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范文
时间:2023-03-15 00:0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卜算子苏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北宋杰出词人苏轼左迁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充黄州团练副使时创作的一首词,原题是“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借物喻人、写法独特的好作品。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苏轼自幼才华横溢,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有过一个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期,但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却遭到了悲剧式的厄运,他因为不满王安石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过头做法,被排挤出京城,供杭州、湖州刺使等职;元丰三年,(1079)又因为一语“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的话,酿成千古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指斥为“谤讪朝廷”,在经历了一番残酷折磨后,贬作黄州团练副使的闲职。在不断经历了宦海浮沉,直到徽宗即位后,才得以蒙赦北归,结束漫长的游宦生涯。苏轼这个时期尽管已把释、道作为自己险恶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企图用一种豁达的气度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然而,在远离朝廷的异地,政治的失意,思想的苦闷,在他的诗文中不可避免地有较明显的流露。他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的超然物外的背后,常常隐含着凄婉的淡淡的哀愁;他去黄州时,也有过“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其二)的话,但这不过是无可奈何的强颜欢笑而已,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在黄州寒食二首),才正是他深感仕途险恶,进退维艰,壮志难酬的拊膺长叹。《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他此时落寞、孤寂、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寒夜图。缺月即残月,疏桐,枝条疏朗的桐树,写作这首词的时间是十二月,(王文浩《苏诗总案》)树叶早经凋零,枝条变得疏朗起来,故称疏桐。残月一弯,斜挂于枝条疏朗的桐树枝上,首句交代时间是在夜里,第二句进一步顺笔交代,已经是漏断人静的时刻了。漏,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是说漏壶的滴答的水声已经消歇,夜已正阑,万籁俱静。这两句看起来似乎信笔娓娓而来的句子,可以说是既交代了时间,描写了央夜凄清景色,更重要的是为后文作了感情上的铺垫。它很好地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试想,残月、疏桐、漏断、人静,该是多么冷清、寂寥和令游子伤怀的时辰啊!接下去作者自然沿着此时此景,像电影中的镜头移动,把更富有诗意和更具象征意义的景致推移到我们面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里有了人,但像在暗夜朦胧中只有一个线条和轮廓一样,使人难以辨识。总之那是一个残月下的独步者,他徘徊踯躅,孑然一身,幽灵般夜游着,无人知晓。只有那被惊动的未栖的孤鸿,或许可以借凄清夜月黯淡辉光瞥见他这个寂寞孤独的“幽人”。这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两句紧承上阕,首句写鸿被“幽人”惊醒,逡巡不进,回头顾盼。第二句进而想象此刻的它孤独不群,形影相吊,满腹愁丝恨缕而不被理解。暗喻那个“幽人”(就是作者自己)宦途骞逆,去国怀乡,蛰居异地的愁怀的无可告语,更无人理解。这两句敷墨于物,用意在人,语语双关,不露痕迹。而尽“曲写”之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下阕乃至全词的“眼”,意思是想象那鸿不肯就木而栖,低徊踯躅于寂寞冷清的沙洲上。这里的“拣”字,是作者精心提炼殊见用心的字眼,作者把自己的遭际和孤鸿完全融为一体,写活了不逢时,遭冷落而又不愿苟合世俗、讨乖买宠的倔强性格特征。炼字如此,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本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
综观全词,不难看出作者切切实实地找到了抒发感情的突破口,以鸿喻人,曲抒怀抱,写得哀婉凄丽、楚楚动人,是苏轼言志抒情词作中的上品。词中写鸿笔触冷竣而苍凉,我们不难想象残月下那幽人悲凉神态和残破心理,这其实就是词人自己思想的观照。因为这与词人孤独寂寞蛰居生活中的独特感受不能不说是十分吻合的。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前半段写得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篇2
1、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苏轼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取自苏轼《卜算子》,全诗如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词作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2.休:停止。3.已:完结,停止。4.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5.思:想念,思念。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v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v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诗文大意: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由李之仪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向对方表示恋情的一首佳作,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此作最大成功在于以长江写真情,生发联想,铸为清词丽句,压倒古今多少言情之作。下阕写长江水的无休无止与自己思君不见之“恨”没有停止作对比,深化题意,吐出绵绵情丝,有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篇4
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5、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7、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9、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篇5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小雅 采薇》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篇6
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座谈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并在2015年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高考中是必考。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在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不能只有审美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让学生喜欢上诗词,我觉得可以从诗歌本身的节奏入手,先诵读然后唱诗,两者结合,更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切实感觉到诗词的魅力。
以教学《短歌行》为例,在上课时,我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纠正读音,停顿,继而让学生找准关键词“忧”来体会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的忡忡忧心。在读通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字词的平平仄仄,读出语气和气势。“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是在强调情感是沟通古今跨越时空的钥匙。我会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赤壁之战前夕,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扮演一回曹操,体会诗人的紧张和忧虑。经过这样的铺垫,我再次让学生诵读,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理解了曹操胸怀天下、求贤若渴、渴望统一的急切心情。
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挖掘:曹操的忧虑是什么,如何解决忧虑,曹操具有怎么的形象。通过郑庄公《子衿》与共叔段的《鹿鸣》原文呈现,在对比中体会用典的浑然天成,曹操的创新,不拘一格。通过小组分析,共同完成对这首诗歌的鉴赏性阅读。
在诵读中大家和诗人融为一体,为深化记忆,我趁热打铁,请学生来唱诗。我先播放了陈乃荣《短歌行》的音乐,然后请学生凝神谛听,其中有几个学生小声地唱和着,一遍之后,我号召他们大声歌唱,全班学生兴致高昂,引吭高歌,很多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竟出乎意料,唱得特别响亮。通过这样与时俱进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诗歌课,学生也觉得古典诗歌这样学既轻松又快乐。
诵读理解了诗人的博怀,也记住了优美的语言,但是根据记忆遗忘曲线,这些他们虽然会快速地记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快速遗忘,而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对深化诗歌大有裨益。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都在阐释古典诗歌适合吟唱。广泛传唱的有哈同的《郑风・子衿》《上邪》、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蔡琴的《一剪梅》,邓丽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利用诗歌便于歌唱的这个特点,古诗讲解我一般采取诵唱结合的方式,这种上课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比如,在教学《卜算子・黄州定慧禅院》时,进行完诵读后,我问学生哪个可以试着唱一下这首词,马上有学生想到了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学生都陶醉于优美的旋律和古典的意境。于是该曲子的原始出处,苏轼《卜算子》才被人们重新关注。我把歌词和宋词并列,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区别:歌词塑造了以梧桐纷飞,冷风簌簌,泪眼迷离意象,刻画了恋人分离的悲伤。宋词借孤鸿这一意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相同:两者都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孤独、痛苦。尽管没有量身订制的词曲,但是学生凭借对周传雄《寂寞沙洲冷》的喜欢,当堂就理解了苏轼的这首词,并且倒背如流。
如果只是音乐,会使学生沉浸于旋律而忽视思想情感。只是诵读,容易短记忆冲击,容易遗忘。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文联主席孙家正在2015年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传统经过现代的创新,古诗词焕发了新的活力,
经过诵唱结合的教学,学生读懂了诗歌,理解了诗人的情怀,记住了优美的诗句,培养了温柔敦厚的情感。在《礼记・经解》中讲到:“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诗歌的教育功能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篇7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经典语句。
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篇8
一、早期的演唱特点
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起源于前后。当时,留学海外的音乐爱好者回归祖国,他们根据西方艺术歌曲特点,对中国当时的音乐进行填词创编,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当时的西方艺术歌曲,其歌词源于本国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使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歌词与音乐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使艺术歌曲魅力四射。利用西方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艺术歌曲的情感,极赋感染力。这也促使中国的音乐志士,汲取西方音乐传统的技法和西方音乐家的填词技巧,同时融入中国经典音乐文化,创作出了第一批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用来演唱的,只有通过演唱才能释放它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同时期,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们开始在中国普及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正是这些音乐家,促进了中外音乐艺术的融合,带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相似,被称为“西洋唱法”。在20世纪初,学成归国的音乐志士根据我国的诗词,融入西方艺术歌曲的特点,创作了大批作品。例如,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融入西方艺术歌曲的技巧,充分表达了歌曲中女子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还有黄自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歌词,进行填曲,打开了中国艺术歌曲之路。
二、发展中的演唱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纷纷创建艺术学校,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前去学习。由于各地艺术学校的创办,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音乐人才,继而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大量创作,使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奏技巧显著提升。我国的音乐家们立足本民族的经典文化,吸纳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将本民族的歌曲进行创新,赋予本土民歌以时代特色,丰富歌曲的内容,同时使这些歌曲走向国际音乐舞台。用民族音乐改编的歌曲有两类,一是根据艺术歌曲的特点来改编我国的民歌,将我国的民族歌曲用西方乐器演奏出来,赋予我国民歌新的生命力。二是根据西方音乐的创作特点,利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元素重新创作歌曲。此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歌曲更具有民族性。发展中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在学习“西洋唱法”后,以更具民族特色的演唱方式发展着,同时也出现了“土”“洋”之争。例如,根据艺术歌曲特点创编的民族歌曲有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以钢琴伴奏,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彰显了钢琴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表达了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突出了英雄嘎达梅林高大的形象。这便是根据西方艺术特点,创编的我国民族歌曲。
三、再发展时的演唱特点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这起起伏伏才丰富了它的内涵,彰显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中国艺术歌曲在经历了初步发展之后,却迎来了十年动荡,这个时期依然创作出了许多经典歌曲,但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潮流下,西方文化被否决,所以,当时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以“样板戏”为标准。改革开放后,我国打开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大门,广泛吸纳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拓展我国艺术歌曲的宽度,促进我国艺术歌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完善和开拓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歌曲进入到大发展、大融合状态,每位音乐爱好者均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歌曲创作,不再有束缚和限制。此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特点是各种风格,多种类型,演唱者可以自由选择。原来只能采用传统方法演唱的歌曲,现在可以用“美声”来演唱,也可以采用民歌的唱法来演唱,例如《美丽家园》等歌曲。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才真正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
中国艺术歌曲融合了西方的艺术风格,立足于中国的民族艺术文化,并不断吸收西方音乐技巧来充盈自身。同时,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中国艺术歌曲不同的演唱特点,使中国艺术歌曲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王军 单位:哈尔滨市艺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雨东.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特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4,(15):35-36.
篇9
心悦君兮君不知,爱一个人,爱得如此的寂寞,心该是怎样的荒凉与孤独?你也一定遇过这样的事吧,心里有酸涩的爱意,你爱着那个人,他却不爱你,或者,碍于种种原因,他不能爱你,你也不能够表白爱意,又或都,你爱他,他也爱你,只是时光分隔了彼此。于是,你的爱就变成了无处安放的东西,它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在存活在心里。你爱得那么真挚,那么用力,却永远只是在他身边兜兜转转,似乎对岸就在眼前,可就是怎么努力也无法登临。
曾几何时,他无数次地潆洄于你的梦里,看到他如天边那颗最亮的星,挂在心头,却隔着天河,只能遥望,终不得靠近取暖。这样的思绪,让我想起了一个令我倾心很久的人——苏轼。
他,一直是我较为熟识的一个古人。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词。在我的老家,因为有了他的衣冠冢,而连带着,蓬勃了当时的旅游。虽不大著名,怎么说也是心里的一方骄傲。于是,对他比别的古人了解得通透一些。
苏轼一生情重,读他的词,常有刺透人心的感伤。最喜欢他的那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他为一位名叫温超超的清丽女子写的词。她爱慕他的文采,天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作赋。想嫁于他,却无果。多年后,苏轼重游故地,获知超超为他抑郁而亡,随做此词。
一个女人用一生换一阙词,不知是否觉得不悔?知道他不是无情,也非薄情。只是,一生中遇到的那么多人,真正令我们驻足的又会有几个?可怜见的,是那多情的女子,轻易的就困自己于爱意中。相逢的初见,就意味悲剧。一切还没有开始,却已散场。这,是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凉?
可以想像,超超的那种疼痛,是怎样的一种剥皮折骨。寂寂长夜里,是否夜夜如此:那心底漫上来的煎熬,如浪涌,一浪疼过一浪。爱,在痛里一次又一次地窒息。等待的人,始终像梦境,心却永远倔强执迷。每遇此时,连平复心情,都变得那么的不容易!日复一日,人心是不是就这样,在无望的爱里溺水身亡?
给人疼痛的人,自己也并非是铁石心肠。苏轼也痛过。只是他的痛不是为超超,而是为王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阙悼亡人的《江城子》,不知道曾经击溃过多少人的心,你能说他不痛吗?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也许,我们可以忘记人生很多的升降浮沉的疼痛,但令人终生不能释怀的却是那侬情蜜意,花好月圆,断心断肠,生死不忘的感情!
篇10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