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25 12:2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桌上的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 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 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源远流长,礼仪志邦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赞誉,而餐桌上的礼仪很早就有了,以下编辑小王为大家提供中国餐桌上的礼仪,一起来看下吧。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 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 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篇2
If there is a fish course, it will probably follow the soup. There may be a special fork for the fish. It should be put on the outside of the meat fork, away from the plate.
Usually the bones are removed from the fish before it is served, but if there are bones, you may separate them by the use of a roll or piece of bread in your left hand and the fork in your right. If a bone gets into your mouth it must be removed as quietly and unnoticeably as possible with the fingers and laid on the side of the plate, never placed on the cloth, nor dropped on the floor.
The Meat Course
The main course is usually served by the host himself, especially if it is a fowl or a roast which need to be carved. He will often ask each guest what piece he prefers, and it is quite proper to state your preference as to lean or fat, dark or light. It is also proper to say that i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you. Usually everyone waits, with his plate in front of him, until all are served and the hostess picks up her own fork. Sometimes if there are many guests and the food would be less pleasing to the tasty by getting cold, the hostess may ask her guests to begin eating as they are served. It is polite then to wait till those around you are served and begin with them.
The Fish Course
If there is a fish course, it will probably follow the soup. There may be a special fork for the fish. It should be put on the outside of the meat fork, away from the plate.
Usually the bones are removed from the fish before it is served, but if there are bones, you may separate them by the use of a roll or piece of bread in your left hand and the fork in your right. If a bone gets into your mouth it must be removed as quietly and unnoticeably as possible with the fingers and laid on the side of the plate, never placed on the cloth, nor dropped on the floor.
篇3
营养分析
山药的热量低,不含脂肪,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钾的含量为最高,山药中还含有粘液蛋白。总体而言,山药是适宜糖友食蔬两用。
芦笋炒山药
主料:芦笋、山药
配料:油、盐、味精、葱
制作过程
1.山药清洗干净去皮切成条状,芦笋摘洗干净(底部一片片的小叶子摘掉,老的硬的根部丢掉或者去皮),葱洗净切成末;
2.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待水开后将切好的芦笋倒入其中焯一下直至变色,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斜切成段(芦笋焯好后再切能够很好的保存芦笋中的维生素,否则如果焯事先切好的芦笋很容易导致大部分维生素的流失)备用;
3.锅中留少许底油,加热后将葱花放入锅中,随即将事先切好的山药条倒入锅中进行翻炒直至山药呈现透明状,再将焯好的芦笋倒入锅中翻炒片刻,即可关火调入盐和鸡精搅拌均匀然后装盘了。
芦笋炒肉
主料:芦笋、瘦猪肉(鸡脯肉)
配料:油、盐、酱油、鸡精、葱、姜
制作过程
1.将芦笋摘洗干净,葱姜洗净切末,瘦猪肉(鸡脯肉)切片,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酱油、鸡精和葱姜末腌制片刻;
2. 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待水开后将切好的芦笋倒入其中焯一下直至变色,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斜切成段备用;
3.锅中留少许底油加热后,将腌制好的肉片倒入锅中进行翻炒至变色,随即将芦笋倒入锅中翻炒两下,调入少许的盐和鸡精调味儿,这道菜就做好了。
营养分析
文中之所以出现两种肉是因为,瘦猪肉属于红肉,而鸡脯肉属于白肉,如果糖友也有“三高”症状,最好选用白肉。
芦笋炒木耳
主料:芦笋、木耳(干)
配料:油、盐、鸡精、葱、姜
制作过程
1.芦笋摘洗干净焯好斜切段备用,木耳泡发去蒂洗净撕成小片备用,葱姜洗净切末;
2.锅中加入少许底油,加至五成热,便可先放入葱姜末再将木耳下锅进行翻炒,片刻后再将芦笋下锅翻炒两下,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儿。
营养分析
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许多专家证实木耳具有降血粘的作用。此外,木耳所含的某些成分对某些肿瘤还具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清炒芦笋
主料:芦笋
配料:油、盐、鸡精、葱
制作过程
1.芦笋摘洗干净焯水并沥干水分备用,葱切末;
2.锅中加入适量的油加热,然后将葱末放入锅中,再将焯好的芦笋倒入锅中进行适当的翻炒,最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儿即可。
营养分析
篇4
别将餐桌变成说教孩子的阵地
吃饭本是温馨愉悦的气氛,但是现实中,不少家长却利用这个时间来说教孩子,将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如“你今天都干什么了?”“为什么又犯了错?”“幼儿园怎么又淘气了,每次说你都不改呢?”随着父母的“咄咄逼人”,孩子极力反抗自卫,致使餐桌上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兮兮、乌云密布……这样的晚餐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父母的责问、训斥会使得孩子精神压力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容易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到吃饭时精神就特别紧张,影响消化和吸收,长久很容易产生厌食症,或者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更是得不偿失。再者,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因此,千万不要将餐桌变成说教孩子的阵地。
TIP在餐桌上家长尽量少说负面的语言:“不可以!”“不准!”“马上关掉!”“不要来烦我!”“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让餐桌成为孩子学习的平台
比起说教孩子,其实餐桌上有更重要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摆筷子、勺子、端碗,饭后帮忙收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通过做这些小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会分担,学会为大家服务,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家长还可以在餐桌上给孩子示范或强调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而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一些好的进餐礼仪,如主动帮助长辈摆碗筷、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不大声说话、吃饭的时间不能过长等等。这些好的行为习惯,都可以在餐桌上慢慢渗透给孩子。
餐桌上的交流应以分享为主
一家人聚在一起分享晚餐,全家团聚,互相问候一天的生活,交流生活中的趣事,分享一日所见所闻。因此,吃饭的时候,家长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让吃饭范围变得轻松、舒适。
篇5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年轻男女在结婚前到相关部门登记时,必须如实在结婚申请书上填写各自的学历,那种没有学历或学历不够的年轻人会被“叫停”!因为英国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或足够教育的父母是无法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
进餐礼仪的传授 在英国,孩子从开始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比如: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与客人同桌进餐,先吃哪样菜、后吃哪道菜以及进餐时的穿着、如何与同桌客人交谈等。英国人一向以“绅士”著称,所以他们对进餐礼仪非常看重。在他们看来,一个“无礼”的孩子,既是个人修养不够、家教缺乏的表现,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长大后更不会有所成就。有些家庭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时,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所以,英国的孩子从一周岁左右开始,就懂得了如何在餐桌上像绅士一样进餐,如何帮助家长摆放餐具,如何得体地与客人同桌进餐。餐桌礼仪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本人,提高了孩子的个人修养,也给家长减轻了家务负担,同时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及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餐习惯纳入了餐桌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餐习惯。为此,英国的家长们把进餐习惯纳入了餐桌教育 的内容。他们从孩子坐上餐桌的那天起,便鼓励孩子自己夹菜、进食。家长们认为,孩子自食其力,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上“独挡一面”、自食其力是一个不小的启蒙和帮助。很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英国的家长决不惯孩子这个坏习惯,他们不仅给孩子讲解每道菜的营养、味道,让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摄入更多的营养,而且还亲自给孩子作进餐的示范,从而改变孩子任性、自私的习惯。
篇6
典型问题:
A
你注意到了吗?很多孩子吃饭的姿势很难看,总是头埋得低低的,眼神是散的,根本无暇顾及周围的人,为什么?被父母“训”出来的。很多家长平日上班忙,餐桌几乎成了教子最便利的场合,一边吃饭一边批评孩子,长此以往,餐桌上孩子总是埋头吃饭,心不在焉,眉头紧锁,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别怪你的孩子出门不给你长脸,不大气,是你们长年累月的“餐桌教子”已经让孩子觉得吃饭是教育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他如何表现得欢快有教养呢?孩子是装不出来的。
延伸问题:
有的孩子在家里压抑狠了,一到外面餐桌上就“乱来”,表现得很“疯”,根本谈不上礼仪。为何?家里父母管太多了,管狠了,物极必反。正常的餐桌礼仪从不教,餐桌上只讲学习,问成绩,吃饭时不讲心情,只讲效果(有没效果不知道),孩子小不懂得,大人也该懂,在压抑的氛围下吃饭,如何吃得下吃得好?吃相自然就更谈不上了。
对比:
英国家庭:音乐中就餐
英国的家长从来不在餐桌上训孩子,他们在餐桌上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学业,而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当然包括吃饭的礼仪。现在是个常识缺位的年代。比如他们注重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他们把进餐看作是一家人分享的重要时间,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着餐桌的一些表现,比如你的表情(要保持微笑,这对自己的心情和与你共餐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你说话时的姿态(停止嚼东西才能说话),不要说一些影响就餐心情的话……他们不会打开电视,而是打开音响,选一段孩子或者自己喜欢的曲子,一家人在音乐中愉快进餐。我常常很奇怪,他们的孩子为何吃东西如此地优美,原来是这样的氛围造就的。
澳洲家庭:一张餐桌开始的审美
去澳洲时我有幸去一个当地家庭做客。她们家的就餐环境很特别,不是固定不变的,谁说要被一张餐桌限制住?比如,阳台上阳光很好,马蹄莲开花了,那么,就搬到阳台上用餐;如果客厅窗口的树冒出新芽了,值得观赏,那么,就搬到客厅用餐;餐桌也可能转换到孩子手工桌上,原因是孩子自己动手做了个台灯,那么一家人当然就在台灯下用餐……而且,一定要铺上桌布,摆上鲜花。麻烦吗?一点都不,他们注意到的是用餐的心情,讲究吃饭的气氛,一定要找一个能增加快乐感的用餐环境。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变化,而且他们比父母更热衷这种变化。他们在餐桌上非常快乐和礼貌,对我说:阿姨,你吃的牛排里有春天的香气。我听了,呆了好半天,那个才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情趣,吃饭的表情很生动。这是餐桌的审美教育。一个孩子,他的审美原来是从一张餐桌开始的。
法国家庭:孩子,你慢慢吃
中国的父母在餐桌上对孩子常说的话是:“快点吃,吃完了赶紧做作业。”“吃饭这么慢,拖拖拉拉长大怎么干大事?”而法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孩子,慢慢吃。他们向孩子传达的一个理念是吃饭是一件享受的事,要学会享受美食,连饭都吃不好的人能干什么?只要在家进晚餐,他们一般会告诉孩子,沐浴后再进餐,换上喜欢的家居服,胃口会好很多。放松再放松,才是对食物的尊重。孩子们也喜欢看到父母穿着可爱的家居服跟自己一起慢慢享用晚餐,在如此放松的进餐环境中,法国家庭的父母会借机给孩子讲一些美食和餐具的鉴赏之道。吃相不是“训”出来的,真是环境熏陶出来。吃饭对他们来说,是如此放松美好温暖隆重的一件事,吃相好很容易做到。
餐桌上,请让学习走开。改变难看吃相我们应如此教孩子:
1吃饭是一件享受的事。
2对美食要有基本的鉴赏力才能谈得上热爱。
3基本的餐桌礼仪一定要懂,细节决定素养。
《好日子》一句话提醒:
父母培养孩子吃相首当其中是要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这个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非常有益的。千万不要把饭桌当课堂,即使当课堂,也是学习之外的课堂。
B
在良好的氛围中,再去提醒孩子注意这些餐桌礼仪并不难
1.吃饭的时候,不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吃完后,要向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大家慢吃。”然后才能离开。
2.在外吃饭,各种新鲜菜式和点心很多,孩子看到喜欢的菜,很本能的反应是“这个我爱吃”,一定要告诉孩子,外面的东西再好吃,都要有良好的吃相,尝一个后尽量不要再多要,实在想吃父母会单独买给你,在外面不要贪。
3.要告诉孩子基本的餐桌礼仪,保持面前的清洁,不要影响到坐在身边的人。吃相代表着教养,上海有教养的家庭教育孩子吃完螃蟹的余物都要整整齐齐的。
4.提醒孩子吃东西尽量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孩提时期如果没有纠正,成年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5.自助餐最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家教。选择很多时,往往可以很轻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告诉孩子,吃自助餐时吃多少拿多少,不要贪多。离开时,餐盘尽量不要留食物。
6.嘴里吃着东西时不要说话。
7.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8.喝水前,先擦一下嘴巴,这样就可以保持杯子干净。喝水的时候,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
篇7
要想气质高雅,除了合宜的穿着打扮之外,得体的举止也是必备条件之一,如果你希望在用餐时也能展现绅士淑女风范,有一些餐桌礼仪一定要注意。
从进门、用餐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有必须注意的地方,虽然有些繁琐但也不至于太困难,只要利用机会练习,相信培养餐桌上的气质也是轻轻松松。
工具/原料
气质高雅、穿着打扮、绅士淑女
步骤/方法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
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请不要偷放进自己的包包中。
注意事项
中国古今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篇8
餐桌礼仪五大禁忌
食不言寝不语
切记不要在饭菜还含在嘴里未下咽的时候就同别人讲话,这一点是非常忌讳且不礼貌的。如过对方很着急得到答案,你一定要用手捂住正在咀嚼的嘴巴,反过来讲,如果你看到别人正在咀嚼食物,也不要去跟别人讲话,看到别人在夹菜的时候也不要去敬酒。
学会礼让和安静
很多小孩子总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会把喜欢吃的东西顺其自然地拖到自己面前,大人也任由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孩子们在餐桌旁跑来跑去大声喧哗,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中餐礼仪,是教会孩子懂礼貌重要的一步。
坐有坐相
魔法导师顾薇薇很欣赏这句话坐有坐相。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弓腰驼背的,她的恩师国际时尚礼仪专家周思敏老师,就无时无刻提醒她一定要坐直。
跟随周思敏老师学习的多年的时间里,不管她是在镁光灯下、荧幕前还是平时聊天的场合,背都是笔直的。所以在餐桌上,你也一定要注意仪态,不仅是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也可避免胃部囤积食物导致身体不适。
说到周思敏老师,顾薇薇导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她保持好身材的秘诀吃饭时小口小口地吃,吃一会儿就停下来。这样吃得比较慢也会比较少,吃饭时候细嚼慢咽不仅仅提升自己的气质,也是对身体比较健康的方式。
关于夹菜
在有玻璃转盘的中餐餐桌上,夹菜的时候应顺时针转。这一方面寓意着顺意顺利,另一方面也是根据人体的运动方向习惯规定的。当每个人都顺时针转动转盘的时候,如果你逆时针转动就会显得很突兀,并且要注意的是在上菜品时应先转到主宾或尊长面前。
在讲究老规矩的人家吃饭,还有主坐、次坐等很多区别。虽然现代人普遍不在乎这些了,但我们研究的时尚礼仪是非常科学化的礼仪。不管是那种礼仪,它都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只有能考虑到别人,注意到别人的不便时,你才能从内心里成为一个真正讲礼貌懂礼仪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包括吃到过的美食,都是足以撑起Ta与众不同气质的东西。地理地貌的不同、餐饮文化的不同、祖国各地种族的不同,都是导致我们生活性格特点迥异的原因。 一个人想要变得在礼仪上更自信,一定要多学习,并且多出去走一走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宽阔。
如何保持优雅和自信、所有在外人展露出的细节美,都是平时锻炼出来的。在此,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时尚礼仪传播出去,让时尚礼仪文明之花开遍大江南北,让所有人都成为知礼懂仪的一份子。
餐桌礼仪常识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十、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1] 入坐。
十一、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十二、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十三、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托拉座椅。
十四、喝汤要用汤匙,千万不要端起碗来喝。
十五、喝汤的方法汤匙由身边向外舀出,由内向外方向舀着喝。
十六、喝汤时,第一次舀汤宜少,先测试温度,浅尝。喝汤不要出声。
十七、喝汤时,不要任意搅合热汤和用口吹凉。
十八、汤舀起来,不能一次分几口喝。
十九、喝完汤,汤匙应搁在汤盘上或汤杯的碟子上。
二十、面包要撕成小片吃,吃一片撕一片。不可用口咬。
二十一、如要涂牛油,并非整片先涂,在撕下来吃,宜先撕下小片,再涂在小片上,送入口吃。
二十二、撕面包时,碎屑应用碟子盛接,切勿弄脏餐桌。
二十三、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二十四、面包切用刀子割。
二十五、如面包是烤热的,可以整片先涂牛油,再撕成小片吃。
二十六、汤将见底,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桌心,即向外倾斜,以便取汤。
二十七、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坐。
二十八、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二十九、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三十、餐巾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三十一、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十二、餐毕,宜将餐巾折好,置放餐桌上再离席。
三十三、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应用匙取食。
三十四、粒状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来吃。
三十五、葡萄连子吞吃,如欲吐子,应吐于掌中再放入碟里。
三十六、汁少较脆的水果如苹果、柿子、梨,可将之切成四片,再削皮用刀叉取食。
三十七、桃及瓜类,削皮切片后,用叉取食。
三十八、香蕉可用刀从从中划开,将皮向两旁剥开后,用刀吃一口切一口。
三十九、台湾的柑,用手剥皮后,,可用手一片一片的撕下来吃。
四十、草莓类多放于小盘中,用叉取食。
四十一、西餐在吃水果时常上洗手钵,所盛的水,常撒花瓣一玫,供洗手用。但记住,只用来洗手尖,切勿将整个手伸进去。
四十二、刚吃完水果的手,不宜用餐巾擦手,应先洗手指,再用餐巾擦干。
四十三、一般蛋糕及派,用叉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用叉取食。
四十四、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以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四十五、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四十六、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是招呼两侧的女宾。
四十七、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四十八、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四十九、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五十、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五十一、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五十二、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五十三、自己手上拿刀叉时,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五十四、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五十五、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五十六、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放屁。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五十七、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五十八、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五十九、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六十、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身手横越,长驱取物。
六十一、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六十二、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六十三、 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六十四、在餐厅就餐,不要抢着付账,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抢付账,未争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
六十五、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
篇9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常识
家族的饭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
2、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
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2、“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3、“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5、“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餐桌上的常识
有食物在嘴里时,不要说话,等食物进了肚子再开口。一边吃着一边说话的样子会非常难看。还有吃饭时嘴里千万别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自己可能没感觉,可坐在你旁边的人一定很难受,但又不好意思向你指出。
篇10
关键词 筷子 叉子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1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从不同的餐桌文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单元,中国人的社会存在首先依存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 再延伸至家国社稷。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个人、家庭、国家融为一体,文化上兼收并蓄,价值观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保护全体利益。“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独食难肥,共食才能汲取营养;独食无味,共食才会其乐无穷。”目的是为了加强人情往来,群体联系。中餐桌上的热闹气氛与西餐的雅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人宴请客人往往为了表现热情好客,铺张排场,在餐桌上还频频给客人布菜夹菜。客人们一上桌,便滔滔不绝,谈天说地,劝酒敬烟,甚至吆喝划拳,现阶段的这种风潮有悖于传统儒家文化“食不语,寝不言”的教诲,已远超出文明的界限。
比较正式的宴席的座次安排, 也体现出这种不同的文化认同。传统的中餐宴席使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现代宴席,主要用圆桌及方桌, 但往往男性与女性分桌, 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而西餐宴会中, 主角是女主人,一般使用长形或马蹄形餐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客人还应送瓶葡萄酒或鲜花,或为女主人准备纪念品等小礼物,这也是社交场合的起码礼节。
2 面子观念
在西方社会中也有面子观念,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提出了“面子保全论”,指出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他们将面子分为正面面(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自己的愿望受人顺从, 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夸赞对方就是西方人典型的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不管多么简单的菜肴,都会得到客人的赞美。如果每道菜都吃完,会令主人很高兴,说明自己的心意和努力得到客人的肯定。餐后告别,客人们总要表示“have a nice dinner”(吃得很高兴)。而负面面子是与正面相对而言,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 即具有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 凡是有违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行就会被认为对他人负面面子的侵犯。与之相应,在西方更受欢迎的还有自助餐和鸡尾酒会,形式更加自在随意,按照个人的喜好和食量自由选择,便于相互联络与交往。另外邀请他人外出用餐,往往是AA 制,各人付各自的帐,或平分账单,若为人付账需事先说明。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核心的熟人社会,即人情社会,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家族和他人的评价。在这种特定语境中,人们往往十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以寻求和捍卫自己的优势,保持体面和尊严。在家族和交际圈子中,人们习惯用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关系和行为,谁的面子大,谁的话语权就大,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高。因此人们热衷于请客和被请,谁的应酬多,宴请的档次高,客人的级别高,谁就“有面子”,在人际交往中,也乐于互相“给面子”。比如餐桌上几乎每宴必有的敬酒环节, 敬酒者和被敬者竞相表演的一套套说辞,言不由衷,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于面子。餐后争先付款买单,即使无意出钱,彼此心照不宣,也要做一番“争面子“的表现。
3 总结
有些时候不同的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产生误解, 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又是造成礼仪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和理解深藏在礼仪背后的文化因素, 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交际的原则和习惯技巧。餐桌礼仪作为礼仪中的一种,是我们与西方人交往时难以避免的,因此,对餐桌礼仪的研究不能只分析东西方差异的表层,需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际障碍,避免产生误解与冲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