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婉转范文
时间:2023-03-21 02: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回婉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地砖铺完隔一晚就踩了可能会造成地砖不平整,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影响地砖整体的美观性。
2、并且地砖与地砖之间还会产生一定的缝隙,使其出现松动的现象。
3、由此可见,铺完地砖之后最好隔几天之后,待混凝土彻底凝结了再踩上去。
以上就是关于地砖铺完隔一晚就踩了会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据天津的从业者杨先生介绍,虽然像“北上广”(指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各个省会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攀高,特别是房租,但是这些地方依然是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首选的职场生涯起点。另外,由于不少国内名企只会选择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中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因此不少身处异地且知名度不高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来自一些小城市的学生)会感觉不公平,他们对于参加这些校园招聘有较强的需求。可是要到异地求职,大学生会面临很多,诸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于是杨先生便于2010年12月底,投资大约8万元(主要投资是雇佣汽车、司机以及前期一些费用垫支),开始组织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以及辽宁省四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北京、上海、天津、大连、济南等地求职。
杨先生表示,自己的盈利点其实和旅行社是一样的,拿一些诸如快捷酒店这样住宿餐饮机构的返点、差价,以及部分景点的门票差价。别看大学生主要目的是求职,但是旅游也是他们的需求之一。至于收费标准,要结合大学生去的目的地,时间长短以及参加招聘会的级别,略有不同,少则三四百元,多则千元。
赚钱小技巧
1.如果一次组织学生的数量低于100人,那么投资者基本属于白玩。因为学生的消费能力不高,所以收费不能高,如时间最少两日(一日的业务利润很低,基本不做)的求职“旅行”,收费大约三四百元(含吃住行)。而汽车、司机等都需要投资者雇佣,净利润率并不高。这一年的运营,杨先生运气不错,一共组织了十七八次,人数最少的一单业务,也有300多人,他大约净赚了不到2万元。
2.每年的11月份开始到转年的8月份都是该生意的旺季,但这不意味着投资者淡季没有事做,投资者需要利用淡季到校园中进行宣传。
3.多地“求职”利润高。组织求职者到三地以上地方的求职“旅行”效益最高。一般最后一地选择旅游景点较多的城市。因为大学生参加完多个招聘会,会感觉到身心疲惫,需要到景点游玩放松。
篇3
夕阳染红粼粼波光
风缱卷落幕后的孤单
轻轻细数斑驳古墙
天边一抹艳丽娇阳
剪一幅温馨雕像
羡慕如霞
落满河岸
青瓦灰墙
浸染几世纪的沧桑
这古镇
收藏了多少爱恨情长
斜阳作灯云霞若纱
短笛声声低回婉转
篇4
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优秀青年艺术家来说,史依弘此举有一定的风险。在此之前,有人担心,史依弘的嗓音华美亮丽,现在唱低回婉转、哀怨缠绵的程腔,会不会唱砸?火爆的观剧场面作出回答――两场《锁麟囊》一票难求,剧场里甚至出现罕见的加座现象。
《锁麟囊》是当年程砚秋根据焦循《剧说》中一段素材,请著名戏曲作家翁偶虹编写的。剧情演登州富户女薛湘灵出嫁之日,花轿行至中途遇大雨至春秋亭暂避。此时又来一顶花轿,轿中贫女赵守贞感世态炎凉,悲伤啼哭。湘灵仗义怜贫,以内贮珠宝之锁麟囊相赠,雨止各去。六年后登州大水,湘灵与家人失散,逃难至异乡,孤苦无依,暂在当地绅士卢家当保姆。在陪公子天麟游戏中,天麟将球抛入小楼上。夫人曾嘱勿上小楼,而公子逼薛湘灵取球。湘灵上楼,见自己的锁麟囊供在楼上,不觉悲泣。原来卢夫人即赵守贞,知湘灵为赠囊之人,敬如上宾,并帮助寻找其母、子和丈夫,一家团聚。《锁麟囊》是一出悲喜剧,为程派艺术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我观看了史依弘演绎的《锁麟囊》后,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好戏人人爱演,梅派青衣学程派演唱《锁麟囊》,确实是“一样心情别样娇”,非常动听好看。史依弘再次在京剧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史依弘演《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程派韵味浓郁。程派唱腔以二黄腔最美,高则行云流水,给人以舒适、亢奋之感;低则涓涓流水,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程腔特别善用低腔,细若游丝,若断若续,达到“声断意无穷”的佳境。薛湘灵流落卢家当保姆时的大段唱,是典型的二黄腔。先是【二黄慢板】两句:“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一腔哀怨,深沉抑郁,慢而不断,尽在其中;接着是大段【垛板】,道出了“老天爷的一段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且自新,改性情。”由低回转为激昂,快而不乱;再转【二黄快三眼】:“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我的儿啊,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继续用低腔唱出了自己的不幸。接下来,史依弘又运用扬袖和旋袖,水袖翻飞,忽成朵朵莲花,忽成彩虹骤裂,将心头的无限哀痛展现给观众。凡此种种,都是程派的特色所在。
但是,史依弘演《锁麟囊》,并不是一招一式全部照搬程砚秋的表演,并不全是哀怨的拖腔和“立音”的幽咽,而是根据自己对这出悲喜剧的理解,深入研究了人物的性格、感情,按照自己的嗓音特点,设计出一种新的程腔,即低回中透出华美,幽咽中蕴含高亢,婉转中展现激烈。她的演唱,从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心理情感出发,自然舒畅而不刻意模仿,感情细腻而强烈。她的【西皮二六】“春秋亭”和【西皮原板】“当日里”两大段唱,都展示了融梅派于程腔的特色。我想,程砚秋先生如果泉下有知,听了史依弘的演唱,当会颔首赞许。因为他曾说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的条件,当一个演员不懂得自己的这些条件来闯自己的路子,是最没有出息的。我如果当初只知道按老师教的去唱,以后就不会有‘程派’。”他演《锁麟囊》薛湘灵与母亲重逢时,有个独特的“哭头”,就是取材于一部外国影片中一位著名歌星的女声独唱歌曲,加以变化后融为京剧唱腔的。史依弘学程派,也是重在提高自己的表演才能,在“化”字上下了许多功夫,因而演唱有许多独特的体验和传神之处。
周信芳曾说过:“成年人学流派,为的是丰富表演才能,提高创造力,重点在于吸收精神,可以不过分追求貌似,学的时候就可以‘化’。这,就是孩子们与成年人学流派有所不同的地方。至于相同的地方那就要多学,不应拘束在一个范围之内。”周信芳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史依弘学程派,就是着眼于一个“化”字,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吃力又讨好。诚如李文敏老师对史依弘的评价:“程派的好坏是由扎实的戏剧基本功所决定的,而这些基本功在任何派别都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注重人物本色,做到了这些,不管以前是什么派,同样能把程派唱出高水平。”
篇5
于是,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也时刻渴望着能拥有一份茶的多情,以慰我心底珍藏已久的一份袅袅的向往。
选择一个恬淡的静夜,红尘入睡了,我却醒着,一杯清茶也醒着,婉转深情的音乐也醒着。我想像着古代的那些文人和才女坐在茶坊中品茶的风雅,仿佛走进了遥远古典的岁月中,置身在四周挂着竹帘的楼阁里, “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的诗情,是那样牵人情思,令人神往。我默默自问,品茶时的真情从何处而来?然后又悄悄自己作答,品茶时的真情当然从心间而来。茶有色,却无声,茶有情,却无言。于是,就需要有丝竹管弦的清音雅韵,来挥洒出茶中蕴含的殷殷之情。的确,那婉转深情的丝弦旋律,会让无声的清茶活生生地多情起来。
当夜色越来越浓的时候,我面前的那杯清茶的味道也渐渐浓酽了起来。这时,我打开造型古朴的唱机,放上一张老唱片。于是,一曲深情依依的《二泉映月》就在我的耳边轻轻荡漾开来,我浅浅地啜一口茶,在音乐的婉转低回中品味着一份人间的深情。那一刻,我的心灵和茶香和音乐水融,悄悄地摇曳着细致入微的感动。
其实,这人间的悲欢离合实在难以说尽,惆怅也罢,伤心也好,风流窈窕的女子,满怀才情的文人,千古绝唱的诗篇,惊天动地的传奇,在品茶的这一刻,一切都变得平静无波了,在用心感觉茶香的这一刻,不必深究是什么故事,也不必去询问字里行间和串串音符里的具体情节,重要的是这一缕缕袅袅不绝的深情倾诉,竟然让静夜中的清茶别样丰盈生动了起来。
坐在静夜里倾听着这样情愫摇曳的二胡曲品茶,无端就会让人柔肠百转,情思飘荡,也真切体会到了品茶原来可以如此有声有色,真切感觉到了一杯清茶也可以如此多情。
篇6
许是少了几片橙黄的叶子的缘故,初秋的味道,略显淡淡,淡淡的徘徊,淡淡的伤心。风庭前横挂的然青崒嵂的斜雨笛子;栏窗外空伫的玉阶上隐卧的簇急回归的宿鸟的蹒跚影子;山头前斜照的伤心丽碧的古木的零落叶子;都参杂着淡淡秋意,似乎连略带凉意的空气也显得淡淡,没有水寒烟冷凝愁苦一般的凄冷;没有寒烟衰草渐凝绿一般的婉伤;亦没有独倚斜栏,俯仰昔人非一般的惆怅;反而多了几分暮山好处,吟赏烟霞的醉意;思量古今,每逢秋日,总有太多生活在风月情愁的日子里的人们在夜幕降临时以泪做字,独自感伤泣听子规啼,痛饮别有肠;回首往事,恰逢此时,总有太多的萦回在薄暮烟霏的岁月里的记忆在临风喷霜时以血沿径,独自怅惘风雨无晴,清欢牵挽。
初秋的味道,恰如口角处那似有若无的略带深意的浅浅的噙香的温柔;又如眉宇间那若隐若现的稍有情意的淡淡的低回的婉转;更有一丝初春的薄凉,把万般相思化作一叶扁舟。
看看临旁辗转反侧的掩目含笑的傻傻的我的舍友,心里顿生一丝花深处,湿人衣的淡淡的笑嫣,愿秋风洗百尺高帆,尽秋光之一树铅华 。
篇7
但还是永远不会满足,因为完美,太遥远。属于自己的不会永远陪伴的,所以只会珍惜。
原本的亲切成了矛盾,踌躇对视的目光成也一旦了习惯,而我咽下泪水,为我们友情悲哀、不经意间的叹气。那些侥曾经的侥幸,煎熬。如今看来这般不真实。曾经的黑暗之中的较量与徘徊,是那样憧憬下一个天亮。
“如果黑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我想会是坚持的人最后的星光;如果黑夜不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看,希望诺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
真的好喜欢晴天。阳光那样静谧,一切婉转而缠绵,滴滴雨露窃窃私语。而我感叹终于脱离了堕落阴霾的状态。其实,追逐中的上坡下坡,都归根于和自己过不去,想开了,或许也不算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之路上,清楚属于自己真正的的位置,专着而倾心。努力而尽力。或许属于我的明天,期待是晴天吧。
讨论未来,沉默不算回答吧!给心,找一个方向,让它不再迷茫。给未来一个答复,一份蓄积,一份充实。因为,昨天永远是过期的支票,明天是期票,唯有今天是现金。珍惜吧,就在眼前的路。
以一种淡淡的心情去面对,去欣赏一个物体,一件事或一个人,即或失败了,失败的你也是一首低回婉转,让人击节的美丽的诗。以一种淡淡的心情去面对,你也许并不神奇,并不伟岸,然而拥有一种淡淡的情致你的本身便是一道瑰丽的风景。一种淡淡的心情去面对,你可以把世界看作一道美丽的阴影,但你却不能站在影子之外,没有心的牵涉,虚无和虚伪都只是纸做的玫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每次触笔写字,也是生活的期待,虽说键盘,多了份繁杂,但也多了份灵感。秉持快乐呢!
徐志摩是:“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舒婷是:“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林语堂是:“你去,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席慕容是:“把含着的三百篇诗,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
每天都是像接到一封信的惊喜,都是新的期待,新的祝福,新的努力。我不是影舞者,也不是那一抹流星,但我是拒绝沉默的船,相信自己呢。
篇8
她身穿华丽的舞衣,手挽超长的绸带,在尽情地舞着。她身姿那样轻盈,不失自信;她的舞步那样灵动,不失洒脱;她的身体那样丰满,不失娇态。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悦;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在唐玄宗面前,她忘怀了自己,忘怀了舞伴,忘怀了大殿里所有的人。我是她身边一个小小的伴舞宫女,自然是百分自豪、万分欢喜。一个超凡的舞者,能与她共舞,怎能不让人兴奋。
她虽通晓韵律,能歌善舞,但却没有美好的童年——父母早亡,她一直在叔伯家寄居,受人嘲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那样的日子里,她一直坚持练习歌舞,最终成了一名绝佳的舞。
记得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唐玄宗看中了她的艳姿,选进宫中,她又不得不离开家乡,住那犹如监牢似的深宫大院里。不知过了多久,她还是一个待选的秀女,每天只得对月思乡,但她仍不放弃自己所长,还是坚持每天练习。
当她终于成为贵妃时,面对的却的后宫的明争暗斗。虽然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但一国之君也有为难的时候,她曾把她迁出宫外,弄得她百般不是。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后,“安史之乱”她的堂兄杨国忠被杀,按理说她得到的应该是安慰与怜悯,但迎来的却又是一阵谩骂,认为她有罪,要求唐玄宗赐死她来平息这场战乱,唐玄宗含泪将她赐死,可怜一直坚持不息的她,就这样完结了娟秀的生命。
篇9
晚上,当所有动物都聚集在月牙湖时,联欢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主持人狐狸小姐穿着艳丽的晚礼服,满面笑容地走上台,向大家鞠了一躬,清清嗓子,说道:“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今天在这举行联欢会。下面请百灵鸟和画眉鸟表演二重唱。”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柔美而又铿锵,事儿低回婉转,时而升腾激昂,充满愤懑,充满期盼。太好听了,大家啧啧称赞,。表演完了,它们在震耳欲聋的掌声中走到台前谢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狐狸小姐慢条斯理地走上台,公布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鹦鹉和乌鸦。只见鹦鹉穿着七彩服,乌鸦穿着燕尾服踏着猫步走上台。乌鸦头上扎着一个小辫子,脸上抹满了白粉,在鼻子上面还画了一个红色圆圈,让人看了开怀大笑。开始了,乌鸦坐在凳子上,鹦鹉躲在凳子后面,观众们在台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都不知道他们俩能表演个什么东西出来。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原来,它们俩为了今天的表演苦练了许久,那嘹亮的声音在夜空中颤动,大家为他们连连叫好。
接着,只见幕布徐徐开启,孔雀翩翩起舞,转了几圈,漂亮极了,成了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孔雀挥动着扇子,观众们像触电一般,随着孔雀的表演,情绪也渐渐进入了,犹如春风抚柳,行云流水。跳完了,孔雀以矫健的步子走下舞台,大家都说他跳得好,都为它叫喊。
篇10
墙下狭窄的小巷里,偶尔飘过一把绚丽的油纸伞,又如烟花般倏然消失在巷子的尽头,只留下一串清脆的踏在青石板路上木屐的余韵回响。
看着雨丝绵密的世界,我的思绪也停滞在时空的一点,使我想起村落小巷里那遥远悠长的声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过着粮食田里出、果蔬园里有的生活。至于日常所需的日用百货,则靠穿梭在乡间的挑货郎了。一个拨浪鼓,一根扁担,一只行囊,一张嘴巴,生活便在担子上颤悠悠地开始了。他们用婉转成韵的嗓音,靠约定俗成的器具,打破了村落的寂寞,是乡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声音粗犷清丽,低回悠远,沧桑而又有生命的硬度。而今,喧嚣的市井声淹没了小桥流水、幽林鸟鸣,那熟悉的沿街叫卖的质朴乡音也遁去了,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这使我分外想念那小巷的乡音。
梧桐花开了,那一声声抑扬顿挫的“赊小鸡了”的清脆叫卖声便也嘹亮地响了起来。过去,在农村,哪家哪户不养上群鸡鸭?可是,日子紧巴,青黄未接,便预先赊欠着,等到麦收、秋收后再还账。这种诚信无欺的契约式买卖相沿成习,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沿用。
晨曦微露,雾气还未消去,村落便响起第一声清脆的梆子声。卖豆腐的挑子走过,一路梆声,一路清香。梆子一敲,罩豆腐的笼布一打开,清香沁人的豆腐香便灌满了大街小巷。于是,孩子们在晨起后便能吃上一碗解馋的或煎或炸的豆腐块了。有时,卖豆腐的已经晾了摊(也就是卖完了),忍不住还将梆子敲得一唱三叹,待没菜下锅的人家急急忙忙撵出来,巷子里却只留下了一阵余音回响。
货郎的拨浪鼓敲起来了,欢快诱人,再加上那花腔演员般的嗓子,九曲十八弯地唱上一腔:“拿头发来换针来……”没多大一会儿,货郎的手推车便被男女老少围个水泄不通。老婆婆想换点染料染块布料,大姑娘想换几色彩线为情郎纳几双鞋垫,而孩子们则眼瞅着那些会弯曲的玩具小蛇、会叫的泥人和五彩的弹子挪移不动。那时的生活是那样的单纯质朴,人们虽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求,但也有许多的美好希望,就是这希望点缀着单调的生活,生活也变得不再苦涩。
还有那锔盆锔碗的锔匠们,一副挑子就是全部的家当。一开口,便是浸透着饱尝生活况味的悠长的西北调子:“锔盆子锔碗锔水缸来……”我至今仍能回忆起一个“锔”字的唱腔,开腔便以一个高八度的音高一下子拔到千仞之巅,然后又忽地跌将下来,伴着一个叹息般的尾音,一切生活的滋味都浸泡在这高亢婉转的唱腔中。他们走在里弄街衢,走过贫瘠荒芜,走过天南海北,走过苦雨寒风,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什么地方是他们的归宿。他们只是风雨中卷入窗台的一片泛黄的叶子,是人们柴米油盐中的一部分。他们很重要,却又微不足道。如果少了他们的叫卖吆喝,村落将不再是村落,生活也不再是生活了。他们是乡村的心跳,是水面的涟漪,是逝去的烟霞,是生活的一声叹息。这声音是诗意的,又是饱含岁月痛楚的。
所以,现在我依然心怀敬畏地忆起这游走的声音,因为它曾给初涉人世的我以太多的人生体验。我就像一颗种子,在这如西北唢呐般的幽怨的叫声中一点点破壳出土,吸风沐雨,曲折地生长着。
那些穿街走巷的匠人小贩,他们的生活虽说清苦,却并不寂寞,在自编的小调中吟唱着切身的人生况味,笑对人生,直面风雨。他们总是笑容洋溢,诙谐幽默。可是,他们眉宇眼角的愁苦凝结的皱纹又何曾真正舒展过,心中的悲苦又向谁诉说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