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妇女节范文
时间:2023-03-23 16:3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妇女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八”节纪念活动,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县妇联高妇发【2016】5号《文件关于纪念2016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的通知》精神,党组及时召开了会议研究活动方案、开展的形式、内容等细节,明确以“男女平等·幸福()”为主题,具体由乡妇女联合会承办。在广泛征求广大妇女同志意见后,形成了2016年司法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方案。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1)我乡妇女组织抓住“三八”节日契机,采取座谈会、街头宣传咨询、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十会议精神和“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提倡男女平等,文明建家。
(2)3月6日上午,乡人民医院的5名护士作为“巾帼志愿者”代表,在乡文化站处为群众提供义诊服务和医疗卫生知识宣传,重点是高血压、高血糖等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
(3)举办“庆三八享健康”职工趣味运动会。3月6日上午,乡妇联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来自各村的妇女工作联络员参加运动会,共设欢乐踩气球、快速跳绳、小猪快跑、绑腿跑四个运动项目,争先恐后重在参与,职工也都通过活动强化了廉政文化进家庭相关意识,真正做到赛出风格,加强沟通,促进团结。
三、活动取得显著实效。
篇2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伟大女性的共同节日,在此,向您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祝您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19XX年3月8日是第一个国际妇女节,100多年来,广大女性为了争取和平、公平和地位,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8年我校建校以来,广大女教师都是我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校发展史上的先行者,都撑起了我校的半边天,xx学校发展到今天有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不能忘记,在此也通过您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祝贺。
当下,还应感谢的还有象姜桂华老师这些老教师,他们依然守望着这片家园、守护着这群孩子、坚守着这份责任。可喜的是,广大中青年老师也不甘落后、迅速成长起来,在我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并取得骄人成绩。您们都在谱写双泉路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后人也不会忘记您们。
另外,诸葛校长也是我们的老工会主席,对工会工作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在学校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我们,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这次庆祝活动,在此我代表学校工会表示感谢。在筹备这次庆祝活动中,女工主任苗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篇3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1938年3月8日,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抗战救国。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篇4
《妇女研究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原名为《妇女研究国际季刊》(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Qarterly),双月刊,前期由塔格曼出版社(Pergamonpress)出版,1991年塔格曼出版社被荷兰埃尔塞维尔出版集团(Elsevier)兼并,《论坛》也被归入旗下。与同期创办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女性主义研究杂志相比,如《符号:文化与社会中的妇女》(Signs:Journalof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女性主义研究》(Feminist Studies)、《女性主义评论》(Feminist Re-view)等杂志,《论坛》的学术性更加突出。自创刊以来,《论坛》登载过许多女性主义经典文论,作者包括Heidi Hartmann,Adrienne Rich,Catharine Mackin-non,Nancy Chodorow,Christine Delphy等人。[1]通过审视和重估知识生产与运用的方式方法,批判它的负面影响,并从性别视角出发,评定这些知识对妇女生活的含义,进而站在女性主义者的立场,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重新阐述和概念化,这是《论坛》所标明的宗旨。为此,《论坛》发表了不同国家的女性主义学者的成果,这些学者既有正规学术机构之内,也有学术机构之外的,她(他)们从不同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出发,运用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资源,探讨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政治、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媒体、妇女与战争等诸多领域的论题,如“波兰妇女的就业问题研究”、“古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妇女”、“对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反思”、“高等教育对伊朗青年妇女的影响”、“韩国慰安妇生育问题探讨”、“对土耳其妇女杂志的研究”、“加拿大女性主义的历史写作”、“黎巴嫩妇女与战争”、“家庭暴力在美国和瑞典”、“印度精英女性的生活变迁”、“移民女性在意大利”,以及“妇女与艾滋病研究”、“女性输卵管结扎的危险性分析”、“女同性恋问题研究”、“体育中的女性”,等等。《论坛》所发表的文章既注重理论性,也注重实践性。为介绍国际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几乎每期《论坛》都有图书评论和女性主义学者传记,有时还占相当大的篇幅。此外,《论坛》还发表有关女性主义学术会议消息及会议论文,1999年国际妇女研究网络第12届年会就是《论坛》参与组织的。
《论坛》的学术性集中体现在专刊上。专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两个特征:一是对已有的论题进行深入挖掘,二是探索新出现的领域及其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对已有的论题进行深入挖掘,主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构建的性别认同:地区冲突/全球暴力”这期专刊中,借助于法国符号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学者们认为符号暴力被结构性暴力所支撑,在直接暴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些案中,作案的男性想要获得的是一种“权力感”。性别暴力已不仅是与性别有关的暴力,考虑到暴力本身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一些学者认为,“当我们关注与性别直接相关的暴力,比如时,我们要特别留意对暴力的性别分析应该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要联系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等等的暴力。”[2](p433-440)对于生活在战争和动荡中的妇女来说,性暴力或许并不太要紧。需要注意的是,妇女因受无形的“符号暴力”所束缚,在社会系统中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同盟,妇女是“和平的天然爱好者”的假定也是有问题的。探索新领域及其对女性主义的影响是《论坛》专刊的另一特征。在“女性主义与印刷文化”这一期专刊中,学者们探索了数字化对女性研究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时代,交流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妇女争取平等的媒介很大程度上转移到网络中,虽然在虚拟空间,性别、年龄等似乎不再重要,但性别不平等仍然存在,只是这种不平等更主要地是通过意识而不是通过物质来构造的。[3]
从历史沿革看,《论坛》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注重对妇女运动历史的回顾,其中有对女性主义整体历史的重新评价,如伊利莎白・莎拉(ElizabethSarah)的《对女性主义历史的再评价》也有从不同角度对各国妇女运动的探讨,如芭芭拉・盖尼fBarbaraCaine)的《女性主义,参政权与19世纪的英国妇女运动》,[4](p537-550)玛丽莲・J・鲍克斯(Marilyn J.Boxer)的《19世纪的法国第一波女性主义:阶级、家庭与宗教》。[5](P551-559)进入90年代,世界妇女实践与理论进ty了分化与质疑的时期,《论坛》更多地刊登一些注重对妇女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的研究成果,如罗西・布莱德蒂(Rosi Braidothi)对跨越国际的“姐妹情谊”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的姐妹情谊无法处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妇女问题。[6](p7-10)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则挑战了东欧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她认为从文化、宗教、国家及语言上看,东欧各国是不同的,在性别的标题下探讨上述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只有承认根本上的不同,而不是设置一个乌托邦意义上的相同,才能使东方与西方女性平等相待。[7](p11-15)2000年以来,女性主义研究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趋向于从物质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考虑问题,《论坛》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有学者认为,“物质主义的女性主义既不赞同传统,又不赞同迷恋于差异的女性主义,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男女的不平等关系是社会的而不是自然的。”[8](p283)
《论坛》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妇女理论研究阵地,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特征。如果说法国女性主义受到拉康、福柯等学者的影响,对心理、语言及语言的生成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美国女性主义者更注重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英国女性主义者则注重女性生长的具体历史环境的分析,研究特殊女性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生存状态的政治含义,主张女性参与历史进程。[9]此外,《论坛》的学术性虽然突出,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仍然缺乏,总体上处于无
力干预现实的边缘化状态。在探讨一些新领域时,视野还不够开阔,仍然囿于女性主义的樊篱批判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表现之一。
参考文献
[1]Stevi Jackson and Jackie Jones ed.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ries[C].New York Universiy Press,1998.
[2]Suruchi Thapar-Bjorkert,Karen Morgan and Nira Yuval-Davis.Framing Gendered Identities:Local Conflicts/global Violence[J].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2006,(V29,5).
[3]Margaret Beetham.Periodicals and me New Media:Women and Imagined Communities[J].Women's Studies Inernational Forum,2006,(V29,5).
[4]Barbara Caine.Feminism,Suffrage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English Women's Movement[J].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nzm.1982,(V5,6).
[5]Marilyn J.Boxer,First Wave'Femin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Class,Family and Religion[J].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1982,(V5,6).
[6]Rosi Braidotti.The Exile,the Nomad,and the Migrant Reflections on in Temational Feminism[J].Women's Studies InernationolForum,1992,(V15,1).
[7]Susan Bassnett.Or How I Became an Expert on East European Women Overnight[J].Women’s Studies Inernationd Forum,1991.(V15,17).
[8]Stevi Jackson.Why a Materialist Feminisims Possible and Necessary[J].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2001,(24).
篇5
了“三八”节活动。 一是加强学习。上午8点30分,在政府大会议室组织妇女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条例及妇女健康方面的知识等;
二是种植纪念树。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镇妇联组织大家在政府新办公楼附近种植“三八”纪念树,主要是山杜鹃花。大家都非常兴奋,挖塘、提水,三两成群,不一会儿就把几十棵杜鹃花栽种好了,为整个政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组织娱乐活动。下午,开展了一系列娱乐活动,大家各怀绝技,欢歌笑语,气氛非常活跃;
四是慰问困难户。部分代表前往困难群众、模范妇女家中,带去节日慰侯,同时也带去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
篇6
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为了欢庆春天般的节日——国际三八妇女节,今天下午上完第二节课,全体女教职工包括退休的女职工欢聚一堂,在小学部六年级教室,举行茶话会,共同庆祝第101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学校领导出席了茶话会,茶话会由蔡副校长主持。
首先由女工主任对妇女进行了“语法同行,共创平安家庭”的妇女维权知识讲座,同时向女职工提出希望:希望女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提升妇女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在有利于妇女事业的良好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接着,王校长向全体女教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谈话中说到,现在妇女的地位已经有提高,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妇女自身利益,共创平安家庭。因为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的安定团结,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更好地把学校工作做好。王校长还向在座的女退休职工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还特别说到学校对于女退休职工会继续给于关爱,也希望她们对学校一如既往地关注,共同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王校长发表谈话后,陈副校长也向在座的妇女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陈副校长谈到了家庭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己在家中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此外,女退休教师王老师代表退休职工发表谈话。王老师说,今天能来参加茶话会,非常高兴和激动。她感谢学校领导对退休职工的关爱;对校园建设的变化感到惊喜,感受到县教育局对学校建设的重视;对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加以赞赏。并表明:自己虽然退休了,但心里还是系挂着学校的一切,相信我们学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会越办越好,会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最后,是学校女职工自由交流时间,大家在一块开心的交谈,共同商谈校园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美好蓝图奉献一份力量!
茶话会历时虽然不长,但现场始终洋溢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女教职工们希望明年的节日会更加丰富多彩,妇女同志们会更快乐。
篇7
关键词:中国农村妇女;女性主义;困境;解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14-02
一、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困境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先进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女性主义观念的日益深入,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道路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男女平等日益成为讨论的热点,并力求真正切实实现。中国农村妇女在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困境。
(一)家务劳动的羁绊
本斯顿认为:“家务历来都是女人的责任,即使她们出外工作,她们也必须兼顾工作和家务。……只要家务劳动仍然是私人物品和妇女的责任,她们就只能继续承担双重负担。”[1]“男人能在家庭生存,也同样能在工商业的社会生活领域生存,因此他能够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表达自己。但是对女人来说,她的活动余地仅限于家庭内部”[2]147。这在中国农村表现得更为严重,家务劳动难道只是妇女的工作?有谁来分担家务劳动?谁剥夺了她们社会化的权利?农村妇女何时能与男性处于平等的家庭地位?这是中国农村妇女解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妇女生产劳动的边缘化
在中国农村,基于性别的分工十分明显。艾里斯・扬指出:“把妇女推向边缘,从而使她们起次要劳动的位置”[3],男性始终处于生产劳动的主体地位,而妇女处于生产劳动的次要地位,男人作为主要劳动力出现在工作场所,女性被作为次要劳动力被限制在家庭中。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男性就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收入,而妇女则留在家中从事地里的生产劳动,再加上家务劳动,农村妇女必须同时兼顾二者,她们始终处于妥协地位。她们虽然付出很多劳动,但自身价值是被低估甚至是不被承认的,处于边缘化地位。这种地位是十分不稳定的以及实现价值不被同等认可的,农村妇女很少甚至没有自身的经济收入,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这就造成了她们在追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持的。没有物质上的支持,农村妇女很难从对丈夫的经济依赖中解放出来,她们想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以及自身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
在当代中国农村,农村妇女会根据家庭与丈夫的需要来安排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在闲暇时节,她们会在家务劳动完结后在自家附近寻找一份零活来增加家里的收入,她们所能从事的工作一般职业范围较小,职业层次相对较低以及收入较少。“传统的范畴忽视了妇女处于市场外的劳动,忽略了市场中妇女工作的性别特征,从而掩盖了男性对妇女的系统统治。”[4]137在大男子主义还十分盛行的中国农村,在家里妇女要接受自己丈夫的领导,而当有机会走出家庭,在男性占绝对比重的工作领域,由于技术,工作经验的缺乏,她们还要受到男性的压迫。
(四)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我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发展相对缓慢的中国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对妇女发展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对中国农村妇女的影响表现在了方方面面。
传统思想观念阻碍了农村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受到传统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大部分女性便早早结束了学习机会。在中国农村,传统思想是一种顽固偏见,即男孩是重中之重,给予男孩的是好的教育、好的生活环境,男孩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被赋予很高的期望;他们中的大多数普遍认为女孩长大结婚后就不是自家的孩子,总归是为别人家养的,因此她们大多被无情地剥夺了受教育机会,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在与男性竞争的过程中就处于劣势。
二、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路径选择
基于中国农村妇女解放道路上的种种困境,这些困境严重阻碍了农村妇女追求平等权利的步伐。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指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5]。中国农村妇女所处的地位是尴尬和特殊的,既要考虑社会大环境影响,也要解决传统的乡村文化和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农村妇女的束缚。
(一)家务劳动的重新分配,获取更多自由
在中国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家务劳动的绝大部分由妇女来做,是一种费时费事的劳动,而且家务劳动不能被从价值层面上进行审视,也就是说妇女为家务所付出的劳动被认为是妇女天生的义务,这是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农村被普遍传播的错误观点。家务劳动并不是天生属于妇女。
对于妇女来说,要想获得充分的平等权利,不能满足与口头上的约定,必须逐步减女身上过重的家庭负担。家务劳动的重新分配,解除了农村妇女的双重负担,使她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和完善自我,不必整天围着锅台转,是对原来角色的重新解读和建构,有助于农村妇女追求平等的权利和自身的解放。
(二)打破性别分工的歧视,取得经济独立
在中国农村,妇女即便能有时间去找工作也很难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她们基本上采取就近原则及自由原则,以便照顾家庭和孩子。“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从属地位加剧了她们在家庭内的从属性,在家庭里的从属性又加剧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6]由于性别分工,女性被边缘化了。
基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为了给予农村妇女充分的职业平等机会,村组织可以通过集资建设有特色的村企业,农村中空暇的妇女通过平等公正的机会获取工作,一方面能够逐步走出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能够经济独立,逐渐摆脱对男性的物质依赖。经济上的独立对于农村妇女的解放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独立是自身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第一步,通过经济的独立,来实现妇女政治上和社会上的解放。
(三)倡导女性价值,参加社会活动
在中国农村,很少人会关注妇女的现实价值。他们对价值的判断是基于男性的标准的,他们看不到女性所独有的特性,他们一直是以俯视的态度去观察妇女的劳动,而妇女真正实现了的价值远远比他们看到的多。这就要求打破原有的价值判断,提倡女性价值,把妇女从家务劳动的奴隶以及生孩子的工具作用中解放出来。
“从妇女立场再现现实比从男性立场再现现实更加客观、更少偏见”[4]384。因此,男性与女性之间要认识到彼此之间多种多样的差异,认识到各自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女性的存在是为了服务男性,而是互相依存、互有存在价值的。“它不需要通过把男人利益凌驾于妇女利益之上来歪曲现实”[2]182我们应提倡女性走向现实社会,提倡女性价值,从家庭这个狭隘的空间走出来,去争取平等的权利,不仅是在法律上规定的平等,而是真正的政治社会平等。
在中国农村,妇女的价值往往也会被自己忽略,她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满足感比较强烈,缺乏追求平等权利的动力,因此必须使她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投身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这不仅是对妇女自身的解放,而且也是对男性自我认识的颠覆。妇女要拥有自己的工作并获得成功,一方面要享有平等工作的权利,另一方面要较好实现自身价值。“以颠覆既定的等级需求――颠覆既定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为女性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新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7]。
(四)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农村,传统的思想观念一直左右着妇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禁锢了农村妇女前进的脚步,阻碍了她们追求平等解放的道路。它“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8],潜伏在现代女性的头脑中,阻碍了她们能力的发挥。因此解放思想是农村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首要任务。
农村妇女首先要打破“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社会遗留下来的偏见,试着去像男性一样接受教育,接触新的思想观念,学会自立自强。这样才能首先改变在家庭里的地位,从对男性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当妇女试着迈出第一步时,已经是对传统思想意识的转变,女性并不比男性弱,只要社会能够给予女性公平对待。当人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女性的作用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流传两千多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是根深蒂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当代农村也深受影响,对农村妇女的解放也是时代要求。因此,传统的思想观念应该给予“扬弃”,去除与当代社会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并注入新的更加优秀的观念来指导农村妇女的生活生产实践,提高并改善当代农村妇女的地位,加速农村妇女解放的步伐。
三、结语
在中国,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农村妇女问题也浮现在人们的面前。农村妇女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复杂,也难以解决,不仅需要她们自身的努力,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社会给予她们认可与支持。妇女的解放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大标准。而农村妇女在追求平等权利、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上遇到种种困境,需要我们去面对与解决。
西方女性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并不是个人蓄意行动的结果,而是个人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产物”[2]141。而鉴于中国农村妇女所处的特殊情况,妇女受压迫是多方面的结果。农村妇女应团结起来打破原有的生存和发展禁忌,走出家庭的羁绊,争取平等自由的工作环境,这也是整个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农村妇女的解放,在改变原有的意识建构的同时,还要争取整个社会对妇女看法的改变;农村妇女的解放,不仅要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要追求真正解放,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Margaret Benton."The Politics of Women's Liberation", Rosemary Hennessey and Chrys Ingra ham(ed.): Materialist Feminism-A Reader in Class, Difference, and Women's Lives[M]. Routledge , New York, 1997:22.
[2]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2.
[4]Alison M. Jaggar: 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 [M]. The Harvester Press, New Jersey. 1983.
[5]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
[6]海蒂・哈特曼.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G]//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1.
篇8
在这风和日丽、莺歌燕舞的好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__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男同胞向女同胞们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节日快乐!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男。在我们学校女同志占职工总数逾50%,40岁以下年轻同志中女同胞占比高达70.7%,正是你们支撑着学校的大半个天空。没有你们就没有罗圩小学的现在,没有你们更没有罗小的未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各项工作亮点频现,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被市政府授予省运会优秀组织奖,成功承办了区精制管理现场会,有三十余位师生在各级评比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校女同志辛勤付出的回报。作为女同志你们比男同志有着更多的角色。在家里你们是父母公婆孝顺善良的女儿,是丈夫温柔贤惠的妻子,是儿女贴心依恋的母亲;在学校,你们是学生可亲可敬的老师,是同事眼中能干、知性、有才气、懂生活的姐妹,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和脊梁;在社会你们是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公民。你们在承担着比男同志更多负担和压力的同时,仍然能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坚强地扛起了大家和小家的责任,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的距离,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庭因你们而充满了温馨和甜蜜,学生因你们而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学校因你们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此,我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各位女神,你们辛苦了!
篇9
本着“活跃、简朴、实效”的原则,20xx年3月8日我镇组织各村妇女主任及镇政府全体女职工共26人开展相关活动。
一是加强学习。上午8点30分,在政府大会议室组织妇女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条例及妇女健康方面的知识等;
二是种植纪念树。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镇妇联组织大家在政府新办公楼附近种植“三八”纪念树,主要是山杜鹃花。大家都非常兴奋,挖塘、提水,三两成群,不一会儿就把几十棵杜鹃花栽种好了,为整个政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组织娱乐活动。下午,开展了一系列娱乐活动,大家各怀绝技,欢歌笑语,气氛非常活跃;
四是慰问困难户。部分代表前往困难群众、模范妇女家中,带去节日慰侯,同时也带去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
篇10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区党代会部署要求,围绕“两聚一高”主题,紧扣“六个显著”目标,不断深化女职工“素质提升”、“岗位建功”、“权益维护”和“爱心帮扶”行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女职工素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全区广大女职工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把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作为宣传女职工形象、展现女职工作为、展示女职工精神风貌的重要契机,根据女职工需求,结合本区域和本单位实际,精心策划,研究制定有目的、有针对、有特色的纪念活动计划,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安排、有成效。
(二)突出维权服务。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活动实效。要把纪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提升女职工素质结合起来,与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使纪念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扎实有效。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活动开展的成效推动工会各项工作。
三、区总纪念“三八”系列活动安排
主题:“春天的旋律”
(一)“醉”美乡村寻找女工之美。拟于“三八”前后举办“醉美乡村.寻找女工之美”旗袍展示活动。活动中,将身着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旗袍的当代xx女职工形象与xx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融合,展示当代xx女职工风采和xx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情满春天爱在xx”。拟于“五一”前夕,举办“xx区首届青年职工集体婚礼”。在全区广大青年职工中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培养广大青年职工健康、文明、节俭的婚俗理念,展示青年职工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心连心关爱行动”。 区总女工委拟于“三八”期间,深入基层对单新困难女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活动,将节日的祝福送达她们,让她们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