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故事大全范文

时间:2023-04-05 22: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故事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故事大全

篇1

星期六的下午,我一个人在楼下很无聊,就想找一本《幽默大全》来看。我慢步走到楼上,轻轻推开房门一看。咦!我的一本《中外少儿成才故事》怎么躺在地上啊?这是谁干的?

我想了想:昨天晚上,我好像生气了,把那本书当作了发泄工具,还把它撕破了,重重地扔在了地上,不管它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都没有把它捡起来放好。原来这是的啊!想到这儿,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轻轻地捧起了这本伤痕累累的书,心里感到十分内疚。突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种想法:要不我把这本书重新再包装一遍?说干就干。我先把所要用的材料都一一地准备好。再把书放在白纸中间对称好,弄成书的形状。接着,我用剪刀剪好。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用双面胶贴在它的身上,这样能使书皮不会再掉下来。最后,我用记号笔在新封面上写上八个大字:中外少儿成才故事。

我捧起书本,欣赏着我的劳动成果。这时,书本仿佛在对我笑呢!

篇2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70-02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文当用汉字为“}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被视为艺术的一种,无论意义或实际运用,都给人更加精致细腻的艺术感受。其功能包括提供有意义的背景情境、建构基础能力、提供情感的抒发、提升学习兴趣、经验学习的媒介。优秀的绘本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其想象空间,提升其审美能力,培养儿童情感。因此,绘本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绘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对儿童而言,读绘本就是轻松愉悦的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是对世界与生活的认识与体会。因此,在欧美、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及地区,绘本阅读早己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手段,形成了成熟的推广模式,甚至成为全社会共同推动、参与的常规活动。例如,在美国,连总统、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都会加入到绘本阅读推广的行列中来。我国相比其他国家,绘本阅读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绘本才正式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少儿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探索绘本阅读推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由此可见,研究与建立国内公共图书馆以绘本促阅读的阅读推广模式迫在眉睫。

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蒲公英”主题绘本馆以“开启绘本,播散爱的种子”为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绘本、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现有馆藏绘本1万余册,形成了包括“亲情・友情”、“心理・成长”、“自然・科幻”、“生命・艺术”主题绘本,外文原版绘本、100本优秀绘本、分级绘本为特色的馆藏。

二、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实践

长春市少儿图书馆“蒲公英”绘本阅读活动不论从阅读环境的创设、案例绘本的选择、活动流程的设计都独具匠心,融入了创意的元素,倡导开启绘本,润泽童年的理念。

1.阅读环境创设自然亲近。阅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想要让孩子爱读书,就要让他们在读书之前先爱上阅读的氛围。因此,我们要为儿童提供自然、亲近的阅读环境。在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内,专设亲子绘本阅读区域,洋溢着阳光、温馨的氛围。这里的绘本种类丰富、摆放错落有致,铺着柔软的地毯,放置着色调鲜艳的小圆桌椅,手指书、洞洞书随意堆放,儿童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自由自在度过一个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时光。

2.绘本讲读科学分组。为了保障活动效果,绘本馆实行免费会员制管理,公开在媒体上招募会员40余人,按照年龄段分为3~4岁组、5~6岁组、7~8岁组,不同组别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组织会员活动。

3.绘本讲读老师专业化。“蒲公英”绘本馆由4位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研究生讲读老师组成,分别是教育学、图书馆学、播音主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四位老师通过参与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并通过考核获得了“全国阅读推广人”资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4.案例绘本选择独具匠心。国内外很多绘本书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快乐阅读的天地。优秀的绘本书蕴含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验。准确选择案例绘本,毫无疑问,是图书馆开展绘本阅读推广活动的首要条件。在选择案例绘本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1)题材生动广泛。从儿童生活到科普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历险探索等都可以成为绘本阅读的题材。《幸福的种子》这套绘本中蕴含了多种题材的故事,其中《花园里有什么》是一本趣味性很强的知识性绘本,引导孩子感悟大自然的丰富、体会人与自然融合的美好。《团圆》、《爱心树》等绘本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向儿童传递亲情的可贵,让他们学会感恩等。(2)文体丰富多元。绘本阅读活动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我们在为儿童提供绘本时应考虑文体的多样性。绘本中阅读中不仅有各种国际绘本大奖获奖绘本、童话故事,而且有儿歌、童谣,可使儿童接触到语言的多元风貌。《白雪公主》、《小红帽》等中外著名的童话故事,《儿歌大全》、《童谣大全》等系列丛书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而且能激发少年儿童极大的阅读兴趣。(3)外形鲜明奇特。艺术表现的独特性使儿童绘本书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除了在色彩、造型上注意切合儿童心理之外,有些作家还善于创作奇特的游戏绘本书。喜欢安东尼・布朗《形状游戏》这本书的孩子,肯定对其外形设计印象深刻,封面正中央是一个正方形方框,框内是该书故事主人公形象,四周布满各种形状,符合儿童的探求、好奇心理特点,促使儿童很想知道故事内容。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一书,通篇都是插图,是本无字的绘本书。

5.活动流程设计活泼生动。(1)活动内容富于创意。要求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教育者应当使儿童阅读成为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充分想象和创造,最终将儿童培养成能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意阅读对儿童的价值在于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2)活动形式注重互动。积极创新“蒲公英”的活动形式,采用多形式的互动,多媒体手段,融入游戏、歌谣、手工等互动元素,将绘本的情景演绎与真实活动相结合。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通过举办少儿故事会、儿童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小朋友的阅读兴趣,创造艺术氛围。在分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激发了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3)活动组织加强合作。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合作,先后与市委机关幼儿园、民间团体“小陶子”等合作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活动,图书馆通过合作活动更有效地推广绘本阅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邀请到高校教师、中学校长等举办亲子讲座,讲座内容实用贴近孩子实际,让绘本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更延伸到家长,收到了家长的欢迎和好评。(4)活动内涵培养情感。不断探索“蒲公英”的活动内涵,通过以“对妈妈大声说爱”、“拥抱秋天”、“会唱歌的故事书”、“奥斯卡获奖短片欣赏”等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小朋友的感知能力,培养其体验生活的情感,为其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培养能力、健康成长的平台。亲子游戏,如“找妈妈”通过观察妈妈的手来寻找自己的妈妈,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引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绘本阅读对于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等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3~8岁正是儿童好奇、探索的阶段,此阶段80%的儿童是通过感觉知觉从外界获取信息。对于神秘的未知世界,儿童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借助于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来认识世界。而绘本正是把握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使他们在绘本世界中乐于观察、善于想象。由于绘本阅读集图画、文字于一体,能给儿童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同时,儿童通过对绘本图画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图中的环境、人物及情节,能有效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2.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绘本里的文字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很适合孩子朗读和学习。儿童通过不断朗读、模仿绘本中的语言逐步发展其语言能力。儿童在阅读绘本时会很自然就绘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乐于与家长或同伴讨论,无形之中,不仅丰富累积了自身的语汇量,而且还能将绘本中原有语言进行加工创作,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优秀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儿童在视觉上感到愉悦,而且能将其中语言、情感、思想等丰富的内涵传递给儿童,使儿童能够体验阅读乐趣,与书为友。

3.促进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绘本书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具有结合色彩、线条等巧妙构思的外在形式美,同时又有作品内容的内在意蕴美。儿童的审美心理是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绘本以其充满想象的画面、优美简洁的文字,引导儿童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使儿童在阅读中体验审美的快乐。绘本给予儿童更多的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儿童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对其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涓.论图画书阅读与儿童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9).

[2]李文华.对深化少儿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思考[A]//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冯莉.如何进行幼儿自主阅读[J].少年儿童研究,2011,(6).

篇3

一、确立导读书目

教师要使教材成为港口和指南,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小天地,遨游于浩瀚的认知空间。教师要做有心人,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地制订阅读计划,按年级顺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确定名家书目,建立阅读书目列表,做到“心中有书,导读有数”。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让童话、诗歌、寓言、名人传记以及《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适合少儿阅读的书目,润物细无声般地来到孩子视野里。

二、以篇带本,适时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教师在教材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体验、积累语言的同时,经受着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心灵的震撼,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字阅读的魅力,借此教师可以相机推荐与文本教材语言特点或主人公精神相关联的整本的书。一学期如果向学生推荐两本著作,再加上寒暑假,小学阶段最少可阅读相关名著几十本。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这反复揣摩阅读几十本书的经历,学生的精神世界该多么充实、丰富;语言表达功底该会多么厚实;阅读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更是不言而喻。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如:低年级学习《狐狸和乌鸦》时,学生从中感悟到故事很有趣,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也轻松地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学生兴趣盎然时,老师随机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从《伊索寓言》这本书选来的。《伊索寓言》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可以尝试读拼音版的《伊索寓言》。童话故事对于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可以讲一两个童话故事或半个故事,然后简单地介绍童话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产生渴望阅读的内动力,促进学生去寻找童话故事书籍阅读。中高年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读什么书,有时也很模糊,往往需要借助课堂上的展示、感悟,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望。

三、营造氛围,注重检查

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向学生推荐书目,而不落到实处,让学生自由翻读,这往往达不到预定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巧妙引导,甚至需要老师以身作则,参与其中。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任教四年级语文时,我照例推荐阅读书目,学生也读了,但常发现多数同学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差事,交流时,往往只是几位老面孔。经留心观察、分析,学生还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不能静心走进主人公角色中,只是三分钟热度,翻翻而已。在推荐《三国演义》一书时,我也特地从图书馆中借一本,每天中午陪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我担心学生只有粗读没有精读,这样读再多的书也难以形成语文能力。在读书时,我有时告诉他们阅读方法,精彩之处可采用精读法,情节平淡的可略读,有时特地安排学生读精彩片段,从实例中明白该精读的内容,对学生读书起到导向作用。如今,每天清晨、中午教室内总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个个神情专注地遨游于书海。

四、搭建平台,着眼激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只通过交流汇报,做做读书笔记等简单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收获,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长期下去将会产生懈怠心理,读书热情逐渐会被冲淡,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还应当适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开展藏书活动,激励学生阅读

班级设立图书角,可将自认为值得阅读的书籍提供给大家欣赏,这样也解决部分学生无书读的难题,同时也让好动的学生视线中有书的踪影,能受到感染。在图书角处,张贴学生拥有的图书目录表,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开通“点播”热线,激起阅读热望

书读进去,还要能说出来,说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晨会课、周会课,让学生通过“你点我播”的形式,将冗长的书本内容,通过“成语天地”“故事集锦”“歇后语大全”“乐哈哈”等栏目,在轻松作答或简要复述故事中,勾起学生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将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

3.开展朗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

“诵”是学生学习语言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诵”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感情;“诵”能声情并茂,培养语感;“诵”能更好地积累语言。每日一诗诵读,或每日一文诵读。还可以利用校园活动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红领巾广播台,开办“美文欣赏”节目。

篇4

上海市静安体育中心(退休)象棋教练。1949年至1957年任上海青年会沪青棋社顾问、社长。1958年至1962年;任上海市棋队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教练。1962年至1985年为静安区教练。1958至1965年为全国棋类锦标赛总裁判长、裁判长等。1985年首批象棋国家级荣誉裁判。1962年任中国象棋协会委员。1950年至1962年为《新民晚报》、中国新闻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刊物,撰写象棋稿一千余篇。1962年、1979年参加《辞海》编写工作。1950年迄今历年编写出版的著作有:《中国象棋辞典》(香港版)、《象棋术语图说》、《国际象棋入门》、《象棋实用战局》(一、二集)、《中国象棋谱大全》等30余种。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是上海滩著名的妇、内科专家,在常人眼中,他似乎更应该秉承父业,在医术上有所建树。可是冥冥之中,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他投入到另一个同样广阔的天地中来。

弃医从弈说屠公

屠景明先生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屠仲书是上海滩的名中医,著名的妇、内科专家,同时还是一位象棋迷。少年时期的屠景明,就读于上海民主中学,受家庭熏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学习医术,当然也学会了象棋。应该说,在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特定历史时期,屠景明拥有一个相对优越的外部环境,他也不止一次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俗语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938年,天灾人祸降临到了屠家。先是父亲去世,屠景明不得不独立行医,承担起家庭的重任,那年他年仅16岁。而后“八・一三”日寇轰炸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原先在南市大东门的诊所也不幸毁于战火之中。

危急时刻,屠景明父亲生前好友,“严乾升中药店”掌柜葛桂荣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位于广西北路的店堂辟出一角,让屠景明开设坐堂门诊。然而,病家信任的是老中医,当时屠尚未满20岁,人们是不会相信“小中医”的。尽管葛掌柜对屠进行了一番苦心包装:身着长衫,戴上眼镜,扮成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可此举收效不大,因为他一开口,稚音未脱,更关键的是他对妇科医术学得尚不深入,这就难怪这位“小中医”常要坐冷板凳了。不过这倒也好,正巧葛经理也喜欢下象棋,空闲下来,两人便飞车跃马,较量起来。有一天,葛掌柜兴致所至,脱口说道:“明天我领你去天蟾茶楼。”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句无意间的脱口之辞把屠景明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

天蟾茶楼离药店不远,屠景明一直以为这里仅仅是喝茶、听书的场所,没想到还可以下象棋,而且当时不少到上海走码头的象棋名家,几乎都到这里来一试身手。

自从发现了天蟾茶楼这块“新大陆”后,对屠景明继承父业的志向是个不少的震动。他觉得下棋要找高手,而天蟾茶楼正是一个最理想的地方。反正没有多少生意,于是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光顾这里,找高手过招。久而久之,前来找他看病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来向他讨教棋艺的,而屠景明的棋艺,也正是在一边从医,一边实战的过程中,突飞猛进的。临近上海解放时,屠在象棋界的名声,已远远超过了他做医生的名气。

屠景明的主要棋战业绩在50年代。1952年,北京象棋名家谢小然访沪,和杨官四战皆平,和董文渊二战亦平。与屠景明的比赛在青年会举行,结果也不分胜负。

1955年3月至5月,屠景明与何顺安组成上海联队,访问广州、武汉、北京,行程万里,历时二个月,与“羊城双雄”杨官、陈松顺,湖北李义庭、罗天扬,北京张德魁、侯玉山等做了20多场公开赛,屠的总成绩是:10胜6负15和,充分显示出他的棋艺功力。

上海解放不久,经《亦报》记者冯小秀介绍,屠景明开始主持《亦报》象棋专栏。1952年,《亦报》并入《新民晚报》,屠又继续给《新民晚报》主持了三年的象棋专栏。

不仅如此,屠景明在“象棋规则”方面亦有一定造诣。旧时,棋赛因没有完善和统一的规则,往往发生争执。屠景明根据平时积累的一些典型棋例,制订了《象模比赛规则》,规定凡重要比赛,必须记录着法,又明确哪些属于“允许着法”,还限制了下棋走子的时间等。实践证明,这项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象棋比赛规则》为1956年首届全国象棋比赛“规则”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2年,屠景明写了100多条象棋名词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编辑选用。1982年他又写200多条象棋名词送《体育词典》选用。作为一个象棋名家,他还致力于象棋著作的撰写。在研究《梅花谱》时,他很注意变着的创新,将研究心得编成《梅花谱新编评注》一书,还编写《象棋实用残局》、《棋海拾贝》等书,为丰富棋艺书刊市场不遗余力。

篇5

谈到阅读能力,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是,无论怎样描述,它对于人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终身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大概怎样评价也不为过。一般来说,阅读能力越强,综合素质也就越强。不信你就环顾一下周围,随处可以找到答案。

记得九年以前中央就出台过一个关于人才的决定。这个决定曾经强调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六年前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里,又再次强调了这三种能力。无论前者是泛指人才的特质,还是后者是专指学生的素质,都把学习能力“排”了前面。究竟学习能力是不是“第一能力”,还真不好论述。反正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学习能力,便具备了深入实践、积极创新的前提条件。这可能算是理解三种能力内在联系的一个“选项”。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一下学习能力的构成,毫无疑问阅读能力应该是其中的“主力”。

无论怎样阐释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乃至重要地位,谁也不能忽视它的源头———读书活动。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读书活动就是阅读能力的“主机”,着实生动而鲜活。读的多,肯定就会打开眼界,因为他储存的多;读的透,肯定就受到启发,因为他思考的多。眼界宽了、启发多了,自然就会不断“生成”阅读能力,推动你的学习。咱们不是总在强调厚积薄发吗?没有读书活动的“厚积”,哪来阅读能力的“薄发”?现代社会更加需要这样的厚积薄发。所以,对于小学这个非常基础的学段来说,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非常基础的能力,是一项非常基础的任务。可能这也是他们确立这个课题的初衷吧!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大力提高阅读能力,无论业内、业外,似乎从未有过不同的声音。最近几年开展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又专门在这方面提出了两条“标志性”的评估指标:一是提高图书生均配置标准———小学30本,初中40本;二是广泛开展学校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政府还以一个“图书配送工程”来支撑这个项目,重视程度非常高。书是有了,读得如何,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应该心里有数。眼下,有两种现象,似有“倾向性”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乃至警觉。

一种现象是读书活动被“迎检”给形式化了。本来开展读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谁都说缺它不行。按照教育规律,总不能就“教”那几本教科书吧!可是面对现实,还是在“考”那几本教科书。于是,有的人就想法“对付”了:迎接检查时“紧”上一阵,甚至还会摆开架势,“统一”行动(统一借书,统一排课),甚至连展示阅读能力,也要统一成“读后感”。反正只要“统一”,就好“操作”。然而,检查过后往往又被“撂”到一边,也就没人操持了,因为没有人检查了。似乎读书活动本来就是“分外”的事儿,摆摆样子、“形式”一下就可以了。

另一种现象是阅读能力被“应考”给功利化了。不知何时,阅读能力忽然“划归”到语文学科,说白了就是“划归”到语文考试。于是,“你考什么,我读什么”便成了读书的唯一标准。不是你有考的套路吗?咱也有“读”的套路。为了应对考试,从选的篇目到练的项目,都在想方设法摸准“套路”、靠上“套路”。什么纠正别字、填加标点、解释词语、分析句子、判断修辞、概括主题、缩写全文、续写结尾……反正你能出题考,我就能找“文”练。如今,许多人看准了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那些以“美文”阅读训练为名的“精选”、“大全”之类,不仅抢占了书店的阵地,也塞进了学生的书包。似乎阅读能力本来就是考试的内容,所以搞搞题海战术,“功利”一下,也不该受到非议。

那么,咱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能力?有两个故事,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一个是国内的故事。有位成功家长介绍成功经验:小时候把孩子带入了读书的大门,长大了孩子才会有顺利的发展。据说,起因是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中午在校就餐,就餐以后本该午休,可孩子偏在操场上“疯”。“训”一次管两天,怎么说也不听。这位家长在着急之余,无意发现了一套《儿童台历》,忽然来了“灵感”———尽管过了期,仍然有价值。因为这套台历按月成册,每天1页,而且1页一个故事,“微型”不过百字,内容引人入胜。于是,他和孩子定了一个“协议”,每天中午只读一个故事,晚上就讲这个故事。当然,开始孩子并不情愿,“矫情”时有发生,诸如字不认识啦、词没学过啦。他告诉孩子,你只要看明白就行。没想到,“协议”只执行了一个月,孩子便一发不可收了。有时,孩子一天能读3页、5页,还能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更让人振奋的是,孩子居然读上了“瘾”。看到什么,就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讲什么,还总嚷嚷着要看新书。借了一本《少儿百科全书》,孩子居然能趴在那儿看上半天儿。后来,作文没发过愁,自己还总想独出心裁。再后来,论文也没犯过“怵”,导师也夸他挺有文采。

另一个是国外的故事。也怪了,似乎发达国家都特别看重课外阅读。所以,那里的图书馆非常完善,管理也非常规范。有位美国小学校长谈及此事时说:课外阅读从学生入学就开始了,人人都要参加,周周都有“任务”。当然,定期检查也必不可少,如复述、表演,研讨、辩论等。在一年级的教室里,你会发现都设有“图书角”。教师告诉我们:学生还小,自己不太会借书,图书馆就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每周准备一些书送到班上,学生可以随便取、随时读。不怕你看得快,下周准换新的。难怪人家接待咱们,总是把图书馆作为“重头戏”,领着你看个没完,拉着你说个没够。这种情况似乎已成国际惯例。

其实,这两个故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开展读书活动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别说背离了规律,哪怕是偏离了规律,你再能“造势”,读书活动也不会受到欢迎,阅读能力更难以得到提高。

谁的读书活动也离不开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阶段、趣味和自主。这三个“原则”没先没后,相辅相成。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趣味和自主好理解,也好把握。阶段则是最有讲究的。听说最近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若干处都有修改。好像“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是被少数保留下来且最无争议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还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解为5万、40万、100万字。如果继续分解,每个学期按20周测算,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周的阅读量应分别为0.125万、1万和2.5万字。当然,这种测算过于“理论”。但有一点非常实际,无论这个“指标”是总是分,要想落到实处,语文本身根本“扛”不住。学校的读书活动无疑应该是主要路径。有人说,这项工作是学校的“平常活儿”,更是“良心活儿”。这话一点儿不假。求知欲望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咱们真能把读书活动在切实分好阶段的同时,充分体现趣味、坚持鼓励自主,那咱们的学生真就能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了。

篇6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一

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中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中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

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春暖花开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初中首次社会实践,刚来的我们是懒散,无组织,无纪律,没有集体荣誉感的一群人。平时在家犹如大小姐的我,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这的第一顿饭就让我尝尽了苦头,面对军事化的,哨响声停,安静吃饭,顺序洗碗,就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在家里吃饭超慢的我,在这里也学会了迅速吃饭,提高了效率。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学习了军事行走,站立,蹲姿及坐姿等。参观展览馆,让我体会到了鸦片对人们的危害,吸毒危害家人,自己及其他人。在体验馆中,我了解了各种军事警报的响铃,学会了如何在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自我保护的知识!教学员老师的课程让我大开眼界,下午我们走进机器人的世界,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体会到了机器制造者的无限智慧及创造探索过程中的坚信。那节课我学会了动手能力和体会别人的那颗宽容的心,学农我们学习了种黄豆,虽然女生只是放黄豆和盖黄豆,但我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深刻体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今以后不会再浪费不易之粮了。

拉歌,是最有意义的事了。每个人都在使出自己的全身之力为班级乃至自己的学校呐喊,助威。谁也不让谁,那一刻,仿佛我们是一体的。我们一条心。为的只是让自己的学校赢!从口号:海滨二校怕过谁这句让我深刻体会,不只是我,好像大家都在短短几天里长大了~我们学会了团结,包容,学会了集体第一。学会了自立更生!

社会实践就快落幕了。我们不再是那群懒散,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了。现在的我们要以更勃发,更积极,刚团结的精神大步走向我们的未来,这短暂的几天,我永生难忘。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三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四

中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南,以为准绳,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依据,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活动,收到了的教育。

一、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扫墓。

在清明节这天,组织全体学生到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瞻仰祭扫。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前,人们静默肃立。由学校团支部书记致辞,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接着,全体师生默哀三分钟。随后,在《致敬曲》舒缓的旋律中,向烈士敬献花圈。环绕着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墓区,全校师生一一驻足瞻仰,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哀思。缅怀先烈们为创建新而抛头颅、洒鲜血的丰功伟绩。这次活动,学生知道了在战争年代有多少儿女参军报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了的青春与生命,先烈们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了旧社会,换来了新的诞生,使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生命失去了,但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年轻一代的晚辈忘记的丰功伟绩,接过的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以行动向祖国,向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为祖国建设献出的青春和热血。

二、植树节,组织学生植树。

树抚育的灵魂,维持生命所需并庇护,的生命形态象树生活,地球上庞大的森林像一张活生生的毯子般覆盖着地球,一张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3月12日,学校组织学生植树活动。,学校做植树前的动员讲话:建设生态文明,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并生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职责,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全民植树造林、林业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秀美城乡的途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全民植树造林,共建生态文明,是全区的责任和义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希望大家绿化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行动起来,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大家纷纷表示,植树活动可以享受绿色环境、环保意识,而且种下一棵树,就等于种下了绿色的希望。希望大家都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行动起来,让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

接着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劳动工具,一路欢声笑语,迈着整齐的步伐,步行来到离学校十几里远的公路边植树现场。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干劲十足:挖坑的,拿树苗的,填土的,浇水的,同学们争先恐后,栽了一棵又一棵。栽好了,还踩一踩,把土夯实,树能成活。温度不高,但人人满头大汗,忙的不亦乐乎。不长,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同学们擦着头上的汗水,想象着不久的将来,走在公路上的人们会感受到无限的绿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三、组织学生到游览扬州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