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1 11: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家乡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前街道上车水马龙,发出了一阵阵噪音,现在好了,禁止鸣喇叭了。流溪河的垃圾越来越多,下雨了,鱼儿在河里快要窒息了。现在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公园的花草发出阵阵清香,树木给了人们清新的空气,鸟儿叽叽喳喳的在放声高歌。
以前的泥土地都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沥青公路、水泥路,街道上的车如穿梭机般一样来来往往。
篇2
师教委、师环保局:
根据兵教综发[2003]23号文件《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并按照《全国环保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大纲》的要求,北屯中学于2003年5月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完成,已具备兵团“绿色学校”基本条件。现根据新疆兵团中小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师教委、师环保局汇报:
一、组织管理
1、领导重视。为加强对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我校于今年5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对环境教育宣传、教师环保培训、环境教育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了北屯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实施计划,按照兵团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步骤,部署安排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定期检查,整改,及时总结。(自评分7分)。
2、资料齐全。为更好的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我校教研室专门编写校本教材《环境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撰写教案,积极开展论文研讨活动。(自评分4分)
3、宣传教育。我校根据“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于2003年6月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板报比赛,并在艺术节期间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学校广播室、图书馆、阅览室有环保书籍20余种。并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自评分7分)
4、环保培训。我校根据兵团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制定有学校环保培训法,定期对教师进行环保培训。(自评分4分)
二、课内教育
1、课堂渗透。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积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学校各学期举行一次环境教育研讨课,并有教案。在学校组织的期未考试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自评分11分)
2、活动课程。我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十一”期间校团委、少先队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演讲比赛,“我爱绿色”盆花展,“绿色家园”征文等活动,全校3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同时各教学班每学期都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自评分5分)
三、课外教育
1、小组活动。我校小学部和中学部都成立有环境保护小组和环境保护青年志愿者小组,积极开展争创“环保章”,收集废纸,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环保小组有辅导老师。(自评分6分)
2、实践活动。我校每周都安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扫除,每年春秋季节都要到北屯平顶山立体植物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搜集和整理环境保护的资料。在社区宣传方面,我校组织学生到北屯油脂厂参观冶的工艺流程,暑假期间开展了“北屯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参加各类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在90%以上。(自评分9分)
3、专题教育。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校积极制定活动计划,并且各班开展了讲环保小故事,自编自唱环保歌、讲演比赛、板报比赛、交流会等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教育教学显著。(自评分6分)
四、校园环境
1、校园绿化。我校绿化面积是达17000平方米,基本实现春绿、夏花、秋、冬树,同时加大了花园式建设的力度,使校园环境到四化(即硬化,美化、绿化、化)(自评分4分)
2、卫生状况。我校校园绿化无乱扔垃圾现象,课堂环境优美整洁,食堂、宿舍干净整洁,测所为水冲式无害化处理,无臭味、异味。所有共公场所均要定期消毒,无 卫生死角。(自评分6分)
3、学校实验室,垃圾池,锅炉房产生的污染能够有效处理,学校在各主要道没有10个果皮箱,3个厢式垃圾箱。使校园污染有效控制(自评分6分)
4、环境意识(自评分8分)
五、教育效果
1、环保行为。我校为无烟学校。校园内无乱丢、乱吐、乱乱画的行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学校每周一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促进了学生在家、学校、社会养成卫生、健康、环保的生习惯。(自评分10分)
2、教育效果。今年我校向兵团报送综合实践课程环境教育方面的课题9份,有1人获兵团一等奖,2人获兵团二等奖。6人获兵团三等奖。我校教师黄玉华编写的《走进金山》,毕惠编写的《我的家乡》分别被选入国家综合实践教材。2001年我校学生参加兵团环保有1人获奖。(自评分5分)
(自评总分为98分)
六、加分项
1、我校毕慧老师编写的《我的家乡》报送入国家综合实践实验(3分)
2、我校学生参加自治区生动物保护知识比赛,有12人获一等奖、24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分)
3、我校把环境教育列入必修课(3分)
(加分项自查为8分)
篇3
一、拥抱自然,体验家乡之美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家乡的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春风,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拥抱中尽情玩耍,深切地体验到了家乡之美。
阳春三月,大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到了郊游踏青的时节,此时开展春游活动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每当这时,我们总会组织学生参加以“拥抱自然、热爱家乡、感受生态”为主题的春游踏青活动。同学们浩浩荡荡从学校出来,唱着欢快的歌儿,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路上热闹非凡。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桃花、杏花,五颜六色的野花,引来无数蜜蜂。田野里满眼绿色,有嫩绿,有青绿,也有深绿色,让人赏心悦目,徜徉其中,不仅让学生尽享大自然之美,也亲身体验春游踏青的快乐。通过春游活动,让同学们亲近了自然、增长了见闻、舒活了筋骨、活跃了身心、真切体会到了家乡的美好,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学做农活,体验农家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农民的理解和感情。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分层设计与活动相结合的“雏鹰奖章”――“种植章”、“喂养章”、“销售章”、“丰收章”等,让学生与父母长辈共同下田、学干农活、学习养殖、学卖菜,认真干一番,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感悟人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如“我与种菜”活动,大家在父母的指导下亲手种下一棵黄瓜、一片小白菜等,天天盼,天天看,用观察日记、摄影等形式记录劳动过程中的体验,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最后在班级布置“小小农田”,展示劳动成果。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跟庄稼交朋友,到田间观察、了解农作物的外形、名称、习性及作用;跟动物握个手,对家里的鸡、鸭、猫、狗等进行饲养实践,将真实的劳动感受记录下来。
这些活动都是在“土”字上做文章,但做到了“土”而不俗,让学生真正享受农村的美,真正体验农家的乐。
三、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具有长久的、多方面的影响力。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语言文字、戏曲等。充分利用、挖掘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将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家乡陈集历史源远流长,关于陈集的一些历史旧事则俯拾皆是。清朝林溥编撰的《扬州西山小记》开篇就写道:“西山自古擅风流,乔木森森綮戟修。甲第极多商贾盛,由来人说小扬州”。我们在活动安排中,注重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行探究和挖掘。学生们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途径收集到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如神墩古遗址、百年十字古道、阮元与陈集……我们设立了小记者章、小考古章、调查章等特色奖章,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学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历史学家、小考古学生、小记者,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了关于家乡的历史,心灵受到了启迪,从而对生我养我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将自己的收获以手抄报、图片展等多种形式作汇报,我们不禁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
四、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喜看家乡新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以后,祖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新农村建设更是取得显著成效。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让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访谈、讨论、观察、调查、摄影、收集实物等活动感受家乡新变化,通过新旧对比,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培养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激励他们争当“四好少年”,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职美术;教学
我的家乡地处九龙江畔,历史悠久、地广物博、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繁育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是“美术课程”的宝贵资源。例如,漳浦剪纸、漳州木版年画、木偶戏剧、端午赛龙舟、水仙花雕刻艺术……多彩多姿的闽南民间艺术,它是家乡的一朵艺术奇花,值得我们下一代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民间艺术很有艺术价值,因为在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之美,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赏,更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
如何充分利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并充分运用闽南民间美术资源呢?具体措施如下:
1 将美术教学与丰富的校外民俗活动相结合
在美术活动中,结合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立足于闽南民间节日风俗,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例如,端午节教师根据节日特点,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美术专业教学要充分利用高教版教材《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让学生设计带有闽南风情、能体现闽南传统体育项目――端午节赛龙舟公益广告竞赛。食品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开展了设计“巧手制作端午节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同学们拿着自己心爱的作品相互交流和欣赏,感受闽南民间文化的气氛。
2 以闽南土楼文化为美术教学资源
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土楼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带学生到南靖土楼进行实地写生,并举办土楼文化写生作品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校园文化。收集与土楼有关的资料,客家土楼历史故事、土楼建筑特色、突出土楼乡土、土楼乡情、土楼风景。
(1)结合高教版教材《色彩》课本第五章《风景写生》课,渗透闽南土楼文化,给同学们介绍美丽神奇的土楼,如南靖土楼的风景,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怀远楼、塔下土楼群等。它们有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建筑结构,并巧妙地向学生提问“这些土楼风景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自然就会讲到家乡土楼美丽的风景。这会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领悟土楼建筑艺术与自然之美,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这加深了学生接触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的印象。
(2)为加深学生对土楼文化的了解,学校文化艺术学部在南靖土楼曲江河坑自然村设立写生基地点。艺术学部每年都带学生到土楼实地写生,开展“土楼色彩风景写生”“土楼风景速写”“土楼风景素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践、观察,亲身感受土楼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3 将闽南漳浦剪纸艺术等引入美术教学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漳浦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镂空艺术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漳浦剪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我们把剪纸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学生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1)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漳浦剪纸艺术的信息资料,寻找方法不限,可以应用网络、电视、课外书籍等。到上课时学生先讲自己了解的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兴趣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漳浦剪纸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动物、花卉的剪纸艺术,以及各种剪纸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闽南民间与泉州传统的剪纸艺术的形式风格,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从知之甚少到具有一定的了解了。
(2)在高教版教材《图案》第一章第四节――“图案的继承与借鉴”,它把漳浦剪纸艺术引进学校课堂,欣赏漳浦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它的表现内容、表现题材,作品中充分关注闽南的乡土人情、自然风光、传说、民俗活动、历史景观等,动态地反映当下闽南人民的生活状态。
(3)介绍漳浦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剪纸的制作步骤、剪纸的符号语言,圆形、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等。在图案单独纹样这一课,引导学生以闽南惠安女为形象,以闽南民间故事等为题材来表现和创作,学生听了很感兴趣,表现出了强烈的动手愿望。根据漳浦剪纸制作方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上民间剪纸美术课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四人一组,用小小的剪刀,色彩斑斓的彩纸,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示他们的心灵手巧。他们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民间艺术,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为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美术课堂鲜亮了起来。
4 欣赏和创作富有闽南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
学生通过欣赏闽南民间传统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领略闽南的历史文化。例如,通过视频欣赏《漳州水仙花雕刻》,学生从中了解水仙花雕刻艺术,需准备钢制的刻刀、刻片、刻钳、刻剪、修叶刀和刻针等工具对水仙花茎球进行八个流程的雕刻。雕刻后的水仙花茎球经过浸洗、盖棉、定根、管理和控温。一勺清水,叶花具佳,花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百赏不厌;视频欣赏《漳州棉花画》棉花画是漳州别具一格的棉花画工艺品。视频介绍了棉花画的艺术发展史,曾经有过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停止制作,最近才开始复苏。通过欣赏和了解民间工艺品,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拉近自身与民间美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和形式,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间劳动大众的距离。
篇5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一个班一星期才见一次面,和学生的交流少之又少。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当然是见的少,课程轻松,和学生的距离也不许其他科目老师那么远。缺点呢和优点其实是一样的,因为距离近,反而失去了老师的威信和尊重。所以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老师的思想高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如此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1.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是进行美术教育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德育好像不沾边,但是在美术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引导,来渗透德育。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小军就在不停地说:"老师,课代表有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别当,发个书都不会发。"我看了看课代表,她低着头,等着挨我批评。我问班里的学生到底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班主任给他们调换了座位,上次编的书号,这次打乱了顺序,所以这次发书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又问老师是怎么调换座位的呢?学生们说:"老师,一组和五组的这两个同学不变,其他同学都是整组调换的,后面有个别调换的。"了解到情况以后,我又说:"同学们,那你们怎么帮助课代表解决这件事情呢?"这时,有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让课代表上前叫号,叫到谁,谁就上去领书。"还有的说:"老师还可以和班主任商量,每次换座位的时候,能不能只整组调换,不改变其他的位置,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还有的说:"调座位也没关系,就是课代表累一些,在上每次课的时候,课代表都重新给同学们编号就是了。"我点了点头,看了看课代表,高兴地说:"看,咱们班这才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班里同学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帮着解决。"这时,小军站起来,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时一味的批评,反而适得其反,使矛盾激化。如果换一种角度,用潜移默化的行动去感悟,也许会认识更深刻一些。
2.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有一次与学生聊到关于画的价值,有许多学生谈到作品拍卖时,中国画不如油画值钱,于是就认为中国画的成就、内涵及其珍贵程度都不如油画。针对这种价值观念,我首先对作品拍卖给大家作了些解释。让学生认识到拍卖价的高低,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有联系,但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拍卖会的包装,收藏家们的鉴赏能力、投资能力,拍卖市场的规范性等因素。然后与他们谈中国画的特色以及对世界绘画的影响。用线造型是中国画表现的最基本手段,享誉西方的法国著名大师安格尔也深受影响。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挟多种效能惠及人类,帮虽历经嬗变,却始终显其勃勃生命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同时,其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使我们感觉到与其职示最多最广泛的还是伦理与教化,人们除了在艺术的形式上感觉审美的快乐,同时也从艺术的内容中受到教益,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融洽便显现得更加自然。
3.在美术教程中加入德育教育
在欣赏课上,从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上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操。在许多欣赏作品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利用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建筑群》等作品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一副完整的线条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严谨、认真。学生可以通过临摹,懂得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还可以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未来的我》、《谢谢警察叔叔》等这些课,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和启发,让学生大胆想想创作,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树立开拓的信念和创造的志向。同时,老师可有意的强调这些创作的难度,让学生懂得建设好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踏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4.活动中加入德育教育
美食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学生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寓教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进行德育。
在重大节日中,美术学科可配合学校利用"五一""七一""十一"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主题性的海报、手抄报或者图片展示。讴歌祖国在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
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本质 文化向度 实现策略
一、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曾经敏锐地指出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饱经战乱的阿富汗也始终不忘民族文化的承续,其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告诉人们:只有文化和历史活着,一个国家才活着。而对于我国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泉与核心,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力量与民族血脉。而语言和文字不但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本土文化传承方面,再也没有其他学科有语文学科一样的优越条件了。
我国2000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课程的功能不能局限于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母语,操练文字的识别与书写能力、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文化道德素养及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通过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文化精神的熏陶与塑造过程。以全国现行的多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尽管这些教材在编排上存在一定的序列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版本无不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缩微品,不但融汇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等,还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民族个性与精神特质等。如《孟子·鱼我所欲也》弘扬了中华民族自知羞善之心的文化自觉性及能舍生取义的大义美德;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激昂忠烈,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英勇豪壮,无不彰显了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过秦论》、《六国论》尽显历史的踪迹及理性传统……
基于此,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科目,而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学科职责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传统的或者现代的经典文本,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最终达到唤醒学生灵魂,丰润学生生命的内在素养,以及外在气质的目的,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及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已经被考分所挤压,语文课程中的历史、地理,以及审美等文化元素被应试的机器凌迟和粉碎,而成为各种只需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取高分的知识点,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已经被消解得无影无踪。同时,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地理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压缩,徒有四壁的教室将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与真正的语文世界隔离开来,而校园文化或者课堂教学文化被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了。在此模式下,学校培养的学生虽然“才华满腹”、“知识渊博”,但是,他们缺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感悟力,更缺少一种文化气质。因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对这种“去文化性”与“去灵魂性”的应试教育进行拨乱反正,重返文化教学的向度,实现“做中国人,铸民族魂,传文明火,扎文化根”的教育理想,让语文教学成为促进青少年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的重要途径,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重塑中国文化主体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大任。
二、语文教学中文化向度的实现策略
第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素材,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吸收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以文质兼美的文章为载体的,而对文章的理解必须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相融,“文化的历史和文化的内容只有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焕发新的活力,也才能被理解继承和发扬光大”[1]。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它融汇了诸多的传统美文,不但包含了汉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学之美、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源流、名人轶事、节日民俗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还考虑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以及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等因素,是绝好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特别是针对中学生的记忆优势,督促他们大量地诵读名家名篇,以培养他们的语感,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如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蕴含了民族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魂,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想精神的集中体现。让学生诵读古典诗文可以让他们感受浩渺宇宙的深邃,丰富人的情感与审美意识,感悟人生的真谛,更能使学生的精神得到释放,启迪灵感,激发创造的思想火花。无论是孔子为生民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博怀,还是曹操《观沧海》、《短歌行》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都会激发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潜化学生的人文品格。
第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将文化熏陶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外。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对语言的习得,而不是对语言知识的灌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超越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语文教学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大语文”教学的观念。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文化的魅力更具有持久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的文化熏陶也要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校和班级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日常生活中直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如可以在班级设立“善相劝”奖,以鼓励学生借助于传统经典对世人以善相劝;设立“予以多”奖,奖励那些挖掘传统经典美文供大家共同学习的学生;设立班级图书角,开展传统经典阅读活动;举办古诗词朗诵会,激发学生对高雅的民族文化的热情;甚至还可以利用走廊、楼道展示文化名人的事迹、学生的书法与艺术,等等。总之,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空间与时间之中都能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但是又不会直接面对有形的语文教学活动。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正是生活在这种孕育了我们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的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之中。这种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生活世界”包含了大量生动的人文因子与写作素材。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挖掘植根于我们的吃穿住行之中的乡土文化内涵,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深入感触与理解乡情与文化。如通过开展“话说家乡”演讲活动,“我的家乡”手抄报活动,“家乡的符号”作文赛,以及“乡音茶话会”等活动,不但可以延承乡土“文脉”,而且可以沿承乡土文化“人脉”,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同时,现行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不少于本土风土人情或者人物故事相关的篇目,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教师可以根据现有材料深挖其中的文化意蕴。
第四,要培育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师生都是文化生命体,都具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以及文化背景,并且会在课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这种文化。尽管教师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更加丰富,但是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思想、激励精神、扩大视野的文化生命体[2]。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文化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课堂中主宰对文本的解读,从而剥夺学生的文化感悟与文化创造机会,而应该是教师借助于文本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对话,在和谐的氛围中诱发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运用语言,体味生活,以及感悟人生,从而在文化传承中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