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筝鸣范文
时间:2023-04-01 00: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百家筝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竞争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竞争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
【关键词】
竞争式教学 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中学英语
无论是谁都渴望被肯定,都渴望在挑战中获取胜利的满足感,中学生天真活泼,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喜欢竞赛,愿意在竞赛中锻炼自己的羽翼。如果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比赛而不是负担。从学习的心理环境来看,学习者是愉悦的,且享受每一次竞争所带来的心理体验,从而自觉定下学习目标,为赶超对手而自发努力学习。所以竞争机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在教学中的慢慢摸索,我归纳了以下几种激励学生竞争的方式:
一、“一对一”竞争,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
我发现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名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进行“你追我赶”式的学习,不仅能长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自信心,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于是,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互相选择竞争对手,并把他们自由配对的结果公示出来,制作一张竞争榜来记录每次的比赛成绩。在每次比赛后,我都会公布成绩,一方面充分肯定胜出的同学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暂时落后的同学奋发向上,争取下一次的胜利。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优秀的同学在竞争中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平时学习懒散的同学,也憋足了劲,不甘落后。传统的竞争往往是制定目标规则后让全班学生集体朝着目标奋进。但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太多积极性,整个竞争只是部分“好学生”的舞台。“后进生”因此丧失了体验竞争的乐趣,久而久之差距会越拉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分成“一对一”的若干竞争小组,自己去找竞争伙伴。由于对手旗鼓相当,学生不易产生挫败感,他们会为了赢对手主动去改善学习方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会随着一堂课的结束而消失。
二、小组竞争,制定竞争榜,累计积分,共同进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学习竞争积分制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张榜公布各项冠军,这种激励方式带给学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有形的荣誉感。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并且促使组内人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如在教学8B Unit3 Welcome to the unit 时,我将有关电脑的不同用法的知识改为抢答题,融入电脑不同部位如何发音的用法,同时教育学生要利用好电脑。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有专门的学生记录好分值,课后写在相应的竞争榜单上。
当然我们小组分组也很多样,如两人小组、四人小组或以座位排放的大组等多种竞争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读单词,表演对话,做填空练习,大多采用这种竞争形式。比如,在课堂上,我通常采用下面的方法:一是将教学中的范例让学生设置成填空形式讲解,让小组竞争回答填词,效果很明显。比如在教授7A第三单元Reading中,我以Millie的日记形式,让学生举手回答关于万圣节的内容。Wendy tells me someing interesting ____Halloween today .This festival is ___October 31st.People in the ___always have a _____on the ____of the day.They often eat a lot of ____and ____at the party.They also play a game called________.这样的形式简单直接,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好,哪个小组就获得的分值高,效果良好。二是找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和讲解,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谁做题准确,谁的小组就夺得高分,相应的竞争榜单上的分数就高,奖励就多。
三、及时鼓励,定期奖励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所以对于学生我从不吝啬good,very good等。我认为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很重要,我在课堂时常鼓励学生,并且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我也让学生之间互评,但不会使学生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并且我认为我的评价中肯,切合实际。所以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学习英语的效率高。竞争形式可以多样,我一般用于对话的朗读、情境对话、课堂练习、单词的书写以及分角色表演中。我在每天上课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写1、2、3、4四个数字,分别代表四个大组,以备计分。把课堂上每组的得分一句Congratulations to you,等等。到月末,定期奖励学生,统计各组的总分,优胜组内再评选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发一定的奖品以示奖励,并每月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让学生充分感到得奖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
但是竞争机制不可无节制地滥用,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环节和课堂时间的分配,还要兼顾个人与整体。所以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运用竞争机制时不要忘记因材施教,不要忘记每个孩子都是竞争中的主角。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学习策略。
总之,我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竞争的习惯,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他们的兴趣火花。希望学生能发挥百家之长,在竞争的土地上百花齐放,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法之差异(上、下)【J】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
篇2
由胡润研究院结合相关经济数据和对消费者的调研结果进行品牌价值综合评估的《2011年胡润品牌榜》显示,42个民营品牌跻身100个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列,民营经济实力与活力获得关注;与往年的品牌价值位列相较,不少品牌价值起伏很大,有“赶超”,亦有“缩水”,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2011年6月29日,胡润研究院了《2011胡润品牌榜》,值此,已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六年榜单。工商银行以2820亿的品牌价值一举夺魁,超越历年冠军中国移动,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同时民营经济实力、活力也在榜单中有所体现,100个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名额已有42个民营品牌位列其中,而在子榜《2011胡润民营品牌榜》中百度也首超腾讯,以1580亿位居榜首,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民营品牌”。
胡润分析:2011年前100个上榜品牌价值总和达26153亿元,比上年提高27%,比2009前提高一倍多。第100名的上榜门槛为34亿元,比2010年提高9亿元。这说明榜单上的品牌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部分品牌价值的缩水主要是受到品牌所属企业上市股票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民营品牌“冠王”百度品牌价值翻了两番,不仅赶超腾讯还在全国品牌中排名第四,超过了中国银行。往年民营品牌冠军腾讯虽然退居第二,但在全国品牌榜中排名第七,比上年上升了4位,品牌价值比上年上升了65%。百度和腾讯打破了往年最高纪录在全国品牌榜十名以外的记录,创造了民营品牌在全国品牌排名中的最高纪录。全国品牌榜中,中国移动往年冠军宝座虽被工商银行夺得,但其品牌价值仍以2730亿元位列第二,不过其品牌价值近五年来起伏较大,相比2007年2840亿元的品牌价值,2011年的2730亿元有显“缩水”迹象。
民营经济的实力与活力体受到关注,子榜《2011胡润民营品牌榜》再度扩容,首次将往年的50个民营品牌扩大到100个。民营品牌100强的上榜门槛为12亿元,品牌价值总和超过8112亿元,平均达到81亿元,第50名上榜门槛为28亿元,比2010年提高10亿元。在民营品牌前十强中,百度蝉联榜首;平安保险保持第三名;淘宝从2010年的第26位跃升到2011年的第4位,首次进入前五名,深受消费者青睐;美的从2010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7位,家电制造品牌首次超越家电零售品牌苏宁电器,反映出中国家电制造商从“大制造”向“大品牌”转型中所取得的成果。
榜单显示,房地产、金融、烟酒、服装和信息服务业诞生了60%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其中,房地产行业万科蝉联房地产行业榜首,民营品牌万达首次进入房地产行业前三名。金融行业中,工商银行超越历年冠军中国移动荣登榜首,中国移动和建设银行分别以2730亿元和232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二、三位。信息服务业在2011年品牌榜中风光无限,有15个品牌上榜,比2010年多10个。教育品牌新东方亦是首次荣登民营品牌榜。
此外,18家服装行业品牌也进入了民营品牌榜,美特斯邦威超越2010年服装行业位列第一的李宁,以115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森马从2010年的第7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2名,品牌价值110亿元;另外,雅戈尔、红蜻蜓、报喜鸟、奥康等服装行业品牌也进入了榜单。
整个品牌价值形式在《2011胡润排行榜》中体现出一幅“百家争鸣”的景象。
篇3
【关键词】动态生成;有效生成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似乎已经成了解释教育意义的经典话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以及对生成的处理,也几乎成了健康课堂的典型特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进行“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已形成了教师的共识,但随着探索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伴随而来的是这样的一些常见问题:学生动起来了,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合理调控?学生在探索中偏离了教学预案,教师该如何引领?动态生成了杂乱无章,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
一、若能激发,切勿遏制
曾经听一位教执教《求平均数》这节课,下面截取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既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又能将这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演绎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我们绝不能遏制其发展。由于学生个体在思维过程中不一定能处理好“确定与非确定”“相似与相异”的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对于提出问题这一想法的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次有价值的思维之旅。
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气氛变得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时旁逸斜出。教师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而是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能够走进更加灿烂的明天。
二、若能引导,切勿牵引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我想,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那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一种声音。
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教学中曾经经历的一个实例:
一个长40分米,宽2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切后它焊接成一个高是5分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盒,你知道是如何剪的吗?它的容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铁皮焊接出忽略不计)
就在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剪法,他认为这个容积还不是最大的。正当大家都疑惑不解时,他大胆地走上讲台,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自己的剪法:他先撕下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沿这张纸宽的方向两个角上撕下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并解释,撕下的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将长两侧的纸折叠立起来,因为撕下的两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长正好等于余下的宽10分米,所以可以利用剪下的纸片堵到另一头。这时,这个长方体的长就是35分米,宽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积是35×10×5=1750立方分米。(如图(2)所示)
这个片段的教学又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激励与唤醒。
篇4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变课堂为“百家争鸣”的论坛。因为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争鸣”,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挖掘自身创造潜能,训练自身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互相传递各种不同信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更新、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是阅读能力
“只有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变课堂为“百家争鸣”的论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发现知识,从而掌握好各种思维方法、阅读方法、各方面知识点和知识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的频繁,口头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旧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讷于言”、“笔下虽有万言,口中全无一句”。这是由于旧式教育实行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长期得不到训练造成的。变课堂为“百家争鸣”的论坛后,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这样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长期训练下去,必将大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课堂怎样才能做到变课堂为“百家争鸣”的论坛呢?
1.必须化讲为问。就是在课堂上把要讲的知识化成一个个问题提问学生或由学生互问互答。语文课新的知识点不多,基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这样做。可以把老师要讲的内容编成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思考,然后共同探讨问题,这也是化讲为问。
2.必须让学生熟读课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熟课文,就不可能理解课文,不理解课文“争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让学生“争鸣”的前提条件是熟读课文。一方面让学生预习课文,另一方面讲课时一般要让学生当堂读(或听读)课文两遍,至少也要读一遍,个别课文要读三遍以上。
3.提出一个问题一般要有三个以上学生站起来“争鸣”。如果一个学生起来谈,没有其他学生起来争论,那不是“争鸣”,只能叫做单纯回答。如果没有学生起来回答,老师可以想些办法来调动氛围,也可作简单的串接或暗示。
4.号召学生敢于怀疑一切,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不平凡的见解。实行三欢迎:欢迎学生提出与课文作者不同的看法;欢迎学生提出与教参书编者不同的看法;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
5.无论学生的回答多么的荒谬绝伦,老师都要认真的倾听,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还要注意点头、微笑,绝不能显出不满、不耐烦的神态。学生回答得好的要加以肯定、表扬,回答得不好的也要鼓励其大胆谈自己的看法,不能说“不对”、“错了”,只能说“这是你的看法”,更不能嘲笑、挖苦、斥责,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6.当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进入误区时、答非所问时、众口一词时,或者答浮游于表层不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时,教师要相机启发、点拨、诱导。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注意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旧的思维定势,要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看本质。不过回答问题要合情合理,要有根有据。还要注意经常说这句话:“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吗?”以便使学生深入“争鸣”下去。
要使这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做到:
1.确立语文教学也读为主而不是也“争鸣”为主原则,一个星期至少要有一节课用于课外阅读训练。“争鸣”的问题必须精练而不能过多。且对每个问题“争鸣”的时间不宜太长,既要防止因“争鸣”过久而影响学习时间,也要防止有的学生因此厌烦而导致思想开小差。
2.不能一味放任学生自由“争鸣”,否则会使胆小的学生不敢参与“争鸣”,反应迟钝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争鸣”,应该既要有自由“争鸣”,也要有计划地指名提问学生,特别是胆小和反应迟钝的学生。
3.要讲究提问艺术。例如,先提问估计回答得不太正确的学生,后估计回答得正确的学生。提问的问题繁难,估计学生答不出时,就要把一个问题化成若干个浅易的小问题或化为几个台阶来提问,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要拿过难的问题来难倒他,以免使其失去学习信心。还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思维特点、上课时的情绪,注意力的变化,求知欲,表现欲提问。
篇5
百家争鸣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3-02
PBL问题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为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学科思维能力和开启智慧。在此,以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例。
步骤1:图片对比,导入本课
春秋战国是战乱的动荡时代,中国文化却奏起了辉煌乐章。
PPT出示图片:
问题:两组图片的人物分别属于什么时期?哪个国家?
由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雅典涌现出众多大思想家。同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派别分别从本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不同治国主张,也涌现出诸多的大思想家,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图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对比联系、整合中外历史,下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从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东西方的先哲开始学习本课。
步骤2:分组学习,活动建构
教师:请根据必修一知识,分组思考是哪些因素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组: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社会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第二组: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中解放出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争霸事业使诸侯对人才渴求,更大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一个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对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组: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四组:・・・・・・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是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PPT出示表格:
教师:“百家”只是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说。同学们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主要学派,每个同学就自己组对应学派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每一组活动后进行小结,在别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他们回答不全面或回答错误的地方,进行补充、指正,甚至诘难、批驳,注意取长补短。
问题1: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问题2:“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社会的历史背景以及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表格和问题,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儒、道、墨、法、兵等各家思想流派,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简要建构本课主要知识结构,运用表格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进行有效阅读;基于小组合作讨论,既能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又能学会交流合作,还能够学会表达、倾听与说服别人的方式方法,并且有利于健全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态度,使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步骤3:创设情景,突破重点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组活动简要建构本课知识结构后,还需要深入探究以突破本课重点。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统承继上的差异,先秦诸子在学派风格上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PPT出示:
问题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文10000多字,其中“仁”字出现了100多次。请指出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含义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途径来做到它?
问题2:核心思想运用到治国上,孔子提出什么主张?它和“仁”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孔子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对今天塑造理想人格,构建“和谐社会”富有启迪;主张“为政以德”影响今天“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的理念。孔子强调“仁”,是想通过和谐人际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但春秋是个纷乱时期,仅仅依靠爱心是不行的,所以,孔子还强调“礼”。
PPT出示:
问题1:孔子主张的“礼”实质上是什么?孔子主张怎样实现“礼”?
问题2:“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孔子“克己复礼”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规范,最终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恢复宗法制、分封制的秩序和规范,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孔子想了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PPT出示:
问题1: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意义?
问题2:请从我校“诚敬”的校训以及日常教学说说孔子教育思想。
问题3: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可在当时他的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了吗?为什么?
问题4:后来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孔子的影响是否仅仅对中国而言?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对话教学、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孔子主张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这些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但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改造,在战国“诸子百家”中成为蔚然大宗。
PPT出示:
问题1:图中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在儒学形成过程中,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问题2:“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统治者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受影响最大的是谁?
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知知识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学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
PPT出示:
问题:图中人物是谁?他可能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又有哪些典故能够反映他的辩证思想?
PPT出示:
问题:图中人物的思想对战国七雄里哪一国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
PPT出示:
问题:图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仁者,爱人”有什么区别?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学生根据材料和所知知识,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正是“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突破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论语》等相关材料,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学习过的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以及熟悉的学校生活展开讨论,明白孔子对后世以及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导学作用;通过材料、系列问题与探究,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代表及其主要思想,与学生对话论道,深层解读百家争鸣。
步骤4:拓展延伸,认识感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
教师:本课我们一起感悟了大师们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碰撞出的璀璨的思想火花,那么“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到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历史影响呢?
问题1: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
问题2: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拜诸子百家中哪个人为师?请阐明理由。
问题3:请大家各抒己见,谈一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学生讨论交流,或认真倾听,或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教师:一定的文化就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以人为本的思想境界,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拓展延伸部分问题探究,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及创新性思维因素,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于兴趣盎然间进一步认识诸子百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感悟其学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就课程目标本教学设计体现知识不是由外部灌输的,也不是由学生内部自发生成的,而是在问题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知识的建构是由探究者自己围拢着问题自主完成的。PBL教学设计需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设计这些问题探究学习,不用可以吗?实施问题探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分组合作与个人自学、教师引导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倾听、表达,提高整体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体验感受也很重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以学生知识背景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习得一定的知识,并使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观念和能力、态度与修养有所转化和提升,才能使历史学习为启迪智慧营造广阔的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篇7
区别于动态秀扑面而来的气势,静态展更需要人们去品,去读。游走在某一家静态展,更像是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由远及近,越来越切实。
在这里,你或许更能触碰到品牌文化的灵魂。
“反向流逝”——MOVEUP幻走
“这是一粒种子。起初,只是为了快乐,还原和拼凑记忆中的碎片,表达内心的幻想。后来,它长成了一颗灵感和设计的树。”
在MOVEUP幻走的设计概念中,自由和快乐才是生活的真谛。幻走在尝试着用服装设计语言去和外在的世界沟通:“自由和快乐一直都在,只是在现实的忙碌中我们忽略了它。”
此次服交会幻走“反向流逝”展以记忆为索引,引领人们走出城市和现实的固有模式,回到记忆中去搜索,去体味那些沉淀在时光中的事与物和那些生活中曾经简单的快乐。古朴的箱子、木质的桌椅、印着斑驳时光的信函,还有那一幅幅的老照片,都是诉说着昔日的种种。
怀旧,自然,舒适,亲切。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小物件都有存在的理由,细细体味,会看到更多平日里常被忽略的美好。我们悉心找来各种旧日的器物,在这里还原一个似曾相识的空间,让记忆里所有温馨美好的点滴都在此一一浮现。
“涅”——odbo
2012年深圳服交会,odbo用一种全新概念震撼演绎了黑白时装的艺术。一时间,odbo成为时尚界的焦点,odbo还引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涅”渴望。
odbo借助佛教“涅”的概念,在诠释时装艺术在“涅”中重获新生的同时,更是将普众的人生观与此相融,在展会现场,透过一具具“棺”材的视觉冲击及其背后的寓意,让受众从中感悟到一种生之力量。odbo作为“个性、独特、时尚”的代言人,无形之中成为了撬动生之密码的杠杆,每一位观众亲临“涅”展时都感受到了震撼,引发他们的生之思考。odbo大胆、生动的演绎,使得每一位受众都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改变这自我、尝试新生的由衷感触,而这正与odbo本次概念展的目的互相呼应,在传递心之共鸣之外,为受众开启全新的时装艺术体验。
“望”——季候风
季候风主题展馆名为“望”,既是与SEASON WIND季候风“寻”主题夜遥相呼应,也意为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窗口“望”出去,从不同角度诠释时尚、品牌文化、服装三者之间的关联。
整个展厅的用竖纹白板体现着一种束缚,寓意我们穿越着束缚的表象,望向内心真实本质。色彩运用大胆新鲜。大红的英式下午茶图案通过包裹的白色束缚呈现面前。大胆的竖状彩块爆发在白色竖状色块里,显示一种色彩的张力。明艳且招摇。
鲜明的品牌徽章,幽幽泛着光,像一个贵族不拒不迎。如同季候风10年,一直以自己的姿态呈现,不拒不迎,坚持做我们认为的时尚,是亲和的,是包容的,呈现出:时尚就在你身边。恣意繁华的色彩,总有坚持的腰线,像一个行走的都市女子,她并非一直妙龄,但她一直美貌。
“奇幻空间”——Masfer.SU
篇8
关键词:古筝的由来;南北流派;潮洲筝曲;浙江筝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55-03
一、古筝的由来与发展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战国策・齐策》中有描述:“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筝。”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宰相李斯在《谏逐客令》中记:“夫击瓮叩击、弹筝博脾,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故素有“秦筝”之称。筝与琴不同,流行于民间,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中国原始的筝,是用大竹筒做的,到秦朝时摹仿瑟的造型,改用木板制作;筝最初只有五弦,后发展为十二弦,到隋唐时增至十三弦。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筝没有由于时间的推移而灭绝,而是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在唐代最为盛行,在民间和宫廷都可听到筝乐。筝已经发展成为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流行乐器了。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了解其影响:“深宫高楼人紫清,金作蛟龙盘乡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1]“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扬岸。”[2]两首诗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筝所表现的情感或抒怀。筝的音色优美动听,清脆悦耳,伴随着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筝还远传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二、古筝的流派划分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又以汉族人口占最多数。汉族筝乐影响较大、人数最多、艺术上较成熟。主要有流派,按地区划分可分为山东、河南、陕西、客家、潮州、浙沪、福建、蒙古各派。山东、陕西、河南地处长江流域以北,一般称为“北派”,其他则称为“南派”。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语言、气候及生活习惯皆有所差异,反映在艺术上也各具特色。
1.河南筝:“奋逸响”恰似河南人的性格和语言高亢粗犷,明朗谐趣。河南筝派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很广。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有《花流水》、《苏武思乡》等。
2.山东筝:山东和河南两地区相邻,从语言到习俗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山东筝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所以有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秦。而今天所保留下来的许多山东筝曲就是出自山东琴书,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有《凤翔歌》、《汗宫秋月》等。
3.潮州筝:在广东,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乐种――潮州音乐,随着潮汕人的足迹,潮州筝和潮州音乐的流行范围很广,由中国的内地以至海外许多地区,我们都可以听到这一富有南国情调和色彩的音乐。如《西江月》、《粉蝶采花》等。
4.客家筝:客家筝也是广东的一个著名流派,它源于广东梅县大埔地区。属于中原地区传统音乐, 在我国诸多筝艺流派中以古朴、典雅而著称。如《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5.浙江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又称武林筝。杭筝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的杭州滩筝有浓厚的关系,而且慢慢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如《云庆》、《高山流水》等。
6.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陕西风格的筝曲具有鲜明特色,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如《扫雪》、《大金钱》等。
7.福建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闽南筝和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武林筝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筝。有《蜻蜓点水》、《百家春》等。
8.蒙古筝: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三、潮州筝曲《西江月》
《西江月》属轻六调的潮州筝曲,清悠,淡雅,楚楚动人。音程的跳动不大,比较文静委婉,按滑的起伏变化则细腻微妙,主要是起润饰作用,右手弹弦后,左手多数以呤揉按滑来加以润饰,也就是潮州乐人所说的“弹按尾随”的手法,全曲流畅华丽,温文尔雅。全曲可分三大段:第一段为中板(?=72),在弹奏时注意乐句的划分;在气口处注意呼吸,使乐曲呈现出歌唱般的流畅感觉;在第一大段中,加花频繁使用,把潮州筝曲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有的短刮奏都不占时值;把握好切分节奏;大撮要声音饱满;
右手指法大多是提弹的勾托抹托,指甲在接触弦的时候要果断迅速;在弹奏(fa)和(si)时,左手按弦要准确,不能出现上下滑音,并要把握好乐曲的风格。第二段为中板,速度为(?=80),大部分由十六分音符构成;在划分出的乐句气口注意呼吸,手腕自然抬起;在第二段中,右手指法一直是勾托抹托和抹托抹托,难点转移到了左手,在前两小节中,左手的颤音较多,一定要把颤音的变化表现出来;
在弹奏连续的(fa)和(si)时,左手按弦一定要果断准确。
第三段为快板,速度为(?=104),大部分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前面的八分音符的弹奏速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弹得太快,以免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弹奏困难;节奏要把握准确,避免越赶越急越弹越快;大撮发音要整齐,大指和中指的力度要均衡,指甲不要提前触弦,以免发出指甲刮弦的噪音;
从倒数第二小节开始渐慢进入尾声,在渐慢时左手按(xi)时一定要准确,最后由大撮结束全曲,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气氛。
四、浙江筝曲《云庆》
《云庆》是一首典型的浙江筝曲,源于同名江南丝竹,是江南丝竹名曲之一。
全曲共分三大段:第一段为优美的慢板,曲调悠扬,抒情婉转。在弹奏时应强调乐句的划分,首先由大撮开场,接着用优美的刮奏,将人带入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右手大撮大中二指触弦果断,力度平均发音整齐;注意左手四指的弹奏,在第三小节的第二拍轻弹,第四小节第一拍重弹;
第八小节以后的花不占节奏;弹奏时应注意节奏,第九、十、十一小节中的大撮加花的节奏容易弹乱,四分音符的时值一定要弹够;连续弹奏变音时,要注意音准和变音的稳定性,在第二次反复时连续弹奏变音(si),左手要迅速果断,避免出现上下滑音;
同时需注意乐谱中的反复记号;在第五次反复记号时速度渐快,由原来的(?=54)加速到(?=84)。第二段为中板,旋律明朗,节奏活泼。可分为两部分:从开始到反复记号处为前半部分,练习时可先打分拍,在弹奏第一遍时速度为(?=72),反复第二遍时加速到(?=84);右手弹旋律时左手注意颤音,在弹后三十二分音符的指法勾托抹托托时,一定要弹清楚每一个音;
后半部分慢起渐快,要把握好节奏的自然过渡和乐曲旋律的流畅性,在第八小节的刮奏时速度转为(?=160),注意节奏的稳定,不要越弹越快。
第三段为快板,热烈明快,一气呵成。也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大多由十六分音符构成,速度为(?=132),右手快四点的弹奏,在力点和节奏上要注意均匀性,手指触弦的动作松弛并具有弹性,手指的动作不宜过大。在倒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后三十二分音符,指法为勾托抹托托,由于速度较快,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后三十二分音符要弹清楚,不能含糊不清地带过;
后半部分慢起渐快,从第六小节第二拍开始,速度转为(?=176),乐曲大多由八分音符组成,下滑音和颤音较多,左手一定要注意上滑音的音准,
从倒数第二小节进入尾声,速度逐渐慢下来,最后由大撮结束全曲。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是曲调平衡流畅,力度渐进变化,旋律进行顺畅无碍,发音柔美灵巧,乐曲风格清新淡雅。《云庆》又是典型的浙江筝的“快四点”演奏手法。所以,我们常用“如行云流水”来形容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这也是演奏《云庆》应特别注重的。
五、潮洲筝曲与浙江筝曲的区别
潮洲筝曲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它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有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洲筝曲和潮洲乐曲一样,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我们上面所说《西江月》就属于“轻六”调。一般来讲,在潮筝中,“轻六”调表现的情趣比较明快,弹琴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即所谓以韵补声。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汕语言比较平和,潮筝音程的跳动也不大,比较文静委婉,按滑的起伏变化则细腻微妙,主要是起润饰作用,但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多数以呤揉按滑来加以润饰,也就是潮州乐人所说的“弹按尾随”的手法。形成流畅华丽、温文尔雅的潮州筝流派。浙江筝曲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地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如《云庆》就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着清香的泥土气息,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描写出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综上所述,通过阐述了古筝的由来、演变及其主要流派的特点,分别浅析《西江月》和《云庆》的弹奏,概略地了解了古筝在流派特点上的一些相关知识。各个地区的筝乐都和本地区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联系的,也正是如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才能在较为广泛的地区持续地流传下来,各个流派筝乐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外界的影响与交流分不开的。正因此才使筝乐的流派显得如此生动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周耘.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26-32,37-52.
[2]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