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潇潇暮雨范文

时间:2023-03-25 23:1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潇潇暮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经受了多少风吹雨打,母校永远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圣地。您教会了我们诚实宽容,您教会了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生命之舟在岁月的长河中乘风破浪,驶向辉煌与荣誉。在您100周年校庆之际,我在此献上一个学生最衷心的祝福,愿母校桃李满天下,再造百年辉煌! (校友 王梦雪 北大学生 )

3、这是一个天空蔚蓝,草木青翠的世界。这是一个洋溢着智慧、善良、分享和爱的世界。 这是一个读书声和欢笑声一样动人的世界。 每一刻,关怀都像温柔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每一刻,知识都像融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我们。这样的感情一年又一年,从老师们的心里,传递到我们的心里。它让我们这些离开的孩子从未停止过感激。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世界有多么大的地方,这是我们第一次伸手触碰梦想的地方。这是我们第一次长出翅膀的地方,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用它飞翔。谢谢母校赋予我的一切。在这个宁静的冬日,衷心祝您生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帆风顺,蒸蒸日上。也希望能成为您真正的骄傲。

(校友 叶培蕾 北大学生 )

4、实验小学是我人生的一个起飞的平台,在那里我得到了很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这对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感谢母校的老师对我倾注的关怀和培养,感谢母校能提供如此大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您用您的胸怀包容我,用您的真心教诲我,用您的关怀打动我。生日快乐,亲爱的母校!愿我的存在能为您增光添彩!在母校100周年华诞之际,我只想说谢谢。 (校友 蔡璐莎 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生 )

5、当年我抱着幼稚的幻想进入校门,活跃在拥挤的操场穿行于拥挤的走廊;聆听着老师的循循善导参与同伴间的热烈商讨;在这里学会了学习懂得了道理,六年的校园生活六年的师生亲情友情永远难忘!如今我抱着伟大的理想走向深造,深情地告诉师弟师妹们:这座百年老校永远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母校!(校友 王 阳 中国科大学生 )

6、转眼间离开母校已有六年,仍忘不了在母校的那些岁月。在那里,我由懵懂走向

篇2

1.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和呼唤。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国人大开了眼界,扩大了视野;另一方面也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的困惑与行为矛盾,逐步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表现出来。面对这种挑战,如果我们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那只会造成封闭自守,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失之交臂,继续推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应从正面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道德偏差。我国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正是从这一时代前瞻出发,使学生能够以优良的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党的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由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实施,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万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特殊群体,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排常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漫骂。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是顺理成章的孩子的这些言行。使我们惊呼:现在该是猛醒的时候了!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如果还不摆到议事日程,那么,我们现在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在素质方面大打折扣,难以接受21世纪的挑战。

3.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建设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摒弃了封建主义糟粕之后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道德观念相适应的“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它具有传统美德的健康内核。我们提倡的孝敬父母强调亲爱父母之情,敬重父母之心,顺承父母之意,侍奉父母之行。

这些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相符的,也是目前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搞好孝敬父母教育,父母本身应是其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学校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家长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在家庭,如果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关心,必将导致其忽视或放松对子女摆脱依赖、自理生活、学会关心、帮助父母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倘若纵容孩子任性、专横而不以为憾,任何时候对孩子都百依百顺,必将导致学校的孝敬父母教育成为单方面的灌输,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这种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使之成为家教中经常和长久的内容。

4.对转变目前家教中的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现在的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能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也知道必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纵观现代家庭,由于家长的文化素养不同,教育观与方法自然也不相同。目前,对于教育孩子有两种类型的家长,一是放纵型的。这类家长,平时整天忙于挣钱或搓麻将、跳舞等,对孩子弃而不管,认为“树大自然直”。

二是严管型的。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虽抓的很紧,不过他们的目的却很狭隘,只不过是为了孩子将来念大学。能“出人头地”。于是家长们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请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往往导致孩子在学业上不堪重负而对父母不满,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父母顶撞起来,使父母感到自己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这些家长在培养孩子某些技能时,忽视了对其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道德行为的培养,尤其是孝敬父母的教育与培养。

二、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行为的特征以及实施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道德观念萌生与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的情感性强,道德意志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坚定,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具有不一致性。而中学生正处生理上的青春期,个体的道德心理发展虽然情感性强,但道德意志已开始在成长发展中,随年龄的增加,正逐步走向坚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水平要超过小学生。但是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滞后于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行为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现状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其年龄特点、理、生理特征基本相适应,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许多父母的溺爱并没能赢得孩子的敬重。从心理方面来看,学生各种道德品质(包括孝敬父母品质)均处于萌生和发展阶段,虽然父母子女间的亲缘情感是学生发展孝敬父母品德的天然基础与内驱力,但仍需要通过中小学长期系统的教育培养与实践以及家庭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稳定形成。影响学生孝敬父母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与家庭陶冶,而社会环境对其影响较小。

2.中小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认识和情感水平总的来说优于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小学生的这种行为偏差主要有:不听从父母教导,常惹父母生气;在家庭生活、娱乐活动中喜欢独享独占,不会礼让父母;不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中学生这种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有:时常顶撞父母,父母的言行稍有不随意之处,就撒娇顶撞、毫无礼让约束;对自己的事过分地“保密”,不愿让父母过问;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我行我素,父母的话入耳则听,不入耳则不予理睬。

中小学生由于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情感色彩浓厚,其道德意志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坚定,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具有不一致性。

因此,认知的一些道德,不一定就会去实施,而在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意志薄弱而难以维系,这就导致孩子道德行为发展滞后于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发展。

3.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方面的差异与其孝敬父母道德水平差异不尽一致。

在平时,一般学习较好的学生,有时常发生对父母不孝敬的行为,而有的差生,却在孝敬父母方面常常有闪光之处,令人刮目相看。

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发展的特征,为科学制定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和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笔者认为,中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道德认知教育;亲近父母、关心父母的道德情感教育;尊重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辛劳等的道德行为教育。但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不同,其孝敬父母的要求也应区别,其具体要求如下:小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②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⑤出门和回家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待,以免父母挂念;⑥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中学生主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听从父母的教诲;②听取父母的意见,不要事事任性,尽量避免与父母有任何的隔阂,重要的事,要请父母发表意见;③帮助父母做家务,注意在家接人待物,为父母分忧;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充实自己,争取学习不断有进步;⑥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有事在外必须向父母做好交待。

三、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道德教育

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家长的配合与参与。在实施这种教育时,应采取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这种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要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和行为现状,适时适度,防止成人化。二 是实践性原则。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这种教育活动要重在导行,要防止空洞的说教。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空洞的说教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三是渗透性原则。教育的方式重在渗透,除课堂讲授和专项训练活动外,应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学校教学、家庭活动中进行渗透。四是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原则。这项活动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必须开展家长工作,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学校孤军作战。

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具有多重属性,它属于青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家庭教育、劳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将中小学生孝敬父母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中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主要必须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在学校开展这种教育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通过开设专门讲座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通过上专门课,可以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通俗道德,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孝敬父母的行为,使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有序化。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孝敬父母教育内容,这是德育的共性。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渗透意识,特别是在中学,由于学科较多,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应该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运用具体联想、展开想象、观察比较和系统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并力戒牵强附会,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而强烈的爱心。

2.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将中小学孝敬父母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活动中去,既是这项教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教育,能使德育活动收到综合性的效益。因为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故只要我们选准目标,选择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实际,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就一定能使这一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学生家长普遍欢迎和支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但在具体操作时,家长的行动往往滞后,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算是孝敬父母了,更有的父母不懂得自己应如何与学校配合。因此,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应加强家长工作,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目前,家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迅速改变家教观念,杜绝家长随意打骂训斥孩子和宠得过分、爱得过浓的行为。笔者认为,首先应使孩子消除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把孩子放在与家庭成员平等的地位。要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家庭的其他成员,能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起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父母添负担。父母要为孩子在家庭中创造一些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与环境,培养他们自强、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父母应树立和气待人、文明礼貌、努力向上的好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纯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力量比伴随其成长的言传身教更能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篇3

1 语文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理论体系中,语文教师常常不知所从,迷失了自己。有时去听语文课,听得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教师、学生忙的不亦乐乎,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动”的频率可谓是“高效”,课堂中,学生学的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看不出来,学生“上课非常快乐,下课确实没有什么可乐”,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其原因都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娱乐性强,有效性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无从谈起。

2 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2.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其作用于语文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因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如理科容易确定。例如:数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物理的“浮力”、化学的“置换反应”使人一目了然,教学目的不言而喻,语文就不同了。例如:《岳阳楼记》,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还是讲清讲透其所含意义和写作特点?这也是要经斟酌才能搞清的。只有搞清了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反之难免驴唇不对马嘴,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走上少、慢、差、废的老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的完成一堂课,才能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而不再是茫茫然的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2.2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决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也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不同的文体和作者的风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记叙文讲求以情感人,那么老师就应该设法创立“情”的教学氛围,真正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围绕一个“情”字而展开,凡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心灵的震颤和美的陶冶的过程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肯定的。如在讲述《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带到“情”的境界里去,利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父爱,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进“情”的世界,一步步地感染学生。议论文讲求以理服人,教师就应该设法设立“思辨”的教学氛围,若采用和记叙文同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就有点东施效颦了。同理,对于说明文和诗歌的教学也都有其各自的内在规律可循。因此,我们都应围绕语文教学目标,依其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的途径

笔者认为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制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3.1明确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应该明确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的问题,即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笔者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教材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目标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3.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实现,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还必须依靠学生主观上的努力。师生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了解,仅凭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制定几条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接受、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可

只是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形式,目标的实现往往就会落空。目标太理想化了,学生会望而生畏;目标太低了,学生又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要制订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还必须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实情,制定有梯度的、难易适宜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必须要努力,从而引发其激情,培养其兴趣,促使其达标,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篇4

2.XX年过来了,清川收获万千;XX年过去了,清川铸造辉煌。

3.人在东华,或许羡慕过其他学校的同学;人在东华,或许曾经有过小抱怨。但是。母校就是自己报怨千回也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字的地方。X年了,XX的一草一木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而我们,也成为了东华的一道风景。长在心中的绿叶是不败的,开在心中的鲜花是不谢的。XX是我心中永不枯萎的绿叶、永不凋零的鲜花。愿XX的明天会因我们站成的风景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4.X年回首,只为栽下满园无名幼苗;如今抬头,不想长出遍地芳华李桃。

5.蓬勃发展,常外加油!天天向上,常外加油!

6.XX年风雨兼程,职教几经沧桑,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相信,职教的XX年华诞

7.XX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XX年沧桑,培育桃李满园,难忘你华理大,是你给了我知识的蓓蕾,是你赋予我前进的动力,是你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祝福你,祝·福永铸辉煌。

8.给回忆永不褪色的珍藏,给思念自由飞翔的翅膀,给朋友一生一世的友谊,给老师我们所有的笑脸,给XX周年校庆我们永远的祝福,给燕大我们永恒的眷恋!

9.五月花好,花好之时贺校庆,四方飘香,美名传千里;六旬耳顺,耳顺之年庆诞辰,八方来贺,学子满天下.

10.迎着缕缕秋风,携梦踏入科大门,顶着炎炎烈日,挥汗走过军训关,带着阵阵欣喜,招收迎来校园庆,带着深深怀念,释心归宿科大情。

11.沐风雨,育桃李,感恩母校无限情;迎朝阳,迈征程,建设祖国铸辉煌。

12.金菊怒放迎安中百年华诞,万众一心绘母校千秋蓝图。

1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风光流转,时光荏苒。在历经风雨后,常外喜气洋洋的迎来了XX年校庆!Happy birthday to you!

14.人在XX,或许羡慕过其他学校的同学;人在XX,或许曾经有过小抱怨。但是,母校就是自己报怨千回也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字的地方。XX年了,XX的一草一木已融入了我的生命。衷心祝愿母校这所承载着东林人梦想与希望的.大船,在其辉煌的航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遨游沧海!

15.天空就算再深,看不看得穿那乌云,还得看我们的目光,有没有为单向狭隘的视野所蒙蔽。必然要看到乌云镀上金边,才算好景,那我们的希望也必然投资于过眼云烟。要懂得欣赏不同角度的好风景,先由扩阔眼界、跳出画框开始。

16.XX年的风雨兼程,学校几经沧桑,发奋图强,XX年辛苦耕耘迎来满园桃李艳,在此我祝福学校越办越好,祝福老师年轻美丽祝福学生们完成梦想。

17.是您给了我知识的蓓蕾,让我看到太阳升起在东方,是您赋予我前进的动力,让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您用光彩夺目的英姿,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是您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培育了万千教育精英。

18.育人育德育百年盛况;立业立志立四海名校。

篇5

首先,成功的团队能够使其成员共同为团队的目的、目标、方式努力,从而解决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团队中最显著的标志是集体绩效,而且这种绩效往往是单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团队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联合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单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要开发一套ERP系统,这需要懂管理,懂计算机,懂生产,懂财务等等方面的专家,而几乎没有这样的通才,只有借助的团队的力量。显然,团队的组成应该是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在技能方面进行互补组合。因此大多数的团队是由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成员组织起来的:各尽所长,又互相合作,使团队发挥出协同效应。

其次,在群体中,责任常常是由个人承担的,每个人的职责几乎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团队中,个体责任与共同的责任同时存在,甚至更多的时候是共同责任。

团队激励的挑战

从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当中不难发现,激励团队相比对群体激励更具有挑战性。

在团队中保持差异性是有必要的,比如年龄上的差异,年龄大的成员做事比较沉稳、踏实,但是缺乏创新,而年轻人做事点子多,积极,但也有浮躁、激进的毛病,两者相互制衡掣肘,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协调,防止极端,确保整体进度不偏离总目标。而且团队的差异性越大,则团队的知识面就越宽,越容易激发创新性的思维;然而团队应该保持多大的差异性?或者说,如何找到团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平衡点,不至于使这些各自不同立场的人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或者“共同的信仰(即目标)”成为一盘散沙?

在群体中的成员是个体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绩效考核也就相对明确。而团队大多时候是共同承担责任,每个人的职责边界不是特别明确,谁的贡献多,谁的贡献少,难以拿捏,而且各自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因此在激励的时候难免让成员觉得不公平,挫伤团队的积极性。传统的以个人导向为基础的评估与奖酬体系在团队中必须改革,以适应以集体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才能充分地衡量团队绩效。个人绩效评估、固定的小时工资、个人激励等等与高效团队的开发是不一致的。因此,除了根据个体的贡献进行评估和奖励以外,管理人员还应该考虑以团队为基础来进行绩效评估、利润分享、小群体激励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来强化团队的奋进精神。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上都具有责任心呢?

强化和放大整体绩效目标

一个差异性极强的团队,会因为价值观、立场、视角以及专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在共事当中产生很多差异和不一致,这些冲突本身不是坏事,一定程度上,一个团队里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激发灵感,增强团队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但是不管冲突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其冲突水平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将会导致对立,同时也会导致内部分裂、各行其事的不合作局面。因此在团队激励中,将物质奖励与整个团队的绩效目标挂钩,可以把团队共同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衡量的、现实可行的绩效目标,从而提高团队的合作水平,减少恶性冲突、充分利用良性冲突,也能达到明确团队共同目标的作用。毕竟在现阶段,物质奖励是大多数员工的主要需求,物质激励对人们的制约力和引导力非常强。

在这里,值得重申的是,我们不是把物质奖励作为团队奋斗的目标,而是通过它的讯号作用,在员工的心目中将整体绩效目标进行强化和放大,不至于让有的团队属员仅盯着自己的目标,而忽视整体目标。因为当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发生偏离的时候,也就是个体与团队其他属员产生冲突的时候。

物质奖励为基础的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转移团队的视线,它起着充当整个团队的“导航系统”的作用,在团队这条大船上,即使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也能保证用力的方向与目的地是协调一致的。正是这种激励方式,成为各属员协调的基点和各自能力的衔接点,从而使他们达成“轻小我目标,重大我目标”的共识,整个团队自然形成“求大同,存小异”的格局。

精神激励推动个体目标实现

物质激励解决了团队协同一致的难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群体承担责任(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吃大锅饭”)时,必定会出现有人窝工、磨洋工的现象,导致整个团队陷入“短板效应”的困顿中。此时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做好工作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和自尊,这种满足感和自尊给人带来的愉悦,会反过来为其工作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管理层的工作就在于培养员工这种内在的动力。未来管理者最重要的是须做到不花费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去激励、引爆员工潜力:

尽量让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人至少要对其工作的一部分有高度兴趣,对员工而言,有些工作真的很单调,管理者可以在这些工作中,加入一些员工感兴趣的工作,让员工在工作当中感受到快乐,要努力让员工把工作当成是生活,而不是机械而反复地执行一系列动作,比如让员工离开固定的工作一阵子,也许会提高其创造力与生产力。

让沟通畅通无阻。员工总是渴望了解如何从事他们的工作、自己工作对团队的影响、团队甚至是公司营运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管理者可以以告诉员工公司利益来源及支出动向为开端,提供多维沟通管道,让员工得到资讯,并鼓励员工提问题及分享资讯,保证员工有机会关心公司以及团队的问题,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通过参与决策获得凝聚力。让员工参与他们有利害关系事情的决策,这种做法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及处理事情的务实态度,当事人(员工)往往最了解问题的状况、如何改进的方式以及顾客心中的想法;当员工有参与感时,对工作的责任感便会增加,也较能轻易接受新的方式及改变。

通过授权使员工有成就感。大部分的员工,尤其是有经验及工作业绩杰出的员工,非常重视有私人的工作空间,所有员工也希望在工作上有弹性,如果能提供这些条件给员工,会相对增加员工达到工作目标的可能性,同时也会为工作注入新的理念及活力。通过授权,员工在独立自主的环境中获得的成绩更能清晰地被主管发现,被同事认同,因此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强,做事自然更有动力。

篇6

关键词:高校工程;招标;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喜人的发展,高校扩招是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招生规模的扩大则要求相关的硬件配套跟上发展节奏,因此,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高校的科研氛围浓郁,申请项目科研经费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因此与科研经费配套的建设项目也如遍地开花地展开。

一 高校工程项目的特点

(1)工程造价普遍不高

虽然高校也有大型工程项目,但大型项目可根据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实施,而数量不多,高校主要是以小型工程为主,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工程,如实验室的改造、扩建、道路的维修、会议室的装修、实验室排水工程等造价一般在50万元以下,预算金额未到达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因此无须进行政府采购,于是衍生一个问题,如何实施采购管理更有利于高校工程项目的健康、有序、科学的推进。

(2)工程项目数目多却分布零散

现在的高校,一般有十几至二十几个学院,还有党办、校办、团委、、后勤、审计、财务、医院、工会、宣传部、附属中小学、校资产公司以及其他实体中心等机构,各个机构同属一所高校,却又是不同的独立部门,各个部门工程项目数量总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各个单位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所属的品目类型、操作实施的具体时间等因素并不一致,要统一起来实施不太可能,也是不切实际的,由此造成工程项目在同一所高校内数量多却分布零散。

(3)科研项目特殊性使得与其相配套的工程项目推进的迫切性

很多高校每年都承担着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推进则要求相关配套必须跟上,因此,如果一个科研项目的相关硬件配套没法保证,必然影响其科研项目的推进。有时一个项目申请下来,马上就要进行相关配套工程的设计、招标及建设,否则项目的如期结题将无法保证。

二 在高校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的优势

(1)节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高校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其实是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引入高校的市场,有利于在高校中开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更好地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原则,防止和克服垄断,并有效地促使承建商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增强实力,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使得用户单位节省了工程的开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促进廉政建设,规范采购行为

高校工程项目分布零散且造价小的特点,很多预算金额未到达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因此无须进行政府采购,这就存在一个采购监管盲区,工程项目如果不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各部门的负责人就可以自行支配其工程项目的发包权,容易寻找权力寻租,产生腐败现象。若在高校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借鉴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的管理流程,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相关程序,如缩短招标公告的挂网时间,简化开标评标的流程等,不仅有利于对采购行为进行集中监管,也有利于采购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3)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随着高校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标管理,其相关的招标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一是加强了对合格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力度,使得不符资质的投标人无法混水摸鱼,保证了参与工程建设承建商的质量;二是工程的预算造价在招标前需审核,有助把握好工程的预算,不至于投标人为求中标而恶意竞争,将投标报价设置过低从而造成工程建设造价过低,影响工程质量;三是工程的招标管理将工程的承包权置于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环境中,承建商为求中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努力提高建设的效率质量,争取以质优价廉效率高的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主动权。

(4)高校工程实行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高校招标管理的观念不够普及

众多高校招标管理的实施都是近几年开始推广的,与以往用户自购的方式相比,招标采购强调的是集中采购,招标管理的观念得不到普及,除了与宣传力度有关外,还与教职工的抵触情绪有关,抵触情绪产生有如下原因,一是招标采购的方式使得工程的采购必须按照相关的采购管理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能一步到位地随意自行采购;二是部分教职工的本位思想严重,认为个人申请的项目经费不需其它部门来管理监督,且经费花费的自主性,随意性受到限制;三是部分教职工认为其本职工作只需做好科研与教学,从而对招标管理规定的程序与步骤并不重视。

2)高校招标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我国招标采购的制度发展较迟,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很多招标采购的法律法规是借鉴国外的经验的,但由于国情不同,很多国外适用的法律法规在中国就不一定能满足我们的实际,我国需要不断在相关的招标采购法律法规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这使得高校这一群体时常在一些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管理中找不到法律的依据,既然招标采购管理中存在盲区,就容易产生腐败,使得很多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不敢涉足法律盲区的工程项目,使得相关工程项目的推进困难重重。

3)高校招标管理的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在招标管理方面的理论的体系还不健全,因此高校更不可能有完善的招标管理理论体系,没有健全的理论体系,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很多时候就容易走偏路线,这样是危险的。西方发达国家招标采购的实施基本上都有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在建设工程领域引入招标投标制度,开始在采购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在2000年才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经验的积累还相对较少,而理论体系的建立却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健全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4)高校招标从业人员的理论与实操水平有待提高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开始发展校内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由于高校为事业单位,其招聘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择优招聘,由于我国招标相关的专业还没普及,是很难从这方面吸收专业人才。另外,很多高校从事招标工作的工作人员并不是专职的招标人员,招标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中的其中一项,其巨大的工作量也导致其工作杂而不精,因此现今高校从事招标管理的人员其理论与实操水平普遍有待提高,表现为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够熟悉,遇到问题的应对处理能力不够规范。

5)建议与对策

针对在高校工程实行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从四方面进行改进:①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向广大教职工大力宣传推行招标管理的优势,并简化优化相关的招标采购审批程序。②各高校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制定相关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同时加强监管与论证,杜绝腐败,健全相关的招标管理制度。③实践中,在不违反法律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在探索中形成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的理论体系。④国家加大对招标管理人才的重视,招标师职称含金量提高,自然有更多的人才向这行业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另外相关高校的主管部门应重视高校实行工程招标管理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加强引导各高校加大对招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汪士清.谈高校修缮工程招标规范化管理[J].山西建筑.2012:266-267.

[2] 刘云峰. 高校招标管理工作浅议[J]. 实验室科学. 2008.171-172.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思想

一、学校体育思想现状

学校体育思想指反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学校教育需要,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和总结而形成的对学校体育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科学也有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显示出了学校体育理论空前繁荣的景象。期间提出了诸多体育思想,例如增强体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全面发展身体、体育与竞技相结合等。比较分析这些体育思想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既有相融性又有差异性。从各自的思想宗旨来看,都是以育人为目的,但在强调身心两个方面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所依据的学科基础存在差异,有的是以生物学为基础,有的则是以社会学为基础。在实践中这些体育思想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能占领主导地位。事实上体育理论界对此亦末达成共识,这主要是由于人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上述体育思想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分别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表现为在某一年龄阶段,某一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例如小学阶段就是快乐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初中阶段则是全面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高中阶段是以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思想为主;而大学阶段则是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

纵观这些体育思想不难看出他们彼此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反映了学校体育的典型阶段性特征,其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二、高校体育思想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成才”阶段。据此高校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努力完成以下基本任务:

1.使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身体的科学技能,培养体育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体育观,培养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公民体育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与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以终身体育和增强体质为主旨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在以往研究中,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已有初步认识,渐成定势。但对师范院校体育思想人们仍然停留在把它置于高校体育范畴之内,作一般性考察而未作专门的研究。事实上,师范院校有其特殊性,它应该有其自身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一)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师范院校作为高校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既有普通高校的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即师范性。显然,只有把师范院校体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育现象加以研究,才能体现出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大业,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3.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前途。学校体育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育法”中也确定了体育的重要性,但现实又告诉我们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体育界自身不够重视的原因和经济的原因外,无疑还与教育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体育意识淡薄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些老师的体育意识又主要依靠师范院校来培养。换言之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必须从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抓起,建立适应未来教师职业要求的新的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给我国体育带来了春天,而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思想又为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怎样面对素质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体育,已不得不作出改革的回应。

(二)对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内容的思考

师范院校的特性即师范性,其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既要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思想,又要突出师范特色。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其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把师范院校的体育放在较其它院校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师范学生对体育具有职业要求的特点,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上好本专业的课程,还要能够胜任各项社会工作。当教师就不能不当班主任,师范生实习必须进行班主任实习就说明当好班主任是教师所必备的能力,班主任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体、管理知识。学校运动会组织裁判的工作光靠几位体育教师显然不行,必须依靠全校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要靠体育教师,更要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下转第41页)(上接第108页)只有当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迎来学校体育的春天。

(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个具有师范特点的完整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体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目标要求。因此增强体质的体育思想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石。

2.高校体育始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师范院校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思想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

3.体育学科是一门科学,要求师范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把体育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有关问题与建议

1.完善、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当前,我省还没有适用于师范院校的专门教材,由于师范院校对体育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因此,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己成为当务之急。

2.体育运动教材化问题。现行的大学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与中小学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是一种运动性教材,而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则更要突出其教育性和师范性。因此建议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应加大体育和卫生保健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容,术课教材也应加大介绍运动竞赛组织方面的知识内容。

3.关于师范院校体育考核问题。体育的考核问题是关系到学校体育地位和前途的重要问题,高校的体育考核是按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的,但对师范生的体育考核仅局限于“合格标准”上,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包括“自己会”和“能够指导人”两个方面。建议提高理论知识(笔试)的考核分值,并且实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增加 “指导”能力水平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师范院校体育也是师范生一种职业技能的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邓星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篇8

地址:海珠区仑头路

周炎南:妈妈,我有一个话题想跟你谈谈,我能谈吗?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很想问的。

妈妈:可以呀。

正在吃饭……

周炎南:你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妈 妈:我小的时候呀,生活很艰苦的。一回家呀,连写作业的时间都难以挤出来了。这些时间里,我要和三个姐妹们上山砍柴,隔一段时间还要出去挑水,多不容易!因为这样,我们就努力写好作业,在艰苦的年代慢慢熬过。

周炎南:那你们以前是需要菜票购粮吗?像鱼票、肉票、菜票等粮票?这些都是我看书上的。

妈妈:那倒是没有。

周炎南:唉,你们好喽,还可以。

妈 妈:我们小时候,像你这样的丝瓜、萝卜,在当时都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鱼或肉到过节才能吃到,一顿大餐要几年才可以吃一次。衣服很简朴,有时连过年都妄想要一件美丽的衣服。你们现在呀,一年可以吃到一百多顿肉了,衣服一年都有两三件新衣哩!不过,每当有人比我厉害的时候,我就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超过那个人。我想,在学习这一方面我和你也一定有共同点。希望你的学习更好!

周炎南:(笑)其实我也知道。你们以前是出去打工挣钱还是下地种田呢?

妈 妈:不是的,我们那时就下地种田。

篇9

[摘 要] 项目学习从被引进国内起,就被应用于诸多不同的学科,小学语文也是众多应用对象之一,但是真正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却一直没形成系统的实施体系。要将主题教学与项目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要着眼于实施现状,准确定位,把握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要义;凸显特点,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综合性,多元评价,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多向激励。

[关键词] 项目学习;主题教学;调查;对策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学语文为主,适度融合其他学科,将学习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组织,结合项目学习开展的三要素,即活动、情境和结果,多元开发多项技术支持工具,调集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学习。

一、国外基于项目学习研究实施现状

1.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模式。从发端来看,其前身源自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的中心目标是帮助学生使其生活中充满有价值的经验”“教育需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杜威《Experience and Educatiom》1984)从普及面上看,2000年之后,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普遍被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香港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教育中诸多学科和专业广泛运用。(刘广平《国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研究》2013)在实践层面上,一是侧重建构学习任务,二是倡导学生采用技术工具,三是重视过程反馈与绩效评估,全视角关注学生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陈立文《境外项目学习研究综述》2014)从实施成效上看,基于项目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容几乎没有,从目前搜集到的国外文献来看,更多的是融合了多门学科,无固定主次的综合式主题教学。从发展过程看,主题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开始初现端倪,许多国家也纷纷开设主题教学课程,开展主题资源建设。如日本的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美国的GEM(教育资源门户)、加拿大的SN(学习资源)课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大多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学习者感兴趣、社会关联度高的主题,结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杨振兴《境外主题教学发展研究》)从实践成效上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课程,较好适应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能力水平及学习风格,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给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二、国内基于项目学习研究实施现状

1.由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在谈及我国的教学改革当中提及过。如黎加厚博士于2010年报告《教育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大力倡导项目学习的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实践层面上,2004年,英特尔公司将“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专项学习模式引入国内,以问题为引领,以案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为最终目标,为教师提供了系列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导教师创建项目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对“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一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不断进行系统认识和理解。(http:///)有诸多研究者从某学科角度作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策略探索,主要文献有李英春的《“项目教学”的试点与思考》(2011),肖敏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2011),宋斌的《项目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2012),马玉慧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写作学习过程管理》(2013),奕蓉的《运用学习终端开展项目学习的研究与运用》(2014)等等,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从实践成效看,项目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国内的研究综合了国外项目学习的核心元素,但由于其实施受到实践基地、可操作性、学习内容无法向学科聚焦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项目实施都集中在可实践性课程中。

2.国内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叶澜教授在2001年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在新课程的内容上,提倡按照学习领域,主题等来划分,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让新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笔者选取了中国知网全文、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三个数据库,对其中的专著和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进行文本检视。直接研究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只有窦桂梅一人。同时,研究中也发现,关于小学主题教学的研究者过少,专门针对教师进行主题教学备课方面的应用设计研究则提及更少,透露出薄弱之处,但是对这方面的需求却是迫切的。

三、开展基于项目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对策

对策和建议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把握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要义。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立足点,以资源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正常开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从长远目标来看,它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它将成为语文课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

2.凸显特点,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综合性。综合性是主题教学的基本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与整体提高,体现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沟通,表现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整体提升。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搜集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物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小吃,书法,绘画艺术等,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了一次大型展览,并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展品写一份介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而且对其中的历史、风俗、民间工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就突出了主题教学的自主性、综合性。

3.多元评价,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多向激励。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富有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而且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成果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学生的热情会空前高涨,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依,也没有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教师只要坚持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必然百花齐放,并投之以饱满的热情,乐在其中。

立足于基于项目的学习,挖掘主题教学资源,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能够改变当前的课程之间过多坚持各学科甚少交叉、相对封闭的现状,并努力尝试弥合此种教育现状。在学科体系上,逐步淡化学科间过细的界限划分,以主题化内容组织方式,整合适合学生开展语文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主动推动以小学语文学习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尝试,重视对教材的解读多元化,大胆吸收、即r更新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适应性、自律性,从而真正顺应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这一核心要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成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任英杰,戴心来.网络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2]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05).

[3]刘剑波.战争与和平――“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案例[J].信息技术教育,2004,(06).

篇10

【关键词】体育院校 教学团队建设 策略分析

我国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及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对提高体育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院校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衡量其体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都需要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团结互助、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学团队。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及目标

1.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理论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支撑就是团队建设理论,团队建设理论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目标要与教学团队中每个个体成员的目标相结合,真正实现团队与个体成员的共同发展,由此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由于教师作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的关键组成因素,因此,高校要特别注意体育教学团队带头人和教师成员的选择,应该结合其实际教学能力、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学术造诣等,选择综合方面较为优秀的教师作为教学团队带头人,而团队成员群体应该注意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三是由于团队强调的是团队中的个体成员各负其责和共同承担,作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体育教师个体成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注意加强与教学团队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为了能够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总体目标是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由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我国体育院校的具体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有效发挥教学团队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引导作用,有效提高体育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组成应该包括带头人、教师骨干和青年教师三部分,对于学术造诣较高、品德修养较好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应该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应该加强利用体育院校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团队中教师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使得每个教师成员都能够达成个人目标,并通过教学团队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办法

1.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构建提供良好环境

目前,教学团队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中的组建数量较少,缺乏促进教学团队良好发展的环境和制度,教学团队中的体育教师成员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团结协作,因此,教学团队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健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和制度势在必行。首先,要重新改革和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内部权力分配模式,将具有管理性质的行政权力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权利相互分离,从而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由此为体育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还应该制订对教学团队的团结合作有利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名誉奖励结合,以此有效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良好发展,并为提高整体教师队伍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不断培养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首先,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学科带头人需要在体育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并且其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能够把握体育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理论知识,在基于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之上,能够完全胜任体育院校的学科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个人号召力,使得更多的教师骨干和青年优秀教师参与到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工作中。

3.加强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

要发展建设体育院校教学团队,需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促进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首先,要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科研场地和科研设备支持。其次,对于重点体育科研项目,应该提供一系列扶持资助计划,有效促进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科研项目使得老中青教师队伍充分结合、相互协作,充分整合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教师水平提高。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中心工作脱离

随着体育院校功能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体育院校的功利性导向持续增强,导致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成员存在着墨守成规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教学任务也是采取自上而下分配传达的模式,从各个方面都减弱了教学团队中教师成员的自主创新发展。教研室作为体育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本来应该具有的教研学术权力基本已经丧失,注重行政管理,轻视科研教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体育院校创新能力较差、教学团队功能弱化等,导致我国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明显落后于其他工作。

2.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的问题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在一个能够团结合作、分工协作、有效协调的环境下,才能够顺利实现最终的工作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还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大多数只是依靠个别学科带头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在运行发展,而对于教学团队中其他的体育教师成员的情况并不熟悉,因此,造成了教学团队中体育教师之间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经验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

但是,体育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不能够只依靠这种个人作战策略,既不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团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学团队的存在仅仅作为一个孤立的团体。教学团队中的体育教师成员相互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即使需要相互合作,也都是基于彼此尊敬、彼此防范的基础之上,即使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相互之间也不愿意沟通解决。

3.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缺乏有效激励

随着我国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建立有效的激励奖励措施对于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部分体育院校建立了针对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激励奖励措施和相关制度,但大多数都是受制于传统的个人激励奖励的评价标准,因此制订的激励奖励措施完全不利于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因此,体育院校应该注意将团队激励奖励与个人激励奖励相互结合,按照相应比例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团队绩效奖励方案。

只有根据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特点,真正做到将团队绩效考核与成员个人绩效考核良好结合,始终坚持以整体业绩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善健全的公开综合考核评估体系,并且创建有效的团队与个人绩效考评激励奖励办法,才能真正做到对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和体育教师个体的有效激励。从学校角度来看,制订的激励奖励措施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加强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各方面的综合建设,首先要注重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为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以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团队的整体提高,最后,要给予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中的每个体育教师个体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会,保证团队管理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石小健.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浅析[J].教学与管理,2011(06).

[2]杨小球.团队激励模式可行性探讨——与个人激励模式的比较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