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茶馆范文

时间:2023-04-12 06: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舍的茶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剧本《老舍》的评析与鉴赏如下: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出场人物约30人,有台词的约20人,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人物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2、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没有统一的情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如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份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整个剧本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3、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尊老敬老是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人们所崇尚的百善孝为先等说法,无不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今社会里,关爱老年人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一定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马鞍山市是个工业城市,而金家庄区则又是老工业区,老年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为了了解金家庄区市民的生活,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家庄区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我们选择了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3.11 塘西街道南塘社区概况

南塘社区共有50~80周岁的老人500余人

1、南塘社区地处天门大道北段金家庄区检查院附近,周围商场、超市繁多,菜市场也不远,交通便利,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小区内高楼林立,环境优雅,道路宽阔,卫生良好,宜于老人晨跑;区内有小亭,可供老年人休憩;亭子附近有一些基本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南唐小区不失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居处;

2、区内房屋等建筑很新,据调查了解,老人们均对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环境表示感觉良好!家里做饭都用上了煤气,有的还用电,方便快捷;而且由于管理得当,家里极少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家里有什么东西损坏时,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4、区内邻里相处融洽,平时小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甚是开心。

3.12南塘社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尽管区内居住条件良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小区规模稍大,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大概位于小区中央,但来往车辆频繁。特别是高峰期时,上下班车辆、来往学生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川流不息,此时为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门较小,但因为在小区最北边,对大多老人来说多有不便。

2、小区内的健身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至今无人修理!区内道路卫生虽然经常有人打理,但道路两旁却杂草丛生,而且还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老人们提及,颇为不满!

3、紧靠小区南边,有一火车道通过,一昼夜来往车次可达十余次,深夜火车鸣笛,让老人们抱怨连天!

3.13南塘社区的思考及建议

该社区从总体上来考虑还是比较适合老人居住和生活的,老人们生活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考虑的话,还有一定的距离。经过对区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合大多数老人的意愿,我们现提供建议如下:

2、区内的草地尽量请人定期打理,健身设施,也要及时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3、银行、学校、医院离小区较远,希望政府能解老人之忧,合理布局,与人方便;

4、火车深夜鸣笛现象,确实为区内老人乃至所有居民带来困扰,希望政府能联系相关部门,让火车在深夜在经过居民区时不鸣笛或尽量少鸣笛。

感想

篇3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中药疗法;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6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危害较大,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研究以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来自我院2003年10月~2009年6月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诊断标准[1],46例患者随机分成黄芪注射液治疗组24例、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2例。治疗组24 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61~82岁,平均68岁;对照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6~86岁、平均71岁。两组均无下列情况: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影响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的体征;③有明显心衰症状;④有严重心脏外的其他器质性疾病;⑤有出血倾向。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黄芪注射液40~60 ml(成都地奥制药公司所研制)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且均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1.3 观察项目

两组用药前后详细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并记录心率、血压,检验血常规、尿液分析、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心电图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心绞痛疗效判定

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有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次数减少

1.5 心电图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治疗组24例中,显效6例(25%),有效17例(72%),无效1例(3%),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22例中,显效3例(13%),有效16例(74%),无效3例(14%),总有效率为87%。经过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电图变化

治疗组24例中,显效8例(33%),有效14(59%),无效2例(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22例中,显效6例(27%),有效13例(58%),无效3例(14%),总有效率为85%。经过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治疗组用药前平均值为4.90 mmol/L,治疗后为4.83 mmol/L,对照组用药前平均值为4.88 mmol/L,用药后为4.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组用药前平均值为3.00 mmol/L,治疗后为2.95 mmol/L,对照组用药前平均值为3.10 mmol/L,用药后为3.06 mmol/L;三酰甘油:治疗组用药前平均值1.80 mmol/L,治疗后为1.70 mmol/L,对照组用药前平均值为1.70 mmol/L,用药后为1.65 mmol/L。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轻度头昏、心悸,未停止治疗。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痉挛、内膜损伤,促使血小板激活、聚集性强、血液黏度增高、血流减慢,引起缺血低氧,出现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液黏度增高有密切关系。黄芪注射液是以先进的工艺从中药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黄芪作为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类、黄酮类、黄芪皂苷,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增加抗低氧能力,阻止脂质过氧化[2],通过作用于Na+-K+-ATP酶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液黏稠度[3-4],同时黄芪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限制了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破坏[5],并可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使心肌耗氧量减少[6],从而改善心脏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低氧状态,消除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且无不良反应。因此,黄芪注射液冠心病心绞痛防治是一个良好的药物,这无疑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本研究结果看,黄芪注射液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出血、过敏反应等并发症,此药使用简单安全,因此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尤适用于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6-259.

[2]刘桂华,王文萱.黄芪、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82.

[3]许勇,何萍.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61.

[4]赵卫.正性肌力作用的单味中药实验研究近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7):445.

[5]梁卓东,邝开安,黄劲增.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88.

篇4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健康教育

高血压在我国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2002年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达18.8%[1]。随着社会老年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2]。在社区老年人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321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2月社区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321例,男187例,女134例,年龄65~82岁。

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除外其他继发性因素,如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内分泌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等)、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血压增高及心理因素(白大衣综合征)等。

检测方法:采用经核准的汞柱式血压计,患者至少休息5分钟,取坐位,测右上臂,使肘部与心脏基本等高。

临床表现:无任何自觉症状149例(46.42%),头晕104例(32.40%),头痛42例(13.08%),心悸82例(25.55%),胸闷58例(18.07%),胸痛6例(187%),不同程度肢端麻木37例(1153%),恶心呕吐13例(405%)。

健康教育方法:①专题讲座:以幻灯、投影及不定期讲课等形式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②书面教育:将高血压知识编辑成健康教育宣传册发放;③个体化指导:接受电话咨询;进行电话、家庭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及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④定期测血压:鼓励患者每天固定时间(上午8:00~9:00)测量血压并记录,持续一段时间后交医师评估指导。⑤利用黑板报进行健康教育。

内容:⑴正确测量血压:患者至少休息5分钟,取坐位,测量右上臂,使肘部、血压表在同一水平上,测量时快速充气,慢慢放气(2~6mmHg/秒)。间隔2分钟,再测量1次,取平均值。日常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应低于130/80mmHg。⑵饮食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饮食为主,忌暴饮暴食。忌盐腌食品,少食动物内脏,体重超标者需控制热量摄入。提倡多食含钾多的蔬菜。另外,补钙也有降压作用。⑶运动指导:经常坚持运动或体力活动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增加钠的排出,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有助于降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持续时间初始10~15分钟,一般30~45分钟,运动频率应每周不少于3次。运动应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后应无明显不适感。如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⑷服药指导:由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症状、预后均有其特点,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常因人而异[3]。药物治疗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合适维持量;提倡使用单一品种降压药,可联合使用,慎用复方药物。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按时吃药,应尽量选择长效药物,坚持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维持在理想状态。老年人昼夜血压波动较大,且节律不稳[4],需尽量避免夜晚10时以后服药。高血压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即使达到正常标准并稳定一段时间,也不可停止用药。⑸心理指导:不良心理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引起脑出血。故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情绪。老年人应注意控制情绪,消除引发血压波动的因素。医务人员及家属都应经常关心患者,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指导,创造与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环境和作息制度,让患者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消除不良情绪。⑹其他指导:①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因娱乐、劳动或外出等过度劳累而加重病情。②防止大便干结:大便秘结时要憋气使劲,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应尽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等药物通便。③尽量戒烟限酒。④定期健康检查。

结 果

患者死亡31例(9.66%),其中高血压相关22例(6.9%),死因包括脑出血2例,脑梗死11例,心衰6例,急性心梗1例,尿毒症2例。非高血压相关9例,死因包括呼吸衰竭、恶性肿瘤、车祸等。另290名患者中控制满意274例(8536%),血压低于140/90mmHg并保持稳定,控制不满意16例(4.98%),其中11例血压在155~140/100~90mmHg并保持稳定,且无任何自觉症状,5例经健康教育及调整药物后血压仍高于160/100mmHg,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除药物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同样重要。本组321例老年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普遍存在着相关知识缺乏、对非药物治疗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均意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能坚持规律服药。因此,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积极调动家属参与、配合,是治疗高血压病十分重要的环节。健康教育与规范的药物治疗相结合,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健康教育的模式必将产生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与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王爱萍.浅谈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保健,2007,15(23):91-92.

3 谭光勤.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附32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62-63.

篇5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09130202A-3-24)。

作者简介:彭伟(1968-),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口腔流行病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摘要】目的:评价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GDS评分均在11分以上,平均得分为(17.3±5.2)分。随访第1年,患者GDS评分为(10.8±2.7)分。随访第2年为(9.2±3.1)分。随访第3年为(8.7±2.9)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护理干预后,轻度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的GD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抑郁程度逐年降低,说明社区长期性、连续性的护理对降低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改善社区老年居民生活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抑郁;干预;护理

老年抑郁症是社区老年居民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我国社区老年人中的抑郁症发病率已达15%[1],这对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很多老年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早期诊断的病人较少。即使略知道这一点,也很少懂得如何去缓解和治疗抑郁症,因此在社区开展老年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对抑郁症知识的知晓率,改善老年患者抑郁症状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对本社区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调查,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抑郁症知晓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护理前经老年人抑郁症量表(GDS)评分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得分均在11分以上。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每年年底采用GDS量表再次评价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3年中因搬迁、死亡等原因失访8人,失访率为11.0%。最终有65例患者有随访结果。73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66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76.3±6.5)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63例,中学及中专文化者8例,大学及大专以上文化者2例。排除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其沟通的患者,以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者为社区从事护理工作,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共3名。干预措施包括每月1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抑郁症的表现、预防、慢性病知识的介绍,定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每3个月对其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指导其健康饮食,并组织患者开展门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在节假日对每位抑郁症患者进行探访,通过积极的交流和倾听患者,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疏导。

1.3 调查方法:采用Brink等于1982年制定的老年人抑郁症量表(GDS)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采用此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共30个条目,评分标准:正常为0-10分,轻度抑郁为11-20分,中重度抑郁为21-30分[2]。在干预前73例患者中轻度抑郁者47例,中重度抑郁者26例,随访3年后65例患者中轻度抑郁者43例,中重度抑郁者22例。

1.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护理前后GD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干预前后GDS评分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症得分情况: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GDS评分均在11分以上,平均得分为(17.3±5.2)分。随访第1年,患者GDS评分为(10.8±2.7)分。随访第2年,患者GDS评分为(9.2±3.1)分。随访第3年,患者GDS评分为(8.7±2.9)分。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F=125.0, P=0.00)。

表1 随访3年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症得分情况

随访情况干预前随访1年随访2年随访3年

GDS得分17.3±5.210.8±2.79.2±3.18.7±2.9

n73706665

2.2 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43例轻度抑郁患者干预前后的G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 P=0.000),25例中重度抑郁患者干预前后的G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 P=0.000),在治疗后,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表2 65例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患者抑郁程度干预前GDS评分3年后GDS评分n

轻度抑郁15.3±4.08.5±2.643

中重度抑郁26.1±3.79.4±2.522

3 讨论

抑郁症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或心境障碍临床症状群。老年抑郁症是指老年期(60岁以后)首次出现的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和低诊断率的特点。国内学者调查,老年人中抑郁症发病率在8.26-15.60%之间[3-5]。老年期由于身体器官的老化,激素水平的降低,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容易发生老年性抑郁症。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和家庭状况等。

生活中的烦恼大多由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和价值观引起,建立正确的认知十分重要。同时,家属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主动去了解抑郁症的相关常识,多与患者讨论沟通,协调家庭关系,可使患者抑郁症康复速度大大加快。本文表1可见,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同时轻度抑郁患者与中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显著改善。

总之,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抑郁程度逐年降低,说明社区长期性、连续性的护理对降低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改善社区老年居民生活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岩.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592-59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217-218

[3] 周建芳,薛志强,方芳,等.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3):136-138

篇6

导演何群认为,老舍的经典作品很难超越,半个世纪后新拍《茶馆》,只想能做到尊重原著,并力求好看、有新意。“这部戏之所以板儿砖少,是因为扎进了‘人情世故’四个字。”领衔主演陈宝国曾这样简单总结。

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导演何群认为新编《茶馆》的好看,还是归功于老舍原著的魂儿,悲中见喜,喜中悟悲。“改编成电视剧,那些生趣、喜中带讽的地方被放大饱满了。让你体会世态炎凉之外,也听那些无奈的笑,看茶馆内外鲜活的众生百相。”

“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的笑声。”这是20世纪40年代,老舍发过的。一个愿。50多年后的改编者们终于有了足够的距离和理智的环境,去重新咂摸那个年月的老腔老调。

淡化政治批判,强化对历史审美的关注,趣味回到了茶馆的中心位置上,这是新剧的特点,也是改编的价值所在。制片人刘功达还声言了一个小小的野心:“除了尽可能还原经典,更想让新《茶馆》成为老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无形中提高了门槛,倒也监督了质量――必须大大超出原著立意的范围,去还原老北京原生态的日常趣味。松二爷对鸟儿虫儿的至死痴心,二栓们爬上屋顶“看太监”(看庞太监上厕所)的邪恶快乐……使一部本就该超级有趣的戏得以回归它的本来位置。沉重的归沉重,欢乐的归欢乐。批判现实主义的苦大仇深,化解在自然主义的哭哭笑笑里。

若说话剧是演员的场子、电影是导演的场子,那电视剧最关键的就是编剧了。新《茶馆》主创之所以敢于往“清明上河图”上靠,除了“老舍布好的局”,编剧叶广岑和杨国强功不可没。

前者作为颐和园里长大的旗人女作家,自小谙熟老北京的风土民俗。各样旧家什物件、保媒拉纤的各色行当、逗蛐蛐熬大鹰的种种玩意儿,乃至爷们儿见面怎么打拱、说吉祥话,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来了一次集中展览。确有观众感叹:“看这部电视剧,恍若走进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也正是导演何群所希望的效果:老舍原著呈现了北京历史横断面,“抻长”了的电视剧,则要把话剧看不到的方面尽可能地再现出来。

如我们看到,新《茶馆》把大量镜头移出了茶馆,室内外景几乎各占一半,立体呈现了老北京的人文世态。甚至让王掌柜走出京城,到天津的起士利(原型为“起士林”)里过了把洋瘾。“不管是描述的老北京人生活起居,还是他们言谈有的皇城根儿的幽默和豪爽,几乎都可以拿来研究老北京历史。”同样身为老北京的李功达说道。

京腕儿群像

演员表演是贯彻剧本精神的终端。从主角到配角,正角到反角,都必须形神兼备、原汁原味。“配角这次是集体出彩,演技好到像抢戏。”有观众这么说。

“这跟我们最初对演员的京籍要求有很大关系。”何群回忆,“当时几乎把国内一线的北京籍男演员都捋了一遍,一个个锁定。”最后,这部戏颇自豪地打出“剧中90%都是京籍演员,主要演员则100%为土生土长老北京,保证老舍剧中京味本色”的旗号。

“演技好坏是一方面,演员气场是否属正宗北京味更重要。首先得口正,北京话讲得地道有韵味,而且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演员不光应该熟悉北京的生活、谙熟北京文化风俗民情,还必须摸透北京人的思维逻辑。”这一点上,何群和李功达有着同样的选角思路。

另一方面的亮点在于细节上的不含糊,不似以往国产剧精力只放在故事主线上。比如李三爷,虽然是老北京茶馆伙计的典型形象,但老家在山东,口音处理上就不是太北京,而略偏硬拙。内掌柜娘家是大钟寺的,那会儿算是农村,神情做派便要和“四九城”长大的角色们分出区别。这方面的讲究,既合于老舍创作上的一贯理念,又是相声等老北京艺术的传统特点,也是欧美剧集通常远比国产剧吸引年轻观众的原因所在。

不过,经典难拍还在于细节难控。老北京难免也有“露怯”处。《茶馆》一出,少不了有“茶馆控”、“老北京民俗控”跳出来纠错。比如黄胖子驾鹰的姿势不标准,扳指带的指头不对,喝一次茶花一吊五贵得离谱等等。回头审视这些“瑕疵”,何群也承认“遗憾确实是免不了的。观众热心给我们挑毛病,是拿我们当朋友”。

篇7

关键词:《茶馆》;京韵语言;老舍;话剧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19-02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其戏剧作品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作。老舍话剧的风向标作用,使一部分当代戏剧作品继续保持了浓郁而独特的“京味”风格。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显得“京味”十足。众所周知,我国的话剧艺术是舶来品。刚开始,这种由西方引进的艺术品种未必会被中国的民众所接受和欣赏,所以,我国的“话剧”自然就存在民族化的过程,这是历史之必然。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主要表现要素的“话剧”,当然是以“人物语言”为核心的,这就与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拉开了距离。这可以说是我们学习西方戏剧最主要的收获。应该说,观众在欣赏一出话剧时,首先应是来自于“视听”方面的感受的。这里的“视”指的是观众观看整个舞台布置的物理空间,以及感受人物的形象、造型,还包括观众感受人物浅显的外部动作等;而这里的“听”,指的是观众领悟人物的台词语言和舞台音响效果等。而在这些“视听”方面的元素中,是以人物的语言为基础的。假如将人物的语言取消,那就不能称之为话剧。所以说,人物的语言是带动其他视听要素的先决条件。因此,对戏剧语言的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改良可以是以白话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以带有某种韵律或某种地方特色的方言为主的方式呈现。如此,话剧就有被大众接受的可能。因为观众首先听懂了语言,才谈得上了解作家作品的艺术内涵。试想,如果观众觉得连台词都生涩,尽是一些学生腔、欧美腔的话,那就自然不会对话剧产生亲切感,更谈不上欣赏话剧、普及话剧了,这会有碍于话剧民族化的进程。但是,如果话剧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甚至是带有生活化的语言,那么,这就对推动话剧的民族化非常有益了,也有利于话剧艺术的宣传和普及。而语言大师老舍就是开启京韵话剧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对话剧语言的改良是整个话剧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老舍话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作为当代“京味”创作的一种重要参照和示范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励着戏剧工作者们对他的这种“京韵”作品创作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其实,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历程是久远的。从文明戏到爱美剧运动、国剧运动,再到无产阶级戏剧等的发展。一路走来,中国话剧就有一个接受和适应外来戏剧的过程,毕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文化,必须融入本国的特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五四”大力倡导白话文,但当时的文化启蒙,使得主流创作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是抱有一种彻底的、整体的否定态度的。那时欧风美雨的来袭,使得文人们对西方文学因素竟相吸纳与模仿。当时所谓的白话文,的确做到了弃文言,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白话文,它已远离了普通大众,并没有真正融入民间,反而成为了反传统化的小众艺术,这与倡导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为他们希望运用新文学作为工具和武器来唤醒民众,以求开启民智,改良社会。而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并没有盲目跟风,没有盲目追求文学作品的西化,特别是语言的西化。他揭示出了新文学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作了理性的思考:“抗战以来,我们感到文艺的最大缺点是未能深入民间”,民间对新文学作家作品知之甚少,“原因主要是文法,叙述的方法,西洋的结构与中国的平铺直叙不相合,此外还有语言的问题”[1]。因此,在老舍看来,文艺作品想要深入民间,除了叙述方法、结构之外,语言也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以至于老舍在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戏剧的创作中十分注重人物的语言问题。

一、《茶馆》京韵语言的艺术

应当说,文学作品是靠语言文字流传下来的。一部作品的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是否具有深意,或者说是否用老百姓、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多时候,也是衡量文学作品是否能获得成功的标志之一。“语言关”应该是作家们需要认真攻克的问题,而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凸显个性,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是摆在作家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有再好的构思,却没有精彩的、恰当的语言做支撑的话,那么,文学作品也是不能很好地建立起来的。而老舍的《茶馆》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显得十分突出和明显的。这部戏虽然没有脱离时代的背景,而且还和政治有牵连,但在戏里却没有政治口号和标语,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一板一眼的舞台腔、话剧腔,有的是悲与喜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多用北京当地方言或俚语、俗语等,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而又不失剧中人物的身份特征。语求俏似,使得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呼之欲出。

(一)悲与喜的幽默风格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皇城北京,为了具有时代感和地方性的特征,剧中的人物语言几乎都是纯正的北京口语,句子短,常用一、两个字、词表达丰富的含义,句法灵活,更为自然贴切地传递着北京的政治文化气息、历史变迁和市民的个性化特点等。例如,“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啦。”,“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老舍曾指出:“有一点可是很清楚,就是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这就是它之所以成为文艺的因素之一的缘故吧。[2]”老舍借着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留给人们无限的回味与思考。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把悲、喜剧有机地杂糅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幽默风格。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到来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下层市民在乱世中所做的种种挣扎。

(二)浓郁的民族色彩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自然能够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接近现实生活。他的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提炼日常生活的口语,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能从西方戏剧中吸取营养,经过上百年融合,改造,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第二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的语言别具一格。清王朝已经灭亡十几年了,李三还是不愿意剪掉他的小辫子,他还说道:“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利用“凉”、“良”的谐音,表明了李三内心极度凄凉、悲观厌世和对掌柜王利发的不满之情,通俗简练。然后用几句大白话把社会底层无文化,又不懂政治的小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大有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之感。在第一幕结尾,两位下棋的茶客,突然一句:“将!你完了!”一语三关,既是棋局的结束语,又暗示康顺子命运的悲惨,还预示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第一幕结束时的这四个字言简意赅、铿锵有力。

老舍就是这样通过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使其词语、句式、语气以致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渗透着北京味儿,同时也饱含了深刻的民族色彩,这是话剧民族化的体现之一。

(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除了剧中语言饱含着民族色彩外,我们还可以领悟到剧中许多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没有生活,掌握不了语言”[3],老舍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基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的:“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4]。

老舍很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善于应酬各色人等;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表现了他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的性格;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阴险狡诈,目中无人,所以,《茶馆》中出场人物的台词不多,有的极其精简,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民族化的追求

老舍的《茶馆》是典型的白话剧,在《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一书中有这样的评价:“在运用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行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方面,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完全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独一无二的作家。”而且,老舍对国语的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老舍早年的作品似乎是把注意力放在从北京土语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他后来的作品似乎就是有意识地在使北京语向普通话靠拢得更近,水融”。

老舍剧作是通过语言来凸显民族化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剧中人物满场流利的“京片子”,老舍十足的“京味”风采便显现其中了。不仅如此,老舍剧作的民族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充分借鉴上,不仅是在语言上京味儿突出,而且在结构安排、人物刻画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吸收与借鉴,还有幕与幕之间,数来宝的灵活串场,更是为戏剧增色不少。

三、结语

语言的正确运用是话剧民族化向前推进的要素之一,而京韵语言的运用是《茶馆》的一大特色。实际上,话剧民族化的进程远没有结束,也还不仅表现在戏剧语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加以民族化改造。那么,如何吸取国外戏剧的先进理念,但又要保持中国话剧自身发展的特色,创造出老百姓喜欢看,能欣赏的话剧,是摆在每一位戏剧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我们在复排经典的同时,如何与时俱进,而又不失本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这是我们在话剧大众化与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上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老舍.抗战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形[J].国文月刊.1942(14).

.[2]老舍.谈幽默[M].老舍.老舍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篇8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劳社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检查办法》),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望一并贯彻执行,现通知如下:

一、《检查办法》明确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的有关内容、检查程序、承担的义务以及行政处罚的权限,这是做好当前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都要认真学习,全面掌握,依法行政,加大对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的监察执法力度,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做好社会保险工作上的重要作用。

二、市、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缴费单位监督检查管辖范围,仍执行现行的有关规定。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缴费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取证;对缴费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拟定行政处罚文书,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拟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申请书;受理群众举报缴费单位的违法案件并负责查处。

三、为及时掌握企业(单位)的参统登记和申报缴费的情况,准确有效的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市、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每月相互通报制度。市、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10日前将未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缴费义务的单位的有关情况以发出的《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形式通报给同级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同样的办法将每月查处缴费单位违反规定的情况于每月10日前以作出的《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或《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形式通报给同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检查统计表》(表样附后)的要求于每月20日前将社会保险费征缴监察执法检查情况上报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处。

四、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劳动监察工作的各项规定,根据《检查办法》的具体要求,认真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中的执法行为,确保《检查办法》顺利实施。

篇9

茶源

唐代以前“茶”字的写法并不统一,多以“荼”字代替,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荼字减一笔而写作“茶”,从此这个深入人心的汉字便步入了主流社会。茶在国际上也有着极高的认知度,其在与咖啡、可可的竞争中成功脱围而出,位居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日本、英国、斯里兰卡等地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与茶文化。

茶道

通过品茶的活动所表现出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即为茶道。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分别为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以求“味”与“心”的最高享受。日本茶道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清、寂则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茶季

春饮花茶——春天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夏饮绿茶——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消耗,振奋精神。

秋饮青茶——青茶即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其本身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热之效,可解秋燥。

冬饮红茶——红茶甘热,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有助于消化、去油腻。冬天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喝茶当以红茶为上品。

茶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国,由于人文、地理的不同,“茶”的发音有两种,在北方读作cha,而在南方则为ti。因此由中国北方输入茶的国家,其对“茶”的发音更贴近普通话发音,如土耳其语是hay,俄语是chai;而由中国南方经海路输入茶的国家则有所不同,如西班牙语的发音为te,德语是tee,英语则为tea。

茶馆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重要场所,主要分为川派茶馆、粤派茶馆、京派茶馆和杭派茶馆,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中国著名茶馆:

篇10

【关键词】老舍戏剧;幽默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4-01

与同时代的戏剧创作家相比,老舍的戏剧中,幽默成了他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讽刺但是不尖锐,幽默而温情,调侃有有俏皮。鲁迅的幽默是泼辣,直接,入木三分,酣畅凌厉直指痛处;钱钟书先生则于情于理,智慧式的说教;赵树理和孙犁,则是乡土的,大白话的,实在的基于生活的;而老舍的幽默,温和,平民。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看不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指导,在老舍先生的心里,幽默是作家内心的温暖,幽默是苦中作乐,绝对不是看笑话,幸灾乐祸,看到那些不好的东西,去包容。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每一种形态都是有不足的,把自己放低,放到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位置,去理解,去解读。他说:“我觉得自己可笑,别人也可笑,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笑的地方。”(老舍:《我的创作经验》,《老舍文集》十五)把自己放在众人中间,普普通通的视角,老舍的幽默一下有了平凡的视角。

戏剧《茶馆》里的松二爷,很有意思,好碎嘴,好面子,爱打听,懦弱关键时刻总是怂包,但是他心眼不坏,善良,很难说他是个坏人,或者性格上也没什么可说的,没有明显的好恶。老舍虽然在戏剧中讽刺了他的愚昧和懦弱,但是也表达了一些宽厚的同情,比如松二爷请安这个事“宋恩子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这儿松二爷的迂腐,守旧进行讽刺。但是同时也显示松二爷的可爱,比如对待养的小黄鸟,“王利发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松二爷,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看到这让人不禁一笑,多么可爱的老小孩一般的松二爷,于是也就原谅了他的怂包和软弱。体现的是他对普通人缺点的包容。

但是老舍先生同时也有怒目的一面,比如同样以茶馆为例,旧社会渣滓的,打手,吸白面的,拐卖父母的,拉皮条的这些残渣余孽,老舍先生的幽默里就有了鞭挞和唾弃的部分。如唐铁嘴有算命编瞎话又吸大烟,他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这个人已经没有道德,没有羞耻心,甚至没有脸面,不觉得这是被讽刺的一个对象。老舍没有直接痛骂,就是用这些语言表达出来,幽默的展现他的状态。老舍的幽默里有着含混的部分,不说明白,哈哈一笑,用笑带泪,经背后的寓意和悲悯用哈哈的方式展示。自我消解,自我解嘲,自我幽默。

“在《茶馆》的最后,常四爷、秦仲义、王利发坐到一起:常四爷我这儿有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这段明明是所有的失败汇聚到一起,家业守不住,改革失败,地痞无赖横行,黑白颠倒,这个时候还就着花生米打起了哈哈。

老舍先生曾在文章中说过幽默,“幽默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幽默不仅仅是一种戏剧表现,或者语言表现,它应该是一种胸襟和气度,为人处事,或者生活态度。老舍先生曾经被称为幽默小说家,它在戏剧中运用的幽默语言蹭了它新创作风格中的一个特色。别具一格,勇于创新,老舍先生追求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把小说,戏剧,曲艺等等众家的表演艺术,念白,幽默融合到一起,呈现出杂糅的态势。老舍先生的幽默里即有社会批判,人物讽刺,又有同情,温厚,善意的东西。

作家的责任是弘扬正气,抨击丑恶,那么作品呈现的页要围绕这一主题,在老舍先生的幽默感里没有放过一个坏人,页没有漏掉一个好人,他的人生态度就是洞察明晰,宽容大度。老舍先生自幼家贫,穷人家的孩子早的接触世事人情,那么形成一种重感情,洞察世态冷暖,但善于忍耐,善于隐藏喜怒,所以在他的文字中不骄不躁,不激动页不拖沓,不会意气用事的判断评断一个食物的好坏,也不肤浅的仅仅叙述事情更改,所以老舍先生的文章始终有一种平静的东西,底蕴在那。

在老舍先生的戏剧中精神和批判意识是融合的,喜剧与悲情也是融合的,老舍先生的幽默也是在这种杂糅的背景下,诙谐不失分寸,讽刺不失婉转,笑中有悲,悲中有喜。在喜剧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人一生命运的缩影和凄凉,因而老舍式的幽默都具有锐利的社会批判的锋芒。这就是老舍戏剧幽默的总体特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