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火柴范文
时间:2023-04-02 21: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瑞典火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Every match starts life as a chunk of wood. A match that bends when you try to strike it would be useless, so they use hard 1)aspen wood to make rigid matchsticks.
Each log will become nearly 400,000 matches, enough to last the average Swede a thousand years. The problem is the logs are covered in soft 2)fibrous bark that’s not stiff enough for making matches, so they’re fed into the stripping machine, which ruthlessly grinds away the bark. But the bare logs are still three meters long; too big for the processing machines. A circular saw makes short work of them, slicing the trunks into uniform 60 centimeter-long chunks called “3)billets.” If you tried chopping these chunks of hard wood into matches, you’d be at it all year. So, instead of slicing the wood, they peal it with a specialist machine called a “rotary 4)lathe.” One by one the spinning logs are forced onto a blade which shaves them into sheets called “5)veneers,” just one matchstick thick. Veneers that pass 6)muster pile up against this unique machine. It chops the stack into 15 million tiny sticks or “splints” an hour.
The strangest thing about matchsticks is that they’ve got to burn well when you need them to burn, and they’ve got to go out and stay out when you’ve finished with them. So Thorsten Hobst pours flame 7)retardant 8)monoammonium phosphate into a giant blender. Here it’s mixed with water, then piped into these revolving chambers to soak the splints.
Thorsten makes sure they’ve been properly dried out. He checks the wood’s humidity level is below 5%. Then he needs to see that the flame retardant is doing its job. As the wood burns the monoammonium phosphate in this five gram pile of matchsticks expands and chars. This stops the match burning any more once the flame is out. He’s hoping to see just 9)nought point six of a gram of ash remaining. Any less and the matches kept on 10)smoldering, but much more and the match hasn’t burnt enough. If they’re burning right, the batch is ready to mak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ticks to matchsticks.
This is the incredible continuous machine. Invented 150 years ago, by Swede Alexander Lagermann, this feat of engineering transforms two million splints into 40,000 boxes of matches every hour. With a bit of shaking and shoving each stick is aligned and dropped into holes in this metal conveyor belt.
Every match has to burn reliably first time, so first stop on the machine that never stops is the 11)paraffin. But even a stick soaked in paraffin won’t just spontaneously 12)combust. That’s where the match head comes in. So over in the batching room Peder Johanssen is busy cooking up a mix to start a fire. A 13)squeegee of 14)gelatin works as glue to hold the burning stuff in place. The business end of the match is made from 15)potassium chlorate, also found in fireworks and gunpowder. This kick starts the burn, setting light to the paraffin in the splint. After a drop of red to make it pretty, the mixture is ready to go to the continuous machine. The splints are dipped in the head mixture 4,000 at a time. The trouble is, if they box them now, the 16)gloopy heads would stick together. This is where the continuous machine comes into its own.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it’s 150 meter length is actually one giant moving drying rack. For the hour it takes a match to move from dipping to packaging, it’s just airing.
The safety match was born.
这个国家刚刚走出了一个漫长黑暗的寒冬,我们来到初春的瑞典南部。有这种气候,也难怪瑞典人是瞬时照明与取暖方面的先驱。这是蒂达霍尔姆附近的瑞典火柴厂。蒂达霍尔姆工厂每天大批量制造两亿五千万根火柴,并外销到80个国家。
每根火柴都从大块木头开始。在点火时会弯曲的火柴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们用坚硬的山杨木来制造不易弯曲的火柴。
每根圆木都会变成近四十万根火柴,足以让一个瑞典人用上一千年。问题在于包着圆木的是多纤维的软树皮,其硬度不适合做火柴。于是它们被投入剥皮机里,这台机器会毫不留情地磨掉树皮,但剥皮后的圆木依然有三米长,对加工机器来说太大了。一台圆锯迅速地把圆木统一锯成60厘米长的短圆木。如果你要把这些硬木块砍成火柴,你会忙上一整年,所以小圆木不是被直接切片,而是用一种叫旋切机的专门机器进行切割。一条条旋转着的圆木被推到刀片上,刨成只有一根火柴那么厚的薄木片。经检验合格的薄板堆起来,放在这台特殊的机器上,它每小时可将一堆堆的薄板切成1500万根细棒,这些细棒叫“木梗”。
火柴棒最奇异的地方在于当你需要时,它们必须良好燃烧,等你用完时,它们又必须永远熄灭。所以托森·霍布斯特要把阻燃材料磷酸二氢铵倒入一个巨大的搅拌机里,将它与水混合,然后输送到这些旋转室里去浸泡火柴梗。
托森要确认浸泡后的火柴梗确实已经烘干。他检查木头的湿度是否低于5%,然后他要检查阻燃剂是否有效。随着木头燃烧,这堆五克火柴梗里的磷酸二氢铵会膨胀并烧成炭,这样火柴在火焰熄灭后就不会再燃烧。他希望最后只剩下0.6克的灰烬。如果不够这个重量,火柴会继续闷烧;比这重则表示火柴没有烧尽。如果燃烧适当的话,这批材料就准备好要从木棒变成火柴棒了。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连续机,150年前由瑞典人亚历山大·拉格曼发明,这个工程设计上的杰作能每小时将200万根木梗变成四万盒火柴。经过机器稍微摇晃推挤,每根火柴都对准并落入这条金属输送带的孔洞里。
篇2
17岁男孩创业
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1926年出身于瑞典一个农场主家庭。1896年,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购买了一处449公顷的土地(森林和农场),从德国移居到瑞典。因缺少经营资金、银行拒绝贷款,阿契姆1897年自杀。坎普拉德祖母独自担负起了经营农场及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1918年坎普拉德的父亲弗兰兹接管农场。
也许是祖父因钱而自杀、父亲经常念叨农场因为缺钱而做不成。坎普拉德从少儿时代就进行一些小打小闹的批发转零售类小生意。5岁时,坎普拉德向附近的住家出售火柴;7岁时,他开始使用自行车向地域更广的住家售货。他发现可以通过邮购在斯德哥尔摩以低廉的价格大批量地购买火柴,再以很低的价格单个出售。从火柴开始,他扩展到出售花籽、贺卡、圣诞树装饰品。小男孩从销售中发现了巨大的赚钱乐趣:“那是一种惊喜,当你发现自己能够如此便宜地买进各种东西,然后再以稍高一点的价格卖出时,你就会感受到这种惊喜。”
1943年,坎普拉德在进入哥德堡商学院读书之前,用父亲给的一笔“学习奖金”创建了IKEA(宜家k在1948年第一次打出家具广告之前,坎普拉德经营的都是圣诞卡、自来水笔等小东西。由于最初主推的家具(一种椅子和一种咖啡桌)很成功,坎普拉德开始印制名为“宜家通讯”的小报(1951年正式发展为宜家的商品目录册,到2009年以27种语言和56个版本印刷近2亿册)。1948年,宜家有了第一位雇员,但实际还是坎普拉德一个人的公司,家人及陆续增加的几位雇员主要是起个帮手的作用。
从瑞典到全球
创始人的骄傲来自机遇和天才合作者的帮衬。1951年。经过长达一天半时间的持续交谈后,坎普拉德聘请了一位得力干将斯文・汉森。1952年坎普拉德和汉森决定,采用一种长期性展览加销售的家具经营方式,解决过去单纯邮购模式下由于恶性价格战带来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失去消费者信任的问题。宜家清仓处理了各种小件商品,开始专注经营家具。1953年3月,位于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第一家展厅式销售的家具商场开业,顾客第一次能够在定购宜家家居用品之前看到和触摸这些产品。将邮购业与家具商场合二为一的宜家家具经营之道正式诞生。
宜家商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宜家包含大约9500种家居用品。每一种产品都是由IKEA ofSweden(LOS)开发的。截至2010年4月,共有310家宜家商场分布于38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宜家首次以年度报告摘要的形式公布了财务状况。宜家财政年度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2009财政年度销售额218亿欧元,净利润25亿欧元。2010财政年度宜家销售额达231亿欧元。
顺势而为与逆境成长
“宜家之道”与其创始人坎普拉德一样诞生在斯马兰,瑞典南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由于匮乏。人们千方百计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宜家正是基于这种做事方式之上,形成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以人们所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优质产品的经营之道。
篇3
英瓦尔自幼生活在乡下,家境又很不好,怎样能够多挣些钱,是他经常考虑的事情。他打算走街串巷去卖火柴。父母并没有因为其中获利微薄而劝阻他,也没有以男人做事就做大事的道理教育他,放手让他去卖火柴。
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沿着各个村庄去叫卖,因为是小本经营,必须拉下脸皮,脚踏实地地去跟每一个顾客打交道,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积累出财富。英瓦尔一毛票一毛票地数着赚来的钱时,没有泄气,他像对待一百万那样珍视到手的每一分钱。看到小小的利润越聚越多,他越来越不愿呆在家里,让父母养活自己。
渐渐的,他又发现,从首都斯德哥尔摩批量进货可以便宜很多,然后再以低价出手,这样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他做得得心应手了,以卖火柴的成功经验去扩大经营的范围,鱼虾、装饰物、种子、圆珠笔……这些小生意,做大事的商人们都不屑一试,而英瓦尔依然像当初卖火柴那样去脚踏实地地去做,一点一滴地让自己的事业壮大起来。
17岁时,有些孩子还没有能力打理自己的生活,英瓦尔就在父母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为是生日礼物,公司的名字就叫“宜家”。有了自己的公司,英瓦尔还是没有计划着怎样去干大事,赚大钱。公司销售的一直是些很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只要属于低价商品,他都一心一意地去经营,在自己心目中,他还是沿着村庄叫卖火柴的小摊商。但他早已在卖火柴的时候学会了洞察市场的需求,练就了敏锐的商业头脑,即使仍旧卖火柴,他的经营艺术也已经今非昔比了。
篇4
在圣诞节前夜藏扫帚是挪威的一项古老风俗。过去,人们认为巫婆和恶鬼会在圣诞节前夜外出寻找扫帚来骑,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把扫帚藏在最安全的地方。如今的挪威主妇依然遵循这一传统,她们在睡觉前会把扫帚、拖把和刷子等物品全藏好。而男人们有时还会溜出家门,在外面放上几枪,以吓跑巫婆和恶鬼。
捷克:用核桃壳制作小船
捷克共和国的一项圣诞节风俗是用核桃壳制作小船。人们会敲开几只核桃,在半只空核桃壳里放进一只蜡烛点燃,让它在一只盛水的大碗里漂。据说,核桃船的行驶轨迹也预示着主人的未来。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主人就越有可能生活得幸福长寿。如果小船一直靠在碗边,则意味着主人会守在家里不外出。
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向天花板抛食物
在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圣诞节前夜饭开始前,一家之主会将一勺叫作“Loksa”(用面包、水和罂粟籽馅做成)的食物抛向天花板。粘在天花板上的食物碎屑越多,就预示着主人一家来年会更加衣食无忧。
西班牙:“拉屎木头”
在西班牙,人们会在圣诞节这一天将事先做好的木头人(仅仅脸部完整)的一部分投进壁炉,一边唱歌一边敲打木人,“命令”其从体内“排泄”出糖果和礼物来。
智利:祭奠亲人
在过去11年中,智利小城Talca的人们会在新年这一天来到市政公墓,陪伴死去的亲人度过这个节日。晚上11点钟,当小城的主教宣布弥撒仪式结束时,市长会打开墓园的大门,同时还有优美的古典音乐一起迎接死者的家属。
秘鲁:洗“Temascal”(汗蒸)
在秘鲁的库斯科和马丘比丘等地,人们会履行一项古老的印加人新年风俗――洗“Temascal”(汗蒸)。“Temascal”是一个用布裹起来的小木屋,象征大地母亲的子宫。人们在这里洗掉身上的异味,得到净化,好似经历了一次重生。
瑞典何以跻身最具创新国家
随便提起一样瑞典人的创新,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比如拉链、安全火柴、三点式安全带、心脏起搏器、涡轮增压发动机、电脑鼠标、移动电话、伽玛刀,Skype公司开发的互联网电话系统以及由Spotify公司提供的在线音乐播放,等等。
瑞典是一个仅有950万人口的小国家,为何会拥有如此众多的创新成果?瑞典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对能源、通信、工程和机器不断增长的需求,共同构成了创新活动的强大推动力。
19世纪,瑞典就普及了基础教育,建立了完备的义务教育制度。教育不仅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并且拓展了接受新技术思路和概念的能力。不但如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个体价值也受到尊重。一个人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第一年,就被鼓励参与讨论。更重要的是,瑞典的公司和组织往往也都接受、具备这种文化,针对自己的工作、服务的单位和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并贡献新思想。
因此,好奇心和实用性在瑞典人身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多早期的发明家通常也是发现者。而对技术和发明的兴趣,也在瑞典形成了一种格外活跃的工程文化。国际上,瑞典被誉为“工程师的国度”。可以说,瑞典的创新精神植根于瑞典人的价值观。
此外,学术界、地方政府和商业部门的合作对激发创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风险资本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目前,瑞典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
篇5
火柴棍雕塑
(日本)
鸡蛋壳、碎纸片、沙粒等这些生活琐碎之物在艺术家眼里可是极佳的创作媒介哦,正如您所看到的这个昆虫雕塑一样,它由上百根火柴棍粘结在一起,翅膀上的细小纹理、身体的脉络褶皱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手法之细腻着实令人赞叹。(设计师:Kyle Bean)
T恤上的创意兜兜
(瑞典)
换个颜色?换个位置?T恤兜兜的设计不再这么老套啦,来瞧瞧设计师的精彩创意吧!T恤上的图案与透明塑料的兜兜巧妙结合,让人误以为真的有支手在替您拿着手机,或有个夹子夹着鼓鼓的钱包,再或者心爱的iPod掉进水里了。这个创意比那些拼图案、拼色彩的T恤可要高明不少哦!
“后开窗”座椅
(美国)
嘈杂的办公环境,来回走动的人群,这真的很难让人静下心来休息或专心工作。旧金山的设计师制作了这把所谓的“后开窗”座椅,封闭式环状“扶手”可有效降低环境噪声,减少视觉污染,同时“裂开”的靠背并未完全封锁人们的视线范围,摇头瞧瞧周围仍是十分轻松。
无车座自行车
(德国)
德国设计师最近推出一款十分奇特的自行车,它没有脚踏板也没有车座,驾驶者通过绷带将身体固定在自行车框架上,然后通过双腿助跑使自行车行驶起来。
深空九号—科幻系手表
(德国)
历时数年的设计与制造,这款科幻系手表终于问世啦!它的灵感来源于《星际迷航》中那座超级庞大且炫酷的宇宙空间站——深空九号(Deep Space Nine)。贴合穹顶弯曲的指针如同空间站的外体支撑,而中间的三轴陀飞轮则是整个建筑工事主体,它会随着时间流逝自转与公转,漂亮之极!
该表售价19.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元)。
陶瓷纸张
(意大利)
被卷成一团或被切割成条,这些即将被扔进垃圾桶的无用“纸张”却是用陶土烧结而成,虽然没有真正的纸张那么纤薄,但已具有了纸张的那种形态与味道,而在上面写字之后更能以假乱真,迷惑众人。(设计师:Clare Conway )
3D打印的变形鼠标壳
篇6
我喜欢跟着摄影师出门旅行。他们一到目的地就从硕大的背包里挖出大机器、镜头、遮光罩,咔嚓咔嚓地组装,再用雷达一样的敏锐目光开启“扫描旅行”模式。曾经和A君结伴去过一次古镇,热闹,拥挤,满街都是穿着古装拍纪念照的“皇帝”、“嫔妃”。我爬高上低地拍小桥流水,A君对着一条空旷的道路按动快门;我研究特产、手工,他屏气凝神观察街道、车流。最后看到片子时,我大吃一惊,他的镜头下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小镇:摒弃那些扰乱耳目的因素,空空荡荡的街巷中有着斑驳的树影,如水墨画一般绝美;街道对面,戴眼镜的老太太坐在自家的二层木楼下摇蒲扇,眯着笑眼听收音机,让人感觉到生活的踏实。
摄影师有时候就是这样进行直觉式旅行,每到一地,他们会首先飞快过滤掉嘈杂的环境和肤浅的画面,绕过表象看到深处,把鱼目中的珠子一一挑选出来――那些往往是让我们区别一次旅行和其他旅行的精华亮点。我对A君的眼光表示感叹,他说:“哪儿都不缺精彩,4根火柴摆成的方框,我能有20种拍法,何况一个小城呢。”我感叹于不同的观察模式所带来的不同印象,并暗暗认定,旅行的时候,把某个感官的灵敏度变高,不仅是视觉,也可能是味觉或其他,相信每个人都会发现一段不一样的旅程。那些被人们去“烂”了的地方,照样会有新意。
就算没有相机,我们也可以像摄影师一样行走。 CNT微调查
请各地土著玩家造句:“到了XX,你可以不去XX,但一定要……”比如:“到了开封,你可以不去清明上河园,但一定要去龙庭北边的潘杨二湖;可以不去吃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楼’灌汤包,但一定要买一笼黄家包子。”关于各地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美食等,你的私房推荐是什么?
@花木红莲_去哪里补谁的裘:到了上海,你可以不去金碧辉煌的东方明珠,但一定要看看倾斜度超过著名比萨斜塔的北宋古塔“护珠塔”,见证一下古代的上海奇观;可以不吃生煎包,但别忘了买走一兜经典的大白兔奶糖。
@陈超炎:到了拉萨,你可以不去辉煌的布达拉宫,不去文艺范儿的玛吉阿米,不住青年旅社,但一定要去老光明茶馆尝一下五毛钱一杯的藏味甜茶,去天海夜市烤几个喷香的羊蹄儿,去彩绘装饰、古朴粗犷的藏民碉房住上一宿。
@Candy的那些事儿:到了济南,你可以不去看趵突泉的三股水,但一定要走走曲水亭等“曲巷通幽”的济南老街巷,体验“户户涌泉,家家垂柳”的济南旧风貌;你可以不去大明湖追寻“夏雨荷”的足迹,但一定要就着“草包包子铺”的包子,喝一碗“甜沫唐”的大碗甜沫。
@张玄-玄音:到了广州,你可以不去爬白云山,但一定要去上下九挨摊儿尝尝广州最本土的小吃,特别是西关牛杂;早晨别赖被窝会周公,去陶陶居吃正宗广式早茶是不错的选择!
@冰城薇薇安:到了大庆,你可以不去油田,但一定要去雪地露天温泉泡一泡,体验温差70℃的冰火两重天;到了哈尔滨,你可以不吃小鸡炖蘑菇,但一定要在冬天逛中央大街的时候,一边哈气、跺脚,一边舔“马迭尔”冰棍――这可是从清朝传下来的哈尔滨特色美味,老好吃了! Q&A
篇7
不和孩子谈钱,不让孩子挣钱和管钱,财商之门打不开。
财商和智商、情商同样重要,启蒙的关键期都在0~12岁。中国父母忽视财商,遇到钱的话题总是绕着走,绕过财商去开发智商和情商。其结果呢?孩子要么成为财务自然主义者,要么被钱牵着鼻子走或对钱无能无知。
人生路上,如果“智、情、财”三商高,孩子自然前景好;如果三商缺一,因财商低会导致命运不济。
中国文化“重财轻钱”,见面问候语是“在哪发财呢?”拜年时只说“恭喜发财”,从不说“恭喜发钱”;春联横批只写“财源滚滚,财源广进”,从不写“钱源滚滚,钱源广进”。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大张旗鼓地说“财”,却偃旗息鼓地说“钱”呢?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财”字,就会发现古人把财商智慧藏在了“财”字里。“财”字从“贝”从“才”,“贝”代表钱,古代用贝壳做货币。一个人要想有钱,必须有才干,先诚意、正心、修身;一个人要想“发财”,必须靠劳动,靠真才实学,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财商智慧从哪里来?从劳动中来,从创造中来。美国财富大亨巴菲特5岁时买口香糖遇到钱,钱打开了他的财商之门。14岁前,钱历练了他的经营、管理、选择、投资,以及人际交往的多种能力。瑞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5岁时卖第一盒火柴遇到钱,钱激活了他的财商智慧。17岁前,钱让他找到了发现和满足他人需求的财富之道。
钱一旦开启财商之门,便顺理成章地打开智商和情商之门。美国孩子入学前,就开始学习做生意。这并不是父母需要他们赚钱,而是父母有意把孩子放在和钱财、物质、人打交道的平台上,让孩子自己体验、摸索和钱、物、人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为孩子将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绕开财商,只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等于把孩子的财富智慧锁在大脑里。锁上财商,三商缺一商,人生难顺当;如果三商鼎立,人生路上,自有信心和勇气。
篇8
谢娜已是个姐了,而且曾经沧海,张杰也历经坎坷星路,按理他们可以更舞台更有控制地爱着,但是,我仍然在谢身上看见率真、在张眼里看见青涩。有一幕是这样的:在张杰跪着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拿筷子一样平凡而迫不及待地伸出自己的手,然后又傻傻地问旁边起哄的朋友:到底应该是哪一只手?
常常被谢娜弄得笑场,哪怕是这样庄重的情景,她都是那么可乐,但是,在她与张杰为数不多的爱情互动画面里,我看见更多的是笑脸之上的泪珠,很美。在《快乐大本营》的节目里,有人讲到谢娜在东京街头与张杰走失,手机不通的情况下,两人在人潮拥挤的陌生都市里,凭着直觉、对方的气息互相寻找,最后居然在街头“团圆”,两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木讷的他对她说:“以后再也不让你离开!”在张杰成都演唱会里,一提及谢娜,张杰就热泪滂沱,而在台下助威的谢娜何尝不是一路飙泪地观看?
爱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哭最直接单纯而且抒情、舒服。在K T V里,大家在抢唱,给人没心没肺印象的谢娜居然在为张杰埋头赶织毛衣,如同在头等舱里我看见一个大姐在织毛衣,原来当夜她要在张杰生日之前把毛衣织好,给他惊喜……有同事把此当糗事在节目中“供”出来的时候,谢娜怔了一下,然后泪水就夺眶而出,满怀柔情怎么掩饰?
在他们结婚典礼上,他们更是哭得稀里哗啦,她是哭着说的:“谢谢张先生,在我最需要爱的时候你来爱我。”这边的新郎更是哭成泪人,无比深情。我参加过不少婚礼,那些会哭的新郎新娘,一定是深爱的,情不自禁。瑞典小王子在庄严神圣的婚礼上哭了,英国威廉王子在举世瞩目的婚礼上,眼睛潮湿了……
笑可以装,而哭是绝对的失控,是最真实的。我看到章子怡在笑着谈及那个旧爱的时候,我知道她内心的疼;我看见陈慧琳在晒幸福的时候,那无法抑制的泪水,让人宽慰……
我们常常不知道彼此有多爱,那么,罗西告诉你,有一条可以自测:你会为彼此的爱情感动得哭了吗?若是,恭喜你爱到穴位了。当年,林语堂和廖翠凤婚后商量说:结婚证书只有在离婚时才有用,我们烧掉它吧,今后用不着它的。然后两人泪眼朦胧地用一根火柴将结婚证书烧掉了,那是怎样一种破釜沉舟的爱,怎么能不为自己哭一下来祝福与表彰?此后俩人果然相守了一生。眼泪比鲜血家常、渺小、简单、朴素,却一样有血一般的绝对与温度。
爱情好到一定程度,往往你还有一点点别致而奇怪的小委屈,泪水的丰盈是与这个“小委屈”有关的,如同带露珠的花朵更惹人怜爱,这样的爱特别滋润、感人,不是有句诗歌说:爱的深沉,才满眼是泪;而且在里,最高境界是做着做着,她居然盈盈地哭了……
若是真爱,一想到你就想笑;若是深爱,一想到你就想笑,笑着笑着,就泪眼朦胧!因为有感人的“小委屈”。
据说N B A湖人队巨星科比要离婚了。科比给我印象一直很好,你看,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做好全家早餐后,五点一过就到球场独自练习了。现在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好男人”的背后一定有某种不安而补偿的心理,果然,有媒体报道:他的“婚外性”涉及1 0 0多位女人!显然,他的婚姻里,他没有委屈,只有亏欠。
深爱,宁愿带点“小委屈”,也不要有亏欠感。
带点小小的委屈,却无比忧伤与感动。深爱里的眼泪,充满含金量。
篇9
在农村当过放映员,我曾经跟着他在山村“跑场”。张艺谋《看电影》的情景,是很常见的事,但业余和准业余的文学作者不知道已经把这种故事写过多少遍了。而且,一个三分钟的片子,把山村孩子对电影的热衷、农村“小芳”的情窦初开、农村基层干部趁机多吃多占,都给包笼进来,撑得太满了……惟一值得赞扬的是,画面拍得很漂亮,山村夜晚、露天影院的场面拍得很写意,这是张艺谋的拿手活。但整个故事那么幼稚,如果不是戛纳的“定货”,我都得怀疑这是张艺谋转包给哪个电影包工队干的活。陈凯歌撞车的片子叫《朱辛庄》,也是几个孩子看露天电影。时间确指1977年。几个男孩趁放映员不在,把放映机打开,把拷贝装进去,把电影放出来了――这情节有点悬,但无法断定绝对不可能发生。放映出来的是卓别林的片子,男孩们看得非常开心。接着,一个想象力极端幼稚的情节出来了――突然,断电了,孩子们聪明机智地架起自行车使劲蹬,靠自行车轮胎磨擦生电输送电源,电影就可以继续放映了,孩子们就乐颠了。然后,放映员出来了,孩子们一哄而散了,只有一个盲童坐在石阶上,央求放映员让他把电影“看”完。这使放映员非常感动。最后的一个场面,转场到2007年,一家豪华电影院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盲人摸索着到一个座位上坐下,“包场”看电影――这盲人当然就是前头坐在石阶上的那孩子。
这里是不是潜藏着一句话:现在看电影的只有瞎子!过去很喜爱电影的人,现在都跑光了,剩下来的,只有盲人(所以,才那么不识货,不欣赏我的无极精彩)。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陈凯歌想成那般小心眼的人。他不至于借这个3分钟的短片替自己出一口气。但是,孩子们蹬着自行车发电带动放映机,这想象力真是幼稚到天真地步,或者是天真到幼稚地步。那种靠自行车轮磨擦发电照明的东西,咱们也见过,样子像个手雷,通常就称为“磨电”。“磨电”能带动的灯泡就是手电筒用的那种3伏的,只能照自己鼻子跟前的一点点亮。而电影队的移动放映机,进口的一般是110伏电压,国产的是220伏的。光是喇叭,功率最少也得20瓦。放映机机械传动和那么亮的光源,起码也得一两百瓦吧。这个段子中把技术性的细节拍得很仔细,几个孩子拿根电线,一头接自行车,一头就插座上了。靠几个孩子蹬自行车,发出220伏、200多瓦的电,天啦!陈凯歌也算电影“世家”出身的了,不会连手电筒和电影放映机都分不清吧!寻找电影中的穿帮镜头,是一些影迷的大乐事。网络上有很多穿帮镜头的贴图,还有专门收集影视穿帮资料的网站(如www.5see.com)。诸如古代战场上出现电线杆、汽车,两个镜头对接里道具、布景不一致等等,都是穿帮迷们的至爱。更有好事者,把好好的镜头截下来,自己乱加改造,也当作发现穿帮用以哄人。《高辛庄》中用自行车发电放映电影大概不算穿帮,算“硬伤”吧――应该有人把这段截下来,贴到专门收集影片硬伤的网站上去。看《总有一部电影感动你》,联想到7月30日去世的电影大师英格利・伯格曼。伯格曼拍了大约六十部电影,最后一部是带在自传性质的《芬妮与亚历山大》。这部影片中第一段,恰好也是回忆小时候放映电影的情节。那大约是在1925年,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伯格曼在文字回忆录中也讲到这件事――一个圣诞节,他的哥哥得到的礼物是一台小放映机,而他得到的是一个玩具熊。伯格曼到老了还坚持说,那是他一生最悲惨的一天。他太想要那台放映机了,他哥哥却一点不在乎那个东西。于是,他花大代价终于从哥哥手上换来放映机。圣诞节的深夜,大人们在守岁,跟我们过春节一样守岁,有的打盹、有的趁机去跟女佣人鬼混。小孩都赶进屋子睡觉了,伯格曼偷偷起来,把他的放映机从盒子里拿出来。精彩的细节是,这个放映机的光源是一盏煤油灯,就像从前福州每个家庭都有的那种“洋油灯”。从前“洋油”是进口的,挨家挨户用的“洋油灯”最早大概也是进口的,样子跟1925瑞典贵族家庭所用的一模一样。划根火柴点亮煤油灯,伯格曼把它放进放映机的后部,装上胶片,摇动手把,胶片的图像就投影到墙上了。在其它伯格曼的资料片中,他也拿出妥为保存这个小时候的宝贝展示过。放映机前头有个页片,手把摇动时页片会周期性地挡住镜头――把两格切换的过程挡掉,放映出来的画面会有跳动感,但毕竟是完整的了。这就是真实到能感动人的细节。这里得略加技术性的分析:伯格曼的煤油灯能放电影,一是那电影机只投在距离很近的墙壁上,就跟每个小孩都玩过的手影一样;二是机器和胶片的转动是靠手摇,不需要其它能源。伯格曼拿了珍藏的真品当道具,确保了真实性;而咱们的凯大哥却荒唐地想象蹬自行车发电来放电影,太胡弄人了。
篇10
1.算盘(公元190年)
使用算盘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190年在中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算盘都是计算速度最快的,现在技术熟练者用它计算仍然比用电子计算器快。
2.阿司匹林(1899年)
小小的阿司匹林药片医治的小病也许比其他任何药都多。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个意识到这种物质的治疗作用的。在世纪交替的时候,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完善了这种药。
3.带刺铁丝(1873年)
这项世界上争议最大的发明最初并不是为了限制人的出入,而是为了限制牛的出入。
4.条形码(1973年)
条形码是费城一名学生在1 952年作为一种可视莫尔斯电码发明的。现在条形码出现在我们买的几乎所有东西上。
5.电池(1800年)
在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伐尼发现,他用两块金属触及死青蛙的腿,青蛙腿会抽动。他的朋友伏打受此启发发明了伏打电池。
6.自行车(1861年)
自行车在19世纪20年代只是作为绅士们的设计的,很快就成了最没有阶级界限的交通工具。
7.胸罩(1913年)
人们普遍认为纽约社交界名人玛丽・雅各布是现代胸罩的发明者。她设计胸罩用以代替难看的紧身胸衣。
8.纽扣(1235年)
古希腊人用原始的纽扣和套环固定束腰外衣,但是我们今天服装上的小小有孔塑料扣得以流行则归功于纽扣眼。
9.相机(1826年)
最早的一种相机是英国博学家陶尔博特发明的,但是尼埃普斯l 826年制作出最早的永久性相片。
10.指南针(1190年) 中国和欧洲的水手在12世纪各自独立发现了磁铁。到1190年,意大利航海者利用磁铁使水罗盘中的指针磁化。
11.(1640年)
埃及人在3000年以前就用了,16世纪意大利妇科学家法洛皮奥最早宣传用它们来防止疾病传染。
12.冰箱(t834年)
珀金斯第一个描述了装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管子怎样可以冷却食品。
13.火炮(14世纪)
火药使人们在13世纪造出火炮。向现代火炮迈出的最大一步是史密斯和韦森制造的金属外壳的炮弹,1857年第一次发射。
14.内燃机(1859年)
首台内燃机的出现要归功于比利时发明家艾蒂安・勒努瓦。1859年,他将一台蒸汽机改造成内燃机。这台内燃机是此后生产的无数内燃机之母。
15.激光器(1960年)
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1960年造出了第一台激光器。这台装置的核心是一块红宝石,射出的光“比太阳中心还要明亮”。
16.灯泡(1848年)
事实上,约瑟夫-斯旺早于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后来,两人携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今天,他们共享发明灯泡的荣誉。也许,在我们眼里,再没有比这一小玩意更司空见惯的东西了。
17.锁(公元前2000年)
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最早发明了锁和钥匙,用以保管物品。
18.微型芯片(1958年)
美国工程师杰克・基尔比发明了世界上首个单片集成电路,也就是微型芯片,从而改变了计算机这一领域。
19.移动电话(1947年)
贝尔实验室1947年首次提供了移动电话服务。
20.纸(公元105年)
近2000年前,中国人开始使用树皮、竹纤维、大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生产纸张,但很多世纪后,纸才传遍世界。
21.个人计算机(1 977年)
史蒂夫・乔布斯1977年了AppleⅡ,这是首款面向消费者推出的个人计算机,与后来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机器已十分相似。
22.印刷机(1454年)
中国人早在公元500年就发明了木版印刷,但率先造出新式印刷机的是德国工匠谷登堡。
23.无线电(1895年)
意大利发明家古列尔莫・马可尼率先发射和接收了无线电波。1896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波波夫也实现了无线电通信。马可尼1901年首次发出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代表字母S的三个点。
24.电话(1876年)
伊莱沙・格雷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19世纪70年代比赛谁能率先研制出第一部能实际使用的电话机。最终贝尔以微弱优势取胜。
25.电视(1925年)
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于1925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电视机。
26.因特网(1969年)
美国国防部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关于因特网的设想,英国计算机迷蒂姆・伯纳斯一李1989年发明的因特网连同万维网,以其他任何发明都不曾有过的方式震惊了世界。
27.火柴(1826年)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化学家约恩・瓦尔克第一个发现,裹有氯酸钾和硫化锑的木棒能够在擦过石头表面时燃烧起来。
28.避孕药(1 951年)
1951年,化学家卡尔・杰拉西领导的一个小组研制出了避孕药,但直到1962年才在英国市场销售。
29.轮胎(公元前3500年)
轮胎当之无愧地排在所有“最伟大发明”排行榜的前列。有关轮胎的最早证据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闪族人(即当代伊拉克)的壁画;随后轮胎就快速滚向西方。
30.拉链(1913年)
拉链的发明归功于伊德翁・松德贝克。这位瑞典工程师于1913年为了系紧高筒靴而制作了第一条现代拉链。
以下发明为荣誉提名
1.弓箭(公元前3万年)
2.CD(1965年)
3.心脏起搏器(1958年)
4.信用卡(1950年)
5.鼓(公元前1.2万年)
6.炸药(1867年)
7.钓鱼钩(公元前3万年)
8.全球定位系统(1978年)
9.iPod(2001年)
10.电热水壶(1 891年)
11.显微镜(1590年)
12.犁(公元100年)
13.橡皮筋(1845年)
14.缝纫机(1830年)
15.眼镜(1451年)
16.注射器(1844年)
17.望远镜(1608年)
18.雨伞(公元前2400年)
19.随身听(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