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职责范文

时间:2023-03-31 01:4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的职责

篇1

应付会计需要工作认真细致,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应付会计的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应付会计的职责11、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财务核对、核算、监督;

2、负责各类明细分类账的核算及月末结账;

3、负责企业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工作;

4、及时做好会计凭证、账簿账册、文件资料、会计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工作;

5、及时与内账会计做好原始单据交接及现金、银行日记帐的对账工作,定期完成企业日常的记帐、结帐工作。

应付会计的职责21.负责凭证录入、对账、科目检核,编制会计报表;

2.负责海关账处理,核对仓库与关务结存;

3.负责进项发票跟进,出口退税申报;

4.负责高企研发辅助账核算,整理研发费用备查账;

5.负责纳税申报,统计报表填制、财税及工商相关业务的办理等;

6.协助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工作,准备审计所需资料;

7.协助凭证的装订、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8.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各项任务。

应付会计的职责3负责完成本地法人公司发票认证开具、纳税申报、项目申报工作;

负责完成本地法人公司数据提报、报表、统计申报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应付会计的职责41、负责对外票务及税务申报(增值税、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及时跟进税务最新政策,并传达到财务部及相关人员;

2、负责每月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申报;

3、负责对接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外开票,每周公布最新开票商品库存,及时跟进整理开票的准确性,完整性;

4、负责每月整理供应商/客户销售合同存档和发票的收发登记;

5、负责公司相关证件的管理(包括:新办、年审、报税、变更、建册,税汇清算,存档等);

6、负责所分配门店的库存/固资盘点,及门店的月度巡检工作。

应付会计的职责51、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年检等有关事项;

2、完成月度、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的纳税申报工作;

3、办理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等事项,编制公司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4、配合国地税等相关部门对公司税务的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税务资料;

5、负责分公司的纳税申报与缴纳、维护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应付会计的职责61.负责发票领购、保管,按规定及时登记发票领购簿;

2.及时正确开具发票;

3.严格对各种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审核,及时进行发票认证;

4.规范本地、异地各项涉税事项的核算、管理流程,并及时反馈处理问题;

5.负责编制国税、地税需要的各种报表,每月按时进行纳税申报;

6.熟悉软件产品退税、出口退税流程及账务处理;

7.有高新技术企业账目处理经验;

8.配合年度税审,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

应付会计的职责71.负责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年检等有关事项;

2.检查公司的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的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公司需求的税务筹划;

3.负责公司进项发票认证、纳税申报、及税务相关的账务处理。

4.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清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5.负责税务、工商相关业务办理,准确核算各项税费,按期缴纳各种税款及纳税申报和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篇2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责任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篇3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职业责任

        会计行业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会计是一种接受委托代理核算管理业务的责任人即投资者,并对其负责的职业。当前,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不少企业特别是很多大型特大型企业仍然属于国家控制,仍然奉行陈旧的管理理念。这样对于会计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容易造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要判断和评价一位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应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此项内容关系到会计行为是否能到达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能到达科学合理的范畴,使得会计业务能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如果此项水平和素养不达标,就会造成财务混乱,阻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其次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包括会计人员能遵守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实事求是,不做假账,对自己所作的账目和报表认真负责。如果此项要求不达标,即使业务水平再高,也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两方面内容,第二项要求是第一项要求的基础,没有第二项的职业道德做保证,业务水平再高,也是空中楼阁,甚至可能是业务水平越高,对企业的损害越大。

        如果会计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问题,做出的账目失真、混乱,不仅对国家企业和职工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对整个会计财务行业造成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造成的是经济利润的损失;而从整个全国会计财务行业来看,造成的则是社会层面的恶劣影响,不但会败坏市场和企业风气,更会削弱我国企业和企业中的会计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竞争力。所以我们企业的会计财务人员要牢记遵守法律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个人暂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企业和国家大局而不顾,做出有损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来。

        到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也取决于人民的基木素质。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民基本素质的竞争。而在经济领域,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原有的带有强烈政府意识和行为模式的会计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国情的特殊性,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管理制度远未建立和运行。以往陈旧落后的会计制度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会计理念上也需要与世界接轨。作为从业者,不光要从自身是受托管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处理工作,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要适时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业务经营生产状况及成果进行确认和统计报告,同时也要担负起向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及时准确的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责任。这就要求会计师要始终坚持忠于职守、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畏艰难的精神,不向不良风气和非法行政命令低头,要牢记遵守法律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将会计职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化,迫切的需要我们运用现代企业的经验管理理念,对落后陈旧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现有的国有企业该造成生产经营高效、产权明晰、管理有序的现代企业。而我国的会计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以便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论的应用,更是大大的改变了我国会计行业的面貌,此理论认为会计本质是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职能是反映(包括分析、预测)和控制(包括计划、监督、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的处理对象是关于价值运动的信息。即认为会计(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采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处理和控制价值运动信息的完整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论”承认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但更强调技术性,认为会计在企、出经营管理中只处于参谋或顾问的地位,并不直接履行管理职能。在此问题上,我国业内权威的主要观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会计本质的认识较为一致。

篇4

【关键词】 会计责任;法律责任;职业道德责任

关于会计职业,通常包括两层含义,在不同的场合或语境之下,它可以特指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也可以特指单位组织内部的会计专门工作,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虽同为“职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二者却常如同一对“同命冤家”而处于复杂的关系纠葛当中,并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而显示出不同的职业责任观念。本文择取泛化的会计职业观,探讨作为一种专门职业,会计到底应当对谁负责?应当负起哪些责任?怎样才能适当地负起责任?这是人们应该已经意识到的、却还没有来得及小心求证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在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一方面,诸多责任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并夹杂着一些责任悖论而难以调解;另一方面,会计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陷于诸多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当中,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安于账房而明哲保身。毫无疑问,一种更加广泛的、更深层次上的会计职业责任观念正处于复杂的嬗变当中,而且这最终将关系到整个会计职业的命运与前程。

一、关于会计职业责任的认知

责任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分内应做之事以及因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应承担的后果和义务。而大凡提及会计责任,人们就会习惯性地以为会计基于其不良行为后果而应当承受的责任,并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上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会计舞弊案件而令当事人受到的责罚。这种充满“怪罪”之意的责任追究,其实多是法律上认定的狭义责任观,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后顾性的,可以称之为事后责任,有时候也被称为消极责任。这种对于会计责任的考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起码缺少了反思和改进的意蕴。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事先的责任约定以及相应的职责分工,事后的责任担当就多少有些不分青红皂白了。进一步地,即便对于责任有着严格的事先约定和事中履行,事后的责任也未必能得到妥善落实,最终结果仍可能差强人意。而我们的会计领域恰恰就在这方面一度出现困顿,至于那些带有前瞻性的、未来导向型的责任定位就更加显得模糊了。这种责任类似于由他人或自我赋予的“职责”,其相应的语词,常常只是“职责”和“义务”的一种语言学变形。

一般而言,会计职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即会计行为当事人作为某个组织成员,应该负有服务于组织经济利益的责任。当前主要表现为会计应当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强化会计监督,并通过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二)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即会计行为当事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社会契约,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伦理,也是程序化的道德。

(三)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是会计行为当事人应该遵守社会所期望的或者禁止的而又未写进法律的某些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价值和惯例,使其行为保持在高于“守法”的水平。

(四)自愿责任

自愿责任处于自愿选择主动承担对于组织和社会的义务,使得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简单地安分守己和明哲保身。表面上看,上述会计责任的层次划分有条有理,但实践中却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矛盾的责任安排系统,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和组织背景下。这里有会计人员的责任,也有会计主体的责任,还有会计系统监督者的责任,如审计责任和监管责任等。此外,会计是不是还应具有一些促成民主治理和社会公益的责任?而且这些责任能否在一个治理的框架内和谐共处?与会计目标的演化一脉相承,会计责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向。特别是现代会计在资本市场中的尽情演绎和较之传统的某种程度的异化,使得会计在履行职责中经常存在以上一种或者几种紧张的对立状态,服务于公司组织目标和对公众以及自己良心负责之间互为犄角、顾此失彼,并最终导致责任不清而难以让有关主体真正负起责任来。一个尤为现实的课题就是,会计职业责任和会计法律责任如何协调?毕竟法律上强调的责任多为公正的价值和义务,而很少关注效率价值问题,而会计并不是为这些法律责任而存在,会计生命力的源泉在于社会的需要以及会计职业本身的效率和价值。会计更重要的责任在于把本职业的“有用性”目标发扬光大,一味强调会计法律责任容易让会计职业的发展陷入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犬儒主义”。真正负责任的会计职业观念应当把会计责任机制与会计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定位结合起来,探讨会计这门专业、职业“正当”或者“应当”的职责、任务和义务是什么,以及会计在全面落实其目标定位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地负起责任来。

二、会计职业责任并不局限于法律责任

从已有的会计、审计研究文献以及历来的法律卷宗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会计责任的认定多为法律责任,而且探讨更多的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即所谓的审计责任。广义的法律责任一般可以看成是法律义务的同义词,而流行的会计法律责任用语则多为狭义的法律责任,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司法机关来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责任。然而,即便放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考察会计法律责任,它也只能规定会计基本的责任和义务。责任一词在西方直到18世纪还只是一个法律范畴,到了19世纪下半叶责任观念才广为流行,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二战以后,责任概念令人瞩目地跃升为当代伦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性范畴,今天它已经跨越其学术边界而引起广泛的重视,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人文需求和精神内核。毕竟法律责任体现的是最低限度的伦理,责任在法律区域之外还大有用武之地。负责任的行为与其说是强制的,倒不如说是诱致性的,它完全可以不打折扣地履行规定的任务,但规定之外还有大量的价值剩余,这其实就被归结为道德责任问题。现代责任观显然同时涵盖了道德和法律两个领域。道德责任以道德情感和评价为基础,主要依靠精神上的自制力,主动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行为承担不利后果。相比而言,会计法律责任观是一种消极的会计责任观,它体现的往往是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是一种比较被动的他律,而不是一个能动的自律性选择。而会计道德责任则表现为会计行为主体对于会计责任的自觉认识(责任感、责任心)和行为上的自愿选择。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讲求的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而职业道德责任也不能穷尽会计责任,会计还可以有更加高尚的精神追求。例如,在美德引导下的责任,就是超越一般道德规范要求、在高尚品质下承担的责任,这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体现更加卓越的价值。

三、现代会计职业责任超越了受托经济责任

基于两权分离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促进了会计职业的发展演化,也构成独立审计的前提。但严格而言,受托责任是两权分离情形下公司组织的责任,具体化为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公司经理(受托人)的责任,而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受托责任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而且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最终通过会计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受托责任会计学派一度在会计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至今仍有人坚持认为,这是会计主体首要的、根本性的责任。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视受托责任为“复式簿记的核心”。加拿大学者卡特(James Cutt,1980)明确提出受托责任的循环,即把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认定、解除,然后到再确立的过程,当作会计的目标和会计工作(包括审计)的全部重心所在。张忠民(2005)等人把受托责任循环视为会计的循环,会计的精义就在于受托经济责任,认定和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永恒的主题。把会计责任和会计目标结合起来加以考量,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如同现代会计的目标转向一样,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决策有用学派的冲击之下开始处于下风。会计职业责任已经既成事实地转向了一种更加宽泛的社会责任观念,而不单单是为显性的委托人的利益服务。简要地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会计最主要的责任形式开始从内部的账务责任过渡到对外的财务报告责任,其应担负的主要职责也从反映和解除受托责任逐渐向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偏移。其实在受托责任的语境中,会计责任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彰显。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在国有企业内部,主要体现为在实质上“缺位”的国家所有者与企业厂长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基于传统形成的行政序列和等级制,受托方与委托方在权利与义务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别和不对等性,委托双方因为会计问题发生纠纷和冲突时,一般根据行政级别加以解决。会计作为企业日常的监督和控制手段,似乎只在乎其岗位责任,即只要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不出现营私舞弊或者过错,大可明哲保身而不用承担多大的责任。《会计法》的实施虽然在整体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整个责任体系中基本上还处于从属地位,也没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供求呈多元化发展,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显得更加显著,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围绕会计信息展开的博弈和因会计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尽管明显的“委托”关系并不存在,却无疑加大并深化了会计责任。基于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背景,整个公司的会计责任机制安排已经变得复杂纷呈。例如在安然事发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皮特(2002)于公开场所发表演讲指出,“首要的是查出哪些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投资者和安然员工造成的可怕损失,谁应该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这恐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仅仅是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内部审计董事会、组织中会计人员,以及准则制定机构、外部监管部门都可能被设入局中。在理想状态下,会计应该关注复杂治理系统下所有的规范、价值和偏好,这些复杂的反复无常的变量代表着一些重叠的、冲突的并且不断发展的责任观,会计的任务就是在其中小心翼翼地寻求一种平衡,以尽可能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在相关制度安排中各得其所,并各尽其责。

四、会计职业责任与会计目标、社会期望直接相关

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昂贵的社会控制工具,其地位和作用已经为人所共识,但人们又普遍认为,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而且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期望并没有达成共识,至少圈内和圈外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即便会计职业严格遵守了职业准则和行业道德规范,却依然可能难逃连带责任的命运,例如“深口袋”问题就暴露了会计职业责任履行的困惑。社会要求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而对于什么才是“真实的”,会计界和法律界就有不同的认识,会计一般追求的是程序真实和过程理性,并指望通过会计技术标准的完善达到结果的真实;而法律上的真实则强调后果真实,也许会计主体和审计部门循规蹈矩地办事,但却未必达到了法律和社会所期待的真实性,有时候照样会被牵涉进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当中而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可见,会计的责任远远不止是忠实地遵从公认的游戏规则那么简单。普遍的观点认为,责任既需要外部的控制,更需要职业的进化精神。会计责任不再是简单的负责和归责,而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对于会计职业、行业和会计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期望。除去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专业知识、工作“技艺”都包含有责任的重要成分,即康德所谓的一种能力责任。毫无疑问,无论会计责任机制的演化方向和定位如何,一个亘古不变的信条在于责任的履行需要的是知识加良知。会计人或者会计主体有义务并凭其良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并在与整个社会的关联互动中谋求最大限度上的共同信念,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会计目标。毫无疑问,这不仅仅是对责任的外在强化,也体现出会计职业的内在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会计职业责任主要是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业发展定位出发,强化社会经济秩序和相关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会计的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努力谋求会计主体的个体化行为与社会化行为的关联互动,不断缩小会计、审计的社会期望差异,进而建立起会计职业责任与角色意识和发展定位相协调的运行体系。如今,无论是会计师行业,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会计工作,既然都已经泛化为一种“职业”,而且这个职业的服务领域已经面向整个社会,即便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自身的会计行为也变成广泛的社会性活动,其责任观念显然不能再局限于组织内部的行为学观点。不单单是会计责任主体范围已经波及到会计系统之外,而且在整个责任体制安排中,个体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我”将被“我们”、整体以及作为整体的高级行为主体所取代,一种广泛的更深层次的会计责任观念意味着要对一个复杂的治理网络中的竞争性规范进行平衡,并最终达成会计发展的根本目标。这显然是“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挑战性的、并且有时候是英勇的事业”,而这又何尝不是会计界所有富有责任感的诸位同仁理应承担的一种积极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史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 李晓强.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信息差异[M].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篇5

国内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研究,大都见于上个世纪的论著。21世纪初美国发生的安然系列财务丑闻,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对审计委员会地位和职责进行重新认识。审计委员会到底应该(或不应该)检查什么?拉夫尔。D.沃德最近在一本专著中提出后又继续说:审计委员会是现代董事会中最有组织的委员会。事实上,为那些在审计委员会中工作的人以及委员会如何履行其义务制定的规定比整个董事会还多,但其作为监察人的重要性和广泛作用的迅速提高为它的角色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甚至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的规定中,在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对到底做什么的问题还是留有含糊不清的地方。

一、《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安然申请破产不久,美国证监会(SEC)主席哈维。皮特在2001年12月10日接受《商业周刊》记者专访时指出:我们正采取措施来加强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我们认为审计委员会应当积极地与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讨论对公司财务状况最大的几个会计原则,而这并不是审计委员合的职责之一。

《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定义是:由发行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组建的,并隶属于董事会的一个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该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该公司的会计及财务报告过程,及该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与过去职业界对审计委员会的一般规定相比较,《萨班斯法案》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第201节和202节增加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审计师提供给该公司的所有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须事先获得审计委员会的许可(最少例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的同时提供9项非审计业务属非法行为,但执行如税务咨询等须事前经审计委员会的许可。

《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第204节规定:审计师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第301节大大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监管权。SEC规定,审计委员会不具有下列权力与条件的,命令全国的证券交易所及全国证券协会禁止该公司上市:

1.审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酬金以及监督,包括公司管理者同审计方关于财务报告差异的协调负直接责任。并且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该委员会报告。

2.强调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如由独立董事组成,不能收受任何咨询或其他报酬,亦不能从事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关联交易。

3.审计委员会应设立程序处理有关投诉与雇员的秘密举报。

4.审计委员会有权聘请独立顾问。

5.上市公司应确保审计委员会聘请注册会计师和独立顾问的费用。

2003年11月,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根据《萨班斯法案》细化其发布了新的公司治理最终规则,该规则将审计委员会定位在公司治理的最高层面上,详细规定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特别重要的是,要求在章程中明确审计委员会的年度绩效评价与考核。

苏珊。F. 舒尔茨在2003年出版的《董事会白皮书》中指出:审计和薪酬是管理者的两根避雷针。马马虎虎的审计,懒散的董事监督,偶然出现的彻头彻尾的欺诈颠覆了早先盛行的自满情绪。在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供职多年的首席董事阿瑟。洛克说过:'审计委员会肯定是董事会中最重要的委员会。'

安永事务所洛杉矶区担保营运合伙人Gary Birken beuel指出,大型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如今每人每年花费约在5万至7.5万美元之间,还不包括每次1千至5千的会议费用。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感到对于《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的实施,代价昂贵且限制颇多。虽然对于美国公司来说,实施成本巨大,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重新恢复公众的信心还是很值得的。…… 过去,管理层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现在客户变成了审计委员会。

二、安然事件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拓展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席拉尔德。温顿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指出:有一半的审计委员会是从整个董事会的利益出发而建立的,1/4是为非执行董事而设立,另1/4是为外部审计而设立。在从整个董事会的利益出发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被作为授权改善以下几方面的手段:(1)审计(内部的和外部的);(2)会计和财务(尤其是财务报告);(3)内部控制、系统和程序。[2]审计委员会的这三条职责一直发展到现在。

拉尔夫。D.沃德在《新世纪董事会-公司董事的新角色》一书中指出,如果公司董事会中有一个单位应当无所畏惧地对事务进行监督的话,那它就是审计委员会。……在每年只会面 4次的情况下,他们都不可能发现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职权滥用或是欺骗。但这不是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更多地,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是为了审查公司发现问题的内部、外部机制。审计委员会是监督那些监督者的群体。

他还指出,财政报告评估的本质使得审计委员会一直忙碌不休,但审计同时还在许多新的创新领域中发挥作用:(1)公司依法项目和以其价值、范围以及有效性为导向的准则;(2)检查衍生的风险管理;(3)行政和董事会薪酬的税收和会计冲突; (4)委员会对非传统项目的监督;(5)公司如何对-潜在的环境责任负责;(6)研究功能。

苏珊。F.舒尔茨指出:需要审计委员会增加详细审查程度的领域包括环境问题、内部控制、机相关的控制、保险风险管理、期中报告、管制与守法、预算以及预测。

综合一些专家的研究新成果,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领域包括:

1.法规依从,即法规变化将如何影响公司程序及其检查;

2.潜在环境责任的评估,即发生意外事故后,管理层对潜在环境责任的假设是否现实;

3.检查金融衍生的风险管理,即对公司风险评估和检查监督工具的有效性;

4.薪酬的税收和会计冲突,即一项税收法案即将出台将对整个公司的薪酬避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公司如何会计处理的评价;

5.对非传统项目的监督,即评价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讨论分析意见,以及审计委员会主席是否准备对年报的;

6.公司道德责任,即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及责任;

7.研究功能,即审计通常要探寻公司利益冲突、董事会咨询费的适度,以及公司报酬的适度或可疑的公司报酬。

三、新的职责需要明确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相配套美国会计学家史蒂文。

M.布拉格最近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提得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3]他指出: 审计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协助董事会,监督财务报告的形成及其相关控制。审计委员会没有决策的权力,通常情况下是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然后投票决定。审计委员会职能的范围不是固定的,但通常限制在以下各点。

(一)关于公司的管理。(1)检查管理层的开支。由此可以防止经营者们过度使用公司的资金。(2)检查公司管理者成员之间的交易。这样既可以防止经营者以公司的名义消费,中饱私囊,又能防止经营者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

(二)关于外部审计师。(1)提议聘用外部审计师。这样可以保证所聘用的外部审计师完全独立,避免因其与公司有着某种关系而影响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委员会在推荐外部审计师时,也应考虑其在该行业的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可以为公司提供的其他服务以及收费标准等。(2)检查外部审计师建议的执行情况。由此可以确认公司的管理层正确对待外部审计师所提出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控制环境得以加强。(3)处理外部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争议。由此可以发现公司管理层是否企图向外部审计师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对某些交易采取另外的会计处理。(4)检查外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其他服务。这样可以发现外部审计师是否因为担心失去其他的业务而不愿发表否定意见,以此来获得被审计公司的其他大额业务。

(三)关于内部审计。(1)审查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更换。以此确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更换有着合理的理由,而不是财务总监因为个人原因想更换一位比较服从的负责人。(2)审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培训情况以及审计计划报告。以此来确认内部审计人员在公司内部控制最容易发生风险的领域已正确定位,并且已接受相当的专业培训来处理这些问题。对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审查,可以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是否给每位审计人员分配了足够的工作任务或者为了完成工作目标,现有的工作人员是否够用。(3)审查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合作。因为被审计者有可能为了隐瞒某些情况而采取不十分合作的态度。对这些领域进行审查,最有可能发现舞弊现象。(4) 审查灾害恢复计划,以确认公司已经为最有可能发生灾害制定和论证了充分的灾害恢复计划。

(四)关于财务系统。(1)调查财务方面的舞弊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渎职。可以此为依据对可能涉及虚假财务报告或公司资产滥用的情况进行调查。(2)审查公司各项政策是否与相关及道德标准相符。以此来保证公司所有的政策,无论与财务系统存在何种关系,都与当地的法规一致,并符合公司所声明的经营道德标准。(3)确认财务报告已包括了债权人所要求的全部信息。这样可以保证公司的财务信息在适当的时间,以正确的形式报告给债权人,从而使得债权人减少由于错失财务信息而在贷款条款中所承受损失的风险。(4)为了保持信息的一贯性,审查提供给股东的所有报告,包括一些特殊报告。这样可以确定提供给投资者的所有有关公司财务状况一贯良好的报告都是真实的。对那些特殊报告尤其应加以关注。因为这些报告可能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用扣除利息、税金、折旧及摊销之前的利润代替净利润以及管理层的一些过于乐观的声明。而这些与标准的财务报告所显示的信息往往不相符合。

审计委员会在审查各项财务活动时,重点关注的是当事人是否与公司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但有一项除外,即审计委员会往往被授权直接调查有关财务舞弊与渎职的事件,而不是仅仅审查他人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

之所以要审计委员会进行直接调查,是因为这种舞弊活动往往不仅涉及一般的雇员,还可能牵涉到管理人员。

因此,审计委员会只有通过亲自调查才能得到公正、无偏见的调查结果。

此外,审计委员会除了要调查财务舞弊活动外,还要负责检查各项审计活动及调查的结果,以确认公司的财务报告系统正确地报告了公司实际的经营成果。

四、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对我国的启示

(一)在修改《公司法》时应使审计委员会职责更加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我国的《公司法》、《审计法》都没有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规定,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只提到一句: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二分之一的比例。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五十四条中规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审计委员会因为负有的是主要职责,因此相关规定比较原则。而200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 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比较具体:(1)检查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2)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程序进行交流;(3)推荐并聘任会计师事务所;(4)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审计功能;(5)检查公司遵守和其他法定义务的状况;(6)检查和监督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有形式的风险,如财务风险 (包括物流风险、资金风险、担保风险、投资风险)、高级管理人员违规风险和电脑系统安全风险;(7)检查和监督公司行为规则;(8)董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能。上海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2002年3月发布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指引》,则是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基础上增加了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计和公司董事会授予的其他事项两条职责。

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教授2003年指出:审计委员会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应如何运作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具体的规范。建议在下阶段应重视和推广工作。我国应在三五年内借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因此,我国在修改《公司法》时应借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将审计委员会职责进一步明确,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考虑到我国审计委员会属于初创阶段,修订审计委员会职责时先将我国的有关规定与《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接轨,扩大审计委员会职责和权限;其次,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将审计委员会职责更加明确并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领域,可不在法规修改时全部采纳。但一些素质高、运作好的审计委员会可试运行。

(二)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发展对其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8年9月28日,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阿瑟。利维特在纽约大学法律与商务中心作了《数字游戏》的演讲。他指出:最后,称职、专注、独立和严厉的审计委员会是公众利益的最可靠守护者。令人悲哀的是,关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缺乏财务报告基本原则的专业知识和无权提出质询性的故事为数不少。实际上,我听说一个审计委员会每年在定期召开的董事会之前只举行两次的15分钟的会议,其职责仅限于做些敷衍了事的报告。

这种情况与下述理想状态下的审计委员会形成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每年在召开董事会前举行12次会议;每个成员均具有财务背景;每位成员与董事长或公司均没有任何私人关系;有自己的顾问;敢于向管理当局和外部审计师提出尖锐的问题;投资者权益最终得到保护。[4]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知识也受到重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对此作了具体规定,第407节指出:披露是否在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存在1名由SEC定义的财务专家,如果没有,应当说明原因。SEC应当考虑专家是否具有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和执行经历,是否曾在发行人担任过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会计主管或从事过相当职位的工作。他们应该(1)能够理解公认会计原则和财务报告。(2)具有下列经历:为一般(可比)发行人编制或审计财务报表的经历;运用会计原则进行会计估计、应计事项、准备计提等方面的工作。(3)具有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工作经验。(4)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有较好理解。

我国审计委员会设置不到5年的。据北京连城国际理财有限公司董事会数据库的资料,到2004年,沪市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仅占48.3%,能够严格履行职责的更少。审计委员会中具备财务专家条件的更有限,建议在法规中作相应的规定。根据我国目前情况,设置和完善审计委员会并促其履行职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这时,向成熟市场的国家借鉴一些新的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注释:

[1]拉尔夫。D.沃德。新世纪董事会-公司董事的新角色[M].黄海霞,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2]安德鲁。D.钱伯斯,乔治。M.赛利姆,杰拉尔德。温顿。内部审计(第二版)[M].陈华,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史蒂文。M……布拉格。财务总监领导手册[M].刘威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

[1]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拉尔夫。D.沃德。新世纪董事会公司董事的新角色[M].黄海霞,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苏珊。F.舒尔茨。董事会白皮书[M].李犁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6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1

1、复核监督仓库期末盘点;

2、复核监督工厂工时费用的发生与统计;

3、监督工厂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4、出具工厂本批本月成本核算表;

5、计算工厂本批本月订单盈亏情况;

6、同工厂经理出具分析本批本月订单盈亏原因分析;

7、同工厂经理讨论提供出现问题原因的整改建议;

8、职责范围内的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

9、同材料员计划员做好材料的控制使用;

10、同工厂经理共同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订单的方法

11、协助工厂经理做好数据收集分析管理工作;

12、为规范工厂成本核算流程,提供建议方法解决方案;

13、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2

1. 制定物料内部流转中有关财务信息的相关制度;

2. 成本核算流程及成本分配分摊方法的制定和持续优化;

3. 材料领用明细资料的审核;

4. 生产日报、月报的审核;

5. 物料清单(BOM)、标准成本卡片的创建和维护;

6. 每月制作间接费用的分配表;

7. 成本分析并提出降低成本方案;

8. 成本相关会计凭证的制作和结转;

9. 存货盘点、库龄分析、减值测试;

10. 材料及库存商品等的收、发、存台账维护;

11. 全面预算中有关营业成本的预测;

12. 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3

1、担任消费成本的核算,进行成本、开支的事前审核;

2、严厉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担任对消费成本的管理工作;督导成本控制及清点存货,检查原资料的采购;

4、认真核对各项原料、物料、废品、在制品收付事项。

担任编制原资料转账传票。担任编制工厂成本转账传票;

5、随时抽查企业原资料供给情况;

6、依据成本报表预测成本。就产品的销售价钱编制报表,向财务经理提供材料;

7、保管好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成本计算材料,避免丧失或损坏,按月装订并定期归档;

8、参与存货的清查清点工作,企业在财产清产中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别按不同情况来处理。

9、担任编制资料的领用分配表,会计核算。

10、担任核算企业工资、基金状况;

(1)每月对消费部提供的工资核算原始材料审核,

包括加班工资和员工公伤、探亲、事假的按比例扣款计算能否精确;

担任监视新员工的现金工资计算、离任公司员工的工资消除、员工各时期的工资增减变动等能否精确无误;

(2)将审核无误的工资原始材料经主管指导签章后,编制员工工资汇总表;

按时将工资输入软盘送交主管,经指导审阅后送交出纳员,以保证工资的及时发放;

(3)依据上级规则的提取比例,以工资总额为基数,

正确计算公司经费、文娱活动经费、员工福利基金,按列支科目填制记账凭证;

(4)核算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应扣款项;

(5)配合消费部做好人工费用的统计工作,提供奖金计算根据;

(6)定期核对各部门实发奖金数,核对发放人数和发出数能否分歧,

并妥善保管当年工资、奖金发放材料、计算工资的各种会计凭证、报表、工资升级表等;

(7)控制非在册人员的劳务费支出状况,严厉按支付手续支出。

11、每月月底按时分摊各部门待摊、递延费用以及各项预提费用;

12、办理其他与成本计算有关的事项;

13、公证和老实地实行职责,并做好企业的有关保密工作;

14、完成财务经理布置的其他工作。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4

1. 负责公司项目成本会计核算、预算控制、财务分析等工作;

2. 完成成本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归集、核算,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3. 进行成本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4. 编制费用月度和季度成本计划、费用月报和年报;

5. 预测未来成本水平,编制一定时期成本水平计划;

6. 负责搜集、整理项目的费用资料,建立完善的费用档案系统和数据库。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5

1、 审核公司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成本分析,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加强成本控制促进降低成本,做好每月的对账工作

2、 进行有关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负责成本的汇总、决算工作

3、 协助各部门进行成本经济核算,并分解下达成本、费用、计划指标。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关盈亏预测工作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4、 评估成本方案,及时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5、 负责统计成本明细帐、编制成本报表。保管好成本、计算资料并按月装订,定期归档

6、 做好各相关成本上升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7、 负责配合制定成本核算方法,编制成本预算,决算报表

8、 依据业务系统数据确认应收账款、收入,并制作会计凭证

9、核对银行进账单,分项计算收入回款情况,填制会计凭证

10、定期统计应收账款收款情况和各项收入实现情况

11、定期与业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若发现问题,及时会同有关人员解决

12、部门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文章:

1.2020年成本会计职责

2.工厂成本会计职责范文大全

3.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4.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5.关于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意义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时代的迫切需求下,计算机终于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也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会计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1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⑴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⑵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提供更高效及时的会计信息;

⑶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1.2 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⑵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⑶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可以带动或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1.3 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1.4会计电算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促使研究和从业人员能思考对策,提高自身。表现有:一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采用计算机集中核算时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还有如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够、高素质的电算化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电算主管岗位

⑴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

⑵根据事业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⑶选定会计核算软件,合理配置硬件设备。

⑷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会计电算化制度及管理措施。

⑸负责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明确权限。

⑹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⑺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系统管理员岗位

⑴按照电算主管的要求,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财务要求,具体负责制定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

⑵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工资管理的基本代码。

⑶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地运行。

⑷按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定、设置系统各用户组的权限。

⑸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初始化处理工作。

⑹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工作,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及时消除系统运行故障,保障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系统操作员岗位

⑴负责对计算机记账后的数据进行审查、整理、分析。

⑵负责会计报表设计和上报工作。

⑶协助系统管理员设置、调整各用户组的权限。

⑷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目及项目控制。

⑸负责专项资金的立项及预算控制。

⑹负责财务各类综合数据查询及数据工作。

2.4 数据复核岗位

⑴负责审查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拒绝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⑵负责会计数据的复核、记账、月结、年结等。

⑶确保会计数据的及时生成、负责对打印输出的有关凭证、账表复核并签章确认。

2.5 数据录入员岗位

⑴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操作。

⑵检查会计原始数据的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原始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

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打印会计凭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预算部门、项目编码,做到摘要简明、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编制记账凭证时应随机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有权予以拒编。

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议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更正会计差错。

⑸可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

⑹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6 电算档案岗位

⑴负责保管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的会计账簿及报表,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双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因损坏而丢失数据。

⑶建立电算档案借阅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归还时要做认真检查。

篇8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责任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

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

二、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

三、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篇9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责任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 企业 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 发展 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 会计 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 企业 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 经济 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 总结 。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

篇10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科学设置会计岗位的职权显得十分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2、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3、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负责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7、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三)系统操作员的职责 

1、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录入计算机。 

2、数据输出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脚数据审核员复核。 

3、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5、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6、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四)数据审核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正确性。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账表不予签章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