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04-10 01: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候变暖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在在科学界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当属气候变暖了。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差,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从表面上来看,不仅没有什么大危害,而且还能过“暖冬”,但是要知道,气候变暖使美国的冬天炎热无比,人们只好被迫穿短袖;气候变暖,使喜马拉雅山的积雪有了影响;气候变暖,还给细菌提供了温床……科学家们说,全球的气候变暖,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他们还估计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升温1.1℃到6.4℃,可见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是多么地大呀。
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还不止这个呢。人们砍伐树木,使得一片片树林,遭到人们的乱砍乱伐后倒下了。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来的时候,没有了一片片森林做保护罩保护我们,遇难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就叫自作自受。因为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有污染性的气体,升到了空中,结果大自然就以下酸雨的方式惩罚人们,这酸雨使许多花草树木因吸收了酸雨,而导致枯萎,使得大地上的一抹绿色,就这样消失了。
所以在此请大家保护好环境,不要去破坏这美好的环境,接受大自然的恩惠,而不是接受大自然的惩罚,让地球更加美丽,更加年轻。
篇2
摘要:在阐述自组织原理的基础上,从自组织原理的四个必要条件出发探讨了气候变暖的原因,指出开放系统和远离平衡态是其前提条件,随机涨落是其诱发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其驱动力。
关键词:系统;自组织;气候变暖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集中探讨了系统的演化问题。气候作为一个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要素,而如今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这就有必要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气候变暖的原因,以便从系统的角度宏观看待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帮助人们从系统视角制定气候变暖的对策。
一、自组织原理和气候变暖的内涵
(一)自组织原理的内涵
系统的有序结构,是从无序状态中产生的。所谓自组织,就是系统自己从无序走向有序结构的行为,具有这种行为的系统,称作自组织系统。一个系统,它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但不需要外界的命令和组织模式,内部要素自动地协调起来,自发地构成某种有序结构。即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内部的要素,系统内部要素的质量、数量、运动量等的变化,都会引起自组织的现象。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组织理论的演化条件为:1.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2.系统远离平衡态3.随机涨落4.非线性相互作用。它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
(二)气候变暖内涵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人们焚烧化石矿物生成的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二、气候变暖原因自组织机理
根据自组织原理的四个演化条件探讨气候变暖的原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气候变暖的前提条件:开放系统及系统远离平衡态
自组织原理指出:开放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使系统向 减(负 )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
开放的系统和远离平衡态是气候变暖的前提条件,气候作为一个系统,不断和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及结果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人类实践活动要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等资源,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比如人类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活动。当自然界遭到如此对待和掠夺后,就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地出现贫瘠和沙漠化以及土地盐碱化等现象,生态环境失衡。生态环境远离平衡的状态给气候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于是气候变暖的现象出现。同时气候系统是开放性的,就不免要接受人类生产活动产出带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比如: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导致气候变暖。
自组织演化的另一个条件是非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表明“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里的非平衡是指系统内部微观的差异性、分化性、不均等性等状态。
(二)气候变暖诱发因素:随机涨落
根据自组织理论,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演变是通过随机涨落实现的。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一个微小的涨落,就会通过相干作用而得到放大,形成宏观整体的“巨涨落”,使系统由不稳定态进入一个新的有序稳定状态。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有很多涨落因素,有的来自内部,有的则来自外部,正是这二者的组合形成“巨涨落”,使气候系统进行演化。
诱发气候变暖的内部因素主要有:①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②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诱发气候变暖的外部因素主要有:①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仅人类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③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森林资源锐减因素、物种加速灭绝因素。④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三)气候变暖的驱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
自组织原理指出: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内部结构出现了个体协作的相干性(协同性),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线性相加,而是非线性的协同,从而导致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开放的气候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许多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是气候变暖的驱动力。
气候变暖是不同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线性的,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互动和反馈的结果。气候变暖的过程包括物理过程也包括化学过程,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界自身因素。它是整个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结果,说明导致气候变暖原因的复杂多样性。
气候变暖的非线性作用体现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协同和双方的负反馈上。气候系统和人类两个主体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媒介达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中的负面部分导致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在双方的负反馈中,一方面为气候系统创造远离平衡态的演化条件;另一方面使气候系统走向有序结构。
三、结论
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自组织原理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原因,以全新的角度阐释气候变暖自组织机理。气候变暖是一个向有序方向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是气候系统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气候和人类重新协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高志亮.系统工程方法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60—71
篇3
气候变暖是地球公民共同造成的,它的到来已给人类造成极大影响,中国也已有不少城市成了“受害者”,在我的家乡的邻居——云南就已遭受灾害。
以前,美丽的云南一年四季如春,玉龙雪山也是常年天寒地冻,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现在,则不然。去年,父亲到过玉龙雪山,他说那里的冰雪消融了很多,雪山上被冰雪履盖的地方都出来。他还从雪山上带回一块冰凉的小石头。特别是今年,云南遭受了罕见的干旱,玉龙雪山上的冰雪一定又减少很多吧!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气候变暖惹的祸,气候导致前几年冰雪融化太多,现在雪山上冰雪形成的寒流难以形成雨水。我不由得由衷感慨:如果气候变暖现象不能得到控制,恐怕连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这些高山都将毁以一旦了!
不仅仅是中国受到气候变暖的危害,全球都因气候变暖受到影响,有此国家甚至因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将要被淹没。被预测为第一个将淹没的图瓦卢国家,不用亲临其境,仅看描述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此国仅有一条道路,左右两边全是海,有时路上还冷不防会出现一滩海水,汹涌而来的巨浪足以让你从头至脚洗个凉水澡。这就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后果,同样面临严峻形势的马尔代夫国总理说:“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使马尔代夫等岛国被完全淹没。”
篇4
阳光雨水的暴力
一向温柔的“莫拉克”台风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成为又一个“大自然杀手”。国内统计,此次台风共造成1103.4万人受灾,死亡8人,其中浙江省4人、福建省3人、江西省1人;失踪3人,其中浙江省2人、福建省1人,紧急转移安置15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9.6千公顷;倒塌房屋1万余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
对于台湾省,损失更加惨重:已造成163人死亡、503人失踪、45人受伤。遇难人数最多的3个县分别是:高雄县96人,台南县28人,屏东县22人。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和六龟乡新开部落遭泥石流掩埋的人数,目前还在由高雄县应变中心查证中,遇难人员搜寻工作仍在继续。
而与此同时,8月上旬以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北方大部分地区仍无有效降雨,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旱情发展迅速。鉴于北方旱情形势严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将抗旱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8月1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68亿亩,比8月11日增加了4500万亩。其中重旱5969万亩,干枯1554万亩,有390万人、43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事实上,不仅是8月,今年夏天北方的气候一直处于干旱状态。辽宁省部分地区从7月份开始几乎没有降雨,300万亩农田超过7成没有收成;和苦盼雨水的辽宁相比,重庆却在为暴雨发愁。8月3日,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重庆,大量农田被冲毁,几千辆车被困街头,高速公路和国道上,甚至出现出租车驶入地道淹死乘客的极端事例。入汛以来,江西、贵州、湖北、湖南、陕西等地受多次热带风暴和强降雨袭击,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而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中国21个省区的152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都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从7月底开始,广东等地一直处在高温中,河南安阳、河北邢台、山东潍坊等地,也都打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记录,其中日喀则突破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极端天气还不仅仅出现在入汛以后。5、6月间,中国多处地方天气大反常。新疆出现6月飞雪,犹如寒冬;遭遇30年来最严重干旱,部份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北京、黑龙江及安徽等地却持续遭遇暴雨。再往前细数,今年1、2月间华北等地出现罕见干旱,北京超过100天没有降水,创下38年来的纪录……据统计,今年6月1日至8月8日,我国有22个省(市、区)454个气象站点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17个省(市、区)110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与去年相比,综合高温和降水两种极端事件呈现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等特点。
天气的变化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力量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有限的,天气稍微动怒一下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小则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大则可以摧毁一切。
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地点发生的出现频率较低的或有相当强度的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有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的研究,但是由于没有做统一的标准规范,指标方法繁多,同一类极端事件各地标准不统一,同一指标又由于定义的时间段不同而造成结果不一样。
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快报中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标准阈值是根据百分位法确定的:即对某一事件的气候标准年内的历年最大值序列从小到大进行排位,定义序列超过第95百分位值为极端多(高)事件,小于第5百分位值为极端少(低)事件。比如北京日最高气温气候标准年内历年最大值序列的第95百分位值为39.4℃,而我们监测到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超过39.4℃,我们就认为北京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是天气气候周期变化的结果,极端天气的发生和某一个时段的环流异常、海温异常或冰雪异常等有关,如今年的极端天气发生与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异常偏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及青藏高原积雪偏少,副热带高压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但近几年高温、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与长期气候变化有关,它与大的气候背景,也就是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具体来说,从全球大气平均状况来看是在升温,但不是平均升温。由于全球大气能量基本守恒,而大气在不断流动,有些地方温度特别高,那么另一些地方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温度非常低,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
全球变暖过程中,季节性波动减弱,中高纬区域天气波动(尤其是在冷季)也普遍减弱,对应冬季寒潮减弱,极端低温事件减少,冬春季大风沙尘暴也有减少趋势;而中低纬区域夏季天气波动有变短变强的倾向,夏季局部对流性天气增强,强降水、高温等天气增多。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另外,人口剧增、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森林资源锐减、酸雨危害、物种加速灭绝、水污染等诸多人为因素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暖灾”来袭
除上述提到的天气方面,全球变暖更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更多复杂潜在的影响。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百年海平面上升14.4cm,我国上升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直接导致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以及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比如,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渤海、黄海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退,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占世界1/3的人口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其次,动植物也将因变暖而大范围迁徙或灭绝――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再次,干旱与汛期将对靠天生存的农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最后,受到最大危害的仍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人类。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使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已然发生的灾害令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不良发展和享受带来的恶果,我们还要这样继续无视大自然的警告吗?真的要等到人类和巴厘虎、袋狼、旅鸽一样成为灭绝物种的那一天才会幡然悔悟吗?在此,《人人健康》呼吁广大读者: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性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每人都爱护花草树木。
篇5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如甲烷、氟里昂等,能够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阻碍地球向外空散发热量,就像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温室一样,于是科学家们把这类气体称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地球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热,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的约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主要作用,甲烷、氟里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的各种温室气体都在增加。按一些专家的测算,地球表面温度已经上升了0.3℃~0.6℃,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前,世界能源的格局如果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地球表面温度将进一步上升。
温室效应的主要危害
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前使二氧化碳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海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这些地区遭受淹没或海水侵入。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它气象灾害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一例。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太平洋高压明显减弱,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升高,同时,赤道太平洋上空的信风减弱,因此有时候人们也把厄尔尼诺称为暖信风。目前对厄尔尼诺的认识还很不够,要彻底解开这个谜尚待时日。但很明显,厄尔尼诺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使全球气候失调。
篇6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电灯,选择“低碳生活”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节约能源是基本国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地球是母亲。而我却不知道珍惜,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
科学家发现。其中二氧化硫,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气候突变中灭绝的
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有关系?当然。可是总不能不让我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可是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贡献”多少?
篇7
科尔韦尔认为,全球变暖对热带地区生物的影响是一种损耗,它可造成生物慢慢地退化。不过,现在很难有明显的证据出现让人们看到热带地区的物种衰退。但是,研究人员估计,在一个世纪期间,温度升高3.2摄氏度(5.8华氏度),则研究人员研究的热带低地的1902个物种中有53%会受到损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丛林会贫瘠荒芜,但可能是杂草丛生。而热风也会吹得一些物种不再生机勃勃和繁荣兴旺。
处于较冷地带的热带植物和动物也很难逃离日益升高的气温危险。原因在于,热带物种只有在较小范围可以迁徙以维持它们目前生长的适宜气候。而大部分热带物种可以逃离的途径是,跟着气温的转移向热带地区的山脉逃离。
例如,物种向山上转移,每升高1000米,气温可降低5.2摄氏度(9.4华氏度)到6.5摄氏度(11.7华氏度)。但是,如果赤道物种向南或北转移,要达到向山上转移的相似温度,则物种必须向南或向北迁徒1000千米以上。这对于物种来说困难更大,不如就近向山上转移。但是,也并非所有的物种都能转移。例如,已经在热带地区山上生长的物种就没有地方可攀登了。
美国《科学》杂志的另一项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扰乱了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一部分哺乳动物的生存范围。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金花鼠的数量在减少,因为它们已不能再往高处迁徙了。而居住在低海拔地区的巢鼠也在迁徒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因为那里更为凉爽。
全球变暖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还表现在让致病微生物更为活跃,因而可能导致人类更多的疾病,严重地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例如,在研究人员新近总结的对人类危害最大的12种疾病中,致病原大部分都生存于热带地区,而且随着气候的变暖,这些病原体的致病力更强,甚至能蔓延到温带和寒带地区。
这12种疾病或疾病原因是霍乱、埃博拉、裂谷热、黄热病、昏睡病、红潮、瘟疫、寄生虫、犬巴贝斯虫、肺结核、莱姆病和流感。例如,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弧菌在温暖和潮湿的天气别容易传播,黄热病是典型的热带地区疾病,通过蚊子传播,由于气温升高,现在已经开始向新区域传播。埃博拉也是热带雨林地区的疾病,随着气温升高,不仅会在非洲频繁出现,还会蔓延到其他地区,而埃博拉的大杀伤力已经让人类不寒而栗。
篇8
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地球的变化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的。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日前,北极熊开始自相残杀,耶罗岛大蜥蜴因气候变差濒临灭绝, 暖冬打乱花期,日本各地樱花提前盛开;由于气候温暖莫斯科暖冬,棕熊受害不能冬眠;法国今年遭遇暖冬,候鸟数量种类均明显减少。我国多数地区也出现“暖冬”。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发生变化,还将造成缺水和死亡率增加。人类不得不为气候变暖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当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情逐渐沉重下来。教导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目前,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又能为这世界性难题做些什么呢?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为明天打好基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关键。如今,有的地方因能源枯竭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而有的地方却在大肆浪费。我们要从自身作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节省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见他人浪费,要积极阻止。还有就是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光是科学家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事。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只有掌握好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将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伟大的贡献。
让全人类都来关注气候变暖问题,让世界各国都产生充分的警觉性和自觉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9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02-01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以及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这对农业产生阶段影响。无论是从微观作物生理研究,还是从宏观粮食产量方面,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以及经济作物;研究区域覆盖了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气候的脆弱性研究、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等。现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变化对粮食产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二氧化碳倍增的情况下,我国北部地区降水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西北地区并没有因温度升高而变干燥,这有利于西北粮食产量的增加[1]。而周文魁[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二氧化碳倍增条件下,我国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条件下,农作物单季稻、冬小麦、大豆产量等增加,而双季稻区水稻的减产幅度虽有所缓和,但减产趋势不变[3]。陈超等[4]在研究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生产时指出:在二氧化碳倍增的情况下,气候变率的增大会降低小麦的稳产性。未来全国玉米主产区的雨养和灌溉玉米的稳产风险及低产出现的概率将会增大,总产量的年际波动更剧烈[5]。
未来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将较大地改变我国作物种植制度。二是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作物产量产生大的波动。在我国一些地区,作物生产和产量受到气候变化的正效应影响,而在另一些地区主要是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对产量产生的负效应的影响。三是改变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成本和投资。气候变化将导致施肥量改变,人们需增加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
2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危害加剧、粮食产量的不稳定以及质量的降低,从而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有学者利用模型对我国地面温度和降水率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5],其结果表明:一是西北地区夏季增温最明显,为3~5 ℃,华东、华中、华南与西南地区增温较小,为2~3 ℃;二是东北地区冬季变暖最明显,为4~6 ℃,西南和华南地区增温较小,为2~4 ℃;三是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夏季土壤温度增高;四是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有可能减少,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可能增加。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带北移,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将退至北纬52°以北,将会引起土壤、植被、植物品种分布等的变化和演替,华中及西北干旱区、东南沿海的泥炭地、沼泽会萎缩,西部大部分多年高原岛状冻土将会融化,其他地区沼泽地则会有所发展。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减幅达214%~219%。在中纬度地区,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虽然雨量有所增加,但雨季也提前,积雪提前融化,造成夏季干旱加剧。我国北方沙漠化趋势会进一步增加,干旱和半干旱情况将更为严重。在二氧化碳倍增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不仅进一步加剧我国北方干旱沙漠化,而且预计会导致热带风暴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8月海水温度升高,增加了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6]。因此,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在增加。气候变暖与病虫害发生有密切关系,暖冬有利于病虫安全越冬,这使翌年病虫危害提前发生;热量增加促使病虫繁殖加快,危害期延长。温度升高使作物的生育期缩短,有机物的积累减少,从而使农作物的质量下降[7]。
3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3.1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
脆弱性研究一般是通过寻找特定的研究群体或单元(无耕地的农民、农业等),识别研究单元承受多种胁迫造成的负面结果的风险程度,以确定一系列减缓或适应胁迫的措施。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主要是定量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3类,即模型模拟研究、设定指标评价研究和统计函数分析。模型模拟研究是进行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定量研究中,主要以作物产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来确定农业系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程度。主要有计量经济模型、复合模型模拟、综合模型。设定指标评价研究是一种利用指示农业系统状况及其敏感性、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脆弱性的方法[8]。
农业气候脆弱性研究的主要方法[9],根据评价单元和目标的差异、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社会经济情景差异进行研究。脆弱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实地调查法,当可用资料缺乏时,直接咨询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是评价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最好方法。二是产量分析法。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三是相似分析法。该方法可分为2种,即空间相似法和时间相似法。前者用来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预测哪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目前某些地区的气候特征相似,从而预先采取一定的适应措施;后者主要是采用(下转第304页)
(上接第302页)
模型进行相似模拟,其得到的数据可以弥补时间序列数据的不足。
3.2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针对农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在模型模拟影响和观测试验等2个方面。模型模拟可以分为动态数值模拟(农业评价模式相嵌套和气候模式)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模拟研究方面,经常需要同时分析处理多种因子变量和相应的数据来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复杂性,研究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模拟的主要方法有2种,即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和经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均得以逐步发展。在观测试验方面,研究大气成分变化对农作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及化学组成等方面的影响,其又可分为2种方法,即温室或人工气候室试验和田间试验。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观测试验研究方面,国外开展的研究多采用环境控制试验和田间试验2种方法[10],其中环境控制试验通过人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来研究其对作物的影响,一般在野外设立封闭或顶部开放温室中进行。
4结语
国内外在全球变化对粮食的影响研究方面都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目的在于研究其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响应,并寻找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粮食安全;通过预测未来气候可能变化,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造成的影响。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努力。
5参考文献
[1]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10):39-42.
[2] 周文魁.气候变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农业应对策略研究[J].江南论坛,2009(6):15-17.
[3] 石春林,金之庆,葛道阔.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01(17):1-6.
[4] 陈超,金之庆,郑有飞,等.CO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4(4):7-12.
[5] 熊伟,杨婕,林而达,等.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况下我国玉米产量的初步预测[J].地球科学进展,2008(10):1092-1101.
[6] 王诤,郑一萍.全球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地理研究,2001(7):282-288.
[7] 刘明春,蒋菊芳,魏育国,等.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9522-9525,9531.
[8] 唐为安,马世铭.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847-13849,13941.
篇10
地球是个晶莹透明的球体,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生命的摇篮。它有着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地,奔腾的江河,叮咚的泉水,巍峨的群山……这无不展示着地球的纯与美。
自古以来,人类在它博大的胸怀中成长着,享受着地球慷慨提供的一切。可人们不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反而贪婪地索取,他们乱砍滥伐,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破坏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无休止的破坏使得地球母亲有些疲惫。
有了好的环境才可以让我们的子孙生活得更好。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全球性的变暖使我们的生活的温度变高,环境越来越差。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更为惨烈的是工、农业的发展使的环境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气候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