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30 20: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主义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国主义故事

篇1

自从看了雷锋的故事后,它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做好事,对他来说很平常,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他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没错,雷锋说到做到。党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做完工作,他还会去帮助别人做。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又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雷锋还很虚心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他也认真对待别人给他的批评。有一次,他开着推土机把一条小名铁道撞坏了,教雷锋开推土机的李师傅把雷锋批评了一顿。这可是雷锋第一次开车出事故,好是他第一次挨批评呀!但他没有灰心丧气,接受了李师傅的批评教育,并利用休息时间把铁道修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它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别再犹豫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学习雷锋好榜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胜利小学六年级:葛睿

篇2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73-03

美国是全世界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博物馆类型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家博物馆的建馆宗旨几乎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已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也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阵地,从幼儿至18岁以上成人都能在博物馆内参与适合自己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年龄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在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密切融合

美国目前是全世界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融合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补充。中小学生是其非常重要的群体,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美国博物馆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大学一贯坚持教导的一种思想是爱国家、爱自由。美国博物馆与学校在教育目标上承担着共同的使命,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许多博物馆馆员进入学校课堂,为在校师生提供第二课堂服务。博物馆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学大纲,量身定做了各方面的教育活动;每年博物馆提供1800万小时的课程,在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诸如公民学、历史学等课程,博物馆根据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的课程目标相结合,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参与学校历史课程或科学课教材的编写或制定;在课堂里,经常会有历史打扮的讲解员进行表演或讲演,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美国历史的深刻认识。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为了配合学校的历史课程,许多博物馆都为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包括图片、复制品模型、手册、活动建议以及额外的网上资料。

博物馆实地参观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参观这些教育基地和场所,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领会到美国精神,也使广大学生在这种不同的生活和环境的熏陶中,无形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博物馆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比如,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该制定一个参观计划;参观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后面的课堂教学也应扩展建立在参观的基础上;规定学生每周在博物馆的时间必须满2小时等。首先,在博物馆开设课程,在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历史课诸如“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史”等专题,很多都在博物馆进行,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博物馆教育员进行授课,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去查询。其次,举行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教育(美国史、世界史成就史、苦难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反映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美国有些儿童博物馆普遍反映历史和社会问题,如西雅图儿童博物馆里陈列着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严格变迁;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不像别的历史博物馆那样仅仅陈列展品或图片,而是别出心裁地让参观者用“考古”的方式,懂得自己国家曲折的历史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的儿童博物馆里展出一些环境污染、无家可归的失业社会阶层等题材的作品,让孩子们从身边事物开始,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从小就灌输这种爱国、务实的美国精神。又如,美国工业博物馆有专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学生讲授美国在世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领先水平和辉煌成就,以此来教育中小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再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不同的活动,每月学自然历史探险、每月举行征文大赛、每月亲子家庭系列活动等。

(二)美国博物馆努力探索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实物体验的教育。即在做中学,注重学习者的实际经历和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观察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知。博物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课本与博物馆相结合,透过三维空间的实物造景、情景塑造,使遥远时空的历史得以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受到震撼与感动,让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在博物馆里亲身体验,如美国麻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有实物资源或模型来展现历史,更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让你去亲身感受,一旦你踏下那个木制纺车的踏板,上面的液晶屏便开始播放那段历史,从种麻到纺织的全部过程都将呈现在你面前。旁边那一连两排4个液晶屏则通过一系列小视频故事反映着那个时期的普通人的故事。通过点击触屏,自己根据兴趣选择一个人物并和他一起面对那段时期,每讲述一段事件背景,屏幕就会以提问选择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你可以选择回到任何一个时代、或是参加战斗等,每次选择之后故事都会按设定的新选择继续讲述,既尊重历史,又活灵活现。

探索式教育。最早提出探索式教育的是杜威,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例子和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根据心理学家指出透过探索式的方法学习,比传授的方式更让人记忆久。美国很多博物馆都设有探索室,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很多探索室在儿童博物馆里出现,里面有很多设备都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和发现,启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把他们和科学、历史、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感知、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想和象力。在美国很多艺术博物馆经常举办以此教育形式为指导的历史课程。首先,教育人员会向学生发送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与本次课程主题相关历史藏品的提示或问题,然后学生分成多组到展厅内根据提示观察并合作寻找藏品。最后,教育人员组织学生将找到的结果与同学分享。两位合作者的一位读出提示,另一位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很默契,气氛活跃,而导览员只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美国博物馆拥有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服务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设施设备齐全,不论大小博物馆都设有公众教育部或服务部,新媒体技术在美国博物馆应用很广泛,如手机App软件、二维码、多媒体互动课程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等。而实体博物馆和网上博物馆线上线下的互动,更是给现代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吸引力,并将使得公众的学习体验得以拓展延伸,专门栏目提供信息与资料服务,包括各项历史资源介绍、活动项目、教师教案、教学媒体等,博物馆也开设了网络课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资料信息和咨询等在线互动服务。通过网络服务让教师和学生不必到博物馆就能享用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育人员的培训,配备专业的、积极主动的导览员,在展览中注重教育对话,加强学生的体验,无形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美国博物馆重视终身教育

博物馆成为进行成人终身教育的好地方,是普通人教育的场所,在美国博物馆里,假日里常可以看到父母子女一家人来参观的情景,老人坐着轮椅慢慢欣赏艺术品的情景,游客往来穿梭于各种新奇事物中。每逢周末,博物馆总是人来人往,参观游览成为一种家庭休闲方式和社会习惯,美国博物馆秉持“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理念,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公司的联系。社区作为社会教育功能实施的主体,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经常与社区联合组织活动,美国有许多社区博物馆,社区里的博物馆是社区民众从事文化、教育、科技与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满足特殊人群学习与接受教育的需要。美国博物馆充分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特殊情况,为其提供专门的服务。如为聋哑人提供手语讲解、为盲人提供盲人说明牌和可触摸的展品等,使残疾人在博物馆中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博物馆会经常举办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活动,邀请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文化生活,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美国文化,携手特殊人群,共享博物馆文化。

二、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正是由于美国博物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对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培养了美国人较为丰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鲜明的爱国意识,形成了牢固的社会凝聚力,因此,我们应该从美国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中受到一些启示。

(一)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协同教育

我国博物馆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协调教育部门建立馆校联系制度。其次,博物馆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校的学生来参观博物馆,结合他们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服务计划,为教师编写教材,提供资料。博物馆的内容,不是重复课堂教学,积极增加博物馆学习环节,把课堂教学中比较深奥的知识,通过实物和活动器材等形象的表达出来。对小学生注重讲解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从小培养他们酷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而对中学生来说,则应当让他们更多的熟悉历史,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使他们更多的认识到博物馆里蕴含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无价的艺术珍品,结合特定的节假日、纪念日例如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等开展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最后,博物馆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博物馆要经常开展针对学校老师的讲座,依托博物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老师探讨、交流,打开教师们的视野和思路,并且提供给教师素材,包括实物、文字、网络资料等。

(二)优化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

首先,加强博物馆教育设施和设备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施设备,如建立一些探索室、教室和工作坊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供师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博物馆历史文化等。其次,加强博物馆管理与服务。良好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对观众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服务管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加强博物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讲解员的培训,提高讲解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巩固讲解员的文化知识以及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在讲解中有效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探索创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立体式体验,让学生去看去做而不是光听,让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活动中去。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展览内容,深化对展览的了解如三维空间造景、情景渲染与塑造、历史遗址复原与再现,使学生加强对遥远时空的人类历史情景或自然风貌的深刻理解,与之零距离接触,使得一些展览教育活动更具直观性,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我国的历史、祖国的优秀文明,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理民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播至更多民众,重视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

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同年龄阶段特征、不同职业的观众都有继续学习的动机,成人教育尤其必要,这要求我们博物馆从业人员目光转向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与社会及公众广泛建立密切联系。这样一个拥有如此丰富多样资源的博物馆,应该是优势的社会教育中心。我国博物馆应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从儿童到成年人都可以在馆内接受再教育,因此我国博物馆要树立先进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

总之,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结合广泛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重视终身教育,我们要认真的吸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外国爱国主义教育举隅[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6-8.

〔5〕刘连香.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东南文化,2014,(3):105-111.

〔6〕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7〕徐峰.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1):81-83..

篇3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教育 激发爱国情感 引导爱国行为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是否爱国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最根本的标准。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一种最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对学生做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因此,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德育教学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爱国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引导爱国行为这三个方面来

完成。

一、加强爱国教育

热爱祖国,就是要对祖国具有最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技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挖掘出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活动之中。近几年来,笔者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德育课教学之中,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利用读书、视频、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的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奋斗。笔者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爱国小故事、爱国人物、爱国事迹演讲比赛以及红歌演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二、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技校学生爱国情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建设大业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挂起钩来,树立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目标。在德育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德育教师应饱含真情,创设情境,制造氛围,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的作用,还要善于运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真正激发出爱国情感。

三、引导爱国行为

热爱祖国,就应当自觉实践报国之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的特点为行动、实践和奉献。因此,爱国行为的引导就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首先,要系统组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第三,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教育,如利用传统节日、英雄名人的诞辰纪念日进行爱国教育;第四,要形成制度,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墙报的评比等,这是最贴近学生的爱国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常抓不懈,并形成制度;第五,要抓住教育的一切机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参观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接受教育等。

篇4

一、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品德课程内容中关于“我们的国家”部分,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祖国的历史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树立奋发向上的爱国志向,这一部分直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此外,在其他内容中,也有一些适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环节。作为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好品德课堂这块主阵地,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品德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农村学校品德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学校品德教学中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没有为品德教学配备专职教师以及教学参考书籍,这使得品德教师难以有较高的水平完成相关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做书本知识的传播者。

2.教师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教育部门或学校的要求不放在心上,自认为品德课不重要。教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也不够重视,课堂上也是照本宣科。

3.学生不够重视。

学生认为品德课是副课,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主动性差,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学生个人品德修养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得以提高。

三、农村学校品德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1.依托品德教材,加强爱国主义知识教育。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之一: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学习“我们的国家”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向学生灌输一些爱国主义知识。

例如,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时,可以选择、列举代表民族文化的实例(如传统节日、歌曲、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课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要使品德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学生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需要增强自身本领,读懂读透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课堂成为学生爱学、乐学、有所得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农村教育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学习《不能忘记的耻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品德课堂,以此代替说教和阐述,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课堂一分钟演讲等活动,感受中国那段黑暗的历史,对那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心怀敬仰之情,使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3.课外课内相结合,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无论在教学设施还是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上都比较落后。这就要求学校和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一些实践活动中,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篇5

然而在现实中“培养爱国情感”仅仅停留在苍白空洞的说教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开展班级爱国主义教育,应结合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开展一系列生动而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将爱国主义感情内化为自己理性的自觉行动。

一、情境和谐――创设育人氛围

班级环境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上。

教室布置要突出与时俱进的创新进取精神。创新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教室环境要体现出一种“天天向上”的气氛。一是要设计好名言警句,如“创新、合作、奋发、攀登”等。二是要选择相应的乡贤名人画像,如鲁迅、、陈建功的画像。三是设计全班同学德智体竞赛表,按时公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此等等,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得到进取心的感染。

教室布置要体现学习的主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级环境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要选择好典型的宣传标语,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等等。还要精心设计好“学习园地”,其中可挑选学生的心灵习作、书法作品、手工制作等,通过近距离的视野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可摘抄先贤名士刻苦求学的励志事迹,让学生浸染在热爱学习的氛围之中。

教室布置要反映增强集体荣誉的思想。要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队角”等。要张贴并保护好集体荣誉奖状,在纪律的约束下争取先进。要爱护公物,永远保持教室的文明、整洁、幽雅。一桌一凳、一帚一箕,都要井然有序,整齐大方,既体现局部美,又反映整体美,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要加强定势培养,正面激励引导,每当有的同学做了好事,大家都能赞扬他们,有的同学违反纪律,就能当面指出,经此逐步养成正气有人夸,歪风有人纠的好习惯。

二、情真意切――培育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用一定的爱国主义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出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它在小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乏了这种情感,就不会有相应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因此,培养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之一。

要培养真诚融洽的同学情感。班级是相应同学为主体而组成的一个集体,生活在这个集体里的同学,由于家庭教养、个性差异,难免出现不和谐甚至不愉快的因素。班主任要因班而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通过讲解道理,来树立观念,寻找榜样,同心协力地解决班内矛盾,注重同学间的情感培养。

要培养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这首先要从教师做起,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像父母关心子女一样关心学生,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到这种真诚的师爱。这样,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尊敬老师,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情感培养之目的。

三、知情合一――坚定爱国意志

运用国情教育知识,坚定学生的爱国意志。一是介绍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包括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激发爱国意志。二是介绍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屈辱历史,了解在各次抗争中涌现出来的爱国名人事迹,来坚定爱国意志。三是感受当代中国发展现状和建设成就等,来展望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好前程,使爱国主义意志矢志不渝,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主义的真谛。

运用影视、故事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坚定学生的爱国意志。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果把丰富的坚定爱国意志的题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每学期可开展“五个一”活动:观看一部爱国影片,收集一个爱国名人事迹,演唱一首爱国歌曲,背诵一首爱国诗文,摘抄一句爱国名言,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能坚定学生的爱国意志。

坚定爱国意志,不仅靠认识,还要靠磨炼。作为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方案,开展各类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志,并把爱国意志具体化,如遵守纪律的耐力,上课听讲的注意力,钻研难题的意志力,锻炼身体的毅力,包括参加体力劳动的尽力,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表明爱国意志的确立,并为之艰苦奋斗。

四、激情导行――优化爱国行为

爱国行为是在爱国主义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爱国思想的行为,它是爱国主义认知、情感、意志的具体表现,是爱国主义观念形成的最终环节。爱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重视养成教育,在行为中体现出自觉的特性,即让学生把爱国意志转变为爱国的自觉行动。

贯彻《规范》,优化爱国行为。根据小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小学生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学校又要具体落实班级的教育特点,班主任要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生要充分明确规范守则的条款,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切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组织竞赛,优化爱国行为。可以通过“振兴中华,爱我中国”,“争做新世纪的接班人”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习园地”的编排、黑板报的设计比赛,看谁搞得整体美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又突出爱班、爱校、爱国的主题。特别是阶段性的讲文明做好事的竞赛,直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是无意教育和有意教育的结合。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除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外,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一、听

听,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爱国主义演讲。由学生或老师收集、精选感人的爱国故事,每天指派一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代表,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英雄的崇高精神。

2.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诗文。教师从网上下载优美的诗文,在每周一节的美文欣赏课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理想与信念。

二、说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运用调动学生“说”的手段。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是学生自我抒发,获得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途径一:演讲。可以由教师指定一些题目,如“我心目中的爱国英雄”“爱国英雄教育了我”等,由学生收集材料,做好演讲的准备。专门留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代表走在讲台演讲,屈原、文天祥、这些古今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演讲素材。在学生激情澎湃的演讲中,不仅演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全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升华。

途径二:辩论。如学了《木兰诗》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给出正、反论题,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不如男”,另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未必不如男”,交由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三、读

读,就是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中有许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分段读,或分角色读,在读中品析作品的内容,品味文中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读古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有大量写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阅读《核舟记》,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人精湛的技艺,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表现了一些不畏、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杰出人物。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可以让学生对唐雎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加深认识,在崇敬与感动中陶冶情操。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还有许多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阅读《望天门山》(李白)、《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等,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2.读现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艾青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沉痛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愈强烈的深沉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三个典型事例,赞扬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法国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这些作品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四、写

篇7

一、明确德育功能定位,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投入和规划方面应做到自身建设和社会效应兼顾,其德育功能主要定位在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上,青少年无论是在理解力,还是成长阶段,都是接受事物最快、吸收知识能力强、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产生效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定位于青少年学生,对于较早地树立国防意识,加强国防观念,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十分正确的。明确了德育功能受众对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要在现有陈列品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突出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展示,例如增加陈列品的视听结合功能,还有模具显示的感应功能,满足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增加体验式、感官式信息传递,用丰富的表达形式,突出展品的教育功能。对传统的“玻璃十展柜”,“一张图板、一张挂板”的陈列形式要在保留文物的基础上,改变单一、呆板的展示方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辅之以视频资料、雕塑等元素,通过展品设置、实物陈列、美学设计、灯光布设等,赋予展品时代感和新鲜感,使其历久弥新,既能给参观者讲述那些峥嵘岁月的历史故事,又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鲜活的记忆,发挥其历史教科书、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同时,其文物史料的陈设也应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的特色,如走访革命前辈、烈士家属、相关领域学者,不断挖掘相关史料,充实现有的内容,使馆藏资料更加丰富、详实,藏品数量不断增加,突出其真实感和生动性,充分体现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承担着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即使先天条件好、经费投入充足,也会制约其德育功能的发挥。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先要具备完善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了使观众明确参观线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在参观路线中设施明显的引导牌和醒目的指示标志。为了达到良好的参观效果,参观路线还应设计的科学合理,使观众由易到难,由平常到精彩,顺应人们的认知过程,克服参观者的心理疲劳期,同时,参观线路还应坚持单一、不杂乱的特点,使观众不走回头路,保持轻松愉快的参观体验。在参观过程中设置休息中心,桌椅板凳,使参观者能够适时地休息。参观设施中最好还具备演示厅、物品寄存处、代表基地特色的纪念品展卖处等,干净整洁的厕所更是必不可少的设置。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讲解避免单板和过于简单,增加基地的感染力,同时,还应注重基地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制度建设。其次,基地建设还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国籍的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在展品形式上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在展品介绍上可以多标注几个国家的语言,在展示角度上讲求表现力和艺术手段,突出中华文化的历史魅力,使参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而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最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建立公众权利维护机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投诉中心的布设会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自然环境,保障参观者的人身安全。

三、充分利用教育和技术手段,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代表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其本身具有强大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办馆的宗旨和德育功能就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和科技手段,扩大基地对青少年观众的覆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有效手段。建立基地与学校的青少年实习考核制度和参观实习机制,可以扩大基地的教育受众,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学生通过名人事迹的教育,自觉将祖国利益与自身利益重新认识,形成一种奉献精神,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自觉地爱国行为,激励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和献身国防的勇气。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积极组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快速、便捷、广泛的特点,形成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通过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界面的开发与维护,增加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可以更加便捷地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基地成为观众喜闻乐见、感染力强、互动性高、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网络课堂,有助于促进基地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之间的交流,缩短了场馆与参观者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提升了基地资源整合的效力。

四、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展览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刻历史内涵可以极大地鼓舞参观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基地,真实地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总结。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加全面的知识。著名学者、专家、老进行的史料研究和经历报告可以更加鲜活地提供现实教材。文艺活动、影视作品、话剧快板、文艺汇演的艺术形式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真正做到“寓教于趣”。革命传统纪念节日如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时期,可以举办一些临时展演活动和有纪念意义的主题活动,是参观这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重温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篇8

【关键词】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节俭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传统美德教育是教育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的升华,它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相辅相成,换句话说,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传统美德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又要“从娃娃抓起”,这样一来,小学的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为此,我们应该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环境,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以下我就以一线教师的亲身体会,来谈一下关于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一些感受。

1. 传统美德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动力源泉

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重视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即: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完整的教材。礼仪常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奋刻苦这些都是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加深传美工作的力度,才有可能将学生们培养成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强化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正面积极因素,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试想:一个满嘴脏话,俗不可耐的人如何能去弘扬我们礼仪之邦的民族精神;一个不懂得尊重的人,又如何能发扬合作精神去开辟创新新的社会价值;一个不懂得奉献的人,又如何去驾驭渊博的知识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呢?所以说,没有良好传统美德习惯的养成就没有跨世纪的素质型人才。

2. 传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推动教育教学前进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一条粗重的红线贯穿其中,艰苦卓绝奋斗,创造灿烂文化,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过去、今天和未来。也许爱国这个词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但是纵观历史,众多的志士仁人、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远大的报国志向,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只顾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达不到那种境地的。人们都会背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人们都会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多数国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需要在教学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精彩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不论是“苏武牧羊”、“林则徐虎门禁烟”,还是郑成功、文天祥、邓世昌的事迹等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彩范例。 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是光辉灿烂的,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美德,自然会增进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可以激发他们更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形成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记得在一次英语课外活动中,我问一个很刻苦学习英语的学生为什么学习英语。他张口便说:“我一定要努力学好英语,好出国。”我很吃惊他的回答,原以为又是一个崇洋的学生。于是我接着问,“外国就那么的好?”“是呀,等我回来后也建造一个迪士尼乐园,让中国的小朋友都可以去玩”我心中不由为之一震。

这个回答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似乎很幼稚,但是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却说的那么认真那么让人感动。这个真实的对话正是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么?正因为这种热爱祖国的情感,他才能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可见传媒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教育重视起着推动的作用的。学生时时刻刻把祖国放在心中,这样的信念是使学生学习或是迈向成功的动力,当学生学有所成的时候,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能源无私的服务于他深深热爱的祖国。

3. 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学会珍惜、懂得节俭

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的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何况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民仅仅走在奔小康的路上。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更难以想象的是,一个不懂得节俭的人又怎样合理的去利用社会资源造福于人类呢?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数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这就需要学校的传美教育。在孩子的生活中去渗透,让他们去亲身感受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大的幸福。

在我所教书的学校里有这样一件事,使我感受到了传美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如此的重要。那是前年,刚刚入学的一年新生所丢的物品堆满了收发室,大至衣服,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孩子们去认领,却没有人去。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定让学生们去亲自看一看“手拉手,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当孩子们看见那些穷困的学生正在使用几乎不能再使的铅笔头时,他们默默无语。我想他们也许是感受到了什么,也许是对自己不懂得珍惜而感到惭愧。无论怎样,在那次活动之后,在也见不到被物品堆的满满的收发室窗台。

这件事情说明了低年级的学生并非是自理能力差,而是他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节俭。是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让他们学会了珍惜和节约。

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教学要借鉴这一点,注重创设情境,做到“教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样才能起到以情动人的作用。

1.再现真实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鲜明、准确、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教学《钱学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的事迹以及他对祖国作出的卓越贡献,可以播放了火箭发射的录像和“嫦娥一号”升空的画面。这些情景给学生极大的感染,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教师再通过学课文、品课文、读课文,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激发。

2.浮现想象情境。想象是心灵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进入情境,强化感受,由“动情”进入到“悟理”的状态。例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我们爱你……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高尚品格的赞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由这些品格,你想到了中国历史上哪些爱国人物及他们的爱国事迹?学生由此联想到了一尘不染的于谦、的林则徐,想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想到了三元里人们的抗英斗争,想到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通过想象,学生被这些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事迹和品格所打动,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读起来格外自豪、格外振奋。

二、加强感染力,培养爱国情感

叶圣陶说:“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

1.范读感染。要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涟漪,教师先要从教材中体验到文中的情感,先感动自己。然后教师再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以朗读的方式,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当我以悲痛、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肖邦临终一幕时,自己已是哽咽,学生凝滞不动,有人偷拭泪水,文情、师情、生情交汇到一点,肖邦至死不渝的强烈爱国之情,让师生永生难忘。

2.诵读感悟。教师要善于抓住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郑成功》一课中,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一句教学时,指导学生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朗读,体会郑成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读得掷地有声,也懂得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道理。

三、领会蕴义,升华爱国情感

阅读教学要注意抓住课文表达中心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丰富内涵,感悟教材的深刻含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品出“道”的真谛,升华学生的情感。

人物的心理最能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例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一段心理活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我引导学生:你从这段话里明白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明白了: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争口气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这一句话激发了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这情,也懂得了为国争光的道理。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在语言中得到体现。肖邦弥留之际的请 求:“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教师引导学生思索: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学生感悟到这一句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极至的表现。学生深受感染,爱国激情升腾在心中。

人物的思想品质更多的是通过行动来表现。例如,《詹天佑》一文中,“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白天,他攀山越领,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工作精神。“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这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与工人们同甘共苦的精神。而这一切都是一股内在精神力量支撑他这么做,这一切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点燃了心中的爱国火焰,同时也明白了行动是最好的爱国证明,立下了为祖国富强而读书的志向。

四、开展活动,强化爱国情感

课外书籍、社会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如开展“祖国有我心中”诗歌朗诵会,爱国故事擂台赛,“写好方块字,做好中国人”的书法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将爱国主义精神渗入到学生深层意识领域,并引导学生付诸行动。

篇10

1 活动之一

张贴标语,召开座谈会 .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通过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召开一次主题教育谈感想座谈会,努力做到人尽皆知,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缅怀在中国人民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激发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活动之二

邀请老党员、老讲先进事迹 .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邀请老党员、老讲故事等活动,通过听老党员、老讲述革命事迹,进一步亲身体会中国军民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和革命烈士可歌可泣英勇战斗事迹,增强工作队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自觉性.

3 活动之三

观看红色教育片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利用“农牧民夜校”培训间隙,为村支部成员、驻村干部、农牧民播放红色教育片《》,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工作队员、每一位百姓的内心.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国富民强,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弘扬、传承不怕吃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