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说范文

时间:2023-04-07 00: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代新人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时代新人说

篇1

巫启贤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发行各种专辑40余张。其演唱的代表歌曲《太傻》、《爱情傀儡》、《红尘来去一场梦》、《等你等到我心痛》、《思念谁》、《爱那么重》等己成为中国内地、港、台乃至东南亚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巫启贤演唱生涯的巅峰时期,《太傻―巫启贤情歌回顾展》全亚洲销售破1000万张。《红尘来去一 场梦》在台湾销售获得四白金。《等你等到我心痛》在台湾销售破五白金,被喻为大马歌神。

这些年来,巫启贤没少在内地露脸。但当大家过多地关注于其评委身份、争执于其“毒舌”特质的时候,却忽略了他的歌手身份。上世纪90年代,在实力派男歌手百花齐放的台湾乐坛,“巫氏唱腔”着实称得上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虽不比张雨生的清亮高亢,及不上伍思凯的温润独特,也无法媲美周华健的百转千回,但打动人心的情怀和力量却始终如一。爱情是什么?是毒药?是甜蜜?抑或是命中注定的劫难?不一样的情感总能在他的音乐中寻求到相同的心灵的慰藉……

对话人

宋寻

南都娱乐周刊驻北京记者。

新加坡的“新谣”时代

“孙燕姿、林俊杰、阿杜他们就是喝我们那时候的奶水长大的”

1983年,初出茅庐的巫启贤与高中同学组成“地下铁合唱团”, 学校礼堂举行第一场作品发表会,获得空前爆满成功。之后首支佳作《邂逅》在新加坡的电台排行榜上占据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打破了被港台歌手垄断的局面,掀起了新加坡本地音乐创作的风潮,俗称“新谣运动”。许环良、梁文福、黎沸挥、李伟菘、李菘等众多音乐人从中脱颖而出。原本只是一把木吉他、一副朴实的好嗓音和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但谁能想到这就是一场如火如荼、举足轻重的“音乐革命”的开端。撰写历史的人,即使已被后浪淹没,也必然被世人所铭记。

南都娱乐:在“新谣运动”兴起之前,新加坡是一个没有原创音乐的国家吗?

巫启贤:新加坡在音乐上是一个被殖民的地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初期,所听的音乐都来自港台,或者是来自欧美。没有所谓的创作来支撑这个市场。为什么呢?因为市场小,它养不起这些人,台湾的歌曲又那么强势,香港的明星又那么的漂亮。文化入侵,殖民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乐坛,包括整个娱乐圈。

南都娱乐:在“新谣运动”中你是风头最健的一个,这个风潮是怎么被带动的呢?

巫启贤:那时候我们听蔡琴,开始唱《恰似你的温柔》,连刘文正那时候都翻唱校园民歌,所以我们听了很多校园民歌。到了高中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弹吉他唱歌,弹唱台湾那边的校园民歌。那时候我就在想,他们也是十几二十岁,他们能写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写?这个念头一萌芽之后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会写歌了。那天晚上我就在家里写了第一首曲子,去学校找同学帮我填词,录在了卡带里面,觉得蛮好玩的。后来我在学校里面就组了合唱团,再也不唱台湾歌曲了,到了年底开发表会,开发表会还卖票。

南都娱乐:就是这次发表会,开启了“新谣运动”的一扇门。

巫启贤:我们自己弄了十首新歌,然后去学校借礼堂,借吉他,借音响,全都是借的不用钱的,然后跟老师借复印纸。那时候还是油印纸张,要用手推的那种。入场券一张一块钱,歌书一本两块钱,一千张入场券卖光光,500本歌本卖光光。那次的发表会也吸引了很多其他学校的人来看,爆满啊。然后记者也来了,电台的主持人也来了。第二天报纸铺天盖地地写,电台邀请我们去录音,一下子就火了。

南都娱乐:《邂逅》这首歌在“新谣运动”中算得上是重要的一笔吗?

巫启贤:这首歌是我和一个女同学合唱的,电视台播出去,整个新加坡疯掉了,因为他们从来没听过一首是本地创作,是学生写的,还那么的清新,那么的悦耳的歌。过了两个星期,电台主持人打电话给我,巫启贤,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们这首歌可能会进入排行榜。那时候排行榜是根据听众投票选出来的,不是花钱买,也不是由主持人决定的。后来我们那首歌成了新加坡历史上第一首没有经过正式的录音,也没有出版,就进入排行榜的歌。那首歌在第四名的位置保持了二十六周。第三名和第二名是刘文正和费玉清的歌。这首歌曲让全新加坡的人都疯掉了,所以就变成了所谓的“新谣运动”,陈佳明就是其中的一员猛将,孙燕姿、林俊杰、阿杜他们就是喝我们那时候的奶水长大的。还有后来的海蝶唱片,我就是元老之一。

南都娱乐:当初在新加坡已经发了这么几张专辑,但是为什么生活还比较贫困呢?

巫启贤:因为新加坡市场太小,基本上没有人请我们商演。唱片卖座也就是几万张,到顶了,跟那个制作费一抵消,没剩多少了。所以虽然我出了好几张唱片,每一张唱片都是冠军,还要去唱和声赚钱生活。当时的状态就是今天和苏芮一起上电视节目,明天我还得过去当她的和声。

南都娱乐:那时唱和声大概能拿多少钱?

巫启贤:一天差不多能拿个两百块坡币吧,大概相当于现在一千元人民币。

南都娱乐:新加坡的歌手不是可以通过唱电影插曲赚钱吗?

巫启贤:唱电影插曲才能赚几个钱?当时最火的新加坡歌手是翁素英,她是属于签约电视台的歌手,领月薪的。

南都娱乐:既然已经是明星了,为什么没有人去请你商演呢?

巫启贤:因为那个时候新加坡的演出商,觉得本地的这些学生歌手没有商演的市场,没有人会买票来看。当时的人都看台湾人、看香港人,谁去请你新加坡的歌手啊。

在港台发光、发热

“对新马文化的歧视,在当年的台湾乐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有幸得到刘文正的提携,犹如千里马遇见了伯乐,巫启贤成了第一个远赴台湾发展的新加坡歌手。但是在当年新马文化备受歧视的大环境中,其音乐专辑曾三次被台湾的发行公司拒之门外,直到1988年才推出了他在台湾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你是我的唯一》,直到1992年签约国际唱片EMI后,才真正灸手可热起来。多年来,巫启贤在大多数场合中,都被冠以“台湾歌手”、“香港歌手”的称号,这样一个美丽的误会,却成了巫启贤心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南都娱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台湾的发展多次受挫?

巫启贤:对新马文化的歧视。我签了飞鹰,但是飞鹰那时候不是制作公司,发行公司是飞碟。飞碟拒绝发行我的专辑。他们觉得我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文化和创作。更觉得我的声音,我的文化,我的人,在台湾来说,是绝对没有机会的,所以他们否定了我的音乐。一直到我第四张《你是我的唯一》,结束了飞碟的发行,我才自己发行了《你是我的唯一》。

南都娱乐:那您发了第一张专辑后并没有大火,和百代签约以后局面才慢慢好转。是不是和大公司的操作也有关系?

巫启贤:应该这样说,飞鹰是一个擅长做偶像的公司。所以那个时候他们安排我和伊能静、裘海正、方文玲他们一起唱歌,我当时就像是附属品一样。公司做他们是用偶像的方式去操作,所以他们就火了。我是个创作歌手,可是公司也是用做偶像的方式做我,我又比较缺乏偶像的特质,所以我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直到转到EMI,EMI的人就懂得做我,他们先帮我成立工作室,我建立了自己的团队。什么都是我自己做主。

南都娱乐:为什么那时候歌手有这样的自由度?

巫启贤:这看唱片公司他怎么看你,还有你怎么和唱片公司谈。因为当时我和飞鹰约满的时候有好多家公司和我谈,我提出的就是希望有自己的团队,那EMI他们也觉得包装和发行是他们的强项,但是本身并不是一个很擅长制作音乐的一家公司。所以他觉得这样子分工更好。他们提供我资金,给我发展的空间,我专心做音乐,然后做完音乐之后就是他们的事了。

南都娱乐:那段时间发片频率很密吧?

巫启贤:一年要交两张,很恐怖的,所以我的生活就是写歌写歌写歌,制作制作制作,宣传宣传宣传。一开始每年两张,后来更惨,我去了香港发展,每年四张。两张国语,两张广东话。

南都娱乐:那时候的香港已经不是广东话称霸乐坛的时代了吧?

巫启贤:有四个歌手破了香港乐坛固步自封的局面:童安格、张洪量、王杰、赵传。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 ,他们拥有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等等。这样的年代他们对国语歌是不屑的。后来这四个人的音乐在香港突围了,不过他们都没留下,都回台湾了。真正去香港发展的是周华健和我。

南都娱乐:香港乐坛那时候兴起了一股“原创热”,和你们进军香港乐坛有关系吗?

巫启贤:香港以前都是唱翻译歌曲的,像上世纪80年代,哪有创作人才啊?就是把台湾的歌曲填上词,然后把西洋歌曲填广东词,最多是日文歌曲。谭咏麟嘛,首首日文歌,全部是唱翻译歌曲的。1994年,那时候我和周华健两个人在香港,就我们两个国语歌手,同时也是创作歌手,我和周华健两个人用原创歌曲在那边抢了很多个奖,一人抱十几个,影响了整个香港乐坛。那时候他们的商业电台突然说只播原创歌曲,只有原创歌曲才能进入排行榜。奇怪了,突然张学友会写歌了,突然间谁又会写歌了,然后香港每个歌手都要唱原创歌曲了。于是就造成了当时整个香港乐坛歌手的歌轰的一下了,因为不好听。

南都娱乐: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你的歌在卡拉OK市场被称为“宠儿”,那个时候你拿到的版税应该很多吧?

巫启贤:我刚才说过,我是用公司和公司合作的方式和EMI合作,我不是用歌手的身份。所以分到的比例相当的高。我记得《太傻》这首歌我一年大概就收到500万台币的版税,我指的是纯粹的创作版税。

南都娱乐:一直以来,新马歌手都会被冠以台湾歌手的称呼,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呢?

巫启贤:因为我们真正的发光发热,是在台湾地区。一提到流行音乐就是台湾嘛,就连广电总局都觉得我是台湾歌手。在新马是远远没有这样的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在台湾做得非常火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以为我们是台湾歌手。所以我们出来演出的时候只要主持人没有被特别通知,我们就被称呼为“台湾歌手”,有时候还会被称为“香港歌手”。

经典的“巫氏唱腔”

“刘文正教我咬字清楚,马兆骏让我唱歌要撕裂”

慢慢趋于主流化的巫启贤,接连在1996年和1998年发行了两张全翻唱的专辑。2009年,停滞了6年的他,依然选择用一张翻唱专辑《好经典》重回乐坛。黔驴技穷也好,江朗才尽也好,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歌曲因为巫启贤的翻唱而广为传唱。爱情中的撕心裂肺,岁月中的唏嘘感怀,世俗中的红尘一梦,都被巫启贤张力十足的嗓音和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

南都娱乐:你经典的“巫氏唱腔”,是从出道之初就形成了,还是自己慢慢摸索的?

巫启贤:慢慢形成的,也经过好几张唱片才成型。我刚开始的唱法还挺单纯,你们没听过。比如说像以前的《何必孤独》那个年代的东西。从《爱的那么重》马兆骏的加入开始,到《爱情傀儡》,到《启贤刘文正》、《我只想爱你一个人》,我觉得这个时候才完全成型,就是所谓独一无二的巫式唱腔。这些年就都是这么唱过来的。

南都娱乐:那马兆骏老师对你的要求是什么呢?

巫启贤:他要的就是撕裂。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是整个流行乐坛的黄金时代。你想想看市场上面的声音,除了巫启贤,别忘了还有庾澄庆,有伍思凯,有周华健,有张雨生等等等等都是很厉害的男声。如果我的唱法不是那么犀利的话,是出不了头的。所以那时候唱歌不可以平平稳稳的。

南都娱乐:刚到台湾发展的时候,刘文正有给过你什么建议吗?

巫启贤:刘文正只要求过我一件事,就是不用看歌词也听得懂我唱的什么。咬字要很清楚。他这句话一直影响了我到现在,我那时候不懂得发音,没有掌握好发音的技巧和正确的发音方式。到台湾之后,那个环境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话讲得很流利的环境,所以哦,每天读报纸给公司的同事听,然后让他们帮我纠正。

南都娱乐:除了原创,你也曾经翻唱过很多经典歌曲,包括内地音乐,成了第一个出整张内地歌曲翻唱的台湾歌手。

巫启贤:那个时候那张唱片是这个样子的。我1994年第一次来大陆做宣传游走了好几个城市。每去到一个地方我就让同事帮我去买磁带,谁的都买,买回去就听。然后我就听了有一张校园歌曲,里面有很多好听的歌,比如指南针乐队、景岗山什么的。我才知道内地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可是这些歌,在台湾没有人听过,我觉得好可惜。那时候,除了崔健的歌被引进到台湾了,其他音乐都没有传输的渠道。我觉得我能不能做有史以来第一个翻唱整张都是内地作品的台湾歌手,台湾那时候跟大陆是敌对的。所以我就干了这件事。当时这个创意很大胆,很冒险,不过证明我是对的,后来唱片卖了五十万张。特别是《思念谁》这首歌,我唱到哪里都非常受欢迎。

南都娱乐:说到翻唱,传说当年你和柯以敏因为《太傻》这首歌闹翻?

巫启贤:对。当年她是有意见,我也不知道她怎么想,可能她年纪小吧,比较容易冲动。那时候她还是新人,我已经成名了。我是主动找到索尼公司,跟他们的总经理说,觉得她唱得挺好的,想帮她写首歌,帮她制作唱片。之后我就把她带到新加坡去,然后帮她训练,帮她录音,帮她创作了《太傻》。后来就出版了,大概1993年的样子。不过她那张唱片就卖了几千张。大概过了大半年,我就重唱了《太傻》。我完全没想到这首歌能大卖,谁知道卖了一百多万张。她就起来骂,骂我抢了她的歌,说我欺负她,很小孩子的情绪。不过后来她很后悔,也跟我道了歉。

篇2

面试:“成熟”到没有自我风格

M先生是一家知名企业的招聘经理。当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再一次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阅人无数”的M先生却对此有些疲乏:“有时我一天面试了几十个学生。却感觉面试的像是同一个人。”M先生表示,如今在校园招聘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很多,他们的简历写作经验和面试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有不少学生比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还精于此道。面试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也很能说并且非常善于表达,可他们在很多时候展现出来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标准化优秀学生模式下的自己。

“我遇到过一个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他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亲和力都不错,但我很快就发现,他对于所有的面试问题都是用标准化模式来回答,一直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连兴趣爱好他都一味地回答喜欢阅读和旅游。直到我问起他包上吊着的某个牌子的吉他拨片,他才不好意思地承认他组过乐队。有了这个突破口,认同了我是他的同道中人后,他才打开话匣子,谈了很多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他也坦白了怕自己组乐团的经历会被视作叛逆不成熟的表现,不符合我们的企业文化,所以才会隐瞒。”

解析:在面试时,应聘者想竭力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思想、见解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过分隐藏自己只会使自己失去个人特色。并且,万一入职,岂不是要一直过着“伪装那个美好的自己”的日子?

接待客户:“成熟”到全都“走流程”

Stella在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就职,眼看着年终快到了,客户答谢会的筹备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她叫上了新来的实习生Roy一起帮忙。由于和一些供应商是老朋友了,所以Stella从衣着到沟通上都比较放松自然。而Roy第一天和Stella出门时,就赫然穿了很正规的西服套装,这让Stella哑然失笑。“Roy,你懂社交礼仪,很有绅士风范。不过我们现在只是在踩点、准备礼品阶段,还没有到答谢会,今天还要去拿制作好的礼品,干搬箱子什么的活儿,会弄脏了你的衣服。在筹备阶段你可以穿得随意些。”Roy的脸有些红。

没过多久,Stella接到一个很熟悉的供应商打来的电话:“你们新来的那个小同事到底是你的领导还是你的下属?我跟他说任何事情、问他任何问题,他都一本正经地要我走流程,让我找双方领导签字。看来我要找你喝个下午茶,都要他的批复签字才可以。”Stella在安抚了供应商的情绪后,向Roy问起这些事情,Roy听后脸马上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有一天这个供应商打电话来,你们都不在,我就照着公司培训的要点,要他走流程……”

解析:新人做事没经验怕出错,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新人能够记住公司培训的要点很不错,但新人更要平时注意观察前辈是如何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而不是大小的事情都僵化地用“走流程”来解决。

开会:“成熟”到“一切都是浮云”

篇3

因连续两次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郭敬明备受关注。《幻城》、《小时代》、《最小说》等更令他名利双收。然而,他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

3天卖掉10万册

2008年,郭敬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件疯狂的事:“整个发行管理部被逼疯了,之前听管理部的说,好几家书店按捺不住,要求《小时代》提前发货,打得不可开交,都被管理部的给管制住了,连哄带骗带吓唬,才安慰住了。但好景不长,越来越多的商不干了,死活拿到书就要上市,因为每天被读者骚扰的感觉实在是不可承受……有商说:‘你每天听100次有人来问《小时代》试试看!我不干了!老子要把书摆上书架!’于是,终于悲剧诞生了,我输给了发行管理部的压力,发行部输给了全国商的压力,商输给了读者们的人肉催书计划……总而言之,妖蛾子们,你们赢了!你们成功地逼得《小时代》10月1日上市的计划活生生提前到了9月24日!”

听上去像是幻想小说,但这就是实情。《小时代》首印10万册,3天之内售罄,就此轻而易举地创下2008年第一销量。也正是凭借此书,郭敬明登上了作家富豪榜榜首。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开始,郭敬明的小说就大卖,这部小说被指大段抄袭,其后的作品,包括《小时代》都受到质疑。就像这个时代的很多偶像一样,对郭敬明,你不是爱他就是恨他,没有第3种态度。

郭敬明本身是一个话题人物,他在博客里曝光自己的半片,在公共场合秀着装,大谈美容技巧。他的粉丝看到的是他的品味,而另外一部分人说他是“残疾”。不得不说,满头黄发,制造话题的郭敬明,在推销自己这一点上是无比成功的。有人说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远超《新闻联播》,小说的销量多少能说明这一点。

《纽约时报》称郭敬明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他的确做到了把自己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他并不满足作家的角色,他说,自己准备放弃写作,做职业商人。

每天只睡3小时

郭敬明不仅仅是自己写书拿版税,他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有人批评他的写作不是为了文学,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行为。郭敬明对这一点毫不讳言。郭敬明追求的不是文学理想,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希望他能经商。

柯艾文化传播公司是郭敬明自己的公司,而且是他第一份产业的升级版。种种迹象表明,郭敬明已经上路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主要策划人、《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说:“郭敬明还那么年轻,就很善于做文化产业了。”

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想继续开拓青春文学,郭敬明有意建一个自己和朋友作品发表的平台。于是,郭敬明就提议成立一个工作室,双方各取所需,郭敬明很快拿出了工作室的运作方案。

工作室成立后,郭敬明成了一个工作狂。我们往往只看到他的作品迎合读者,但谁知道他背后勤奋的写作。在工作室运作期间,郭敬明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负责策划、制作《岛》系列丛书。利用出版社的资金和发行渠道,《岛》每期能卖20万册,这种兼顾写作与经营的形式让郭敬明笑逐颜开,当然他也得到了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酬劳。

两年后,郭敬明就开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亲自担任董事长。郭敬明开始主编出版刊物《最小说》,并依托杂志创办了“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这个活动被称为文学界的“超男超女”,搞海选,并签约文学新人,帮助他们发表作品,制造影响力。郭敬明的公司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策划作品的机构了,而是带有经纪人业务的“文化公司”。郭敬明说得明白:“这不仅为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们提供了一座成功的桥梁,也将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导业务,目的是打通一条完整的文学产业链。”完整的文学产业链,这就是郭敬明的野心。

篇4

【关键词】教师;师德;专业知识;实践;反思;创新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教师呢?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业务能力强、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时展的创新型教师。

一、 要做一名合格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地位、作用、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范“放在”学高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也是不够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等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

二、要做一名合格教师,一定要关爱、尊重每一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要做一名合格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有位名人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要做一名合格教师,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

五、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四大专业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2、处理教材的能力;3、课堂教学能力;4、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肚子里有货但倒不出的“茶壶型”教师已经不再受欢迎,他们或许专业知识很牢固,专业能力很强,但他们却无法教会学生。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如果说知识是“金子”,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点金术”。可见教给学生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尤其是当今时代,教师和学生同时步入信息社会,电视、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等多种获得知识的渠道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演员”,教师必须由“演员”转换为“导演”。新的课程需要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助的舞台。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充满智慧”;“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

六、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七、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篇5

办公室里“土包子”行径

土在手机

如果你有了手机,却从来不跟别人互发短消息,就比较土了。如果你把手机连同钥匙圈、打火机、玉器挂件……统统别在腰上,就土得病入膏肓了。如果你自从买手机到现在从来没有换过,也比较土,因为时尚手机玩家已经换过三四次了。除此之外,还换外套、换手机绳、换彩壳、换铃声。手机从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已经转变到手机的个人风格了。

土在名字

调查

1、按照描述,您认为自己是否属于“土包子”一族

是的

不是

不土也不时尚

2、您认为有必要成为一名职场时尚人物吗?

十分有必要

根本没必要

本色即可

3、您希望职场栏目多告诉您一些职场时尚方面的知识吗?

十分需要

没太多必要,点缀即可

我还是希望看策略类的文章

如果你只有一个中文名字而没有英文名,就比较土了。如今的时尚男女个个都有洋名,比如TONNY(托尼)、AMY(艾米)……办公室里都以洋名相互称呼。白领新动态:取个受欢迎的英文名

土在服饰

穿衣服一件比一件短不是土,比如毛衣比衬衫短,外套比毛衣短。可是,如下的穿法无论如何属于土了:很贵的一件西装,袖口上有个商标;领带打得很标准,可是衬衫的里口露出一圈白色的棉毛衫;穿两件V字领的羊毛衫、戴上领带,再穿上西装;去旅游也是西装笔挺、衬衫雪白、皮鞋锃亮;衣柜里连一套名牌的休闲服装都没有。教您一招:职场新人穿衣新招数

土在现金

如果你的皮夹子打开出现厚厚一叠钱,就比较土了。这种做法或许能证明你是阔佬,但绝对是属于乡巴佬或者暴发户。如果你的皮夹子打开是六七张或七八张卡,就比较酷了。新新人类早就成为卡卡族了,谁还用大把现金跟外界联络。透视:“80s”白领的理财生活

土在电脑

你如果还用手写信,而不会发E-mail,就土了;如果你逢年过节还在忙忙碌碌给朋友贴邮票寄贺卡,而不会设计一张E—CARD,就土了;如果你不会上网聊天,且对网言网语一无所知,或者认为菜鸟、大虾是两种新培育出来的动物,就土得很厉害了。提醒:玩电脑的同时要记得保健哦——OL巧避电脑“疾病”

土在化妆品

如果你的口红只有一支,就比较土了。如果你认为口红就是红的,或者认为唇膏就是唇彩,就相当土了。如果你(这里指男士)的头发早上起来像鸡窝,到了单位像雀巢,出席晚会像乱稻草,那你就比较土了。但是你到美容店故意把头发处理成乱哄哄的“鸡窝”型,这就不是土,而是有型了。充电:修炼职场丽人的形象竞争力

土在阅读

如果你只喜欢看故事类的杂志、法制类的报纸,而不翻翻时尚类、白领族的报刊杂志,就有点土了。如果你只看武打书、书,而不看名著,或大致了解最新畅销书的内容,也有点土。当人家说你属于“蛋白质”,说你家里肯定有个“穷爸爸”时,你一点反应都没有,这等于是对人说:“我是个很落伍的人。”

土在吃食

如果你只知道健康,而不知道亚健康;如果你信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那就证明你还没有脱离“土”线。如今的新新人类早已是胶囊族,他们可以少吃饭甚至不吃饭,也要大量吃维生素之类的保健品,什么深海鱼油、金施尔康……这是最新的关于“大吃大喝”的定义。保健:职场丽人的中药伴侣

土在住宅

你结婚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你就比较土了。你年纪轻轻就提倡“有多少用多少”,并且讥笑借钱者是“债多不愁”,那你就比较土了。你怎么就不明白,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多么的重要?你怎么就不去申请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先弄它三四十万,用上明天的钱,住上一套自己的新房?聊聊有房一族:恨嫁!单身有房女孩的尴尬

各方评说——职场中的“落伍”

“土包子”自语:我就是要“土”下去!

现在我的身边怪的人太多,而在职场中根本没必要如此的时尚,干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

职场时尚人士:为何不让自己时尚起来

在我看来,时尚的感觉是每天好心情的开始,毕竟,土包子之类是少数,是他们不合群,而不是我,我可以融入时尚人群和时尚生活当中,这才是新实际的职场生活。

专家意见:打造自我时尚

多数人在工作的同时,忽略了自我形象和与工作氛围的协调,有个好的工作状态是必须的,但当今的职场不仅需要你的兢兢业业,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职业形象,职场形象包括职场礼仪、这种形象也是对于别人的一种尊重。

如何打造“职场时尚”

篇6

张睿是小时的老朋友了,当年他曾经作为《时代影视》的读者代言人,跟胡彦斌一起登上小时的杂志封面,那时杂志社的全体小编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睿”,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

早在《新红楼梦》时,我们就看到过他扮演的蒋玉菡。那时的他,一举手一投足,还带着舞台剧的影子。到了后来的《新还珠格格》,他的演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依然显得很稚嫩。一提起这些过往,小睿还是心有余悸:“那时我们一直在拼命赶进度,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去锤炼演技,最辛苦的时候,我曾经48个小时只睡了一个小时。”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无论别人怎么叫他他都没有反应,最后导演让他去临时睡了30分钟,他才找回了语言功能。

时隔两年,再次出演琼瑶剧,这次无论是时间还是预算都充裕了很多。因此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揣摩角色,而琼瑶阿姨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手把手教他。对此小睿说:“阿姨跟我沟通比较多,比如一场愤怒的戏,她跟我说,别太夸张,适可而止就行了,有些愤怒表达在齐飞身上不太适合。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她的剧里,写男生的戏份比女生的戏份多,所以会给演员很多嘱咐,比如觉得齐飞太完美了,她说齐飞就是很单纯的,阿姨也知道我之前的经历,她怕这个剧本的提示会让我过激地发挥,那样可能太过了,观众就会不喜欢。”

相比刚开始拍戏演《新还珠格格》,《花雾》中张睿的演技蜕变不少,不过小睿仍然觉得有遗憾之处:“比起那时,现在状态肯定要好很多,但回头来看,我还不是很满意,磨练之后,又觉得当时有很多很不足的地方,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说感情: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有人说琼瑶小说里的爱情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时代,但小睿并不这么认为,他说:“我的爱情观跟齐飞很像。至少我觉得就像台词里说的,我喜欢一个女孩,我会绕着地球来找她。这是爱的力量,只要我爱,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如果我爱上她,我肯定这样做。爱情来得很不容易,世界上那么多人,我们人海茫茫中相遇,这是千分之,不,是亿分之一的机会呀。如果你都不珍惜这个机遇的话,还有什么机遇能找到你呢?”

那么,小睿自己的爱情是怎样的呢?小睿说:“我跟我的初恋在一起,一共599天。”这让小编心下一惊:得心思多细腻的男生,才会认真细数在一起的日子?对于这段爱情,小睿说:“她的个性很像《花非花雾非雾》里的叶凡,她走进了我的世界,我们爱得轰轰烈烈,同时也非常低调,整个学校都不知道,但最后因为一些很现实的原因,还是不欢而散,经过之后,我才懂了,爱情里面有非常大的部分是负责!”

后来他把这段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新书《张睿的时光机》,开始他很不愿意把这段经历拿出来,但是琼瑶阿姨说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段故事,青春都有这样一段痛,应该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于是小睿写了,“我最希望书里面女主角第一时间看到,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女朋友叫小祖宗,我就发微信告诉了她。她问什么时候给她看,我说,等出书了给你!”

对于这段已成往事的爱情,小睿这样总结:“我觉得这是青春的一种无悔,或者是青春的一种能量,我相信今天有好多事情只有在我们青春期的时候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说那么冲动去爱、感受!”

聊琼瑶:知遇之恩不可忘

跟小睿谈他的演艺生涯,琼瑶阿姨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话题。当年,正是琼瑶阿姨力排众议选择了小睿,才有了小睿的今天。不仅如此,《花非花雾非雾》的产生,也跟小睿有着直接的关系。《新还珠格格》还没有结束,琼瑶阿姨就开始打算为小睿量身打造一个新的剧本,于是她以闪电般的速度(阿姨本人这样说)写出了第一集,把她的特别助理给吓了一跳。然而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电话不接朋友不见,当初稿完成时,她整个人瘦了三公斤。她特别用心写了小睿和李晟之间的戏份,她在博客里这样说:“我写他们两个的戏时,常常写到心痛,我必须用手按在心脏上,平静自己,休息片刻,再继续写下去。”小睿则是第一个看到剧本的人,而在小睿读剧本的时候,琼瑶阿姨这样嘱咐:“写你们的戏,我真的写到心痛,如果你们演出来,不能让观众看得心痛,那么,我会很失望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张睿,就没有《花非花雾非雾》。

琼瑶阿姨在不同的场合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小睿的喜爱。她说:“我的一生,接触过很多新人,提拔过很多新人。许多当初被我提拔的新人,现在已经是熠熠巨星,当盛名来到时,也就和我渐行渐远。我看得太多,感受太深。对于演员我也常刻意保持距离,就怕喜欢他们太多!但是张睿,我一直相信,当他大红大紫时,他依然是我面前那个纯净的男孩!”当小编告诉小睿这段话时,他笑着说:“是啊,琼瑶阿姨曾经说过我很真诚,她觉得我的眼睛很清澈。她是很懂我很了解我的人!”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媒介生态 新闻评论 功能 影响变化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时代,技术创新的速度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为开端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宛若一列和协号,呼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新媒体创新之快已经让我们来不及定义了。事实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是与时俱进的。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笔者研究了大量文章后发现:关于这个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新媒体的特征进行了不同地研究与判断,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认识,但在这林林总总之中大家还是有一些共识。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总结。

1.新媒体新技术

新媒体首先新在技术创新上。新媒体都有什么?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微博、微信、微视频、QQ、论坛、网络杂志等等。这些五花八门其实都有赖四样东西:手机、电脑、数字电视和网络。其背后的真正“大佬”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通信技术。新媒体其实就是人类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在新闻业中的现实表现。

2.新媒体新采编

传统媒体在新闻的采编上形成了采、编、导、播等一整套十分成熟的新闻流水线。流程清晰、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通俗地讲传统媒体的采编队伍就是新闻领域中的正规军。新媒体由于技术创新带来了其采编方式地颠覆。新媒体的诞生掀起了一场新闻界的“人民战争”。全时、全域、全民、全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传播,正规军办不到的,通过“全民战争”的形式实现了。例如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在电视广播尚未报道时,已经有很多当事者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求助和消息,全国人民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昆明那个不眠之夜。2016年10月11日,上海虹桥机场两架飞机在跑道内发生的飞行冲突事件,该事件最快最全面的消息来自微信朋友圈。消息之快不仅跑赢了主流媒体,甚至跑赢了民航内部信息网络。新媒体无数次地将传统媒体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3.新媒体新传播

我们的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做什么的,在成名后总是有写本书的诉求,哪怕是由他人执笔。其实表达自我的欲望人皆有之。新媒体使普通人的愿望有了得以实现的机会,谁都可以进行一下大众传播。因为是自我表达,所以其内容就可以去中心化或可称之为:“信息”与“意义”的无关。自我表达的个性化增强了受众感知度。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及传播内容有效地实现了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4.新媒体适应新需求

中国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节奏明显加快,每一个人都不断地面临着新挑战、新压力。因此人们对休闲、娱乐以及时g碎片化有了新的需求,新媒体恰逢其时。新媒体的方便与迅捷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我的时代我做主”,这不只是口号,更是新时代人们的诉求。在什么时间,想看什么这要由我说了算。便携、快速、菜单式的新媒体很好地适应了这一需求。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的信息,多为免费的受众享用,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免费需求。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空间,匿名登陆的特性即保护了个人隐私,也使用户自由地表达观点成为了可能。尽管新媒体的失真性遭到公众的质疑,但其隐秘性依旧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的新特点

在认清了新媒体的特征之后,我们应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工作?首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进行一番再梳理。

1.从概念上看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新媒体时布新闻评论的主体在变,评判的价值标准出现多元化,分析事件的方式多样化,评论的针对、指向性差,甚至出现混乱的状况。

2.从写作要求上看

传统新闻评论在选题时一般要求“三关”,即关心政治、关注民生、关心社会。在纵横驾驭表达方式上一般要根据写作意图、思想内容来正确选择表达方式。通常情况下,必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叙述要精,描写要鲜活,要有强的现场感和动态感;议论要深刻,论点必须鲜明,论据必须典型,论证必须有力。从现实情况看,最先接触新媒体,最频繁使用新媒体的是所谓的“新人类”。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知识水准较高,认识多元化。“新人类”在新闻事件中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均出现了较大变化,就连对事件的描述语言也产生了大量新词汇。据说目前高考作文一律要由年轻教师阅卷,因为老同志已经读不懂孩子们的语言了。新媒体新受众,我们的新闻评论也要有新变化。

3.从功能作用上看

经典定义要求新闻评论具备: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和深化作用。要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做出分析;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以正面宣传为主;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表达观点、态度;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知。现实中我们有诸多热点和关注并不是什么“高大上”,但它们却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吸引着众多的眼球。比如眼下时髦的韩剧,大型电视相亲节目,各类“溜光大道”,甚至于名人们的爱情、婚恋,众多的网粉刷爆屏。对于类似事件,我们的新闻评论要不要对事件发声?是不是我们只要阳春白雪,不要下里巴人?上述关于新闻评论经典定义还能不能放置四海而皆用,显然,答案不解自明。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的优化策略

经过对新闻评论的一番梳理之后,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开放性、交互性等方面没有像新媒体那么突出的优势。如何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新闻评论工作,实现突围,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笔者对优化新闻评论的策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1.坚持新闻评论的本真

新媒体宛若是上海滩的魔术师,各类新奇的花样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但在所有的变化之后,魔术师永远是魔术师。新媒体再怎么变还是个媒体,以消息地传播为根本特征。与消息传播相伴生的新闻评论,它的本质也没有变,还是“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无论是驾车、乘舟,还是插翅蓝天,变得只是到达的方式,而K点始终没有改变。

2.把握好新闻评论特有规律

既然新闻评论的本质没有变,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并正确把握新闻评论所特有的一些规律。新闻评论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在好奇或求知、求解的心理驱动下,不仅需要了解新闻事实本身,还需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一个好的新闻评论必须要回答并满足阅读者的特定需求。读者在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在本能或是社会属性的作用下,往往还要对新闻进行一番意见表达。人是群体的、是社会的,在自己发声之后期许着他人的反应。人们在发表意见后还需要有一个意见交流。意见表达和交流是我们做好新闻评论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3.充分利用新媒体空间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工作者占据着新闻评论的主渠道,处于垄断地位。这个新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对什么事儿发表意见,意见的主基调是什么,全由新闻工作者把握。新媒体时代变了,新闻的原貌是个什么样子,这事儿的深层次问题或意见在哪儿,公众对这事儿是个什么态度,失去了垄断地位的职业新闻人又该如何应对?在新媒体时代,如果职业新闻人不能正确把握新闻评论的规律,把评论工作做到极致就不会有人听、有人看。

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带来极大挑战的同时,也向传统媒体吹来了“东风”。新媒体的一系列创新,为新闻传播、评论生产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互联网平台,实现新闻评论最大程度的传播、讨论,最终增强其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了解掌握新媒体,充分地利用好新手段、新特性,让新媒体成为新闻专业者的新座驾,发挥专业水准,在新媒体时代依然是弄潮儿。

4.贴近生活贴近“新人类”,坚持正确导向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我们不能脱离受众。大家在看韩剧,那我们也要说韩剧,不过我们要说得更深、更透。要说清韩剧与韩国现实社会的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形成韩流。对于出轨的热门,也可以插上几句,不过要提醒大家这些只不过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聊资。“新人类”有新视角、新语言,要贴近“新人类”就要了解其所思所想,学习他们的沟通语言和方式。在无关大雅方面,不妨海阔天空与网民与群众与生活打成一片。需要提醒的是: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是茶肆里的“神聊汉”,我们还肩负着社会责任。要心存敬畏,坚持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天职。因此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相关评论员必须避免扭曲新闻事实的情况出现,否则再新的观点也只是谬论。

基于上文对新闻评论功能变化及影响的分析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下,写好新闻评论,不管是对于新闻评论本身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5).

[2]赵振宇、邓辉林:新闻评论者的独立品格及培养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8(12).

[3]石凤艳、韩海鸥: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9).

[4]叶俊.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对话功能”之建构[J].今传媒,2011(09).

篇8

你―定知道星美,但你不―定知道覃宏。

作为星美的当家人,他还不太习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面前杵着一根话筒。即便是在这一刻,他带着星美新投资的电影、顾长卫新作《最爱》踏进摄影棚,也依然显得不自在。在这个企业家愈发明星化的时代,他低调得简直不像是一个商人了。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个性问题而去忤逆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不参加与电影无关的社会活动,接受访问时亦只回答和行业相关的问题。这种节制和自律源自真正的智慧――从不过度消费自己,精心呵护自己的品牌,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沦为名利场内娱乐大众的跳梁小丑。

覃宏常说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是混乱的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最好的时代:混乱中勃发的生机,也会遭遇危机的埋伏,三五年内,行业必然面临洗牌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记者:据说投资的每一部片子你都会把剧本通读一次?你挑本子的标准是什么?覃宏:没错。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剧本都是极其重要的。我觉得一个投资商慎重对待每一个项目,通读剧本是最起码的要求。我挑选剧本有两个原则:一个从商业角度去衡量它的可操作性,这是以一个投资商的眼光去看;二是看它是否能够打动我,这时我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观众。

记者:为什么会投资《最爱》这部电影?覃宏:《最爱》的剧本是我在飞机上一口气看完的,里面的爱情非常令人动容。当时我一下飞机就跟顾长卫说,我―定要做这个电影。

记者:是不是你的口味更偏重艺术电影?

覃宏:首先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这种说法不准确,这种划分过于简单粗暴。许多艺术电影也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样很多商业电影也有具极高的艺术审美。与其纠结于此,不如踏踏实实下点功夫去研究类型片。一个好的类型片,完全可以兼备艺术性和商业前景,两者并非不可调和。

记者:春节后两三个月涌现出一大批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你有去电影院看吗?

覃宏:有。我有浪费时间去看。之所以说浪费是因为这些国产片普遍缺乏诚意,粗制滥造,浪费资源。这样的影片不仅票房惨淡,口碑也极差。电影是一个商品没错,但别忘了,电影更是一个文化事件,应该承载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但还是有很多著名导演在拍烂片。

覃宏:就像爱马仕之所以能够成为奢侈品,绝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一百多年来,它用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材质,最好的创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一个好的导演也应当如此,他的品牌是靠着多年的口碑奠定下来的。但是这些导演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关系,变得有些疲了,有些确实到了瓶颈,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好的导演必须珍惜自己的手艺和自身的品牌形象,不然就是饮鸩止渴。如果仅仅为了名利而现世露怯――市场是公正的,不出三部一定会把他给清算掉。

电影是一个商品没错但别忘了,电影更是一个文化事件,应该承载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通过你身边的很多人了解到,你迫切想要进入到整个电影行业中去,想以个人的力量去做一些对中国电影事业更具积极影响力的事。你最希望做到的是什么?

覃宏:我看到一个新闻,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手刃母亲。看完我就发了一条微博说,拜托各位电影从业者们,我们能否多拍点弘扬普世价值观的电影。说到教育的失败,不能单纯把责任推给学校,舆论对大众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电影当然可以去批判假恶丑,但我们当下更需要的是真善美。

记者:与很多电影人不同,除了一些探讨电影工业发展的话题,你几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们也了解到,你做了很多慈善,然而却很少有媒体知道这些。一个电影公司想要被众人熟知,必定需要很多的曝光率,你为什么如此低调?

覃宏:我现在不正在接受你的访问嘛(笑)。我们中国的企业,还没有一个百年老店的东西,所以好多好企业都是在以一个领军人物去宣传,像王健林之于万达,柳传志之于联想。早些年我比较抗拒曝光,可能还是个性问题。现在当然不能太张扬,但也不会由着性子去逆一个时代的潮流。我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是希望尽量能突出星美的品牌,而非我个人。

记者:这两年,星美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人们对于星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我们也I可以看到,如今的星美拥有制作、院线、发行、艺人等很多条战线,并随之壮大。你在星美的操作模式上做了很多国内没有做过的尝试,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覃宏: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手抓院线,一首抓原创。原创这一块,我们不签约导演,而是采取入股工作室的方式,这样能形成一个资产上的链接。你的项目我有优先选择权,而且你想跟别的公司合作,也必须经过我的同意。即便星美不是完全控股也要是最大股东而且必须拥有发行权。从长远战略布局上讲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双赢的局面。比如陈可辛监制的《神奇侠侣》赔钱了,但是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他后面还有《武侠》。

记者:星美有没有考虑过投资艺术院线?

覃宏:没有。现在我们的商业院线还不尽然成熟,又何谈艺术院线?去年我们的电影屏幕是6200块,今年仍在以每天6块的速度增加,年底能到8000多块屏幕吧。和美国的四万块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我个人认为到1.5万到2万块的时候,就会出现分线发行。只有分线发行出现之后,艺术院线才有可能萌芽。

记者:星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今年有什么动作?

覃宏:去年我们融了两次资,大概7亿。今年要再融资10个亿左右,主要用于影院的建设,因为内容制作真的花不了太多钱,那些对外宣称拍摄花费不赀的都是浮云。即使像《武侠》这样的大片其实我根本不用全投投个30%至40%我就是大股东,不过,这才能花多少钱啊?

记者:你这几年支持了国内许多中青年导演拍片,为什么你愿意花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去培养导演?一个新人导演,你最看重他的哪些特质?

覃宏:星美选择的合作导演呈梯子型,有陈可辛这样的大导演,也有顾长卫、陆川这样极具潜力的导演,同时也在培养新人。希望星美跟他们一块成长。一个新人导演我最看重当然还是才华。其次就是他们对自己作品的那种态度,是精益求精还是浮皮潦草。

同题问答

顾长卫×覃宏

Q:在你眼里,他是什么样的人?

顾长卫:他是一个很锐利的人,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覃宏:老好人。

Q:两人合作的感受?

顾长卫:很默契・跟他的每一次交流都非常到位,非常愉悦。

覃宏:他是一个对品质要求极高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最爱》去年五月份就杀青了之后剪了无数版本,原本打算11月上映,由于长卫认为影片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状态,只能顺延到今年。

Q:导演和投资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顾长卫:默契吧,还有就是共识。

覃宏:我觉得不要为关系而关系。像我和长卫我们私交很好,但并不会因此而影响工作上的判断。

Q: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现状?

篇9

有人说:“好吧,我们去玩乐!”但是,玩乐是动物们都会搞的名堂,只有喝酒这种活动,仿佛有一点“人的特色”――动物不会酿造和饮用美酒,但是其他玩乐活动,动物们差不多都会。这就是说,法律人去做法律以外的事,一不小心会演化为一种法律动物学场景。在社盛,比赛吃喝玩乐的风气昌盛――社会流行以“被征服动物的品种和数量”来厘定人的生存档次,征服鲍鱼、龙虾、果子狸、猫头鹰、女人等等量大的人类,往往被标识为“成功者”。如果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观察,这的确表明了生物人在动物世界中的成功。这种“成功标准”,可以解释公款宴娱消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行其道、无可阻挡的原因,也可解释律师办案过程为何要礼聘法官享用海鲜、山珍。作为深嵌在动物世界的人们,需要以“被征服动物”的品种与数量,举证证明自己的成功。

但是不杀生主义者不将“被征服的动物品种与数量”作为人生质量的标准。滥杀野生物种的行为,实际是对人价值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会涉及到个体,还会涉及到人类群体,制造出萨斯、禽流感之类的社会恐慌。当法律人“成功到享用猫头鹰的程度”之时,我们是象社会大众一样去“享用猫头鹰”呢,还是心存怜悯地放掉猫头鹰?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考验着我们对生灵的态度,甚至影响到我们对死刑这种法律惩罚手段的看法。如果法律人已经乐于“享用猫头鹰”,蔑视生灵们的生存意义,那么杀人如麻的死刑制度,就逐渐不会引发心灵的震撼。这就是说,法律人法律专业生活以外的生活观,最终会反射到他的专业态度中去。

现代中国人,什么黄鳝泥鳅都敢吃,什么大虾螃蟹都敢灭,本国已经进入了超越中国历史、新的动物战争时代。生物伦理丧失,作为人类阶级斗争的副产品,清晰地表明了本时代的中国人深嵌在茫茫世界中的位置。它所含坐标意义,是前人不齿和令后人咋舌的。一万年以后,新人类将发出这样的惊叹:

“啊,社盛的人民,是猫头鹰们的敌人!”

这种状态讲司法公正与法律正义,仿佛不合时宜。我们的生活陷入了一个生灵们的恶梦时代,一个被屠宰的生灵们仇视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流淌着猫头鹰们眼泪,布满果子狸们的怨恨,弥漫着死刑人的绝望。

篇10

现在也抵触,这种东西让我遭受了很多不白之冤,无端的诟病。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能说谁最牛啊,只是谁好哪一口的问题。

02 你愿意哪段历史可以重来?

历史已经发生,不能更改也不能假设。我从没想过,包括比如说我们给学生讲课,出题也好,凡是假设的都不能允许的,是禁忌,出了就是错题。

03 你的《世界历史很有趣》里第一本为什么是日本史?

外国历史里我最熟日本史和韩国史。它和中国史有相似的地方,接受起来不会觉得困难,西方英美还算好,俄国你名字都念不下来,再有一个是我很喜欢日本的工艺品,日本的漆器、纸扇、刀……

04 日本史里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物是谁?

日本历史里没什么人中国历史里古圣先贤,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忠臣义士这种我都挺欣赏。

05 据说日本人很爱德川家康,似乎格外钟爱那种笑到最后、死撑到底的人物,你怎么看?

日本也不是吧,德川家康要跟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比起来大家可能更喜欢后面二者。日本人樱花如武士武士如樱花,喜欢项羽关羽啊,都是相通的,东亚国家崇拜的民族英雄按现在的观点在事业上都是不成功的人。

06 怎么看现在的互联网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古代是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发展是比较慢的,古人种庄稼,这个苗我告诉你插多深就得插多深,不这么干就完蛋了。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嘛,但是不断有新人出来。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仍然可以坚持我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大家聊风投啊,我不懂这个我也不觉得羞耻,而且我也不想懂这个,我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生活就足够了。

07 觉得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

我对新技术没啥兴趣,就觉得中国的文化断了一百多年,再过一百年希望复兴,不过我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是最难的时候,这一百多年基本上是把中国的文化连根刨了,想恢复可能得漫长的时间,这一代人可能根本看不到。

08 最厌恶的前三名事物是?

第一就是堵车,在北京我基本上不出门,如果谁下班的点在东三环东四环约点什么事我恨不得和他绝交;第二个就是劝酒。除了这俩别的都能忍受。

09 如果挑选一个时代穿越回去,会选哪个时代?干点什么?

选宋朝,做个不大不小的官,有一帮诗酒唱和的朋友。古人说的四大雅事,闻香插花挂画品茶这都是宋朝形成的,现在的人干这些事,喝普洱听古琴带佛珠信喇嘛,不懂,装的。过去是真懂,大家在一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