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0: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

篇1

2、近了,近了,再近了……张明小心翼翼地摘了一支丁香花。突然,花丛中冒出一个黑脑袋,张明眼睛瞪得圆圆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花儿散落到了地上。原来是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来了,班长大声的说道:“张明,你看看你自己在干什么,居然在摘如此美丽的丁香花!”

3、张明抿着嘴,皱起眉,做出一副要哭的表情,企图让班长大发慈悲,不告诉老师。

4、班长王寒冰瞪大了眼睛,神情严肃地说:“你可别这样,你破坏了环境,就得接受惩罚,我现在就要告诉老师。”就这样,张明被班长王寒冰带到了办公室的门口。

5、在办公室的门口,张明忐忑不安极了:我就不该摘丁香花的,老师一定会教训我的……这下班上的同学和我妈妈也都会批评我的,不过,这都是我自作自受。

6、三分钟后,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张明感觉自己的腿有点僵硬,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李老师说:“张明,你看那支丁香花在哭泣呢,她马上就要枯萎了。你爱美丽的花儿,大家也都喜欢,让她留在树上不是更好吗?”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想象作文;小学语文

写作是主体运用文字符号来表述事物概念、传递知识信息、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从而实现交流沟通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把握想象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就需要教师自身把握习作的客观规律,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放飞思维,大胆想象,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灵感加以润色,及时抓住灵感的尾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本文意在以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主要示例,从教学的大目标到细化的方案,展现出教师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想象作文的基本教学思维和切入点。

一、纵向梳理,掌握教学大纲

首先,纵向分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习作题目对想象作文的要求:三年级教材开始设置了习作板块,八册课本共设置了五十八个习作题目,其中有八个与想象直接作文挂钩,这八个题目展现了教育部对小学生想象作文不同年龄阶段的要求。低年龄段主要培养想象能力,只要能想象,任何天马行空的故事都可以作为习作。但高年龄段的要求逐渐加入了“大胆合理”。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构思上动脑筋,不仅要写法新颖,有吸引力,更应紧扣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

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想象代入到科学允许的范畴之中,不能太过超前,可以限制一个大概的科学发展范围对科技发展变化的想象需要符合时间的维度,需要有实现的合理性,比如不能想象二十年后人类全部迁移到火星生存,因为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来审视,短短二十年是实现不了的。基于此,学生需要清晰地认知到想象内容实现的可能性是确定想象合理性的关键。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对想象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想象加工改造旧形象来增强想象的合理性,一种方式是黏合,将旧的形象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在头脑中结合成新的形象。另一种方式是夸张,即通过突出旧形象的某些特点。还有一种方式是典型化,即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出新的形象。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就是使用了黏合方法将人的特征与树的特征结合在一起,由此创造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来。《小真的长头发》这篇文章从头发长的特点出发,想象长头发可以做一系列事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第三种典型化策主要运用在小说当中,在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中,提到需要学生自己创设“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里就可以运用典型化的策略,把生活中不同人物的特征集合在一个人身上。教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这三种方法引导学生练习、体验、并掌握基本方法。

另外,想象类作文更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也就是说创作者需要对自己“创造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胡编乱造,而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跳板,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是狂想、妄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和革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需要让学生细心观察,查阅资料,拓展自己的眼界,从而使想象大胆而有新意,具有时代性的同时更加合理。

二、具体分析,提出培养方案

了解总体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思维模式,建立不同的习作框架,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行想象写作,以下列举三种常用的想象习作的写作手法:

梦幻式想象

顾名思义,借助无限梦境来抒写自己的畅想。这种形式最被常用于创作科幻类想象作文。

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在梦境中学生可以不被拘束,畅想自己轻松进入外太空,跟随外星智慧文明留在火星上的印记寻找到了新的星系,发现了外星智慧文明……

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梦境为开头,以醒来后希望梦境变成现实为结尾,构思巧妙,将最终立意放在“科技改变生活”之上。

游记式想象

顾名思义,将自己代入未来场景,以第一人称游记的形式记叙自己在未来生活的一次奇妙之旅。

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可以写一次在未来的侏罗纪乐园之旅,游乐园通过分析恐龙化石骨骼,利用娴熟的3D打印技术重新克隆出恐龙,并且通过基因改造驯养出性格温驯的恐龙族群,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恐龙们在公园之中生活玩耍。

漫游式游记的写法具有代入感,也有很强的真实感。

描述式想象

顾名思义,直抒胸臆,描述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可以直接介绍一座完全应用了智慧屏幕与人工智能服务的科学城市。这座城市中任何一块地砖、一面墙壁、甚至是一个餐巾纸盒的平面,轻轻触摸,都能够激活智慧屏幕,随时都能连接服务器,就近召唤人工智能服务。

这种形式常用于单独一种想象的详细描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更考验学生思维的创造力与逻辑性,值得鼓励。

结论

科幻类的想象写作教学无论从内容广度还是思维深度上探究,都是宏大和深邃的。想象写作能够锻炼学生对当代科学技术信息的提取和理解把握能力、分析和综合想象的思维能力,以及拓展更有深度的思想与更广阔的视野。教师在写作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写作本身,更应该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趣味课堂、提高文章水准、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使学生把握习作妙趣、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用典;典故;事典;语典

《牡丹亭》是明传奇经典之一,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述和研究也从未间断。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学者对他的研究深入到各个方面。学界二十世纪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比较研究等方面。其中艺术特点研究分为戏剧冲突、风格、结构、语言、声腔等。[1]而在“语言”方面也并未实质性涉及用典现象。进入新世纪,研究者也大都在以上的角度论述。学者刘颖的《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中的辞格研究也仅是涉及到用典现象。[2]本文以学界根据典故内容将“典故”分为“事典(古代故事)”与“语典(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和句子)”两类为标准,结合汤显祖运用典故具体的方式探析。

一、《牡丹亭》中事典分类探析

事典,也就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言的“稽古”即“援引古人的事迹……”。[3]笔者依据在语言使用中其具体使用形式,将事典分为情节类事典和词语类事典。

(一)情节类事典

所谓情节类事典,指的就是将事典概括成大概情节的故事,主要就是交代人物,发生的事情,这又有单个事典的概括情节类与几个事典的概括情节类之分。

1.【前腔】添眉翠,摇佩珠,绣屏中生成士女图。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第五出《延师》)

“鲤庭趋”出自《论语・季氏》,孔鲤敬畏父亲孔子而快步经过厅堂,受到孔子学诗、学礼的教诲。后以“鲤庭趋”指子妇或学生受教。此外,这种运用的还有“朱N引鹿”、“祖龙飞鹿走中原”、“玉真重溯武陵源”、“嫦娥窃药”、“画屏人踏歌”“柳抱怀”等等。

2.【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谢女班姬女校书。(第三出《训女》)

“谢女班姬女校书”是两个典故的综合运用。谢女指的是谢道韫,晋谢安侄女,聪慧有才辩。“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4]因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世称谢道韫为“咏絮之才”。

班姬,即班昭。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昭博学高才,续写班固未成《汉书》。班昭曾为皇后及诸贵人做教师,号曰“大家”。此外,还有“尾声般抱柱正题桥”,用尾声与司马相如这两个事典,直言柳生自己抱负远大,且矢志不渝。

(二)词语类事典

词语类事典指的是将事典浓缩成一个个词义丰富的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一定的社会标签性抑或指代性,尤以成语最为丰富。

1.【风入松慢】〔生上〕无端雀角土牢中。是什么孔雀屏风?一杯水饭东床用,草床头绣褥芙蓉……(第五十三出《硬拷》)

“雀角”,出自《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5]四句是正话反说,表示雀虽有嘴而无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则无致我陷狱之理,委婉巧妙。后用“雀角”比喻争讼。这里指被人诬告。“东床”,出自于《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晋代郗鉴去王家选婿,“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6]“东床上坦腹卧”的青年就是王羲之。后来“东床”成为女婿的代名词。此外,这种运用还有“高唐”、“梨花枪”、“凿壁”、“悬梁”、“玉树兰”、“笔尖花”等等。

2.【前腔】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第八出《劝农》)

“儿童竹马”出自《汉书・郭汲传》,用来称颂太守。“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7]“阳春有脚”,又叫有脚阳春,出自《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用来称颂官吏的德政。唐朝宰相宋Z爱民恤物,时人称赞他像长了脚的春天,到处带来了温暖。此外,这种运用还有“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泥金报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等。

这两类事典都因其高度的概括性而广泛地运用于唱词抑或宾白中。一定的社会标签性抑或指代性,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具有良好的修辞效果,既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又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当然,也显得作者有文化内涵,是作者文学修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文化底蕴的最好的显示。

二、《牡丹亭》中语典分类探析

语典,也就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言的“引经”即“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8]这里的“引经”是一个词义不断发展的词语,不再限于《诗》、《书》、《易》,凡是前人著作、作品都可引。语典仅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话语、语言引用,依据采用方式的不同,笔者将其分为直用类语典和化用类语典两大类。

(一)直用类语典

直用类语典,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运用,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其原有形式。这类中最突出,也是全书运用最多的是直接运用唐人诗句。

笔者依据此类运用频率将其再分为直接运用唐人诗句和直接运用非唐人诗句。

1、直接运用唐人诗句

纵观全书,下场诗,除了第一出是作者原创和最后一出是八句以外,均为直接运用四句唐人诗句。全出结尾集唐诗是首创。在俯拾皆是的唐朝诗歌中,选择出4句组合成一首下场诗,这工程是浩瀚的,是耗精力的,并且又能概括全出意思,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深思,实乃罕见。最难能可贵的是,又能用出新意,如第二十一出《谒遇》下场诗“临行赠女绕朝鞭”,原指有先见的谋略,文中是送人路费,让他奔赴前程的意思。

不光如此,在某出开场时和文中中间部分也常这样运用。这里最为特殊的一出是第五十三出《硬拷》。上场诗“(集唐)梦到江南身旅羁(方干),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自家妻父犹如此(孙元晏),若问旁人那得知(崔颢)”。这几句诗概括了柳梦梅认亲的遭遇。第二段:“(集唐)秋来力尽破重围(罗邺),入掌银台扩紫薇(李白)。回头都叹浮生事(李中),长向东风有是非(罗隐)。”这几句诗概括了杜宝仕途和家庭的变化情节。

2、直接运用非唐人诗句

此类多出现在宾白中,因为《牡丹亭》是唱词与宾白相结合的文学,与唱词相比,宾白更口语化。如在第二十二出的宾白中,直接运用“女为君子儒”,语出《论语・雍也》,原意是女儿当学做德才兼备的读书人,此处只是借《论语》打诨,与原意不同。此外,还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桂子,十里荷花”等等。

(二)化用类语典

化用类语典就是语典或多或少地经过汤显祖的改动,笔者依据改动的幅度的大小,有改写原句字词与增减原句字词之分。

1、改写原句字词

顾名思义,就是在原句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写,改写完之后,又有基本保持原意与大部分改变原意之分,在此笔者不深究,只简单叙述。

(1)【浣溪沙】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回。印床花落帘垂地。(第五出《延诗》)

唐李欣有诗《寄韩鹏》中有“朝看飞鸟暮飞还”[10]与“朝看飞鸟暮飞回”,不考虑特定使用环境,是保持原意的。此类例子又如:

(2)【前腔】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真个,村村雨露桑麻。(第八出《劝农》)

“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描写的是静谧的田园风光。石君宝元杂剧《曲江池》楔子郑府尹上场诗:“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黄昏。”以及王实甫元杂剧《四丞相高会丽春堂》三折济南府尹上场诗:“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荒村。”与此句基本相同。

2、增减原句字词

对原句字词进行增减,这是主要考虑到行文的流畅而作的改动。

【前腔】每日价看镜登楼,泪沾衣浑不如旧。似江山如此,光阴难又。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落日重回首。……(第五十出《闹宴》)

“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落日重回首”出自宋辛弃疾《水龙吟》句:“落日楼头,断肠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将前后颠倒,并增减字词,是为了行文的流畅。

《牡丹亭》中语典的几种分类,无论是形式是否改变,抑或句意是否改变,无外乎考虑到行文的流畅,避免“掉书袋”以及符合具体的情境,具有抒情性。当然,同样也显得作者有文化内涵,是作者文学修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文化底蕴的最好的显示。明人王骥德在《曲律?论须读书》第十三云:“词曲虽小道哉,然非多读书,以博其见闻,发其旨趣,终非大雅。须自《国风》、《离骚》、古乐府及汉、魏、六朝三唐诸诗,下迨《花间》、《草堂》诸词,金、元杂剧诸曲,又至古今诸部类书,俱博搜精采,蓄之胸中,于抽毫时,掇取其神情标韵,写之律吕,令声乐自肥肠满脑中流出,自然纵横该洽,与剿袭口耳者不同。”

三、结语

传奇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于一身。然归根到底传奇是场上之曲,这就要求注重表演性。正如李渔所说:“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作者虽是文人,然以市民阶层为主要群体才是传奇的主要消费者,通俗易懂方为上策。面对大量用典的《牡丹亭》,观众在接受理解上是存在困难的,更不用说欣赏了。要知道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以第七出《闺塾》一曲词为例: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如果不是熟读《诗经》,观众谁能一个个玩味这其中蕴含的八个典故。“然听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得作传奇观。”[14]李渔谓“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15]这论述的是传奇的填词“心口皆深”的问题,从用典造成的语言的晦涩和不符合舞台的表演来说,这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王燕飞.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综述[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总126期)

[2]刘颖.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6月,24―25页

[3]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1370页

[4]许嘉璐主编.晋书[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2158页

[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重印,40―42页

[6](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朱铸禹汇校集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牛12月,314―315页

[7]许嘉璐主编.后汉书[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779页

[8]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5月,1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