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主人范文

时间:2023-03-19 03:3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芙蓉山主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改写《逢雪宿芙蓉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刘长卿,字子房,开元三十一年考中进士,任长州太尉。少年的刘长卿在嵩山上读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窗茹苦地读书,他在赶往京城考试的途中,历经千辛万苦。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这时天气冷极了,刘长卿冷得打了一个寒战,天越来越暗,青山好像离刘长卿更远了,周围没有一个客栈,看到这些,他走得更快了。

忽然一个小屋出现在刘长卿的眼前,他高兴地快步跑去,走进了那冷冷清清的小屋,他烧起火,借火光来读书。

过了一会只听柴门旁的狗在高声鸣叫,才知风雪飘飞的深夜有人归来了。这时作者心里感觉到流落异乡的孤独,于是就写出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优美的诗。

篇2

山间芙蓉已盛开

台湾山芙蓉,是秋冬季节里最惹眼的花姬,每当冷凉的秋风吹起,尤其是秋末冬初时节,便能见到它盛绽在田园野地里的粉红花容。因为花色从早到晚一日三变,又是台湾最美的原生花卉之一,所以又有“千面美人”之称。

而今天我们说的山芙蓉,不是那些野生的花儿,而是一间颇有童话色彩的咖啡馆。以台湾最美的花卉命名,你是不是可以先想象一下她的美艳?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被瞬间秒杀了。原先对于咖啡馆的所有认知在那一刻都被倾覆,这哪是咖啡馆,分明是一个遍地鲜花的斑斓家园,一个布满爱、布满温馨的世外桃源。

踩着弯弯曲曲的小径,像走在仙境般美艳,从门口,水池配着一路绿意与花朵竞秀,如同山芙蓉一日三变色,到处都是如童话般不可测的惊喜。

咖啡馆内,四处盛开着灿烂的花朵,取代间间小屋成为主人,每一个角落,都是令人惊叹的美,不规则且错落的欧式庭园,宛如迷宫,随意而坐,啜饮香浓咖啡,我仿佛进入爱丽思梦游仙境的世界。

庭中、墙边,窗外、帘内,处处都是娇艳的鲜花和朝气勃勃的绿色植物;小径旁随意摆放的长椅,悬挂在窗口的手工明信片,所有陈列都似信手拈来,但却绝对充满趣味。

从室内向外望去,凉亭、山芙蓉、槭树,花团锦簇伴着环山美景,舒适、暖和且布满朝气,置身其中,莫名的感动从心里深处油然而生,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带着微笑,彷佛这里是不与人争的世外桃源。

店中咖啡种类虽然不多,但香、苦、醇到位,喝来极为顺口,搭配特制心型手工饼干,是谈心消磨时光最好选择。

山芙蓉咖啡馆算是台湾乡下咖啡工场最早的开创者之一。这里原本是老帮娘翁美珍的老家,多年前,热爱园艺的翁美珍从都邑回到怙恃的家,满腔热情地起头养花种草,规划庭院。

后来在伴侣的建议下,她抉择在周六、日和节沐日把自己斑斓的家园酿成咖啡馆对外开放,让世人分享其中的乐趣。虽然远离都邑,隐于盘曲的山间,山芙蓉咖啡馆却吸引了无数旅客从城市迢迢赶来。

据说,山芙蓉开业后在台湾曾引起极大的轰动,最盛的时辰,有上千人冒雨在门外排队等位。后来,为了照顾不辞辛劳的客人,翁美珍在庭院门口建筑了一个长廊,以使旅客在排队等位时免受风吹雨淋。

山城咖啡飘香,如童话般梦幻美丽,来了,坐下来,真的就不想离开。

雨林中的巴巴坑道

如果你对矿场的印象还停留在乌黑黑的工人脸庞、硅肺病,以及以生命为赌注换取温饱的阶段上,那么巴巴坑道的存在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

旅行的第二天,南庄,一行人就走进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所在。这里花木扶疏,绿意盈盈,完全没有一点矿场应有的土石色。

从停车场进到大门要走一小段路,据说是主人为了节能减碳而设想的美意,沿途有许多可爱的插画广告牌,内容都跟矿场安全与矿工生活有关,但却设计的别致新颖。

南庄的矿业文化曾于四、五十年代盛极一时,,返乡回到南庄的陈桂文先生,在新协兴煤矿场原址上兴建“巴巴坑道”,以“巴巴”命名,是因为这是爸爸留给他的坑道。陈桂文专长是园艺,养了12年放山鸡,没有想到这两项经历都在经营巴巴坑道派上用场。介绍巴巴坑道餐饮时,他很自豪地说,“养鸡我很在行喔!”

台车静静停在轨道上,老旧的砖屋管制室外还挂着出勤人员的名牌,还有一段过去运送煤矿的铁道一直延伸到矿坑,游客可以走进去亲身体验一下身在黑暗中的矿工们当时的工作环境,在这里就如时间凝结一般,20年前的画面依原样重现。

但是你若以为巴巴坑道只是如此,就真的错了。这里最有名的是雨林咖啡屋,阳光照射进玻璃屋顶,从叶梢间筛洒而下,耳畔轻轻传来悦耳的音乐,仿佛进入完全不同的世界。

咖啡屋每一个角落都是精心设计,座位则分散错落在各式各样的植物造景当中。彩色的碎石建材透过这三叶式的洞可以看见后边的小黄菊,一侧的凉亭顶上还有着蓝,绿,黄的彩色玻璃美丽的白色油桐花点缀其间。静谧的角落石墙、矮树、阳光撒落其上,高大的面包树,青绿的橄榄树让人早已分不清这是室内还是室外。

篇3

2、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_崔道融《梅花》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篇4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篇5

每一天,阿秀带着两只小猴子上山砍柴、捡树枝。小猴子也帮阿秀的忙,因为小猴子们非常聪明能干。阿秀天天给它们做香喷喷饭菜。小猴子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好主人受累,也出了一份力!

他们就这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日子。但好景不常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山上又来了一位巫婆,给那条小溪施了魔法。一刹那,喝了泉水的人全都变成了蛤蟆,阿秀的两只小猴子也刚好喝了那施了魔法的河水也在那一瞬间变成了蛤蟆,阿秀在浇水时发现了菜苗在一刹那枯死了。她迷惑不解,忽然想到了良良和菲菲。可当她知道的太迟了,不幸的已经发生了。

有一天晚上,阿秀梦见老爷爷在它的床边对她说:“阿秀,如果你想救回连只小猴子,那你就到一座叫芙蓉山的地方,请教一位叫芙蓉仙子的女王,求她给你解药,不过我提醒你她不喜欢不劳而获的人,她也不喜欢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的人?”一听完,阿秀马上醒了过来,叫起两只小猴子,收拾好行礼,马上出发了。

但他们不知道路,阿秀和两只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办法,终于走到了芙蓉山下,可是山路严峻,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来摔死,更何况阿秀她们已经筋疲力尽了,爬山都不行了,更别说登山了。于是就决定歇一休。第二天早上,来了一位土地神,对他们说:“我用我的魔扫把,带你到山上去吧,它的威力可大啦!”阿秀想起老爷爷的话,便谢绝了。

阿秀带着两只小猴子终于在中午之前到达了芙蓉山上,找到了芙蓉仙子,阿秀说:“求求你,我的圣上,求求你给我解药吧,再救救那些无辜的村民吧,如果有什么可以代替,我都愿意。”芙蓉仙子被感动了,就拿起手中的瓶子,洒了一滴水给阿秀的那条河流,一刹那全村的村民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再撒向巫婆的房子,巫婆的房子着火了,过了几分钟,只见那里除了一具尸骨,其他都是灰烬。

篇6

我常陶醉于记叙文叙事的妙趣;我常着迷于散文写景的美丽;我更深情于小说人物的鲜活;我还折服于议论文论述的精辟。然而最让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诗歌所蕴涵的各种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说道诗歌意境,其实就是诗歌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就是人们常说的意象。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精心挑选和认真判定而写入的,所以附着着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中普通形象了,故称之“意象”。正因为有了这种依赖于作品意象的出现,才产生了意境。当然,意境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我认为体会诗歌的意境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对诗歌的欣赏中得来;一种是从对字词的欣赏中得来。先说如何从诗句的分析而得到诗句的意境。在品读诗歌时是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再创作,也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即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时的读者就要有着画家所具备的特有的审视能力和绘画功底。甚至这种绘画功夫还要超出画家,因为画家是在实物(画纸、画布、墙壁)上作出有形的画像。而诗歌的品赏者则是要在大脑中绘出一幅没有纸、布等物的虚境。但是二者所体会出来的都能让人陶醉其中。这也许就是读者把诗人对当时的一切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还原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者的二度创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诗人王维奉旨出塞察访敌情途中,当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带,远处的一户人家造饭时腾于天宇荒漠之间一缕炊烟,这天又是晴好天气,虽然傍晚但无一丝风云,这缕孤烟便轻摇直上,冲向了云霄。再看那绵绵的长河尽头,一轮又大又圆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正徐徐地落入河底。好一幅壮丽而奇特的塞外风光啊。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纵情高吟成诵这千古流传绝唱佳句的。如果我们读者,不能把诗人当时的景象重新在自己的脑海中情景再现的话,我想是不会体悟到吟诵此句时的心境。这就是诗歌中的诗句所呈现出来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读者通过对整首诗歌的品读后所产生的意境。当然,意境的产生不仅仅是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才能产生的。对诗文中的某些字词的深入分析和品赏,也同样会产生出意境的。

古代诗歌,除了诗句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外,很多的诗歌多从它所练就的字词上,也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的。因为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上,讲究的就是咬文嚼字。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纠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古代诗人对用字的推敲与考究了。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欣赏时,除了对诗文进行赏析外,对诗句中某些关键字词也得有所关注。因为,别看它就一个字或一个词,但那些都是诗人经过千锤百炼,精磨细琢而练达出来的。诗人就是想通过这些个字词,来表现与诗句一样的艺术效果,也就是用这些字词来表现一个个鲜活而深远的意境。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这首绝句中,有几个字词不得不去关注:“日暮”、“苍山远”、“白屋”、“贫”、“柴门”、“归人”。“日暮”点明时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时候了。“苍山远”道出了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点明了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又暗合诗题中“逢雪”中的雪盖寒屋的情景,更表现在这寒冬瑞雪中,这样的破屋尤显寒酸贫穷了。“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那种独特的感受。“柴门”更进一步说明在人家境的凄贫。“归人”一词用的最好。此“归人”非指主人家人夜归,而是“我”,即诗人夜归。明明是夜晚投宿于芙蓉山人家里,也就是说诗人是寄宿于他人家中,怎么能用“归人”一词呢?我说它秒就妙在这个“归”字,暗含着“我”虽说是寄宿,但主人家对“我”甚是热情,一点也不把“我”当作外人,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按理说诗人在风雪之夜,小扣柴门,夜宿他家,对屋主人能在雪夜里留宿应该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谢谢是要说的吧。但整篇诗句中没有一处表达对屋主人感谢的句子,然而一个“归人”就含蓄而深沉地把这份感情表达得尽真尽美。诗人以满腔的热情由衷表达了对屋主人的热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由此观之,古代诗歌中的字词欣赏对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它们更能体现诗歌的意境。

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技巧。那么读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和体悟。赏析古代诗歌不去品味诗歌里所包含的意境,是无法真正欣赏诗歌,感悟诗韵的。

参考文献:

篇7

--《竹里馆》唐·王维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北宋·王安石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明·于谦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刘禹锡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

1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

1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

14、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

1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1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1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清·郑燮

篇8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老师说:“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背诵的古诗,谁想背就自觉上来背。”

首先由第一组的同学抽签。李昭延不假思索地走了上去,但抽签的时候犹豫不决,过了3、4分钟后,李昭延鼓起勇气拿了一个。很简单,这正是我们第六册学的,李昭延顺利地背了出来,台下传来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李昭延的同桌范李磊大方地站了起来,同学们看着他得样子,也够心惊胆战的了,只见范李磊犹豫了一下,拿起一张,原来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范李磊笑嘻嘻地看着大家,怎么也想不出来,老师让同学们给他提醒一下,大家不约而同的喊道:“日暮苍山远”范李磊不忙的背着“孤云独去闲”惹的大家哈哈大笑,范李磊不知怎的,也笑得合不拢嘴。

下来由我们第二组背诵,我第一个上去,心也咚咚地跳个不停,我又想起我把今年和去年的古诗背的很熟,于是我鼓足勇气,站了上去,毫不犹豫的拿了一张,原来是《四时田园杂兴》我流利地背了出来,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还有好多同学都上了台。。。。。。这次的古诗朗诵会真令我难忘啊!

篇9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篇10

一、从比较意象审美意义的角度设题考查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审美概念,也是诗歌意境、情思、风格的依托。只有理解了诗词的意象的特点、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解读诗歌。

解答意象比较鉴赏题,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题1】(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过阅读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爱国志士的象征。范成大《窗前木芙蓉》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之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从比较意境营造的角度设题考查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而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营造便成了一个常见考点。

【例题2】(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优美”和“壮美”一字之差,内涵有异。前者侧重优雅、清逸,后者侧重壮丽。刘诗展现的“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绰约多姿,引人悠远的联想。苏诗写特定情境下望湖楼的所见晚景,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湖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不料,这场雨来去匆匆,雨收云散,湖面浩阔如海,一望如碧,天空不时闪出电光,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属典型的壮丽景象。

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三、从比较思想感情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同时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无病,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鉴赏诗词时就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找出能传达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例题3】(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