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范文

时间:2023-03-25 15:5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贾宝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叛逆的性格

(一)不求上进

1.不读书;2.厌恶八股文;3.反对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标准。

(二)厌恶贵族生活

1.打破尊卑贵贱等级的观念;2.封建叛逆者的言行:A.宝玉挨打 B.不讲“仕途经济” C.“痴情”心理

(三)思想批判

举例透露宝玉有曹雪芹的生活经历。

二、对女性的尊重

(一)心怀慈悲,广爱众生

“槛内”与“槛外”的转换。

(二)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1.“性格”和“悲剧”的分析;2.促成一段美好姻缘;3.简述宝玉的“多情”特点。

(三)同情女性

1.关于“新人”胚胎的论述;2.直接的感受;3.对人的尊重。

三、对社会的影响

(一)艺术形象的力量

与当时社会的格格不入。

(二)“狂人”的时代意义

1.“叛逆”的典型;2.“叛逆”思想遭到打击。

四、总结

参考文献

我读过《红楼梦》,对其他人物的形象都不太深刻,但书中的贾宝玉的确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叛逆当时儒家提倡的道德标准。人们对这个人物形象也有着各种说法,我肤浅地认为,他是当时社会的时代狂人。

《红楼梦》所写内容广泛,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主要是写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为代表的反封建势力的矛盾斗争。

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在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

宝玉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可以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认为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但宝玉平素却“杂学旁搜”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词”。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他明确地表示鄙弃功名利禄,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而且还对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文死谏”、“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官”道路。

点击查看全文

篇2

更有人甚至据此得出结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就是劝世人走仕途正道。他们认为曹雪芹用秦钟之死来警示贾宝玉,又用秦钟和贾宝玉的悲剧来警示世人。

这显然是大错特错了!

知人论事。曹雪芹不可能有这个想法!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警幻仙姑和秦钟劝贾宝玉呢?下面我结合文本来分析一下。

警幻仙姑为什么要劝贾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书中交代说“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这就是说警幻仙姑是受宁荣二公之灵所托,所以才劝贾宝玉的。其实,这还不是真正原因。“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这才是警幻仙姑劝贾宝玉的真正原因。在宁荣二公看来,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他们觉得贾宝玉是陷进了“迷人圈子”,所以希望警幻仙姑能“以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但是警幻也是这么看待贾宝玉的吗?显然不是,警幻是非常理解并且欣赏贾宝玉的这种行为的,警幻评价贾宝玉“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人也”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甲戌侧批:二字新雅。]‘’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甲戌侧批: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第五回,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这段话里的“迷津”该怎么理解呢?我觉得这个“迷津”指的就是现实世界,就是尘世,就是世人热衷的仕途正道。为什么这么说呢?贾宝玉做梦游太虚幻境,一个和大观园一样非常“干净”的地方。贾宝玉怎么回到现实世界的呢?他来到迷津边上,被许多夜叉海鬼拖到了迷津里面,然后宝玉就醒了,就回到现实世界了。明白我的意思不?“迷津”就是现实世界,就是尘世,就是世人热衷的仕途正道。而警幻仙姑是怎么个反应呢?“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警幻仙姑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她理解并且欣赏贾宝玉的行为,另一方面她又非常关心忧虑这种行为可能带给贾宝玉的伤害。

篇3

如今提到越剧《红楼梦》主要有两个版本,一部是经典版越剧《红楼梦》,由剧作家徐进1958编剧,徐玉兰、王文娟主演,为越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另一部是交响乐越剧《红楼梦》,将西方交响乐与中国经典文学、戏曲艺术相结合,由赵志刚和方亚芬主演。暂不论后者,徐王流派《红楼梦》自1958年首演后,从此在越剧舞台上谱写了半个世纪的传奇,一姿一态、一颦一笑成为嫡传弟子无法超越的经典。

五十年前精雕细刻

1958年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等在舞台上首度演出《红楼梦》,一天日夜两场,轰动一时。从1958年至1962年五年中演出了335场,观众16000多人次,并先后赴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演出。1962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一上映就风靡全国,后来实现了2亿多元的票房收入,而该剧唱片一直不断出版,发行数逾300多万张,成为中国戏曲史、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经典背后是怎样的精雕细刻啊!“演不好林黛玉就杀我的头”,当年外表柔弱的王文娟为了出演林黛玉立下了此等豪言壮语。为了符合多愁多病、弱不禁风的林黛玉的形体要求,王文娟足足节食了一个多月,还为林黛玉精心设计了动作和唱腔。而徐玉兰为了演好贾宝玉也是煞费苦心。当时越剧团要去苏联和东德访问演出,徐玉兰充分利用火车上半个月的时间,把《红楼梦》原著通读了三遍。“不大不小的孩子很难演,一开始贾宝玉才14岁,而我当时已经30多岁了,怎么塑造好贾宝玉呢?”画册、泥人等,徐玉兰在各种与红楼梦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最后将泥人张和小时候见到的大地主儿子的形象结合起来,将外表听话、心里不服气的贾宝玉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通过精读原著,徐玉兰将贾宝玉的性格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开始天真无邪,理解爱情时成熟一点,到最后发生悲剧后思想的升华,贾宝玉每个阶段都是有变化的。在对待不同的人物时,贾宝玉的表现也不同,在贾母面前,他是任性的,与林黛玉是心心相惜,对薛宝钗是可敬而不可亲,即使同是丫环,贾宝玉对袭人和晴雯的态度也是有差异的。就是在这样的精益求精下,徐玉兰、王文娟塑造了传载史册的贾宝玉、林黛玉的经典形象。

五十年后经典再现

郑国凤、王志萍是徐王流派的嫡传弟子,达到了一定的表演功力,出演经典角色贾宝玉、林黛玉无疑成为她们心中的一个梦想。1999年大剧院版《红楼梦》中郑国凤、王志萍顺利出演宝黛,但是因为新版加强了贾府兴衰的成分,削弱了宝黛的主线,郑国凤、王志萍觉得演得不过瘾。2007年,经典版越剧电影《红楼梦》重新拍摄,以1962年出品的电影《红楼梦》为基础,在银幕上再现了传统越剧特有的古典韵味,郑国凤、王志萍也如愿出演宝黛。虽然有了机会,但是两位老师已将宝黛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并深深地烙在观众心里,郑国凤、王志萍身上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为此,他们找来徐老师、王老师年轻时的影片资料、文字资料进行钻研,在家里跟着两位当年的唱段边听边唱,反复琢磨,并登门拜访向两位老师请教,深切体会老师所说的“演戏不光动作、唱腔好,更要抓住人物灵魂”的提点。只要坐在车里,郑国凤就不停地播放徐老师、王老师的经典唱段,就算在梦中还琢磨着贾宝玉说话的语气、内在的情绪。王志萍为了扮演好黛玉,也在台下做足了功课,通读了三遍原著,还把很多黛玉的内心独白做了笔录。

电影拍摄之后,郑国凤、王志萍主动向上海越剧院提出舞台演出的请求,得到了院方的支持。2008年5月,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再现舞台,虽然是内部包场,但反响热烈,老越剧迷们对郑国凤、王志萍的表演都表示了肯定,不少观众还跟着台上演员的唱腔唱和,一起重温五十年前的记忆。2008年7月1、2日,经典版越剧《红楼梦》正式对外公演,许多越剧迷早早订票等候。

在采访时,我问郑国凤、王志萍,对原版红楼梦是否有所超越?她们坦诚地说,虽然小细节上有一点创新,但是总体还是保留了经典版的原汁原味,徐玉兰、王文娟老师塑造的宝黛形象是很难超越的,她们所做的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包括这次舞台演出中,她俩还承担着指点参演年轻演员的任务。

篇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欢迎大家参阅。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1《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每日与女孩子玩乐嬉戏,不顾学业,而且软弱无能,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当然,贾宝玉也很惧怕这个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争权夺利的人,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也逃不过封建社会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了。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悔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2《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3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4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名著,譬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我看了书才知道原因,原来是跟女娲补天的故事有联系,女娲补天后剩下了一块儿石头没用上,这块石头十分孤独与伤心,后来来了一个和尚和道士,请求到人间看看,于是变成了通灵宝玉。在天上有一座美丽的宫殿,叫赤霞宫,里面有个神瑛侍者,他发现了一株仙草,他十分心疼这株仙草决定帮助她,仙草十分感动,化成了一位女神仙,这个时候神瑛侍者想下凡去训练自己,就到负责下凡的神仙那里去报到。仙草神瑛侍者这不见了,得知已下凡,她便也去找负责下凡的神仙。负责下凡的神仙,尽幻仙姑安排神瑛侍者带着通灵宝玉下凡去了,而仙草变成的绛珠仙子为了报答他,把一生的眼泪都给他,警幻仙姑被感动,于是安排他下凡。后来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而绛珠仙子也就是林黛玉。

这就是《红楼梦》的来源。

而这个的故事主要是按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故事为主线写的。我喜欢《红楼梦》这个长篇章回小说的原因是因为,一它的思想非常好,里面不但有许多指导意义,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封建社会,里面包含了许多哲学道理。而他的语言也十分的细腻婉转,令人百读不厌,里面的诗词文笔,可以说是中国小说的巅峰,无人能及。我十分欣赏文中的男主角,贾宝玉,他不管对待谁,对待自己的家人,他是对待身边的侍从仆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他不像平时的贵族人一样,是歧视他们,而是挺着胸膛伸出双手,来帮助他们。同时,我也欣赏林黛玉,一说起她,就会想到黛玉葬花,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我十分心疼他,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在薛宝钗与贾宝玉得大婚上泪尽而逝。

红楼梦,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爱不释手,看多少遍都不会腻,是一部特别好的作品。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600字5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结识了《红楼梦》这本含笑的悲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将自己沉醉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中。我在这朦胧中——醉了,深深的醉了,醉在几世轮回,醉在三生三世,醉在彼岸花从……

朦胧中,一位芊芊瘦弱的少女。湖畔边,风吹过她的墨发,打着几分柔柔的感伤。心绪因忧愁随风飘零,落下几片残缺的花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有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不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黛玉葬花》了。

风吹走残落的花瓣,却吹不走眉间的一点愁。千年绛珠,降临人世,只为报那灌溉之恩却流尽此生的泪。郁郁而终,不得善缘。

黛玉,在我眼里是出水芙蓉,是圣洁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她,显得那么清高、神秘……

红楼遗梦,悲兮,叹兮,梦兮,忧兮……

红楼遗梦,梦情仇,梦忧愁,梦黄粱……

篇5

皇冠明珠:徐、王“经典版”

《红楼梦》是“上越”和徐派、王派的看家戏。自1958年2月18日首演以来,徐王版《红楼梦》就受到热烈欢迎,当时就连演连满54场。1978年同名戏曲电影上映后更是轰动一时,不少地方的电影院日夜放映,观众之多堪称历史记录。

作为越剧发展成熟的标志性剧目之一,《红楼梦》的成功来自编、导、演、音、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徐王版《红楼梦》拥有一位出色的编剧――徐进。徐进手中一支犀利而细腻的笔,把原著小说解读为一个缠绵悲切的爱情故事,一对不为世俗环境所容的情侣。全剧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可谓扣住了时代脉搏,把住了越剧风格,也抓住了半个世纪越剧观众的心。除了两位男女主角形象深入人心之外,其他几个配角也同样令人难忘――“外面光,里面尖”的王熙凤,“台下泪比台上多”的戏子琪官,聪慧忠心的丫鬟紫娟等等都塑造得十分成功,就连作为宝黛爱情对立面的封建家长代表――老祖宗和贾父,同样个性强烈而丰富,形象真实且可信。全剧文辞优美,雅俗共赏,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成为越剧流传最广的俗语。

越剧《红楼梦》也是徐派、王派成熟的代表性作品。徐派自1947年演出《是我错》中的赵文骏时,其唱腔已具雏形。解放后,徐玉兰又成功演出了《北地王》、《春香传》、《追鱼》、《西厢记》等剧,将热情洒脱、俊秀多情的一类人物刻画得传神动人。1958年,徐玉兰成功扮演了率性潇洒的贾宝玉,水到渠成地把徐派推向成熟境界。提到《红楼梦》和徐派唱腔的完善,不能不说到与徐玉兰长期合作的作曲家顾振遐。顾振遐既受过学院派西洋作曲技法的训练,又有长期戏曲熏陶和越剧创曲的工作经历,他和徐玉兰一起提炼徐派唱腔的音乐元素,进行严密的铺排和布局,用唱腔音乐成功刻画了贾宝玉这一形象。《红楼梦》中《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金玉良缘把我骗》、《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等唱段,是徐派最为脍炙人口的唱段。

王文娟出道很早。早期,她通常被看作与徐玉兰或其他小生配戏的小花旦,直到解放后成功演出了《春香传》中的春香后,王文娟才被看作优秀的旦角演员受到热烈赞誉。《红楼梦》是王文娟影响最大的剧目,她出色地刻画了才高孤傲、寄人篱下的林妹妹一角,从下轿时“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葬花时“红消香断有谁怜”,到焚稿时“一弯冷月照花魂”,王文娟扮演的林妹妹成为越剧观众乃至戏剧界、学术界(红学)心中永远不老的林妹妹。

真金白银:钱、单“大剧院版”

2000年,新版越剧《红楼梦》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男女主演分别是徐派弟子钱惠丽和王派传人单仰萍。其实,在大剧院版《红楼梦》推出之前,她们两人已将徐王版《红楼梦》演出过上千场次,足迹也踏遍了国内国外。

钱惠丽、单仰萍与《红楼梦》有着不解的缘分。钱惠丽生长在浙江,第一次看越剧就是越剧电影《红楼梦》。高中毕业后,她以一曲“金玉良缘”考入诸暨县越剧团,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越剧小生。她的开蒙戏也就是《红楼梦》。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祖宗”周宝奎看到了她扮演的贾宝玉,十分喜欢,就将她推荐给徐玉兰。对于这个扮相漂亮、声音嘹亮、表演闪亮的学生,徐玉兰不仅倾囊相授,还为把她调入红楼剧团而多方奔走。调入老师身边后,钱惠丽的艺术突飞猛进,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徐派艺术。她不仅演了《西厢记》、《追鱼》等徐派代表剧目,还上演了《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舞台姐妹》等改编和新编戏,塑造了一系列俊美潇洒、率真纯净的艺术形象,被观众昵称为“钱公子”。

单仰萍天生丽质,是扮演林黛玉的绝佳人选。她的艺术深得王文娟的真传,清雅的气质使她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无不牵动人心,“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形象让人信服。大剧院版《红楼梦》又称豪华版《红楼梦》,它借助半个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将舞台打造得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给予观众听觉视觉上的双重美感。也许是为了照顾豪华版的舞台效果,这个版本的剧本有所改动,如第一场由“元春省亲”代替了“黛玉进府”。也有专家认为,这样改动游离了宝黛爱情这条故事线,不如原版的轻灵精巧。

原汁原味:郑、王“拓影版”

郑国风和王志萍同样是徐、王的优秀传人。王志萍自出道以来就因扮相、音色酷似王文娟而被称为“小王文娟”,她和郑国风合作继承上演了很多徐王派剧目,如《追鱼》、《春香传》、《孟丽君》、《西园记》等,得到众多新老观众的赞誉。2007年,她们一起拍摄了舞台艺术电影,将徐王版《红楼梦》原汁原味地奉献给戏迷。郑国风音质出众,既有徐派特有的高亢金属质感,又有自己独特醇厚的韵味,听她的贾宝玉,既热情又温暖,既柔情又帅气。

有人对郑王组合拍摄的电影《红楼梦》“缺乏创新”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似乎创新是衡量剧目的头条标准。其实,且不说原味继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创新也难以离开继承传统这一基础。在越剧舞台上,同样不能缺失经典剧目的原样演出。郑王版《红楼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虽有经典版《红楼梦》和钱单组合珠玉在前,但她们的表演依然大放光彩,其中有的细节还透出丝丝新意,引人回味。

篇6

关键词:主仆关系 贾宝玉 茗烟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总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古典文学中某些‘只是征兆的东西’到《红楼梦》里‘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这方面的例证是很多的。”② 确实如此,《红楼梦》里体现着太多的新思维、新创造、新气象。传统意义上单一、平板的类型化主仆关系也有了新的改观。全书主要人物贾宝玉和小厮茗烟之间也出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算是难得的超越性的新型主仆关系。

一、茗烟的出场 宝玉的“出格”

伺候贾宝玉日常起居的是袭人、晴雯等女仆,茗烟只是陪同贾宝玉读书的小书童。茗烟的正式出场的地点,是贾宝玉最不喜欢的学堂,出场回目为《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③首先要说的是,作为描写日常生活,反映世态人情的小说,《红楼梦》激烈的场面不多。前八十回里,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里贾政怒打贾宝玉,算是场面最激烈的;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贾琏和凤姐要打要“杀”,也可以算入此类;若再找一次场面热闹些的,当数这第九回了。

在第九回里,金荣挑衅贾宝玉的好友秦钟等人,言语放肆,不堪入耳。这番行为惹怒了秦钟姐夫贾蓉的至交贾蔷,贾蔷不想和金荣正面冲突,于是暗地里挑唆茗烟。书里面说茗烟:

这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谙世事,如今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玉都干连在内,不给他个厉害,下次越发狂纵难制了。这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如今的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着,便一头来找金荣,也不叫金相公。

此时的茗烟,俨然是为宝玉出头的好哥们,这一股豁出去的劲头“吓得满屋中子弟都怔怔的痴望。”茗烟一打头阵,其他人也乱起来,于是学堂里“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的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鼎沸起来”。

李贵为首的大仆人要调停,因为他们深知诺大个贾府里面的明争暗斗有多复杂,事情闹大了会什么样的后果。相对于李贵的紧张,茗烟却对此不以为然,公然表示对无理主子阶层的蔑视“我眼里就瞧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并且鼓动宝玉抗争到底“茗烟包着书,又得意道‘爷也不用自己去见,等我到他家就说老太太有说的话问他呢,雇上一辆车拉进去,当着老太太问他,岂不省事’”。吓得李贵说“你要死!……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压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在李贵等的镇压下,事情总算没闹大,以挑衅的金荣向秦钟、宝玉磕头赔罪完结。

在“闹学堂”事件的过程里,对于茗烟的做法,贾宝玉只评价了一句“茗烟他也是为有人欺侮我的。”这一句看似平常,却大有深意。很明显,茗烟对这件事应付大部分的责任,因为不管开始口角的原因如何,毕竟“先一把揪住金荣”开始动手的是茗烟。连在现场的李贵也认定茗烟“你闹了学堂”,所以,要是事后认真过堂,茗烟绝脱不了干系。于是宝玉一句话分明是在替茗烟免罪:动手是因为“我”,你们不要让茗烟担什么责任。以宝玉的身份说这样的话,事后茗烟并没因此受到什么伤害也是可以想象的。

贾宝玉在整个事件里,表现也 “出格”了一次。在整部《红楼梦》里,贾宝玉人前的表现大部分时间都是温文尔雅,对人平和宽容的,但是在这里,挑事端的金荣被迫与秦钟赔礼道歉,“宝玉还不依,偏定要磕头。”贾宝玉的如此不近人情的不依不饶,苛刻强势,在全书里是很少见的。而这种有点不像宝玉性格的强硬表现,和茗烟前面的激烈打斗、言论场面的撑腰,不能说没有关系。

二、宝玉的真性:茗烟的天性

贾宝玉对那些虚伪客套的封建礼法从来是厌恶的,他性格里有尊崇“天然”的观念。在第十七回里,他公然对贾政极力称赞的人造田庄发表了自己蔑视的看法: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园,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贾宝玉对“天然”的理解是得其精髓超出众人的。本着这样的理念,他对人也是欣赏那些自然本色的,厌恶那些虚伪世故的。作为他的贴身小厮,从“闹学堂”事件可以看出,在贾宝玉护佑下的茗烟,是懵懂状态的顽童,是尚不懂统治阶层内部复杂关系、粗鲁大胆的孩子。一派天然气息的茗烟自然为宝玉所赏识。

《红楼梦》的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问底”里,写乡村打秋风来的刘姥姥,为了讨贵族太太小姐们的欢心,讲了许多自编的发生在乡间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说某地有个土地庙,里面的一尊美人泥像成精活了。在别人听来不过一笑了之,但多情的贾宝玉却念念不忘,寻根问底,于是“刘姥姥便顺口诌了出来”。第二天,贾宝玉把寻美人像的任务交给了茗烟。书上写茗烟“一早”就出发了,直到“日落”才“兴兴头头”的回来。简单几个词,茗烟的一派仿佛探险归来的孩子气跃然纸上。结果宝玉一问,找到的庙里却不是女孩儿像,而是“青脸红发的瘟神爷”。这让满怀希望的贾宝玉很生气:“宝玉听了,啐了一口,骂道‘真是一个无用的杀才!这点子事也干不来。’”

在《红楼梦》里,且不说王熙凤式的主子对奴才张口即骂,抬手就打的现象普遍,就连身为主子的贾蓉在父亲叫时没及时在跟前,还要在众人面前挨啐。但是在贾宝玉面前,茗烟显然不受这样的束缚。辛辛苦苦一天,兴兴头头回来,不但没有表扬,还遭埋怨,茗烟不干了:“茗烟道‘二爷又不知道看了什么书,或者听了谁的混话,信真了,把这没头脑的事派我去碰头,怎么说我没用呢?’”很显然,茗烟对宝玉说自己“没用”很恼怒,而且敢于当面和主人争辩。茗烟斥责宝玉听到的是“混话”,做的是“没头脑”的事。奴才和主子发脾气,在《红楼梦》里比较罕见。但是贾宝玉对奴才发脾气的反应则化解了这种让人吃惊的场面“宝玉见他急了,忙抚慰他‘你别急。改日闲了你再找去。若是他哄我们呢,自然没有了,若真是有,你岂不也集了阴骘。我必重重的赏你。’”宝玉的一番话,自然而诚挚,化矛盾于无形。这其中原因,自然是在具有人道主义平等观念的贾宝玉看来,茗烟的抗议是合理的。而茗烟之所以能如此也是有平等观念在脑子里,付出了劳动,是不该再挨骂的,即使面对的是主子。所以在这个事件里,主人和仆人都被还原成了“人”,本色而自然的人,贾宝玉和茗烟表现出的是赤子孩童的品质,是人和人之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超越主仆关系的特殊状态。

三、小结

也许现在看来,贾宝玉和茗烟的行为并没存在多么重大的个性觉醒、追求自由的意义,但是我们回头看看那个封建社会里的奴性意识有多严重:“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所实行的法律, 道德准则制约下的人多具有奴性, 等级森严的体制下的人格也具有等级性”④。这种背景下,人的奴性产生甚至是无意识的“人的奴役不但在于外在力量在奴役他, 而且在更深刻的意义上, 还在于它同意成为奴隶, 在于它奴隶般地接受奴役他的力量的作用。”⑤所以,共同属于一个主人贾宝玉,却出现了袭人、麝月为代表的奴性十足不觉醒的奴仆,也出现了晴雯、茗烟等自我意识初步觉醒的人。我们只有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局限,才可以认清贾宝玉和茗烟的行为,确实是种背负巨大社会历史环境压力的超越。

注释:

①鲁迅. 鲁迅作品精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②刘梦溪.红楼梦与中国百年.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文中出现所有《红楼梦》引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

篇7

关键词 贾宝玉 形象 反面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根据脂评所述,其在情榜中被评为“情不情”。关于他的形象,自古众说纷纭。

1、宝玉印象

对宝玉最为直接的评价便是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一番描写和评价,算不上溢美之词。既然曹雪芹是不赞成贾宝玉的,为何还要不厌其琐碎细腻地讲述他的故事呢?只有一个合理的答案:曹雪芹用贾宝玉的例子警告他的读者:如果你们也像贾宝玉这样生活,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

2、反面教材

贾宝玉出生在一个“运终数尽”、日渐萧疏的贵族家庭中。家族中儿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承祖业者。惟有这个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就是说,在贾宝玉的身上,寄托着扭转家族衰败之势、重振贾氏门风的历史责任。如果他能“留心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就上可以报效于国家,下可以封妻荫子、光耀门庭。无奈他“行为偏僻性乖张”,心思全在闺阁之中,兴趣全在儿女情上,“极恶读书”,拒走仕途经济之路。因而“于国无望”。家里大事小事都指不上他。在重大的丧事里,他惟一能做的,就是保护着姐姐们,别让和尚们的臭气熏着了。

第七十一回,宝玉劝说探春――宝玉道:“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看到此处,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与怒气横亘心中。“醉生梦死、及时行乐”的生活,谁不想过,可是身肩家族复兴重任却无关痛痒,又岂是大丈夫所为呢?愚认为,贾宝玉是曹雪芹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的一个反面榜样。

3、“反封建叛逆”质疑

当代一些学者将贾宝玉誉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说在他身上“洋溢着对那个时代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还有说“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

学者们使用率最高的,莫过于贾宝玉论“文死谏、武死战”的那段话了――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污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清代批书人对这段话大加赞赏,认为宝玉议论得精辟。当代人却说“宝玉反对忠君思想”。没见宝玉说“那朝廷是受命于天”的吗?接下去的话的意思也是“朝廷至仁至圣,天地才把万几重任给他的”,明明是拥戴的意思,何来“反对”之说?贾宝玉反对的,是那些糊涂的文官,为邀忠烈之名,胡乱批评,拚得一死,反把“昏君”的坏名声强加给皇上。如果文官皆不死于谏,正说明皇帝至仁至圣,武官皆不死于战,正说明武官智勇双全、维护了和平。贾宝玉主张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品位的忠君,怎么会是反对忠君?贾宝玉不爱读书是真的,但他却是崇儒尊孔的。在二十回,说宝玉把须眉男儿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混沌浊物,那父亲、叔伯、兄弟呢?“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仵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将孔子尊为亘古第一人的人、惟孔子之话是听的人怎会反孔?贾宝玉毁僧骂道,但从不亵渎儒家圣人。以此来判定宝玉叛逆,就如同在贾政笞挞宝玉时说的“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那是冤屈宝玉了。

总而言之,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参考文献:

[1]伍绍明.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5.3.27.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

篇8

这个暑假,我并没有打算要读多少多少书,因为我知道以前读书时,总是讲究数量,却忘了质量,所以,这个夏天,我只读了一本书,但是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就是《红楼梦》。从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到白话文的到古文的,层层递进,这让我有了许多收益。

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晴雯。可以说她是丫头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吧!晴雯原是贾府世仆赖大家买来的,可以说是仆人的仆人,因贾母见她“十分伶俐标致”,于是被像小礼物一样孝敬上来。她“身为下贱”身世可怜到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但她却开朗倔强,心思纯正健康 , 不像林黛玉那样抑郁凄苦,更不像花袭人那样温婉卑屈。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种叛逆精神,比如她对王夫人、凤姐等高居于她头上,掌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顾,还经常以犀利的言语直揭袭人的虚伪。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篇9

袭人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一,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后逐渐成为宝玉丫头中的领头人。袭人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是宝玉第一个性经验对象,后成为贾宝玉的侍妾。

作为《红楼梦》中举足轻重的丫头,袭人一直是全书中争议最大的女性人物之一,她最后的结局是嫁与戏子蒋玉菡。她与宝玉有情,贾宝玉出家后,袭人虽然侍奉过贾宝玉,但是有实无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给了蒋玉菡。离前留下:“好歹留着麝月”等语。并在贾宝玉归来时,救济了穷困的宝玉宝钗夫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红楼梦》读书心得1:《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

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成功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

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个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祖宗叫贾母心里高兴,我们看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标致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标致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标致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开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标致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气派,然而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的欢心。

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须讨老祖宗的喜欢。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别注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知道自己对她的关心,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

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

《红楼梦》读书心得2:自从读过红楼梦以后我发现这本书太悲痛了,我发现红楼梦里边的人物太苦了,比如林黛玉,自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来到自己的外婆家,而且她还有一种病,这种病就像是永远也好不了一样,在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林黛玉初见贾宝玉的那个时间,还有很多公子姑娘在一个地方文思作画,还有就是林黛玉写的诗句,林黛玉通过傻大姐知道贾宝玉今天结婚和贾宝玉发现洞房花烛后的人不是林黛玉,而且林黛玉在自己洞房花烛那段时间烧掉了自己和林黛玉一起写过的诗,和林黛玉四千是那么的伤心痛苦内心是什么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看见红楼梦自己总是觉得最后林黛玉应该和贾宝玉在一起的,我真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到底是糊写的还是在这世上真的有那么一件事,为什么零待遇和贾宝玉就不能作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就算死了,但是最后他们两也能一起化成蝴蝶一起飞走。

说实话,读前面一点我对这本书还感兴趣,快要读完这本书的一半我就不感兴趣了,要不是我想看一看后面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我才不会去看这本书,但是看完这本书就好像是我们的人生一样,有酸甜苦辣,就是黛玉酸就是林黛玉吃那些姑娘们的酸一样很不舒服,甜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俩人在一起作诗,苦就是贾宝玉和那些姑娘们在一起把林黛玉一个人扔在那里看着他们一个个欢快高兴的笑脸。

我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和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痛苦,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我想起然后两个人有缘人又不能在一起,所以要是我,我不会吧太多感情放在爱情上面。

所以最后读后感是这本书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好看。所以随大家看不看都不关我的事。

《红楼梦》读书心得3: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

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

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