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04-02 10:1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13-02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过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改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特点
每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科学、合理且符合教师风格、符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
1.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所谓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套娴熟的课堂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这些运用的手段包括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色彩、音响等,教师们根据教学需要,把这些手段和方法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课堂教学艺术。
2.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等特点,把握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能更好地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教学创造,根据具体教育形势的变化,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变化,创造并使用最适合当前的课堂教学艺术。
(2)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和谐,和谐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学目的的达成。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正好促进了课堂的和谐:每一堂课,从导入到总结,都是课堂教学艺术支撑着课堂的和谐,都是课堂教学艺术营造着和谐的课堂氛围,都是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艺术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艺术也受到教师自身引导因素、学生的主体因素以及班级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艺术的形成和运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和质量,教师们绝不能忽视这些影响因素的力量。
1.“蛇无头不行”。在新课改背景下,多数教师虽然改变了以往的陈旧教学观念,推崇“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但是,即便如此,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领头者,教师的引导、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素养、性格,等等,都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和最终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鸟无翅不飞”。在新课改背景下,一改往日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学生更加受到关注,其需要、兴趣、态度等都将影响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和效果。
3.“人无魂不立”。每一个班集体都有自身的班级文化,并且每个班集体自身的文化都存在差异,班级文化对于课堂教学艺术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班级文化是在班集体平时的运转中形成的,班级文化反映了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班级状态,等等,这些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往往会影响其课堂教学艺术的选择。
总之,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以及班级文化都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及其最终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值得注意。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构成环节
课堂由一定的环节构成,而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有其相应的课堂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课堂教学艺术共同构成并影响着课堂的整体质量,每一个环节的艺术都值得引起重视并详细考究。
1.导入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堂课而言,选择良好的开端可以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整堂课的质量。导入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导入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班集体,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符合所学知识的需要,盲目选择导入方式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其次,导入要适时,每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至四十五分钟,教师讲解的时间更要好好把握,所以,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应避免头重脚轻,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最后,导入要适度,在某些情况下,导入导得太远,花了很多时间还不一定能收得回来,不能和课堂实现较好的衔接,所以一定要把握导入的度。
2.讲解艺术。讲解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课堂知识讲解既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又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由教学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需要来决定的。比如,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有些教学内容是高考的重点,有些教学内容是高考的难点,还有一些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生活、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们需要强调、扩散和重点分析讲解的部分。
4.情感表达与价值引导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一台只会说话的机器,其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是无声的词汇,能通过眼神、手势、课堂走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口语对整个教学和课堂的重要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把握体语和口语,让课堂更出色。
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氛围及师生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提高课堂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必尊.课堂教学艺术[EB/OL]. http:///blog
篇2
一、善于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态化和生命化课堂
学生的成长教育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启迪智慧,发展生命的重要部分。优秀教师非常看重自己的课堂教学,所呈现给我们的是真实自然、生活生态化的课堂。一般情况下,名师上公开课前基本上没时间接触学生,也很少布置预习任务,只在课前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互动,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自然、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听到主持人介绍“下面由四一班同学配合吴老师上课”时,马上向听课教师更正为“不是配合,这节课是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细细品味,不经意的细节,折射出的是吴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折射出的是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课堂和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化课堂,从理念上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
二、善于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和创造性运用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名师非常重视教材的作用,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思路,重难点及关键都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对所教课程能深入理解,深度挖掘,巧妙呈现,并能结合学生的学情创造性的整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轻松、快乐、有趣的学习平台。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算式:46+3( )= ?入手,通过括号里填写任意数字,看结果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让学生在感兴趣、低层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稳步过渡,逐渐增设难度,加深认识,并通过填数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运用。教材设计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使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回归本真。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只有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能读懂课堂。
三、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情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和情感的培养,所有名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无一例外。刘德武老师对于课题的书写,给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好东西是要写在黑板上的,要留住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一方面在点题,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对于传统精华要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他特别重视鼓励孩子要善于倾听,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反思。“你们要保存自己的看法,不要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有主见。”“要学会反思,也就是做完一件事,走完一段路,要回过头来,进行审视。”这些习惯性的话语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既增加了课堂的厚重感,又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把“两基”扩展为“四基”,把“两能”扩展为“四能”,即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进一步把数学的目标和内容扩大化、内涵化、丰厚化。这在名师的课中体现尤为明显。
五、善于用幽默风趣、恰当中肯的课堂评价语言
名师对课堂掌控娴熟,游刃有余,他们信手拈来,轻松自如,给孩子展现的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语言。“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就是你们的智慧!”这是对孩子独特思维的肯定。“没发过言的同学来说一说,请把掌声送给这一言未发的同学。”这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对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励。“你真会注意听,会表达。”这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肯定。整节课堂上充满了诚挚的希望和浓浓的情意。这些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从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是技能,更是情感和关爱,是创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篇3
对语文艺术课堂的理解
语文艺术课堂必然是语文味浓郁的课堂。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得语文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陶醉其中,分享学习语文的快乐。
语文艺术课堂必然是饱含美学元素的课堂。这种美首先在于语文教材的内容。沈龙明认为:语文教材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学科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示人类社会中那些艺术特质的美的东西。那些精美的古代诗文,那些带有强烈异域色彩的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记录了作家独特内心感受的中国文学作品,那些妙趣横生的童话、寓言故事,那些逻辑严密的议论文章,无不向学生展示着人类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内容进行艺术地讲解,其过程也必然流露出诸多的美。吴松年说:“教学艺术用其独特的教育人格和审美价值去发现教学中的美,展示教学的美感,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个情境的描述,一个生动而内容丰富的讲解,一段激发学生的导入,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一个充满欣赏和激励的点评,一段充满真情的师生交流、互动,一个充满智慧的指导,无不体现教学艺术的美感。”
语文艺术课堂必须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的。艺术离不开科学,展示教学的艺术,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科学性体现为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学固有的规律办事。而教学规律是一个永不完结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艺术必须体现其所处时代的先进教育理念。语文艺术课堂是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它拒绝照本宣科,但是,必须是在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的优化处理。
语文艺术课堂初探
要想进行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要想进行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艺术化的课堂必然是生动活泼的,但是,艺术课堂必然有各种无法预设的因素存在。语文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做到从容应对,收放自如,首先要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因为只有讲解的知识了然于胸,才能不失时机地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领悟到文章的优美感人之处。
要想做到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熟读成诵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绝妙之法。诵读不同于机械地反复朗读,不同于死记硬背,在教师恰当引导下的诵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高涨。如果诵读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韵语、儿歌、古诗,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们展开富有个性的联想,这样,诵读不仅使得学生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还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情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一门艺术,可以拿到语文教学中来。盐城市景山中学的薛海潮老师一直坚持用非指示性教学法,即: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自己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的思维去创新,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中可以看出一个语文教师从容、大气,得之于大道的教学艺术。
语文艺术课堂离不开表演。有些文本,像剧本课,像《三国演义》、《水浒》等里面有错综复杂的人物,这样的课文教学,适当地加入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艺术课堂涉及语文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有许多可以探讨的空间,本文只是做了扼要的论述。阜宁县施庄中学陈穗校长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育人境界,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去体验、总结、感悟,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发掘自身的教学潜能,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他要求语文组艺术课堂试点启动后,语文教研组戴海波主任积极响应,拟订方案,要求每一位教师公开课教学必须有特色,否则重开。在这样的教学研讨的环境下,施庄中学的语文教学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沈龙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一、眼神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有时甚至比语言更有威慑力。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以前,总是习惯地用眼睛环视一下全班,学生数十双眼睛与教师的目光“相遇”,这无声的语言是宣布开始上课了。当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做小动作的时候,只要教师用锐利的目光扫视或注视一下,那个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犯错了。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起到排除干扰的作用,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含意丰富的眼神可以向学生传达各种信息:教师亲切、鼓励的眼神告诉不自信的孩子:“You can do it! Have a try, please.” 教师关注的目光可以提醒走神的孩子: “Attention, pleas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教师赞许的眼神告诉学生:“Well done! I’m very proud of you.”教师的眼神应是周到、公平的。他的目光应洒向教室的每个角落,兼顾到每名学生。这样的眼神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是关爱每个人的,从而使教师得到全体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出色。
二、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我们有时会听到学生说,某老师讲起课来像个演员,这是学生对老师教态的评价。教师用规范的英语,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简笔画,唱歌朗诵以及一切可以得到的直观教具(实物或图片等)来表示新的语言意义。教师的表演越生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如现在很流行的图标 ,嘴角的上翘和下拉就分别表达了愉快和生气。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赞许、表扬和肯定。英语教师常用good来表扬学生,但微笑着说一句“good”和面无表情的“good”所表达的情感相距甚远,教师的微笑同进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尤其是对胆小,基础较差自卑的学生意义非凡。学生在教师微笑的鼓励下通常会勇气倍增地敢于发言,敢于参与活动,敢于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表情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效课。要注意观察而不要总是问:“Do you all understand?”有的学生在皱眉,那是没有听懂;有的学生情绪紧张,那通常是没有复习好功课,怕总问到自己头上的表现;而那些喜形于色的学生常是胸有成竹,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应当根据这些不同的“信号”,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法。
三、教法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注意其位置的选择。要使学生感到“老师应在自己的身边”;老师写的字“我看得见”;“我回答问题”,老师听得清。教师不宜总是呆板地站在讲台的前面否则会给后排的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远离自己”的感觉。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能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在教室内来回巡视,深入各小组通过聆听了解学生的活动成果,或在表演英语对话时,教师应把教室前面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可以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或者站在教室后面。此时,作为“观众”的教师只要适时地为学生鼓掌就可以。在训练学生听力能力时,教师应静立于黑板的左侧,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听音和思考,过多的来回走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四、手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语言的表现力,都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手势来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且手势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动作。
篇5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用心察颜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几道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申铺垫法。结尾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的为今后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
3、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呼应开头法。
5、发散结尾法。
篇6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是激励,是鼓舞,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数学教师用数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课堂是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学习场所,小学数学课堂用语结构要简单、易懂。教师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用纯正普通话、形象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模仿教材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较纯正的普通话,少受方言和母语的影响,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达到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目的。
二、营造富有童趣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创设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他们在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就快乐。例如:教学9的口诀,先在大屏幕上打出10×10的正方形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后,“喵!”一声猫叫,“这是什么声音?”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只可爱的小猫慢慢走在方格上,每走一格就印下一朵“梅花”,一行只走9格,走完一行时问道:“不数,你知道有几朵吗?”在前面直观清晰的观察基础上,学生印象深刻,纷纷跃跃欲试,使原本枯燥的口诀教学趣味盎然,甚至课后学生还在相互回味。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手段“灵活”的艺术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单调重复的教学手段自然无法给人以任何的美感,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一个“活”字,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具体地说,教师应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设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我认为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和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选择教学手段。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利用讲故事、寓言,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数学知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生活原型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在学习中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安排“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游园最佳路径”、“怎样制作长方体礼品盒”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学数学,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开办一间“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
如教学《购物策略》时,单纯用一些数进行比较显得很枯燥,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展示学生熟悉的三家超市,配以文字说明三家超市促销饮料的方式,超市甲:买一大瓶售价8元的送一小瓶售价两元的;超市乙:无赠品,一律八折出售;超市丙;购物30元以上七折优惠。学生被这熟悉的画面吸引,于是很容易进入课堂学习,带着质疑进行计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变成一个趣味题,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计算总结出购物规律――货比三家,精打细算,这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为生活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学生觉得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习可以用得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
五、教学艺术节奏
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连。整节课的节奏若能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如果几十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般地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速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因此,教师授课时的声调、速度都要适宜。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些都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需要。教师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学,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学习,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课堂导入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导入艺术
教师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不能把所讲的东西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好的板书要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q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q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q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三、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精讲重点,又要展示变化多样的板书与板图,图文并茂,二者有机结合,更能加深学生以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课堂教学形象艺术主要有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
口语形象是指用口头言语的语词语句和语气来描绘事物形象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声母bdqpg的形体,我教给他们顺口溜“正6b,反6d,正9q,反9p,q字拐弯变成g。这样经过一番口语形象的艺术操作,汉语拼音变得有趣又好学。在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还有“心”:半个锅炒三豆,蹦了一个,跳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
此外,还有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闯”字形体难记,我就在黑板上画一扇门,一匹小马“闯”进门去,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闯”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
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四、课堂情绪艺术
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
篇8
1. 设置物理情景
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3.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4.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其次,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次,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篇9
【关键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
教学时一门艺术,它运用语言、动作、图像、色彩等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图像、色彩、音响等直观因素更得到广泛利用和发展,教学与艺术有区别。这个区别在于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又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引人、情理交融,声图并茂。怎样的课堂才是艺术的课堂?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同行探讨。
一是形象性
通过实物直观,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数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除了实物直观形象教学外,也可采用事物的模拟形象作为直观对象,如模型、图像、图形,它与实物基本一样,而且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种种局限,对初中生更为合适。
二是情感性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双方都具有感彩,这种感情交流赋予教学以明快、深沉的基调。教学中不能没有情感,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特别容易让人接近,令人钦佩,于是对你有一种积极得期待,随时准备倾听你对教材的讲解,毫无怀疑地接受来自你的信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种情况。而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抗拒的,对你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会接受,这种心理障碍会使学生缺乏积极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正如一些学生深有体会地辩解的那样,“我们不是厌学,我们是厌老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也是学生形成对学科学习积极性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初中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老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我深有感触,在90届毕业的学生中就又这么一个例子,有位学生在读初二时,有一次在课堂内与任课教师顶撞、冲突,这位教师就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让他上课,结果学生跑了回家,班级其他学生也议论纷纷,对教师的这种行为不满。由于家长深明大义,对教师比较尊重,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第二天把孩子送回学校读书,并要求孩子向教师道歉,结果这位学生与这位教师又产生口角,最后教师又得向学生认错。说实在教师与学生冲突,无论你有百般理由,错在教师,作为教师要学一点弥勒佛“大肚能容”、“开口便笑”的精神气度是很有必要的。从此以后,师生关系也就不够融洽,经常有些小摩擦,这位学生对这位教师教的学科就不想学,而且带动其他学生不要学,与老师作对。我是班主任,不得不关注这事,因此对这位学生走的近一些,做他得思想工作,花了半年时间解除了与教师的敌对心理,同时这位学生对我教的学科学习也特别认真。说实在话,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学生是知道的,我们为他们一分关爱,学生就会给我们五分或更多的尊重。为何这几年师生感情如此淡薄呢?听不到学生对教师的怀念呢?我认为如今师生的感情已经商品化了,已经用金钱买断了。
三是独创性
独创性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无创造便谈不上教学艺术。教学当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寻,这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的共性规律。但是教学的共性又赋予具体教学的个体与创造性中。教师面对的是富于变化的千差万别的青少年儿童,你不可能用事先准备好的刻板如一的公式去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教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以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导语而言,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就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据这几年来我校教师开展的公开课中对课堂的导入就有不同的独创性。就本人,同样对同一个课时教材处理而言,也产生不同反映,如教《用字母表示数》,第一次导入的方法是想到初一学生在受小学一直所学的是数而字母表示数还不习惯,会感觉到抽象。所以就直接运用课本中朗朗上口的“青蛙跳水”儿歌,层次分明的“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在一、二只青蛙的基础上提问三只青蛙……1000只青蛙。又追问学生能否把这首儿歌唱完?再提出有n只青蛙的歌怎么唱?在学生唱得兴起时提问这首儿歌蕴涵了什么数学知识?从而引入课题。第二次,又改变了导入方法,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比比口算和心算得能力怎样?学生听要比试能表现自己的才能非常高兴。生:好啊!怎么比?师:大家听好了,这有道题是“将一个数乘以5减去9再把结果乘以3加27的和是多少?”要求学生先在心里想好一个数,通过计算记住结果,最后报出一个数来与老师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很快就有6、7个学生报出数来,我马上对出答案。这时从学生眼神里可见到对老师羡慕、崇拜,我不失时机问学生想不想学,不用说学生是如何回答,趁机引导,如果把一个数用x表示,可列出怎样的一个式子来,从而让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情趣感通过比赛,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字母代替数的意境中。
篇10
现在的高校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要求远大于对教学效果的要求,而教师对科研的理解大多数以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不重视,得过且过。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却对知识如饥似渴,当教师与学生的需要产生矛盾后,问题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逃课及基础差等,学生则埋怨教师照本宣科,所讲知识枯燥乏味、听不懂、讲课缺乏激情,等等。如果让这种情况恶性循环下去,教师对教学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对教师和自己都会丧失信心。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教学艺术的体现
1.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有两方面,一是备课,二是讲课。备课主要有备内容、备学生、备板书、备方法、备教态。备内容就是要将所讲知识吃透,既要知道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又要弄清楚它与前、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总之一句话:融会贯通;备学生,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特征,生活经历、个性特长,[1]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避免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备板书,黑板字是教师的“门面”,如果字写得一般,在上课时也一定要写得工整,让人舒服,且板书的设计一定要合理,重、难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备方法,不同的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不尽相同。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就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时下有很多教师为了自己的“方便”,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都用PPT进行教学,教学变成了照屏宣科,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有些甚至睡觉、逃课。所以,要想上好课,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备教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讲台即舞台的观念,把自己当一个演员。既然是演员,就离不开一个“演”字,就要配合声音、眼神、服饰、舞台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使观众觉得声情并茂、多姿多彩。[2]许多教师都不会“演”,只会“讲”,上课连学生都不看,与学生一点交流都没有,课准备得再好,也只是和尚念经,自说自话,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试想,教师如果能将自己和知识“艺术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感受美,而美则是人人都渴望的,学生对这样的教师能不敬佩和喜欢吗?因此,教师不仅要钻研知识,也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去唱歌、跳舞、练习太极拳、集邮等,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带动学生,感受美。教态中眼神的运用是重点,两眼要有神,[3]眼神运用得好,也可以起到不怒而威的作用。例如每次上课前,早去几分钟,目的是将所有的学生看一遍,有一个准备,告诉学生调整好状态要上课了,对于调皮好动的学生总是多看几眼,为了让学生把心收回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也是尽收眼底,表现好的会笑一笑,开小差的会严厉地注视一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随着教师的眼神调整自己,课堂纪律也就井然有序了。当然在看学生时,眼神里要充满对学生的爱,一定不要用蔑视甚至歧视的眼神,那样只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学生的反感。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师讲课时语音要准确,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连起码的普通话都讲得不好。[4]语调要抑扬顿挫,恰到好处,有时也可以通过语调的变换,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把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语速要适中,太慢太快都不好,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调整。讲课逻辑要清晰,特别是理工科的课程公式推导要讲究方法,让学生学起来简单明了,举一反三。有些教师为了证明学识渊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把自己也弄糊涂了,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好的教师对上课内容一定要懂得取舍,游刃有余,不要满堂灌,该少说的要少说,该不说的要沉默。教师的服饰也要搭配合适,让人舒服。
2.教师丰富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一个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即教什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教知识,那么知识到底是什么?有很多教师认为是书本。笔者认为,一个只讲书本知识的大学教师,课讲得再好也会很空洞,与学生产生不了精神上的共鸣,无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出来的好学生也只是书呆子,甚至不能算是完整的人。书本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时直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消化书本知识时很困难,即使有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已经很好,但教学时间久了,学生的新鲜感没了,学生的状态也会是“人在课堂,心在窗外”。经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是学不懂,有些是觉得书本知识枯燥无味,有些则觉得知识无用,等等。学生的这些想法,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跳出书本,没有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更确切的说,是教师没有把书本知识活化,没有把书本里蕴涵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出来,没有形成有效教学。比如讲“石油加工工艺学”,讲到汽油的气化性和工艺流程中的影响参数时,要告诉学生书本知识里蕴含着一个哲学道理“过犹不及”,然后举很多实际的例子强化所学内容,效果就很好。知识是活的,它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应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学以致用,即要进行有效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力量,而不是将知识僵化了。
3.真诚对待学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