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居易范文

时间:2023-04-03 11:5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白居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原文:

《山阴舟中》朝代:未知    作者:未知

平明饭罢促高梢,撑出五云门外桥。

离越王城一百里,到曹娥渡十分潮。

篇3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南北朝,佚名《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汉,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唐,孟郊《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4

关键词:白居易 “鱼”意象 庄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80-01

引言

白居易是唐代诗歌发展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常以各种事物的形象进行诗歌的创作。而庄子笔下“知乐”的濠上之“鱼”可以说是白居易自身形象的主要体现,这一点从白居易现存2800余首作品中诗中出现172次“鱼”,诗题中出现7次“鱼”得到充分的验证。

一、白居易诗歌“鱼”意象的简析

研究表明,白居易最早以“鱼”为意象的诗歌是在元和年间所做的《续古诗十首》“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而后又写到“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从而看出这一段时间白居易正处于人生失意之时,正处于心情低谷期,感叹自己还没有禽鱼的快乐[1]。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在《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中写道“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网初鳞拨剌,笼久翅摧残。”白居易初到贬所时,就像是被捕的鱼,身体和精神上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然而当知道他要调任忠州刺史时他的心是喜悦欢乐的。

白居易在长庆二年(828)任中书舍人时,曾写过“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玩松竹二首》)。这首诗表面上说:龙蛇栖于大泽之中,麋鹿生活在草原之上,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而游鱼独爱在水草中穿行,诗人同样喜爱自己的茅草房,享受这种园林之乐。从而可知这时的诗人是享受园林生活的。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在《卯时酒》中又提到“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这时的诗人已经不是贬官的身份,此时的心态是安然的、闲乐的。

而到了晚年时期,诗人更对“鱼乐”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以诗中多以“鱼乐”诠释洛阳隐居生活的自由、快乐、从容。例如,有诗云“兽乐在山谷,鱼乐在陂池”(《咏所乐》),“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闲居自题》),“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春日闲居三首》),“鱼跳何事乐,鸥起复谁惊”(《春池闲泛》)等。

借“鱼乐”来诠释自己的现象和自己对生命最高境界的理解与追求的表达。

二、白居易诗歌“鱼”意象的庄学意蕴简析

“鱼乐”来自于《庄子・秋水》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愠鲇未尤荩是鱼之乐也。”其中庄子认为濠水之鱼的快乐在于它们摆脱了牵累是自由的、随性的、快乐的[2]。而白居易在晚年时期退居洛阳任闲职,其生活状态是寄情于山水之间,逍遥与园林之中的,正符合庄子“鱼乐”的意蕴。例如,在大河七年(833)时所创的《咏兴五首・四月池水满》提到“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假如云雨来,只是池中物。”诗人以鱼自比,说像鱼一样安然自乐,不与蛟龙媲美,向往自由逍遥的生活。从“会心不远,熟读蒙庄,方有此悟境。”对《咏兴五首・四月池水满》的评价中可见,白居易诗歌“鱼”意象的庄学意蕴。

在庄学思想中,“鱼乐”不仅在于生活的自由快乐,更在于它懂得自身的位置,它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解放。诗人一生中潮起潮落,经历了多年的波折,到晚年时期诗人向往远离长安党政纷争,只求身心的自由闲适。这正符合《庄子・赓桑楚》中“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步仞之丘,巨兽无所隐其躯,而孽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赓桑楚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的处世之道[3]。庄子常以动物来表达人生哲理,白居易也多用“笼禽”寓意自身情感。在白居易诗作中,常将“鹤”表示前期动荡的人生变故,以“鱼”表达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这充分的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本质,即寄寓鹤、鱼等形象表达对自然的追求和思想精神上对自由的向往。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对白居易诗歌中“鱼”意象的研究与分析,可知白居易思想深处的庄学渊源。白居易作为由盛唐向中晚唐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从他以“濠上之鱼”自比可窥见从盛唐到中晚唐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转变,他们追求心性的自由。

参考文献

[1]过安琪. 中国古代乐、画理论的同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润格. 唐代田园诗概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种富有张力的文化,能够穿越漫长的时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代,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影响着后世。白居易的《长恨歌》自诞生以来,一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始终为文学领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长恨歌》概述

众所周知,《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其所描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作者采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抒情手法,叙述了一场爱情悲剧。尽管唐明皇与杨贵妃都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但是诗人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将历史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出一个婉转动人的故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长恨歌》是白居易所有作品当中最为杰出的一个,也是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个,其最为明显的价值体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抒情诗和叙事诗之间的紧密结合。在叙事过程当中,诗人不断使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白居易本身就是一个对于我国文学影响较大的诗人,因为从很多后人文学作品的题名、诗词用典以及情节结构方面,我们都能够隐隐约约看到白居易所带来的影响。以《红楼梦》为例,首先,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来看,第17至18回,惜春的《文章造化》(匾额)当中提到:“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此句话主要引用的是白居易《长恨歌》当中的“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一句,当然,关于这一句的引用,并无其他的深意,只是引用其中的辞藻与意境,以此来描绘出一个飘然的情景。又如在《红楼梦》第50回当中,描述哀悼之意的时候,所引用的就是《长恨歌》当中的“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在《长恨歌》当中,这两句主要形容的是杨玉环死后的场景。将其用于《红楼梦》当中起到了一定的预示作用,预示着宝玉与黛玉二人无法终成眷侣的悲剧。其次,从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也较多引入了《长恨歌》的元素。在《长恨歌》当中,诗人在描写情感的时候,具有一种立体性的特征,不仅有外表上的层层铺垫,还有内在的心理因素,甚至还包含了两人离别之后的相思与怀念,长恨绵绵。在《红楼梦》当中,关于情感的描写不仅继承了《长恨歌》当中较为明显的特点,还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意识到潜意识层面上对于人物情感心理来进行挖掘。

(二)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从日本的奈良时代开始,就存在着大量的遣唐使进入我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国诗人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文学,而对于日本汉文学乃至整个日本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也当属白居易。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上来看,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热情,但是伴随着挫折的不断涌来,使其斗志渐渐消退。平日里,他更倾向于借酒消愁,所以很多作品都是有感而发,在感伤诗作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长恨歌》,在这首诗歌当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来了浓浓的感伤与绝望。并且日本人正是极为欣赏白居易诗作当中的自然融合与心物一体的特点,尤其是那种充满了沉郁伤感的基调,这与日本人的心性以及“物哀”的审美情趣极为契合。所以在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当中,多有效仿白居易,寄情与诗酒当中,放纵自娱,以此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更多的则是心理的慰藉,譬如说在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作品当中,都极为清晰地反映出来了这种状态。此外,与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较,白居易的诗作更为通俗易懂,直白而流畅,更加容易理解和模仿。并且白居易在诗作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在很多时候吸引了民间的语言,所以创作出来的诗歌才具有较强的通俗性的特征。从《长恨歌》的鉴赏书籍能够看出来,离开了脚注,人们依旧能够明白诗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李白的诗歌相比,白居易的诗歌更如下里巴人,所以得到众口传唱。尤其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当时毕竟他们刚刚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结构与语法的掌握十分有限,能够达到李白与杜甫水平的日本人少之又少,所以相比之下,白居易更受其喜爱,其诗作对于日本人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位诗人,白居易所留下的经典作品有很多,而《长恨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对于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人而言,应当汲取该诗的精华所在,不断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春.唐诗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13.

篇6

君主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一代帝王,曾经大国泱泱,控于指掌。

一代帝王,而今保国无望,泪眼凄凉。

看到杨玉环“婉转蛾眉马前死,花细委地无人收”,唐玄宗的泪夺眶而出。这凄凉的泪眼,是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悔恨,更是对“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哀怨。万人之上的君主,竟保护不了最爱的女人,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呢?

玄宗的泪该流,然而他的泪眼毕竟狭隘,他只是希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要付出的是整个国家?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怎经得春流到秋,冬流到夏

一代才女,才华横溢,忠于爱情。

一株孤草,寄人篱下,满腹惆怅。

黛玉,香草化美人,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婆娑泪眼。“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黛玉的“心事”是为了怡红公子,更是为了这污浊的尘世。她不愿花朵陷入污泥遭蹂躏,就像她希望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然而事与愿违,黛玉即没有完美的爱情,也看不到清澄的世界,她拥有的只是一双婆娑的泪眼。

黛玉的泪该流,然而她的泪眼却只在闺中,如果她能把用于自怨自艾的时间用于反抗,也许她的人生会多些许亮色。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洲司马青衫湿

琵琶女,红颜老去,沦落天涯。

白居易,沦落天涯,触怀伤情。

沉郁幽怨的琵琶曲,催人泪下。白居易的泪,是为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流,也是为感伤自己的境遇而流,更是为这冷漠的社会而流。

白居易的泪该流,他的眼泪不狭隘,然而泪眼终究只是一双泪眼。作用?我不敢说。

泪眼千秋

篇7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4、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7、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10、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蒋春霖

11、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

1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1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

14、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

15、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1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

1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18、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

19、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

20、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

21、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

22、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

23、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

24、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

25、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27、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

28、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

29、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李白

3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3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

3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

33、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

34、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康与之

35、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3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

3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

38、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39、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

42、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

4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4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46、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

47、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

4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

4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

50、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52、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

5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54、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

5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56、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

5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

58、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

5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6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61、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

6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6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6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66、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67、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

68、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

69、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

70、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

7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

72、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于谦

73、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

7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7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76、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

77、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

78、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

篇8

关键词:白居易;日本平安文学;白诗;白氏文集

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积极摄取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唐朝的文学作品也随之传到日本。日本人出于对先进文化的崇拜,对唐朝的文学作品积极模仿吸收,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平安文学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很大影响,其中,对平安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一名多产的诗人,其文集《白氏文集》收诗文3800余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从内容上来看,前期以批判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讽喻诗为主;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诗渐多。由于语言通俗易懂,不仅被旧来的士大夫阶层所喜爱,在下层人民中也广为传唱。

《白氏文集》对日本的平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白居易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尤其是其闲适・感伤诗,在平安朝的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引用,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

一、白居易对平安文学的影响

974-1192年是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其文学的特征,可以简单总结为初期汉诗文的隆盛;中期和歌的复兴和女性文学的繁荣;末期贵族文学的变质。本文由于篇幅限制,从汉诗、和歌、女性文学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白居易对平安朝文学的影响。

1.汉诗

桓武天皇为了再建律令制度,在政治、文化等所有方面学习唐朝的制度,唐风文化受到尊崇。在嵯峨天皇时,汉诗文迎来了最盛期。文人集会时,经常通过做汉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平安朝的汉诗人吸取最多的,就是白居易的诗(以下简称“白诗”)。

首先,是模仿白诗的形式来创作汉诗。在日本,最早模仿白诗排律的诗人是菅原道真。下面这两首诗分别是白居易和菅原道真的作品。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

马为中路鸟,妓作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白居易《春深・二十首》

何人寒气早,寒早走还人。

案户无新口,寻名占旧身…

何人寒气早,寒早卖盐人。

煮海虽随手,冲烟不顾身…

――菅原道真《寒早・十首》

白诗20首,菅原诗10首,每一章首句,各自同义重复,二句首词承接前句尾词,每一章分别叙述一个内容,各章互相连缀,形成一个贯通的主题。毫无疑问,菅诗模仿了白诗的形式,是白诗的“仿体诗”。

其次,把白诗的句子运用到日本汉诗中的作品也有很多。下面分别是白居易和岛田中臣的诗:

危亭绝顶四无邻(A),见尽三千世界春(B)。

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

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

宾客暂游无半日(C),王侯不到便终身(D)。

始知天造空闲境(D),不为忙人富贵人(C)。

――白居易《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不是山家是释家,危望远眼光斜(A)。

今朝无限风轮动,吹绽三千世界花(B)。

――岛田中臣《春日雄山寺上方远望》

胫耩手杖汉难收,得上台山最绝顶。

惆怅贵人无到日(C),只今犹合傲王侯(D)。

――岛田中臣《台山绝顶》

白诗和岛诗的A、B、C、D分别对应。岛田把白诗中的若干“意象”进行分解,通过重新组合,溶入自己的诗中,构成新的“意象”。这种新的“意象”与原诗的语句并不完全一致,在遣词韵律方面有所调整。也就是岛田中臣虽然运用了白诗,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对白诗重新分解组合来创作汉诗。

可见,白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对平安时代的汉诗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的汉诗人不仅直接模仿白诗的形式,还巧妙地运用白诗的内容进行构思,推动了汉诗创作的发展。

2.和歌

公元894年,日本政府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断了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同时,由于假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唐风文化出现衰退,和歌取代汉诗文,成为文学的主流。在日本歌坛上,出现了以“六歌仙”(僧正遍昭、在原业平、小野小町、文屋康秀、喜撰、大伴黑主)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人。

这一时期,以白诗为主体的中国唐诗的意境和美学意识,逐渐进入到和歌创作中。“六歌仙”中几乎没人不受白居易的影响。下面是“六歌仙”之首遍昭的和歌:

天つの通ひ路吹きとぢよをとめの姿しばしとどめむ

(天高云翻飞风吹不停息可怜少女影思欲常相见)

――僧正遍照《五节之时待见日姬》

在这首和歌中,歌人把太阳比作少女,表达了在节日之时思欲相见,却由于云遮日,欲见不能的心情。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自然气氛的烘托手法,很明显是受到白居易《柘枝妓》中的“看罢曲终留不住,云翻雨送向阳台”这一构思的影响。同时,由于唐诗的大量引进,和歌与唐诗的碰撞已是无法避免。在这种风气下,歌人们尝试着把唐诗的佳句引入和歌,于是就出现了“句题和歌”,就是以一句唐诗佳句为题,将该句的内容化为和歌。最著名的是大江千里所作的《句题和歌》,在其125首句题和歌中,以白居易的诗句为题的有74首。例如「こづたふにの糸の弱ければとむるよからぞになし(树梢添枝条 吐出新绿丝 莺飞来此歇 弱嫩不胜力)。这首和歌,就是取自白居易《杨柳枝词》中的“绿绦条下不胜莺”一句。

在这里,和歌所表现的意境,就是白诗的一句,并没有添加新的内容。但是,这毫无疑问是文学创作,因为它运用了日本独有的31音“音数律”来表达白诗的内容,赋予白诗一个日本化的外壳。

可以看出,平安时期,以白诗为代表的唐诗被吸收运用到和歌中,为和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歌通过积极吸收中国文学的影响,扩大视野,提高了艺术技巧。

3.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的繁荣是平安文学的一大特征,其中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可以称得上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本文试以《源氏物语》为例,来分析白居易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源氏物语》不仅吸收了日本古典文学的精华,也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思想等其他精髓。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指出:作为在底层影响《源氏物语》的因素,《白氏文集》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引用数字上来看,全篇共有154处引用白诗,对《白氏文集》的引用次数要占汉语典籍引用总数的59%。

《源氏物语》的第一卷《桐壶》中,多次引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以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的故事,直讽桐壶帝宠爱桐壶更衣。例如下面这一段:

皇上看了《长恨歌》画册,觉得画中杨贵妃的容貌,虽然出于名画家之手,但笔力有限,到底缺乏生趣。诗中说贵妃的面庞和眉毛似“太液芙蓉未央柳”,固然比得确当,唐朝的装束也固然端丽优雅,但是,一回想桐壶更衣的妩媚温柔之姿,便觉得任何花鸟的颜色与声音都比不上了。以前晨夕相处,惯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共交盟誓,如今都变成了空花泡影。天命如此,抱恨无穷!

“太液芙蓉未央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诗句都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桐壶帝和桐壶更衣这两个人物正是参照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作者紫式部用迭影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了日本式的重塑,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在《须磨》卷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源氏公子被流放到须磨时的一个晚上,“此时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源氏公子想起今天是十五之夜,便有无穷往事涌上心头。遥想清凉殿上,正在饮酒作乐,令人不胜艳羡,南宫北馆,定有无数愁人,对月长叹。于是凝望月色,冥想京都种种情状。继而朗吟“二千里外故人心”,闻者照例感动流泪。”这句“二千里外古人心”出自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是白居易和被贬的好友元祯的赠答诗。正如白居易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思念好友元缜的心情一样,源氏想起了京城的女性们。

二、日本人广泛接受白居易的原因

第一,白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日本的平安时代非常相似。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时代。而日本的平安朝,天皇的权力逐渐减弱,武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到平安末期,武士的势力壮大,贵族社会逐渐失去活力。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佛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于是,白诗中体现出来的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就引起了平安时代贵族们的深切共鸣。

第二,白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模仿。白居易的诗歌大量吸收民间语言,具有很强的通俗性、现实性和平民性。《冷斋夜话》中说白居易作诗后都要请老妪来听,并根据老妪的理解程度来修改,直到老妪能够理解为止。这种说法虽不足为凭,但白诗易懂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日本人来说,汉语毕竟是一种外语,在理解运用上有难度,于是,通俗易懂的白诗自然成了日本文人模仿的对象。

第三,白居易的性格与平安时代典型的日本人相似,白诗的审美情趣也与平安时代的审美意识有相通之处。白居易的作品中,闲适・感伤诗占很大比例,在这些诗中,体现出一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对季节的变迁把握细腻,充满了忧郁伤感的情调。这与重视自然美,纤细地感知事物,追究“幽玄”的平安文人的性格相符,和“物哀”,“风雅”这些平安时代的审美情趣也十分契合,因此被平安时代的文人广泛接受。

第四,无论是质还是量,长达70余卷的《白氏文集》,对平安文人来说,是一部大型的文学事典兼辞典。白居易一生写了3800余首诗,而且其作品的取材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当时的日本文坛尊崇汉诗文,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参考资料,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流传到《白氏文集》,自然成了模仿的范本。

参考文献:

[1] 宋再新.千年唐诗缘―唐诗在日本[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篇9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罗隐・《岁除夜》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叶燮・《迎春》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轼・《守岁》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除夜》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袁凯・《京师得家书》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白居易・《岁除夜对酒》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

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张说・《正朝摘梅》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归家》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乡思》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甲午元旦》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新年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苏轼・《守岁》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白居易・《客中守岁》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篇10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那么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二十四节气霜降诗句诗词大全最新,欢迎阅读!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诗句1、霜降水自落,春浓花欲迷。

——姜特立《偶题·霜降水自落》

2、念兄适吴越,霜降水初冷。

——苏辙《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

3、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白居易《大水》

4、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张衡《定情歌》

5、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白居易《读汉书》

6、霜降向人寒,轻冰淥水漫。

——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7、船到岳阳应渐稳,洞庭霜降水如油。

——孙蕡《下瞿塘》

8、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鹭飞低。

——吴嘉纪《九日寄徐式家》

9、暴流没马不加减,霜降石出不加增。

——何梦桂《愚石歌》

10、霜降百物肃,御冬必此须。

——李复《种菜》

11、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白居易《谪居》

12、霜降明朝节,坐雨声,红闪一灯如血。

——赵熙《秋思耗》

13、雪凝霜降不肯春,花神岂类妇人仁。

——李曾伯《又用韵·雪凝霜降不肯春》

14、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仇远《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威凤巢深林》

15、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王禹偁《放言·贤人虽学心无闷》

16、霜降菊丛折,守根安可存。

——苏辙《和子瞻记梦二首》

17、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苏轼《梨》

18、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19、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白居易《玩止水》

20、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屈原《远游》

21、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

——苏辙《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

22、霜降水痕收,迅池塘犹暮秋。

——高明《商调·二朗神》

23、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24、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文天祥《山中感兴三首·山中有流水》

25、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舒岳祥《送达善归玉塘》

26、季秋甫强半,霜降才应律。

——王鏊《壬戌九月·季秋甫强半》

27、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钱起《送李九贬南阳》

28、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29、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王冕《舟中杂纪·其十》

30、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

31、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苏轼《和子由蚕市》

32、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岑参《送李翥游江外》

33、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

——黄庭坚《次韵晋之五丈赏压沙寺梨花》

34、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

——晁公溯《巴江》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的诗词《露》

【唐】徐寅

鹤鸣先警雁来天,

洗竹沾花处处鲜。

散彩几当蝉饮际,

凝光宜对蚌胎前。

朝垂苑草烟犹重,

夜滴宫槐月正圆。

怵惕与霜同降日,

频繁思荐独凄然。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读《汉书》》

【唐】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谕友》

【唐】白居易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关于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的谚语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

麦不让霜。

湿地无晚麦。

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地冻萝卜长。

复收拣起地里粮,积少成多堆满仓。

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

宁可吃到肚里,不可瞎到地里。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扁担不扎,两头溜塌。

秋天弯弯腰,强似冬天转三遭。

出门带镰刀,回来挑一挑。

上洼不空手,回来不空篓。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粤)。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湘)。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苏、浙、甘)。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苏)。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华南)

霜降晴天,冬不冷(云)。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赣)。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粤)。

霜降无雨露水大(赣)。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广西)。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鄂、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