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20 08: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护理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个人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教育也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转变。自主学习是培养个体终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切入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13],主要包括:①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②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个人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教育也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转变。自主学习是培养个体终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切入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13],主要包括:①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②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笔者作为一名中专护理学校的药物学专业课教师,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践。
1充分认识师生角色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是把学习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其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4]。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将课堂变成师生的互联、互动场所,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由于学生从小学就已经习惯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统编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将新知识、新理念融入教学中,即使是熟知的“老药”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罕见不良反应,今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或许明天就被更新,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角色的变化,从被动性的学习转为主动性的学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通过终生学习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学习是实现终生学习的有效方式。
2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自主学习的推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内在动机与自主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内在动机能促进自主学习并给予自主学习行为某种旷日持久的鼓舞,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给学习者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2.1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热情我校历届护理专业的学生均反映药物学难学,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兴趣的培养。这与药物学的课程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药物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学生仅有一些基础医学知识而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健康,所患疾病的种类有限,生活用药经验很少,一定程度上缺乏探究用药护理知识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注重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举例,突出药物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找到学生兴趣点、共鸣点。例如,绝大多数学生有过感冒的经历和用药经验,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性感染,需要多睡觉,因为人在睡眠时机体抵抗力提高,有利于康复,另一方面感冒时没有必要立即服用抗生素,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例如围绕“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设疑,启发学生分析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和表现,讨论使用有效的解救药物;通过学生对“患者”的访谈来学习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药物治疗,发现用药误区;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检索相关医药知识,制作课件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扩展探索的空间;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典型事故分析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激发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结合学生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护理专业教学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媒体报道的医疗事故和往届学生在实习时出现的差错,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医疗事故的发生与缺乏责任心、对用药护理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知识陈旧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医疗事故离他们很近,在工作中仅有热情和责任感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仅靠在学校获取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体会到终生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在学习药物学的过程中,经常向教师咨询一些学生本人或其家人的用药问题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家庭用药调查,指导学生对家庭成员所患疾病及其用药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对家人进行用药指导、纠正用药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3教给学生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药物学的学习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在一学期内学生要接触很多药物,记住许多陌生的药名,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如果学不得法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适当学习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法。
针对药物学知识点“散”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例如,组织学生横向比较抗微生物药、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类药物,使学生对三类“消炎药”的作用环节、用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采取分析推理的方法,根据药物作用,分析、推理药物可能的用途和不良反应,并将该法贯穿于药物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主动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非常容易记混,但学生如果能将阿托品与验光配镜时扩瞳的经历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和调节麻痹所致的视近物不清的问题。此外,可结合生活经验,如学生们知道“退烧”时会出汗,要多喝水,因而在学习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时,通过知识的迁移就很容易分析出使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退烧”时,应嘱咐患者多喝水,出汗多还要防止着凉。
4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促进自主高效学习
医学的迅猛发展,各种医学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信息大量增加,有了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有自主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然而,对我校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获取医学知识的途径:完全通过课堂学习的占73%;遇到医学问题时,36%的学生首先问老师,45%的学生先问同学,17%的学生首先利用网络来解决,2%的学生不予解决。这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因而在药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获取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医学信息的关注度。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如果只是生硬地执行和使用,是无法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需要的,不能适应生活与教育的结合,不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善于打破教材结构。例如,以抗感冒药为专题的讨论课,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常用的抗感冒药,针对常见的四种组分,分析各成分的作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网络获取知识的便捷,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也体会到团结协作带来的乐趣。
5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监控学习过程、定期进行评估是成功推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实践及能力的考察。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估等方法,将平时成绩的打分权交给学生一部分(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患者用药调查报告、相关医药信息的收集、整理等教学活动),这种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在鼓励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评价的内容应该主要放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应该是全面、动态、多样的,应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惟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都在不需要教。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固然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能让学生进入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的境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新晨: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Oxford:PergamonPress,1981.3.
2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inlanguage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1415.
篇2
一、创设活跃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厌学”、“苦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和学生有亲近感。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上合理优化结构,问题的设置有层次,针对各个层面的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游戏情景(各种形状的车轮行走动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数字、运算,而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学生们动手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拼一拼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经历了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示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机械思维和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学应多用形象的图片、幻灯片演示和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情境,学生就会兴趣倍增。
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们班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变化长方体的演示教具,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其多种器官的参与,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动画片小羊吃草)变静为动,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中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变学会为会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篇3
针对现阶段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偏低的现状,需要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模式上来创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模式:
(一)注意中学生自主行为的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注意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自主行为区”,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改变各种行为失调问题,让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而服务。为此,可以应用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研究式学习模式,合理应用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此外,还要采用各类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水平、辐射思维水平以及发散思维水平的培养,根据教学活动进行整改与调整。同时,还要借助各类手段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将传统“教师主宰”的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导”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仅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来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与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此外,还需要利用教材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的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虽然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但是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鉴于这一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的传授,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来编写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应用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采用正面激励法,避免惩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目标需要适当高于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完成,学习目标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之后,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获取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应用多样化学习路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只有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持久的自主学习能力。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扭转不良的学习方法,只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才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自主,主动,自主性学习,激趣,独立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如今必须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目的是要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多讲,习惯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久而久之,学生要么逐渐地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要么丧失自己学习的能力,这两种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新课程下的英语老师有必要对此种状况做些反省,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比较,得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唤醒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他们乐于参与。为此,我们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新课导入时的示范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听者或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巩固阶段时的帮手。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要多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还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景,努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说、读和表演,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Goforit!七年纪下册一单元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2.Willpeoplelivetobe200yearsold?3.Willkidsstudyathomeoroncomputers?4Willtherebemorepollution?5.Whatwillyoubeintenyears?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为自己设计一下未来的工作环境和蓝图,将图画上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了很多书籍、报刊杂志。课堂用了10分钟时间在小组讨论,组员分享,汇总,整合之后进行汇报。学生们非常主动认真,踊跃汇报,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稿件”。课后挑选出10位做得特好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本单元的语言材料设计了交际任务,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景中,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激趣—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激趣,即激感,激起兴趣,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Goforit!第二单元时,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1.Whatproblemdoyouhaveinyourdailylifeorinyoustudy?2.Doyouhavesomehappinessinyourdailylifeorinyourstudy?学生在成长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惑,但同时也有许多快乐,成长的快乐及烦恼,把他们说出来,然后每个大组派个代表上台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畅抒己见,这种“问题教学法”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思维都大有益处。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熟练掌握了会话技能及语言规律,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三、在创设自主参与条件的同时,重视全体参与
1.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灌输者,学生是接受者,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尤其是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新课程下的现代教育观应该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奔向知识与能力,奔向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要求学生要精神饱满地大声讲英语,不怕丢脸,不怕出错,同时坚信Icandoit.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学生有了这股热情,自然在课堂上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开口。1)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英语课上尽量多用英语教学,尽量少用或不用母语。一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在这一天只能用英语交流,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开口,主动参与用英语交流。2)值日报告,报告形式可多种多样,可是自由演讲、小品、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唱英语歌等等。值日报告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准备值日报告的过程,正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和自主参与说英语的过程。3)游戏。游戏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初中生贪玩好动、好奇心及好胜心都很强,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Bingo游戏,猜谜游戏,接力采访比赛,速认速记比赛等等。游戏的趣味性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主动开口说英语。通过游戏,既能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又能复习有关的语言点。
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引导学生碰到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答案中,迅速找到一个最佳答案。以下题为例:
Whatwouldyoulike?______________
A.Somebananas.&nb
sp;B.Alittleoranges.
C.Ilikeeggsalittle.
D.IlikeChinesefoodverymuch.
先让学生清楚问的是喜欢什么物品,而不是喜欢物品的程度,在次弄清some和alittle的区别,才能得出标准答案。又如,在教学although与but时,多给学生几个例子Althoughisold,heisverystrong.Ilikeplayingfootball,butittakesmealotoftime.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知道,译成汉语时要用到关联词“虽然,但是”,随后让学生造出类似的很多句子,再引导学生归纳出although与but的用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获得了语言的技能,更好地掌握了语法。“给”永远给死的知识,“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五、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评价
篇5
【关键词】数学 自主学习 兴趣 质疑 实践
学生学习不是你教会了什么而是你让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这种自我发现是教学最佳境界,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永远难以忘记的知识掌握,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找到了规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体验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如何实现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开放思维,自己探索和发现,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也是每一位老师需要认真操作,认真探究的问题。在知识和信息膨胀的当今时代,终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比学会的知识更为重要。要终身学习,学生必须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集中反映在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质疑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要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是扼杀学生的天性,是在某种程度上剥夺学生喜欢学习的权利,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兴趣会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使得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数学教学中,只有那些对数字和数学充满好奇和热爱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数学课上使自己活跃起来,积极认识。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需要进行细致详细的课程准备和推敲,让学生对所介绍的内容的方式充满兴趣。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喜欢的生活话题,他们的认知器官马上会调整到兴奋状态,学习的主动性也因此提高。比如,老师在讲解和出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出得贴近生活,学生们就更有兴趣去做这样的题目。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天,小明在操场上做操,他前面站着8个人,他后边站着7个人,那么请问,他这一行总共站着几个人啊,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立马七嘴八舌开始说,有的说是15个,有的说是16个,显然,说16个人的同学是对的,那么说15个人的同学老师该怎么教他们呢,老师可以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小明是不是人呢?学生们就开始大笑,当然是人那,学生们被老师问到这里,基本已经明白了这个题目的主要问题,于是当老师再次问究竟是多少人的时候,学生们会异口同声的告诉老师标准答案。再比如,让学生认识正方体,老师可以直接拿来一个魔方,学生们大都玩过魔方,对于魔方的结构了如指掌,老师可以拿着魔方问学生魔方究竟有几个面啊,有的学生能够答上来,有的学生会答错,对于那些答错了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们在课后拿着魔方好好研究一下,究竟有几个面,学生们对别的不感兴趣,但是对魔方肯定爱不释手,会仔细研究魔方究竟有几个面,还有,为了培养学生对立体的认识,可以叫学生画一个粉笔盒,或者画一本书,甚至画一张桌子。学生们在这样类似于玩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立体图形。当给学生讲述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要是你自己走在中间,爸爸妈妈走在两边,是不是一个对称图形呢,学生会告诉老师,不是,因为一边是爸爸,一边是妈妈,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是不一样高的等等,然后老师可以让他们举出很多他们认为是对称的图形,这时候学生会活跃,讲出他们认识的对称图形,他们会说出窗子、桌子、打开的书等等。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比一般的问题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使用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他们兴趣,让他们乐意学数学,自主去探索数学的奥妙。
二、“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形式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产生疑问正是学生思考的表现,恰当质疑反映着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要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学习是学生的自己的发现和构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讲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深入理解所学内容,通过讨论找出关键,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老师及时地予以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质疑和发问中思考,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了三角形稳定性之后,会很怀疑,觉得三角形可能不是稳定的,这时候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让他们动手试试看具不具备课本所描述的特点。那些亲手制作或者亲手测试过数学模型的同学,自然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为深刻。
三、“实践”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数学问题很多都是生活问题,这也是很多数学问题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反过来学生应该把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反复的测验和运用,这才能保障他们自主学习,并牢牢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实践,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办法,只有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探索,学生才能学会学习。通过合作自主探索,学生可以发现解决更多的问题,也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数学科目自主学习增加可能。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对所学内容细思考、多质疑,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运用于生活实践,自主地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老师对这一趋势要多加引导,让学生尽早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对他们的成长是不无裨益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不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实践证明,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这条主渠道长期以来都由教师主宰,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以落实。因此,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体会如下。
一、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思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反复强调质疑并解读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主动提问,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敢疑敢问,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
我在日常教学中,教学伊始,让学生针对预习,围绕课题质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突破定势,打破常规,针对文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问题质疑;讲读课文之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面对全文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乃至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看法。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后,根据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我启发学生从文章内容安排上,紧扣“鸟的天堂”与“茂盛的大榕树”,质文章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疑问,不少学生提出:课文是写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用了一定篇幅写茂盛的大榕树呢?通过辩疑,释疑,学生对作者安排材料的用意有较明确的认识。
这样教学,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对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培养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二、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学中要训练的东西很多,如果老师讲得多,问得多,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多读、读好。特别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更要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理解课后问题及讨论学生自提的问题时可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中描写侵略者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句子时,我主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品味词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帝国主义强盗们的贪婪野蛮,领悟作者对侵略者万分憎恨的感情。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学生质疑:小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对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然后按“现实―幻想―现实”的内容引读、插读、分角色读等,使学生边读边体会小女孩是因为实在太冷太饿又没有欢乐,才会有这样的幻想,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万分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传统教学中,大多以教师的讲为主,老师讲词语、讲句子、讲段落、讲中心,一讲到底。这样,怎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做法,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使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学生自提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给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再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其间还可允许别的学生补充或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主动性。
四、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往上课,大部分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往往是串讲串问,极少留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就是有练也往往搁至课尾,甚至拖至课外。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应该在课堂上空出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设计这样一些练习题:
1.认真默读这段课文,思考:
(1)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2)“甜蜜的希望”指什么?这个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课文以“梦”作为结尾,说明了什么?
2.根据对第1题的理解,用“即使……也……”、“尽管……还……”、“只有……才……”各说一句话。
篇7
一、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欲望,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种欲望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
通常同桌或四个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分组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满意的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体现自主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 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多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偶尔有些忘乎所以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愿学、会学。
篇8
一、提升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对象来看,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学习需求,而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具有统一性,这决定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将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语文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对接具有着重要意义。
2.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育过程能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自主调控,在这种要求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促使学生具备更加独立和广阔的思维。与此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堂外的语文价值,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好的持久性,这对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所发挥出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1.教师需要对自身角色做出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出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流程,都由教师负责制定,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角色做出转变与重新定位,特别是需要从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向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转变,并且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问题,将知识点灌输转变为学习方法教学,从而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
在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中,合理的学习规划是提升自主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在开展学习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学习的目标。其中,语文自主学习目说纳瓒ㄓΦ本哂心讯仁手械脑则,避免因为学习目标难度太大而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也要避免因为学习目标难度太小而难以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具体而言,在明确自主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案,如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解决自身对语文知识点的疑惑,对语文教学内容做出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3.强化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初中语文学科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生活中充满了语文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语文知识进行挖掘与掌握,有利于学生文化事业的拓展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信息整合能力进行强化。如当前的初中生都具有了一定的互联网信息检索能力,在教学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教师通过互联网检索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课程以及其他预习资料,从而确保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出初步了解。
篇9
1.创设愉悦合作情境,促使学生“乐学”。对有些知识的教学,若一板一眼地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应采用“探索发现”教学法,从实际生活引入知识,启发学生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这里有争论,有质疑。在质疑中学生证实了自己,在争论中他们认识了真理,掌握了知识,也建立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愉悦的学习情境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而要通过暗示或扼要提问等方式来提醒,引导其融入学习的主题;二是当被质疑的学生答不上或答错问题时,不要简单地下评语,更不能训斥,而要耐心启发、诱导他们积极思考,直至明确问题的实质。
2.创设成功自信情境,促使学生“能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厌学,就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生活,启发他们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学,为国家建设而学;还有的学生基础不好,便错误地认为自己“笨”,不是学习的“好料子”,于是对学习畏惧,逐渐失去信心。对这样的学生要知识与心理“双补”。一要帮助他们复习功课,重新打好基础,并在课堂上给予表现的机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二要在心理上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品德,只要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也要鼓励表扬他,使其具有良好的心智状态,建立起想学、能学的信心和意志,促进其能力的提高。
3.创设可操作情境,促使学生“会学”。每一个抽象概念的建立,都必须从具体的客观事物出发,让学生观察、分析、操作,从表象到本质去认识事物。也可以通过探索性的操作、分析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的要点,而且掌握了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了,而且“会学”了。
篇10
第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例如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如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等现象,让学生了解比较线段的长短时要将线段移到一起,有了同一起点才能进行比较,然后自然地过渡到需要学习的未知的数学知识上去。用我们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就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开始。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从旧知推出新知的思维方式,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段连接到一个思维链条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教师要组织设计好课堂教学每一个活动,实实在在地体现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整体的发展。在《可能性》这一节课中,教师提供分别装有10个红球、10个白球,5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三个盒子,通过学生摸球,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这样有趣味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来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等,让学生经历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在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活动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搞浅层次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到结论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很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景象,并不代表课堂教学效果就很好,其实是让表面上的积极性掩盖了学生学习的不足。另外在小组活动之前必须要对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对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不能把小组活动搞成学生说说笑笑的场所,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带着问题思考、操作,才有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游戏公平吗》这一节课中,在分组活动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然后要求活动后书写你从中得到的结论或想法。分组活动中转转盘的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盲目地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最后通过一位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同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更多的人在学习中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
第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的指导,积极地参与,增加师生的交流。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你有什么发现?”“你有那些独到的见解?”“说说你的看法?”等等。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形式和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或偏差时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以明确活动的目标,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与学生“合作交流”。但教师参与学生的谈论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在学生在思维受阻时,适时的点拨,并且要争取与更多的学生交流的机会,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对话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一种形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这种对话淡化了师生之间的界限,老师更象向导或参与者,对话者更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更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把老师作为合作交流的对象之一时,不仅仅使学生的的热情提高,思维方式得到改变,而且使老师在对话的过程中也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了解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