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范文

时间:2023-03-29 23: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价诸葛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评价诸葛亮

篇1

诸葛亮的评价1

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

诸葛亮的评价2

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

诸葛亮的评价3

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诸葛亮的评价4

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诸葛亮的功绩其实有被夸大的成分。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的时候只有20岁左右。刘备怎么可能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诸葛亮刚来到刘备军中,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立马就带兵打仗,而是作为一个税务局局长。刘备也是看中了他是一个战略家才去找的他。

啊,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都有为了它过高的艺术追求而对人物刻意的加工。有很多本不是诸葛亮身上的事,都被硬生生的夹在了她身上。例如赤壁之战。根本就没有书中所写的那么玄乎。都是人家周瑜带兵打的仗。嗯,诸葛亮借东风更是无稽之谈,不过舌战群儒确实是他的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篇2

摘要: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关贵阳市云岩区2005~2013年普通住宅价格的信息资料,利用平均增减量法对贵阳市云岩区普通住宅价格近几年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预测出其在当前贵阳经济发展态势下的近期普通住宅的价格。

关键词:住宅价格 经济发展 预测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逐步进入商品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住房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且涨幅波动较大,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影响国民经济安全的问题之一[1]。住宅价格水平是城市住宅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城市居民和政府及开发商关注的焦点。揭示住宅价格水平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消费者选购质优价廉的住房,也有助于政府房管部门及时掌握住宅价格的发展趋势,搞好宏观调控[2]。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尤其在近几年国家、政府十分重视贵阳市经济发展的时期,贵阳已经成为一个大步跨越发展的省会城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它揭示住宅价格水平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住宅价格分布趋势,同时也可以为购房者及房地产投资者提供相关房价信息,为其投资行为作出科学的判断。本文运用贵阳市云岩区2005~2013年普通商品住宅位置、名称、价格等数据,采用平均增减量法,对贵阳市云岩区普通住宅价格近几年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预测出其近期的普通住宅价格,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实施房地产开发经营决策、销售、核算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房地产消费者选择、购置房地产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时为政府部门对房地产价格的掌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取贵阳市云岩区作为研究对象,云岩区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北半部,东、西、北三面与乌当区、高新区接壤,南面与南明区相邻,西北部与白云区交界,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62.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9万人;少数民族7万余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云岩区位于贵阳市南北向“船形盆地”的北部,地处东经106°29′~47′,北纬26°33′~41′。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两大城区之一,是原贵阳老城的主体部分,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区。该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较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贸繁荣,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依据

本文所采用的平均增减量法是长期趋势法估价方法之一。长期趋势法是运用预测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推测、判断房地产未来价格的方法。所谓预测,就是由已知的过去和现在预先推测未知的未来。长期趋势法主要有数学曲线拟合法、平均增减量法、平均发展速度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修匀法。

长期趋势法的理论依据是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事物的现实是其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事物的未来又是其现实的延伸。就房地产价格而言,房地产价格是波动的,在短期内一般难以看出其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但从长期看却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当需要评估(具体是预测)某宗或某类房地产的未来价格时,可以搜集该宗或该类房地产过去和现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价格资料,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它们编排成时间序列,从而找出该宗或该类房地产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的过程、方向、程度和趋势,然后进行外延或类推,这样就可以作出对该宗或该类房地产的未来价格比较肯定的推测和科学的判断,即预测出了该宗或该类房地产的未来价格[4]。

运用长期趋势法进行价格预测,一般分为4个步骤:①搜集研究对象房地产的历史价格资料,并进行检查、鉴别,以保证其真实;②整理上述搜集到的历史价格资料,将其化为统一标准(如为单价等),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它们编排成时间序列,做出时间序列表;③观察、分析这个时间序列,根据其特征选择适当、具体的长期趋势法,找出研究对象的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变动规律,得出一定的模式(或数学模型);④以此模式推测、判断研究对象在未来某个时间的价格。

1.2.2平均增减量法

本文所运用的长期趋势法之一—平均增减量法,是当房地产价格时间序列的逐期增减量大致相同时采用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以预测未来价格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如下:

Vi=P0+d×i

d=[(P1-P0)+(P2-P1)+…+(Pi-Pi-1)+…+(Pn-Pn-1)]/n=(Pn-P0)/n

式中Vi——第i期(可为年、半年、季、月等,下同)房地产价格的趋势值;

i——时期序数,i=1,2,…,n;

P0——基期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值;

d——逐期增减量的平均数;

Pi——第i期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值。

运用平均增减量法进行房地产价格预测的条件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动过程是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并且各期上升或下降的数额大致相同,否则就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地产价格逐期上涨额或下降额时起时伏,很不均匀,也就是说时间序列的变动幅度较大,则计算出的趋势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随之增大,这就意味着运用这种方法预测的房地产价格的准确性随之降低[3]。

2案例研究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贵阳筑房网提供的楼盘资料,包括贵阳市云岩区2005—2013年的 340 个普通住宅楼盘的名称、位置、价格等详细的住宅特征数据,以其作为分析的数据基础,研究以具有独立产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普通商品住宅为对象,楼盘价格选取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的平均销售单价。

2.2数据处理

本文根据平均增减量法的操作步骤,对上述340个普通住宅楼盘的价格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①对该云岩区楼盘价格进行检查、鉴别,以保证其真实性。

②整理上述所采用的楼盘价格,并计算2005—2013年各年楼盘价格的平均值见表第2列,其价格统一用单价(元/m2)表示,并按照2005—2013年时间顺序将其编排成时间序列,同时计算其逐年价格上涨额见表第3列,做出时间序列表。

③观察、分析这个时间序列,发现其2005—2013年的住宅价格的逐年上涨额大致相同,据此可选用平均增减量法进行研究,利用平均增减量法的计算公式算出该楼盘价格逐年上涨额的平均数,具体如下:

d=[(P1-P0)+(P2-P1)+…+(Pi-Pi-1)+…+(Pn-Pn-1)]/n=[(3241-2845)+

(3648-3241)+(4064-3648)+(4439-4064)+(4807-4439)+(5194-4807)+(5613-5194)+(6036-5613)] ÷8=(396+407+416+375+368+387+4

19+423) ÷8≈399(元/m2)

以此得出贵阳市云岩区普通住宅价格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

Vi=P0+d×i =2845+399×i

④并用该数学模型推算各年价格的趋势值见下表第4列。

⑤最后,以此数学模型预测贵阳市云岩区普通住宅2014年的价格为:

V9 =2845+399×9=6436(元/m2)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云岩区房地产的价格从05年到13年都是以一定的趋势上升,在当前贵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里程中,这样的趋势势必还会有所增加,毕竟房地产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是紧紧联系的,所以,笔者建议:综合通货膨胀、刚性需求、物价上涨等因素,购买房地产作为家庭唯一住房的市民没有必要继续观望等待房价下跌,认真选购一处适合自己的房产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3结论与不足

(1) 本文通过运用平均增减量法,对贵阳市云岩区2014年普通住宅价格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得到2014年的普通住宅价格 6436 元/m2。

(2) 本文利用平均增减量法对贵阳市云岩区2014年普通住宅价格进行的预测中,未考虑房地产价格的短期波动和意外变动等不规则变动。

(3) 本文在对贵阳市云岩区2014年普通住宅价格的预测分析中,采用的只是2005—2013年的数据,时间范围相对较窄,数据资料较为有限,因此会对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可进一步搜集更长时期的相关普通住宅历史价格资料,会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刘颖,张平宇,李静.长春市区新建住宅价格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11.

[2]李雪铭,张馨,张春花,等.大连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异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

篇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部分收录了杜甫的名篇《蜀相》,该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的浣花溪畔的茅屋里,生活艰难困苦,"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破灭,杜甫欲报国而无门,于是想到了曾经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定天下三分,政治军事均有建树,其政治上的成就更是令诗人杜甫钦佩不已。

整个三国鼎立的过程,可以说是三方军事、政治、经历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于魏国、吴国两国的建立、发展,蜀国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从最初的刘备四处流浪,到智取荆州、占领益州,从最初的兵少粮缺,到后来的兵精粮足,整个过程除了刘备礼贤下士,对待百姓和军士如亲兄弟一般之外,诸葛亮的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未出隆中之时,外界对于诸葛亮评价颇高,最有代表性的是是徐庶,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最能反映诸葛亮智慧的是三顾茅庐时,与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隆中对',整个过程中诸葛亮从天下形势讲到内外政策,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采斐然,堪称策论的经典。

刘备死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诸葛亮依然是高瞻远瞩,展现了超凡的战略眼光,又维持了蜀国近二十年的盛世;诸葛亮死后,蜀国一落千丈,最终被魏国所灭。诸葛亮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刘备在世时,第二个时期是白帝城托孤后。重要的是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有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蜀相》一诗,更可谓是对诸葛亮的千古绝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于诸葛亮也是心存敬佩。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把他与管仲、萧何相比,足见诸葛亮在政治上的突出成就。

诸葛亮可谓是古典小说中被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丞相,也是最为全能的人物,有兼济天下的大志,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同时精于治国,通晓阴阳之变、六丁六甲之术。历史上治国有方的贤相无数,名臣众多,比如霍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但这些人的星光和名气与诸葛亮相比都显得黯淡了许多,在杜甫的组诗《咏怀古迹》中,将诸葛亮与伊尹、萧何等人相提并论,在崇尚正统的思想古代,来自西南小国的诸葛亮能够与历代中原王朝的贤臣相比,是对诸葛亮的至高颂扬。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时,正是内外交困的时期,以丞相和相父的双重身份开始了治理蜀国和对后主刘禅的辅佐,在历史上,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的臣子,而不专权欺主又能够礼贤下士的少之又少,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而当时的情况,诸葛亮的压力实在非常大,但是他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切,将蜀汉由弱慢慢转强,以成都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桑,一时间成都地区纺织业成为成都百姓的主要收入,"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屯田,将军士兵与百姓融为一体,解决了最重要的粮食问题与军士的安置问题,军队得到了最好的安置,百姓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发展了军民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使蜀国获得了百姓最大的支持,为蜀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役,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此情形乃太平盛世之象,实为诸葛之功。

篇4

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蜀汉地理交通条件

诸葛亮北伐进取祁山(今甘肃礼县东)之初异常顺利,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今甘肃省陇西、天水、镇原)三郡很快叛曹降蜀。魏国朝野惊恐,此时,蜀军占据着明显的上风。面对如此大好战机,诸葛亮却开始犹疑不前。

蜀汉驻军的汉中地区与曹魏控制的关中(函谷关以西,长安附近地区)之间,横贯着雄壮的秦岭山脉。蜀汉固然可以据险自守,然而崇山峻岭也造成交通阻隔、消息闭塞。当时刘备去世不久,蜀汉几年都没有军事动作。曹魏方面以为蜀汉争荆州大败之后,无力向东进取,便放松了对蜀的戒备,在关中地区的防守兵力不多,主将也比较平庸。但是,诸葛亮不能探知敌方详情,因此不敢积极进取战斗,乘胜追击,进而控制陇右。从表面上看,是诸葛亮的战术不当导致蜀军失去了获胜的先机。然而,其根源却在于“未知中国强弱”,蜀汉军才会“疑而尝之”。而且,这一问题还对蜀军造成深远影响,行动迟疑、临机不能决断,基本成为诸葛亮战术的一贯表现。诸葛亮多年的敌手司马懿评价:“亮虑多决少。”

诸葛亮的战略选择还透露出蜀汉的人才战略特点。人们一向忽视蜀汉的人才地理因素。“蜀兵轻锐,良将少”,蜀汉人才短缺也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而蜀汉仅仅占据一个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战士人民也只占天下的九分之一。蜀汉偏安一隅的政治地理形势,限制了其他广大地区人才向巴蜀流动。而“良将少”也加重了蜀军孤陋寡闻,“蜀僻陋一方”与“才少上国”内在包含着互为因果的联系。

蜀汉一向依赖四方天险屏障的地理优势与曹魏抗衡。曹操曾亲自率兵出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秦岭),与蜀汉争夺汉中,刘备“敛众拒险”而守,曹操也无所作为,只得回师长安。然而,正是在汉中争夺战之后,曹魏改变战略,将蜀汉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其被动的劣势。曹操放弃汉中,将防线收缩至关中长安、陈仓(今西安、宝鸡)一带,牢牢控制住关中防线,从而对蜀汉形成严密的包围与巨大震慑。诸葛亮北伐苦苦纠缠在秦岭山麓南北,始终无法突破进驻陇右、关中地区。正如曹操所言,有了秦岭的环绕,汉中就像一座天然的牢狱,易守难攻固然不假,然而自身也被限制其中,无所作为。

诸葛亮“谨慎”战术受制于蜀汉经济力量

曹魏负责关中防务的将领叫夏侯。夏侯是魏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曹操的女婿,是一位缺乏军事经验和谋略的公子哥。诸葛亮与属下讨论作战方略时,魏延说:“夏侯既年轻软弱,又没有谋略,这一点对我们很有利。请给我五千士兵,和五千后勤兵。我从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出兵,沿秦岭山麓东进,从子午道向北,十天以内直袭长安。夏侯见我忽然到达,必定会惊慌逃走。这样长安城里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敌军仓库与百姓的散粮足够我军食用。等敌方增援人马赶到,至少需要20多天。而您带大军从斜谷来,也一定可以赶到。这样的话,咸阳以西都在我军控制之下了。”

在秦岭之上,有几条沟通长安与汉中的横向谷道,从东向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散关道(故道)。魏延主张从汉中西北出发,沿秦岭而东,先头部队从子午道直捣长安。子午道是连结长安与汉中的一条便捷而又险峻的通道。诸葛亮认为这个路线难行,太过冒险,否决了魏延的计谋。他采取了一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方针。

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奇谋”,表面原因是行军路线过于险要,实际上他有更深层的思虑,导致他无法选择这样的奇谋。蜀汉国力脆弱无法支撑后续战争,无力冒险,无力支撑正面抗战。魏延所献“子午奇谋”计划通过一次出兵而基本控制长安与陇右地区,可谓是大胆独特。孙子主张用兵的原则,贵在神速进取让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戒备不严密的地方,这样可以占领先机。魏延的策略体现了孙子“兵贵神速”与“出其不意”的精髓。诸葛亮最终没有采取魏延的策略,根本原因在于蜀汉国内不具有支持后续战争的潜力,即便如愿控制长安与陇右地区,然而又如何应对曹魏大军的争夺与反攻呢?奇正相生,出奇制胜还需要军事实力来保存和扩大这个战果。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曹降蜀之后,“三郡归降而不能有”,蜀军获得三郡,却苦于无力据守。蜀军仍需要与力量数倍于己的曹魏军队进行正面交锋。蜀魏战争的本质仍然是两国的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军事实力则依赖于国家支撑战争的潜在能力。

篇5

强烈的责任与深沉的爱国之情

《出师表》写成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当时形势对蜀汉政权十分不利,223年蜀国战败,刘备兵败忧愤而辞世于白帝城。天下形势已三分鼎立,因连年战争而益州兵源,物力缺乏,面对这种形势诸葛亮心急如焚,深感责任重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正确执行联东吴和西戎的策略。他掌管国事,励精图治,国力恢复《表》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三军,北定中原”。伐魏时机臻于成熟,为了争取时机,在《表》中分析形势时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从当时形势看,曹魏兵多将广,其势甚盛,孙吴富庶险峻,而蜀汉最弱,此种局面下,诸葛亮应稳定中求发展,但他采用寻求机会的办法。因此《表》中分析蜀汉的安危,是对“托孤”责任,“兴汉”使命的思考,可谓其用心深,其情表露迫切,这就明确表露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他犯言直谏刘禅,提出广开言路、公正执法、正确用人三项建议。其恳切之情感人肺腑,其忠诚之心感慨后世,从历史看“从谏如流”的帝王唯有李世民,如其者何人?向君王冒死纳谏者不多,而谏者留下忠诚之名,生前却悲剧惨痛,故历来大臣明哲保身。诸葛亮作为百官的典范,他不记后果,不避人言,不畏谗言,从政权兴衰,国家兴盛的高度严肃阐理告诫刘禅,其言表对症下药,即启发后主,又批评后主。其语严正,其辞委婉,其情深曲激昂,细切动人,恒、灵二帝之过失,“未尝不叹息痛恨”。这是对历史成败的透视,一片叹息方显思考,一片痛心方显责任,其语感刘禅,其情悲后世。忠贞之臣坚信,“忠贞无好死,好死不忠诚”。诸葛亮《表》中写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托臣以讨贼兴汉之效,不效则治臣之最”。其忠贞让百官慨叹。

深情的忠君之情

诸葛亮一生一片丹心,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山之后以身许国,决心“北定中原”,“还与旧都”以兴隆汉室为己任,表其忠心,《出师表》中凡十三次言称“先帝”,表达对刘备无比怀念之情,他欲报答知遇之恩,而刘备早逝,只能“报之于陛下”。公元223年刘备兵败猇亭,归回白帝城,在忧愤之下一病不起,病重之时托孤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君可自取。”托孤使他大受感动,君王的无比信任,使他深感责任重大,为此可见托孤激励了他的责任,同时也唤起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更深思考。历史评论家指出“诸葛亮在失去时机后逆天时”而动。“这就注定消去国力、人力,灭己而亡”。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蜀汉消耗殆尽,无人可用,在灯枯油尽的情况下凄然而悲壮辞世,他的一生,他的辞世,向后人正确诠释了忠君的真正内涵,从当时形势客观分析六出祁山,七伐中原实不合时宜,但从诸葛亮自身出发分析,他不能等待机会,通过战争寻求机会,他要忠诚刘备就不能忘却“托孤”之责,时间和生命对他来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里只能违天时而奋斗,只有这样表现他对刘备的忠诚,才能表现他忠君爱国的深情。其爱国建立在忠君之上,忠君与爱国完美统一。《表》中诸葛亮写道:“故临崩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日渡泸,平定西南……”,“今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言表达了诸葛亮的决心和职责,多纯洁的君王之忠,多高尚的祖国之爱,其情如同日明光照千古,其情如深层火山震撼后人。

诸葛亮在《表》中叙述身世,三顾茅庐之事深切动人,表明以身许国的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不遗余力,其表的深忠曲意,勤于国事之心表露无遗,《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只想尽“庶竭努钝,镶除奸雄”鞠躬尽瘁的忠心,而不闻达于诸侯,以其忠诚的志虑,献智于君王,以其真情去感动后主,使他认识到创业的艰难,激励其发奋图强,确立君王威信,树立帝王威仪,其情在《表》中感慨深沉,动人心魄,对刘备有着无限的怀念,对刘禅有着无比的依恋,忠君深情,诸葛亮对这个昏庸之徒以“不亦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循循善诱,以爱子之情打动刘禅在“危急存亡之秋”认识到亡国之险,又以“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鼓励告诫后主,并给其深情淳淳教诲,其情声声热泪,感人至深。

悲剧的人性真情之美

篇6

走近你,靠近我

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的西山环拱之中,“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北宋著名诗人坡游古隆中后,写下了这样一音诗。当年他看到供奉的诸葛亮塑像,造型精湛,英姿矫矫,激发了深刻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因诸葛亮离去而山川减色的惆怅之感。

物换星移,又过了将近1000年,我也像这位文学前辈一样,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从川西平原来到汉水之滨,从“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成都武侯祠来到群山环抱、雅致清幽的古隆中。我想通过历史遗迹的一草一木,怀古思幽,抚今追昔,感受一下诸葛亮躬耕田园而心存天下的雄才抱负,领略一下刘玄德求才心切而茅庐三顾的谦逊风度。

踏上通向隆中的道路,顿觉景象不同。古松夹道,绿荫覆盖。蜂飞蝶舞,嬉戏花丛。习习凉风自树梢间吹来,令人神清气爽。四周群山连绵,起伏依偎。游人络绎不绝,给碧翠山色增添了艳丽色彩,远处几声鸟啼,又使恬静的归隐之地益显得幽深。

心持莲花徒步走

我正忘情于隆中山水,一座题名“古隆中”的高大石牌坊,迎面矗立。牌坊的正、背两面分别镂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肖曹”的联句。离此不远,还有一块明万历年间重修隆中纪事的石碑。碑面有诸葛亮立像,虽风化剥蚀,依稀可辨诸葛亮面貌祥和,目光如炬,宽袍大袖,衣袂轻r,仿佛正为国家经略之计而议论风生、沉着应对。这牌坊和石碑犹如两位热心的向导,在你刚跨进隆中时,先向你介绍诸葛亮堪与伊尹、姜尚相比美之才和他那平易谦逊、胸怀敞朗的形象。

我绕过牌坊,拾级登山,来到武侯祠。祠宇较大,共分三进,其间悬挂的匾额、对联和名人诗画甚多。还有关于诸葛亮生平和主要功绩的介绍,帮助游人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有一个概略了解。

走出武侯祠,我迂迥曲折,上上下下,观赏了诸葛亮曾经汲过水的六角古井;探视了他曾经在那儿赏过月的半月溪;梁父岩上坐一坐,可体会一下他忧国忧民、志不得伸而吟诵《梁父吟》的心情;徘徊于三层六角的抱膝亭下,追思诸葛亮躬耕之余,抱膝而坐,思谋安邦定国大计的胸襟;伫立于躬耕田边,望着那来自老龙洞的清泉水,流淌于肥田沃土的垄亩间,遥想诸葛亮“昼勤四体,夜诵经书”,志在匡时济民的政治抱负,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时,我忽发奇想:要是沿着当初刘玄德三顾茅庐时所走的路线重走一遍,一定是挺有意思的。于是,我便顺着躬耕田旁的小径走过去,来到历史上有名的小虹桥。记得,刘备第二次去隆中未见到诸葛亮,郁郁回返,就是在这儿看见个骑毛驴的老头一边吟着“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诗句,一边走过小桥。他以为那就是诸葛亮,其实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时过境迁,这水泥平桥恐怕再也不会恢复为虹形的石拱桥了。小径两旁的茂密林木,参天大树,也很难说是源自汉末的了。世事多变,往者已矣。但古人那种移樽就教、礼贤下士的求才作风依然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三顾堂,凝固历史的悠远画卷

跨过小虹桥,没走多远,便是“三顾堂”。据说,这里就是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故宅。他原来的草庐,在他27岁离开后就一直空着。传有一家姓董的搬去居住,竟暴病而亡。于是人们便认为诸葛亮的东西是动不得的。出于崇敬,人们把它保护起来。但房屋总是会朽坏的,经过历代的维修重建,已变为今天的四合院。院前,几株挺直俊拔的古柏,青苍繁茂,令人想起诸葛亮卓然高洁的人品;院内,粉红的牡丹、雪白的绣球花,多姿多彩,争芳斗妍,让这座古迹青春焕发,生趣盎然。正厅悬挂的一幅清代工笔画《三顾图》,描绘了刘备偕同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的生动情景。几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神情各异,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精神状态,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三顾堂后面是草庐亭。一块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龙首龟座大石碑,正面刻“草庐”二字,背面刻“卧龙处”三字,尤其引人注目。顺这里的石级而上,便到了野云庵。它本是修建来安置僧众的,没什么纪念意义。但它地处山腰高处,从这里望出去,襄阳平原尽收眼底,城郭历历在目。汉水蜿蜒如带,平畴沃野,交通畅达。果真是一个藏龙卧虎,养精蓄锐,进窥天下,退可自守的好地方!

三顾堂内还有不少碑碣,自明清以至民国的都有。这些碑文从各个不同角度颂扬诸葛亮。或从明主求贤以治国,或从名士荐贤而自谦,或从诸葛亮在茅庐内审时度势,潜心研习,方能成其俊杰之才,提出占据荆、益二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革新内政,联吴抗曹,以问鼎中原的政治主张。假使他乐天知命,安于高卧,就只会是一个庸碌之辈。

一时无限,刹那永恒

武侯祠的后院很大,走进通往它的小径,有许多果园菜圃,其中以柚子为最。沟内有一小溪,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为池,里面养着许多小鱼。抚着当年先人所建的奇石,观赏着溪中游鱼,足使人惬意;而峰回路转,前面一座小石桥横跨溪上,桥对面有一小亭,据说这是诸葛亮当年休憩读书之地。小园清静幽深,石阶层层变幻,小径曲曲迂回;小亭半隐于树荫之中,翠竹临风,野花匝地;早春便有燕来,盛夏可闻蝉鸣,无时无刻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篇7

每次到成都总是来去匆忙,一直有个心愿想去武候祠看看,可总是错过,心中有些遗憾。今年三月,我终于有幸走进武候祠,拜会那位千年前的智者。

放眼望去,大门匾前写着“汉昭烈庙”,“昭烈”指的是蜀国的建立者刘备。成都的武候祠是由刘备和诸葛亮的合祀祠宇组成,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距今1780多年。走在门前,我仿佛已感受到浓郁的三国文化。一进门,唐、明两朝所立的石碑文字依稀可见,可见三国文化在后世的重要。文臣武将廊分立两厢,将蜀国文臣武将一一塑像留名,让后人瞻仰。后进入祠内依次可见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孔明苑、惠帝陵,让人再一次回味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祠坐北朝南,内中建筑古朴典雅,树木郁郁葱葱,花儿逢春开放,让人心旷神怡。蜀相诸葛亮已离我们远去千年,但在武侯祠的每一处地方,却能深深感受到诸葛亮的存在。我仿佛看见、听见,这位羽扇纶巾的智者,正呤着梁父呤,向我走来,陪同我行走在武候祠间。虽然祠内有众多的游人,但我真的看见了,也听见了,他的模样和蔼可亲,他的声音情动入心。

诸葛亮是在成都,开始为安定下来的刘备发展势力,奠定蜀国基业的。成都,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富裕之地。诸葛亮向刘备提出隆中对时,就提出了先取西川的战略决策。成都平原给了刘备一个匡护汉室的天地。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在成都称王,图谋天下,然而成王败寇,只留下了多少人的名字,为历史增添了几多风云记录。诸葛亮的眼睛也看到了成都,在这里,开始了帮助刘备复兴汉室的努力。

诸葛亮是和刘备带着大军打下成都的。他在成都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鼓励工商,筹划军备。刘备的信任,给了他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为蜀国在三分之一的天下谋得了一席生息之地,让曹、孙集团不敢小视。按着诸葛亮的构想,等蜀国国力发展到可以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就会亲自带着大军北伐中原,先灭曹,再谋孙,从而达到一统天下。可是,他的计划却被刘备打乱了。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守荆州,拒绝诸葛亮联孙抗曹策略,从而被孙曹联军所败,被俘身亡。张飞也因急着报仇,要手下人赶制兵器,而被逼急了的手下人杀害,带其头颅投奔东吴。气急的刘备便亲起七十五万大军,不顾诸葛亮的阻拦,攻打东吴,带走了蜀国的全部精锐部队,被东吴陆逊火攻而兵败病亡,使诸葛亮苦心经营多年的蜀国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元气大伤。

按说,诸葛亮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刘备攻打东吴失利后,蜀国国力已经无法与曹魏抗衡。可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他还是不顾蜀国中有远见的大臣的阻挠,而执意北伐匡护汉室,可以说是拿鸡蛋碰石头。因为他是三国有名的智者,如果一昧偏安,会让天下人看不起的。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图谋中原,他要实现他的人生目标,要实现刘备的理想。成都给了他一个天下的梦,成都是他天下梦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为了梦,他要北伐。

后主刘禅也是不大情愿北伐的,因为做一个享乐的帝王远比做一个面临战争的帝王要轻松得多。可是诸葛亮的那篇《出师表》,让全蜀国人都落泪了。后来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课本,成为了中学生都要学习的文章。余光中说这是最好的散文,我也同意,因为读来,让人感动,这就是好文章的力量。拿到今天来看,诸葛亮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表是公文,却让他写成散文的味道,如此动人动情,难能可贵。

在诸葛亮的心中,北伐才是他人生存在的意义,只有复兴汉室才能对得起刘备。或许,他心中也知道北伐会失败,可为了那个遥远的梦,他依然选择了冒险、拼搏,这精神也是难得的。可第一次北伐在街亭,他就因为用人上的失误,而使蜀军全线败退。街亭用马谡的失误对他来说,是极其沉重的。经过街亭失败,诸葛亮的身体有了质的变化。街亭之败给于他的无疑是一大棒,先让他在蜀国上下没了面子,他只有自请贬职,才能堵住众人的嘴。上天似乎也在给他开玩笑,在后来的北伐中,即使在要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让诸葛亮徒劳无功,空手而归。或许,这就是命,是诸葛亮的命,也是蜀国的命。诸葛亮每次北伐返军时,都是那样的悲凉,让人忍不住为他流下几滴清泪。一位老人,带着弱小的蜀国对抗着强大的魏国,这本来就是玩笑,更是一种悲哀。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我相信,诸葛亮也看到了,只是他不能说。我记得,在上方谷中,那场大火,本来要灭掉司马氏的,可惜一场大雨,解救了司马氏,让诸葛亮哭着指责上天,天不助我。或许,这是天意,但即使没有司马氏,蜀国想灭魏国,也是难如登天。

诸葛亮的泪水和努力都实现不了梦想,匡护汉室本来就是一场梦,一统天下更是一场空。这就是历史。诸葛亮所做的,只能是加速蜀国国力的消耗,让魏国统一天下加快了时间。北伐的烽烟在嘲笑的蜀国的无知,更刺痛了诸葛亮的心。

54岁的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死在了他的最后一次北伐中,死在了他毕生追求的匡护汉室的征途中。他的灵柩被护送回了成都,回到了他梦的起点的地方。蜀国君臣上下一片痛哭之声,悲泣如雨,他们是为诸葛亮,也是为自己。他们知道诸葛亮走了,蜀国的末日不远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刘禅是哭得最惨的,因为他的皇帝当不了多久,他快做亡国之君了。诸葛亮走了,蜀国孤单了,蜀国再也变幻不出什么风云了。后来有人说,诸葛亮是累死的。或许,是的,他连军中打二十棍的小事都要过问,蜀国那么多的大事小事都要他操心,怎么会不累呢?后人说他是积劳成疾,这是有道理的。

他在死前,把身后事都交待完了,为蜀国安排好了接班人,来延续蜀国的统治。再后来的继任者,他也说不出了,因为他知道,蜀国的终结只是迟早的事。诸葛亮北伐中原,历朝历代的封建正统王朝都认为是正确的,他们把北伐看作诸葛亮的功绩。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以小国之力抗衡大国,却是滑天下之大稽。诸葛亮也许知道他所作的事是没用的,但他也必须去做,因为毕竟他是蜀国的顶梁柱。诸葛亮其实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你看,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诸葛连驽,至今还让人喜爱。如果诸葛亮专心科研,或许,中国历史上会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诞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悠久的历史增添了后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一个个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怀着对这位三国智者的敬佩,到武候祠膜拜这位蜀相。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写了《蜀相》一诗,更让后人感受到了诸葛亮独特的魅力。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诸葛亮,可是每一个人也在为诸葛亮感叹着。后人们反复把《出师表》背诵着,只为纪念一个三国的智者,千年前的老人。千年的感叹一直到了今天,他一直为人们所崇敬。因为,他毕竟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如果没有他,肯定不会有刘备的基业,不会有蜀国,历史一定会改写。他毕竟做到了,做到了隆中对时对刘备的承诺。他是乱世中的名士,一位历经千年、魅力依然的名士。

我在武候祠中反复观瞻,我看到了诸葛亮为蜀国劳心劳力的种种努力。诸葛亮和刘备无疑是中国历代君臣中最好的组合,所以他们会同在一地。祠内游人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可见三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在诸葛亮的像前下跪膜拜,那是对一位历史老人的尊敬,是对他建立蜀国基业的表彰。

篇8

六、构建阅读评价的“二八原则”

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称之为“二八原则”(二八定律)。阅读生活中也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20%的信息来源于课内,80%的信息来源于课外;20%的学生喜欢纸质阅读,80%的学生喜欢数字阅读;20%的学生用脑精读,80%的学生用眼浏览;20%的学生喜欢做读书笔记,80%的学生喜欢心头记忆;20%的学生读写结合,80%的学生读写分隔;20%的学生读书在于修身养性,80%的学生读书是为了应考;20%的学生是把作业当作事业,80%的学生是把作业当作事情;20%的学生阅读状态很好,80%的学生态度一般。二八定律成了反映这种阅读不平等关系的简称。阅读评价的“二八原则”(二八定律),是一种可以测评量化的实证法,用于计量学习资源的投入和阅读效益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阅读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改变80%学生的阅读态度,关键是提高阅读的情感商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其情绪反应密切相关。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并非由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个体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即思维决定情绪。如特级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片段: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

支老师的阅读情感评价很有启发性。阅读课通常是20%的学生阅读情感丰富,80%的学生阅读情感滞后。教师要通过20%阅读情感丰富的学生,调动80%阅读情感滞后的学生。因为80%的多数,他们只能造成少许的阅读情感影响;而20%的少数,他们却能造成班级主要的、重大的阅读情感影响。

阅读水平测试的“二八原则”,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关注阅读结果,才有利于对阅读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因此,借用经济学上的“长尾理论”,需要对传统的“二八定律”做出创新认识。1.彻底叛逆传统阅读评价观。20%的优等生成绩代表不了80%学生的阅读水平,只重视优等生的发展,而忽视其余大部分学生的提高,甚至认为应该舍弃差等生的观点是错误的。2.提高整体阅读水平。阅读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会春满园。3.发掘个人阅读潜质。阅读水平测试评价,既要看重20%的优等生成功,更要关注80%学生的成长。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构建阅读目标的6W2H决策法则

阅读目标是学生对学习行为的科学决策。目标是阅读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构建阅读目标,可以运用“6W2H决策法则”(八何分析法)。6W2H通用决策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是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标准化思维流程,人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都要经过选择目标(which)选择原因(why)功能如何(what)什么场地(where)什么时间(when)什么组织(who)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性价比如何(how much)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并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预定目标。这种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目标作出规划决策和阅读价值的评估。现以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解读运用“6W2H决策法则”构建的阅读目标:

1.目标(which)――选择对象。阅读目标首先要选择阅读的重点对象。王崧舟老师在“课后自评”中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想努力体现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就是让人物形象活起来。我们必须把小说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是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把握的一点。

2.原因(why)――选择理由。为什么要选择人物形象作为阅读的重点对象?王老师说:“我的观点,像这样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小说,我们绝对不能用一种非常抽象的方式去教。我们必须用形象的方式去教人物的形象,然后使人物的形象在纸面上站起来,在纸面上丰满起来,在纸面上活起来。”

3.对象(what)――功能与本质。把人物形象作为阅读对象后,要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功能与本质。因为“人物的形象离不开他的语言,离不开他的行为,离不开他的表情,离不开他的细节。所有这一切的综合使人物形象站起来活起来。”王崧舟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片段一:

师: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生: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师: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生:了如指掌。

师: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场所(where)――什么地点。阅读目标的设计,要考虑阅读的场所问题。一是课内阅读教学,二是课外阅读拓展。王崧舟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片段二: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生: (齐答)想。

师: 想知道?

生: (齐答)想。

师: 一定想知道?

生: (齐答)想。

师: 真的想知道?

生: (齐答)想。

师: 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5.时间和程序(when)――什么时候。阅读目标对阅读的时间与节奏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王老师把课文的教学时间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理解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第二课时: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王崧舟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片段三: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神。

师:妙不妙?

生:(齐答)妙。

师: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6.组织或人(who)――教师角色和学生主体。阅读目标要求明确两个问题:教师怎样角色引导?学生怎样凸显主体地位?王崧舟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片段四:

师:谁来安慰安慰鲁肃?来,请你。我做鲁肃。咱们开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谁再来安慰安慰鲁肃?请你。

生:请老师配合我。

师:好,我来配合。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回我鲁肃总算放心了。

7.如何做(how to do)――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王老师通过一个个形神皆备的语言点,让学生反复读悟,对人物形象进行再现、进行再造,使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植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中去。并借助这个人物的形象,使形象化的语言也深深地植根到学生的语言世界当中去,以此提高阅读的效率。

8.价值(how much)――性价比如何?阅读的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万物皆有其价值,可以利用,物与物的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有可以换无,无可以换有,一切取决于个人心中的那个性价比。王老师认为课文的点睛之笔就在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可以说诸葛亮一笑值千金。有的说他是在笑鲁肃,有的说他是在笑周瑜,有的说他是在笑曹操,甚至有的说他是在笑自己――他为自己的神机妙算而笑,他为自己即将到手的胜利而笑。学生品读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不但品出了语言之美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所以,王崧舟说:“只有很好地花力气去品读活的语言,那么人物的活的形象,才有可能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使形象化的语言也进入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使孩子们的语言和精神都能够得到协同的发展。”

构建阅读目标6W2H通用决策的核心在于:对选择的任何阅读目标(which),都可以对阅读功能(what)、阅读场地(where)、阅读时间(when)、阅读人物(who)四个价值要素进行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四个动作,并围绕如何提高阅读效率(how to do)这一永恒主题进行整合,就能产生不同的阅读价值,进而可以根据阅读价值的大小,确定最佳阅读目标和最优的阅读路径,实现阅读教学的使命和学生人生理想的构建。

八、构建阅读行为的SWOT分析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一要受到主观意愿的支配,其二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SWOT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是一种系统思维和科学选择。以特级教师虞大明《刷子李》教学实录片段为例:

出示课题:刷子李

师: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他有一把刷子。

生2:我明白他刷墙有一手绝活。

师: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生: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师: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泥人张。

师: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风筝刘。

师:虞老师教书教得好,就叫――

生:教书虞。(大笑)

师:(笑),大家叫我虞老师。我们可以用他的行当加上姓来称呼他。

阅读行为的完整概念,应是学生“能够做的”(即主观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客观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用“SWOT分析法”来解读虞老师的教学片段,有两大特点:1.主观内部因素是学生阅读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对SW(Strengths Weaknesses)优势与劣势分析,就是了解学生阅读行为的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是学生阅读行为发生、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主观的阅读优势,将给阅读行为带来成功的机会;其劣势将给阅读行为带来挑战。如果学生在阅读行为产生之前,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或者劣势,就算把握住了阅读行为成功发生的关键要素。虞老师的教学,是对学生主观内部因素的“火力侦察”,学生显露出丰富的阅读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方式方法和情感基调,为阅读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客观环境因素是学生阅读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对OT(Opportunities Threats)机会与威胁分析,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行为的发展。良好的客观阅读环境,可以为阅读行为提供极好的机会;不良的客观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是一种威胁。教师要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虞老师亲和的教态、幽默的语言、和谐的课堂、融洽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阅读外部环境,学生丝毫感受不到教师权威的威胁、压抑,所以,阅读行为才会展现得那么操纵自如,行云流水,心中充满愉悦。

九、构建创意阅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开展有创意的阅读,必须构建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一位教师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片段: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

生:想。

师: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配乐朗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把整个窗户,整条街装扮得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一片片花海竞相开放,蜜蜂围绕着花朵嗡嗡地歌唱着。

生:我看到我和我的同学走在大街上,听着鸟儿的歌唱,闻着花香,在散步。

生:我看到两个人站在开满鲜花的大街上聊天,说:“你看这景色多美呀。”

生:我看到两只蜜蜂嗡嗡地凑在一起聊天:“多么美丽的花儿……”

师:是呀,欣赏着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的花儿,老师把你们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地读一读?

生:想。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只是比别人的理解更深刻一点、感悟更透彻一点、体验更独特一点、阅读角度更巧妙一点、想象更丰富一点、联想更新颖一点、想法更超前一点、探索更辛苦一点。

篇9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它表现了诸葛亮的淡泊名利。在刘备辞世之后,他肩负重托,精心辅佐刘禅,虽然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会治理朝政,亲信宦官。但诸葛亮仍然没废除刘禅,取而代之。而是更加精心,耐心地教导刘禅。这足表现诸葛亮的品格高远,淡泊名利。

诸葛亮更是智绝的代表。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巧布八阵图,草船借箭,更显出他的才华出众。借东风,可见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智慧过人。写《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更见他文采飞扬。

关羽是义绝的化身,他在曹操手下时,为了报曹操对他的厚恩,斩颜良,诛文丑,以报之。在华容道,他明知自己立下军令状。但还是为了义,为了偿还曹操昔日的厚待之恩,放了曹操。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义。当他得知刘备等的下落的消息时,毅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去寻主。这更加体现他的忠义。关羽——他是义绝的化身,忠义之臣的代表!

篇10

1、解释: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

2、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文评价: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4、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