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策划书范文

时间:2023-03-22 19:0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样本策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样本策划书

篇1

一、活动目的:

1、增强区域员工的内部凝聚力,提升XX的竞争力;

2、对XXXX年区域营销工作进行总结,对区域市场业绩进行分析。制订新年度区域营销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新年度工作方向和目标。

3、表彰业绩优秀的公司内部优秀员工,通过激励作用,将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二、年会主题:

******

三、年会时间:

年月日下午点到点

领导致辞、表彰优秀员工、表演节目同时聚餐

四、年会地点:

XX酒店X楼XX

五、年会组织形式:

由公司年会工作项目小组统一组织、执行。

六、参加人员:

客户群,领导;邀请业界领导;公司工作人员;会场总负责:×××主要工作:总体工作协调、人员调配;策划、会场协调、邀请嘉宾:×××;人员分工、布场撤场安排×××;嘉宾接待、签到:×××;音响、灯光:×××;物品准备:×××

七、会场布置:

会场内:方案:舞台背景喷画:文字内容、舞台悬挂烘托气氛的红灯笼;四周墙壁挂烘托节日气氛的装饰、舞台两侧放置易拉宝各2个,内容:宣传企业文化;

会场外:充气拱门放置宾馆大门外主要通道;宾馆入口处挂红布幅;宾馆内放置指示牌;

篇2

义演活动将以“爱在阳光,走进军营”为主题,全力突出“阳光军民”这一特殊层次的思维理念,以宏大的气魄、不凡的手笔、新颖的题材、经典的节目,多种舞台表演形式,集拥军,爱国于一体。对各位辛勤工作的人民子弟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对伟大的祖国致以诚挚的祝福,为祖国九十华诞贡献上一份厚礼。届时将邀请综艺满天星各知名演员等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义演活动将分三个部分:

(1)走进军营:参观军营宿舍,学习整理内务,观看军事训练,了解军事知识,观看队列操、参观部队荣展室,歌唱革命歌曲。

(2)爱在阳光:

副组长:

对活动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工作进行规划与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节目组组长:

组员:

任务: a、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排练、彩排工作b、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审核;c、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d、准备好晚会所需的一切服装道具及互动游戏的现场动员工作;e、协助主持人及演员服装、化妆工作。

(3)外宣组组长:

组员:

任务:a、利用海报、横幅、看板、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b、现场摄影及dv摄像(摄影店赞助)c、装饰晚会现场。

(4)外联组组长:

组员:

任务:a、负责联系赞助商等服务工作。

b、确定演出邀请的嘉宾及请柬的及时送出c、接待赞助商到指定地点观看晚会,并提供茶水等相关服务d、满足赞助商对在我校及现场宣传的要求,比如悬挂条幅、分发宣传单、提供桌椅等,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其要求。此段为重中之重,不可掉以轻心。

(5)舞台组组长:

组员:

任务:a、协助音乐系排练厅工作人员做好舞台的布置,b、监督舞台搭建,确保舞台质量;c、晚会期间舞台灯光设备、音箱设备的安装;(6 ) 、礼仪组组长:

组员:

任务:a、确定礼仪人数;(礼仪小姐安排在礼堂入口前和演出现场各2名)b、负责迎接嘉宾,并带领他们入席;(入口4名礼仪小姐,现场4名礼仪小姐负责节目单和饮料的分发。)(7) 、内宣组a、物品的购买及工作证的发放b、演出当日服务物品的准备,如水杯茶叶等。。。

c、如有其他问题及时联系李兆宪(8)后勤组; 晚会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紧急情况处理 、(9)机动组组长:

组员:

任务:a、负责为采购b、晚会现场负责应急事务及协助布置会场。

四、各阶段任务及工作分配晚会前三个阶段:

篇3

细节一:保证金是否要现金

现在很多加盟方都需要投资者缴纳保证金,投资者此时需要注意,对方要求支付保证金的形式,是现金、商业本票还是不动产抵押,如果对方强调必须是现金的话,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性。特别是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的加盟总部。为什么呢?本来项目方要求现金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由于不少项目方开展连锁加盟业务时间不长,资金链十分容易断裂,而3年恰好是业内普遍支持的加盟期限,一些“不安分”的盟主往往会选择3年之后消失,或者再换个项目炒作。投资者盲目缴纳保证金,可能最后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细节二:贴身紧逼“服务”

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一旦自己对某个项目感兴趣,或者多问一句,就会遭到项目方工作人员的“频繁轰炸”,即使回到家也经常能接到项目方的“骚扰”电话,如果去加盟总部考察,对方就会采取贴身紧逼服务,夸张讲,投资者除了上厕所以外,几乎没有私人空间。此时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俗话说“店大欺客”,这种现象在连锁加盟领域也是存在的,即如果盟主真的运营的不错,根本就不在乎加盟者多考虑几天,是否加盟,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挑加盟商的资质,因为加盟商对于他的作用仅仅是“锦上添花”。反之,盟主运营的不好,此时他就需要大量加盟商介入,因为他需要加盟商的加盟金来扭转局面,或者“人间蒸发”。

所以当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至少要等离开总部3天以后,再仔细考虑自己是否要加盟,避免后悔。

细节三:强势压人

投资者在签约的时候会遇到一种现象,对方十分的强势,在任何细节上都不会做出让步,有时还会对投资者的能力进行“攻击”,如缺乏行业经验、问的问题幼稚……甚至还会提出一些不是很合理的要求,如交钱才能考察样本店等。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投资者不仅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觉得终于找到一个负责任懂行的盟主,心甘情愿的掏钱签约。真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投资者一定做两件事,一是延缓签约时间,让自己冷静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像对方说的那么“弱”;二是请朋友或者一些专家对于双方签订的合同仔细审读,看看是否有不利于自己的条件或者有很多制约性条款。

因为这些盟主往往是反其道而行,通过“打击”投资者信心,让投资者更见依赖于盟主,从而让盟主在签约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包括一些不正当利益。

细节四:缺乏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

很多投资者在考察项目时,盟主的工作人员往往会给投资者一份十分详细的投资运营策划书,里面包括选址、效益估算……在这里笔者提醒投资者要重点针对这份运营策划书里面设置的条件,诸如选址、效益估算等向对方询问,并且尽量将各种条件都极端恶化。这主要是考察盟主的实战能力。

因为各地的生意环境都不同,一份看上去完美的运营策划书是不可能适用所有环境的,所以当盟主总是试图通过其他话题转移投资者关注点或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诿,那么投资者需要小心了,至少说明盟主在经营实战方面缺乏灵活多变性,一旦加盟商遇到难题,盟主可能无法实施援手,投资者很容易失败。

细节五:着重“外表”的盟主要谨慎

篇4

一、活动主题:三行情书 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二、活动背景:在1994年-2005年间,日本日语文章能力检定协会每年都会举行一项“三行情书”比赛,参与人数众多,年龄跨度极大。从内容上来看,情书有很多种:爱情,亲情,友情……甚至是主人对宠物的宠爱之情。2010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晚间新闻里也播出了日本“三行情书”的节选,这让更多的中国观众都了解到“三行情书”。并且,据调查,中国人较之于外国民众,可以经常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爱的人数差距很大,还有一项调查时:当你收到他人祝福时的快乐指数,95%的人说会感到很快乐。所以,相比之下,我们发现表达自己的爱很重要。

三、活动目的:给同学们一个机会,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出心中的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展示不易于口的情 感,同时,可以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爱,让自己学会感恩,学些感谢身边的人,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同时更重要的也可以同学们发现汉字语言无穷的魅力,让汉字语言走的更美更远。

四、前期宣传:(一)人员宣传:1.宣传时间:4月2日截止

2.宣传地点:各个教学楼

3.宣传人员:各二级学院的宣传部,编辑部以及校新闻宣传部

4.宣传形式:主要为宣传人员手持活动策划书,向同学们介绍本活动的大纲,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并讲解活动细则,以及需要注意的活动事项

(二)平台宣传:由活动举办方在其微博,QQ,微信等平台上进行文字宣传

五、活动形式:发送微博、发送QQ空间说说

六、活动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七、活动日期:即日起至4月8日

八、作品要求:1.“三行情书”,文字排列为三行,100字以内

2.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

4.书写对象不限

九、作品样本:1.工科型:如果说 对你的爱有极限 那它永久收敛于 你

2.深情型:中间的这一行 留给你我的未来

3.浪漫型:一字是你 两字是你我 三字是你和我

4.感恩型:要怎么表达对你的爱,妈妈

一直只会对你大呼小叫横眉竖眼的我

其实内心对你一直很歉疚

十、书写对象:1.表达对青春的无悔诠释,对童年的回望,对未来的希冀

2.抒发对家乡的无限骄傲与自豪,对故乡的思念

3.纪念曾经的一草一木,以及那些留在心底深处无法割舍的人和事

4.也可以写给TA,可以是朋友,家人,老师……如果愿意,还可以注明是写给谁的,若无特殊注明,我们也会将您的作品转发,展示到我们的微博、QQ等平台上

十一、作品提交:1.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图片和文字编辑到一起

2.加上话题#湖北理工学院 三行情书大赛#,以及@三位好友和湖北理工学院团委,湖北理工学院学生会

十二、后期工作:活动截止日,活动主办方会查看微博、QQ空间说说转发量,并作相应记录,决出比赛名次

十三、颁奖仪式:提前通知获奖者,颁发奖品

十四、具体安排:1.本活动最终名次按转发量定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桩位测量 精度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065-01

在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是一个重要环节,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受到桩基工程的影响的。在桩基施工的时候一般要进行桩位测量。桩位测量是桩基施工顺利实行的重要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桩位测量。

在桩位测量过程中其精度要受到多种形式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测量结果在往常情况下也会存在偏差,测量存在许多误差。桩位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出现会影响到施工效果。因此严格控制误差,提升桩位测量精度是当前桩基施工的必然选择。

1 影响桩位测量精度的因素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桩位测量要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最典型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测量放样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二是测量部门自身素质;三是钻机施工的误差。

测量放样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测量放样是桩基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测量放样主要是通过厚纸板来对样板进行复制。测量放样能够让工程施工人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际工程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测量放样本身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放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距离、角度以及高程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出现最终会影响到桩位测量的精确度。对于整个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测量人员自身的素质。桩位测量的主体是测量人员自身,对测量精度影响最大的也是人。测量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过关,测量精度就会很低。当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复杂的实际情况。这是桩位测量不过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对这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此外桩位测量过程中施工和建设单位给的施工红线点存在误差也是造成桩位测量精度不高的主要因素。施工红线点是具体的地理坐标。在桩位施工过程中能够为工程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桩基施工往往是按照施工红线点来施工的。施工红线点本身不准确自然会影响到桩位测量的效果。这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钻机施工的误差。在桩位施工过程中钻机施工本身会对桩基精度的测量产生影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钻机施工的了解。钻机施工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垂直度上的偏差以及钻机对位的偏差。这是机械施工的一个缺点。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专门措施予以应对。

2 提升桩位测量精度的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影响桩位测量的三个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专门措施来提升测量精度。针对上文中的三个措施,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完善关于桩位测量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提升桩位测量精度的有效手段。要建立桩位测量专门负责制度,要把桩位测量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在桩位测量过程中要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制度,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测量程序的控制表。规范工程测量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桩位施工之前工程负责人就需要对桩位测量做出提前策划,对于测量的各个要点都要有详细的说明。桩位测量策划书是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策划书来进行测量,测量的每个环节都要符合实际测量的要求。在今后的测量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测量人员自身技能的培训。要不断提升测量人员自身的专业测量能力。提升测量人员自身的专业测量能力是做好测量的关键,在今后的桩位测量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还有就是要做好抽查工作。在桩位测量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抽查力度,测量精度必须要实时上报记录,这是做好桩位测量的必然选择。针对每个环节我们都需要切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时展的要求。

对施工红线点的误差要做出严格限制。施工红线点是桩基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红线点误差的控制。在测量过程中要加强复核。要重视红线点与施工平面设计图、桩位平面图的对比检查,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发现红线点本身的数据与平面图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是,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及时更新数据,要与总设计图保持高度一致。红线点的数据只有在于实际相符的时候,才能在工程中发挥作用,此时测量的精度才能得到保证。施工红线点的测量是桩位测量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我们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

严格限制测量放样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在测量放样过程中工程人员首先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严格检查。要观察仪器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要观察使用时间是否超过了有效时间。只有在保证了设备性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有效测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测量仪器的检查。

3 实际案例

某建筑工程位于某市市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对于桩基施工要保持高度重视。在桩基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专人负责桩位测量。在测量之前设计和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做出了科学规划。工程人员要认真核对施工红线点,在核对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要迅速上报,最终得到有效处理。在测量过程中工程人员又对机械振动引起的垂直偏差保持高度重视。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专门措施予以预防。

4 结语

桩基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桩位测量工作。桩位测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桩位测量过程中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桩位测量的影响因素,而后详细分析了提升测量精度的措施。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上文提到的措施来做。

参考文献

篇6

一点火花,随即灭掉

“现在,我们进行分组,之后各组长来我这里领实习日记本。”导训课的任课老师是我们系主任,40多岁的女博士,讲起话来精明干练。就这样,我们迎来了大学四年以来的第一次创业设计课。分组按照创新和创业两个主题来组织,自愿组队,每队不超过7人。于是,本宿舍的、本班的、其他班的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纷纷约起,甚至游戏战友们速拉战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分组创业”。

课程仅有五天时间。周一上午开了创业设计的动员大会,系主任在动员会上讲了一下这一周学习安排的流程,明确了参观、交流、创业项目主题等任务。当然,系主任始终没忘了强调参观安全、组织活动安全等等。回头想想,就像布置和组织一个小的实习一样。

下午小组讨论确定创新创业项目主题和项目策划书主题框架。大家三三两两,或约教室、或约宿舍、或约图书馆,围在一起开起了小会。讨论过程有些懵懵懂懂,一般都是组长在那分析、演说和分工。周二上午,跟随基地负责老师参观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企业模拟运营中心。周三,聆听已毕业学长分享创新创业经验,还有人加了他的微信。周四,跟随两位任课老师分批实地参观了众创公司。周五是课程设计最后一天,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出一份创新或创业的策划案,并在周五上午做出PPT汇报展示,每人交一份个人实习日记及实结。

创新创业基地参观时,同学们随着基地负责老师走一圈,知道了那里有几家注册公司,有几家获得投资,每个工作室的亮点,具体做些什么,这中间并没有见到创业工作室的负责人,据说都在上课。企业模拟运营中心,主要是用来上通识选修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课),模拟企业内部情况,让大家接触企业实战环境。其实内心很想知道基地扶持的创业项目,有没有由我们正在上的创新创业课生成的?后来想想,学院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可能并不在于让我们真的干出点什么,参观基地介绍创业成果也是想告诉我们创业不难,发动大家一起动手。

一周的创业设计带给我最大的感想有两点,一是来自学长的分享,二是那一段段聊天的时刻。课设开始之前我们组已经做了一个策划案并在学校推进这个项目,所以那一周我无所事事,但有个同学找到了我,说我们办一本杂志吧,于是我们三个人聊了一个下午。都说灵感是从闲聊中迸发的,我们不断把自己的想法扩大,从杂志到工作室,大家集思广益的感觉很棒。创业课能给大家空出一段时间,让我们去思考一些事情,创意还真被激发了。

如果真的说这堂课带给了我什么,我想是有限的。我看到了思想碰撞的一点火花,但又随即灭掉。创新创业属于每一个人,但又不全是这样。这是一个开始,有的人眼睛发亮看见希望,有的人则只是期末查查成绩,看必修课到底过没过而已。

多讲失败

创新创业实践导训,若是作为启蒙还是不错的,但是真正要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所收获,课程的设置上还有改进的地方。“课堂上教不来。”这是我们采访了一些大学生之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评价。“老师上课讲得比较零散,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感觉离我们比较远,因为老师言必称大公司。”一位同学心中曾怀揣着创业梦,但回忆起自己上了一个学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他坦言,“已经不记得上了什么内容了。”

作为教育部全国大学生互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人力资源专家张冰红老师一直在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她近期研究了福建省80多个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培训的100多位任课教师的样本,她认为,现在高校创业导师队伍补齐实践的 短板就大有希望。

任课教师天然的实践短板,导致理论体系的教学往往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学生听得不是很过瘾,倒是导训课上来自学长的创业分享带来了一点新意。

学长讲了他在大学创业的经历:起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卖起了耳塞,后来创办一个项目,错失一笔投资,结果项目失败欠了大笔的债,拿着现有的钱还了一部分后,他默默背下剩下的债,在造船厂上夜班打工挣钱还债。

我认为正是这些失败的经历,成就了之后的他。后来他从头开始,到别的公司应聘,在一次出差中获得投资,随后又出来创业,成立了国内首批专业从事中韩跨境直邮的企业。

这种直接经验的分享,对我们的启发是最大的。因为至少我们懂得了一个创业的“主意”,必须懂得规避很多的风险。否则,再怎么说也是纸上谈兵的自我吹嘘。

这几天偶然看了白岩松的《白说》,我又读到了那个观点:教育往往多说成功,而少谈失败,以致学生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如何有尊严地输。就如基地里的展示,全都是成功的案例,谁知各种辛酸?创新创业并非那么简单,实际操作难,没有前人的指导,没有市场需求的指引,项目挫败,也是时常有的事。

暑假选课时,我和室友一脸迷茫。大二新学期的课表上多了一门创新创业实践导训,上课时间为空白,系统植入的课程,意味着是学校的必修课。但时间空白、任课老师空白,倒也引起同学的诸多议论:这课是临时点将、仓促上马?

篇7

1.培养目标创新

从微观上讲,与传统高职毕业设计相比,“岗学一体”毕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将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职责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从宏观上讲,也可将其延伸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办学机制,即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毕业设计为载体,利用学校和企业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互补的优势,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从而打造更加符合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2.选题形式创新

“岗学一体”毕业设计选题要求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题目要面向实际,面向实践,着眼于岗位需要、企业需要、行业需要、社会需要,应尽可能贴近生产、管理和服务实际,真题真做[3]。“岗学一体”采用“双向选题”形式,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和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际水平,给学生提供可选题目,以项目策划书或问题建议书为主要选题形式;学生也可在对工作职责的了解和对工作流程的熟悉以及对工作过程的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实习报告为选题形式。其中项目策划书以公司项目创新和实施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分析、问卷调查、成本分析、风险分析、预估效益、内容合理性、语言运用等内容;问题建议书以公司或岗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主要涉及问题现实意义、数据分析、方案合理性、方案实施进度、实施结果、语言运用等内容;实习报告以工作中的三个最有价值的真实案例为主要内容,阐述岗位实习中的收获,反思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3.指导模式创新

“岗学一体”毕业设计采取学校企业的双导师制。通过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的指导,可以使毕业设计脱离空洞的纸上谈兵,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深度结合。此外,学校和企业导师在指导职责和内容上的不同分工,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具体来说,就分工而言,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指导、提供文献检索指导帮助、定期与毕业生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监督毕业设计进程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具体操作中的技术指导和疑难解惑,引导学生搜集所需材料,并定期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沟通交流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实施中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就内容而言,首先选题上要做到“双导师双把关”:校内教师要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评判选题的理论意义,并按照学生实际水平来确定题目的可行性;企业导师要根据工作实际来确定题目的实践价值。其次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校内导师侧重毕业设计要求、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及语言运用方面的指导;企业导师侧重于数据结果、报告结论和问题解决方案等的评价和改进。此外,在指导时效上,双师都要做到“四个一”,即:(至少)每周沟通一次,每月面授一次、有错一定指出、有问一定回复,并将此纳入教师指导考核中,从而起到规范和督促的作用。

4.重视意见反馈

“岗学一体”毕业设计重视意见反馈,遵循“实施———反馈———改进———再实施———再反馈———再改进”的螺旋式上升思路,实现其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意见反馈来自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学校指导教师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进度安排合理与否、学生完成情况、学生表现、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其它建议等。企业指导教师反馈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岗学结合程度、毕业设计对企业的参考价值以及对今后岗学一体的优化建议等等。学生的反馈内容侧重于对导师指导态度、指导内容、指导时效以及毕业设计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评价等。

二、“岗学一体”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过程

以天津职业大学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例,整个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进行选题。选题在学生入职后一个月左右完成。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工作实际中多观察多思考,在此过程中收集案例、归纳分析,进而发现问题,提炼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并提交给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待批准后进行相关资料和文献整理并提交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实施毕业设计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的实施,学生向校内校外导师分别提交毕业设计时间进度安排,双导师以此为据对学生进行及时、有序、高效的指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毕业设计实施进度进行调整。第三阶段,完成毕业设计并上交终稿。在此之前,要求学生要至少交两稿,即初稿和修改稿。导师可利用学校开发设计的顶岗实习交互平台、电子邮件或面授方式,及时给予批复和修改意见。导师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某些同学的交稿次数,但不能少于两次。第四阶段,导师评分。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别根据上文所述的评分标准为毕业设计打分。学校导师负责汇总,并负责收取毕业设计相关材料,如:开题审批表、开题报告、成绩评审表、毕业实践环节记录册等。第五阶段,学生答辩。原则上,除了导师评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都要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学院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教研室成立答辩小组,根据专业特点和毕业设计内容共同制定答辩环节评分项目及标准。答辩小组组长均由正高或副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组成员数量为三至四人。答辩流程首先由学生做10分钟的毕业设计陈述,包括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实施过程、最终结论等;然后回答答辩教师提出的至少三个问题,要求思路清晰、语言准确、陈述清楚、紧扣主题。原则上整个答辩过程需用英语进行,但在回答问题环节,如果同学感到用英语难以表述清楚,可以使用中文适度辅助回答。小组答辩结束后,组长当场宣布成绩。组长和学生共同在答辩成绩单上签字确认。

三、“岗学一体”毕业设计模式的有效性探讨

以天津职业大学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岗学一体”毕业设计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总结。我们向2012届所有参加毕业设计的54位同学发放了自编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对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汇总后,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毕业设计主动参与度大幅提高

有87%的同学认为这次所做的毕业设计与他们之前所了解的大为不同,他们一直认为到企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和精力投入上说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岗学一体”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把两件成了一件事,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大幅提高。

2.“真题真做”让学生有话可说,收获感强

85%的同学表示真题真做的方法好于传统论文写作方法,他们认为真题真做比较务实,题目和内容都来自岗位,写的都是自己所想所做,内容真实具体。此外,采取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学生普遍表示有收获。

3.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60%左右的同学认为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中,通过撰写项目任务书和问题建议书,自身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实践能力总体有了较大提高。

4.发现自身不足,明确进修方向

72%的同学表示通过毕业设计,不仅总结出自己在大学三年中的学习收获,更重要的也发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并且结合自身岗位要求和特点,明确了今后继续教育或在职进修的方向,为成为更优秀的职场人才而持续充电。

四、“岗学一体”毕业设计模式的收获与反思

1.就专业而言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毕业设计,商务英语专业可以更及时了解企业及行业的用人需求和能力要求,从而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做出更有针对性的修改,实现其不断完善的阶段性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专业方向设置上可开拓新的思路,例如我校与伊顿幼儿园的成功合作促使产生开办商务英语专业幼儿英语教育方向的想法,目前正在前期调研论证阶段。但商务英语专业由于其语言技能用途广泛,就业方向相对较广,没有完全对口的行业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反而没有了行业的优势。即使是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在合作的积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上出现变数。那么如何拓展渠道,探索稳定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在接受商英专业毕业生顶岗实践的同时,积极的配合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并将其制度化,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使其更好的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内涵,从而为“岗学一体”毕业设计的长期实施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是我们依然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政府的介入、相关支持政策和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依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2.就教师而言

通过指导“岗学一体”毕业设计,可深入了解商务英语就业群企业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部门、岗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把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归纳整理,凝练为教学素材,将书本内容与工作实际有机集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好的符合高职“教学做一体”教学理念。但部分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选题的企业背景了解不够,指导缺乏针对性;而且由于平时教学科研的工作量较大,导致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批复。建议今后尝试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学访或实习,在第一线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并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动员,强调毕业设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要在思想上将其与教学科研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学校应加大对毕业设计实施的监管力度,将教师的指导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奖惩。

3.就企业而言

由于很多题目源于岗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亟待开放的项目,学生以此为毕业设计选题,也就为企业在解决问题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甚至可以把优秀的毕业设计直接付诸实践。此外,通过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均有了全面了解,并记录在案,丰富其人才储备。不足在于部分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沟通不畅,双方指导内容无法有机结合;个别企业导师指导过于脱离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等。分析认为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校企之间缺乏实质立体高效沟通。建议首先应适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校园考察,可以安排听课、与教师就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和学生进行座谈等,在此过程中使其对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情况有更深入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其指导内容更有针对性。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商务类专业核心课的讲授,既可以将行业最新发展动向融入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知识和思路,又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前与学生熟悉并建立沟通渠道,为未来的毕业设计指导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4.就学生而言

篇8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要求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重视实践性教学,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并深入社会和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掌握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围绕着市场环境、企业战术与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市场购买行为以及产品、价格、分销、促销、计划、执行与控制等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其原理、方法和策略是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又是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与实践的指南。市场营销以满足需求为宗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整套营销战略和策略,并提供组织管理和营销计划执行与控制的方法,引导企业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预测趋势、发展机会、规避风险;在竞争中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和战术,不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使企业不断拓宽视野,更高层次、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问题,从而争取竞争上的主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企业开始运作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市场细分、市场预测与决策、环境机会与威胁、营销策略与战略、4P理论的应用与计划、管理控制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市场营销理论认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市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进行决策。因此,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企业实践与市场运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参考。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类工商企业、营销机构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国内外市场营销、市场管理、营销策划、广告创意及销售工作,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具体的职业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能力、促销与市场推广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二、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其主要表现为:(1)课程内的主要以理论为主,较少安排实训课程,即使有实训课程,也主要以案例分析,简单调查为主,较少综合实训;(2)课程外的实习内容效果不理想。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三次实习:一是课程实习,二是认识实习,三是毕业实习。从内容看,各阶段实习之间目标定位很不准确,相互交叉重叠现象较为严重,所以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而且实习时间过短。(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校普遍较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所以往往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途“流产”,实习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2.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脱节

学校的教学培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滞后性。当学校需要及时调整某课程时,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又费时,所以导致专业课程管理的僵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难以与社会需要适应。此外,由于教学改革滞后,弹性学制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实习实训往往与企业的时间要求有冲突,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应有的发展前景。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营销类型,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医药营销、服装营销、保险营销等,各种营销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明显不同。而我国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忽视结合行业实际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行业知识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

3.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一”);另一种模式是使用营销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二”),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营销模拟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缺欠。就“模式一”而言,在选择案例和专题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都以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如“可口可乐”、“海尔”的营销战略等,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从基层做起,大企业的营销理念在实际中很难用得上。针对“模式二”,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以完成任务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实践归实践,教学归教学,两者不能相辅相成。

4.校外社会实践收效甚微

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仅起实习场所作用而已。大多数单位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怕泄露商业秘密。结果到实习岗位去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例如,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看财务账目和做账,显然这种实习是难以达到实习效果的。

5.校、企缺乏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深入实质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共同承担项目(课题)、订单式培养等等。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校企双方交叉兼职少,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互动:专业指导委员会没有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的确定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很少或没有机会参与意见。

6.教师结构严重失衡,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专任教师不多,而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可以说,目前在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这种现状,离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设计,加强课程实训

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传统内容外,要积极探索增加专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即专门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企业的市场营销,如专门的汽车市场营销、家电市场营销、保健品市场营销等,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与专题教学。另外,经济全球化,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各种机遇,课程应围绕这些新情况、新内容进行设置。

课程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程实训包括课程综合作业和课程实习。通过课程综合作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作业成果为策划书、报告书、设计书等形式。课程实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各课程中技能性和操作性内容的训练。它可以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校内模拟演习、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考察,或到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操作。

2.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大纲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实习行为,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实训教学大纲中包括能力要求、技能标准、实训内容、教学与实训方法、考核方式和标准、课时安排等。教学内容力求与市场营销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保持对接。每一个单元基本按照从“培养目标与要求――进度安排――培养内容和方法――实训过程控制――考核制度”的模式来设计。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进度,进而确定培养内容和方法,安排具体的实训活动,对实训过程控制并进行评估考核,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经过从企业到学校,再从学校到企业的多次反复,力求使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贴近实际、科学有效,同时又要突出地方的经济特色。

3.形成分层递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逐步形成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相结合的分层递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

4.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教材内容注意本土化、前瞻化

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营销实训教材应总结我国市场营销的实践,加强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力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在创名牌、树形象、广告策划等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教材上对此给予关注。

5.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应改变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1)案例分析教学法。现在多数教师都使用案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案例的选择和安排方面应该突出针对性和地方性。通过团队备课,共同研讨案例来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2)体验式教学法。传统营销教学方式,“黑板上搞营销,教室里做市场”,学生只有认知,而没有体验。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营销岗位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只有通过对实际营销的体验、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营销操作水平。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市场、企业,从事市场产品的实际营销操作;另一方面,聘请当地企业优秀营销人员,作为客座讲师,把企业鲜活的营销案例引进课堂。(3)实验室模拟教学法。通过相关实验软件,通过老师提供的模拟公司资料,学生根据公司的现状进行模拟营销的实践,包括: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营销策划方案设计;模拟谈判;模拟公关策划;促销策划方案的组织与设计;模拟营销;模拟竞争对抗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6.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在考试、考核办法上,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推销与技巧等课程,一改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办法,强化实际技能的考核。如营销策划课指导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项目,策划企划案,整个企划案占总成绩的40%。学生们集思广益,收集资料、信息,充分发挥策划能力和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了一份份实践得来的答卷。再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营销调研,如彩电市场调研、空调市场调研、房地产市场调研等,从制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让学生亲自完成市场调研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由于考试方法灵活,学生实际动手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大了老师设计、批卷考核与学生应试的难度,从而使师生双方都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

7.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在企业专业人员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固化为能力。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践中,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在模拟的环境中是无法获得的。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都得到锻炼。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强化营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学校能创新观念,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服务的原则,以产、学、研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这一渠道建立实习基地。作为营销专业,在享受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时,可以利用专业灵活、服务范围广的特点,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跟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学校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之路。与此同时,积极尝试校企联合办学的“订单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而形成教育依托企业,企业依靠教育,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格局。

8.造就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而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出专业特色学院特色的基础。

一是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也可到企业、行业等单位挂职实践,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企业进行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向省内外兄弟院校教改经验的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撰写研究论文等形式,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担任课堂教学,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这样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为专业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这也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9.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将营销实习落到实处

市场营销专业通常设有市场营销实习、市场调查技能实习、销售实习、营销策划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的实践环节培养的营销实践能力也不同。规范实习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并派专业老师与企业一起管理、指导实习学生,使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形式主义,实习结束后,学校对老师和学生实习效果给予客观、准确的考核。再就是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短期的产品促销活动或与企业长期挂钩,参与营销管理或营销策划,学校尽可能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总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职院校只有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才能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使高职教育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

[2]李东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篇9

内容与语言融汇式学习(以下简称CLIL教学法)是欧盟提出的用外语来教授非语言类学科知识、同时兼顾外语学习的教学模式,“整合”是其定义性特征。本文分析CLIL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的应用,并提出CLIL教学法在解决学习者个体差异、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增强学习者信心、发展多样化技能、提高跨文化和全球意识等方面具有优势,为相关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内容与语言融汇式学习;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4C原则

0引言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软实力增强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由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拓展为现在的包括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在内的英语类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人才,但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仍是英语+商务专业课的拼盘模式。如何平衡英语和商务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培养目标是困扰教师们的核心问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和丰富且有一定深度的商务知识(金融、外贸、法律、营销等),能够在国际商务实务中灵活担当多种角色,包括但不限于翻译、谈判、接洽、争端解决等等。多年来内容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认知学术语言水平指导等等被相继提出,虽各有长处,但为了达到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有深度理解的商务知识,融汇式教学法更为合适。本文将在介绍CLIL教学理念的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定位及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李浚帆、梁雁编著的《新编国际商法英文教材》为例介绍CLIL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适用。

1CLIL教学理念

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以下简称CLIL模式)即“内容与语言结合学习”或“内容与语言融汇式学习”是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而提出的,是“一种专门集中某一专业学科的语言教学途径”。①但该定义已于今年被修改为:CLIL是使用一种外语学习某学科知识的双向关注教学法,目的是针对已设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语言和学科内容的掌握。②关于CLIL教学法的理念研究,国外学者首先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角度包括如何选择教材、课堂话语分析、语言输入类型等等。欧盟基于一体化目标,顺应全球化浪潮而推广的CLIL教学法,提倡从小学阶段就开设使用非母语教授学科知识课程。即教学过程中使用外语介绍引入新概念,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说话时间和减少教师讲授时间,以期在无语境情况下通过教学、阅读、课堂游戏等等方式达到最大化的语言与文化的融和。国内学界对CLIL模式的研究始于2006年,骆巧丽在《CLIL教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的启示》。而后,她有撰写了多篇文章分析讨论CLIL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2009年严明编写了《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一书,在书中,他特别使用了一章的内容分析CLIL教学法的理念的内涵,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CLIL的理念有详细分析的著作。2013年国内CLIL相关达到高点共有42篇,包含了小学、职业院校、专业院校等不同层次的学校CLI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一改以往CLIL教学法研究对中国的本地化问题涉及甚少的局面。使用CLIL教学时,语言和学科知识担任同等重要的角色,学生需要掌握词汇、语法结构和功能语言学习且应当具备理解学科知识进而沟通的能力。语言方面的教学侧重:词汇、样本句子、分析错误。难点是词序、专业词汇、语法(时态、动词搭配、情态动词)、正式英语的使用。学科方面的教学侧重:概念、理论体系、思辨能力、学科文化。学习者需要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提升沟通能力:表达和解释时事、资料、想法和感受,书面或口头。

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定位及实际教学分析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法是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类核心课程之一,其特点是专业性、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学习起来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英语专业四级以上或同等水平的英语技能和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85年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商事”一词所下的定义:“‘商事’一词应给予广义的解释,以便包括产生于所有具有商事性质关系的事项,不论这种关系是否为合同关系。具有商事性质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贸易交易;销售协议;商事代表或;保付;租赁;建设工厂;咨询;工程;许可;投资;融资;银行业;保险;开采协议或特许权;合营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客货的航空、海洋、铁路或公路运输。”一般来讲,“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包括了国际商法概论、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及国际商事仲裁法。在商事活动内容上,国际商法的教学涉及的种类众多、专业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和畏难情绪。不仅如此,国际商法教学内容还具备以下的特点:对同一个问题的规定,涉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历史差异,不同法系、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示,比较典型的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大陆法系主要国家间的比较、英美法系主要国家间的比较、我国国内立法与国际通行做法间的比较等,例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际公约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关于发盘、接受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规定出入较大,学生由于对国外的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缺少认识与了解,往往很难理解其中缘由,再加上各个国家一直在持续地修订其法律条文,使得“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与前沿性,这些都对课程学习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当,容易使知识碎片化。因此,除了掌握好基本国际商法法学理论知识,还要训练出能解决操作法律英语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法律的从业人员。基于上述课程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商法教学面临着诸如教材、教法、大班小班授课、语言使用、语言和学科知识比例等等方面的选择等难题。

3CLIL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适用——以《新编国际商法英语教程》为例

CLIL是由来自芬兰Jyvaskyla大学的DavidMarsh提出的,是一个涵盖性术语。③欧洲管理者网络、研究学者和实践者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Marsh认为,这个术语涵盖了任何一种把外语作为工具学习非语言科目,语言和内容共同作用的行为。④这个术语并不强调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中的任何一方,而是认为二者均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⑤Ma-rsh还给出了另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CLIL是为实现某个专业领域中学习的具体目标所采取的多样化的手段。”⑥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非常符合CLIL模式的适用条件,那就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英语学习国际商法法学知识,并且通过国际商法学习来了解和掌握法律英语。CLIL模式认为使用外语学习一门学科时,应当平等对待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因此它能更好地解决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培养之间的矛盾,那么教授国际商法时应当均等教授语言和学科知识。并且,CLIL教学法认为使用外语教学不应当完全避免使用母语,因为全外语的教学容易产生理解死角,需要借助母语来清理死角。根据CLIL教学法的著名的4C原则,内容、认知、交际和文化,⑦实现多样化,不应当是简单的案例教学、研究教学、任务教学法等的拼接,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不同的内容度身定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如问题学习法、问题解决法、任务学习法、角色扮演法、以提问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法等等。商务英语国际商法教学课时通常分为开课一学期或两学期,本文以开课一学期18学时周,36课时为例。课程设计、教学及评估方法如下:首先是教材选择问题。国内国际商法教材主要分为中文和英文两类。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该专业国际商法学习应该选用英文教材。可供选用的英文教材有以下几种:(1)原版引进的全英文教材,如雷•奥古斯都所著的《国际商法》(英文版);(2)国内学者编著的结合中外资料、理论的国际商法英文教材(部分来源于汉语教材翻译),如张学森《国际商法》(英文版)、袁传友《国际商法基础教程》(英文版);(3)国内学者编著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英文原版教材并辅以相关中国法律英文条文介绍的英文教材,如《新编国际商法英语教程》。当学生已具备相当高的英语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用原版全英文教材,采用“浸入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全英文的语境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进一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但使用原版引进教材最大的问题是原版教材的部分体系和内容与国情不符,而且缺乏中国法的相关介绍。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体系等的差异,国外原版材料的部分内容与国内教学体系存有矛盾。首先,原版国际商法教材内容庞杂,体系分支甚多,受限于国内教学学时,无法学通学透。其次,使用原版国际商法教材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任课教师应当同时精通英语和法律,并且具备有相当的国际商事实践经验。另外,原版国际商法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引进与开发不足,所有课程的教授依赖教师个人的研究和钻研,其结果难免不尽如人意。使用本土化改造的英文教材就成为了那根救命稻草。《新编国际商法英语教程》是李浚帆、梁雁编著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本土化改造较为出色的国际商法英文教材。该教材共10章,涵盖国际商法导论、合同法、商事组织法、票据法、产品责任法、法、反倾销法与反补贴法、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系统地、浅显地阐述了上述各领域的重要国际条约、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重要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全书各章(除“国际商法导论”外)都附有相关的真实案件和判例,以帮助读者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根据4C原则,课程教学安排要注意处理内容、认知、交际和文化四方面的融会贯通问题。针对国际商法而言,内容指的是学科基础知识概念,认知是思考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需要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交际是关于解决法律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英语语言,文化包括相关的文化焦点是什么。设计CLIL教学法的课程方法时,首先应当思考如何激活前期储备知识,其次是思考知识的输出方式,如课堂教授多少知识,口头的、书面的、电子的、论述的?全班作业、团队作业还是两人作业?此外还应当考虑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模式,如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实现交际目的,口头的、书面的、商事演练?团队合作、个人完成还是两人项目?再次,还应当思考输出和输入之间时间间隔的设计。课程设计是还应特别注意设计认知挑战内容和提高思辨能力的内容。国际商法的教材内容复杂而抽象,一学期36个课时的安排注定了不能追求大而全,应选择少而精,选择最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章节为学生讲解。以《新编国际商法教程》为例,拟安排如下六章详细讲解,其他四章自修。这六章分别为:第一章国际商法导论、第二章合同法(一)、第三章合同法(二)、第四章商事组织法、第五章竞争法、第六章知识产权法。其中重点讲解第二章和第三章合同法,其次是第一章和第四章,再次是第五和第六章。根据Deborah.J.Short的CLIL测试矩阵模型。这一模型为综合语言及内容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确定评估目的,选择评估方式提供了一个方向。这个矩阵回答了CLIL评估什么,以及如何评估这样两个问题。语言和内容评估过程的综合目标可分为下列几类:问题解决方法,内容方面的技能,概念理解,语言运用,沟通技巧,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态度。这些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可选择性措施进行具体评测,如:技能清单,读写清单,逸事记录和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档案袋记录,写作能力,口头报告和学生访谈等。⑧首先,针对内容安排词汇测试。每次课开始时先随机抽取3位同学默写10个抽取的词汇。这一安排对于激发学生已储备的知识有良好效果,并为学生预习课程设定基础目标。解决了学生不预习或者只有少部分预习的问题。另外,学期伊始时,学生将自选分组而获得案例。每一章基础知识将首先由任课老师讲解,学生学习之后按照分组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并准备5~8分钟的课堂团队英文演讲和12~20分钟的回答问题,还需要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提问和撰写报告均纳入考核评分。报告内容包括案例简述,焦点分析,推理分析,自我观点称述。这一部分操作语言为英文。这一安排较好的解决了将内容、交际、认知各方面融入到一个小组案例分析当中。学生既要处理内容,其次需要将认知和内容输出并以演讲的方式实现交际目标。《新编国际商法英语教程》所选六章共计12个案例。一般商务英语专业的班级学生人数设置为24~32人。现以24人为例,每组设定人数为4,因此每组该学期中需要完成两次案例分析演讲。两次案例分析演讲良好地解决了非法学专业学生初次分析案例只能抓到皮毛,不能进一步体会和总结思维模式和方法的问题。时间的设置非常重要。5~8分钟的演讲时间设计迫使学生必须精选演讲内容,锻炼学生使用英文简述案例的能力。实际上案例分析演讲只是这一教学方法的引出部分,更关键的部分是其后的回答问题环节。这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预习、分析案例,在课堂提出相关问题,以此进一步达到交际的目的。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的答疑解惑。与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法相比,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师是被动的。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对抗的因素,各方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和输入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解决者、参与者,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和掌握国际商法的知识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灵活运用才是。期末团队商业策划和商业洽谈能够迫使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识记、消化并运用。团队商业策划要求各小组首先根据商事组织法内容,选择并成立商事组织形式,然后策划商业活动,可以是创业也可以选择已经存在的经济实体安排设计并完成演讲。不同于案例分析团队,商业策划书的演讲不需要全组陈述,而是要求派出最有实力一员,问题也改由老师提出。这样的目的是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作。时届期末且问题由教师提出,各小组的准备在认知层面上也将更有深度,完成演讲之后,认知层面的触动更大。完成商业策划后紧接着是商业洽谈。在2个学时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企业背景资料(全英文),安排相关的商业接洽、谈判。若谈判成功,需撰写、签订国际商事合同,若不成功,各组草拟一份国际商事合同。通过这一设计,推动学生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生们对国际商事交往的感性认识,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对国际商事合同的结构、语言和内容有进一步的学习、深化和运用。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家需要更多的具备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他们必须精通英语和其他某一类或者多种类的科学知识,譬如:金融、法律、会计、国际贸易等等。粗放的、缺乏理解和思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语言与内容融汇式教学法(CLIL)作为使用第二语言教授专业知识的教学法之一,具有不单独强调语言技能或者内容知识技能的优点。内容知识本就镶嵌在语言当中,使用语言的过程亦即知识运用的过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CLIL教学所设计的多种活动围绕4C原则,将较普通教学法更好地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曹晴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英语类专业融汇式教学法(CLIL模式)适用论证及实施途径”(XJK014YYB017)

注释

篇10

关键词:项目制;高校学生活动;企业运行模式;高校学生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1-0056-08

一、引 言

(一)背景

高校学生组织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其锻炼成员能力的主要手段是组织学生活动[1]。有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显示,参与组织学生活动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2],可见当前很多大学生将参与组织学生活动当做锻炼能力的方式[3]。因此,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活动关系到众多成员的成长,值得关注。

但是,现有活动组织形式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内耗增大等[4]。比如活动局限于以部门为单位形成的工作小组,能动性差[5]。活动时间界限不明显,不确定性给成员造成了“一直有事”的错觉。少数人(主席、部长等)长期占住活动负责人的角色,其他人难以获得担任领导角色的机会,等等。这些弊端不仅影响了组织学生活动的工作效率,学生组织成立的重要使命[6]――培养人才,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有学者认为在高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制能较好地助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培养组织成员。有学者曾提出高校学生会工作的“企业化运行模式”[7],这种模式指的就是 “项目化管理”[8],即本文讨论的项目制。其核心的思想是:模仿企业项目管理的形式,改变组织活动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锻炼组织成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将每次活动独立打包成项目,交由专人负责,并成立项目执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即采用“篱笆墙”的概念来管理项目,按照活动的需求圈定“篱笆墙”围住的范围,派遣合适的人选进入围墙内,丢入“任务球”项目开始,只要项目完成,“任务球”就被丢到“篱笆墙”外,和原来墙内的人就没有关系了[9]。项目制具有很多特点:灵活性[10],根据需要圈篱笆墙,并确定进入篱笆内的人员来源、人数等;一次性[11],任务结束篱笆拆散,没有藕断丝连的困惑;组织开放性[12],每个人都可以被选为接住“任务球”的人(即项目负责人),而不受限于职位级别和权威。

显然,项目制的某些特点,刚好能克服目前学生活动组织的弊端。研究也发现,引进项目制,确实能发挥更大的优势[13]。之后项目制开始被广泛实践,但是实施效果却有待提高。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显示,还存在相关理论不够成熟,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14]。

(二)研究目的

理论上可行而实施结果却不佳,说明某些影响实施结果的因素没有发挥正面的作用。研究指出,由于高校学生活动所在的高校环境和企业所在的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因素的作用效果发生改变,未能发挥期望中的作用。陈霞(2009)曾经提醒,“……始终意识到这种结合毕竟是跨学科的,其结构未必是完善的,尤其在运用之初,务必要因时、因事置宜,防止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15]如果能够找出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项目制实施结果的,就能针对性地调整,使之发挥正面作用。

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在高校环境下,探索不同因素“是否”和“如何”影响项目制在高校学生活动中的实施结果,讨论如何在活动中实施项目制会更有效。

二、初步概念框架

(一)文献回顾和访谈

文献回顾和访谈的目的是识别影响项目制在学生活动中实施结果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评价一次活动是否“成功”的衡量要素,便于后续测量工作的展开。

领导权力、权威的归属会影响项目制的实施结果。传统学生活动组织过程中,共青团干部处于主导地位,占有资源、经验和职位权威等优势,这使得很多学生组织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系统的延伸,组织学生活动受到来自校方、院方等方面规章制度、资源分配习惯的制约[16]。可见,项目的领导权归属对实施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活动持续时间是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因素。引进项目制,就是要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控制活动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等[17]。活动持续时间是活动成本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时间宝贵的大学生成员而言。

研究者们从理论角度论证了活动的类型[18]、成员的素质和学生组织的构架[19]等都会影响项目制在学生活动中的实施结果。但是这些研究并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研究切入的角度、层面也各不相同,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这给后续的研究留下了较多的研究空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校环境,观察学生活动的特点,以及服务于问卷设计,课题小组展开了对高校学生工作线的领导、老师、学生的访谈。通过回顾笔记和录音重现的方式,将访谈内容用3级编码的形式进行处理。如表1。

(二)影响因素

编码、提取因素后,再筛选出被广泛关注的因素作为代表。最终选择了活动的持续时间(a)领导权的归属(b)分工决策模式(c)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d)4个影响因素。

活动的持续时间(a)。指一项活动持续的时间长短,从项目小组成立开始,到活动结束并做好收尾工作(如填写考核表,开庆功宴等)结束。高校学生组织学生活动,一个很大的难题便是活动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另一个令人产生厌烦情绪的是,加入学生组织之后,成员可能随时接到任务,这就意味着成员经常会因为一个临时的任务改变安排好的计划,这种“打扰”正是由于对成员时间的占用具有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分水岭造成的。

领导权的归属(b)。以项目制的形式组织活动,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每个活动的负责人可以更换,甚至级别较低的组织成员,只要能够胜任,也可以担任某次活动项目小组的负责人。而当前的现状是:部门负责人需要负责过多的活动;同时低级别的成员缺乏负责活动的机会。将某次活动的领导权下放,可以缓解两者的矛盾。但让普通成员负责活动的效果如何,是怎样影响工作效率和成员成长的,仍需要进一步测量。

分工决策模式(c)。学生活动中一定存在分工合作。访谈显示,很多学生组织在活动中仍然是负责人“填鸭式”地分配工作,低级别成员的话语权并不多。关于这种分工决策模式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效率得到保证;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做法牺牲了成员的成长。这些研究认为基于讨论的分工,更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前者确实有助于节约时间,但后者在活动进入执行阶段后,能发挥更深入的影响。

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d)。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或考核制度不能真实地反映成员的能力,晋升时缺乏公平性基础都是学生组合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成员在某次具体活动中的表现。良好的考核制度能正确评估成员的工作效果和贡献,考核结果也为晋升时的选择提供参考,对公平性起到保护作用。晋升公平性会影响到成员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对整个项目制实施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这方面定量的测量目前仍然没有进行。

(三)衡量要素

要衡量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一次“成功的学生活动”的要求,就要先建立衡量要素。文献与访谈中提到的要素有很多,此处选择最受关注的“工作效率”和“成员成长”作为实施结果好坏的衡量要素。

工作效率方面,在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制的最初动机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效率不仅能够更合理地利用时间,使活动时间对学习时间的冲击减少;还能培养成员注重高效工作的习惯。高校的学生活动一般由学校、学院资助完成,学校学院出于财政预算的压力,并不能确保每次活动都能给予足够的支持,这就需要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部分活动由企业赞助完成,这类活动企业方面对活动效果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高效地组织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整体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组织不能展现出高效的作风,对企业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减少。

成员成长方面,学生组织成立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人才。如果成员在组织活动时的付出不能转换为自身能力的提高,即使活动结果再好也是枉然。高校的学生活动更多是提供一个平台,是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而存在的,这也是学校鼓励学生活动的原因。访谈显示,尤其是学生工作线的领导和老师,都明确地表示成员得到锻炼比活动本身更重要;成员则表示当初加入学生组织的重要原因是锻炼能力。学者曾经通过对大学生和高校老师的访谈,得到人们心目中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能力,用因子分析法法找到四个主要成分,并根据每个成分中包含项目的特点,分别命名为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而得到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结构[20]。此处我们引用这个研究成果,将四种能力作为考察成员的基本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的标准。

(四)初步概念框架

选定四个考察因素和二个衡量要素之后,就要具体测量这些因素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员的成长的作用效果是否显著,作用方向如何。图1中显示了本次研究的初步概念框架。

文献和访谈提及的可以探讨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次研究并不求全,只是挑选受到广泛关注的四个因素进行测量、讨论。没有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分析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后续的研究继续探索。本次研究另一个不足是没有识别出所有衡量指标并构建衡量体系,只是选择了2种广泛受到关注的衡量要素。如何全面的衡量学生活动是否“成功”,如何构建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可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三、实证研究

(一)抽样调查

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采取配额抽样的抽样方法。在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四大高校集聚地,各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样本 。再根据高校的地理位置和寻找本校调研员的方便程度,合理为每个高校分配问卷份数。如表2

课题小组在每个高校中找到1至2名本校调研员,并向调研员传送调研策划书的电子版本。借助通讯手段,对每位调研员都进行了详细的培训,确保每位调研员都了解此次调研的目的,以及分发、回收问卷的注意事项。培训后,将事先打印并手工编号的问卷用快递的形式邮寄给各校调研员,并在邮包中附上回寄的寄单,方便调研员将问卷寄回。

待问卷回收完毕之后,将数据录入到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并执行数据分析操作。共发出问卷640份,回收634份,挑选填写规范、通过反向问题测试剔除答案存在矛盾的问卷后,有效问卷580份,有效率为90.6%。

(二)数据分析

问卷要求受访者就某次印象最深的活动进行作答,在受访者选定的这些活动中,有24.3%成员担任第一负责人;24.1%担任主要负责人;34.8%是一般工作人员,即参与活动策划小组但没有决策权;14.1%是现场工作人员,即只在活动当天客串现场工作人员,之前不参与活动的策划工作。下面分别看四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第一,活动的持续时间和组织成员的厌烦心理有关。成员对活动持续时间很敏感,无论持续时间多长都有1/3左右的成员感到厌烦。持续时间为一到两周时成员的感觉最糟糕,一周之内或三到四周时相对良好。该部分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

持续时间和参与工作的组织成员的厌烦心理有联系吗?“a1活动的持续时间”与“a2因时间原因感到厌烦”两个项目的相关分析显示,在0.05的置信水平下,spearman系数为0.97,二者显著相关。厌烦心理将间接伤害工作效率。

持续时间和厌烦心理的具体关系如何?数据显示,不论活动持续时间多长,总有1/3左右的成员因持续时间原因而感到厌烦;其中,持续时间为一到两周时,感到厌烦的情况最为普遍,比例达到最高的43.8%。持续时间为一周之内或三到四周的情况相对较为良好,只稍微高出31%。

第二,领导权的归属和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成员在活动中的收获均有显著相关。越是担任有领导权的角色,体现出来的责任心、热情、创造力、态度就越好,工作效率就越能提高;在活动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得到的提高就越多。

在活动表现方面,1/3的活动负责人非常同意自己表现出了责任心、热情、创造力和认真态度。这一比例持续下降,到现场工作员时,仅有10%左右的成员保持这一选择。

在得到的能力锻炼方面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活动第一负责人在活动中得到的能力锻炼,要比其他领导权较少的角色多得多,接近1/3的活动负责人非常同意自己在4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领导权的减少,成员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就越少,尤其是只在现场担任现场工作人员、之前不参与活动策划的成员,得到的能力锻炼很少。

第三,分工决策模式方面,成员更加青睐基于讨论的分工,绝大部分成员认为参与决策过程更能够提升四项能力。数据分析结果如表5。

访谈显示,学生组织中,尤其是团委学生会,由负责人(主席、部长等)召开会议,“填鸭式”地交代工作任务,一群人埋头记录,然后再将信息以几乎同样的方式传递给下一级的情况并不少见。学生社团、协会相对而言这种决策模式较少,但也普遍存在。但调研结果显示,75.0%的成员认为基于讨论的分工更有效率,同时有47.8%的成员不认为负责人直接分工更有效率。数据并未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仍然有24.9%的成员认为负责人直接分工更有效率,有5.7%的成员不认为基于讨论的分工更有效率。

有3/4以上的成员认为参与决策过程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认可这种说法的成员仅有4%以下的成员。

第四,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方面,考核结果并没有转换成其他方面的优势;即使有嘉奖,力度也不足。数据显示有40.3%接受问卷调查的成员所在的组织在活动之后有展开考核工作。但现实中考核的效果并不好,主要的问题是:一是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能力,仅有25.9%的成员认为他们所在组织的考核制度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其中“完全同意”的只有5.7%。二是考核结果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仅有47.3%的成员表示考核结果优秀的成员可以得到嘉奖,其中“完全同意”的仅有11.4%。

晋升的公平性方面,仅有29.1%的成员认为晋升很公平,同时有56.3%的成员认为自己的积极性会受到晋升公平性的影响,这对矛盾的关系打击了成员的积极性,对工作效率和成员成长都是有伤害的。有61.2%的成员认为其组织中能得到晋升的成员,和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分不开的;同时,仅有19.6%的成员认为,得到晋升与成员和高层的关系好无关。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认为得到晋升完全因为平常表现突出的有12.5%,认为全靠关系好有3.6%――比例都不高。认为得到晋升的成员既需要表现突出,也要关系好的,有25.3%。但在这两个敏感的问题上,更多的受访者选择了中立。

四、研究发现与结论

下面分别从四个影响因素入手仔细挖掘数据分析结果:

(一)活动的持续时间

对活动的持续时间因素探索的结果至少显示:第一,活动的持续时间也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决策;第二,确定持续时间要尽量采用“最佳值”。如图2。

活动持续时间从两个方面影响成员:时间短工作集中导致无法分配时间学习;时间过长经常受打扰导致抵触心理。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是“全职读书人”,到大学,除了应对课程之外,参加学生活动冲击了学习时间,这令人感到不安。如果活动的持续时间过长、或在短时间内占用过多的时间导致无法兼顾课程学习,成员会对活动感到厌烦,这种情绪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会受到打击,进而降低工作效率。数据显示活动时间为一到两周时,成员最容易感到厌烦。因此,在可以调整、把握的情况下,一个项目最好控制在一周以内,或者延长至三周以上四周以内,这两个时间区间是影响总和相对较小。

(二)领导权归属

拥有领导权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更加积极,获得的能力锻炼也越多。随着领导权的减少,成员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程度和得到的能力锻炼也相应降低。如图3。

图3 领导权对成员表现的和获得段练的影响

在工作效率方面,拥有领导权的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责任心、热情、创造力和认真态度都要好于其他角色的成员。随着领导权的减少,成员在这4方面的表现就越差,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在成员成长方面,拥有领导权的成员,在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进步,都要明显多于其他角色的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只在现场当工作人员的成员,基本没有得到锻炼,认为自己在担任现场工作人员而能够得到能力提升的比例都不过15%。

而现实中的情况,很多高校学生组织招入新人之后,分配给新人的工作多是现场简单操作类的工作,即使有授权也是极小范围;而在换届之后,大多数成员会选择离开组织,也就是说,这些在工作了一届的新人,从没得到过充分的授权。对于顺利晋升的成员而言,他们在日后能得到足够的授权从而获得更多锻炼;但被淘汰的成员将很难拥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在学生组织中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回馈,这是不公平的。

项目制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负责人,而不需要限制在传统的主席、部长中,只要合适,即使是刚进入组织的成员,也能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这对组织成员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择机挑选不同的、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员能力的锻炼,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轮流执政”是最好的选择。

(三)分工的决策模式

基于集体讨论的分工决策模式能够让成员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在接受问卷调研的成员中,大部分认为基于讨论的分工更有效率。访谈显示,由负责人直接分工和基于讨论的分工两种分工决策模式存在争议:直接分工能节省时间,尤其是会议的形式出现时,能大量减少会议的时间;基于讨论的分工能发挥集体智慧,更重要的是,让参与活动的人共同经历决策的产生过程,理解各项决策的前因后果,这有利于后期活动的执行。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参与决策过程更能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讨论过程,对于低级别的成员而言是生疏的,如果能和高层成员一起经历决策产生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对组织成员的主观倾向测定结果支持以上的论述,绝大部分成员认为参与决策过程更能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因此,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通过讨论形成分工决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长期而言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员成长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四)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

组织公平性对成员在单次活动中的表现有影响。公平性可以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保证。但考核制度在很多高校学生组织中仍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没有考核制度、或考核制度不能真实地反映能力、考核绩效高的成员未必能得到嘉奖等。

项目制的实施结果受组织公平性的影响,但事实上,项目制恰恰是提升组织公平性的一种良好选择。项目制中,每次成立项目小组都针对某个活动,设计针对活动绩效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日后的晋升相结合,是一种保证公平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关系”是无法逃避的话题,基于项目制的组织形式,由于每次组成项目小组的人员都不同,每位成员都可能在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重要角色将提高考核得分――这令更多的人能积累晋升的条件,可以部分地减少因为个人感情因素带来的不公平。虽然这无法从根本解决组织的公平性问题,我们仍然认为每次活动之后进行考核,并保留考核结果以作参考是良好的解决方式。

五、讨 论

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发现,项目制作为一种活动组织的形式,其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活动组织形式的弊端,但就目前而言实施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步概念框架,并设计实证研究加以定量探讨。最后定量化地回答了4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影响因素――活动持续时间、领导权的归属、分工决策模式和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对活动实施结果的影响,并解释了会产生这种影响的深层原因。

(一)对理论的发展

前人的研究注意到了项目制在活动持续时间上有明确化的优势,即有明确的“开始-截止”时间点,但是并没有指出合适的持续时间区间。我们发现活动时间在两个方面影响项目制的实施结果,一是短时间内较高的工作强度占用了学习时间,一是长时间内因为拖沓令人厌烦,以时间为轴,两种影响的作用方向刚好是相反的。并进一步给出了合适的持续时间区间。我们还注意到持续时间通过某些中介变量影响实施效果,后续研究可以继续探讨。

项目制只是组织活动的一种形式,如果在项目负责人的选择上仍然是在主席、部长等原本就拥有领导权的成员中选择,是换汤不换药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采用“轮流执政”的方式,在组织中广泛寻找合适的人选担任负责人,对成员的成长更有好处。

为了使项目制实施结果更好,在项目执行中,更倾向于采用基于讨论的决策模式。但是由负责人直接分工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放弃,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后者能保证短期内的决策效率。基于讨论和直接分配的决策模式都只是手段和工具,在项目制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两种决策模式。

之前关于在活动中实施项目制的研究,多是从活动本身入手。本文注意到组织层面的公平性,对成员在单次活动中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假如组织层面上的考核和晋升比较公平,单次活动中成员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并进一步讨论了项目制在组织公平性上能够发挥的作用,即推行基于活动项目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保留到晋升条件的考虑范围中。项目制实施结果和组织公平性是互相促进的。

(二)对实践的意义

学生组织近年来在高校中的发展有目共睹,其成员也在持续地扩大。组织学生活动是学生组织的主要工作,因此,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方面本文给出了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建议。

项目制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普及程度参差不齐,在调研的过程中课题小组发现有的学生组织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项目制,有的组织对项目仍然不知晓。作为一种活动的组织形式,课题小组认为项目制是相比传统组织形式更有效率、更能提升成员能力的形式;同时,结合高校的特殊环境,我们有必要对某些因素进行干预,从而使项目制的实施结果贴近期望。对于尚未知晓项目制的学生组织,本文有一定的推广作用;对于已经在使用项目制的组织,本文能够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喻凌云,周冠文.高校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09(7):160-161.

[2]赵丽娜.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23-24.

[3]李枫.大学生就业素质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195-199.

[4]杨红兵.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07(4):90-91.

[5]林小桦,陈雁,王羚郦.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48-50.

[6]赵瑞情.我国学生社团的使命:基于历史发展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8(2):64-69.

[7]赵宏斌,李云龙.高校学生会工作企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2):27-29.

[8]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100-103.

[9]Kerzener H. Project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 Achieving Global Excellenc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

[10]曹平.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5):111-113.

[11]梅瑞狄斯,J.R;曼尔特,S.J.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5-36.

[12]Robbins S.P. & Judge,T.A. Organization Behavior[M].北京:中国人民名大学出版社,2008:459-480.

[13]黄可,胡琳.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究[J].社会科学家,2006(3):271-272.

[14]杨媛.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8):36-38.

[15]陈霞.项目化管理: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新探[J].生产力研究,2009(7):84-86.

[16]王守刚,封雪,畅军亮.高校学生组织运行模式及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9):91-93.

[17]张超,杨军丽,李红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192-193.

[18]李忠军,张森林.大学生组织归属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5):56-60.

[19]倪炜,顾建雅,杜铮.高校学生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4):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