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范文
时间:2023-03-15 19: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唐)杜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望洞庭》
【唐】刘禹锡
篇2
课题:走进秋天
四年级 张红岩 郝磊
活动主题:走进秋天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能使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灵,去探索,去研究。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让人遐想的季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开展“走进秋天”这一主题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参加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初步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2、通过学习设计研究计划及实施研究方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及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学习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分类的方法,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了解秋天,可以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热爱,以及对自然科学进一步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经历各种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会,体验探索式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计划与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方式:调查、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
1、活动前发放调查表格,调查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
我知道的秋天
秋天来临的时间:
秋天的天气特征:
(1)气温( )度DD( )度
(2)降雨( )
秋天的其他特征
公园里,( )
果园里,( )
菜园里,( )
田野里,( )
秋天还有哪些特征?
描写秋天的诗歌、词语、好词佳句
2、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确定出研究主题。
3、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4、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5、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收集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
活动方式:学生让父母带领大自然中观察、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步骤:
1、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寻找秋天。
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在活动中,或者给秋天照相,或者给秋天画一幅画,或者寻找一份秋天的纪念品。
2、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根据自己到大自然中的观察,确定调查的内容。
(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调查或访问。可以向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苗圃工人、农民等调查。
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3、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4、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归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整理,将观察秋天的作品整理。一方面为在全班的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归纳学习的过程。 第三阶段: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
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展示。
活动步骤:
1、小组汇报,把自己的调查、观察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 展示:
第一部分:摄影、图片展。
学生分类整理拍摄的照片或者是查找到的图片,再分别介绍秋天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绘画展。
把自己笔下的秋天介绍给大家。
第三部分:纪念品展。
如:采集的实物(水稻、花生、大豆、棉花、柿子、梨)
叶贴画
第四部分:赞美秋天。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古诗、成语、佳句段落。
第四阶段:我当秋天校园美容师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能运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技能装扮自己的学校。
活动内容:我当秋天校园美容师
活动方式:讨论、设计、展示
活动步骤:
1、根据你的观察与了解,你认为,我们校园里哪些地方应种植或摆放什么样的植物,更具有观赏性?更能美化校园?请你当一回秋天校园的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2、展示。
篇3
练笔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朱熹曰:“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教材无非只是一个可以效仿的例子而已,我们在细细品味、咀嚼文本中语言精妙的同时,还应该抓住一些言语的“练点”――句、段、篇章,引导学生多多操练、把玩,进行仿写,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
一、寻言语灼亮点,进行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而在教学《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山中还有哪些朋友呢?作者还会怎样和它们打招呼呢?请你仿照“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镜子,是要我重新梳妆吗?”的句式来写一段话。有的学生这样访写:你好,调皮的蝴蝶!你在空中翩翩起舞,是邀我与你舞蹈吗?你好,平滑的山石!你静静地躺着,是要我停下来歇一歇吗?你好,青青的细竹!你弯着腰,晃着身子,是在欢迎我吗?……
二、找情境空白点,进行练笔
中国人讲究含蓄美,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取得“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审美效果。我们的教材也体现着这个特性。文本的空白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为练笔点,拓展文本内涵。
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很多人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乍一看这个句子,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体会一下,似乎就能看到蒙族人民从四面八方的蒙古包里走出来,聚集到作者所在的蒙古包之中的场景。这多么令人感动,“几十里外”啊,蒙古人民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啊。平淡的背后承载着深情与厚意。于是我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自选角度,描写蒙古人齐聚一堂的场景。
学生练笔一:
汉族朋友来到草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草原,爸爸一大早就把马车整理出来了。今天他要带我们全家一齐去接待汉族朋友。妈妈带上了奶茶,我背上奶豆腐,爸爸昨天刚烤好了一只羊腿,这些都是为汉族朋友准备的。
学生练笔二:
我们刚到蒙古包,就被一群热情的蒙古人拥抱住了。远处碧绿的草原上,有五颜六色的身影在飘动,那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望我们的蒙古人。他们的认清真让我们感动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亲如一家了!
不同的角度,学生描绘了不同的场景,但是表达的情谊却是一样的。这样的随文练笔能够将文本的空白涂上温暖的色彩,感动之余,更能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透彻地理解文本所蕴涵的内涵,借助随文练笔,我们就可以轻易达到了。
而在古诗的意境空白处练笔,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具象古诗意境,更能润化学生对诗中人物和情感的体验。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有着显露痕迹的意境空白,即“远影尽”和“唯见流”。可以设计如下练笔:李白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有学生写: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我的心也会随流与你同行。还有一位学生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可是你留下了我们之间的情谊,这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教师利用诗歌的意境空白,让学生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感受诗句深远的意境和诗人深深的别情。
三、创情感宣泄点进行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如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当所有的学生都在为宙斯的残忍而感到义愤填膺,为宙斯的大无畏感到五体投地的时候,我巧妙地设计了随文练笔: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肯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写得很精彩,有写给宙斯的,有写给普罗米修斯的,个个深情满怀,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独特的感受。有个学生这样写到:
宙斯,你太残忍了!你的身体里根本没有心,最严厉的惩罚应该用到你的身上,因为你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就算不长回来也没关系。而普罗米修斯,我们需要他,尽管他的地位没你高,魔力没你强,但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神。
这是发自学生最心底的声音,这个声音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发出,而此时的随文练笔却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窗口,让他的情感得以升华。
篇4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古诗通过写农民种地的辛苦,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全诗四行两句。第一行写农民劳动的时间和干什么农活。第二行写农民的艰辛。诗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农民劳动辛苦景象引起的联想和议论,用一个问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教育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要珍惜每一颗粮食。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禾、当、午、汗、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写生字5个,记住字形。
3、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锄禾盘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1、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2、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5
一、意象的补充联想
受字数的限制,诗歌只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现意境,表达情意。诗歌高度概括精练,往往采用“勾勒”法,“点到即止”地描画出大致轮廓,只求“传神”,而极少平铺直叙或大肆渲染。诗歌讲究“空白”,追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
《登高》的首联,共写了六个复合意象: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夔州特有的秋天,但不是夔州秋天的全部。如果我们阅读者只停留在以上这六个意象所构成的画面,那无论如何太单调了些。夔州的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景象呢?我们不妨拿作者在夔州写的其他诗歌来补充。如《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夔府孤城落日斜”、“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又如《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有了这些联想,秋天的景色更全面了,意象更丰富了。玉露枫林、孤城落日、洲前荻花、萧森之气、藤萝之月、万里风烟、秋霜白雁,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劲秋、清秋、衰秋、肃秋尽收眼里,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必要的意象补充,旨在形成强大的意象信息场,并对读者的感官、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冲击、辐射和点拨,帮助读者形成较为完整准确的意象图,为由意象而情调的联想做准备。
二、由意象而情调的联想
景语皆情语。“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诗人往往借助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意象(景物)寄托特定的感情。比如“梅”,在古诗人眼中历来是素艳孤高的代名词,如陆游之“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齐己的“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又比如“雁”的形象,总被诗人借以表达凄冷的思念的愁绪,如杜甫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都是借雁来思念亲人。这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诗人作诗,不是把景或物作为主要表达对象,而是以主观之情为主,以客观景物为宾,景物的描写往往是情感的渲染或补充,这就是“以情为地,以兴为经”(皎然《诗仪》)。
《登高》第一联写了六个意象,事实上,每个特定的意象(所构成是景物画面)都包含了特殊的情调,读者可以进行由“象”而“情调”的联想:由“风急”想到国势动荡,心情焦虑,“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由“天高”想到去国羁远,心悬高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由“猿啸”想到孤苦寂寞、凄凉悱恻,想到 “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空悲清夜徂”(《倦夜》);由“渚清沙白”想到清冷寂寞,想到“鱼龙寂寞秋江冷”“弟妹萧条各何在”(《九日》);由“鸟飞回”想到孤独徘徊,既而想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抒怀》)。
第二联只写了两个复合意象:“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由“无边落木”可以想象国势衰微,自身衰老,事业无成,时光难耐;由“不尽长江”可以想象心潮逐浪、时间流逝、年华虚度、兴衰流变、历史无情等等。
通过这些想象,我们自然能感受到诗中主人公孤独寂寞的人生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博襟。这是“读懂”一首诗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由感慨而际遇的联想
欣赏诗歌要知人论世。我们从诗人展现的意象中体会他的感慨,而诗人的万般感慨总因身世遭遇而生。不同的人生际遇会对诗人的情感格调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是登大雁塔留下的诗篇,由于诗人的人生体验与理想不同,高适“盛时惭阮步,未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期焉可游放”,叹大志未伸;岑参 “静理可了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因为他身入佛塔,想寻求自身的清净;杜甫则临高远望而忧国伤时,隐约道出了他对国家将乱的预感——“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并表现了对弄权误国者的义愤——“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同一个诗人,即使同一个意象,在其不同的人生时期,表达出来的感悟体验也不尽相同。杜甫在近40首诗中写到了“雨”,按年代顺序加以排列,便可明显看出,雨的境界随他的心境不同而不同:在政治生活比较得意时的雨是“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在战乱频仍又加上天旱成灾时,他忧国忧民,雨是“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喜雨》);在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平静,他发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的喜叹……这众多写雨的诗歌,展示了诗人几十年的感情历程。
读者在品味诗歌的时候,就要通过由诗而人,由诗而世的联想,把诗歌放在作者的人生际遇中去玩味、咀嚼。欣赏《登高》的最后两联,就需要我们做这些工作。
“万里”极言空间之阔,“常作客”是说漂泊无依。自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就很少有安定的生活,尤其是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这11年内,作者在蜀中8年,在荆、楚3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可谓“处处无家处处家”。“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专指暮年。在夔州期间,作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侵蚀着他。“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在这重阳之日,作者登上高处,目睹这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想到多年漂泊、人生的艰难,想到“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的孤苦无依,“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月夜忆舍弟》)的家破难圆,想到自己有心杀敌,无处请缨的遗恨,想到国势衰微,“烽火被冈峦”(《垂老别》),“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兵马》),何止是“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教他如何能不逢秋而悲!
四、抒情主人公的横向比较联想
同一个客观物境,在同一时代里不同个性的诗人的笔下,也会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这里,固然有诗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构思不同,但更主要的是诗人的气质不同,情感结构不同。同样是长江,在李白看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在长江之滨看到的是“风急天高”,是“萧萧下”之“无边落木”,听到的是“猿啸哀”,给人以不尽忧愁。这是因为李白气质超拔,情感结构豪荡不羁;杜甫气质稳重,情感结构忠厚执着。正如《沧浪诗话·诗评》所言:“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杜甫为何要“登台”?“百年多病”为何要登台?“常作客”中为何还要登台?明知是“悲秋”为何还要登台?一切皆因心之所向,情之所之!心系世事艰难,不能为国尽力,情系“万里”之外,心悲“作客”之中。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的纯儒思想,他的忠心不二、至死不渝。相反,很多诗人就活得比他洒脱自在。如李白,“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何其狂放不羁,自我张大!皇上征诏,他充满希望,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门去”,放言“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因为放还,希望破灭,他绝望愤慨,就觉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拿得起又放得下。而杜甫呢,虽“吾庐独破”,却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忠君忧国,穷也想“兼济天下”的“本我”的诗人杜甫,我们就看到了一生“艰难苦恨”,为君王,为天下而活的“自我”的诗人杜甫。
篇6
[关键词]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高考 复习策略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意味着高考的古诗阅读鉴赏题大抵是从这两方面来考察学生。从一般意义上说,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读懂诗作是前提,读懂了诗作,我们就应该能正确解题。但现实的情形并非如此。首先,部分学生反映有的诗我读不懂,读不懂自然不会解题;其次,部分学生反映,有的诗我读懂了,但我还是不会解题;再次,有的学生反映,有的诗我读懂了,也觉得自己做对了,但最后还是被扣分了。总之,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即使读懂了诗作,也很难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十拿九稳。难怪有分析认为,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历年高考试题中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类题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呢?
1 问题分析
1.1 读不懂。从初中到高中,古诗文阅读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六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而且从高考的命题来看,一般也不会考很艰深的诗。因此,学生所谓的读不懂,应该是部分读不懂。如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考题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这道题中要求学生“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些学生反映第三联读不懂,所以无从作答。而问他们是否读懂第一 、四联时,他们大都表示没问题。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在不考艰深的诗作的同时,往往在学生读不懂,或不完全懂的地方作文章。高考作为选拔考试,诗歌鉴赏的题目有一定难度,这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学生读不懂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是正常的。那么,让学生通过复习逐渐由“读不懂”过渡到读懂了,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应是高考诗歌复习的目标之一。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读不懂”的情况下,也能正确作答,应该是高考复习的另一个目标,因为能力的培养毕竟是长期的,临考前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1.2 读懂了,不会作答。一般来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即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常遇到的情形。但古诗阅读又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它强调对表达技巧的考察。因此,不少学生面对题目感到无所适从的原因是对表达技巧的生疏,以致于无从下笔。如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是: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字面来说,学生们是基本读懂了,但一些学生遇到第二小题要求分析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时,就懵了,不知从何作答,有答夸张的,也有答对比的。那么,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应是高考诗歌复习的又一个重点。当然,由此也可以说一些同学所谓的“读懂”了,其实只是理解了它的表层的意义,并未触及它的深层含义,因为明白了这首诗三、四联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才有可能真正触及诗歌的内涵,即借此表达诗人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3 读懂了,也觉得自己做对了,但最后还是失分了。面对此种状况一些学生不禁感叹:“诗歌鉴赏,想说爱你也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由于学生的鉴赏水平毕竟有限,可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读懂了,作对了;如一些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挂一漏万,答得不全面;如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答题规范,以致于表述上多有漏洞,或思路不清晰,或答题要点模糊等。在诸多原因中,没有掌握答题规范,最值得关注,因为其他原因多属于能力的范畴,而答题规范更多属于知识的范畴。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但知识只要教授给学生,他很快就能运用起来。如我们曾在一次考试中,给学生这样一道诗歌鉴赏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塑造了“我”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本身不难,这道题看起来也很简单,所以学生自信满满地写上了答案。结果,一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满分,因为他们的答案是:豪迈的形象。而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自由随性、富有情趣的形象。难道学生没有读出“恣情纵饮、不拘礼节”,一问非也,原来他们以为“形象”即“性格”,那么怎么能说“纵情豪饮、不拘礼节”的性格呢,因此用了虽不准确,但能表示性格的“豪迈”二字。那么形象和性格的区别在哪里,分析形象的题目该如何作答,只要我们给了学生这个规范,那么在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他们的“自信满满”不就能收获“硕果累累”了吗?因此,在高考复习阶段,教给学生各种类型题目的答题规范是相当重要的。
总的来说,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掌握诗歌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对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较生疏,也未能较好地掌握答题规范等。那么在高考复习阶段,学生通过掌握诗歌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常用的艺术手法、答题规范等,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基于这种认识,在高考古诗复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 复习策略
2.1 帮助学生疏理与古诗阅读鉴赏有关的知识清单
疏理知识清单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让学生拥有比较系统的关于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常识。疏理知识清单可借助于相关的比较规范的辅导材料,再加以教师的适当分析和补充。这份清单应该包括:考纲中对诗歌鉴赏的规定,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高考复习时,发现一些学生酷爱做题,但对于知识清单却不以为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埋头苦做,往往事倍功半。
2.2 要精选习题,按知识点形成一个训练序列
给学生知识清单之后,如给他关于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后,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完全消化这些知识,也不意味着学生一定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考试或练习中碰到的相关问题。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知识的转化呢?这一定要通过做题,而且一个知识点,如动与静,又如虚与实,最好能给学生三到四道的相关题目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知识点。但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复习用书,只是高考题或模拟题的汇编,没有很清晰的知识模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阅读大量习题,从中筛选出考点(知识点)相同的题目,然后按知识点逐个编排,从而形成训练的序列、系统。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边做边总结,边总结,边巩固,边提高。
2.3 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和总结
在诗歌鉴赏中,所谓的答题规范,即一种类型的题目,有一定的答题方向、思路、要点。学生掌握了这些规范之后,就能有效避免读懂了却答不清楚,或以为答对了,却失分的情况。比如,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这类题目,它的答题规范是,一定要具体指出景是什么,情是什么,两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点明情和景的关系。如分析某个字为什么是这句诗的诗眼这类题目,它的答题规范是先翻译、解释这句诗,然后写出这个字传达了这句诗中所要的表达的某种情感或景象、意境等。如分析营造怎样的氛围这类题目,答案的落脚点是“的氛围”,因此在前面填上的应是形容词,如孤寂、萧索、温馨等。
2.4 告诉学生“读不懂”的情况下,有哪些求助方法
“读不懂”,可能是每个学生都会遭遇的情况,因此,教给学生一些“求助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如前面提到的2004年湖北高考题(《次北固山下》),学生因为读不懂第三联所以无从作答,那么教学生巧借思乡之情理解所描写的景物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诗缘情而绮靡”,所以古诗中的情与景总是统一的。那么海上的日出,江上的春意,怎么表现思乡呢?这样学生就容易想到这二者都意味着时光流逝,光阴逝去而自己仍客居他乡,怎不引发乡思呢?这样不就理解了第三联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巧借主旨,以诗解诗。除此之外,还可以教学生巧借题目,反求答案;巧借闲笔,理解诗意等等。
2.5 要在重讲评的同时,重批改
诗歌鉴赏是主观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重评讲的同时,要重批改。因为只有通过批改才能知道学生到底错在哪里,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在答题规范上的具体不足,这样的讲评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训练才能有较高的成效。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以上所讲的只是几个大的方面。
3 对复习策略的再思考
3.1 应试策略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所学。
3.2 主观题与规律性、规范性并不矛盾。高考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复习的倦怠感,产生于他觉得复习了,尤其是主观题复习了,也不一定能对付考试。因此,在讲评、指导主观题时,不能以给学生标准答案为目的,而是为了通过这道题,给他一些解题上的规律或方法。
篇7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12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认识相关的5个生字。
2.能按结构归类,通过归类巩固认字;
能发现每组字的偏旁,并尝试写出几组这样的字,拓展识字。(重点)
3.复习汉语拼音,区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字音。
(重、难点)
4.了解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汉字。
5.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悯农(其二)》,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难点)
6.在师生共读故事《拔萝卜》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字母和相关的生字卡片,小羊、青草、老爷爷和老婆婆头饰等。
(教师)
2.生字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孩子们,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你最喜欢哪只羊呢?(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板书羊的名字)我们今天就分成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和喜羊羊四个小队进行“羊羊小队PK赛”。
大家有信心取胜吗?(有)那我们就出发吧。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分成小队带领学生去“闯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趣味识字。
(1)过渡:“羊羊小队PK赛”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2)屏幕出现打乱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晚上)请同学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相机学习“午”“晚”。
(3)导学: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按照顺序排列时间。如果老师再给你几个表示长时间的词语,你能排列吗?(打乱顺序出示“天”“月”“年”三个字。)相机学习“年”“昨”“今”。
(4)第二关:打乱顺序出示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同学们一一排列出来。
(5)通过刚才的比赛,同学们齐心协力地帮时间宝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再复习一下它们的名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字变色放大)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我的发现。
(1)(显示第一关)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顺利闯过第一关。让我们一起挑战第二关。
(2)(显示第二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着:采摘苹果我最行。
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字制成苹果树。秋天到了,美丽的苹果园丰收了,瞧!满树的红苹果多可爱呀!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对,淘气的字宝宝跑到苹果上了,你认识这些字吗?
(3)自己练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他同学。
(4)教师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草字头”和“木字旁”。看,他们来摘苹果了。请把属于他们的苹果放到正确的篮筐里。
(5)课件显示:“草字头”的字放进第一个篮子里。“木字旁”的字放进第二个篮子里。咦?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到他们是根据什么采摘苹果的吗?
(6)小组讨论:按照偏旁部首来摘苹果的。
(7)你还知道其他“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吗?
(8)拓展:让学生再说几个跟树木有关的字。
(9)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的字真多。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一个偏旁,就有那么多好朋友。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多留心这样有相同偏旁的字,这样才能打开汉字的大门,成为识字小达人!
3.字词句运用。
(1)导学:请学生读要求。
(2)师:(出示拼音卡片:z、zh、s、sh、n、l)这些拼音娃娃都是我们的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各小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指导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它们每个都带上今天的好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书上的音节)指生读。
(3)出示生字卡片,两组词同时出现,分小队认读。小队长组织,每人同时读一组。(如:你们、家里)
(4)打开书,同桌比读。
(5)游戏:小羊吃青草。两个小队一组。(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几轮游戏)分别选出六名学生扮演羊,头饰上写着词,另一队扮演青草,头饰上写着音节。让“羊”去“吃草”。其他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看哪只“羊”“吃草”动作最快,评出“最佳小队”。
4.书写提示。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喜羊羊他们可高兴啦!他们想邀请你们去他们家做客,你们高兴吗?可是你们看,他们每个人的羊屋都有一把奇怪的钥匙。(课件出示:四间羊屋,每个字在羊屋上闪出,只有认真观察的孩子才能想出打开门的方法)
(显示第三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火眼金睛我最行)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前两间羊屋,动脑想一想: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从左往右)对啦,开门的顺序就是从左往右。
(3)学生汇报,师板书。
(4)再看看后两间羊屋,上面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撇后捺)
(5)拓展练习:你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开启每间羊屋的金钥匙。你们能根据羊屋钥匙的特点,再写一些这样的字吗?和队员一起写,比一比哪个小队写得最多。
5.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一气呵成,连闯三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到古诗的浩瀚大海中捧一朵美丽的浪花吧!(显示第四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着:背诵能手我最棒)
(2)看图说话,了解图意:出示古诗插图,让学生说说画的内容。
(3)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4)夏日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着空中,农民伯伯不辞辛苦地在田地里耕种,一滴一滴的汗水从头上滴下来,落在泥土里,粮食来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农民辛勤劳作的诗,快来读一读。
(5)指导朗读。
①老师范读。
②读准“锄、知、中、餐”这几个字的读音。
③注意诗中的停顿。
④学生与同桌一起练读。
(6)练习背诵古诗,看谁背得快。
(7)谈谈读古诗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学习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于活泼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你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回家后,一定把你今天的学习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激趣促行,鼓励学生将收获讲给家长听,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古诗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羊羊小队一起连闯四关,你们高兴吗?我们在古诗海洋中采撷的那朵最美的浪花,你们背给爸爸妈妈听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故事王国,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设计意图: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将背诵过的古诗经常复习,会加深学生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读音。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朗读。
5.朗读比赛。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独立阅读,进而喜欢独立阅读。这样才能将阅读兴趣从课堂引向课外。
三、复述故事,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提问进行复述。
课件出示:
1.老公公叫谁来帮忙了?(老婆婆)
2.老婆婆叫谁来帮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会怎么说呢?(来了来了)
4.接着谁来了?(小狗)
5.小狗会怎么说呢?(汪汪汪,来了来了)
6.小狗喊谁?(小猫)
7.小猫会怎么说呢?(喵喵喵,来了来了)
8.猜猜看,后来怎么样了?(萝卜了)
小朋友真棒,有谁能告诉老师,萝卜是谁的呢?对了,大家一起把萝卜了,大家的力量真大!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同时在复述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四、指导表演,感受道理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表演,提醒学生注意:
(1)拔萝卜的动作和表情。
(2)喊人的动作和对话。
(3)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的走路动作。
2.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孩子都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影子(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课前体育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再回到课内交流。
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4.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影子有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播放课件,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葫芦兄弟来了,它们有了新的名字,就写在它们身上。快看,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导语:看,葫芦的帽子飞走了,如果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那它们就是你的好朋友了。(齐读)
(4)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5)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1)预设:
生1: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生3:我会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生5: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
(2)师追问: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3)学生继续汇报。
预设:
生6: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宀”加上“匕”就是“它”。
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
(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5)教师追问:你怎样记住“朋”字?
预设: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
(6)学习新偏旁“月”。
导学: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7)学习女字旁。
导学: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
4.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
(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影子都像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
强调第三笔是竖。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
(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在”字与“左”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的易错之处,避免了学生写错字现象的发生。教师示范板书“在”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影子(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小小擂台赛。
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1)游戏:开火车。(看拼音读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评价并记录赛读结果。
(2)游戏:捉迷藏。(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中的场景,许多小动物被树丛遮住了一半,在露出的一半上写有本课的生词。(影子 左右 小黑狗 好朋友 前后 它们)
导学:小动物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并读出它们身上的词语吗?指名读词,学生读对了,隐藏的小动物就从树丛中走出来。
2.过渡: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
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并配乐。一位小朋友在小路上走着,他的影子跟着太阳变化。
(3)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
③教师及时评价。
预设: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
④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5)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①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上的太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预设: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
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
(7)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8)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9)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习。
4.质疑: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预设:
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过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看一遍动画,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师旁白:
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
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
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影子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
它们是谁呢?
2.多媒体课件出示“后、好、我”。
指名认读、组词。
3.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后、好”。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5.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设计意图: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好、我”的笔顺,用动态的书写让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达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过渡:学了这么久,大家都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
3.画影子。
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设计意图:做手影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画影子将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
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
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项链(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