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3 07:5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篇1

1.认识“荷、珠”等12个字,会写“叶、是”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字卡、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地走来了。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课件出示:盛夏荷叶荷花美景画面)

1、识记课题“荷叶圆圆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荷叶荷花。(师)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呢?(生纷纷答道)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师点评)小朋友们真聪明!

2、指导书写“叶”、“圆”:(师板书)“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姓何的何。叶字左边是一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右边是一十字,注意这一竖是悬针竖“圆圆”并讲解“圆”字先写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封口。

3、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着美丽的荷叶荷花,大家愿一起去吗?(生兴致勃勃)想!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媒体展示“我会读”三个字。提出“会读”的两个层次:一是读通二是读懂。先让学生自渎一遍,扫清生字障碍,读通。后师检查效果(请学生扮演文中四个动物朋友分别读相关段落)再检查读懂(通过学生说师板书摆字卡的方式)。

三、研读体会(指导学生感情读的学习方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卡片后找关键字词感知文中的动词妙用。

1、那你们知道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在一起玩耍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字幕)①学习理解字词:“摇篮”、“躺”、“眨”。a你们小时候睡过摇篮吗?(课件出示,摇篮与水珠躺在荷叶中对比的图片。b瞧,婴儿躺在摇篮里,小水珠也躺在荷叶上,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呢?咱们也将自己亮晶晶的眼睛眨一眨吧!想想,睡摇篮的感觉舒服吗?生:舒服。②指导朗读。师:谁愿意把自己当成是小水珠,来读读这句话?就好象是自己躺在摇篮里一样的舒服。

2、学习第3—5自然段

1、学习理解字词:“停机坪”、“立”、“蹲”、“捧”、“游来游去”、“笑嘻嘻”、“停”(扫除词语障碍,为后面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服务。)

导语:小水珠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摇篮它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那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又是怎样和荷叶在一起玩耍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3—5段字幕)

①理解“停机坪”。

师:同学们见过停机坪吗?(课件出示停机坪与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对比图)飞机降落的这块宽敞的地方,就叫停机坪。想想,小蜻蜓为什么要把荷叶当成它的停机坪呢?

②摆“立”的动作。

师:你说得很好,瞧,老师这儿有一只蜻蜓,还有一片荷叶,谁来把蜻蜓立在荷叶上的姿势摆出来。(设计此活动是帮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动作字意。)

③游戏:

师:你真是一个会抓关键词读书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都是“坐”着的,而老师是——“立”着的,现在,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我手中有许多表示动作的卡片,呆会儿,你们就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做相应的动作,看谁反应最快,而且又不会出错。先后出示(卡片字词:“立”“眨”“蹲”“立”“捧”“游来游去”“停”“笑嘻嘻”“停”“坐”“摇”“展开”)。

2、初读3—5段,引导学生感受动物的内心情感。

师:有很多同学都把动作做对了。请你们再想想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在一起玩耍、游戏,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好,那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你们对荷叶的喜爱,和你们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读出来。(课件展示3—5段字幕并配古典音乐)

3、配上动作,再次朗读。

师:老师听见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入迷。如果能再加把劲就更好听了。现在,请你们四人一小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练练,可以加上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你的好伙伴,别人读得不好的,可以帮帮他。呆会儿,我请同学上台来表演。

4、朗读展示

师:①谁来演小蜻蜓?请你来?

②谁是快乐的小青蛙?

③谁是可爱的小鱼儿,在哪儿?

④老师也想演一演?你们欢迎我吗?好,咱们一起来把荷叶圆圆这篇美美的课文读一读、演一演,好吗?(配乐)

四、生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①生将板书补充完整。

师:多美的荷叶呀!多快乐的小动物哇!瞧,它们把这美丽的荷叶分别当成了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场所,它们又是怎样尽情地玩耍的。(师随意贴“停机坪”“歌台”“凉伞”、“立”、“蹲”、“游来游去”)

老师这儿(手指板书)有一些词卡,谁愿意上来把它们贴在合适的地方?

师:请你来摆小蜻蜓的,……

②师生说话,背诵课文。

师:来,咱们看着这里的板书,我说第一句,你们能说出后面的句子吗?好,咱们来试试看。

五、拓展思维,启迪联想,练习说话,升华情感。(挖掘教材潜的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1、同学们说得不错,那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外,还有谁喜欢荷叶呢?它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2、那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呢?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么?

3、美景欣赏。(课件:播发荷塘美景,配古典音乐。)

4、总结 。

荷叶就像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像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我喜欢荷叶,所以我家里也种了一些荷叶,主要是用来晒干泡茶。瞧,荷叶也给我带来了欢乐,你们喜欢荷叶吗?(生说:喜欢。)那我们可不能随便摘它,而要爱护它。其实荷叶还有很多的用外呢,想知道?(生说:想。)请你们课后看看课外书查查吧。和你们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篇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其特点就是“以能力为中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突出技能,就要整合课程,特别是整合核心课程。笔者参与了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的讨论、网络课件、课程资源库建设,对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做出了一些探讨,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一些体会。

一、探讨如何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整合,选择适合的教材

会计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目前,各门会计学核心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但总体体系和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内容的前后排列顺序、例题采用的数据有所不同,没有大的改革与创新,课程间内容大量重复。比如:《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在报表部分大量重复(财务会计报告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三者均有);在会计核算基础部分大量重复(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内容两者均有)。在公允价值计量上,《财务会计学》在各章资产核算的资产减值中分别介绍公允价值计量,《财务管理学》用一章的内容专门介绍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造成财务会计学各章之间的重复,而且造成两门课程间的重复。还有《税法》课程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也有内容重复等。

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综合运用会计教学的有关原理,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阐明重新探索财经类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和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比如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针对2+1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应组织专家和教学团队进行了专业核心课程整合的尝试,把核心课程《基础会计》实训部分和《计算技术》《票据结算》《出纳实务》等几门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会计基本技能》教学资源库,开发设计成“操作示范动画”“操作示范视频”“电子教材”“图片库”“案例库”等14个教学资源包,使每个资源包资源达到20个以上。采用实战、直观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项目训练,这样的改革,不仅增加趣味性,既能够满足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还应根据会计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考证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到相关职业资格水平,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要,又能对协作学习给予适当的支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具体操作上,对会计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本学院特点和会计行业发展趋势,依据情境性、科学性、人本性原则,根据职业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在内容上进行重新整合和排序,开发适合会计行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同时在原《基础会计》《涉外会计》《财务管理》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新的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资源库,帮助学生达到相关职业资格水平,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形式上主要有视频库、动画库、案例库、试题库、电子教材库、教学PPT库、练习小软件库。而视频又可以分为教学视频、操作示范视频、比赛视频;案例库又可以分为静态案例和动态案例(即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采用主流媒体和网站平台来共享资源,利用微博、QQ群等形式课程公告等。让所有教育工作者与企业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陆平台进行相关资源的自创及上传,通过后台专家评审通过后对外,使资源库的建设因为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参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强化会计考证课堂教学

职业教育,强调资格认证+能力,每个要素本身都是一个优势,拥有能力和经验再加上证书,才更具备竞争优势。按照“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的要求,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课程评价标准的编制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改革,考证很大程度就要自主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按考试大纲组织教学,让学生背考点,然后做大量练习题,学生很快会感到厌烦,不愿学,学生考证过级率低,也会影响学生“双证”毕业的目标。教学资源库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学习、协作学习,运用于会计考证教学,提高考证合格率,才能增强竞争和就业率。

针对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会计学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里所说的整合不只是对各门课程重复内容的删减,而是改变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学科制,将全部会计学核心课程内容重新归纳、组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化、具体化。课程整合要考虑高职教育特色、地区特点和校情等具体问题。高职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岗位群就业为目标,加强岗位针对性,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创造性,为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服务。

篇3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幼儿园活动设计 整合与设计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是锻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集中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活动”一词83次,5大领域均有涉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活动”76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七项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学前教育业内人士展开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1-3],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5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幼儿园活动设计”。笔者分析认为,课程的整合和设计还需要下更大工夫。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笔者分析了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设置,比较如下:

表1 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1.各院校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学校把活动设计分散到了五个领域教学中,没有专门进行整合的过程。

2.与艺术相关的领域,设置的课时普遍较多,其他领域课程课时较少。

3.有些学校把领域教法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重复率高

笔者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5大领域教法课程相互之间及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教学内容重复。比如A学校,6门课程同时开设在第4学期,都把教学生写教案(活动设计)当成了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以上6门课,其他课程也以“创新”的名义让学生写教案,真正到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生写活动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写过了,走进了误区。譬如说儿童文学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他的思路一定是局限于儿童文学的,游戏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思路一定是局限于游戏的,语言教育教师让学生写教案,很少能顾及其他领域。这些“活动设计”实际上成了“夹生饭”,看着好像是在给“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打基础,实际上是在地基上盖了一层“豆腐渣工程”。“练拳容易改拳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老师教授课程前要先纠正学生的思路,“李逵”碰到“李鬼”,也无可奈何。有的学校把5大领域教法课改名为“**领域活动设计”,把写教案的工作完全放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再安排“幼儿园活动设计”这一门课。学生没有整合的机会,并且课程之间重复率高。

(三)课程安排缺乏有序性

5大领域教法课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安排,在笔者考察的5个学校里,有序性均有待加强。有的学校是6门课都放到了第4学期,加上内容重复率很高,就会存在一个现象: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在做同一件事。学生上不同的课程,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拿着这一门课的作业,就可以应付另一门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没有学如何开展活动设计,譬如“儿童文学”、“游戏”等课程就让学生写教案,名曰“创新”,实为“刨活”。“创新”的结果是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本来不该讲“如何写教案”的课程里讲起了“教案书写”。厚此一定薄彼,相应的,本来应该讲的内容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做,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整体设计、梳理、序化课程体系,防止各行其是,令从百口出。

(四)教学模式比较单调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贯穿“讲―写―练”的“三段式”教学思路,老师首先照本宣科地讲述本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按照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教案,写完后在班级里面模拟教学。全过程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本来应该是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跟职业接轨的内容不多;本来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仅仅体现在“模拟课堂”,并且是低层次的模拟;本来应该是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却做得很封闭,导致教法课很乏味。

二、简析“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一)教育大环境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性很强的专业。在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技能是最受重视的,其中包括讲课,但是学生弹、唱、舞等技能的训练基本流于形式。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学校走向了反面,放大了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反而教师教育技能出现了弱化,导致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到了幼儿园能弹能跳,但是不会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高职教育提倡教学改革朝着职业化发展,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性,所以任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很自觉地把“写教案”当成了课程主要内容之一。

(二)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幼儿园实际工作不熟悉,包括写教案和模拟课堂,主要的凭借是“想当然”。一些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把学科教育的方法技巧很“自然”地嫁接到了这门课里,至于是否适合幼儿教师却不考虑。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脱节,导致课堂“理想化”,导致老师不敢开放课堂,但任课教师还要教改,于是想当然地把“写教案”、“模拟课堂”当成了重要工作。但是越如此,越脱节,舍本逐末。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安排的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进程。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安排。课程内容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之后,很可能课程间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或者冲突,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既有活力又形成合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4]。

三、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整合与设计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提高对《指南》的认识,把《指南》作为一个深化学生职业认识和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指南》全文作为学习内容[5]。整个课程分为学《指南》、写教案(活动设计)、试讲与说课三个模块。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其他职业课程重点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讲课两个方面,教案书写不做详细讲解。

(二)教学进程的重构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按照内容模块,分到前3个学习,第1学期学习《指南》,通过《指南》的学习,让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知道自己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强化职业意识。第2学期学习教案书写,通过教案的书写,锻炼学生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为第3学期开展儿童文学、游戏等职业课程打好基础。第3学期学习试讲与说课,锻炼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第4学期开设的5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体系中,把“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变成了贯穿前3个学期的职业岗位课程。让学生更早、更多接触职业工作,同时为不同学期开设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和基础。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立足于职业性,体现实践性,追求开放性。

1.《指南》的学习应该贯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当前学前教育的形势,通过案例式的教学灵活展开,切忌变成理论知识的刻板讲授。

2.教案的书写应该引入幼儿园一线工作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新形势下教案书写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再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切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盲目“嫁接”学科教学方法与技巧。

3.在试讲和说课中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训练[6][7]、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践3个层次的训练。第1个阶段利用小组内的训练模拟课堂,尝试运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法[8][9],实践场所由课内改为课外。由组长监督实施,全程录像,老师在课内进行录像点评。第2个阶段是到幼儿园进行有生试讲见习和实习。第3个阶段是班内组织说课比赛。这3个阶段,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工作,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耿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

[2]贺琼.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侯建平,秦葆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优化再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3(06).

[4]叶圣军.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以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李天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班上的讲话[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6]周立峰.“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2).

[7]马静,袁玲俊.自主・合作・实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全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02).

篇4

关键词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27-01

ResearchonNewTeachingModelofCProgrammingDesigninNon-computerSpecialtyinAgriculturalCollege

YANG Dong-f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e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C programm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y.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of old teaching model of this course,a new teaching model with task driving as its core was put forward,and a stimulant evaluation method was matched with it.Teaching practice showed that this new teaching model had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 programming design;teaching model;task driving

根据教育部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强化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而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1]。因此,许多院校都选择C语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

1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实验”。理论教学一般采用“计算机+投影+黑板”的教学设施,教师利用PPT边播边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实验教学一般采用“实验指导书”的教学材料,学生根据教学材料安排进行实验[2-4]。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课堂内容很难消化。学生普遍反映很多知识不容易理解,与自己的专业相距甚远。二是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体验独立操作的成就感,因此容易懈怠,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三是课程考核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时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为了扭转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针对质量工程中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笔者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核心,以NewClass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提出一种适合农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2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比较适合于计算机等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是指通过完成一项或多项与学科相关的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5]。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由任务驱动教学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由任务设计、任务提出和分析、任务完成、成果评价组成[6],该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教学及实验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提出合适的问题,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操作去解答和完成任务,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问题和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

2.2NewClass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的C程序设计教学一般是以板书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或二者结合教学。笔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一节课下来,即使听课十分认真,也很难消化掉关于实践操作部分的全部知识。原因就是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时,学生似乎看懂了编程全过程,但由于无法立即实践,等到实验课时再操作,很多知识都已模糊不清。为此,笔者决定将C程序设计课堂设立在该校的NewClass多媒体网络教室。NewClass多媒体网络教室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2]。其主要功能包括多媒体广播教学、监视监听、单独对话、讨论发言、遥控辅导、答题示范、转播示范、电子举手、课堂点名。

2.3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不同层次,笔者提出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2.3.1课堂教学四段法。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全面讲授,而将90 min的课堂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学生回答问题及任务完成情况展示(15 min)。此阶段,学生要回答和展示教师在上次课布置的问题和任务解答。这个阶段,一方面教师要策略地安排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还要同时对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安排接下来要讲授的重点内容。第2阶段: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并安排课内练(下转第343页)

(上接第327页)

习任务(45 min)。此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将该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与安排给学生的任务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和演示。由于讲授的时间有限,对知识点的讲解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重要、难理解、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进行讲解。讲解之后,给学生安排小型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立刻完成。第3阶段:学生练习和讨论(20 min)。此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做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视功能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还可以在此阶段互相讨论或通过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第4阶段:教师布置下次课的导学问题和任务(10 min)。这一阶段,教师将设计好的问题和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参考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回答问题,完成任务[3-4]。

篇5

在此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室内设计专业,而如何将室内设计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开办得有特色、有名气,让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并在业内取得成绩,这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室内设计专业及教学特点

1.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熟练掌握室内设计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室内设计、施工、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将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理念熟练地在电脑上用相应的设计软件表现出来、体现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能适应室内设计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素质能力的实用技术型室内设计技术人才。该专业以室内设计与施工教学为主线,课程安排主要以工学结合为主,学生在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进入校内室内设计工作室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并参与校外实训基地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及企业顶岗或兼职实习,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毕业后,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独立完成从事室内创意表现设计、效果图制作到材料与工程预算,以及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全流程工作。室内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有透视学、室内淡彩速写、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3DSMAX应用、AUTOCAD制图、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内色彩与灯光设计、装饰材料与工程预算、装修构造与施工技术、展示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环境设计、酒店空间设计等30多门专业课程。

2.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重视手绘、电脑制作、装饰装修工艺的锤炼。在第一年的教学中,重点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高职院校由于扩招的原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非艺术生,因此,速写、手绘等课程尤其关键;在第二年的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的电脑制作能力,把室内施工图、效果图都能在电脑上完美体现;在第三年的教学中,加强材料、工艺、预算等能力的培养。

室内设计专业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须以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主,在教学中融入参观调研、现场制作等教学环节。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资源,结合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实验场地、企业运营条件等,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最早是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中得以体现,近期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也提出,有称之为“厂中校”的;例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早在40年前,对于汽车、航泊专业都已经实施2+2教学模式;而我国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教育。

企业为扩大经营、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知名度,最便捷的途径是与高校合作;而高校为提高社会知名度,为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应用型人才,也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企业能分享到高校的科技资源、高校的名誉资源、高校学生的创意、设计、劳力资源;而高校能享用企业的实践场地、企业的行业资源、企业的规范准则等。

通过对高校、企业所进行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学校领导牵头,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定能把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办好。

三、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

为了将室内设计专业办好、办出特色,我们进行多次调研,亲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高职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得到很多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下是一些实施状况:

1.参观调研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就是多观察、多见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不能单纯的闭门造车。为此,经常性的企业参观调研尤其重要。在讲授《速写》课程时,我们就结合《专业采风》课程,在户外进行授课;在上《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时,就需要参观一些公共建筑,例如南宁会展中心、南宁科技馆等。参观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拍照摄影并书写调研报告。经过多次的参观调研,为今后的设计搜集了丰富的素材,提升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

2.课程实践

将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在企业中进行授课,例如《施工工艺》课程,我们将课程的实践环节置于的校企企业,让学生进行分组并全程跟随公司设计师进行材料预算、工艺制作等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的好处在课程实践中得以体现。企业提供了实验场地、实训步骤,这是校内普通实验室不能实施的,且学校实验室单一,不可能有各类装修装饰的变化。

3.“2+1”教学模式

篇6

教学质量与改革以及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立足铜陵学院的奋斗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实际,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厘清铜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标,进而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六个方面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物流管理 铜陵学院 方案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02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11年,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 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具体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等。根据通知精神和要求,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积极申报,进一步确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拟定翔实的建设方案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拟立足铜陵学院实际,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现状,探讨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当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铜陵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院“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和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内涵丰富的知名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与物流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知识,具备处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关业务的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采购、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运输操作、配送、仓储及库存管理、物流服务销售等物流业务运作及管理、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物流咨询等工作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标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手段,以优秀教师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烈、队伍结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改革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知识面宽、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力争进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三)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获得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经济和实习实训基地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在《现代物流管理》教材的基础上新编2-3部教材,并积极申报省级规划教材。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改扩建工作,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与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单位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新增2-3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第一,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的互补作用;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三,在授课过程上,注重“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第四,在教学考核上,注重考试考查相结合,力求形式多样化。

(六)强化教学目标管理

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机制。由“强化过程管理”向“强化目标管理”转变,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的新局面[2]。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全过程监控,发挥二级学院督导对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的引导功能。

三、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团队成员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实施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兼职教师提供强力的实验技能实训,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积极建设教学团队

综合考虑优化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为引领,以重点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校、院质量监控为保证,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打造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实现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多赢;实施科学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通过建设和运行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团队的持续发展。

3.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依据《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随着学校管理中心下移,深化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校内专职教师学习进修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3]。同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并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积极聘请校外相关单位与物流专家来校兼职授课。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与铜冠物流、中国邮政管理局铜陵分局、中国电信铜陵分公司和中国邮政铜陵分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共同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合作单位质量建设,选定1-2个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长期合作;二是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三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四是继续实行指导教师双向互动式交流,外面的教师能进来内面的教师能出去的灵活模式。具体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共建双方负责基地的共同建设与维护;第二,实习实训基地每年负责接收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第三,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承担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第四,学校根据培养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基地遴选一批研究人员作为学校研究生兼职导师,积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实习结束后进校进行实习培养工作的总结交流,学校负责安排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基地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2.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已与中国邮政管理局铜陵分局、中国电信铜陵分公司初步达成联合培养人才意向,接下来要加强与这两家实习实训基地及有关单位深度合作,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学校“八百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尝试开始“物流管理系列大讲堂”、学术竞赛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且由相关教师担任导师在课外给予指导。改变教学方式,尽快改变传统的口头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做到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形象性与生动性。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讨课程整合、衔接、更新与提高的方式与方法,使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以系列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借鉴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的经验,在2013-15年建成包括《物流管理基础》在内的1-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力争取得突破。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

容[4]。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都选用精品教材,并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尽量选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又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材,选用获奖教材、推荐教材和原版教材比重占100%。同时,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拟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期间主编教材1-2部,如《供应链管理》等。

(四)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实施并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更加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力争每门专业主干课程均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其中专业类课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定期开展“三期实习”,积极探讨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认知实习以加深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为主;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基本能力为主,主要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以上三个阶段构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目前该专业已经建立了两个实习实训基地。今后3-5年根据各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实习效果,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积极探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加强实验实习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逐渐改革仅采用简单的实习报告评分的制度,强调动手和启发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实验课程教学

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并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别组成不同类型实验小组,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组成物流市场调研、物流系统设计等实验学习小组,由学生自由自主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环境等,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而一般学生可以组成综合型实验学习小组。改革首先以《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为试点,并逐步推广至其他主干课程。

(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着眼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1.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依托该专业师资力量,整合联盟高校力量,积极开展社会研究,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铜陵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组织申报横向课题,为安徽省、市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支撑,为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融入到课堂,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时间安排、教师指导方式、实验内容、实验地点等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一是积极开展模拟化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建立常规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知名企业展开长期友好的学术和实践交流,扩大专业影响。三是建立寒暑假社会实践制度,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市场,加深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六)以教学效果评价为突破点,强化教学目标管理

1.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

将大力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5]。在现有评价(学生评价、同行互评和学校督导专家评价)基础上,增加随堂听课考核环节,并加入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申报与建设贡献等考核环节,力求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和科学。

2.学生实习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建立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除教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该专业将更加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继续加强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采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反映,通过分析研究后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3.教研室建设与管理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型和创新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积极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

以院级重点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转变教学观念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能力,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勇于教学改革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彭小建.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36-38.

[2]李浩文.基于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46-48.

[3]方波,白政民,张元敏.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以许昌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150-152.

[4]易荣华,乐为,周立军.基于大质量观视角的经管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7):22-24.

[5]郭晓丽.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2):38-39.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铜陵学院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jyxm220)阶段性成果;铜陵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jy13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