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范文
时间:2023-03-28 09:5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雨淅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好,我叫目幕清凌,是新来的同学,请大家多多关照。”众花痴早已口水遍地。目幕清凌看着亚梦,眼神理一种邪邪的目光透漏出来。
守护者们发现目幕清凌也有守护甜心,便邀请他加入了。目幕清凌的计划开始了。
目幕清凌约亚梦来到小树林,此时的目幕清凌罗出本性对亚梦说:日奈森亚梦,唯士是我的。
说完,他拿一把小刀像亚梦刺去,亚梦条件反射般的一档,目幕清凌立刻故意把刀子刺向自己,并发出一声大叫,闻声的守护者们赶紧赶来了,大家看到这一幕,纷纷质问亚梦怎没回事。目幕清凌装作很委屈的说:亚梦说要我退出守护者,离开唯士,他要杀了我。听到这的唯士不由分说的打了亚梦一巴掌,冷冷的说:你这种人不配当守护者,给我滚。亚梦先是一呆,然后说:既然你那莫相信他,好,我滚。
此时,天空下起了雨。好像上天也为亚梦叫不平。璃末追上去,对亚梦说:我相信你。亚梦心中倍式感动。但很伤心的亚梦对璃末说:璃末,你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说完,亚梦再次跑走。
第二天,唯世觉的过意不去。就去跟亚梦道歉。
亚梦说没关系,目幕清凌也知道错了。也跟亚梦道歉了。
篇2
正午时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休息。溪底欢快的鱼儿好像在向我招手。清纯的小溪使溪底瑰丽的石子显而易见。巨大的诱惑促使我趟入溪中捞起一把石子。呀!它们共同的特点让我大吃一惊:好圆呀!?我在心里暗暗地思索着,绞尽脑汁。最后还是父亲为我指点迷津——因为溪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冲刷。“看吧,河中受尽冲洗的石子都被人们捡回家了,而山中棱棱角角的可以很好的与沥青磨合,都运去铺路了。”
河中的石子本也是一块有个性的家伙,但在溪流中日日夜夜受尽历练,终于得到了回报,被人当成是珍宝所收藏。可能它们以几年的磨砺换来了几十年的珍藏。
抬起头,仰望天空你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无数条小溪在你身上流过,小溪会使你很不高兴,很不愉快,但你会发现一旦冲破这些溪流就会遭到世人的唾弃,甚至去危害社会和他人。
这些溪流就是当今社会上的舆论、规则、原则和法律。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着你。就像黄瓜和青藤一样互相扶持。规则会使我们积极的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甚至挽回无数失足少年。
篇3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预习的作业应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要多进行沟通,教会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预习,为以后孩子自己学会预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课前预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课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就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让他们课后回家把自己的衣柜整理好把家里收拾一下。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通过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买东西的场境,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一元、五元、十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中年级的学生在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数学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认识平行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个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么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样的关系?你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然后把你的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个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你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的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的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而本节课的重点就在怎样画平行线。
篇4
小溪愉快地游动着,一边游一边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我是一条快乐的小溪,要游到大海妈妈的怀抱……”的确,小溪很快乐。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格外美丽。周围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把小溪装扮得更加瑰丽无比,小溪头顶还有一些欢快地唧唧咯咯吟唱的小鸟,简直进入了人间仙境。
可不远处,有了一处障碍,一块非常非常巨大的岩石小溪连忙向河流求救:“河流哥哥,我的前面有一块大岩石,怎么办呀?”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绕道走吧!”河流哥哥对小溪说。
“什么!”小溪表现出灰心泄气的样子说,“那太远了吧,我不走了。”
“流动是我们水家族永葆青春的秘诀,静止发臭等于走向死亡之路。”河流严肃地说。
“那你就自己去吧!”小溪不耐烦地说。
河流叹息地走了,小溪仍然呆在那里。虽然附近阳光明媚,万花竞研,但小溪仍感到很寂寞。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鸽子递给小溪一封信,信上说,河流已经到达了大海,河流还在信中告诉他,那块石头是块神石,没有人能够把它移走,所以必须绕道而行。
看到这儿,小溪不屑地说了一句:“哼!想让我费力流到大海妈妈那里去,还想用神话来骗我,连门都没有!”。
篇5
1.合理组建成员,建立合作学习常规
在众多的合作形式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学习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朗读、争辩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在每次合作学习中,可由小组选出一名本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在巡回中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交流等巧妙指点,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辅导,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发挥合作功能,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我们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让学生合作参与。
2.1参与预习之合作;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布置预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我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变成豹子腿,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2.2共战课堂之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它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跳水》一课理清人与猴子的联系能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用示意图表示,学生异常活跃。整个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在集体中相互协调、团结探索的规则和方法。
2.3课外拓展之合作;语文无所不在,它在课本里,也在生活中。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合作学习,是教师统一调控的,要想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就必须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语文的世界。课外的生活是学生合作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领域。
在学完《将相和》后,学生对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有了印象,为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合作练习: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没有对人物的言行进行刻画,请小组借助插图进行讨论,同时合作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彼此信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男儿膝下有黄金”等名言警句充分运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云雀啧啧”的话外配音更是让师生动情。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述能力、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协作精神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
篇6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语已经将提前预习的重要性点明。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可以帮助他们对于上课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一方面做了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做了心理准备。预习具体表现为对课文内容的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教材重点,发现教材难点,进而帮助自己有针对性地听课。很多习惯预习的学生都表示,由于进行了预习,课堂之上教师讲课自己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往往课堂之上就能完全把知识掌握。预习不仅仅为课前预习,还应进行远期预习和近期预习。如课本拿到手后,学生最好趁自己对新课充满兴趣来通读课本,这种大概的浏览就可以帮自己清楚下学期重点学习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远期预习。近期预习分为周预习、日预习。周预习可以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帮助学生了解一周之内教师上课的内容。日预习需要时间较短,如果第二天有语文课时要进行日预习,由于有了远期预习和周预习的基础,一般20分钟即可。
二、细心体察的习惯
笔者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少不了对生活细心体察的习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更需要去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在生活中去发现美丽。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可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学会真情实感来写作。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细心体察生活的习惯,如带孩子去动物园,要有针对性地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尤其注重点出细节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和重复。有的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要求停留在表面,觉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细节的观察,这其实忽视了学生的潜力。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说话等来帮助学生学会细节观察。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的练习。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应该有勤于动笔的意识,平时自己读课外书时要有将感想记下来的愿望,并且要画出好词好句。学生外出机会多,要主动去记下所想、所看的东西,如日记、随笔等,关键在于坚持。
四、养成质疑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全堂灌,学生不能有自己发挥自由思想的可能,甚至一些字词的解释,也必须按照课本所讲。教师照本宣科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学习的工具,而非学会了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同时学生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所问并没有实质内容,也要给予鼓励。
五、学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身边永远有老师,所以学生要学会使用工具书,更要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工具书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和字词量,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工具书的使用依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工具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学会自觉使用工具书,从内心意识到工具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也要习惯查阅工具书,有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会更习惯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问题。
六、背诵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就是背诵,并且小学生最有优势的学习方法也是背诵。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背诵的学习习惯。如果这个习惯养成,对于小学生以后语文素养的培养受益匪浅。小学课本中所涉及的古典诗词,最好要求学生尽量背诵,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面对课外知识时,也有背诵的欲望。对于背诵古典诗词的益处,很多学者都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适用的,并且是有成效的。随着学生背诵习惯的养成和对于文章的理解加深,这些文章自然会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复习整理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自制力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整理,进而养成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小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超人,但是长期记忆力差。所以教师要扬长避短,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复习整理,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进一步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记忆,从而改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语文教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一味地学习,学生脑海中只是零散的片段。如果能够定期复习,零散的片段就会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整体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笔者建议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好以周为单位进行复习整理,这正好是一个学习周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
篇7
关键词:终身体育;动机;大学生
一、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具有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能力以及终身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指导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最终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其核心是使体育教育成为贯穿于人的一生。
(二)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和承前启后的桥梁,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已确定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增强体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实践证明,经过高校体育的大学生在从业后继续坚持身体锻炼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体质强健的最有效手段,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取决于他所具有的体育意识、锻炼方法和客观条件等因素。在这几种因素当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即体育意识。一个形成了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生,会对健身保持持久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能进行长期锻炼,并能从中体会到极大的乐趣。所以,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应重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态度,兴趣,目的和情感投入。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理论,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虽然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是学生形成深层次学习动机的有利时期。在一定意义上,成人的体育技能、体质健康程度和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的体质状况和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如何。高校阶段形成的深层次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其毕业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锻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体育原理,更好地掌握体育锻炼所需的技术、技能之外,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意义。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体育课作业条件、没有组织的情况下,独立地、自发地从事科学锻炼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的工作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体育设施、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和自身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爱好,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社会需要转变为自然性需要,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一生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有目的的自觉反映。因此,高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的对策
(一)体育价值教育。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教育主要从体育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两方面展开。个人方面,学生要了解体育锻能增强体质,抵抗、预防疾病及病变的重要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经常坚持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及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开发智力,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这些生理知识,学生才会锻炼更加积极主动。在社会价值方面,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优异表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其体育欣赏水平。经过奥运会等高水平比赛的电视转播,相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世界赛场上空升起之时,每一位中华儿女,将无不为之激动和欢欣鼓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课教学在高校普遍被忽视,无论从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时数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很难把学生引入探求体育科学的大门,所以要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针对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有效增强体质。
(三)培养体育能力。体育能力是指体育运动中熟练掌握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能很好地运用。能力和活动相联系,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人的能力,了解人的能力。现代体育教学不仅重视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体育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四)采用“情感教学”、“趣味教学”等方法。体育教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交际,当教师肯定性的情感作用于教学过程时,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升华,不但可以推动教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积极锻炼的动机。因此,我们对待上体育课持低层次动机的同学应不冷漠不厌恶,而是主动热情地用感情去调动她们;能动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腔热情地去传授知识,辅导他们的技术,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1)体育学习动机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因,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和促进体育意识的形成,建立学生适宜的体育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不是单一的,浅层次学习动机和深层次学习动机在学生身上是相互补充和密切联系的,而后者对终身体育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3)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结构,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4)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重要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终身体育的树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者:刘东 单位: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消费习惯与和谐校园
摘要:学生进入中大学以后,消费行为同以往在中学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消费大多由家长决定,现在消费休闲行为大部分由学生自己决定,而现在大学生中又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休闲现象,这些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当消费休闲行为,及时纠偏,帮助学生理性消费、正确理财。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消费习惯 和谐校园
篇9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它可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为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的、活跃的探究心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智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一、有效预习需要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浪费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2010年5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课题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学生对如何预习、预习的方式、方法不甚了解,很多学生认为预习只是读读单词、课文而已,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1.听录音
课前将新授的课文听几遍不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情境的整体理解。小学英语课文在编写上充分考虑了知识点与生活情境的交融,原生态情境的再现和地道的发音都能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2.查单词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词通过查字典或查词汇表注上音标,正确读出单词,初步了解单词的用法,随后找出并记住与新单词有关的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相似词等,高年级学生还可以找出与之搭配的词组。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记忆新旧单词,找出新旧单词的相同点与相异点,进行比较、归纳和整理,这样既掌握了新的单词,又巩固了旧知识。
3.读全文
做到多读、熟读、反复读,读深、读透,同时边读、边思、边画、边批,读课文时力求五到:心到(用心力)、口到(求准确)、眼到(认清楚)、手到(画生词)、耳到(辨正误),理解语言,感知语言,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阅读时要注意断句、语音、语调和重读,且带有一定的感彩,掌握每一句的意思,找出重要的句子,从而了解课文大意。预习课文内容后,要针对课文提出若干个问题,自问自答。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4.画出疑问之处
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尽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可以写下自己对疑问之处的理解,以便在听课过程中对此知识点进行检验。还可以课前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有效预习需要教师掌好舵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预习是学生的事情,应该由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殊不知,教学永远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预习也不例外。教师应成为一名好舵手,为学生的预习掌好舵。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11册)Module 4的教学内容是关于节日的话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除了按照常规“听、查、读、画”四法来预习课文之外,还要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感恩节和圣诞节的由来、习俗等背景知识,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这些节日。
教师应就知识点的不同对预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培养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有时还可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以增强预习效果。
三、有效预习离不开课堂的演绎
预习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它不同于自始至终的完全自学,因为完全自学是在毫无指导下的自学;它又不同于课内的自主学习,因为课内的自学是在教师引领下的自学;它还不同于课后延伸拓展的自学,因为延伸拓展中的自学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正因为如此,教师往往无法把握每位学生预习的效果,也无法对学生的持续预习进行掌控,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必要的手段,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激起他们持续预习的热情。
1.提供展示的舞台,肯定预习成果
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为了防止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预习带来的乐趣和好处,从而培养预习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新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跟读课文录音环节,以“录音机的小帮手”的名义请部分学生模仿课文录音进行带读。这样,一方面可以抽查学生的听音模仿课文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带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将课文模仿得惟妙惟肖,也促使学生为了赢得赞赏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2.适时补充,弥补预习的不足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透教材,体会不到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10
2、推销和营销重心不同,推销的重心在于产品,企业考虑的中心工作是推销现有的产品,而较少考虑消费者是否需要这些产品。营销的重心在于消费者,企业考虑的中心工作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出发点不同,推销的出发点是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市场。
4、方法不同,推销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推销活动,如搞倾力推销、强行推销等;营销采用的是最佳的营销组合活动,即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公关和权力等要素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