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范文

时间:2023-03-17 16: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之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在这个粗略的人生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了。

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志于学”,是他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且能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很多比五岁还要早就开始学习了,但都学了什么呢?不少孩子会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够背长长的古诗并在客人面前表演,但是这些对他一生真的有用吗?

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地学习。“过犹不及”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一定要边学边想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就走到了三十岁。“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和”三段论。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如在刚刚读小学时,他相信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鲜红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满温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没有忧伤的。长到十几岁,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觉得成人世界欺骗了自己,觉得生活中满是丑陋、猥琐、卑鄙和欺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这时,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走到三十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为我所用。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并不是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从三十到四十,人们就从“而立”之年步入了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在现代社会,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谈论“知天命”,很自然会联想起金庸武侠小说中写到的独孤求败的境界。在中国武侠小说中,一个少年剑侠初出道之时,往往用的是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宝剑,那萧萧剑气、舞动的风采真是绚烂至极。等到他武艺精进,真正安身立命,成为江湖上有名的剑客时,他的武器反而可能是一口不开刃的钝剑。锋利现在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得沉浑雄厚。等到这个人成为名动江湖的大侠,武功超越了流派划分,他可能只用一根木棍。就是说,金属那样的一种锋利和那种质地对他来讲也不重要了,他手里只要随便拿个东西就够了。而等他真正走到独孤求败的至高境界,他的手中是没有兵器的,他双手一出,就能挥出剑气,所有的武艺都融会贯通在他的内心里。此时敌人已经不能和他对招,因他已经到了“无招”的境界。

融会贯通的境界,一直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最高境界。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其实就是把学习的各种道理,达致一种融会和提升。

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就该进入孔子所说的“耳顺”的境界了。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件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境界,就是“悲天悯人”。

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此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篇2

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人如何达到这样一种一切为我所用的融合境界呢?

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

前一种方式需要皓首穷经,等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才可以去给经典作注解。

而后一种方式是更高境界的学习。所谓“六经注我”,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以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三十岁这个年纪,是一个建立心灵自信的年纪。这种自信不是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作“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并不是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一种境界。

孔子一直在教学生一种朴素的简约的生活方式,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很多东西不该操心的不去操心。

我们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之所以不愿意提及神、鬼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他着眼于现实的表现。

比如子路问鬼神之事,孔子淡淡地对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活人的事你还没弄明白,怎么先想着去侍奉死人?就是说,学习还是要先朴素一点,从眼前开始,别去考虑虚无玄远的东西。

子路不甘心,说:“敢问死。”死亡是怎么回事?

老师又淡淡地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连生的道理还不明白,怎么能够懂得死?

孔子的这个态度对我们今天仍很有启发,在学习的时候,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或者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这样一点一点学起来,到了该立的年龄才真正可以立起来。

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立”的一种见证。

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在严冬时节“独钓寒江雪”,完全是为了垂钓而垂钓;晋代名士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朋友的门前不敲门就转身走了。为什么?他因为想念这个朋友,乘兴而来;到了朋友门前,兴尽而返。这就是“雪夜访戴”的故事。这些古人,都忠于自己的心灵,心灵的指向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从三十到四十,人们就从“而立”之年步入了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这应当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

但每个人到四十岁时都能做到不惑吗?在现代社会,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经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关于“惑”这个概念,《论语》中有过多次阐述。人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这需要大智慧。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被物质的东西奴役了。

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那么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它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但现在往往被大家理解为平庸和圆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

其实,对于一种行事方法的判断,无所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只有什么是合适的方法,而合适往往不是走到极端的。“四书”里面有《中庸》这本书,《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说,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一种适当的方法。它的特点正如中国古人所说,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在你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扬厉过;走到不惑的时候,才表现为淡定而从容。而当走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人的很多标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再过十年,等到五十岁的时候,又会发生新的变化。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是人们常说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是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听天由命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皇侃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不怨天,不尤人”,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话,但这样区区六个字容易做到吗?一个人不去抱怨,就意味着他硬生生地把很多可以宣泄出去的怨气、苛责都压在了自己的心里,不再向他人推卸的同时就意味着给自己少了很多开脱的理由。这多么难啊!

篇3

1、夫妻之间就需要互相多沟通多交流,感情都是互相谈出的,夫妻之间结婚了那么对于感情的维护也不要放松,因为不维护感情慢慢就淡了,不要让时间带走你们曾经的爱。

2、生活有时候久了,就归于平淡了,但是夫妻之间就像袁咏仪曾经说过的一样,夫妻之间就应该过着浪漫的生活,享受恋爱,凭什么要过程亲情呢?所以生活中偶尔的小浪漫是必须的,是调节两人情感的调味剂。

3、忠诚是婚姻关系的底线,一旦冲破,就有可能会打翻婚姻这条船,伤着爱人,伤着儿女,伤着亲人。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但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重要是要做到清醒心智,要学会反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文/木易

诗联中的食养之道,高度概括了古人们总结出的养生至理。今日读来,仍觉受益匪浅。

食惟半饱无兼时,酒至三分莫过频。这是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所载一首七律中的两行诗。其意是告诫人们要限制饮食,不宜过饱,更不能暴食。可适量饮酒,但杜绝酗酒。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却病方。无独有偶,清代张之洞的这副养生联,与龚廷贤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副联也把“不饱”作为养生的法宝,认为限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从而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而这副诗联中还把“无求”当做“安心法”,从而阐明了养生的另一哲理,即只有做到不过多地贪求,清心寡欲,才能减少思虑和愤懑,使人体气血畅通,脏腑功能协调,就不会轻易得病。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茶。这是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总结概括他的养生经验时,用寥寥十四个字为他的厨房撰写的一副对联。只有吃清淡饭菜、饮天然水,才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副对联,与今日一味追求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人,是个明显的对比。同时,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健身益寿之良方。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是陆游的食粥诗。陆游深明养生之道,他对粥的称赞是处于养生的经验,而非文字的夸张。粥容易消化吸收,不伤肠胃,长期食粥可祛病延年,强身健体。如玉米粥补脾益胃,羊肉粥温补脾胃,银耳粥滋补强身。因此,粥对于儿童、老年人、产妇、病人都是非常适宜的食品。坡也嗜粥如命,每于夜读后总要喝粥,并且创造了一种自称味敌海八珍的“东坡粥”。

古代文人的“慢生活”

文/张荣生

追求雅致的慢生活,中国古代文人是这方面的典范。

清代张潮写的《幽梦影》是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论的代表作。张潮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张潮所说的闲,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

唐人李涉有首《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昏昏沉沉的日常生活使人似醉若梦,由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很勉强地去登山观景,一个偶然的机遇,在长满翠竹的寺庙庭院里,和一个世外高僧谈经论道,于是感受到了忙里偷闲慢生活的快乐人生。

宋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入风云,富贵不,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无门关》第十九则有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以平常心悟道的慢生活。

篇5

当时他经常与我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企业破产了,他靠什么娶妻生子。文秘这一职业,在社会上没有一点竞争力。他把自己“设定”得非常悲观,而我总是不断地安慰他,告诉他天无绝人之路。

后来,他开始报考电大的电子专业,一个文科生学起了理工科,当时我十分惊讶。但经过四年学习,他取得了电子专业文凭。因为这家企业中有许多电子设备,他就经常下车间向技术员讨教,积累了许多实际经验。就在他拿到文凭的那一年,国企改制,他被分流了。

他四年前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但他顺利地在一家造纸厂找到了工作,成为那家造纸厂的技术员,很快地熟悉了一些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过了五六年,他已成为造纸机工电子控制的行家,其他一些工厂的设备发生故障,都会邀请他去检修,每次他都能得到老板送上的一笔可观的服务费。

我还听到一个故事。有位女孩很得公司老总的欣赏,老总有一个儿子是留日生,想让女孩成为自己的儿媳妇。老总的儿子与女孩也见过几次面,十分喜欢她。很多人认为这女孩的福气真好,但女孩却拒绝了老总的美意,不久便离开了这家公司。

而老总后来因为牵涉一起巨额金融担保,公司资产被法院查封。接着曝出老总外有家室,生活作风糜烂。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老总的儿子有十多年的吸毒史,一直无法戒掉。

女孩当年大概是看出了一些端倪,虽然当时老总的财富让人羡慕,但她知道自己人生的止损点在哪里,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家庭,拒绝了似乎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但也防止了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幸运地避免了以后的痛苦和烦恼。

篇6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南宋,陆游享年85岁,实属不可多得的高寿,这都得益于陆游从思想到实践上对养生的重视,研读陆游的《剑南诗稿》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养生的多种内容,其饮食起居方面的养生之道,对于众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又日益关注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来说,不无裨益:其简便易学的特点,也迎合了现代人怕麻烦的心态。

1、食粥法

传统医学认为,粥有极好的补益身体的功效,绵软适口,易于消化,生津益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糯米、秫米、黍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治脾胃虚寒泄利吐逆等症;粳米、籼米、粟米、梁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并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在粥中加入其它食材,如枸杞、红枣、桂圆、花生等,还能增强粥的补益功效。陆游身体力行地验证了这一养生之法,有诗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甚至将食粥法推崇到了升仙之道上。在其他的诗作中他也多次提到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如“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薄粥》),“病起残骸不自支,旋烹藜粥解饥赢”(《秋兴》),“数掩槿篱端可老,一杯藜粥尚何求?”(《倚楼》)“一杯藜粥吾所美,幸可自办不待求”(《病齿》),“茅檐一杯淡藜粥,有底(何)工夫希鼎觫?”(《午枕》),“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秋思》)。除了充饥果腹,粥还是陆游将养病体的良药,“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庵中独居感怀》),“老便黎粥美,病喜粟浆酸。”(《村居》),“赖是病躯差胜旧,一杯藜粥且扶衰”(《还东》)。晚年时,陆游肝阴不足、肾气渐亏,视力越来越差,于是他又为自己的粥食增添了新的滋补之品,“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玉笈斋书事》)枸杞,又名枸杞子、枸杞果、血杞子,是益寿中药三宝之一,其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养老奉亲书》中说,长期服枸杞,可使人“明目驻颜,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也说它“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枸杞还可防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症,延缓衰老,防止视力退化。“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久因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进玉延”(《书怀》),“玉延”就是山药,山药能健脾胃,补肺肾,《神农本草》中记载:山药“久服耳聪目明”。如此看来,枸杞、山药入粥对于改善陆游肝肾功能,保护视力正中肯綮。

2、饮茶法

中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先人们早在实践中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中也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茶本身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如果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会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如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莲心茶用于止晕,三仙茶用于消食,杞菊茶用于补肝等。

在陆游的三百多首涉茶诗中,也展现了其对饮茶养生的认识。“西窗偏受夕阳明,好事能来慰此情。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姜宜山茗留闲啜,豉下湖尊喜共烹。酒炙朱门非我事,诸君小住听松声。”(《西窗》)此诗作于诗人年近七十高龄时,“姜宜山茗”表明陆游对姜茶的入药价值非常了解,姜作为中药的一种,烹茶入姜,可驱水性之寒。另外能入茶的还有,《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诗云:“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不仅入茶,陆游还以入酒,《小饮赏菊》诗载,“菊得霜乃荣,性与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从医学角度看,入茶入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亦可祛病延年。通过众多的涉药茶可见陆游引药如茶之丰富,可见其对茶饮养生的重视,如“土铛争饷茱萸茶”(《荆州歌》)。

3、药枕法

古代著名的医家华佗、孙思邈早就提出“闻香祛病”的理论,主要是将、川芎、丹皮、白芷等药物放入枕内,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及压力,使其药效散发出来,再通过呼吸经肺部进入血液循环,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篇7

[关键词]:《道德经》 大学生 人文素质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之一,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是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不仅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样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哈佛知名讲师泰勒曾用《道德经》来诠释“幸福学”。吸取《道德经》的精神营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而且对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对其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谈三点启示。

一、培养上善若水的道德情操

水虽无形、无色、无味,然而水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同样水的品质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老子的眼里,世间万物中,水是完美无缺的,认识了水的特性,就接近了他所讲的道,在《道德经》短短的数千言中,直接和间接谈到水的有十多处,有近千字涉及到水和与之有关的内容。当前,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从而使有些大学生道德意识淡泊,人文精神薄弱,表现出思想狭隘,行为自私,不知如何交往,自我封闭,焦虑不安等现象。结合老子对水的阐述,具体从三个方面来领悟其中立身做人的品质。

一是随方就圆的亲和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可以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在老子看来,水可以随方就方,随圆就圆。对自然物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融入大众,变化无常,时而为云,时而为雨,时而为雾,时而为雪,以不同的方式利益万物,不会拘泥于外在的形式,面对无论是美丑还是净垢,都不会有任何的爱憎之心,都可以平等相待,同样为之洗涤,使之更加洁净。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与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交往。在人际交往中,领悟了水的H和力,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则能让人心胸保持深沉宁静,善于以真诚无私的态度与人交往。

二是以柔胜刚的行动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处事时,不要盲目逞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深知什么是强雄,而安于柔雌的地位,甘做有利于天下的柔弱的溪水,永恒的德就不会遗失,而恢复到婴儿一样,单纯质朴的状态。谦卑的人因为虚心才能进入对方的心灵,被别人接纳,人与人之间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大家如果团结一致了,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了。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反而会获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同样,当遭遇挫折时,除了要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凭借水的一种韧劲,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目标奋斗;还要学习水的随势应变,学会调整自己,以水之柔胜刚愎,以水之弱胜强硬。

三是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水的德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宽容,以仁爱之心待人,凡事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儒家也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修炼人已统一的情操,不仅有利于我们个人身心健康,境界提升,也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合理融洽的境地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此可见,老子提出的宽容忍让的“不争之德”既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取胜之道,又是一种用来调节人我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的宽容要求人应该大度、宽容,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恢宏的气量;但是老子所指的宽容实际上更多是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得以通过宽容而化解。宽容体谅他人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待人的艺术,是与人与已为善。只有具备了真正的宽容,才能生活在欢乐友爱之中,才能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二、修练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

道家倡导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思想消极,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是强调去除过份的欲望,终止过度的行为。做到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止则止,那么就会经常感到身心愉悦,老子说:“知足知足常足矣”。懂得了知足才能在无穷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平常生活中的幸福感,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就业时更好地立足现实,认清形势,调整期望值,走出各种就业心理误区。

一是适可而止的处事方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主张需求越少,自由越多,奢华越少,舒适就越多,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美好的人生。老子认为,不知足的人容易导致灭亡,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就不容易遭遇危险,甚至可以长久。只有懂得了如何把持,为人处事才能恰到好处;懂得了恰如其分才能避免欲望过度膨胀,避免误入歧途和走向极端。

二是去彼取此的行为习惯。老子认为知足的要点在于安贫乐道,去除华而不实的欲望。他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不沉迷于感官的享乐,不过度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要知道有所取舍,这才是智慧,也是快乐之源。知足常乐,要乐精神世界的富足,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决心为实现理想而奋斗,那么就应该做到,即使身处逆境,终身穷困,也不能动摇,也不能改变初衷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安贫乐道,跟着老师专心学习。一个人如果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就不应该攀比斗富,贪图享受,害怕吃苦,如果做不到就不是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

三是致虚守静的情怀修为。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他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是完全虚静的状态,是一切存在的本性。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守护住一颗没有灰尘的澄明之心。一层意思,是通过修炼,排除内在的私欲和外在的干扰,来达到人的本性的回归,二是指人的人生态度,通过修炼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从而抑制住非份之想,戒除焦躁的欲念,就不会为所欲为,贪心不足,复本归真。学会知足,学会快乐。

三、形成脚踏实地的处事方法

作为大学生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能脚踏实地。老子认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旨在揭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自然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小事做起。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e累着,走下去,这才是成功的秘诀。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如今很多大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现象甚多。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改掉心浮气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正传达着这个道理。

二是防微杜渐。一些小小的疏忽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更为通俗形象的揭示了这个道理。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不管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那些小事上都要学会防微杜渐,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同样,就个人品行而言,如果一个人在平常就不拘于小节,最终也是要吃亏,受到惩罚。“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三是善始善终。事情一开始时,也许会小心谨慎,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去做。但是时间久了熟悉了,往往就会有所松懈疏忽,但是往往此时就是危险产生的时刻。只有由始至终都去克服自己的躁动,以不变的态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们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地向别人请教,终于成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正如老子所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总之,《道德经》的精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道德经》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效仿的动力,最后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最终使大学生们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道德经.

[2]论语・颜渊.

篇8

泰国有一家酒吧,门口横放着一个巨型酒桶,桶上写着“不准偷看”。过往行人无不觉得好奇,非要看个究竟不可。于是便将头伸进桶里观看,观看时不仅可以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而且还可以看到桶里写着:“本店美酒与众不同,请饮用”。这一招果然勾起了许多人的酒兴,他们纷纷走进酒吧,一饮为快。

倒立餐厅

日本松本市有家倒立餐厅,该餐厅整座建筑都是上下颠倒的,室内装饰也是颠倒的,茶杯和咖啡壶底朝上、口朝下,门窗也是颠倒的。特别有趣的是,顾客进入餐厅,迎面的哈哈镜映出的顾客是头朝下脚朝上,让人有一种犹如进了一个倒立空间的感觉。

空中缆车温泉

日本大阪南郊的有田观光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空中温泉澡池的妙招。这种空中温泉澡池颇像一个个装满温泉水的空中电缆车,被吊在该饭店上方山峰200米高的电缆上,上下不停地升降着。游客悠然地泡在里面,仿佛置身于飘飘然的太空仙境里,一切都变得忘乎所以。该饭店现在每天接待要求泡空中温泉的游客竟达上千人,节假日更是门庭若市。

自主管理超市

在美国内布拉斯州阿瑟小镇,43岁的马歇尔女士开了一家名叫沃尔夫登的超市。该超市的别出心裁之处在于:它为附近顾客每人准备好一只信封,信封上面写好了顾客的名字。沃尔夫登超市不用营业员和管理员,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因而所售商品价格低廉。顾客买走商品时只要看看标签上的价格,把相应的钱放入写有自己姓名的信封即可。沃尔夫登超市的生意渐渐地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顾客纷纷拥入。他们并非完全冲着低廉的价格,他们在购物时意外地收获了一份信赖,感受到真诚的体贴与关怀。

三角形布局药店

日本京阪铁路沿线,有个叫通口俊夫的人开了3家小药店,但销售额总是上不去。一天,他在电车上看见几个小学生在玩三角尺。他们将手指套在三角尺的窟窿里,用另一只手转着玩。他盯着三角尺的3个角心里一亮,联想起以前看到的有关军队战略战术的书上说:“这些直线排列的据点很容易被敌方阻断运输线路,为了和友军保持密切合作,占据方位最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样,中间的三角形地带就容易固守了。”他马上回家察看地图,发觉他开的3家药店的确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于是决定将药店调整成三角形布局,使在其中的人都会来买他的药品。这样一来,营业额果然逐渐上升,业务不断扩大。

卫生纸文学

德国的克洛・费尔拉格出版社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招徕读者的赚钱招数。他们宣布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为如厕读报一族开辟方便之门,将精彩的诗歌和可读性强的小说印在该出版社推销的卫生纸上。这极大地满足了如厕读者的需求,喜欢一边方便一边看书读报的人们从此就不必受累将报纸书刊带进厕所了。这种新版卫生纸上不仅有德国诗坛泰斗海涅和摩根斯特恩的名著,而且还有畅销小说和侦探故事。为了保证顾客不会因为“贪读”而舍不得使用这些卫生纸,并能给“后来人”留有可读之物,他们将每篇诗歌或小说、故事重复印制在一卷卫生纸上,该出版社推销的卫生纸一时洛阳纸贵,同时又带动了出版业的火暴,大赚了一把。

卖教养的餐厅

英国伦敦一家餐厅的老板做出了一个让利决定:一顿饭到底该付多少钱完全由食客说了算。这家名叫小海湾的餐厅坐落在伦敦市中心区,来这里就餐的顾客在结账时都可随心所欲,认为菜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即使一分不给也没关系。餐厅老板彼得・伊利奇表示:“付多少钱完全由顾客自己看着办,无论是给1便士还是50英镑,我都会感到高兴。”凭借制作精良、用料考究的美味菜肴,小海湾餐厅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担心这种大胆的决定会令餐厅损失惨重,不过伊利奇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不仅不会赔钱,还有可能赚上一笔。他说:“迄今为止,顾客们所付的钱比那些菜肴本来的价格还要高出20%呢,人们都希望自己看上去显得有教养,如果掏钱不够多的话他们会感到难为情的。”

篇9

药物制剂、药物营销专业二年级11407、11408班。

【背景分析】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还留恋着美好的校园生活,对制药企业、药品营销企业生活有种种不适应,没有完全转换好职业角色,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心理发展,严重的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怎样让面临毕业的学生调整好心态、顺利进入职场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职业角色转换,这是开展本次活动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本次活动主要是从毕业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解决毕业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活动过程首先通过毕业学生的切身体会,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讲述职场角色转换的危害关系,让在座学生加深认识;最后由就业指导老师现场解读,寻求各种适合学生实际、可操作的方式、方法,达到教育目的。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目的。

【活动过程】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入职前心态调整”。

一、导入主题

我们即将毕业,最近一段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后的工作。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师兄师姐,一年的工作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咸,下面有请他们说说工作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呢?(毕业学生发言)

生(一):在药店实习那三个月,由于学习和卫生习惯比较懒散,在工作中常达不到老板的要求,柜台铺货记不清,顾客来了常找不到药;中药处方来了也不知如何进行调剂、配方。我在学校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优秀的,从来没有这样失落过。工作以后我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一个月下来工作没起色,导致领导看轻我,同事取笑我,情绪低落,工作没有什么热情。

生(二):我是在制剂室里工作的,以前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简单容易的,真正到了工厂,才发现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听说以前有个女工由于带情绪上班,心不在焉,装错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很害怕,每次上班我都很认真,思想很集中,唯恐出错,心理压力很大,可能由于自己没有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角色的转变吧,我感觉工作力不从心,讨厌这份工作。

生(三):在制药厂工作,总觉工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当初实训课老师给我们讲相关的化学知识时,常讲到一些化学品有毒,现在我想到每天要和化学品打交道,备受毒害,还得忍受机器噪音的污染,很不开心,想改行,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二、案例分析

主持人:看来师兄师姐们刚踏上工作岗位都很迷茫。万事开头难,我们习惯了校园的环境,进入职场后肯定也会如此。下面小品中的这位帅哥和一些师兄师姐就有相同的境遇,请看小品:《新人小杨》。

小品内容:小杨刚工作不久,每天改不了晚起习惯,有几次差点迟到。在公司和同事不能融洽相处,搞卫生、货架铺货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肯做,大家对他意见很大,他感觉很郁闷,有了辞职的想法。

主持人:看来小杨遇到了很大问题,但是在座的同学,从小杨身上我们能否找出一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分析)

主持人: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小杨主要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态没有调整好,卫生不搞,铺货不做,理应会受到同事的白眼,遭到别人的排挤。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测试,看看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测一下你的人际关系:假使你走向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他忽然睁开眼睛,你认为接着他会有什么反应?

A.哭 B.笑 C.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D.咳嗽

答案:

选A的人,是没有自信的人,很害怕与他人相处。

选B的人,是自信满满的人,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

选C的人,是相当孤僻的人,与其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来得快乐自由。

选D的人,是个神经质的人,非常在乎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帮大家测试人际关系好坏的相关知识,希望你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一帆风顺。

三、实现角色转变的方法

主持人:上面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人要学会和他人相处,要学会融入这个社会,而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现在就要调整好心态。下面先请优秀毕业生何阳讲讲她的故事,然后请就业指导汤老师谈谈怎样做好心态调整,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何阳:2012年10月的一天,我从50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当选了江苏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古方店店经理。从2008年9月至此弹指一挥间,职校生活的成长“四部曲”,实现了从懵懂学生到独当一面店经理的人生跨越。

(一)第一部曲:职校读书充电

在职校读书的两年,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班主任郭老师。郭老师独到睿智的思想引导,使我明白:人的成长路上会遇到许多考验,最重要的是学会战胜它。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抓紧一切机会充电,获得了“文明学生”、“三创学生”等荣誉称号。

(二)第二部曲:庆和堂药店实习

2010年6月,我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到庆和堂药店实习。刚开始,对一切都感到十分茫然。药店里的老员工让我从熟悉商品学起,先给我介绍了大概的分类,每天看一排货架。经过一周后,老板出20个药,要求我在5分钟之内找到每一个药,最多允许错两个。听起来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但考试的时候我感到很难,对商品的熟知度不够。这时,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从一小节货架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周再次考试,我就顺利通过了。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我学到了药物的通用名、别名等知识。当我熟知了每一个药品的摆放位置后,老员工就带领着我了解药物的作用,并尝试着接待顾客。

实习期间,我每天都主动整理货架,打扫卫生。空闲的时候看药品说明书,看不懂的就问老员工。日积月累,我的知识丰富了,接待顾客就不再那么紧张了。

当然,在实习期间,我也曾想放弃过,但家人告诉我:“要以学习为主,少说多做。”于是,我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虽然庆和堂药店并不是一家规模很大、拥有很多连锁店的药店,但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经历,我才有资格去更大的连锁药店竞争。

(三)第三部曲:加入海王星辰团队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2011年8月,我离开了庆和堂药店,来到了江苏省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连锁店。海王星辰统一整洁大方的服装,先进的营销模式,专业的服务,和以前的庆和堂药店截然不同。

我是由店长一对一带教的,必须每天拿本子和笔记录药店知识,并在第二天背给店长听。专业的培训,标准的话术,热情的服务,团结的队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团队中。每当苏、锡、常的领导或区域经理巡店抽背相关知识或看导购时,我都可以十分流利地答出领导问的相关问题,并把公司导购的标准话术五部曲运用到导购中。

由于我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区域经理的好评,他说:“好好干,是做储备店经理的料。”顿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领导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前进动力。

(四)第四部曲:成功当选店经理

2011年8月15日,店长帮我报了名竞选储备店经理。第一轮笔试,50人中留下10位。随后,我接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将参加第二轮考试。上午10点多抽签完毕后比赛正式开始了,我第十个入场。演讲完毕后,临时又增添了一道难题,我抽到的是24号题,首先由竞选者分析完毕后再由领导点评,因题目所需,还要找另一位参赛者一起演示。我和参赛者一演完,立刻得到了评审和参赛者们热烈的掌声。

托·富勒曾说:“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2012年10月,我接到区域经理的电话,我成功当选为古方店店经理了。当时我底气还不足,后来和家人的商量后,觉得这机会确实得来不易。就这样,我接下了这家店。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业绩很好,我连续4次拿到了额外的奖励。

一次次的锤炼,一次次的考验,让我积累着我最需要的财富。我相信,已经奏响成长“四部曲”的我,将会在人生路上谱写更精彩的乐曲。

汤老师:何阳同学做得很成功,敬业、心态、诚信、礼仪是职场新人成功的四大法宝,她都做到了。离开校园进入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第一,从单纯的处理问题方式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转换。新到一个单位,崭新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我们感到不习惯。没有耐心思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因此,难以适应、四处碰壁。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标签,低调做人,现代很多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张扬,彰显自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这种风气与氛围培养了不少“特别”的学生,但工作岗位不是上演个人秀的舞台,因此,刚刚迈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问题,做事一定要低调,少说多看,尽快熟悉人际关系,融入环境。

第二,从系统的理论学习向多方位的实际应用转换。在应届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时候,企业都会对职场新人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要多学多看,多虚心请教,才能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从散漫的校园生活向紧张的工作模式转换。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除了要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还要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学会妥协,向职场妥协、向现实妥协。

同样,万事开头难,我们出入职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良好的心态,冷静的思考,相信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的。

主持人:谢谢汤老师的指点,要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请愿意和大家分享入职前做好心理准备经历的同学举手。(学生讨论发言)

四、班主任寄语

班主任:听完了大家和专家的解读,我也学到了许多。我们现在面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如果不能做好准备,可能会适应不了将来的工作。据调查,职校毕业的学生在一年内要转岗约2-3次,其中4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适应不了从事的工作。日本人什么东西都可以换,但是有一样他们会从一而终,那就是职业。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底,做出成就。

我们布置了每个人都用一句话作为将来的工作寄语,下面让我们把它写在心形上的工作寄语贴在墙上心灵家园一览里,每天都能看到,并以此为动力,努力进取。

主持人:谢谢班主任,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记住汤老师和班主任的话,跟随着一首《祝你平安》,我们本次主题活动课就在此落下帷幕了,再次感谢莅临指导的专家和老师。

【活动总结和反思】

总结:本班学生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课,学到了许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从心理上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准备工作。同时,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夯实专业基本功,实训时也非常注意,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

反思:学生有些放不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准备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刘治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高教探索,2005(02).

[2]大卫·伯恩斯.伯恩斯新情绪疗法[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7,第1版.

篇10

2、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3、走过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尝过酸甜,才知平淡就好。历尽兴衰,才知知足就好。费尽思量,才知糊涂最好。人生最好的活法:且行且惜,不悲不怨,活在当下,珍惜身边!

4、愿我余生从心所欲,任性妄为,宁愿做灯红酒绿中张牙舞爪的鬼,也不做平淡生活里委曲求全的谁。

5、走错了路,要记得回头;爱错了人,要懂得放手。人心都是相对的,以真换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要走的人留不住,装睡的人叫不醒,不喜欢你的人感动不了。只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怀念弄的比经过还长。

6、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本来就没有带什么,何谈失去什么?很多东西能够失去,注定就不是你的,即便得到了,也是暂时拥有,离开这个世界时会通通放下。所以不要为得失而烦恼,为成败而忧愁,活得快乐幸福就好。

7、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