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范文
时间:2023-03-15 11: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礼记学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记》; 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信念 ;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宏伟的任务” [1],在教育青年不仅满怀信心去迎接未来,而且以坚定和负责任的方式亲自建设未来方面,教师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礼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全文言简意赅,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详细阐述了许多教育问题,其内容涉及了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作为中国古代系统地阐述教育思想的文献,《学记》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面,它仍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一、坚定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其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关涉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动力性、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才可能在教育行动中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才可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中,只有教师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理想来追求,才能有提升自己专业成长,理性构建自己教育信念的内驱力。《学记》开篇之首就提出了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4]” 告诉我们,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然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学记》还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告诉我们,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不难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统治者就已经把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的有力工具。可见,我们的先祖早就把教育放到了治国安邦、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位置。《礼记·大学》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希望通过教育灌输政治理想,培养统治人才,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教育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国家的命运也系于教育。教育对于社会的前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教育的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国能否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角逐于世界民族之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价值观应该成为今天我们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理念。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教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当成自己追求的事业,不囿于单一的教学活动或纯粹的具体的教学事务中,在内心培植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不断追求卓越,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才能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
二、丰富自身学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活水源头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学高为师”的古训表明,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渊博的学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教师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本体知识和条件知识的完美结合。本体知识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条件知识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具有的广博的知识体系和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等。本体知识是小体系,其核心为学科;条件知识是大体系,其核心是育人。教师应该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本体知识和条件知识完美结合,一方面,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专业知识有精深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要博学、深思,广泛涉猎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阅历、生活等,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
《学记》认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就是说只会记诵书本而没有领会, 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学记》还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认为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在于现今的教师,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能做出独立精到的讲解,那么学生就无由“继其志”。《学记》认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一个具有君子品德的人,掌握了教育的规律,了解教育成功的方法和教育失败的原因,才可以为人师表。可见,作为教师必须知识渊博而且能融会贯通,对本体知识理解深入透彻,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教学规律即“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并且掌握教学艺术,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丰富自身的学识呢?《学记》告诉我们,“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加强学习。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的确,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艺术,既向社会学习、向前人学习,又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主动地丰富自身学识,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应该随时注重学习,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而且,教师还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像孔子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断增长自身的学识,使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长流。
三、拓展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显性标志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能力的结合。它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个方面,教师首先要在智力上应达到一定水平,以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的流畅性;其次还应该具备与教师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深化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程度的外在显性标志。品读《学记》,不难发现,教师应该在一些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1. 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言约而达,深入浅出。《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听者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并试着模仿他的声音,善于教学的人,能使学生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善教者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所讲的道理幽深而解说精妙,很少用比喻而且使人容易明白;这样的教师就能够使学生有志于学习并能举一反三。的确,如果教师在讲课中缺乏语言技巧就有可能在客观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者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教学的语言艺术。因此,不断拓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2. 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活动,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育者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也会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互动关系是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主要目的是围绕着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从而达到缩小或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那么,教师就应该增强自己的交往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并且根据教学流程发展变化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学记》告诉我们,“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表明君子教育学生是善于晓喻的,让学生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其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能做到这些的就称得上是善于教育的老师了。如何能够做到既教授知识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和易以思”,的确值得教师多下工夫。一般说来好教师大都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孔子的学生颜渊称赞他的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还详尽的记述了孔子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他因势利导、教态温文而雅、平易近人,启发引导得法、态度明朗、评价得体,充分显现了作为古代教育家的孔子高超的交往艺术。
良好的师生交往利于教师了解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学记》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段话提醒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常犯的四种过失:贪多而不求甚解,不肯多读得少为足,认为容易见异思迁,浅尝辄止不求进步。学生产生这四种情况的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同学生认知水平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当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3. 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有能力驾驭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有序,活泼而不乱地施教。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开启、解惑的各个方面,一个教师有多少知识都能用在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本领都能用在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成正比。
《学记》指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善问者”,能够“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也就是说,教师在启发开导时,提问要恰到好处,有顺次,有轻重。就和砍伐坚硬的树木一样,先砍那易断的部分,然后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就分解脱落了。告诉我们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剥离,这既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又有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答疑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作“善待问者”,要“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于回答学生问题的人,像撞钟一样,轻敲一下,就小声地响;重击一下,就大声地响。但却不能接着又连着去撞,而要耐心地等待它从容地去响,到快要响完的时候,才再去击它,钟声才会余音悠扬。教师要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答疑,即对学生的问题应根据其大小、深浅、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回答,对于浅显的问题就简明解答;对于深刻问题就深入分析。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回味无穷,受益非浅。所谓启发要掌握分寸,“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答疑则要切中要害,解人所蔽。
《学记》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所谓“学不躐等也”。《学记》提出分级分段,给我们讲述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的大学之道,就是说明教学要遵从顺序。学校根据学级学制安排课程要有计划性,遵循一定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授以深度难度不同的课程内容,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让学习者止步不前。学习者应步步踏实,不可一味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以免欲速不达。循序渐进这个原则贯串于教育和教学的过程,贯串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把循序渐进的开始定为“立志”,指出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矢志不移,才能保证学问的系统性、条理性。因为志不单是一种自信,在立志的同时,往往已经初步拟出自己学习的全部程序。有了专一的志向,就能避免学习的散漫性和随意性,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学记》还强调教师要开展多样化教学。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施教要讲究方法,顺着时序而教。既要安排好规定时间的正课,还要提出课外的学习要求,布置课外作业。使课内课外,“正业”与“居学”相辅相成。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恰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记》不赞成把学生局限于教室之内,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出君子在学习方面,要注重积累,要练习巩固,还要适量休息,游赏娱乐。教息相间正是科学的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 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 加深对正课的理解。因此,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要“在做中学”,从而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而现在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出的情境式教学,则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以利于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从而把所学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5],教师的综合素质将从深层次上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我们用时代的视角去审视《学记》,依然能够挖掘到许多宝贵的教育财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它就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应该沉淀思绪,冷静分析,并审慎反思,不断超越,既继承古人教育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又有所突破,从而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143
[3][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2
一、小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相对平缓的一个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与耐力以及体内的各生理器官发展平稳,体质逐渐增强,到十二岁,学生的大脑重量与成人相差无几,这为其开始系统地学习奠定了生理基础。从认知方面看,在认知来源上,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从以口头语言、形象实物为主向以书面语言、不以实物伴随的概念为主转变,在认知过程中,已由自然情景中的无意识学习向特定情景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识学习转变,这种变化促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由日常经验向科学概念转化,由逐个掌握分散的知识向整体掌握系统化的知识转化。然而尽管如此,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仍是较低的,其思维还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变中,其中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但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的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小学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及记忆有很大的发展,但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三四年级集中25分钟左右,五六年级则在30分钟左右;其记忆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在情感方面,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高及与教师、成人及不同年级学生多层次交往,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始丰富和复杂起来,但因其情绪比较外显,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其情感仍具有浅显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在个性方面,随着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的不断增长,高年级学生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此外,小学生的意志力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比较薄弱,对自己的行为还缺乏较强的约束力。
小学生所具有的上述天真无邪、对成人的依赖、品格的可塑性及极强的吸收能力等特点,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其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若能抓住其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把握教育契机,合理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从而为其今后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励的定义、模式及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拘选⒐奈琛!彼刂式逃既不是灌输或注入,也不是塑造或培养,而是学生以主人的意志在教育的世界中积极发展自己,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
1.激励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他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管理学意义上讲的激励,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方式,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由此可见,激励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2.激励模式与理论
在早期内驱力理论基础上,心理学家将需要、内驱力和目标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构成了动力激发的完整过程,其模式如图:
在这个模式中,需要是激励过程的起点,内驱力是激励过程最核心的环节,而目标则是激励的终端,激励的过程就是根据目标的达到或未达到再引起新的需要或新的行为循环过程。
在上述激励的基本模式下,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激发动机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围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的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奥德弗的“ERG理论”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着重研究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心理过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主要研究激励目的的行为改造型理论,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等。然而现实生活中,激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罗伯特.豪斯和迪尔综合概括了以上三种理论,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激励理论,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揭示了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3.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近景意义而言,实施激励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民主的、活跃的而又富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班级团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促进班级的发展。
就远景意义而言,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因此,“激励是最好的老师”。
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依据学生的内在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1.实施激励机制的有关原则
激励就是以内外因素影响的方式,以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刺激,通过人的需求影响人的动机,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达到影响人的目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按需激励原则。心理需求是人们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泉,激励的目的就是激活这种心理需求,使之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下一步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必须充分了解、科学分析、正确掌握学生的需求,这是搞好班级激励管理的基础条件。学生是学校这个“小社会”中的成员,他们的需求越多,越丰富,固然表明他自身越发展,却也表明他们对外界的依赖性越强。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激励操作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出发,确定每个人的奋斗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都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才是成功的激励机制。
及时激励原则。《礼记・学记》论施教的方法,讲道:“禁於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段名言,强调教育和激励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及时性,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有效度仅为2%,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善于抓住最佳的激励时机,让学生在当时的情景中得到激励,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通常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对过失有悔过之意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等。掌握激励控制的最佳时机,是激励控制艺术的内在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是相互依存的。激励所采用的手段都是从学生自身的目标和需要出发的,而学生之所以能从班级的成长中得到其所需并发展是因为班级目标的实现。在应用激励机制时,应当建立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正相关关系,让所有学生看到,班级的奋斗目标实现了,自身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奖惩相结合原则。奖励是一种正强化激励,它是指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并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保持。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它是从负强化角度约束人们改变消极和错误的思想行为,以重新唤起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在实际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将奖惩结合。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应当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当不得不使用惩罚方式时,一定要循循善诱,就事论事,告知具体的原因,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并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即将惩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于性格外向、有些自傲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对其实施惩罚激励时,必须严格把握惩罚的“度”,既要防止惩罚程度过轻,学生没有将错误放在心上,又要避免惩罚过度,导致学生表现出消极退缩或带有发泄性质的攻击性的行为,均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物质是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重视其他方面的需要,如,期望得到他人、组织和社会的尊重、重视、认可等,这就是精神激励。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没有适当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就没有基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长期保持;没有精神激励,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物质激励就得不到升华和发展,不可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认为,物质及精神的激励都属于“外在激励”,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即“内在激励”,对人具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麦格雷戈曾说,外在激励的管理思想好似牛顿的力学观点,把人们视为静止的物体,只有依靠外力才能移动,而人是有机体,有内在动力,运用内在激励,可以得到更强的动力。因此,必须将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有机结合,通过外在激励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2.实施激励机制的方法与手段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根据其发展需求,把握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引导他们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实施激励机制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管理,指导学生的行动,使学生的需要与学校、班集体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这一公式表明:一个人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重,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被激励的程度就越强。目标的制定,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适度性,正确的做法是让目标在班级中反复讨论,达成共识。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使班级形成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目标系统。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远景目标;另一方面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职务激励法。职务激励即责任激励,就是让学生担任适当的职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他们为其在班级中担任的角色而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给龙以深水,而非误陷浅滩;给虎以深山,而非逼入平地。在班级管理中应使“虎龙”各尽其能,各展其技。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心理特征,可采取班干部轮值制的方式来优化班级管理。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锻炼、发现、考察班干部苗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化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每个学生自发地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情感激励法。常言说,“感人心者莫乎情”,“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班级管理中,应一视同仁,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当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对自己关心爱护的时候,就能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会自觉地朝着班级奋斗目标前进。
信任激励法。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剂。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显示出一个“诚”字,魏征从谏如流得益于唐太宗的一个“信”字。信任激励是基本激励方式,它可以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而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荣誉激励法。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荣誉激励,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将个人荣誉建立在班级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评比标准。除对取得进步的学生实施物质奖励外,还应给以精神鼓励。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公正性、及时性及艺术性,此外还应注意鼓励形式的多样性,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反而会胜过喋喋不休的说教,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
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榜样,往往能使学生在仿效中得到激励。榜样激励具有可感性、可知性、可见性、可行性的特点,说服力强,号召力大,能够起到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的作用。首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个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I,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引导全班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辉榜样,也要善于发现、把握身边的榜样,于细微见精神,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还要引导同学们辩证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
民主参与激励法。民主参与激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发挥班会的作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重大决策和学习目标的制定,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和思想上与班级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教师要发挥班会、团支部、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班会讨论审议班级重大议题或方案,让全班同学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班主任要慎之又慎,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充分讨论,做到班务公开,增强透明度。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当家做主的民利,也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从而推进班级的民主管理,促使班级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动机心理学
激励是按照“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的方式来运行的。心理学中的动机研究与管理学中的激励研究是一种交叉互动的关系。了解心理学中关于动机的研究理论,对于理解管理学中的激励方法以及激励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动机问题实质的认识,可从总体上把它们区分为三类,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内在起因观点
内在起因观点从行为的内在动因出发来解释行为的动机。这种观点主要包括本能论、驱力论和需要论。本能论主要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注重人的自然动机的探索,通过对有机体或人先天所具有的行为方式的总结来说明人类行为产生的动因。如詹姆士和麦独孤的有关论述,主要论点在于区分人类行为的本能种类,并根据这些区分来解释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已不局限于对本能的分类上,他还对本能起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索。他的心理结构论、动机模式实际上跟驱力论和需要论已十分接近,他已开始强调行为受到驱力去满足需要的功能。
驱力论比本能论更前进了一步,主要是因为驱力论不再把行为的动因看作是有机体先天具有的东西。它认识到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包括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的,这种力量推动有机体去满足这些需要。赫尔的驱力论反映了有关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马斯洛的需要论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根源,他的需要层次论以及自我实现论为动机问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驱力论的诞生也使管理中的激励行为成为可能,因为如果只有本能能够驱动人的行为,那么管理中的激励将无法实施。驱力论和需要论使个体内部的需要可以通过外部的激励加以满足,从而使个体按照组织的意愿行为。
外在诱因观点
外在诱因观点将对行为动因的解释由内部转向了外部,它主要从外部刺激的特点,特别是奖赏作用以及外在目标的设置等方面来探讨行为动机的原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在条件作用情况下,条件刺激通过和无条件刺激相叠加,从而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所以说,动机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逐步获得的。斯金纳在其操作条件理论基础上,对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他的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的概念,他有关强化程序的几种典型研究,奠定了诱因论的核心。
洛克的目标论主要关注目标的特点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他的研究结果为目标设置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论据。需要说明的是,洛克以及他人后来对目标问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于外在目标特点的动机作用,而是开始关于目标与行为者的认知作用和二者之间关系的探索,那么这种观点已不纯粹是一种诱因论,它实际上已演化成为一种认知观。如果说驱力论和需要论引起了人们对外在激励的关注,那么外在诱因观就为激励的实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只要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就可以引起需要行为的发生。同样,洛克的目标论对于激发被管理者的目标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介自我调节观点
中介自我调节观点主要关注行为者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行为者通过人所特有的认知、意识、思维等对行为进行预期、调控。自我调节成为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转化为真正行为动因的桥梁。这种观点包括前述的所有的认知动机观。它是现代动机问题研究的主流。这种理论的诞生对激励理论的帮助在于:不仅简单关注于“外在激励激发行为”的机械式的激励理论,而要进一步探求外在激励因素是如何引起内在动机,中介自我调节就是他们中间的动力黏合剂。
其他动机研究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动机研究理论对激励的运用与发展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包括动力论、成就动机论以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动力论主要来自于勒温的有关思想。包括研究生活空间概念,以及心理冲突、志向水平方面的有关研究,这些研究成为现代认知动机观的理论基础。认知一致论着重论述社会认知的动力过程,主要包括海德的平衡论和费斯廷格的失调论,它们都十分关注人们认知的不一致所起到的动机作用。其中勒温的场论与管理学中的环境研究十分接近,现已被运用进组织文化研究领域;认知一致论对于管理、激励问题研究的人性化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其中的平衡论和失调论对于研究组织冲突和员工的特殊心理情境有所帮助。成就动机论用认知观来解释成就动机这种重要的社会动机,并成为现代动机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成就动机论主要包括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他们分别从宏观(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微观(个体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方面对成就动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使成就动机问题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个理论对于研究高需要层次的员工激励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论是班杜拉对动机问题研究的一个独特贡献,它关注于行为结果因素如何转化为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揭示了外在目标、结果因素转化为行为动因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也是对中介自我调节观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外在激励对内在激励的转化具有一定的帮助。
自我决定论、预言论以及归因论分别将其理论建立在某一特定的假设之上,如德西德自我决定论假定人都有智慧和自我决定的追求,并根据这一假定详细地论述了自我决定行为的内在动机过程。弗瑞德曼的预言论则假定人类行为有目的地倾向于提高控制,也就是说人有提高自身和环境控制的追求。他还根据这个假定系统地论述了控制获得、控制扩大、控制障碍等问题。韦纳则假定人具有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理解的需要,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因。韦纳对归因的前提条件,归因的内容、结构、心理后果以及归因对后继行为的动机作用展开了全面的论述。这些理论都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认知、自我调节在动机过程中的作用,为更为完善的动机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这些理论的成果已经直接或间接的在激励理论中有所体现,亦或对激励未来的发展有所启示。
结论
从前人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学是站在制度的层面上来考虑激励问题的,因此,对于人的内在心理因素考虑得不是很充分,对于各种心理学中与激励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随着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被激励者的心理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心理学中相关激励的研究对于经济学中激励制度建立的作用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是人力资源激励的一体两面,是企业激励体系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两者在实践中是辩证地整合在一起的。比较而言,管理学中的激励研究与心理学中的研究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激励理论是直接从心理学的激励相关研究中引入的,甚至就是心理学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应用研究。
激励是企业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根本性激励机制,是管理激励的基础或前提。管理激励是企业一种动态权变的日常性激励机制,是制度积极的具体实现形式。但无论是在理论归纳还是实践模式上,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的区分都只有相对的意义。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和操作实务中,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都必须统一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本体系统中,将之有机结合起来,并整合为完整的企业激励体系和运作机制。管理激励措施及其实施必须建立在制度激励的民主基石之上,制度激励必须为管理激励的有效实现提供制度前提、企业保障和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可以运用的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管理领域,由于管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心理学的知识、方法运用于管理领域特别是激励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69
积极心理学就是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心理学。并且有过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下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案例描述:
新学期的第二周,班里要进行新一轮班干部竞岗,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笔者给孩子们三天的时间准备,孩子们可以针对自身的长处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当天晚上,笔者接到了小顾妈妈打来的电话,她说:“苏老师,我儿子不想继续竞选班长,为这事,我和他交流多次,他也哭了好几回了。”听了这些话着实让笔者大吃一惊,这孩子是怎么了?昨天还表扬他作为一班之长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光呢,可他现在居然连班长都不愿意当了。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
通过与家长进一步交流,并和小顾及班内其他同学交谈后,了解到他不想继续竞选班长是因为嫌这差事“苦”和“累”。当天的班会课上,笔者特地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大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朱彤说:“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爱护班级里的每一样物品。”
何忠明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做每一件事都要先考虑到班级荣誉。”
陆思彤说:“看见地面有垃圾,我会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课桌歪了,主动排整齐。”
黄高杨说:“如果课间擦黑板的值日生正好有事,没有办法擦黑板,我们应该主动帮忙擦。”
……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笔者说:“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班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小管家,都有自己的一份职责。你看现在班级有了你们,苏老师省了不少心,班级秩序井然,每月都被评为‘五星’中队。你们真棒!”说话间,我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笔者继续说道:“其实,班里最最辛苦的是班干部,他们往往要牺牲许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来为班级和同学服务。”
前宣传委员说:“是的是的,每到出黑板报、手抄报的时候,我最希望能多出两双手,这样我就不会每次忙得连休息时间都没了。”
……
前劳动委员说:“每次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我总是还在最后巡视着教室,站好班级最后一岗。”
笔者顺势问道:“那你每天比其他同学晚回家,心里会不开心,嫌累吗?”“不会,因为同学们信任我,给我这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我非常愿意继续竞选劳动委员,让大家有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教室里不知谁带头鼓起了掌,陈馨怡同学在下面不断地点头,说到:“是的,是的,包琳巧可负责了。”笔者紧接着说道:“我们应该以有这样的班干部而骄傲,再次把掌声送给她。”听了同学们的肯定和激励的话语,小顾心神领会。他双眼发光,神采飞扬,笔者也朝他会心地笑了。
于是笔者又趁热打铁地说道:“老师小的时候,对班干部尤其是班长这个职位呀,是既爱它又恨它,爱它是它让老师能感到一种自豪感;恨它是因为它占据了我不少玩耍、休息的时间。关键还要我想尽办法让其他同学信任我。”只见小顾两眼直盯着笔者,不住地点头。
“各行各业都需要热情服务的人员,顾客希望服务员热情地对待顾客。那么,作为班干部,就是给了你们一个热情为同学服务、为老师服务的机会,给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因为你们各方面都很优秀,同学们信赖你,老师欣赏你,所以请你们当他们的服务员,也就是班干部,这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同时也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其中虽苦,但也有很多的乐趣,你们愿意尝试吗?”“愿意!”“好的,明天晨会课从竞选班长开始。”
第三天晨会课,班干部竞岗如期举行。进教室之前,笔者一直在想着小顾会第几个上场,果然不负所望,他自信满满地第一个走上了竞选的讲台。“前几天,我一直在犹豫,本来这次想竞选体育委员,减轻工作量,但我被其他班干部感动了。我改变了想法,决定要竞选班长,更好地为班级、老师和同学们服务……”最后通过投票,他成功了。笔者从他脸上又看到了以前那自信满满的笑容。
课后,笔者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说:“这才是老师心目中的小顾,老师总算没有看错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笔者时常会把班干部集中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取取经,同时也时常会给他们一些工作上的意见,小顾也和他们分享着其中的苦与乐,看着他工作上不断取得的进步,笔者由衷为他高兴。
教育格言告诉我们“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总是听到批评与指责。
篇5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科斯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到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除了直接的实物生产过程的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外的所有其他成本。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有可能取代市场。当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成本时,企业便会取代市场。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网络组织。集群内企业之间往往采取垂直分离或水平一体化联系方式,彼此之间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合作。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企业与企业之间产生了信任,经营者之间也建立了稳固的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
威廉姆森从交易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机会主义的出现以及资产的专用性角度出发指出,当交易一方的资产专用性较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交易次数频繁时,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市场交易费用也较高。
杨小凯将劳动分工和交易效率结合在一起指出:“市场上自利行为交互作用形成最重要的两难冲突是分工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分工越发达,则交易成本越高。”
因为位置较近,增加了供需双方的了解。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集群企业的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之中,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致的价值观念。在这种环境中,区内成员经过长期的交往与交易积累起较高的社会资本存量,为各经济主体间的市场信息搜索与交流和契约的达成与履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个企业的失信与违约成本相当高。失约意味着面对集群全体企业的惩罚。另外,有限区域范围内聚集了足够数量的同类企业,使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在当地获得替代的、同质的交易合作伙伴,形成多个人竞争的网络结构,增强谈判力量,从而减少和克服因资产专用性而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外部性理论
最早对产业集群发生兴趣的是马歇尔,马歇尔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产业集群内部,大量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区域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经济。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又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劳动高度分工,存在大量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上下游企业进行密切交流,促进集群内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创新,直至整个弹性生产综合体创新与发展。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降低了创办企业的资本要求,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单个企业承担某个特定的工序成为可能。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更大。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他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和原材料,这样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它产生了外部经济。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地方具有专用性劳动力市场,第二是生产专业化而取得的中间产品,第三是可获得的技术与信息。
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可以形成共同的购买原材料市场,设定共同销售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共享,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三)信息经济学中不完全信息的部分解决
信息经济学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其中阿克洛夫的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提出了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柠檬市场”的出现。
当产品的卖方市场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柠檬”市场就有可能出现,使低质量的商品驱逐高质量的商品。对于同一产业中的众多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对它们生产的商品加以限制的话,那么如此多的参差不齐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品质肯定会是千差万别的。虽然本行业内的人能够很好地区分这些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一旦同时涌入市场,那么买方几乎就不可能有效地对这些看似相同,实际上有着本质区别的商品加以区分。这样就会发生低质量产品对高质量产品的驱逐。不仅导致某一产业某类产品的衰落,而有可能危及整个产业集群的声誉,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衰败。
产业集群地域空间的集中性使得市场对企业集群的产品和服务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地域性认识。如果某个企业利用本地区的名义采取了以次充好的市场欺诈行为,那么,由于其损害的是整个地方特定产业集群的利益,任何集群内的相关行为主体都会对此做出相应的规范措施。具体来说,由于这种欺诈行为损害的是本产品或服务特定的地域品牌,所以,不但损害了当地产业集群中所有企业的市场利益,而且也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利益,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会主动干预这种市场欺诈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特定的地域产业品牌是一强有力的利益纽带,它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相关行为主体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市场欺诈行为,只要损害的是这根利益的纽带,就必然会损害这根纽带所连接的所有行为主体的一致反击。正是这种产业集群内对集群利益的自发性的保护机制,以致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集群中都有一个特定的中介组织,来对产业集群内部做出严格的行业规范要求,用来处理来自本集群外部的损害本产业集群利益的市场欺诈行为。由于对抗这种市场欺诈行为的不是集群中各个独立的企业,而是代表整个集群利益的中介组织,就保证了集群不但有能力处理这种欺诈行为,而且能够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和威慑性。
(四)产业经济学的产业链分析和竞合理论
产业经济学强调产品链,认为产业集群使产业价值链充分细分,集群内每一个企业只能从事产业价值链中非常细小的环节,分工协作程度很高,造成产业价值链的充分细分,形成价值链“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这样使“价值链”每一个环节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产品价格优势。
竞争与合作是集群内企业获得长期竞争的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摒弃了单纯的竞争或单纯的垄断或合谋。它是一种竞合,把竞争和合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充分地吸收了竞争的合作优点,又避免了其缺点。一方面,企业由于从事同一产品,且地理空间上接近,竞争压力增加,集群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动机,以期望在竞争中获益。这种激烈的竞争动机,以期望在竞争中获益,这种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把竞争从单个行为主体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集群内行为主体的内部竞争在更大的竞争之中,所以集群内企业对竞争的需求可以减弱内部摩擦,加强合作的倾向,双方可以一致对外。产业集群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人员招聘和培养、市场机会的发现等方面具有良好条件,这些也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一方面,具有相同业务的企业彼此竞争,提高企业间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彼此之间又进行合作,促进技术的转移,新业务的形成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在动态的竞争与合作博弈中,集群内企业在竞争中获利的同时,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也得到加强。
二、管理学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解
(一)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
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群以三种主要形式影响竞争:首先,它增加内部企业或产业的生产力;其次,它增加创新的能力,并因此导致生产力的提升;再次,它刺激新企业的成型,进而反援创新并扩大整个产业集群。
1990年,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政府——组成。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改善和提高这四个因素的条件和素质,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首先,产业集群有利于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改善产业集群所需生产要素的供应条件,降低企业搜索和获取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其次,产业的空间聚集,会吸引大量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进驻。上下游企业的进驻为企业的及时生产或定制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企业节约采购
和销售成本;同时,大量辅助产业或机构的存在,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迅速传播,加快企业学习和创新进程,刺激满足企业对生产要素的及时需要,降低企业生产或运输成本。再次,产业聚集能够促进本地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研制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后,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结成严密的分工与协作网络,实施组织创新;同时,产业集群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二)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产业集群类似于虚拟组织,它的构成和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随着集群外部环境变化而演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群其实是一种在地理位置集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竞争力的经济组织。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及其资源整合能力。特定的资源禀赋和组织能力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的观点强调组织竞争优势的建立根植于组织内部的资源以及资源的特性。资源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的元素,是组织成长与竞争优势的来源。它以两个假设作为分析的前提:一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是异质的,所以某些组织因为拥有其他组织所缺乏的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二是这些资源在组织之间不能完全流动,所以异质性得以持续,进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观则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强调“组织内集体的学习”,特别是如何协调分散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或整合不同类型的技术。在短期内,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自现有产品的价格与性能特征;但从长期看,竞争力来自比竞争者更低的成本和更快速培植产品的能力,即核心能力。1997年提斯提出“动态能力”理论。“动态”指发展新能力的能力,进而达成组织与环境的一致性;“能力”指组织必经适应、整合及重新构建内外部的技术,资源和竞争力,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动态能力认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以组织知识为基础的能力。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同样存在内生因素的支持,并促进其演化与发展。由于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只从事某一单一的业务,因而有助于企业增强自己业务的核心能力。同时企业集群作为一种虚拟组织,它避免了大企业的管理成本。企业集群内各企业通过紧密的合作,促进了整个集群企业能力的增长。
(三)企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解
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组织,它能适应当今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企业竞争的优势。
当今人们的需要正逐渐从大众化时代步入个性化时代。过去那种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供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供应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
如何满足人们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成为很多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等级制大企业具有大批量、刚性生产的特点,适宜于满足人们大众化的基本需要。现在的市场却要求厂商优质、高速提供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具有柔性生产的特点。等级制大企业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市场机制也不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产业集群比市场更为稳固,又比企业的内部组织更为柔性,所以它是目前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了严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通过分包与发包等方式,产业集群不仅能够高效满足市场多样化、小批量甚至定制化的需要,而且还能享受规模与范围经济的好处。
产业集群内部发达的网络关系,不但可以使这些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在集群内部人员频繁的交流中迅速扩散到集群内的其它企业中,而且可以使这些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在集群内部人员频繁的交流中迅速扩散到集群中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中去。
篇6
【关键词】激励性;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79-01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
1 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 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2 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 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 提问讲后 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03 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
4 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 ;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问卷调查,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式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 错 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如,笔者现在教的这个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然而个性又都那么好强,就像一个个小刺猬,活现了当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自尊心极强,来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
6 激励性评语
评语本来是班主任的特权,那么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作业、试卷、问卷等),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上面:有的同学写到:“老师,作文我不会写,我只写了一下学好物理的方法及建议……”“太好了。”实质上,写方法的同时,作文也就成章。总结了方法,有了目标,前进的方向,不也是收获吗?
7 击掌式相约
篇7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教学、积极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敲开科学之门,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积极性是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就物理教学而言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正比。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较深入地研究,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积极性的活水之源和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物理感到枯燥、乏味,丝毫提不起兴趣,那就必然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常常利用一些类似魔术效果的小实验来一次次“震撼”学生,效果很好。例如,在讲授气压知识前,将装满水的杯子口上覆盖一张纸,然后让学生猜测如果将杯子倒过来后纸将是怎样的“命运”,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纸会掉下来”,在学生们不屑一顾的目光注视下,笔者将水杯慢慢倒过来,这时学生们被眼前的现象惊得目瞪口呆,水虽然浸透了那张纸但却丝毫没有要掉下来的迹象。学生们一下炸开了锅,都认为笔者会变魔术,学生被吊足了胃口,自然对即将讲授的知识充满好奇、兴致盎然。
2活跃课堂气氛,渲染积极氛围
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杀手”,尤其是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这种气氛下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烦躁不安;反之,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教师自我陶醉,学生昏昏欲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转换教学主体,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教师这一单主体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笔者的经验做法是减小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比重,增加开放式教学的分量。笔者时常会在课堂上安排一到两名学生客串教师,这样既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交流更加自然、顺畅,让紧张的学习变得愉快、高效,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苦。如图:笔者在升华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有意识安排一次学生的演示,并提示让学生在试验前向升华管外部上端适量倒一点酒精。学生通过实物投影看到管内碘蒸气在升华管上部的凝华现象更加明显,笔者及时的提议对出现这一物理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物态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加深认识。上述实验说明:升华管外顶部有酒精,酒精蒸发要吸热,使管上部温度更低,管内碘蒸气更容易放热并凝华。适当穿插课堂讨论、开展合作学习等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容小视。“亲其师,则信其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时通过几句幽默的话语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通过笑声来缓解连续听讲带来的疲劳从而保持比较长久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如在讨论导体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不考虑温度影响)这一问题时,笔者应用类比的手法,指出“稻田的产量与测质量的秤无关,但利用秤可测出产量的多少。导体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可利用导体的电压、电流可算出电阻。”此难点被轻易化解。
3运用多媒体等技术,调动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是“语言+黑板+教材”,由于物理教学原理性较强而且往往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仅仅通过黑板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实验也只能是验证某项结论,对于原理性内容的理解帮助并不是很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原理性的内容多数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来讲解,通过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传递信息,将难以理解的原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给学生,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构造和原理等时,常规教学中的挂图、模型等表态道具,由于缺乏准确的感官效果,反复讲解多次费时费力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一知半解,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系统、有效地理解掌握了这些原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但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课件上网或直接拷贝给学生,这样即使有个别学生上课没有理解某项内容,也可以课后自己观看课件来揣摩。
篇8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潜能积极情绪积极品质
一、引言
我们怎样才能幸福、快乐?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不快乐?怎样才能使我们保持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个挑战?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在我的一段介绍后,你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就是指对人类行为中积极地、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令人情感满足的因素所进行的研究。斯里格曼等人编辑并攥写导言的一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在2000年美国心理学会所属的《心理学家》杂志上的发表,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思潮,运用了心理学中较为经典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通过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来使人类更加了解自我和他人,并以此来使人类更加幸福和健康。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的这些年里,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学术会议定期举行,出席者非常踊跃。例如,在美国,2004年华盛顿所举办的第三次积极心理学国际高峰年会,就有390多名来自23个国家的心理学家的参加。在中国,2006年5月香港举办了亚洲积极心理学学术讨论会。在欧洲,意大利举办了欧洲积极心理学第二次会议。
其次,积极心理学也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美国和欧洲有十多所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上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包括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人事经理、咨询心理学家等参加的由斯里格曼和本・迪安开设的“真正的快乐训练”的48小时电话课程。2005年9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授予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个硕士学位。
另外,新闻媒体也相当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在2005年1月17日,著名 的美国《时代》周刊就用大量篇幅来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科研进展和它对人们时常生活所起到的实践作用。
很显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相信积极它的未来是美好的。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现实背景。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心理学肩负着两个任务。第一,治疗人们的精神方面的疾病。第二,使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更加快乐、幸福,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更加具有创造力。
自1879年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到现在,人类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面对残酷的战争人类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人类需要一种方法来治愈这种伤痛,因此在那时心理学就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个重任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从病理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以传统的外科医生医治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的心理疾病。这种心理学也就是现在的主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把这种以矫治社会或人存在的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学称为“病理式”心理学,也称消极心理学)。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需要消极心理学来为我们治愈心灵上的创伤。但如今世界和平社会稳定快速发展,致力于使人类幸福快乐的生活、使人类更加具有创造力的第二个任务便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也就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三)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Terman在20 世纪30代关于婚姻幸福感和天才的研究和荣格有关生活意义的研究可以说是最早涉及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二战时期这种研究被迫中断,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后期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提出,其观念对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心理学家对积极的心理品质的重视。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及其支持者都非常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之间的深远的关系。另一方面,虽然在积极心理学刚诞生之时斯里格曼否认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的关系。但在2002年以后, 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地深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学者也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态度,也开始承认它们两者之间具有相互的联系。
在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看来,在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和自身能力的开发方面积极心理学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是一样的。受到维果斯基、皮亚杰等学者的影响,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建构”是指主体从自身出发主动积极地使客观事物与自己头脑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联系的过程。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中, 相比于治疗精神疾病的学者,心理学家更应该被看作是积极建构人类潜能的促进者。并且,积极心理学还从建构主义心理学那里吸取了很多新理念。
三、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快乐的内涵。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具有快乐的能力;快乐不仅是结果,而且是原因;快乐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将得到相当的好处。因此,积极心理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真正的快乐。
斯理格曼指出,快乐包括积极情绪、专注和意义。或者说,快乐的生活包括愉悦的生活、专注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它们是组成快乐的三个要素,也是通向快乐的三条道路;对这三种生活的研究,构成积极心理学的主旨。
这三条路分别是:
1.增加关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并且,斯里格曼还指出过去、现在、将来的积极情绪是不用的三种。
2.专注的生活。接近于亚里士多德所称的幸福或好的生活。其关键的特征正是使人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并感到安适、自在。
3.把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才能与知识、美德、家庭、团体、政治、正义或更高的精神力量等联系起来,并运用其为之服务。
如果一个人能够遵循这三条道路追求快乐,那么,他将得到的便是“快乐、完美的生活”。
(二)积极的体验和品质与消极的体验和品质之间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积极的体验和品质并非必然地,随着某种消极体验和品质的消失而产生。曾经有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一旦消极的体验和品质消失了,则取而代之的则是积极地体验和品质。但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当我们消除消极的体验和品质时,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不必然随之产生。实际上,在消极情绪消失后,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处于中性的情绪状态。这是因为,仅仅消除―个人的消极情绪并不能自动地创造人格力量、美德和成功等积极情绪。
(三)快乐能够持久的增强。
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让人们长久的获得快乐。大量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快乐是能够持久地增加的。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快乐的构成要素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生活在自身一定的的快乐范围的内。
(四)人性的优劣。
积极心理学家如斯理格曼、谢尔登和劳拉・金对人性持较为乐观的看法。当然,与斯理格曼一样,谢尔登和劳拉・金也认为人性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非仅有积极的方面。他们认为,如果心理学家能够既看到人的最好的方面又看到最坏的方面,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对人的性质和命运的重要的新的理解。
四、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积极的人格特质。
1999年Hillson和Marie对人格特质做出了划分,提出了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消极的人格特质。并且,他们认为积极地人格特质有两个维度,即正性的利己特征(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当自己需要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随着对人格特质的划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积极的人格特质产生了兴趣。最新的研究显示,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时,积极的人格能使我们采取更加有效地策略来处理,从而减轻这些情景对我们的影响。
(二)积极的社会环境。
五、对积极特质心理学的评价
(一)积极意义。
1.测量和评估方面。
相比于早期的心理测量与评估所围绕着的种种我们存在的心理疾病而展开的量表,积极心理学则考虑从相反的方向即人们的积极的品质、积极的力量和积极的潜力为核心而展开。例如作为积极心理学实证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心理健康的源泉”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来测量个体、集体甚至一个国家全体民众心理健康程度(不作为程度)的量表,它总共有107个条目组成。积极心理学所提出的这个量表相比较与其他量表的优点在于:与传统的量表告诉我们我们所具有哪些消极品质不同,心理健康的源泉量表,它能告诉我们已在幸福的道路上走了有多远,我们已经具有了多少积极品质。
2.在心理或行为干预方面。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或行为干预方面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积极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用自己所具有的积极力量、积极潜能和优秀品质来解读自己身上所具有的问题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自己重新成为健康快乐的人。也正因为这点所以积极心理学更能体现出它的人性的意义来。
3.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
迭纳作为主观幸福感研究代表人物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和情感的评价。通过他的研究他了解到,主观幸福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观性,即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是自己;二是稳定性,评价的稳定性很高,很少会受情景情绪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三是不可分割性,即主观幸福感不是关于某一方面的评价而是把各个方面的情况都综合起来考虑的评价,它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的情感反映评估和认知判断。随着研究的深入,迭纳修正了他的一些观点,似的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更加完善。他认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就是人们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和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观点诸如原始预防、主观幸福感等的研究成果就没有很好地被融入到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显得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单薄,又显得内容不够丰富。
2.缺少良好的理论框架。
由于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时间不长因此出现了研究还不成熟,缺少完整的理论框架,理论不成体系等缺点。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大量的实践研究,说服力与其他主流心理学相比差了点。
3.研究对象不够全面, 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
从研究对象的取样方法上来看取样还不够全面,主要是美国社会的成年人,只用横向研究,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价值取向,忽略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重要的群体的材料,以致科文(Cowen)等人称积极心理学是“纽约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地图”。另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较短,缺少有重要影响的纵向研究以及跨民族和跨文化的研究。
4.否认消极的价值与功能。
斯里格曼等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味地宣扬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而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批判、指责,忽视了消极本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也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与功能。
5.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困难。
因为东西方在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例如,中国提倡的是集体主义,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感都应该和整个集体、社会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西方,因为人们长久以来的个人主义观念的根深蒂固,所以在他们眼中的快乐、幸福势必和中国的不同。因此这些方面的不同将会是积极心里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积极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潜能、智慧、控制和乐观等,这可以给其他诸如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以启发,可以通过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的潜能而使教育、培训等效果更加有效。
六、总结
由于积极心理学产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它出现的不足与缺点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心理学家们的不断关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这些不足将会得到改正。作为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补充,它将传统心理学长期忽视的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使得心理学由原来具有片面性而变得全面、完整。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心理学的许多领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的思潮,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精神疾病的片面的认识。我相信积极心理学的未来是美好的,希望通过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来使人类更加了解自我和他人,并以此来使人类更加幸福和健康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Ruark J . Redefining the Good Life : A New Focus in the Social Sciences.APA online See : Http :/ / apa. orgied/ good life. htm/
[2]Fredrick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 The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218-226.
[3]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 Psycho,2000,55,(1):5-14.
[4]Sklar A,Gilmore D.Are You positive[J].Interactions,2004,6(3):28-33.
[5]Snyder CR, Lopez SJ1 Handbook ofPositive Psychology1 London: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2,1:745-750.
[6]Resnick S, Warmoth A , Selin IA1T2he humanistic p sychology and positivep sychology connection: Imp licationsfor psychotherapy1 J Humanist Psy2chol, 2001, 41, (1):73-1011.
[7]Huppert FA , Baylis N 1Well2being: towards an integration of p sychology, neurobiology and social science1 Phi2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2004, 359 (1449) :1447 -14511.
[8]Diener E,Suh EM , Lucas RE, etal1 Subjective well2being: Three dec2ades of p rogress1 PsycholBull, 1999, 125 (2) :276-3021.
[9]宛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及其意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学院),1002-6983(2008),05-0006-05.
[10]李金珍,王文忠,施建龙,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同8).
[11]严标宾,郑雪,邱林.自我决定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99.
篇9
二
既然下定决心,雪儿第二天便上了路。这天,她来到了一个阴森可怕的森林中,吓得她竖起了汗毛。突然,雪儿落入了一个山洞中,这下子,不知怎么,雪儿竟像羽毛一样落了地。雪儿心中十分害怕,万一有什么野兽,那雪儿就是九死一生了。
三
忽然,雪儿看见有一丝金色的亮光,这光离她越来越近,走到她身边便停了下来,雪儿仔细一看,天呀!居然来了一位仙女!仙女姐姐微笑着说对雪儿说:“你是不是去找你的弟弟啊?”雪儿使劲点了点头。仙女姐姐忽然严肃起来:“你弟弟是被一个十分可怕的恶魔捉走的,他的名字叫‘阵心魔’他住在一个离这儿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真的确定要去救你弟弟吗?”雪儿无比坚定地说:“是的,我一定要救出弟弟!”仙女继续说道:“在这一段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你能忍受吗?”雪儿说:“能!只要能找到小弟弟,我死也心甘情愿。”仙女大声说:“好!有志气,我送你一把宝剑!”说完,一把宝剑便飞入仙女手中。仙女说:“这把剑叫天龙剑,有着天和龙的浑厚灵气,有巨大无比的魔力,除了阵心魔的‘阵心天乱’绝招以外,其它的阵魔兽绝招都能杀掉。”说完,仙女就不见了。
四
雪儿在森林中走着,到底还是害怕,忽然一个大熊兽猛跳出来,吓了雪儿一跳。大熊兽面部狰狞,头中偶尔滴着一滴滴黑色的血。直觉告诉雪儿,这熊可能会吃人。果然不出雪儿所料,熊张着血盆大口一步步向雪儿走来。这下雪儿可急坏了,大熊兽这么凶猛,这下只有九死一生了。雪儿突然拿出天龙剑,天龙剑闪出神圣的光芒,照得大熊兽睁不开眼睛。雪儿大喊:“天龙剑!请赐我神圣的的力量吧!”天龙剑闪了一下,带着雪儿飞了起来,在大熊兽的头上盘旋……“天——龙——剑!天——龙——贯——兽!”一道金光闪过,大熊兽被劈成两半,倒在地上头一歪,死了。
五
雪儿杀掉了大熊兽,便继续向前走。突然,雪儿听见一阵断断续续而又微弱的叫声:“救命啊……救……命……啊!”雪儿仔细一听,这不是同村的好朋友星儿的声音吗?雪儿和星儿可是从小玩到大,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呀!雪儿怎么能见死不救呢?雪儿匆匆跑去,看见了这样的一幕:一条足有二十米的大蛇缠住了星儿,星儿面部发紫,身体僵硬,昏了过去,大蛇那红色的信子在星儿脸上舔来舔去。雪儿还发现,周围有搏斗的痕迹,星儿左手握了一把剑,右手看来想拔剑,无奈被大蛇缠住了动弹不得。“大胆毛蛇,吃我一剑。”雪儿冲了上去。大蛇尾巴向她横扫过来,雪儿一低头,尾巴便擦着她的头皮飞过,好险啊!雪儿拔出天龙剑,想杀死大蛇。“你先不仁,休怪我不义!”这时天龙剑发出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天龙剑怎么会发出那美妙的音乐呢?
六
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声,大蛇放开星儿,奇迹般的跳起舞来。大蛇好像长了两条腿似的,歪歪头,扭扭屁股,跳得还有模有样的。大蛇累了,可是它还得跳,因为天龙剑的乐曲不停下来,它也就别想停下来。终于,大蛇停了下来,像一团淤泥,再也不会动了。
七
“醒醒,星儿,星儿,你别吓我!星儿,呜……呜……星儿!”星儿慢慢睁开了眼睛,发现雪儿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星儿坐了起来,雪儿连忙说:“你再躺一会儿吧,我刚把你的毒排出来,休息一会儿就会好了!”但是星儿不躺下,反而气愤的问雪儿:“你走为什么不带着我,害得我找了你三天都找不到你!”雪儿低下了头说:“对不起星儿,我是不想让你冒这个险……”雪儿的话还没说完,一群小蜜蜂便向她们飞来,急急忙忙的说:“你们帮帮我们吧!神圣的神,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生灵吧!我们的家被马蜂国袭击、占领,阿拉伯的神啊,伟大的天使,帮帮我们吧!”
八
“什么?家被袭击?我们一定帮你们报仇,带我们去看看!”雪儿和星儿异口同声的说。小蜜蜂听后,转忧为喜,在前面为这一对好朋友带路。小蜜蜂的家并不远,一会儿便到了,“呼……”一团黑漆漆的乌云身她们飞来。呀!是马蜂军团!可是,雪儿和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雪儿伸出天龙剑,星儿伸出飞龙剑,只轻轻一甩,马蜂便被消灭了。小蜜蜂们大呼起来:“天造的仙女,伟大的神!我们要谢谢你们!”雪儿和星儿相对一眼:“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九
雪儿和星儿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阵心魔的皇宫前,这所皇宫臭气刺鼻,脏水不断从砖缝中流淌出来,皇宫上下黑乎乎的,像一块大煤块,门口有十个小妖看门。雪儿和星儿会意的一点头,对着那十个小妖刺过去,天龙剑和飞龙剑顿时各化出五个剑花,向小妖的前胸刺去。十个小妖边喊一声也没来得及呢,便被剑花刺死了。雪儿对星儿做了一个ok的手势说:“洞里环境我们不了解,不如我们扮成小妖进去吧。”“恐怕不行,万一阵心魔闻出味道来怎么办呢?”星儿皱紧了眉头。“哈哈!不是恐怕不行,而是一定不行了……”从远方传来了一阵狂笑声……
十
“从哪儿发出来的声音?”星儿大喊一声,仔细听着四周的声音,忽然,一阵娇细的声音传来:“飞沙走石!”雪儿和星儿猝不及防,被龙卷风卷上了天,然后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星儿昏了过去。雪儿忍痛道:“你……是谁?”那人奸笑一声道:“我就是你的噩梦,哈哈哈哈!”他又在雪儿的肩上划了一刀,雪儿惨叫一声也昏了过去……
十一
“这是哪儿啊?”星儿恍惚着睁开了双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堆茅草上,四周都是血,身旁躺着雪儿。“雪儿,你的肩膀……”星儿赶快拿出一点儿小蜜蜂送的“百伤蜜”抹在雪儿的流血的地方,这是小蜜蜂家的独家秘方,抹上之后一个时辰就可以用全愈啦。“哈哈哈哈,星儿小姐,你醒了吧!”星儿机灵的一回头,发现一个高大的、穿着披风的、浑身散着臭味的人。在他的胸前,有一个像钻石的东西,发射着邪恶的光芒,星儿明白,那是他的心脏,而这个人就是阵心魔!
十二
“星儿小姐,感觉怎么样啊,很舒服吧?本人的天牢可是很棒的哦!”阵心魔冷冷的奸笑着。
“不怎么样,雪儿快起来。”星儿一边应付着阵心魔,一边叫着雪儿。
“走,咱俩出去斗一斗,比一比!”阵心魔怕雪儿醒来,想引走星儿。
“我星儿决不是鼠辈,请!”星儿知道,如果不走,自己和雪儿都有可能会死,事到如今,星儿只好豁出去了!
到了战场地,阵心魔先出招了,“阵心天乱。”星儿也不甘示弱,“惊涛骇浪”水和沙冲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一瞬间,两人都被震得飞到了天上。阵心魔被震飞到一棵树上,也不过一百米远,而星儿却飞到了离战场有一千米远的天牢中,扑到了刚刚醒来的雪儿的身上。星儿在被震飞的同时,隐隐约约听到阵心魔的狂笑声:“哈哈,就凭你自己也想打过我?实话告诉你吧,只有你和雪儿双剑合璧才能打得过我,现在你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告诉你也无妨!哈哈……”
“星儿,星儿,你怎么了!”雪儿惊讶的望着星儿,星儿的嘴角流着血,衣衫也破烂不堪。
“我……听见……阵心魔……在……说……我们双……剑……合璧……才能……打过……他!”星儿说的话断断续续的。
“对!不错,你们双剑合璧,我是打不过你们,不过,你们的体力没有恢复,你们的死期不远了,没有人能再打过我了,哈哈哈哈……!”阵心魔大笑着走过来。雪儿边给星儿输送着真气,边大声叫了一声:“看我们的!”。星儿的脸色慢慢红润了起来。整个人变得和从前一样健康。
“不……不可能!”阵心魔十分惊讶,“你的伤、你的内力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雪儿和星儿相视一笑:“不可能?这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不灭的毅力,我们不灰心,不软弱!”阵心魔一听,转身就跑,“你逃不了了!”雪儿和星儿大喊一声:“双剑合璧!”两支剑发出神圣的光芒,合在一起成了一股强大的气流,直冲阵心魔。阵心魔惨叫一声,胸中的光芒已一点一点的消失了,肚子也一点一点的胀了起来“砰……”阵心魔成了一片片的碎石向四周飞去。忽然,周围的房子都剧烈的摇晃起来,并一座座地倒了下去。雪儿惨叫一声:“弟弟!”就拼命奔向小房子一间一间找起来。星儿大喊:“雪儿快回来,你不要命了?”可是雪儿不听,弟弟是她现在唯一的亲人了,她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弃了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即将倒下的小房子的一角,雪儿发现了正在发抖的弟弟。“弟弟!”“姐姐!”姐弟相逢,不禁泪流满面。“雪儿,快出来,房子要倒了!”星儿在房外焦急的喊道。雪儿一听,连忙拉着弟弟飞奔出来。他们刚刚出门,房子就倒下了,好险啊!
篇10
2、开学了,微笑是面对人生最好的办法。
3、为了未来好一点,现在苦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4、你要逼自己优秀,因为只要变优秀了,所有事才会跟着好起来。
5、开学了,愿你插上勤奋的双翼,遨游知识的天宇,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