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欣赏范文

时间:2023-03-17 13:2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欣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章欣赏

篇1

其实有时候比起在这个作文库网站上写作文赚点零花钱,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更倾向在这个网站上看看别人写的作文。有的作文小事却明理,有很多东西也都能给我一些教育意义,哪怕很多人写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又或是一些随手写的事情,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观察留意生活的人……

我觉得,看作文和写作文其实同一个比例的。写作文可以磨练你的文笔,让你的文笔更娴熟,叙述事情更流畅,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可看作文同样重要啊,很多人喜欢去抄袭别人的作文,这让我有点不齿,别人的作文事例,那就是别人的财富,你抄袭了只会让人不屑你这个人。看作文和抄袭作文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看作文是欣赏别人写的文笔技巧,而并不是一定看别人的事例,其实看作文有些事情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家都不是圣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缺点,那么写的作文也一定是有缺陷所在的,那么这个缺陷怎么去弥补呢?只有靠不断地进取,你取长补短,而看别人的作文,欣赏别人的作文,是的,这就是一种取长补短的过程。别人的长处你可以慢慢的学过来,但是不能盗用别人的事例。其实万千事例有很多,根本没有必要去盗用别人的,你怎么知道你想不出比别人更好的事例呢?抄袭是人品不好的人的所作所为,同样是不自信的人所作所为,你只有不相信自己的灵感,不相信自己能想出比别人更好的作文,才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啊。

我特别喜欢吸取别人的长处,慢慢的一点点积累别人的作文技巧,渐渐地这个写作技巧就是我自己的了?不是吗?因为我自己都可以熟练运用这个技巧或者文笔了,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所以说,欣赏别人的作文,和写作文其实是同样重要的,很多人都会偏向写作文去磨练自己的文笔,可我觉得不然,花点时间多看看别人写出的作文,也是一种乐趣和学习不是吗?

篇2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篇3

回望历史,世博会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从1985年开始,历届世博会都催生了人类在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领域的大量开创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彰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其中,文化产业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上海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北京、广东等省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这次世博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创造性活动,它主要展示了世界各国和地区最新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成果,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而其中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正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支柱。因此,这次世博会的举办,将对上海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张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力之一: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空间。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上海世博会的显著特征。从“世博后续效应”这个角度看,它将给本市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大大推进会展、广告、影视、广播、出版、演艺、音乐、计算机软件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大力推进会展业,将是新产业空间之中的一个亮点。发达的国际性会展,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标志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世博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展会,是世界会展经济的顶级实践。借鉴上海世博会的实践经验,发挥好“世博后续效应”,不断推进会展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而且有利于提升上海的文化自,在展会方式、作品遴选、展览主题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价值观。特别是在世博会闭幕后,中国馆、世博中心等一批保留的展示场馆,将成为会展业的重要载体,一举突破目前展馆不足的瓶颈,为上海会展业的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力之二:有利于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文化产业能否顺利发展并取得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方式是否得法。近几年来,上海积极探索了多种可圈可点的经营方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这次上海世博会,又把演艺和娱乐产业与资本、产权、衍生产品等市场开发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如拥有1.8万观众席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就吸引了东方明珠国际交流有限公司、著名体育娱乐现场经营企业AEG和著名的篮球俱乐部“NBA中国”,它们出资5亿元购买了世博文化中心的首期经营权,较好地解决了在建设资金上存在的困境。充分发挥这一“世博后续效应”,并推而广之,将对促进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篇4

《莎莎的伤心事》

“那年,我在上小学3年级。在一个放学的下午,我和我的班主任林老师一块儿回家(林老师和我我是邻居,我们每天都是一块儿回家的)。过马路时,我走在林老师后面,一辆汽车朝我飞奔过来,眼看就要撞上我了,她一把把我推开。我没被车撞上,可林老师她……她倒在血……泊里,那没良心的司机却肇祸而逃。一些好心的过路人把老师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可是……可是因抢救无效,林老师就这样年纪轻轻就走了,她才23岁啊。 ”说到这儿,莎莎放声大哭起来,露露一家忙安慰她。莎莎不哭了,露露妈妈又问道:“那你把装有纸条的玻璃瓶放进许愿水池里干什么?”“有一天,天上有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我便许愿:‘但愿林老师能回到我们身边。’刚许完,就有一张纸条飘落在我的手中,上面写着:

只要你在许愿池帮人们传递1000个愿望,

你的林老师就会回到你和同学们的身边。

传递方法:摘录人们的愿望,把愿望写

在纸条上,再把纸条放入玻璃瓶中,最

后把瓶子放进许愿水池中。

篇5

母亲似乎总是觉得亏欠了姐姐什么,才让她不能像我一样,从小镇走出来,且在繁华的都市里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和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她从小便是个叛逆的女子,尽管比我只大了3岁,彼此却像是隔了长长的30年,没有多少言语可说。我们一前一后地读书,也一前一后地走路回家。我不知道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魅力,总能将小镇上最优秀的男孩子召集到自己的身边来,且让他们紧紧地围着她转。我被她的光环罩着,唯有奋力地读书。这一招果然是见效,姐姐连考了两年的高中,都没有考上,最后竟然是和我留到了一级,且因为成绩不好,坐在了我的后面。那是我第一次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到姐姐的前面来。我用高高举起的右手,响亮回答问题的声音,老师青睐的眼神,名次榜上耀眼的成绩,父母欣慰的笑脸,一次次地刺激着骄傲的姐姐。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在男生们的眼里,和她一样,绚丽多姿起来。

那时她总爱和本班一个叫秦的男生一块回家,我是丝毫不喜欢那个高大帅气却面容冷漠的男生的,但莫名其妙地,在经过他的时候,总爱看他一眼,或是冲他暧昧地笑笑。那男生果然经不住我的诱惑,给我写过情书来,说了许多让我脸红心跳的话,放学的时候又摆脱掉姐姐,在离校门口不远的马路上等我。这样的小约会,没有几次便被姐姐发现了,她什么也没有跟我说,却是硬拉着那个男生的手,高昂着头一次次地从我身边走过去。我在大哭了一场后便回家向母亲告状,说姐姐不好好学习只想着谈恋爱,还把她书本里的情书翻出来给母亲看。母亲一直对姐姐的成绩头疼,我添油加醋的汇报让她更是伤透了心。她在将姐姐骂了一顿后,给她下了最后的通碟:要么退学继续谈恋爱,要么留在学校里读书。姐姐想也没想地就回复母亲,说她宁愿退学谈恋爱。母亲终于忍不住,啪地将手打在姐姐的脸上。

这一掌,让倔强的姐姐再没有返回学校去。老师们对于她的辍学,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便忘记了。而我,却再也难以消除这样一个留在我心底的疤痕。我曾经拼命地想要去修复它,却一次次被姐姐给拒绝了。她依然是那个执拗的女子,东奔西跑地各处打工,谈了许多次恋爱,每一次都如烟花一样地绚烂又短暂。她似乎用这样的方式证明或摆脱着什么。直到后来我大学毕业,找到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举手投足里处处有她无法模仿的优越和高傲,她这才顿悟似的突然间安静下来,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就业,失业,而后又离婚,为孩子的学费去前夫那里一次次地吵闹,再然后便是丢了脸面,让母亲来求我给她找份工作,即便是给我看孩子她也是乐意。

我始终没有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而且我想我已经拒绝掉了,姐姐也不会再说什么了吧。这么多年,她那么冷淡地对我,甚至我读大学的时候,她在附近打了一年的工,都没有看过我一次。而我,凭什么就该无休止地讨好着她,求她来原谅?

一个月后,母亲又打过电话来,急急地说:你姐姐已经坐汽车去找你了,她从没去过你家,走丢了怎么办。我说,好,我让老公这就去接她。母亲顿了顿,又加了句:她已经把女儿安置到我这儿了,你,还是让她照顾一段时间吧,这样也好慢慢给她找份干得长久些的工作;钱,按一般人家的算就行……我默默地听着,在快挂断的时候,终于长长吁口气,说:妈,你放心吧,再怎么说她也是我的姐姐。

姐姐到我家一个星期后,彼此间的那份陌生和尴尬才开始慢慢地消除。她不再一个劲地只忙着做饭和洗衣,而是会在我空闲的时候与我聊上一会。话题除了母亲便是孩子,关于我们自己,总会在偶尔碰触到的时候,敏感地跳开去。但能够与我说些什么,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坐在我的身边,看我翻着她不懂的英文画报,就似乎足以让她快乐和欢欣。她自己买来颜色鲜亮的毛线,给我未来的孩子织可爱的帽子、手套、围巾和毛袜。我看着上面绣着的美丽非凡的蝴蝶和花儿,便笑道:你怎么知道我生的一定是个爱臭美的小女孩?姐姐没有抬头,依然在专心地绣着她的花儿,却温柔说出一句:妹妹这么漂亮又聪明,再生出一个比你更美的丫头来,让我做姨妈的好好疼她半辈子,多好。我在这句素常的话里,不知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想要说些什么,却是只有眼泪浮上来。

快到预产期的时候,因为紧张,我常常会做噩梦,梦见自己难产,浑身的血,几乎没有气息。我问老公,万一有危险,怎么办?老公说,肯定要保你,你在我心里才是最重要的。我又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姐姐,姐姐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她像年少时那样地坚决和固执,她说这怎么可能,我生的时候那么顺,妹妹怎么会难产?我会帮你去求医生,让他们好好地待你,不准他们让你和孩子有一丁点的意外,我要看着小丫头长大,好好地做她的姨妈,不让她受一点的委屈。

为了这样的话,我努力地将自己的心态调节到最好,我想原来这个孩子,不只是我的,她还属于姐姐;只有她,才能将我们姐妹间那道长长的伤疤,在成长的岁月里,一点点地修复,直至了无痕迹。

姐姐从小就有晕血的毛病,可她还是努力地说服我和老公,在产床前寸步不离地守护安慰着我。我那时已经听不进什么话了,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极力地想要抓住什么东西,且有一种将同样的疼痛转移到什么地方去的欲望。我听见有个声音说,安安,抓住我的手。我无意识地握住那只伸过来的手,并随着每一次用力和疼痛,紧紧地将手指陷到那个陌生却温暖的掌心里去。

女儿终于生出来了,却没有我渴盼中的哭声。许多的人哗一下子从我身边移开来,转向孩子。我连睁眼看一下的力气都没有,那只手,依然在,与我同样地虚弱无力且满是汗水。我终于艰难地问出一句:我的孩子,是不是不行了?没有人回答我,只有那只手,在我的问话里,更紧地握过来。终于,一阵响亮的哭声将难熬的沉默打破。我的女儿,这个被脐带绕颈3圈的小丫头,经过医生的抢救,终于活下来,用欢畅的哭声向父母还有她的姨妈问好。我转过头去,看着姐姐怀里的女儿,看着这个比我还要开心的女子,那么柔情地注视着我的孩子,就像要将一辈子的爱,都全部给她,且让她知道,也只有抱着她的这个女子,才能那么骄傲地做她的姨妈。

我休完产假,开始去上班。老公说,幸亏你姐姐来,否则请个陌生的保姆,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怎么能放心,给她找工作的事,还是等到女儿大一些再说吧。我听了便急,说那怎么行?!我已经亏欠了她,让她不能像我一样读到大学,现在又让她来给我做保姆,你不知道她是个多么骄傲又自尊的女子,她宁肯不读书,也不愿输给我,我怎么能那么无情地看她给我洗衣做饭看孩子?!这样的话,憋在我心里很久,我无法开口说给姐姐,只有朝着老公吼出来。可是没有人知道,我是多么地希望能亲口告诉姐姐,告诉她我曾给过她的那些伤害,还有她曾给予过我的,其实我在年少时就渴盼,能够有人统统地把它们全部偷走,只留下那些鲜艳温暖如毛线一样的回忆,给我们。

篇6

听着风声、雨声,听着花儿飘落在平静的水面上的颤抖声,听着源远流长的《高山流水》曲,我听到了亘古不变的乐声,我听到了大自然最初的声音……

这,却是在最初的最初。

是谁开始向森林进军,是谁把石油泄漏进大海,是谁在肆无忌惮的捕鲸,是谁加快了南极的冰川融化,是谁向大海注入了辐射?空谷里的回音一次次萦绕在耳畔……

听不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听不到风拂树叶的沙沙声,听不到自然哭泣的声音,一切的风吹草动,在这个发展着的国家已经快要消失殆尽,不是任何一个原因,只是城市飞速流转,每个人都疲于奔命,不是看不到自然已经快要面目全非,而是明知道如此却一点也不在意,当一条条富有诗意的标语在青翠欲滴的草坪上出现的时候,我听到有人说:“文采真好,能想出这么优美的句子。”可是,有多少人能注意言下之意呢?人们的行为触犯了自然,自然单纯的想借助人的思维表达出他的心声,难道这也成了一种奢望?那恐怕自然要大失所望了,没有人能真正懂得自然,相反却只是看到字体的魅力,继续着摘花,继续着折枝,继续着一些觉得无所谓的事,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等到我们的花儿都凋零了,我们的草都退色了,我们的天空的颜色都消失了,我们蔚蓝的大海的颜色荡然无存了的时候,我们抬着头看到的是一片黑雾缭绕,我们忍受着紫光的照射,海浪依旧击打着海岸的礁石,只是他变得一点也不温柔了,它汹涌澎湃极了!沿着岸溯流而上,一群黑黑的海豚在无力地趴在一起,仿佛在着,企鹅们为冰川消融而惊慌失措,它们也在嘶喊着,声音像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令人震惊!青海湖、罗布泊在用嘶哑的声音再一次向人类求救,救救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最具思想的生物——人类,是多么的爱自己,而他们却肆无忌惮的伤害和压迫着比他们低级的生物,此刻,我想我能感觉到海洋生物消失的那一刻,我知道它们会浮上水面控诉人类的,会的……特别地,人类对自己的所爱有着各种保护,可是却在用手捧起一个地球模型,看到球提上空缺的地带,看着臭氧层空洞的样子,看着一个个大型工业区蒸蒸日上的时候,手心的温度却是如此的冰凉,心中的担忧又是如此的浅薄,这样下去,未来该是何种情形呢?

篇7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标准 心理危机干预 策略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64-0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也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人遭受异乎寻常的灾难性事件后的一种应激障碍。它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在灾难性事件后,相当数量的当事人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反复重现痛苦回忆、出现回避行为等多种不良身心反应,对灾后重建与当事人的心理康复产生严重影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历史

最早记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是英国记者塞缪尔(Samuel)。1666年,他对英国伦敦大火后的幸存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描述,其主要特征完全符合现代精神病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19世纪,人们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战争存在密切关系,作为强烈刺激物的战争,可以引发人们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们对战争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十分关注,并赋予它很多名称,如壕沟症、炮弹厌恶症、战争疲劳症、战争神经症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特例,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美国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SDM)第一版将这种精神疾病统称为“一般应激反应”,并将其界定为“重度惊吓后正常个体出现的应激反应”,属精神疾病的一种单独类型。

这种精神疾病真正引起美国人高度重视的是越战,据全美越战老兵的相关研究发现,有近50万越战老兵在退役15年后仍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大量越战老兵存在精神障碍,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创伤后应激障碍引发的美国社会问题尤为严重。在海湾战争中,有13%的参战军人在第二年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1980年,在美国颁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SDM)第三版中,将与创伤相关的精神、行为障碍正式命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将其定义为“暴露于超过正常人所能承受的创伤事件所表现得与创伤有关的插入性思维和记忆,持续地逃避创伤有关的刺激,与创伤有关的持续增长的警觉状态。”作为可单独进行诊断的精神障碍。

2.流行病学研究

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美国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是1%~14%,平均约为8%,女性患该病的概率高于男性,约为男性患病概率的2倍。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各种不同的创伤事件所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是不同的:躯体攻击为39%,为32%,其他性攻击为31%,犯罪受害者为26%,家人或朋友被杀者为22%,其他灾害的当事人为9%。

我国军队医务工作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军人和平时期的患病率为0.485%,其中陆、海、空和军校学员的患病率分别为0.484%、0.58%、0.84%和0.227%。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期间,军人的患病率会大幅度增加。我国研究者还发现,由各种自然灾害引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最高为33.89%,最低为7.2%,其中唐山地震的发病率为23%。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人为灾害更容易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翻车事故的调查发现,41%的幸存者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40%的车祸当事人出现该病症状,特大爆炸事故后的发病率高达78.6%。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及诊断标准

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重新体验症状。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当事人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当事人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当事人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回避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后,当事人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当事人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现象。从外观上看,当事人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当事人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当事人的情绪,当事人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3)警觉性增高(易激惹)症状。不少当事人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当事人自杀危险性远远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这是因为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当事人不但具有自身独特的症状学特征,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某些当事人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甚至达到合并诊断情绪障碍的标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此外,由于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当事人警觉水平的提高,使得当事人对自身躯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加强,并伴发严重的睡眠障碍。同时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失眠也会加重机体的生理负荷,增加了诸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肿瘤和其他心身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些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往往会进一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当事人对心理创伤和社会生活压力的应对能力,加深他们的主观绝望感、无助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杀风险。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首次出现在美国1980年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它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划归为焦虑障碍的范畴,并将恐惧与害怕作为该障碍的主导情绪。在DSM-Ⅲ-R(1987))和DSM-Ⅳ(1994)中,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和扩充。1993年,《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纳入其中,随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也首次使用该名称,并将其纳入应急相关障碍的分类之中。无论是DSM-Ⅳ、ICD-10,还是CCMD-3都有各自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但归纳起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基本标准是:当事人出现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入性的回忆和梦魇)、产生保护性反应(如回避与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三种主要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而且有明显痛苦感,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重要功能受损(如社交功能)。符合以上基本标准的当事人即可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具体标准是:①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等)。②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一项:不由自主地回想遭受危机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产生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③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一项: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惊受怕。④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两项: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社会功能受损。⑤病程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创伤事件发生六个月后产生;病期在三个月以内的当事人为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病期在三个月以上为慢性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创伤事件发生六个月后出现的,属于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当前,在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时,一般可用相关评估量表。常用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量表主要包括结构化临床访谈表(SCID)、诊断性访谈量表(DIS)、PTSD症状访谈量表(PSS-I)、PTSD临床监测量表(CAPS)、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分量表(PHS-Ptsd)等,使用者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工具。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当事人遭遇创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后,可以通过自预与专业人员干预两种途径加以解决。

1.自我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当一个人遭受创伤性事件刺激后,当事人心理上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痛,其身心处于危机状态之中,他们此时需要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但同时也需要当事人自身进行一系列的配合。一是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树立信心,坚信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脆弱的,自己的反应是其他人对于灾难的正常应激反应。二是当事人有必要向亲人、朋友、心理危机干预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症状。三是条件许可,当事人可与其他曾经历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难友建立联系,彼此相互支持。四是当事人应正确认识自己出现的各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五是当事人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洗澡、听音乐、深呼吸、沉思、锻炼等)进行心理疏导以放松自我。六是当事人注意不能用喝酒、吸毒、吸烟等消极应对方式来逃避心理创伤,而是要用诸如运动、聊天、谈心、听音乐、体育锻炼等积极方式加以合理应对。七是当事人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与合理饮食,以便使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创伤。

2.专业心理干预策略

专业人员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要注意使用以下策略:一是要尽可能为当事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尽可能不要将症状相同的当事人安排在同一房间,以免增加新的心理危机或强化原有心理危机。二是应尊重当事人,注意尊重、保护其隐私。三是注意观察和关心当事人(尽可能不被当事人意识到)。加强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以避免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四是在当事人应激相关障碍发作期间,应注意耐心看护。对有躯体化症状的当事人应用暗示性言语引导缓慢进食,或分散注意力,鼓励其进食与睡眠。五是对有自理缺陷的当事人应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保证其营养需要。六是鼓励当事人参加以娱乐性游艺为主的活动,在松弛环境中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避免他们对自己危机的过分关注,使他们暂时忘记心身痛苦。七是当事人可能存在自杀念头,当当事人有这种念头时,周围难友应看护好当事人,并要及时告诉危机干预人员,以便实施及时干预。八是必要时可教给当事人身心放松方法,以帮助当事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松弛,及时缓解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童辉杰.常见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刚才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誓言,展示了我们学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风貌,表达了你们在新学期坚定的决心和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是我们每位同学心中最真实的一份承诺与责任。我相信这份承诺与责任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师。

今天,在这个秋色宜人,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我们全体师生在这里隆重举行河底初中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校委会和全体教职工对初一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上学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职工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河底初中是一所发展的学校。几年来,学校领导多方争取资金,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善办学条件上,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天天在完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洁白庄严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求学环境;男女公寓楼位居学校大门的两侧,犹如大鹏展翼,振翅欲飞。宿舍里整洁雅致,墙面粉刷一新,人文化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即将竣工的教工宿舍,多功能餐厅以及现代化的操场,将会为我们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营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同学们,相信河底初中一定会成为你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同学们,河底初中是一所奋进的学校。随着我县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实验一中和实验二中的相继建立,使河底初中面临着生源流失严重的危机,生源质量下滑,学习风气不浓,办学形式十分严峻。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河底初中的全体师生毫不气馁,毫不懈怠,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用十倍的努力,高涨的热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绩:初三中考喜获丰收,取得了全县同类学校总排第二名的好成绩,168班的刘苗同学也以总分631分的优异成绩被康中录取,实现了河底初中康中生的突破。而同时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各科升级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也位居全县同类校前列。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走进河底初中,你就走进了团结和友爱,也就走进了拼搏和奋斗。我相信经过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拥有最后的收获和最灿烂的笑容。

同学们,河底初中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如今我们学校有94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优秀教师。新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抓常规,兴教研,创特色,提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的办学目标,走持续发展的道路。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会更科学,更全面,我们学生的各项成绩会更突出,更令人满意。

尊敬的老师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始,希望我们全体教职工一定要带着一颗炽热的心融入到河底初中的大家庭中。让我们每天微笑地问候,热情的帮助,宽容的待人,友善的相处。让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埋头苦干,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只有在这样的积极上进的氛围中,我们才能愉快的生活,轻松的工作。

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新起点,新舞台,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天迎着朝阳走向教室的时候,你千万别忘了在心里装上一个远大目标;每天进入梦乡之前,摸着胸口对自己的今天做一个盘点。我相信老师辛勤的汗水加上你们不懈的努力,来年定能收获满心的喜悦和累累的果实。

篇9

尊敬的__社长、__副总编,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福建日报》全省新闻摄影工作会暨“十佳摄影通讯员”表彰大会在我县召开。首先,谨让我代表xx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在新闻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福建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家办报的方向,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重大主题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对外对台宣传,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各方面的宣传都做到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为海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深受全省干部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xx这方面也是受益非浅。近年来,每年都有近300篇讴歌时代精神、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反映xx发展和建设的新闻报道在《福建日报》刊发,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现了“土楼之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新成就、新业绩和新风貌,为全县改革、稳定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构建和谐xx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尤其是县委、县政府提出“融入厦漳泉、对接珠三角,成为海峡西岸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集聚地、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区、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发展战略之后,新闻战线的同志能够紧跟时代,紧贴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默默耕耘,不讲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了让党委放心、群众满意。从1993年至今,县委报道组连续13年被《福建日报》社评为“全省先进报道组”,报道组同志连续10多年被评为“十佳通讯员”或“优秀通讯员”。在福建日报社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在客家土楼、xx红柿、“六月红”早熟芋等特色品牌宣传方面,在先进典型、重大灾情疫情的宣传报道方面,都非常及时、深入,富有成效。如今年我县“6.18”特大洪灾灾情,就是通过及时的报道,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很快获悉了,6月27日,总理刚刚结束非洲七国之行,就专程到xx县抚市镇里兴村和贝溪村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王树先等抗洪救灾英雄的先进事迹也迅速在《福建日报》和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近年来,我们还通过新闻媒体特别加强了有关xx投资环境的宣传,比如,《福建日报》在年初开辟的“开好局、起好步”专栏中刊发了《xx大招商、招大商》、《xx着力发展“6+3”》等多篇报道。从而促进了全县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推动了xx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今年1至11月份,全县新签约项目131个;新开工、竣工项目157个,总投资42.5亿元,已完成投资20多亿元,特别是国产实业、下洋电子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预计今年gdp突破60亿元,实现60.2亿元,比增12%;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实现6.02亿元,比增35%(总量比去年净增近1.5个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35亿元,比增30%(总量比去年净增8.7个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5.11亿元,增长24.3%,总量和增幅都是梅坎铁路、棉花滩电站“两大工程”完工后的最好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实现3500万美元,是02-04年三年总和,增长34.6%。在此,再次对福建日报社的关心支持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同时,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支持xx。

当前,我县正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全省的新闻摄影工作会暨“十佳摄影通讯员”表彰大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新闻宣传工作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实现“十一五”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篇10

【关键词】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创伤后应激障碍;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749.504,B845.6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643-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01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1]是由Sheehan和Lecrubier教授设计的一种诊断工具,是针对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轴Ⅰ(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DSM-IV)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ICD-10)精神疾病的简短结构式访谈问卷。MINI与定式临床访谈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Patients,SCID-P)和复合型国际诊断访谈(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ICD-10,CIDI)的信效度研究显示,MINI具有非常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以及较高的研究者间一致性,访谈所需时间明显较SCID-P和CIDI短[平均(18.7±11.6)min,中位数15 min][2-3]。国内蒋清等[4]和司天梅等[5-6]已分别对MINI中文版的部分诊断进行了信效度研究,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病以及物质依赖,显示其具有较好至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但两个研究中均未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这一诊断。

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是PTSD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感和社会功能损害,缓解其病程的慢性化。而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对PTSD的筛查要简单、快速、有效。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受灾者中检验MINI中文版PTSD的信效度,为其作为灾后PTSD快速诊断的筛查工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自四川省北川县迁至绵阳市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均经历过汶川地震这一重大精神创伤,年龄≥18岁,排除痴呆、精神发育迟滞和严重的躯体疾病个体。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共调查193人,其中8人进行研究者内部一致性的评定,余185人进行MINI-PTSD(以SCID-P作为金标准)的效度研究,182人完成。其中男64人,女118人;年龄18~75(44.7±11.4)岁;55人(30%)完成小学教育,69人(38%)完成初中教育;75.3%已婚,18.1%丧偶(其中5人为震前丧偶),4.4%未婚,2.2%离异。SCID-P诊断的PTSD组(42人)和非PTSD(140人)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已婚比例(71.4% vs.76.4%)、地震致丧偶的比例(21.4% vs.1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例未婚者均不符合PTSD诊断,2组各有2例离异者。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研究使用经原作者Sheenhan教授同意之后翻译的MINI(5.0版)中文版中的PTSD模块。以SCID-P的PTSD诊断[7]作为“金标准”,评估MINI-PTSD中文版的效标效度。共9名精神科医师参加研究,分为MINI(4名)和SCID(5名)两组,之前均接受过MINI-PTSD和SCID-P的培训。

1.2.1研究者间一致性

MINI组对8名调查对象进行MINI-PTSD访谈,考察研究者内部一致性。每位调查对象的访谈由1位医师进行,其余医师为观察者,访谈结束后独立评定。

1.2.2诊断评估

所有调查对象分别接受MINI和SCID-P的PTSD模块的访谈。进行访谈的2组精神科医师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2种诊断工具的访谈顺序不固定,以尽量避免调查对象因访谈疲劳所引起的信息偏移分布不均衡。同时,为避免可能因访谈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同一对象在24 h之内完成2种工具的访谈(其中3例在3天内完成)。

1.2.3 MINI重测信度

在第1次访谈后的20天,由MINI组的2名精神科医师对最初进行访谈的50名调查对象使用MINI-PTSD再次进行访谈(同一调查对象2次访谈的精神科医师不同),分析2次评定的一致性,以确定MINI的重测信度。

1.3统计方法

比较所有调查对象的MINI与SCID-P的PTSD诊断一致性,以评价MINI-PTSD的效度。MINI-PTSD的信度通过评定者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一致性进行评价。

诊断一致性通过未加权的Kappa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通常认为,Cohen' s Kappa值大于0.75有非常高的一致性,Kappa值低于0.40则一致性较差,在0.40~0.75之间则认为有中等至较好程度的一致性 [8]。

2 结 果

2.1信度

MINI-PTSD的4名评定者内部一致性Kappa值为0.63。8名调查对象中7名被一致性的诊断为PTSD,另1名被3位医师诊断为非PTSD,1位医师诊断为PTSD。

间隔20天后的再次评估显示重测信度为0.63。50名调查对象中8名与第1次评估(5名PTSD,3名非PTSD)的诊断不同。

2.2效度

MINI和SCID-P的PTSD效标效度Kappa值为0.53,表明MINI和SCID-P的PTSD诊断一致性为中等。其灵敏度(83.3%)和特异度(79.3%)较好,阳性预测值(54.7%)中等,阴性预测值(94.1%)很高。182人中,35名MINI与SCID-P均诊断为PTSD,111名MINI和SCID-P均诊断为非PTSD,29名MINI诊断为PTSD而SCID未诊断,7名SCID诊断为PTSD而MINI未诊断,显示MINI-PTSD存在过诊断情况。

3 讨 论

目前,MINI已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的版本,部分版本已对其中某些诊断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显示其和SCID-P、CIDI或临床诊断有较好的信效度,访谈花费时间短 [4-6,9-12]。但对PTSD模块的信效度检验报告则很少,除英文原版[2]外,仅有3个研究涉及 [9-11],其中Rossi等[11]仅对信度进行了检验。本研究旨在检验MINI-PTSD中文版作为灾后PTSD诊断性筛查工具的信效度。结果显示,MINI-PTSD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为中度,阴性预测值很好。提示MINI-PTSD对非患者的排除能力强,但存在一定的过诊断情况。这符合灾后PTSD筛查的需求――对可疑患者不漏诊。“过诊断”这部分人群同样需要精神卫生服务,早期干预可以减轻存在的PTSD症状,有效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真正的PTSD患者。

Sheehan等的英文原版显示PTSD的阳性预测值为82%[2],明显高于本研究的54.7%,这可能与研究样本之间的差异有关。Sheehan等的研究包括多种已确诊的精神疾病,并未要求调查对象全部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其对照人群也为社区的正常健康者,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全部经历了汶川地震这一重大精神创伤的受灾群众,其出现PTSD症状的比例将明显高于Sheehan的研究,这部分具有PTSD症状的个体可能被MINI过诊断为PTSD患者。并且,本研究测试的是MINI-PTSD模块在现场的诊断性筛查效能,可能会与在主动求治的临床就诊病例中使用有所不同,将来可进一步进行比较研究。此外,许多研究已报道了灾后PTSD与抑郁发作的共病率很高[13],而抑郁发作诊断条目的内容与PTSD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也可能导致了MINI-PTSD的过诊断。

Eytan等在难民中进行了MINI-PTSD的信效度研究,报道PTSD的PPV为83.3%,但其敏感度仅为69.0%[9]。难民同样是一个经历了较多创伤性事件的群体,其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15]。与本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多个国家/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为了适合在跨文化情况下的使用,该研究对MINI-PTSD的条目进行了一定的修改[16];并且该研究使用法语和英语2个版本,由护士而非精神科医师进行访谈,接近半数的受试需要翻译帮助。但该研究的结果也提示了应根据样本的特点来使用和调整诊断工具,并且,非医生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很好地使用MINI。MINI摩洛哥版本的信效度研究显示PTSD的PPV为1.0,但因阳性例数太少,只有3例[10],缺乏可比较性。

本研究对最初访谈的50例调查对象间隔20天后进行了MINI-PTSD的再次访谈,其复测一致性较好,与英文原版接近。表明MINI的条目设计较为合理,基本能够简洁稳定的描述PTSD的核心症状。

本研究仅对MINI-PTSD进行了信效度研究,未考虑共病的情况。受灾者往往存在多种共病,包括抑郁发作、其他焦虑障碍等,未来的研究应同时纳入其他相关的诊断模块。参加研究者内部一致性评定的调查对象例数偏少为本研究不足之一。此外,虽然本研究对象均表示能够理解访谈问题,但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多使用方言,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多个版本的研究均已报道MINI访谈所需时间短于SCID-P,故本研究未对此再次进行验证。

总之,MINI-PTSD适用于灾后PTSD的筛查。灾后心理救援时专科医师缺乏,对护士、心理治疗师和志愿者、当地工作人员等提前进行全面的培训,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熟练使用MINI,及时发现具有PTSD症状的个体,提供有效干预,会有助于受灾者的心理康复。

参考文献

[1]Sheehan DV,Lecrubier Y,Sheehan KH,et al.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tructured diagnostic psychiatric interview for DSM-IV and ICD-10 [J].J Clin Psychiatry,1998,59(Suppl 20):22-33;quiz 34-57.

[2]Sheehan DV,Lecrubier Y,Harnett Sheehan K,et al.The validity of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according to the SCID-P and its reliability [J].Eur Psychiatry,1997,12:232-241.

[3]Lecrubier Y,Sheehan DV,Weiller E,et al.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A short diagnostic structured interview: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ccording to the CIDI [J].Eur Psychiatry,1997,12:224-231.

[4]蒋清,张明园,何燕玲.CIDI、MINI和SCID的诊断一致性分析[G]∥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1-2.

[5]司天梅,舒良,党卫民,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的临床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7):457-462.

[6]Sheehan DV,Lecrubier Y,Janavs J,et al.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司天梅,孔庆梅,刘琦,等.译.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增刊.

[7]First MB,Spitzer RL,Gibbon M,等.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2002年11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Research version.2001 Non-patient edition(SCID-I/NP)[M].李涛,周茹英,胡峻梅,等译.北京: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2008:159-164.

[8]Shrout PE,Spitzer RL,Fleiss JL.Quantification of agreement in psychiatric diagnosis revisited [J].Arch Gen Psychiatry,1987,44(2):172-177.

[9]Eytan A,Durieux-Paillard S,Whitaker-Clinch B,et al.Transcultural validity of a structured diagnostic interview to screen for major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refugees [J].J Nerv Ment Dis,2007,195(9):723-728. [10]Kadri N,Agoub M,El Gnaoui S,et al.Moroccan colloquial Arabic version of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validation [J].Eur Psychiatry,2005,20(2):193-195.

[11]Rossi A,Alberio R,Porta A,et al.The reliability of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Italian version [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4,24(5):561-563.

[12]Otsubo T,Tanaka K,Koda R,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5,59(5):517-526.

[13]Eksi A,Braun KL.Over-time changes in PTSD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ldren surviving the 1999 Istanbul earthquake [J].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9,18(6):384-391.

[14]Marshall GN,Schell TL,Elliott MN,et al.Mental health of Cambodian refugees 2 decades after resettl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J].JAMA,2005,294(5):571-579.

[15]Hinton DE,Chhean D,Pich V,et al.Assess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Cambodian refugees using the 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symptom severity [J].J Trauma Stress,2006,19(3):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