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划分范文
时间:2023-03-20 10: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句子成分划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时两个或更多的主语可以共用一个谓语,两个或更多的谓语可以共用一个主语,有时可以有两个主语或两个谓语。例如: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ll liked the places and wanted to stay there a little longer.
一、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句型1.主语+系动词+表语(S+Link-V+P)
The bike isnew
SLink-VP
句型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t+O)
Childrenoftensing this song.
S V. t O
句型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t+O+O.C)
We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S V.tO O.C
句型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t+I.O+D.O)
He gaveme apen.
S V.t I.OD.O
句型5.主语+不及物动词(S+V.i)
He sings well.
S V.i
二、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指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而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做先行词。定语从句要放在先行词的后面。引导定语从句的词有关系代词that,which, who,whom(宾格),whose(所有格)和关系副词when,where,why。
了解并掌握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及关系副词的作用和句子成分划分在定语从句中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的各自用法如下:
that:在从句中既可以作主语也可以宾语,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which:在从句中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作宾语,只能指物。who:在从句中作主语,指人。whom:在从句中作宾语,指人。whose:在从句中作定语,指人。when:在从句中作状语,指时间。where:在从句中作状语,指地点。why:在从句中作状语,指原因。
由于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具有连接功能、引导功能和替换功能。所以,首先弄清楚定语从句中“缺什么?”、“指什么?”是很重要的,然后再确定“填什么?”。“缺什么?”指定语从句缺少什么成分;“指什么?”指先行词指人、物、时间、地点或者原因;“填什么?”指填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因此,“缺什么?”“指什么?”、“填什么?”的这种思路是不能任意更改的。
三、运用
(1)A good teacher is someone helps rather than shouts.分析:从句中缺主语,指人,可以用that或who. (2)They planted the trees didn't need much water. 分析:从句中缺主语,指物,可以用that或which.(3)I have just met a lady I saw last week.分析:从句缺宾语,指人,可以用that或whom.(4)Hangzhou is the place I went last summer.分析:从句缺状语,指地点,用where.(5)ThereasonPeter is so happy is that he past the exam. 分析:从句缺状语,指原因,用why.(6)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I first went to Beijing. 分析:从句缺状语,指时间,用when.
篇2
关键词:电力局;输配电;自动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工业革命以来,电能成为了主要的能源,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电能的使用对科学技术和工业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发展电力企业,在电力企业中不断应用了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这样就使得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电能的输送,这样就需要电网来进行电能的输配,电网在电力输送方面的性能是非常好的,电网在进行电能输送的时候是以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来进行输送的,在电网中实现自动化系统,是可以不受空间限制的,而且在电力设备中利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的对电力设备进行掌控和调节,电力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要保证电力能源的正常生产和运行,这是保证电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输配技术正在向高效和经济化方向发展,在电能供应过程中,供电局的作用就是进行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联系,向社会提供电力能源,供电局的工作就是保证输配电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在电网输送自动化方面在逐渐进行研究,同时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证用电的稳定性
1、电力自动化输配特点
1.1、高效性
在电业局输配电工作中,电力自动化输配的灵活性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运行,实现了电力输配安全管理的灵活便捷化运行,工作效率高。
1.2、快捷性
现阶段,智能化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电力能源供应的正常化需求,电力自动化管理输配运行,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科学高效的智能自动化管理,解决了人为操作的滞后性弊端,迅速快捷程度高。
1.3、综合性、简约性
在电力自动化输配工作中,其工作是繁杂琐碎的,密度性也比较高,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开发,简化了电力运行的技术操作,设备检修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技术人员的复合型高技能素质,能够综合性的保障电力输配的稳定运行。
1.4、服务性
在电力自动化输配工作中,其安全性电能自动化输配运行具有严谨的操作程序,稳定的技能工作状态,安全性能比较高。
2、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优势
2.1、利于实时全程检测进行远程控制
在具体施工中,对于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相关的用户实现全程适时检测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行模式,而且能够从直观的反方面对相关的电气路线实现显示以及更新等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数据信息的运行,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对工作中的各种电力输配元件进行遥控的指挥操作,在故障停电发生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的显示故障点,给出故障分析结论,有助于工作的及时恢复正常。
2.2、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输配电工作效率
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在输配现场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自动报警。主要是由于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安设有报警装置以及历史数据库记录功能。并且历史数据库记录功能能够分析和存储故障原因以及资料信息,技术人员也可以分析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利于维修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2.3、利于优化输配环节降低电能损耗
在电力自动化输配工作中,可以尽量减低电力资源的额外损耗,是电力输配管理的重要工作,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优化电力输配的环节,从电网线路以及设备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电能的科学高效性输配,从而降低电力能源的额外损耗。
3、当前供电局的输配电现状
3.1、电力人员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在输配电过程中,电力企业大都是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输配电工作的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使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滞后,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电力企业中人才流动性大,专业性的输配电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调动现象,使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组织结构缺乏较高的稳定性,无法进行有效的输配电管理工作,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2、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在发展电力技术的时候,供电企业受到了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在进行日常管理和人才选用的时候都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得供电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时企业的员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流动性也是非常大的,使得输配电的专业人员非常容易出现调动的情况。同时在进行管理改革的时候要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使得电力输配运行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3.3、缺乏较高的复合型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供电企业能够稳定输配电,必须要具备着科学高效的电力输配技术。然而在电力企业中,电力人才资金的短缺,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较高的电力输配技术的综合要求。这时在电力输配运行中,无法进行有效复合型技术的开发工作,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4、电能损耗现象严重
这个问题逐渐成为了电力企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电力输配过程中出现的电能损耗会降低电能的使用率,同时也会影响供电地区的电能使用,不单如此,输配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也会使电力企业承担过大的损失,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大,在电力输配中出现电能的损耗,主要和技术以及管理因素有关。
4、供电局电力输配问题的成因分析
4.1、自然因素
在电力的输配系统运行中,输配线路需要从多个不同的地区与自然环境中穿过,而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以及天气变化都会电网的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与破坏,如线路老化等,这样就会使电力输配线路运行受到极大影响,给社会安定带来很大影响。
4.2、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在供电局输配电的运行影响作用中站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其主要体现在:管理的不善,也就是即=在电能的输配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对输配电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管理意识淡薄等等。
4.3、技术设备因素
技术设备因素就是在电力能源的输送中,以及配置或者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电力工程人员的实践素质落差比较大,同时电力输配网线以及相关的设备装置自身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电力能源的输配出现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实现电力输配的自动化控制是实现电力供应高效,稳定的极有利措施。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电力系统应当大力发展输配电的自动化输配系统,改变原有输配方式,将现有科技水平运用到电力系统中来,以此开发出更加实用、安全可靠的电力自动化输配系统,实现电力输配的经济安全,保障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臧先刚,吕青青.浅谈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J].电子制作,2013,22,186.
[2]杨仟卉.浅谈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177.
[3]张永祥.浅析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151.
篇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776);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501004-001-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联合创新研究项目(ZZ070817)
[通信作者]*谢雁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Tel:(010)64044411-3302,E-mail:
[摘要]为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同使用疗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从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年龄在18~80岁患者,共10 470例,根据使用的不同疗程对用药前后7 d有2次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测指标的患者分组,连续用药时间>14 d者定义为观察组,≤14 d者定义为对照组,连续用药时间>31 d者不纳入分析。各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分别为:ALT(268/1 465),AST(270/1 585),Cr(278/1 582),BUN(278/1 611)。运用倾向评分方法对2组进行协变量平衡后,基于未加权logistic回归、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结合协变量调整倾向性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对2组的肝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患者的ALT,AST,Cr指标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连续用药时间>14 d可能会增加BUN指标发生异常的风险,综合分析尚不能说明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会引起病人肝肾毒性损害,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医院信息系统;不同疗程;肝功能;肾功能;倾向性评分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屡次发生,其安全性[1-6]受到空前关注。对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临床安全性评价[7-8]是对中药上市前研究的延续,也是对中药上市后应用于真世界疗效的考察,因此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丹参多酚酸盐ADR/ADE和引起肝肾损害的报道太少,有研究[9-13]对患者使用前后的肝肾指标经行测定,未发现异常变化和明显不良反应。由于尚没有对丹参多酚酸盐不同使用疗程可能引起肝肾损害的研究报道,故不能排除不同疗程用药的风险,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临床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期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指导临床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HIS数据库中所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14 191例)信息。信息涵盖患者一般信息、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医嘱记录、实验室理化指标检查等。
1.2数据纳入标准
从18家大型三甲医院HIS数据库中按照如下标准纳入数据。①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年龄在18~80岁且连续用药≤31 d的患者。②用药前后7 d有2次ALT,AST,Cr和BUN检测者,若该时间段内有多次检测结果则取距开始用药前与停止用药后最近的1次检测结果。③若1个患者住院期间有多次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记录,则选择用药疗程最长的记录。
1.3数据提取
将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7 d有2次ALT,AST,Cr和BUN理化指标的患者以单次疗程>14 d作为一组人群提取标准定义为观察组,≤14 d作为另一组人群提取标准定义为对照组。各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为:ALT(268/1 465),AST(270/1 585),Cr(278/1 582),BUN(278/1 611),针对4个理化指标提取分析人群数,见表1。
1.4结局指标
①以ALT,AST,Cr和BUN检测的理化指标高于该数据正常范围的20%作为判断其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的依据。②无论用药前指标正常与否,只要用药后指标正常,则记录该患者为“用药后正常变化”。③若用药前后都异常,但用药后异常程度减小,也记录该患者为“用药后正常变化”。④若用药前正常,但用药后异常,或者用药前异常,用药后更加异常,则记录该患者为“用药后异常变化”。
1.5混杂因素
根据提取的HIS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学背景,考虑74个与分组变量和安全性结局(理化指标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可能有关的所有混杂因素(协变量)。具体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分段处理)、职业、医疗费用类别(医疗保险、公费、地方普通、新农合、自费、医疗照顾)、入院病情(危、急、一般)、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不同剂量、病危天数、病重天数、合并疾病(选取频率最高的前10种,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共11种)、合并用药(选取除丹参多酚酸盐以外的使用药频率最高的50种,以及是否其他用药合并为1种,共计51种)。通过倾向性评分得到加权前后针对ALT,AST,Cr,BUN异常变化的74个混杂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的K-S与P,同时将每个协变量及其亚变量进行组间平衡。
1.6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了描述性分析、CMH分层卡方检验、未加权logistic回归、倾向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带协变量调整的倾向性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统计软件为SAS软件9.2版,R软件2.15版。
1.7分析流程
本研究分析流程图,见图1。
2结果
2.1肝功能ALT,AST分析结果
2.1.1列联分析结果在不考虑混杂因素的前提下,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ALT, AST 2个指标,见表2。具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ALT理化指标的患者共1 733例,观察组的异常变化率为11.94%,对照组的异常变化率为12.15%,经卡方检2组间ALT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9 4),说明不同疗程用药与患者ALT指标异常变化有一定关系。具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AST理化指标的患者共1 855例,经卡方检验2组间AST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疗程用药与患者AST指标异常变化无显著性关联。为避免混杂因素可能导致的估计偏倚,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分为18~45岁,46~65岁,66~80岁3个年龄段,将入院病情以一般、急、危3个程度进行标识,采取CMH分层卡方检验分别从性别、年龄、入院病情、不同剂量4个方面分层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有性别、年龄段、不同程度病情和不同用药剂量的患者的ALT, AST异常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即不同疗程用药与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无显著性关联。
2.1.2倾向评分估计与logistic回归分层卡方检验仅控制单个混杂因素研究不同疗程对ALT及AST的影响,为避免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的错误估计,进一步利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可以得到各个混杂因素对处理组分配的相对影响程度,相对影响程度越大,表示该协变量作为混杂因素对分组的随机分配影响越大。利用倾向评分对2组间74个协变量进行平衡以消除协变量可能造成的偏倚,得到组间差异接近于随机分配的结果,见图2,2组人群中住院天数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泼尼松龙和总费用,其他具有较高影响程度的混杂因素有环孢素、托拉塞米、电解质、美托洛尔、脂肪乳、甲泼尼龙,另外左卡尼丁和严重天数分别对ALT和AST指标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高。给定原假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ALT,AST无影响,P为原假设成立的独立性检验值,服从[0,1]均匀分布。加权前许多协变量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拒绝原假设。加权后大多数协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不显著,故P都沿着45度的直线即[0,1]均匀变量的累计分布分散开,达到接近于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未发现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有显著影响。从方法学角度认为倾向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混杂因素,结果的可信度更高。
将住院天数和其他用药作为协变量,建立安全性结局和分组变量的logistic 3种回归模型,目的是为了从多个角度分析2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即超疗程组引起ALT,AST发生异常的可能性的大小,见表3。针对ALT指标,3种方法估计的回归系数都
2.2Cr,BUN分析结果
2.2.1列联分析结果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Cr,BUN 2个指标,见表4。具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Cr理化指标的患者共1 860例,具有BUN理化指标的患者共1 889例,经卡方检验Cr和BUN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疗程用药与患者肾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无显著相关。考虑上述结果可能存在混杂偏倚,进一步采取CMH分层卡方检验控制混杂因素,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有性别、年龄段、不同程度病情和不同用药剂量的患者的Cr和BUN异常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即不同疗程用药与肾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无显著性关联。
2.2.2倾向评分估计与logistic回归为研究不同疗程对Cr及BUN的影响,对2组间74个协变量进行平衡后得到组间差异接近于随机分配的结果,见图3,2组人群中住院天数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泼尼松龙和总费用,其他具有较高影响程度的混杂因素有环孢素、美托洛尔、电解质、托拉塞米、脂肪乳、严重天数、泮托拉唑。给定原假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参多酚酸盐对Cr,BUN无影响,P为原假设成立的独立性检验值,服从[0,1]均匀分布。加权前许多协变量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拒绝原假设。加权后大多数协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不显著,故P都沿着45度的直线即[0,1]均匀变量的累计分布分散开,达到接近于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未发现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肾功能异常变化有显著影响。
将住院天数和其他用药作为协变量分析观察组引起Cr和BUN发生异常的可能性的大小,见表5。针对Cr指标,加权logistic回归系数均>0,但P>0.05,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和带协变量调整的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显示系数均0,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和带协变量调整的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分析P14 d会对BUN指标异常变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疗程用药对Cr指标异常变化无显著影响,而连续用药>14 d可能会增加BUN指标异常的风险,但综合来看尚不能说明不同疗程用药会引起患者肾功能损害。
3讨论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收集HIS数据,从不同疗程方面分析丹参多酚酸盐与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有无关联。经带协变量调整的倾向性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与ALT,AST,Cr理化指标异常变化相关性不显著,连续用药>14 d可能会增加BUN指标异常的风险,综合分析,尚不能说明不同疗程用药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的数据纳入是基于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的HIS数据库,患者年龄均在18~80岁且用药天数均小于31 d;统计分析平衡了74个可能的混杂因素,但真实世界中可能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很多,尚不能完全控制;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可信度较前瞻性设计研究的结果低。虽然本研究尚未发现用药时间>14 d(14 d可能会增加BUN指标异常的风险,并且也不能否定真实世界中连续用药时间在31 d内引起肝肾毒性损害的可能性,故临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仍需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规范和说明书疗程合理规范使用,同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对特殊人群(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更需谨慎,以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Xie Y, Tian F.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 for re-evaluation on post-marketing medicines in China[J]. Chin J Integr Med, 2013, 19(7): 483.
[2]谢雁鸣, 廖星, 赵玉斌, 等.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8): 2919.
[3]魏戌, 谢雁鸣.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8): 2748.
[4]张越伦, 廖星, 吕志国, 等.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 Meta 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8): 2774.
[5]王奇, 赖世隆, 温泽淮, 等. 2002 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中药注射剂类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07, 4(3): 137.
[6]卢鹏飞, 向永洋, 谢雁鸣, 等.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丹参多酚酸盐安全信号预警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8): 3003.
[7]谢雁鸣,王燕平,田峰,等.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及Ⅳ期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64.
[8]廖星, 张辉, 谢雁鸣, 等. 真实世界中苦碟子注射液不同疗程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影响的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8): 3084.
[9]帕提曼, 包爱红.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90 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 (16): 168.
[10]徐静, 范国颖, 刘冬梅, 等.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120 例临床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13 (6): 298.
[11]杨薇,谢雁鸣,庄严. 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79.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字和语法 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的漏洞也在逐渐凸显。尤其是文字和语法方面的探讨篇幅较少,因此在教学上就会造成教师教学的不足。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其中的不足,采取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质量。
一、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一)文字方面
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字方面所占的内容少之又少。文字作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根基,一旦降低在语文篇幅中所占的比例,就犹如在逐渐抛弃中国的文化根基。因此人教版初中语文应该适当增加形声字方面的内容。中国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习惯主要源于文字的“读音”,因此与其让学生自己找寻学习的方法或者发现文字发展的规律,不如直接将其反映在教材体系中。对于形声字而言,大学《现代汉语》这样描述:新文字可以由字义部件组成,也可以由字音部件组成。这是一种根据字的形、声特点造字的方法,以此为文字基础造出的字称之为“形声字”。现代文字中,有很多字都是由此而造,比如“桐”字。形符是木子;声符是同字。分别表示树木一类和“同”音。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字体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这样的定义对于他们来说,不够全面想,需要注重修改。
(二)语法方面
“主谓语和非主谓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于这一章节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单句和复句是句子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则是构成单句的两大成分,但是主谓短语是构成主谓句的重要成分。站在谓语构成部分角度来看,主谓语句根据词性又分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等。比如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短语或者动词组合而成。例如“你去做吧!”“我正往我们公司附近的酒吧去”。有关于名词谓语句的例子为:每个人一盒月饼。主语谓语句的例子有:我做的饭,你可以吃完吗?
对于这样的内容描述,与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中描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认识和挑战。尤其是主谓语语句,大部分初中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可以适当予以修改和删除。
二、有关于文字和语法知识的改进途径
(一)文字方面
针对于上面提到的形声字演变问题,可以做出以下修改:形声字应该是由表示字义的语义符号和表示读音的语音符号组成。语义符号主要强调文字的归属意义;而声音符号强调文字的正确读音。比如“桐”字,语义符号是“木”字,声音符号是“同”字。
除此之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缺少关于析字的内容。初中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组合是提高扩宽他们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汉字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形体,而是以一种组合的形式存在,可以对不同组合的汉字进行拆离。比如“醉”字,其左边为“酉”,右边为“卒”。“睡”字的左边为“目”字,右边由“垂”字组成。“饭”字的左边为“食”,右边为“反”。“炭”字的上边为“山”,下边为“灰”。“浪”字的左边为“水”,右边为“良”。“唱”字的左边为“口”,右边为“昌”。由此可见,可以对汉字进行合理拆分和组合。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并在认识和学习字体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语法方面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定义的“主谓语和非主谓句”是一种典型的层次分析描述方式。这种分析方式又称之为直接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语法的构成特征和构造层次是直接分析法的客观基础,一个句子是由几个成分组成就可以直接判定这个句子的直接成分。其分析过程为:先是判定句子组成成分,再逐层分析。当一个句子成分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之时,才进行多分。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重心主要放在对句子的成分划分,从而严重忽视其句子的内涵或者成分的定义,初中生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因此在中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强调句子成分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这就需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减少对层次分析法的描述篇幅,增加句子成分分析的相关内容。
结束语:
由此可见,加快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学者在编排有关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的内容时,应该根据初中学生自身涉猎的知识面进行权衡和排版,合理调整有关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适当删除或者增添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扩宽他们的文字和语法知识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淑波.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0,11:33.
篇5
【关键词】盾构施工 自动化监测 监测数据分析
1工程概况
本自动化监测工程位于广州六号线盾构8标天河客运站-长罢厩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需下穿正在营运的广州地铁三号线折返线。六号线盾构隧道与三号线折返线主体建筑平面相互关系如图1,其中在建六号线埋深约32.4m,既有三号线埋深约20.8m。
图1 新建六号线与既有三号线地铁结构平面关系
2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实施
2.1实时监测的必要性
工程实例证明,新建工程施工临近或下穿正在运营的地下铁道结构,对既有地铁结构及线路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既有结构的沉降、弯曲和扭曲变形、开裂,变形缝的扩展和错动,造成结构性能指标的下降。由于地铁在运营时封闭线路,人员禁止在运营时间段中在隧道内活动,运营时段无法用常规手段采集变形数据,难以满足要求。所以采用自动化监测能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确保施工安全。
2.2自动化监测项目和监测要求
根据设计技术文件,为满足施工期间实时监测要求,拟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同时,为满足施工期间及工后一定周期的日常维修安全监测要求,对本工程辅以人工监测(列车夜间停运后)的方法。自动化监测主要是通过自动全站仪采集三维数据X、Y、Z,根据各个不同位置监测点数据变化情况,推算出正在营运的地铁隧道、道床、轨道变形情况。具体实时监测项目内容如表1。
2.3自动化监测布点设置
按照设计要求:分别在左右线每15m布置一个断面,并在暗挖隧道与明挖隧道分界线两侧各布置一个断面以监测相对位移(明挖区间仅在道床上布点)。共计布置11个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隧道拱顶布设一个拱顶沉降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5个监测点。
2.4 实时监测控制标准
既有线各监测项目的控制指标应在线路结构安全评估的基础上,由设计单位根据运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确定。根据工程经验,参考指标如下:按三级预警制度进行管理,包括预警值、报警值、控制值。监测控制值是指设计允许值,预警值是指引起警戒措施的起始值,报警值是指需提出警告的初始值,预警值取控制值的50%,报警值取控制值的80%,结构变形控制指标见表2:
2.5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运行
2.5.1 ADMS自动化监测系统
本次实时监测使用两种监测系统,一种是基于测绘仪器TCA1800(带马达)系列全站仪,配套计算机、软件系统构成的ADMS测量机器人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详见图2。
3 自动化监测数据计算和分析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监测成果包括:轨道沉降、道床平顺度、左右轨道差异沉降、三角坑等,监测数据详见表3。
1)道床平顺度:不同断面同一点位的沉降差与断面之间的距离相对于10米距离的比值。
按自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计算道床平顺度时:如1号断面―2号断面的道床平顺度(绝对量):DZS01-3??― DZS02-3??=―0.45mm,道床平顺度(相对量):0.45mm/15000mm*10/15=1/22222,控制值小于1/5000。
2)左右轨道沉降差:同一断面左右两边的轨道(道床)沉降差。如1号断面左右轨道沉降差:DZS01-3??― DZS01-4=―0.33mm,控制值小于3mm。
3)三角坑:在18m范围内,两股钢轨存在三个及以上的坑洼或突起。若以左股为基准股,在右股上出现负―正―负或正―负―正的交替水平差时就叫做三角坑(右轨比左轨高为正,比右轨低为负)。
4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广州六号线盾构穿越正在运营的三号线的过程中自动化监测应用及数据分析,为相关施工监测提供一个参考。采用实时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在新建线路建设过程中对既有线隧道结构形状和道床、轨道状况的影响,提供动态监测数据,为建设方及运营方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及时指导施工采取必要预案措施、运营加强维修养护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做出反应,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既有线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篇6
提起“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酸秀才们摇头晃脑,引经据典的迂腐模样,又往往使人与思维局限呆板连在一起,怎么现在又要将这种方法用到学习物理规律上来呢?物理规律是那样的严谨,富有条理,这是咬文嚼字能解决的吗?而我认为物理规律只有在仔细咀嚼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它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它的语言是多么的言简意赅。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定律加以体会。
牛顿第二定律作为经典力学的基石,它的叙述非常严谨而富有逻辑。“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定律中涉及三个物理量a、f、m, 其表达式为a=f[]m, 由定律可推导出f=ma,那么现在我们可否这样叙述,物体所受合外力跟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回答是不行。仔细体会定律内容,你会发现,定律中不仅给出了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还包含着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力才会有加速度,虽然他们是瞬时对应关系,但还是需要理清前因后果的。在第二种叙述中,混淆了因果,使力成了随加速度变化而变化的了。可见在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严格的逻辑关系,而此非得“咬文嚼字”不可得啊。
楞次定律这样叙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初读这句话,绕嘴而且关系混乱,此时“咬文嚼字”,先对后半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其实句子的主干为磁场阻碍变化,主语的定语是感应电流,宾语的定语有两个: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和磁通量。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定律中涉及两种物质: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过程为阻碍变化。分清主干后又要向更深处理解,阻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阻止?体会两词含义会发现:阻碍只起到延缓作用,阻碍而不能阻止――原磁场的磁通量要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增加;原磁场的磁通量要减弱,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减弱,从而就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但这还不是最终目的,定律是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根据右手安培定则即可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给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当我们理清了关系之后,就可以找到清晰的思路:(一)确定原磁场方向;(二)确定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三)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四)根据右手安培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咬文嚼字”,在咀嚼中体会物理规律的深邃,在咀嚼中体会物理规律的严谨、简洁,在咀嚼中体会物理规律丰富的内涵,此种乐趣非细细品味不可得呀。
篇7
关键词:听力障碍;训练策略;学习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42-02
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距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听力理解障碍何在?如何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笔者想就此略陈己见。
1.听力理解障碍
1.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1.2母语干扰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1.3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来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giving,AprilFool 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
2.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2.1提高语法熟练程度。英语听力的考核与常规考试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学生在听到的一瞬间做出反应,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还有对英语语法结构的熟悉程度。众所周知,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存在着很多的不同,首先是词类上的区别,第二点是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样。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句子成分,英语还有一个补语。英语中用状语表示汉语用补语表示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则用宾语表示英语里的表语。这些语法上的区别,要求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要去除掉汉语语法结构的禁锢,转而以英语的语法结构进行英语句子、语段的成分划分,而所有这些都要在瞬间完成,包括各句子各部分的前后顺序等。
2.2增加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英语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学习英语并不简简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个国家,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且为未来发展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那么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就要注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的兴趣。在听力过程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一些常用的沟通方式。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开启一个通往西方国家文化的窗口,让学生产生了解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提高英语的基础和语感。教师可以在平时经常举办英语演讲、英语广播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和发挥、沟通的空间。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尽量运用英语,认真进行课程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3.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语言知识是听力的基础和关键,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靠大最语言基本功训练。要使学生尽快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教师必须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注重教导学生练习好基本功,夯实学生听力基础。首先要把好语音关。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多听、多模仿,让他们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升调、降调等。提高辨音能力,增强他们对语速的适应性。其次,抓好朗读训练,以读促听。出声的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言感受能力。这对于感受说话人的感彩,提高听力理解很有好处。第三,扩大阅读最,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背景知识。阅渎不仅使已学的知识得到综合运用,而且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要鼓励学生不能忽视语法学习,打好扎实的语法基础,培养对语言结构的敏感度,有意识地对易混淆的句型和语法现象予以强调。
4.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有两种方式:精听与泛听。泛听是指任何听力材料先完整地听一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而精听则是指在泛听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逐个击破,或者做逐词逐句的听写练习,重点是确保语句的理解。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语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地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可以说,泛听是目标,精听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听力,在听力训练中必须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泛听先行,精听在后。只有精泛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
5.听说读写融合,四项技能齐头并进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所侧重,又全面发展。
篇8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首先,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添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例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三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如做值日报告、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情景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其次,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欲,让他们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要求和热情。再次,通过课文背景知识介绍、讲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单词之于英语学习就好比建筑高楼大厦需要沙石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词汇量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先决条件。那么,学生要如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呢?
1.多听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的,说是从听开始、从听习得积累的,当然,学习单词更是如此。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语音知识。英语读音虽然复杂,但是也是有章可循的。英语单词的读音就如同汉字的读音一样,只有学习了音节的构成、掌握了一定的语音知识,才能在听的过程中把一些生词的读音记住脑海里,然后试着把它拼写下来。二是会听。刚开始可以听比较简单易懂的听力材料,如新概念英语2,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也可以精听,试着听懂每个单词、句子,捕捉信息。先从头到尾听,理解大意,听到不懂的单词可以停下来查字典,以确保理解每个单词、句子和通篇的意思,然后一句一句地听,利用复读机不断重复同一个句子直到完全听懂。
2.勤猜
一是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的意思,二是要学会用构词法猜词。英语词汇的构成和转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转化,转化是指同一个英语单词转化成为另一种意思,例如形容词well――好的,健康的,也可以表示名词“井”的意思,单词house也可表示“收藏”的意思。第二种形式是派生,派生是在一个词根的前面或是后面加上一个词缀,转变成一个新单词,例如合法的――legal,加上词缀il,就变成了illegal――不合法的。able――有能力的,前面加上dis变成disable――残疾的,appear――出现,后面加上ance,变成appearance――外观,happy――高兴的,转变为名词只要在后面加上ness,就变成happiness――幸福等,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单词添加前后缀可以变成新单词,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在阅读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猜词能力,促进学生单词的原始积累。第三种形式是合成,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并成一个新的单词,例如deskmate――同桌,就是由desk(书桌)+mate(伙伴)合成的单词,再如hole puncher,best-seller等。
三、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
仅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语法知识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语法练习,特别是加强对长句、疑难句的成分划分、分析与理解。理解这些句子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中心意思。
四、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中职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建议外,还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首尾句了解整篇文章大体意思的方法的扫读、为了获得某待定信息而进行有目的阅读的跳读和细细阅读整篇文章的每个段落和句子了解全文中心思想的细读等。我个人提倡采用跳读法,就是在阅读前,先通读文章后面的问题,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眼睛不横向阅读而是采用竖向阅读,捕抓文中的关键词且速度要快,最后通过对全文脉络的把握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阅读能够减少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是遇到不懂的单词,可以先试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词,或者记在本子上,之后查字典再放到原文中理解,加深对这些单词的记忆。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中心句,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教会学生看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句,以此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意思。对于判断推理还有增加文章标题这类题目,一般放在最后做,通过上下文意思去判断和推理,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攻克难题。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其他相关因素
篇9
关键词:同步补习;提高兴趣;教学手段;模块训练;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51-03
一、现状分析
由于本科院校扩招,高职院校招生难度增大,造成了生源质量较差、水平参差不齐。作者所在院校的900名大一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平均分在50左右,及格率不到3%。而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各层次要求,无法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影响课堂活动的深入展开,学习障碍集中反映在语音、语法知识的断层,学生的词汇量不足以支持正常的课堂学习。虽然经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对职场英语的应用还是困难重重。虽然在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培养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已有好转,但语感仍然形成不了,阅读理解能力差,课堂训练时间少,补习力度不强,知识链的欠缺,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事实。大部分学生达不到A.B极的合格水平。班级35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对策
1.以模块的形式进行48个音标的补习同时进行音节划分,重读音节语词重读、轻读音节的划分标准。要进行词汇扩展训练,因为音标、音节训练是以词汇为承载对象。
2.英语十种词性模块的分析讲解,实词、虚词的划分标准,及在英语句子中的作用。同时要细讲代词、动词、助动词。
3.英语句型结构类型及英语16种时态的模块讲解。同时要对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句子成分划分技巧进行讲解。
4.听力阅读训练进入课文讲解互动训练阶段。
5.结合A、B级题型和内容训练考点。
6.英语句型结构分类及主、从句模块讲解,以及倒装句、虚拟语气模块训练。此项为重要考点。
7.完成句子结构训练完成谋篇布局提纲以实用文体为训练对象,文章取材于A、B作文。
8.学习方法训练。如:词汇联想记忆与串烧再到有故事情节的句子篇章。
9.利用快频率,快节奏的方式在课上进行上述各项竞赛训练,利用单位时间内的快速记忆,当堂反馈。
10.利用学生的时代感特点上网了解一些老师的课后思考题,为下一节课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1.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模拟训练。例如,以按例形式模仿再造训练。
12.开发第二堂推进英语继续学习能力的扩展:如兴趣小组,词汇默写大赛。语法能力活动:时态专家,从句分类应用大比拼,作文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话剧小品表演,英语演讲展示,影视观摩等活动。
三、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1.知识系统性构建出来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克服了学习障碍,树立了学习的勇气。教师要及时观察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方式步步深入。随着知识量越来越丰厚,学生学习能力就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进入到学习的理想状态。
2.各种能力训练顺畅,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强,为就业奠定了英语交际基础。
3.进行有效的互动交际可以成为现实,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4.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可扩展、巩固第一课堂效果,进一步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5.在分组比赛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既学到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在“我的家乡”演讲中,同学们可多方位了解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通过才艺展示,使英语学习的弱者找到自信,得到大家的尊重。
7.通过阅读比赛促进词汇发音的准确度和对篇章的深入理解度。
8.利用视频、影视观摩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训练了英语的听力理解,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异国风情。
9.词汇大串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组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随便一组单词就可以写成一段故事,既有趣味,也具有创造力,学生乐此不疲,课堂氛围其乐融融。
四、现代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第一课堂教学效果和第二课堂能力扩展效果最大化。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具有操作简易,反馈及时,资源共享,交互灵活等特点,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时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1.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兴奋、愉悦、愿意、渴求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课件代替了教材,屏幕(投影)代替了黑板,语言提示也由耳机传输,这些都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大学生们可以克服传统课堂上担心老师提问,担心回答错误,同学耻笑的心理负担,消除传统面授教学中感到单调、乏味、沉闷的心理状况。同时,多媒体独特的交互式功能也决定了其在培养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方面将发挥特有的功能。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争强好胜之心甚浓,有了这种源动力,无论好生还是学困生,其学习积极性及荣誉感都将在多媒体这种无形的环境竞赛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了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明显的改善。
2.多媒体英语教学将使大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信心。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来帮助大学生们(尤其是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口语能力与以上事例情况相似,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自由地寻找同伴进行课堂讨论,口语练习。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些口语练习是通过话筒进行的,也就避免了说话者众目睽睽下心理紧张造成的肚里有话却说不出口的情况。这种“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练习方法在初始阶段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练习中、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进行分组,让学生面对面交流,经过反复交替练习,短时期内他们的口语就会有较明显的改善。再者,在多媒体教学中,课文朗读、回答问题、课间休息时的英文歌曲或幽默笑话,以及相互进行的口语练习,能够让学生们几乎全程处于一种英语的氛围中,这种氛围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的听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师的人文关爱学生是最基础的教师美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学习英语,同时加深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使其能够更好地迈向成功。教师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感,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灵魂,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程度、敬业程度是对服务对象最好的礼物。热爱,尊重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的集中反映,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心捧给学生们。
教师要面对问题,改变学生观念,观察学情,与实俱进,寻求变革,这是现代高职的发展手段。同时,挖掘师生潜力,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课要上的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网络优势与英语教学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实际,使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心理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良性的。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安全感加强,求知的欲望也就增强了,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这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新型的二十一世高技能人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冯奇,姚喜明.外语教学与文化[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篇10
一、先学先练,主体先行
“先学先练,主体先行”是简易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它是指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案为载体,将每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转换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练习。“先学先练,主体先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教材目录既是阅读的向导和指针,又是教材宏观体系的微观浓缩。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目录,明晰宏观体系,抓住全书、每个单元和每一课的知识“主线”。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导语,明白单元、课、框讲的主要内容,以及单元与单元、课与课、框与框之间的逻辑联系;提醒学生注重阅读导语,帮助其在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在微观上充分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原理的内容。三是要指导学生围绕框题和目题,阅读框题和目题下的内容时,找出或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每一段的论点。四是要对段落中出现的抽象概念或原理进行分层理解。例如,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四课第二框中的“规律”概念的理解,可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可采取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层层剖析。
第一步,先找出句中的主干成分(主谓宾),即规律是联系,这可以帮助学生陕速地掌握“规律”这一概念的主要涵义。第二步,找出句中的修饰成分(状定),即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本质的”联系、“必然的”联系、“稳定的”联系。第三步,深入剖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第四步,再进一步思考和追问规律是联系,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答案是否定的。如事物运动过程中主观臆造的联系、现象的联系、偶然的联系、多变易逝的联系就不是规律;只有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可见,规律是具有客观性的。
像以上那样层层递进的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既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规律的内涵,又全面把握了规律的外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细品文中所对应的辅助文本(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拓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着重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阅读能力,为“先学先练,主体先行”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支撑。
“先学先练,主体先行”,“先”字当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先学先练,主体先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练习,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应用已学知识,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变“不懂学”为“我会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先学先练,主体先行”将教与学的重心前置,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互动探究,点拨拓展
“互动探究,点拨拓展”是简易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过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刺激个体的反省与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消除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在“先学先练,主体先行”第一环节中,学生通过问题导学和自主研读教材后,独立完成作业,使其知识与能力、思维缺陷、疑难点等问题提前暴露。到进入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再采用“互动探究,点拨拓展”方式,解决先学先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互动探究,点拨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呢?首先,教师要针对“先学先练,主体先行”环节中暴露的问题和矛盾,设定教与学的目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小组(同桌两位同学为一小组)或组组之间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直至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对在“讨论交流,互动探究”中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讲解、点拨,并在点拨、解惑中呈现方法、技巧和规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生教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了生生差异、师生差异在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共赢和思维层次、学习能力、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再提升。
三、再学再练,温故知新
“再学再练,温故知新”是简易教学法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遗忘的发展规律遵循的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原则。根据遗忘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再学再练,温故知新,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对于高中其他学科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原理众多,而且大多抽象,难懂难记,即便是记住了的内容也会很快遗忘。鉴于此,如何引导学生再学再练,打造简易高效的课堂呢?首要的一点,是从政治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施简易教学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学再练。
再学再练中的“再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学习。在宏观上,自主重构知识结构和知识树,上下贯通,增强记忆;在微观上,运用故事、小品、歌曲、谚语、俗语、格言、漫画、动漫、网络热词、游戏、音像等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将一个个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透彻理解,牢固记忆。同时,对相近、相似、相异的知识和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区分、比较、辨别,以提高辨别力,准确无误地记下来;抓住关键字词,浓缩知识,高效记忆;绘制思维导图,串联知识,联想记忆;抓住主线,迁移生成,重组知识,深化记忆;默写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原理,自我检测记忆。这样,多措并举,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高效,学有所得。
再学再练中的“再练”,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无休止地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而是适度的有针对性的变式性的高效练习。“再练”需要优化适合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优化适合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呢?既要面向全体,设计出多层次的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典型性的试题,又要针对“先学先练”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和重难点、易混点设计诊断性试题;既要瞄准前沿,设计思维含量大的、变式的创新性试题,又要立足生活,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设计还应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通过当堂“再练”,暴露出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与学的方式,及时矫正,减少失误,达到当堂温故知新、深化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小结反思,共同成长
小结反思是简易教学法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小结反思呢?美国学者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是很难提高教学水平的。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小结反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
师生共同参与“小结反思”是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不断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继续前行的航标。小结反思并不是对当堂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简单复述和再现,而是对课堂上教与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
- 下一篇:信息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