵前有的主人还给牛喂上一、二两酒,为牛提神壮胆。中午,斗牛场内外,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几十及至几百头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两边挂满铜铃,响声叮当,有的牛鞍上还插有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显得格外威风,主人也显得异常光彩。苗族斗牛有几种斗法,一种是斗输赢抢名次,这种赛法不准人帮, 也不劝斗,以胜败生死来定名次,一种是议定相斗时间比输赢或者到时间劝斗算打平。还有一种配对放斗,或胜败随便,或视其情况劝斗。斗牛时双方牛主和亲友都到斗牛场上,为其斗牛吆喝助威和准备到时劝斗;斗牛由有斗牛经验的人牵着在斗牛场内环绕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让牛熟悉环境和对方。然后将两牛头相对,牛身对立,在相距约两米处,同时将牛鼻绳放开。两牛便相互打斗,两边主客人都在为与自家有关的牛喝彩助威,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后头或侧面用手推肩顶,给牛助力。四面观众也为两边斗牛吆喝助彩,气氛热烈。如放碰牛相斗,两牛可对直相距十米八米,两边同时放手,两牛便狂奔至中,用头角猛力相撞,这种碰牛相斗极为剧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斗牛与不碰斗牛相斗,碰斗牛相跑五六米冲过去,不碰斗牛原地抵触的斗。双方牛斗得正酣可相斗已到议定的时间,需要劝斗时则双方主人交换各自带来劝斗用的粗绳,交换人员分别捆住对方牛脚,等待一声呼喊,双方同时拉退斗牛,隔离牵鼻退场。然后第二对、第三对入场竞斗。也有斗牛场上几对牛分别竞斗的,场面气氛更是热烈,其间斗牛主人的亲戚朋友还为斗牛放炮送礼,无论到场斗牛得斗与否,是输是赢,主人都得到亲友们的礼物,鸡、鸭、绸带等礼品。获奖的斗牛:牛王、冠、亚军或第一、二、三名的斗牛则格外光彩,牛主人扛着奖旗或者将奖旗挂在斗牛的两角上,牛与主人都得到人们极大的钦佩羡慕。斗牛节期间,看斗牛的、看热闹的、作客饮宴的、谈情说爱的, 各有所得,这种节日往往三五天才结束。
怎样?这就是我向往的—斗牛节。
篇3
关键词:海明威斗牛士形象硬汉精神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具个性的美国作家之一,一生热爱并积极参与到狩猎、钓鱼等能够彰显男子汉智慧、拼搏及勇力精神的运动中,由此促生出他作品中一类独具魅力的形象系列――硬汉子形象。在这些个性鲜明且行动果敢的硬汉子形象系列中,斗牛士形象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因为他们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作家极力推崇的“压力下的风度”。与狩猎、钓鱼等运动不同的是,斗牛并非美国本土受欢迎的运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明威如此喜爱这项源自西班牙的运动并因此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斗牛士形象,而这些形象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特殊内涵呢?
一、斗牛士形象的创作源起
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运动是一项具有宗教色彩的古老运动,体现了西班牙人对自然的崇敬及对生命的热忱。在众多的拥护者看来,集勇气、力量、智慧与优雅于一体的斗牛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活动,而这也是吸引海明威多次前往西班牙观看斗牛的原因所在。
海明威最早前往西班牙观看斗牛是在1923年,那时他刚刚经历过战争对灵魂与肉体的双重洗礼,逐渐对资本主义物质化文明的现状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对他所处的社会制度持肯定态度,也不再盲目地相信从小接受的关于个人与国家荣誉的教育,这种态度上的转变表明他开始自觉地对自我的人生进行重新的审视。于是,当海明威第一次踏上西班牙这片古老的土地时,他心生无限感慨,仿佛终于找寻到失落已久的心灵家园。在这里他参加盛大的奔牛节,观看精彩的斗牛比赛,感受到了不同于现代化美国的浓郁原始风情,那是一种粗犷的、野性的原始风貌,正如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进入西班牙以后的所见所感:“一会儿,我们穿过群山,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有一条小溪和一片熟透了的庄稼,笔直的、白晃晃的大道直奔远方,再过去地势微微隆起,左边是一座小山,山上有座古堡,古堡周围簇拥着一批建筑群,一片庄稼随风起伏,一直伸向墙脚。”[1]在这段白描式的景色描述中,西班牙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与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浸透了的美国相比,它仍保持着更为天然的自然风貌,而斗牛场上无畏拼搏的青年斗牛士们更为这种天然混成的原始气质添加了自然勃发的野性美。
在斗牛场上,海明威惊叹于斗牛士们挺拔俊美的身姿,被他们矫健敏捷的身手所吸引,更被他们蔑视死亡威胁的英雄气质所震撼,“刺杀公牛那一刻的妙处就在于人与公牛融为一体的那一瞬间,只见那剑一路推进,人俯身顶着它,死神把人与公牛两个形体结合在一起,融入了这场较量的激情、美感和艺术的。”[2]就在斗牛士与斗牛这一刻的殊死较量中,自由狂放的生命力量与阴暗恐怖的死亡势力交错而过,决定最后胜出者的关键在于斗牛士能否在生死关头将对生命的极度渴求与对技艺的精准掌握转化为必胜的勇气与信念,而这种信念也是深受战争打击的海明威渴望获得的行为准则。因为他深信只有依靠这种任何重压下都不屈服的行动准则,才能有效保证个体始终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意志,即便无法战胜外部世界的异己力量,但仍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赢得对生命的积极肯定。
可以说,正是西班牙人在斗牛场上展现出的积极生命态度和朴素精准的技艺深深打动了海明威,促使他开始对人生进行新的思考,同时也触发了他新的创作激情,而这种创作激情就转化为他笔下那些性格表现各有侧重的斗牛士形象。
二、斗牛士形象的类型及特征
海明威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的斗牛士角色,按照其对待死亡的态度来划分,可以把斗牛士区分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即挑战死亡的真勇士和消极逃避的伪硬汉。
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斗牛士罗梅罗就是一位敢于直视死亡威胁的真正勇士。罗梅罗是西班牙斗牛士中青年一代的代表,他年轻英俊并有着高超的斗牛技巧。不同于昔日的斗牛明星贝尔蒙蒂,罗梅罗在斗牛比赛中展现出的是非凡的勇气与毅力,他不像贝尔蒙蒂那般专门挑选温顺的公牛,也不是让自己隐藏在相对安全的“斗牛士地带”以求自保,“在斗牛场上他将自己的全部行动置于危险的‘公牛地带’中”、“他表演的是传统的技巧,就是通过身躯最大程度的暴露在牛面前来保持洗练的动作,他就是这样把牛控制住,使它觉得他是难以接近的,同时做好准备,给它以致命的一击”[3]。可以看出斗牛场上的罗梅罗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拿出全部的激情与百倍的信心来挑战公牛的袭击的,他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斗牛士应有的勇气,更是一种直面死亡的人生态度。这正是作家借由罗梅罗的形象所要传达的作为真硬汉最重要的品格,在后面的几场斗牛表演中更加充分展现了这种可贵的品格。在一次次和公牛进行的正面搏斗中,罗梅罗传达给观者的除了勇气、自信和娴熟的技巧外,还在于“凭借坚不可摧的个体气势压服外在任何威胁的个体生命意志,这使得他从死亡和恐惧中解放出来,而对死亡的蔑视最终让他战胜了死亡并将取胜的过程转化为艺术”[4],而后来海明威也曾提出将这种气质称作“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代表了西班牙斗牛士中奋发向上的青年一代,同时他身上也体现了西班牙古老而优秀的民族精神,即一种无惧死亡、向死而生的伟大精神。作家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还在于直接映照了以杰克为代表的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使之能在对方身上得到心灵的启迪。
与罗梅罗对待死亡向死而生不同的是另一种斗牛士类型,他们也曾经辉煌过,但是在一次或几次的失败过后,他们失去了继续斗争下去的勇气,变成了可怜又可悲的伪丈夫。短篇小说《世界之都》中的主人公帕科是寄宿公寓中的侍者学徒,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斗牛士,于是他不顾同伴的好言相劝“如果不是因为害怕,那西班牙所有擦皮鞋的早就成了斗牛士了”[5],至死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时常幻想自己站在斗牛场上的样子并用绑了刀子的椅子进行试验,结果被刺而死。与此同时公寓中住着几位正式的斗牛士,包括三位剑刺手、两名骑马长矛手和一名短。可悲的是作为主要斗牛士的剑刺手中“有一个生了病,却像装得没病似的;另一个是新兴的角色,没红几天便成了过眼烟云;而第三个则是个胆小鬼。”[6]而“这个胆小鬼曾一度勇猛非凡,技艺高强,到斗牛季节他第一次作为正式剑刺手出场时,小肚子就被牛角狠狠地戳了一下,负了重伤,从此便成了胆小鬼。”[5]这个故事中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悲惨际遇,有的盲目而愚蠢的坚持着一个虚幻的梦想,有的从梦想的云端跌进谷底从此一蹶不振,他们所缺少的就是作为斗牛士最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勇气,他们各自的结局也印证了因勇气的丧失或不足所导致的悲剧。帕科以自己对于梦想实践的失败终结了生命,而此时那个正式的斗牛士却在为支付酒账。显然这类人物属于畏惧死亡这一类型,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害怕和逃避,小说中的斗牛士也非真正的硬汉,作家通过这几位沦落英雄的悲剧告诉了人们勇气的可贵,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对待死亡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你面对人生的方式和结果。
罗梅罗是斗牛士中真正的英雄,《死亡之都》中的斗牛士只能算作昔日英雄。人们对于“英雄”的界定似乎各有其词,但往往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短篇小说《斗不败的人》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英雄”。曼纽尔曾是一位正式的斗牛士,在经历了屡次创伤后迫于生计他成了夜场的候补斗牛士。境遇虽如此,他却依然不肯屈服,他不愿剪掉作为斗牛士标志的小辫,夜场演出无人认真观赏,曼纽尔却仍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动作,可这却招来观众的不满,在最后一次刺杀公牛的行动中他耗尽了生命最后的力量,最后的片刻他意识到的是“得好,得出色”[7]。曼纽尔所看重的是作为斗牛士的荣誉,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迫于无奈而终止了职业生涯,但他并未因此而失掉对于斗牛和生活的勇气;尽管夜场演出无人全身心投入,而他也只是候补选手,但他依然拿出全部的激情向困难发起进攻;然而由于身体的伤痛他已减弱了战斗力,结果在接连几次进攻之后终被公牛击倒而亡。曼纽尔并非真正的失败者,他是虽败犹荣,他为荣誉付出了生命也体现着向死而生精神的真谛,他的身上也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因此,他的死也是一种成功。
海明威塑造的多种类型的斗牛士形象代表了他对西班牙自然与文化的理解,倾注了他对西班牙深深的热爱与迷恋,无论是无惧死亡的勇猛硬汉还是退缩逃避的可怜人,他们都丰富了斗牛士这一族群的总体形象,为我们了解西班牙,了解斗牛士文化,读懂海明威作品,提供了珍贵而有力的凭藉。
三、斗牛士形象的艺术价值
统观海明威的小说可以发现斗牛士形象的创作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斗牛士来表现的西班牙世界更是十分重要的主题,而这些都与作家的个人经历及由此而生发的对古老西班牙的深厚感情有着密切联系。海明威生平曾十余次到达西班牙,西班牙古朴的民风和壮阔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观看了精彩的斗牛表演后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触动,对这项象征勇气与荣誉的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斗牛成为作家走进西班牙的一个窗口,对不同类型斗牛士的塑造其实也是对西班牙文化不同侧面的反映。联系自身的处境,海明威也在斗牛士的身上投入了自己对家乡、祖国的复杂情感,“在斗牛中,他看到了西班牙人对死亡自然而然的接受态度和他们以尊严、勇气和荣誉感为核心的民族品质在斗牛士身上的完美体现,这些都与他自身的道德感相一致”[8],美丽的西班牙既是海明威心中遥远的寄托,同时也是他塑造出来的与战后美国真实社会环境相比较的“理想国”,这实际上是作家通过感性的主观体验来抗衡美国的理性现实体验。
从文学的角度看,斗牛士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的一个独特类别――硬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代表西班牙诸种民族品格外更寄托了作家对现实的许多感慨。一战后美国社会出现了所谓的“迷惘的一代”,这是被战争摧残了肉体与心灵的青年一代,他们因战争而失去了信仰,过着饮酒玩乐的无聊生活。海明威意识到“心灵重建”对于这些人的重要性,于是通过塑造硬汉形象希望这一代年轻人可以找回曾经的自我,重塑人生准则,重新思考荣誉、价值、责任等等。斗牛士推崇的是勇气、尊严和荣誉,迷惘青年们所缺失的正是这些,海明威希望通过斗牛士形象为受他影响的青年人树立一把道德与价值的标尺,于无形中净化并强健无数饱受创伤的心。
注释:
[1][3][美]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99页,第184页。
[2][美]海明威:《死在午后》,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页。
[4][8]李树欣:《异国形象:海明威小说中的现代文化寓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第102页。
篇4
仪态礼仪:葡萄牙人比较讲究礼仪,与人交谈时,他们坐的姿势端正,尤其是女子,入座时注意双腿并拢。他们不喜欢久久盯视别人,如果他人这样做,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不良的表现。
相见礼仪:葡萄牙人相见时,男子习惯热情拥抱并互拍肩膀为礼,女子在熟人之间相见时则以亲吻对方的脸为礼。在与外国友人相见时,他们有时也行握手礼。 葡萄牙人待人热情,如有客人来访,他们总是早早地到门口迎接,客人离去时,他们总要亲自送到门口。
餐饮礼仪:葡萄牙人以面食为主,喜食面包,有时也米饭。爱吃牛肉,猪肉及水产品,常吃土豆,胡萝卜等,饮酒颇有讲究。 当地所产酒的度数不高,少饮一些不至于醉酒。
喜丧礼仪:斗牛是葡萄牙人十分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每年元旦前后都要举行斗牛表演。与西班牙斗牛不同的是,当地斗牛骑马斗牛,而且并不将牛杀死,只是将牛刺伤,因此人们称这种斗牛为文明的斗牛。葡萄牙每年6月下旬要过城某地节。城某地节主要是为纪念那些替人民做过好事的人物。届时,要放礼炮,举行游行,并在广场上欢歌。
商务礼仪:到葡萄牙从事商务活动最好选择在当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另外,葡萄牙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不办公,在这段时间联系商务会找不到人。商谈生意时应注意穿戴,谈判中如果他们穿着上衣,尽管天气热你也不要脱去上衣。葡萄牙商人多会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与葡萄牙人谈生意要有耐心。
篇5
大小,比例和结构:重不能超过12.70千克,超过12.70千克视为不合格。比例——从肩隆到地面的距离与肩到尾根的距离应有良好的关系,以使其看起来紧凑,平衡性好,比例合适。结构——肌肉发达,骨髓粗壮。
头部:头大而方,眼距宽,在颅骨下方与耳朵离得应尽量远,圆形。
眼睛:毛色淡的犬,眼睛的颜色淡一点是可以接受的,当向前看时眼睛不能偏转或显示出眼白。
耳朵:蝙蝠形耳,耳基部宽阔,伸展,顶部圆形,耳起点高,但不能太聚在一起。
鼻子:极短的鼻子形成很重的凹槽,鼻孔宽,在鼻孔间有明显的线,鼻黑色,除了黑色都为不合格,但是颜色淡的犬其鼻色淡可以接受但不受欢迎。
口唇:上唇垂肉为黑色,厚而宽,在侧面基于下领之上,因前面能触及下唇并覆盖牙齿,当闭嘴时牙齿看不到,下巴深,方形,宽,下领略突出,并且上翘。
颈部,背线和躯干:颈粗而成拱形,喉部皮肤松弛,背为拱形背,靠近两肩后面略微下沉。背结实,短,在两肩处宽,腰部窄。躯干短而呈圆形,胸部宽、深。胁骨扩张而腹部收起。尾或直或扭转(但不卷曲),短、低位。尾根粗而尾尖细,静止时低垂。
后躯:后腿强健而肌肉发达,比前腿长,使腰高于肩部,飞节低位,脚中等大小紧凑而结实,脚趾紧密,有分裂间距,趾节高,爪短而钝。
被毛:被毛中等细,有光泽,短而平滑。皮肤柔软而松弛,尤其在头部和肩部形成许多皱裙。
颜色:允许的毛色为所有的虎纹色,淡黄褐色,白色,斑纹和白色,以及被取消资格毛皮以外的任何毛色。不合格的毛色有:深黑色、青棕色、红褐色、黑色和棕色,黑色和白色,以及白色和黑色(黑色是指纯黑而没有虎纹色)。
步态:正确的步态是前踏和推动为双重足迹,动作应该无拘无束,自由而强健。
性情:性情温和,适合做伴侣,天性多情,平静,活泼,警觉,顽皮,但不过度喧闹。
英国斗牛犬
大小,比例和结构:大小——成年公犬体重约为22.68千克,成年母犬体重约为18.14千克。比例——耳前的头骨周长至少等于犬的肩高。对称性——“各点”应该分配均匀,各点应该有很好的位置联系,不应该有过于突出或缺少某些特点的特征,以免看起来结构不良或比例不协调。性别影响一比较品种的不同性别,母犬身上的宽容性应大一些。当然,这并不影响到品种的特征,这与同等完美的公犬一样。
头部:眼睛和眼眶——从前面看,两眼应位于颅部的下方,离耳朵要尽可能远,眼角与直角形的额鼻间凹角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应正好位于头的前方,并且尽可能离得宽一点,以使它们的外眼角在颊部的轮廓线以内。
眼睛:在形状上,两眼呈圆形,中等大小,既不深陷也不突出,颜色应为深色。当眼睛向前看时,眼脸应盖住眼白,并且眼不能显示“豁”(瞬膜)。
耳朵:两耳在头的基点很高,每只耳朵的前面内缘线正好构成了颅部顶部后角处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因此显得它们非常宽,并且高,离眼睛很远。在大小尺寸土,两耳应小而瘦,其形状称为玫瑰形耳最受欢迎。玫瑰形耳在其背部的下边缘处折向内侧,上面的前缘向上朝外并且向后弯曲,显示了耳内的部分毛边(两耳且能直立或竖起或纽扣状,也不能剪短)。
鼻子:大而宽阔、黑色,鼻尖位于两眼之间,从额鼻间四角的底部,即两眼之间到鼻尖的距离应尽可能的短,并且不能超过从鼻尖到下唇边缘的距离。鼻孔宽、大,黑色,两孔间界限明显,鼻子除了黑色都不好看,棕色或肝色鼻视为不合格。
口唇:颊或上唇的下垂部分应该厚实、宽阔,垂并且非常深,在两侧完全覆盖了下领,它们成为上唇前面的一部分,几乎或完全盖住了牙齿,尤其是在口闭合时更难看到,牙齿咬合有力、宽阔、方形、下额突出,下额应该突出于上额的前方并上翘,牙齿应大而结实,犬齿或长牙张开,6个小牙齿在前面,在两犬牙之间牙齿平而排列整齐。
前躯:肩部肌肉发达,给人以稳定和有力感。前腿短而结实,脚也不能向内聚拢。肘低位,向外偏离,身体较松散。脚中等大小,适当分开。
后躯:后腿肌肉发达并且比前腿长,飞节稍弯曲而近地面,所以从腰到飞节显得较长并且很有力量,下腿应短直而结实。膝关节略微弯向外侧而远离身体。两附关节彼此离得很近。
被毛:被毛应直、短、平坦贴身,质地良好,细而光滑(没有饰毛或卷曲)。皮肤柔软而松驰,尤其是在头部、肩部和颈部。皱纹和下垂皮肉——头部和颜面部有重皱裙。在喉部,从颊至胸有两道松弛的下垂皮禧形成垂皮。
颜色:被毛的颜色应均匀、纯净而明亮。本品种各种毛色中受欢迎的次序如下:(1)红虎纹色;(2)其他虎纹色;(3)纯白;(4)纯红色,淡黄褐色或淡棕色;(5)黑白斑;(6)低劣的上述毛色。
步态:其风格和姿态非常特殊,它的步态连接松散,拖曳,向一边运行,有“滚动”的特点,然而运动必然无拘束,自由而强健。
性情:其性情平稳而友善、坚定、勇敢(不凶残,不攻击人),举止温和而尊贵,这些品质应通过其表情和行为以表现。
竞技场上的角斗士
据史料记载,1209年11月13日圣布莱斯节这天,当时的斯坦福郡主沃伦伯爵站在自己的城堡上俯瞰时,正好有一只受惊发怒的公牛被肉店的一群狗追得满城疯跑。此情此景使得伯爵心中大悦,于是下令每年第一茬草割过之后,城堡的草坪这场牛狗之战开始的地方划归城内屠夫所有,条件是他们在圣诞节之前6周内要找到一只狂怒的公牛,以便将斗牛游戏永远延续下去,这种游戏很快就广为流传了。到了13世纪末期,英国大多数有集市的城镇都有了自己的斗牛场。在斯坦福郡的塔特博雷,每年一度的斗牛活动持续了500年之久,后来在当时的德温郡公爵的干涉下才停了下来。
斗牛犬在斗牛场上的主要任务是抓咬公牛,因此人们训练斗牛犬正面攻击敌人,身体尽可能贴近地面,以减少被牛角挑起来摔落到地上的可能。一旦靠近了公牛,斗牛犬就会猛跳起来,死死咬住公牛鼻子上多肉的地方,将其按住。斗牛时一个错误的判断会使斗牛犬被挑起,甩到9—12米的高空。正如一位早期作者所言:“除非有某位活泼的女士用她张开的围裙接住斗牛犬(这在德温郡和斯坦福郡的一些地方已成风俗),否则这小狗可就真的扑哧坠地,摔个不轻了。如果在斗牛尚未结束时斗牛犬受伤,人们会立刻在场边进行急救,主要是缝合创口。若肋骨摔断则打上夹板,然后继续比赛。
为竞技而生的勇士
法国斗牛犬至今仍不清楚它起源于何种犬,但可以肯定英国斗牛犬是它的一个祖先,也可能是众多玩赏犬中的某一个。法国斗牛犬看上去活泼机智,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被毛光滑厚密,体形小或中等,表情警觉严肃而充满好奇心。
理想的英国斗牛犬应该身体大小尺寸中等,被毛光滑,身体厚重,低摆而行,头为厚重的短脸型,肩宽以及四肢强健。其大体形态和姿态应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活力和力量。其性情应该安静而友善,坚决而勇敢,举止平静而高贵。这些在表情和行为上的品性是受人们赞赏的。
现代人多将斗牛看成是一种野蛮的运动,但不应忘记,现在斗牛犬身上许多值得称道的特点都是从早期斗牛场上承袭而来的:口鼻短、鼻子上翘,在紧咬住公牛肉乎乎的鼻头时,斗牛犬仍然可以自如地呼吸;下颚宽大上翻,每一口咬下去都狠得不得了;额头上有深深的褶皱,当咬住公牛不放时,公牛流出的血可以顺槽流走,不至于糊住斗牛犬的眼睛和鼻子;宽厚的前胸和肩膀可增加稳定性。斗牛犬性格果敢,特别是它们在承受痛苦时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
转换的灵感
从竞技场上勇敢的角斗士到孩子们的玩伴,这种角色的转换完全来自于人们对这两个犬种的热爱和全方位了解。如今,大部分的斗牛犬已然从残酷的竞技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从勇猛的杀手变身成为了我们家中的一份子,所有的转变都源于人们对法国斗牛犬和英国斗牛犬的热爱。
篇6
凯里国际芦笙节,由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沉淀,日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倾倒了众多中外游客。网上总是会有不少的帖子,询问凯里国际芦笙节的信息;各著名网站和旅行者的博客,关于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文章数不胜数。凯里国际芦笙节,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在凯里市舟溪镇有一个叫“甘囊香芦笙堂”的地方,这是贵州省最大的芦笙堂之一,有民国时期立的甘囊香芦笙堂碑记,碑文记述了芦笙堂的缘起、芦笙会的意义和基本禁忌等。该碑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是传统的甘囊香芦笙盛会,届时有来自凯里、丹寨、雷山、麻江、黄平等县市的数万苗族群众前来欢度佳节。2010年春,凯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凯里国际芦笙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紧密结合,把节日定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使国际芦笙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时任市委书记的杨正明作客新浪网,为网友们解释了甘囊香这个名称的由来:香,苗语里边就是鬼、神、仙人,它就只有这一个词。甘囊香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令人神往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苗族群众每年元宵节过后,就在这里举行甘囊香芦笙会。方圆几个县、几百里的苗族群众,大概要有十万人,都到这个地方来参加芦笙会。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办到第九届的时候,我们觉得缺了群众基础,缺了原生态的民族的文化,所以从2010年开始,政府办和老百姓办结合起来,所以才有了“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这个名称。他还撰文,称甘囊香国际芦笙节是“蚩尤后裔上古遗风 歌舞盛宴神秘之地”。
2010年的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自正月十八开始至正月二十结束。节日期间,举行了迎接“圣笙”仪式;金芦笙民族吹管乐国际大赛;苗歌大赛;斗牛、斗鸡、斗鸟比赛;种植“圣林”;创意集市;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展销;民族风情体验游;狂欢之夜和焰火晚会等。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老先生参观了2010年甘囊香芦笙堂的跳芦笙活动,出席了民族吹管乐国际大赛,他盛赞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办得好,说自己沉浸在节日里,感觉变年轻了。2011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参加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他对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表现得如醉如痴。
芦笙是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所喜爱的乐器。云南江川县出土的青铜芦笙模型,见证了芦笙历史的久远。关于芦笙,各民族都有非常优美的传说,一说是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到天上去寻求芦笙,然而天帝不答应,天女就自断手臂和指头,手臂化作芦笙的笙斗,指头化作笙管,自此人间便有了芦笙,所以,芦笙的声音是母亲的声音。另一说是古老的时候有六兄弟,艰难地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六弟兄各持一根会发音的竹管,哪个遇到危险,就吹响竹管,其他五人听到响声,就即刻赶来援助,后来这六根竹管就合成了芦笙,所以,芦笙是团结友爱的象征。还有的传说是英俊的青年消灭了祸害人间的野鸡精,赢得了最美丽的姑娘的爱情,芦笙是爱情的见证……芦笙,不仅仅是民间娱乐的乐器,还是频频出现在重大祭祀活动中的圣器,和铜鼓、木鼓一样庄严神圣。
凯里国际芦笙节,是各种芦笙大展演的场合。我们看到有来自凯里市舟溪镇传统的“对笙”,来自舟溪镇新光村的高达7.6米的特大芦笙,来自丹寨县的芦笙莽筒,尤其是直径近30厘米、长两米多的“地筒”,其浑厚的低音震撼人心。还有来自雷山县的“母子笙”、来自贵阳花溪高坡的弯曲笙管的特型芦笙、来自毕节地区的可表演特技的芦笙、来自从江县的声音特别洪亮的侗族芦笙。水族芦笙、瑶族芦笙等也各具特色。令人觉得神奇无比的是,当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芦笙在游行队伍中都在吹奏的时候,居然听不到不和谐的声音,即使是大混奏,也有不可思议的和声效果。这使我们感受到,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的数千只芦笙,实际上是一个“芦笙大家庭”,大家庭里的各位成员都在歌唱,那就必定是和谐的,因为这里有民族心灵的沟通与共鸣!
于是,凯里国际芦笙节,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给民族音乐研究者出了课题,给民族民间工艺研究者以新的线索,给人类学学者以新的启示。
黔东南州是国内苗族最集中的地方,由于迁徙进入时间先后差异,所属支系的不同,大约形成了200多个苗族服饰文化圈,单就苗族服饰,就是美不胜收的了。侗族服饰,又分南部侗族服饰和北部侗族服饰。还有瑶族、水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服饰等。各种服饰集中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真可谓彩云纷飞、绚丽多姿。
装饰民族服饰的有刺绣、织锦、蜡染和鸟的羽毛。刺绣的手法,可以分出四五十种技法,如平绣、绉绣、打籽绣、辫绣、叠绣、贴片绣、锡绣、马尾绣等等,图案有龙、风、花朵、飞鸟、庙宇、奔马、人物等,图案大胆变形、随意抽象,产生十分美妙的装饰效果。织锦有通经通纬、挑经露纬织法织的细丝素锦,有通经断纬法织的彩锦,有五彩缤纷的锦带,有素雅美丽的织锦束腰。蜡染则蓝白相间,鸟纹象征阳,鱼纹象征阴,阴阳和谐,还有石榴纹、万字纹,旋涡纹等,布局和谐、对比鲜明。如此装饰的衣服,雍容华贵,美轮美奂。
银饰是民族服装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银饰大致可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和衣饰。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冠、银围帕、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手饰衣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凯里湾水、凯棠一带的苗族少女银饰,通身可达五六公斤重。
凯里国际芦笙节上,有专门的民族服饰表演。其实,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里,各代表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次大展演,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当服装从御寒发展到记载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时候,就承载了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凯里国际芦笙节,为服装研究者、美术研究者、美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我们每一届都能听到优美的侗族大歌,那万人演唱的壮观场面,至今仍然让人激动不已。这种来自侗族民间的多声部合唱,以其悠扬婉转、清新动人的特点,多次在全国合唱类比赛中获奖,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还能听到苗族飞歌。“苗族飞歌”是黔东南州苗歌中的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到。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有丹寨的苗族锦鸡舞,参加舞蹈的姑娘发髻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上身穿开襟短绣衣,下身外着绣花超短百褶裙,打扮得象美丽的锦鸡一样,随着芦笙曲调的节拍翩翩起舞,头上的银饰锦鸡跃跃欲飞,腿边花带飘逸闪动,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翻飞,若锦鸡亮翅,使每个参观者都想参与其中。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还能看到台江反排木鼓舞。木鼓舞源自苗族民间隆重的祭祀仪式,参加者随着木鼓鼓点,双臂大幅度摆动,双换高高抬起,动作粗犷豪放,潇洒刚劲,热情奔放。木鼓舞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我们还看到过丹寨苗族古瓢舞。有人猜测,古瓢琴是小提琴的鼻祖。
当然,能够观赏到最多的还是芦笙舞。有苗族的、侗族的、水族的、瑶族的、布依族的……洋洋洒洒,精彩纷呈。
原生态文化,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在凯里国际芦笙节上展现的原生态文化实为文化艺术的宝库。
苗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对牛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把耕牛饲养好,是苗家人的心愿。到底谁家的牛养得最好?那就拉出来比一比吧,有人说这是斗牛的发端。也有人说,苗族崇尚力量,喜欢孔武有力,民间传说中有很多牛抵死老虎和牛降服老虎精的故事,斗牛是力量的展现。对力量的张扬,彰显了苗族敬牛、爱牛的文化心理。斗牛活动深受苗族群众的喜爱,斗牛的民俗,是苗族民间集体的文化传承。
历届凯里国际芦笙节,都把斗牛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凯里还修建了专门的斗牛场。一位民俗专家参观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斗牛活动后说:“世界最精彩的斗牛在中国,中国的斗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的在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
历届凯里国际芦笙节还设有斗鸟比赛。斗鸟,就是画眉打架。画眉是著名的歌唱家,鸣叫的声音宛转悠扬,清脆动听。画眉打起架来,也是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内行说,画眉角斗,还是有很多技巧的,斗鸟实际上是技巧的决赛。斗鸟,成了画眉饲养爱好者所喜爱的活动。在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斗鸟比赛场,不乏港澳台同胞的身影,他们一旦发现善鸣善斗的画眉,就争相斥巨资购买之。因此,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斗鸟活动,不仅为国内画眉爱好者所喜爱,也为港澳台人士所向往。
凯里国际芦笙节,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游客,也吸引了国内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推动了黔东南州的旅游业发展,也带动并加快了开发巴拉河乡村旅游的步伐。
历届凯里国际芦笙节,组织方总是要向国内的其他民族自治区域发出邀请,请来的,不仅仅是官方的观光团,还有众多的客商。节日期间,我们会看到有来自新疆、内蒙古、海南、云南的客商,参加节日商品展销会,销售他们带来的土特产。与此同时,芦笙节组织方还组织民族工艺品展销会,本土的民族工艺品,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最受欢迎的是芦笙模型纪念品、蜡染、绣片、银饰等等。凯里国际芦笙节,是购物者的天堂。
篇7
拉丁舞有五个舞种:伦巴、恰恰、桑巴舞、牛仔舞、斗牛舞。拉丁舞的五项舞蹈各有风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拉丁舞是体育竞技舞蹈,爆发力,极强的风格,技巧是它的特点,有很大的竞技体育舞蹈发挥空间,现在已经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拉丁舞2014年11月12日正式申请进入奥运会,现正在审批阶段,拉丁舞每年最高赛事WDSF协会会在世界各地成员国选择不同地点举行,对于世界上所有参与国际标准舞工作的人士而言,英国的黑池可谓是国际标准舞活动之首。WDC会在固定地点英国举办黑池舞蹈节,深受欧洲人民喜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昨天下午,在北京海关多位工作人员的护送下,“2005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的珍贵画作,艺术巨匠毕加索的265幅版画作品抵达北京天安门皇城艺术馆,这也是此次亚洲规模最大的毕加索作品巡展继深圳、上海后的第三站。
这批毕加索画作是于14日在上海查点入箱后空运至北京。记者在现场看到,10个特制的封箱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抬进展厅,接下来进行严格的点交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他们只向在场媒体展示了三幅毕加索版画作品,分别是《三角帽》、《斗牛》和《大自然》。其中,毕加索1920年创作的《三角帽》系列是在尘封了84年之后,首次在法国和意大利以外的国家向世人展示,堪称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品,弥足珍贵。负责点交的工作人员都戴着白手套,从木箱制的包装盒中取出这些画,只见每幅画框外分别包有塑料纸,检验完毕后,它们将被放回包装盒中保存起来,直至布展,整个点交工作将持续一夜。
由于此次画展保险金额高达一亿元人民币,昨天的点交工作进行得格外仔细。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要观察每一幅画的正反面是否有破损,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拍照“取证”。他指出,此前展览中,已经发现有一幅作品的画面略微倾斜,但按照与意大利方面的约定,这批画均在离开意大利之前就已经装裱完毕并盖有封印,因此,中方无法把这幅画打开重新装裱,因此,会有一点“倾斜的遗憾”。
记者了解到,毕加索画展在上海、深圳的展出都非常轰动,两地均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展期。其中,原本3月2日结束展览的上海站将闭展时间延长了11天,致使原本在20日开幕的北京展也顺延至26日。为了让北京观众更好地了解到这位大师,在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与毕加索“近距离接触”。
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含金量高
为什么人们都如此青睐这次画展?除了对“毕加索”大名的仰慕之情外,这次展览的含金量也是不可低估的。与一般画展不同,“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把上百幅画分成了系列奉献给观众———这些珍品分为《大自然》、《流沙》、《塞莱斯蒂纳》、《卡门》、《斗牛》、《贡戈拉的二十首诗》、《可笑的男人》和《三角帽》共8个系列,从动物画作、人物肖像到诗作情节、经典文学故事,这样可以让观众更明晰毕加索的创作思路及风格演变。展出的版画原作,贯穿了毕加索的众多创作时期,是毕加索一生创作风格变化的见证。本次展品全部来自法国毕加索基金会,作为全球惟一拥有毕加索毕生大部分画作的机构,主要是通过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和法国洛代沃博物馆从欧洲各国私人收藏家手中租借来的,可以说,每幅画都价值连城,收藏家从未打算拍卖,只是允诺在中法文化年之际在中国借展一段时间,让中国人有幸能亲眼观赏这些珍品。
篇9
关键词:对抗类体育游戏 创编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34-02
对抗类体育游戏是两人或两组人之间的较量,有对抗就有输赢,输和赢都是对生活态度的考验,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1]不同的游戏项目又都具有各自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教育价值。由于对抗类体育游戏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和竞争性,非常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2]通过体育游戏使体育活动和智力活动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趣味性十足的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敢顽强、互相信任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对抗类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3]
1 钻山洞
钻山洞游戏可以发展练习者的反应速度,提高其灵敏素质。该游戏活动需要小旗4面,藤圈4个,垫子4块。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起跑线前5 m处,画2条相距2 m的平行线为“河沟”,15 m处并排间隔适当距离放4块垫子和4个藤圈,25 m处对准垫子各插一面小旗。如图1所示,把练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成纵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各队选出一人,在垫子前拿一藤圈做成山洞,“洞口”对准该队排头。发令后,各排头迅速前跑,跳过“河沟”,钻出“山洞”,跑到终点绕小旗从左侧返回,返回时再跳过“河沟”,拍第二人的手掌。第二人用同样方法进行游戏,依次类推。以先完成的队为胜。游戏参与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必须按规定的方法“过河”“钻山洞”,绕过小旗,否则判该队失败。(2)后面的人不能踩线,必须被拍手后再跑。
2 横绳拔河
横绳拔河游戏重点在于发展练习者的力量素质,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该游戏需要准备10 m的粗绳一根。画3条间距3 m的平行线,中间一条为中线,边上的2条为限制线,绳子沿中线放好(见图2)。具体游戏方法为,把练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各成横队在中线两侧面相对错肩站立,双手握绳子,组织者发令后,2队用力向后拉,哪队先将对方拉过限制线,哪队为胜。横绳拔河游戏参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1)不得抢先拉绳子,绳子必须横拉。(2)全队1/3以上的人被对方拉过限制线即为失败。
3 夺旗比赛
夺旗比赛重点在于发展练习者的力量素质,培养其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该游戏需要在场地上画2个边长分别为6 m、3 m的同一中心且四边分别互相平行的正方形;在外面的大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分别插上一面小旗;长12 m的粗绳圈一根,压在里面的小正方形上,使其与小正方形的四边重合,并在与顶点重合处的绳圈上做上标记。游戏方法为,4人一组,站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外,用一只手拉住绳圈的标记处。游戏开始,组织者发令后,每人用一只手用力拉绳,同时用另一只手去拔身后的小旗,以先取得小旗者为胜。然后再换另一组继续游戏(见图3)。在游戏中练习者不得随意松手,以免造成伤害。
4 抢收抢种
抢收播种重点在于发展练习者的灵敏素质,提高其奔跑能力。该游戏需要在场地上画若干条20 m的跑道,在跑道的起跑线前,每隔5 m做1个标志(共设4个标志),每个标志处放1根接力棒(作为农作物)。
抢收播种游戏需要将练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组,每组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组织者发令后,各组第一人顺着自己的跑道,依次将接力棒捡起(表示抢收),跑回起点,并将接力棒交给第二人后站到排尾,而第二人依次将接力棒放回原来的位置(表示抢种),种完后,跑回起点拍第三人的手后站到排尾。第三人进行抢收……所有人依次抢“收”抢“种”,以最后一人先跑回起跑线的组为优胜(见图4)。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须按顺序进行抢收和抢种。(2)完成交接接力棒或被拍手后,才能越过起跑线。(3)抢种时,接力棒必须放到每个标志上,否则应重做。
5 骑兵打仗
骑兵打仗游戏重点在于发展练习者的力量和灵敏素质,提高协调性和2人协作配合的能力。该游戏需要在平坦沙滩上进行。练习者2人一组组成战骑,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脖子上,下面人两手紧抱住上面人的小腿。游戏开始,每组战骑各寻对手进行交战,骑马人两手相搏。被对手拉下马的为失败,退出场地;剩下的最后一组战骑为优胜者(见图5)。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2组交战时,做马的人不得助战。(2)双方只能用手袭击对方的手及手臂,不得推、拉、打身体的其他部位。
6 斗牛
斗牛游戏可以培养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及腰背的协调用力。斗牛游戏需要在沙滩或草地上进行。斗牛游戏的方法如图6所示,练习者分散分布在场地上,2人一组,相距约1 m面对面站立,上体前屈用两手握住脚踝做成牛。裁判员发令后,2人互相用肩冲撞对方,以使对方倒地或松手为胜。参与斗牛游戏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许躲闪对方,也不许用头顶人,违者为输。(2)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
7 巧过黄河
巧过黄河能够锻炼练习者的跨越能力及空间感。该游戏需要田径场一块,距离20~30 m;每队小垫子两块。巧过黄河游戏可设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每队7~10人,占据2条跑道为宜;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全队一路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排头2名队员各手持一块小垫子,做好出发预备姿势;发令员鸣枪后,裁判员开始计时,前头的队员将小垫子放在地上,队员站在垫子上,通过移动小垫子向对岸前进,其中一名队员拿2块垫子返回起点两人再继续进行,直至所有队员抵达对岸;裁判员在最后一名运动员的躯干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停表,用时少者名次列前(见图7)。
参与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队员行进中小垫子必须从后方通过队员的手运送到前方,不能向前扔,否则判为犯规,成绩无效。(2)在“河岸”中间时,任何队员的任何身体部位不允许接触“河面”,否则判为犯规,成绩无效。(3)每次最多返回2人接应对岸同伴,可以是不同的队员。
参考文献
[1] 谢东如.简论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133):114-115.
篇10
2008年8月9日―2008年月10月31日,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毕加索的展览:材质的诗歌。此次展览将展出28件陶艺作品,10幅蚀刻画和6本插画书。其中包括在1947年到1969年期间制作的盘子、大盘子、陶罐、瓮罐和瓷砖,由此展示了他的作品的全景。展出的作品来自索列尔火车站的毕加索展厅(salaPicass0 deI Ferrocarril de S6ller),帕尔玛的现代美术博物馆(Es BaIuard),帕尔玛德马略卡岛的佩德罗・A・塞拉巴伍萨(Pedro A.Serra Bauz6)基金会和其他的私人藏品。
全新的审美领域
艺术最重要的还不是技术,而是修养和智慧所展现的一种新的审美领域。
毕加索对新的技巧和艺术种类的兴趣,使他在1946年接触到了最古老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陶瓷。那年夏天,画家来到了瓦洛里斯(Vallauris)(法国),一个拥有制陶业传统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哈米耶夫妇俩(Georges&Suzanne Ramie),他们邀请他参观了他们的制陶作坊。在那里毕加索制作了最初的作品。后来哈米耶夫妇不仅让毕加索使用他们的作坊,还教给他他们关于黏土制作和搪瓷的知识。他在这里寻找与绘画并行、新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以平实的形态和方式充分展现了黏土自身的美感价值,使平凡的物品转换成不平凡的精神诉说。展出的毕加索系列作品在其创作火花擦亮的那一刻所释放的力量和他在绘画时传达的魔力一样强烈。
1949年,毕加索在城镇的一家古老的香水工厂里创建了自己的陶瓷作坊。在最初的几年里他创作了2000多件作品。他在这座小镇创作瓷器最紧凑的阶段是在1947年到1954年期间,他直到1973年去世时都没有放弃制作瓷器。毕加索贡献了一种新的陶瓷种类。直到那时它还只是手工艺品,非常具有实用性,后来成为了现代美术博物馆的展品。欣赏他的陶瓷作品我们能够发现,对于毕加索不存在把他的艺术转到任何他生活的侧面或任何的领域的障碍。此次对他陶瓷作品的回顾,通过不同风格、技巧和不同时期了解到为什么毕加索的光芒可以一直照亮了整个世纪。
与陶艺的对话
泥作为基本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对它进行修改和美化,这对毕加索来说是对一种可塑性极强的、新的表达方式的探索,他的技艺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雕刻不同的是,陶塑是一种直接的接触,一种凭直觉和自由来塑形而实现的单纯接触。在对雕刻的技术过程的控制和处理上,需要艺术家更多的参与;而对陶或土块的塑形是把创造和技术分离开来,其中有选料、准备、混合原料,或选材、准备、混合烧制步骤,在此环节中陶器作坊可以参与合作。毕加索与玛都拉陶瓷工作坊(Madoura)就是以这种形式合作的。
谈到毕加索在陶器工作室开始接触制陶工作时,乔治・哈米耶(Georges Ramie)说步入这门艺术有点像开始遵循一门的教义那样:要有信念,要倾情投入,要有纯净的心灵,单纯的条件和目的,持之以恒的精神。随着时光流逝,所有这一切把高尚的灵魂带到了至高境界。
在这个基础上毕加索陶艺作品萌芽了,他在这里找到了未曾发掘的创作空间,他不仅要打破作品独一无二的常规,还要冲破那些对熔炉艺术品的美学束缚。毕加索在L’Hospied en Jolfe-Juan化学工厂负责人高克斯先生帮助下,使用钴蓝色、铜绿色、紫罗兰色和品种繁多的珐琅。他还在釉底料和影线方面用新方法装点杯子、盘子和地砖。同样,他创造了新的雕刻、绘画方式。除了用车床加工罐子,他对切割以及在坯泥上直接造型产生兴趣。坯泥本身没有特定形状,或它的形状事先被乔治・哈米耶夫妇工作室的雇员们准备好了。无论是哪种情况,坯泥的自由形状会决定作品的效果,用坯泥的自由形状会给陶瓷作品带来新的理念。
各时期著名艺术家加入到陶艺作品的创作中来,自高更、毕加索以后已是个很普遍的现象。黏土与火的创造力对艺术家来说是极具魅力的,陶艺也因这些艺术家的参与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现代陶艺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作为纯艺术的一个门类已成为大家无可争议的事实。相比绘画与雕塑,陶艺具有诸多独特而迷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其创作过程中人与物之间亲切、愉悦的交流方式;人的主观创意与黏土的自由表现及烧成的不可预期的变化,留给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和美丽期待,都是陶艺吸引艺术家的根本所在。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毕加索在艺术成熟时期的新冒险,对他来说是面对不同于他熟悉的绘画创作形式的一次探索。新的创作形式有盘子、大瓷钵、铺地细砖或是罐子……为毕加索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火一般的激情提供了完美的表达空间。陶瓷变成了他把在画布上创作的人物和形态世界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目的,毕加索游刃有余地诠释着新的挑战。
在盘子的创作方面,或在物品和用具的装饰上,很明显地流露出一直以来毕加索在油画、图画和插图中展现给人们的那些色彩和理念。这在他独特的、知名的雕塑作品中也留下了踪迹,例如《斗牛》系列里的8个套盘,分别表现了:骑马绕场亮相;在膝间挥舞斗牛红布,激动人心的一刺;骑马持矛的斗牛士;上花镖;开始面对面的较量;牛顶伤斗牛士;幸运地杀死牛;骡子把被杀的公牛从沙场拖走。在这个系列里,得益于毕加索对节日活动的热情,斗牛这个主题成为了他陶瓷作品中代表作之一。在很多情况下,盘子或瓷钵本身那椭圆的或圆的形状使毕加索想到斗牛场的内部,在盘子或瓷钵的中心演绎斗牛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