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9: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祭孔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昌源头:从人到神的非凡历史“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神圣格局

相传张亚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仅相貌长得“紫面露睛”,丑陋无比,而且性格孤僻,只愿与诗书为友。他从小喜欢读书,诵读的诗书典籍能过耳不忘,于是乡里邻居中好学的人都愿拜他为师,而正从那时起,他的一生似乎就与文章传习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来到梓潼后的张亚子,为乡民做过很多善举,如终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等。因此,在张亚子死后,当地人便在他埋骨的七曲山修起祠堂以示怀念――这大概也是张亚子此后成神的精神基础。

史书记载,张亚子真正封神的时间是在唐朝。公元756年,大唐王朝正处于安史之乱中,逃往四川的唐明皇李隆基停留梓潼。

这位焦虑忧愁的帝王,为祈求国脉安昌便来到七曲山拜谒张亚子,并加封张亚子为王。随后到了宋、元两代,张亚子的地位又日渐提升,直到元仁宗于1316年颁下诏书,追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将他钦定为集佛、释、道于一体的“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自此以后,在华夏大地上就形成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均衡格局。

数百年来,天下的文人学子都不远千里踏上蜀道,去寻访深藏在七曲山上的文昌源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昌崇拜中的宗教色彩被逐渐冲淡,到今天已经发展为一种追求文化昌明的象征,曾敬拜过七曲山文昌帝君的弘一法师,就准确概括了梓潼的文昌精髓――文昌在天,文明之光。

蜀道上的“帝乡”传奇破解“天聋地哑”和奇异大殿

位于四川绵阳梓潼县城以北、金牛蜀道上的七曲山,是剑门群峰的余脉,由于山峰被曲折的山道缠绕,山下的潼江也呈九曲之姿流过,因此七曲山便有了“七曲山九曲水”的美誉。在七曲山主峰东西两侧,坐落着一系列元、明、清三代所建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七曲山大庙――自古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圣地。

一直以来,七曲山大庙都被建筑历史学家赞为奇观,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就曾经慕名而来,并专门写有著作。以大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例,迎面就是被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百尺楼后,紧跟着的是文昌正殿,这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复建于清代。正殿内,一尊高4.7米的文昌坐像端正地居坐在高台上,数百年来,这尊造像身前的香火和祈愿分外旺盛,文昌帝君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忠孝仁义、文运昌达的象征。

另外,文昌帝君的左右侍从也尤其引人注目,相传右侧为“天聋”神,表现为聋人形象,左侧为“地哑”神,表现为哑巴形象。这两尊侍从形貌怪异,史料中对他们的作用有这样的解释――天聋地哑共同象征了治国理政的理想境界,同时,他们还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文昌帝君重用他们,意在“教人归真守朴,莫聪明外露”。

位于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建筑,是桂香殿。据说这座大殿数百年来,奇迹般地躲过了所有的天灾人祸,是真正保存下来的明代初始建筑。而桂香殿不仅拥有传奇的命运,其建筑上也创造了一种奇妙的手法:大殿面积300平方米,殿内立有四根两人合抱的大柱,由于建造者巧妙地制造出侧角,因此无论你站在殿内哪个角度看过去,都会感觉四根大柱在向不同方向倾斜,犹如魔术效果一样。这种制造视差的营造手法,被古今建筑界列为一绝。

媲美祭孔大典的文昌祭祀独一无二,在皮肤上燃烧的“七星灯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七曲山大庙不仅孕育出了文昌文化,更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最著名的如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和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的庙会,以及春节期间的“文昌出巡”仪式。

除了春秋两次庙会,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文昌出巡”活动也是七曲山大庙文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民俗创立于清代中后期,它的产生源于当地乡民企盼文昌帝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心理。每年的正月十二清晨便是文昌、瘟祖“出巡”的吉日――披上蟒袍的文昌被抬进八人大轿,在火龙、狮灯和仪仗队的护佑下,庄严进入梓潼县城,开始为期7天的“巡游”。

篇2

当前,电厂集控运行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分别为分级阶梯控制模式、分散控制模式与综合控制模式。其中分级阶梯控制模式属于一种阶梯型分层结构,分级阶梯控制模式是将整个系统所执行的监控层次与控制层次划分为若干层次,通过层级实现相应工作,其控制模式下,将管理模式进行阶梯化与等级化,能够提高集控运行集约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电厂集控管理效率。分散控制模式与传统集控管理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属于一种分散化的集控模式,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对运行超负荷、运行风险等进行分散化管理操作,其控制模式有助于避免系统操作出现事故问题,降低事故影响范围。集中控制模式,即通讯传输控制模式,属于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建立于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之上,对电厂设备运行控制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该控制模式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较多,主要包括电厂运行模式数据管理与处理、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属于集中控制模式运行的前提性条件,多元化系统接口装置的发展与应用,为保障集中控制模式运行质量提供了可靠支撑。

2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应用的核心技术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依托集控运行技术来实现,即为DCS系统,DCS系统作为一种综合性控制系统,其在提高电厂设备自动化水平,实现能源节约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厂自身设备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水平是应用集控运行技术的重要基础。当前,在电厂工业生产领域,采取集控运行技术取代传统的单独控制技术,能够更好发挥集控运行技术的自动化与集成化优势。电厂集控运行核心技术为生产线管控技术,生产线管控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借助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厂生产线中所进行的生产作业执行管理与控制操作,从而大幅提高了电厂作业自动化水平。采取4C技术可以实现对大中型生产线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控制,能够有效预防电厂设备运行安全事故发生,对集控运行中获取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加强集控运行优化操作,从而在提高电厂生产作业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电厂集控运行控制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3提高电厂集控运行模式管理科学性以保障其运行效益

为切实保障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应用效益,要求不断革新信息技术,通过深化信息技术提高集控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信号集中控制能力,降低工作人员负担并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切实掌握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操作技术,优化资源及技术配置,提高工作专业水平;高度重视操作细节,加强电厂集控运行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维护,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结语

篇3

【关键词】DS18B20;单片机;温度控制;LED显示

在今天手机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手机信号发射机要求工作温度在之间,这也就要求手机信号发射机室内温度得在5-45度之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电路来控制空调的温度,从而使手机信号发射机正常工作。

一、总体方案

考虑到该温度控制系统功能比较少,由单片机控制即可实现。而89C52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故本系统选择采用89C52单片机。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数据采集。DSB18B20S数字温度计提供9到12位温度读数,指示器件的温度信息经过单线接口送入DS18B20送出,因此从中央处理器到DS18B20仅需连接一条线和地,读写和完成温度变换所需的电源可以由数据线本身提供,甚至不需要外部电源。

二、系统工作原理

该空调控制系统用到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CPU进行控制控制,由数字传感器DS18B20进行数据采集,89C5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种信号。而这些信号将分别作为LED数码管显示的信号输入和启动空调制冷、制热的输入。同时将利用单片机的其它使能端口实现系统的复位,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

三、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可分为温度采集电路,信号处理与控制控制,温度显示电路,温度调节电路,控制指示电路五大部分。

四、系统软件设计

DS18B20通信,其命令序列有3步:初始化、ROM命令(跟随需要交换的数据)和功能命令(跟随需要交换的数据)。

每次访问DS18B20,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命令时序,如果出现序列混乱,则单总线则单总线器件不会响应主机。这个准则对于搜索ROM命令和报警搜索命令例外,在执行两者中任何一条命令之后,主机不能执行其后的功能命令,而必须返回至第一步。

(一)初始化

单总线上的所有传输过程都是以初始化开始的,初始化过程由主机发出的复位脉冲和从机响应的应答脉冲组成,应答脉冲使主机知道总线上有从机设备且准备就绪。

(二)ROM命令

在主机检测到应答脉冲后,就可以发出ROM命令。ROM命令与各个从机设备的唯一64位ROM代码相关,允许主机在单总线上连接多个从机设备时,指定操作某个从机设备。ROM命令还允许能够检测到总线上有多少个从机设备及其设备类型,或者有没有设备处于报警状态。

(1)搜索ROM

当系统初始上电时,主机必须找出总线上所有从机设备的ROM代码,这样主机才能够判断出从机的数目和类型。主机通过重复执行搜索ROM循环(搜索ROM命令跟随着位数据交换),以找出总线上所有的从机设备。如果总线只有一个从机设备,则可以采用读ROM命令来替代搜索ROM命令。在每次执行完搜索ROM循环后,主机必须返回至命令序列的第一步:初始化。

(2)读ROM

该命令仅适用于总线上只有一个从机设备,它允许主机直接读出从机的64位ROM代码,而无须执行搜索ROM过程。如果该命令用于多节点,系统则必然发生数据冲突,因为每个从机设备都会响应该命令。

(3)匹配ROM

匹配ROM命令跟随64位ROM代码,从而允许主机访问多节点系统中某个指定的从机设备。仅当从机完全匹配64位ROM代码时,才会响应主机随后发出的功能命令,其他设备将处于等待复位脉冲状态。

(4) 跳跃ROM

主机能够采用该命令同时访问总线上的所有从机设备,而无须发出任何ROM代码信息。

(5) 报警搜索

除那些设置了报警标志的从机响应外,该命令的工作方式完全等同于搜索ROM命令,该命令允许主机设备判断哪些从机设备发生了报警(如最近的测量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同搜索ROM命令一样,在完成报警搜索循环后,主机必须返回至命令序列的第一步。

(三)功能命令

在主机发出ROM命令,以访问某个指定的DS18B20,接着就可以发出DS18B20的某个功能命令。这些命令允许主机写入或读出DS18B20的存储器,启动温度转换以及判断从机的供电方式。

(1) 读RAM存储器

此命令读RAM存储器的内容,开始读字节0,并继续读到第九个字节(CRC)。如果不是所有位置均可读,那么主机可以再任何时候发出一复位命令以中止读操作。

(2)复制RAM存储器

此命令读RAM存储器的内容,开始读字节0,并继续读到第九个字节(CRC)。如果不是所有位置均可读,那么主机可以再任何时候发出一复位命令以中止读操作。

(3)重新调出EERAM

此命令把存储在EERAM中TH、TL、CONF的值重新调至RAM存储器。这种重新调出的操作在对DS18B20上电时也自动发生,因此只要器件一接电,暂存存储器内就有有效的数据可供使用。

(4) 读电源

在此命令送至DS18B20之后最先发出的读数据时间片,器件都会给其电源方式的信号:0=强上拉电阻供电;1=电源供电。

(5)写RAM存储器

写数据到RAM存储器,地址为第2、第3、第4字节(TH、TL、CONF)。

(6)温度变换

此命令开始温度变换,不需要另外的数据。温度变换将被执行,接着DS18B20便保持在空闲状态。

五、调试结果

从实物图可以看出,温度控制器能正常显示温度值,当超出18-26℃这个温度范围时输出启动制冷或电暖设备信号。

六、结论

基于DS18B2O的数字温度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温度采集系统的可靠性,且硬件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体积小巧、线路简单、成本低、应用灵活、测温精度和的实现转换速度足以保证大多数测温系统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广弟,朱月秀,王秀山. 单片机基础[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何立民.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1)[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3]丁镇生.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4]彭国贤.数码显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篇4

(当司马懿的大军在慢慢接近西城。)

探子:(惊慌、喘气)…丞相…大事不妙了!司马懿带了十五万大军杀向西城来了…丞相看如何是好?

(孔明陷入一阵沉思)

文官:(害怕)丞相,魏军人马如此之大,恐怕……。。恐怕西城会被攻下的,他们肯定把我们杀得血流成河啊…

(孔明手向后挥一挥)孔明走上了城门,果然看见远处魏军来势汹,尘土飞扬、战马嘶叫。

孔明:来者不善,看来这一次司马懿是真的下定决心要灭蜀了,这时还有一半的军队都在运粮草的路上,回头看看,剩下的只有一些文官和两千五百名士兵,各个吓的脸色发白…。。

孔明:待我想想……恩…(思考中)…好…我自有妙计,来人阿!叫兵营的士兵们通通躲起来,只要发出任何声音,(强调,一个字一个字念)斩立决!

士兵:是!大人!

孔明:然后再吩咐下去,把城门都打开……

文官:什幺?丞相?您…您说什幺啊?不是小人们纷纷议论,司马懿大兵夺取西城,就应当四门紧闭的才是,您反叫四门大开,小人们是担惊害怕呀!

士兵:这…是啊,大人!我们现在做的应该是全部撤退,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诸葛亮:不用怕,我自有妙计,再叫几个士兵装成老百姓城门外扫地,不遵照者也立即斩首。

文官:(小声碎念)这…我实在搞不懂丞相想什幺了……

诸葛亮:别担心吧,敌军不会攻进来的。好了,只要大家照我的意思去做,就不会有事的,你

士兵:丞相真是奇怪,为何不逃跑呢?

士兵:对啊,难不成丞相是敌军派来的间谍?

孔明:再派人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每个城门外派上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此时诸葛亮带着两小童登上了城楼观看状况…

诸葛亮:呵,这盛大的军容,不愧是想统一天下,个个兵强马壮,看来这西城的确是挡不住的。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在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诸葛亮:哈哈哈,放轻松点。

小童:丞相,现在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就要攻过来了!我怎幺能放轻松啊!

诸葛亮:那你是不相信我的能力喔?

小童:小的不敢。

诸葛亮:哈哈哈,不要怕,一起来看看这十五万大军吧!

(此时,司马懿率领大军准备进攻。)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什幺,这怎么可能呢?

司马懿:令三军停下,我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让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士兵:可这是大好机会啊!我们可是有十五万大军啊!

司马昭说:要不是诸葛亮家中无兵,为什么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我看孔明没有士兵了。我们何不杀进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司马懿说:不行,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日却打开城门,一定有埋伏,我军若进,必中埋伏,让我想一想(在嘴唇上摸来摸去),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司马懿就这样撤退了。)

诸葛亮:哈哈哈,司马懿果真撤退了。

文官:(佩服)丞相英明!

士兵:大人,司马懿撤退了,他们已经离西城十五里了。

文官:丞相,为什幺司马懿的大军会撤回去呢?

诸葛亮:这只是一种心理战术罢了,司马懿的个性小心谨慎又多疑,看到我们这样大开城门,一定觉得会有伏兵,所以会撤回去。

篇5

突然有些胃疼,我才想起自己晚饭还没吃,爸妈走了以后,我吃饭没有一点规律,想吃就吃些面包,不想吃就不吃,我自己也懒得做饭。渐渐的,胃开始不太听话。

胃越来越疼,豆大的汗珠冒出来,我蜷的跟个虾米似的,冷汗直冒。意识越来越模糊,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我努力张开双眼想看清他是谁,模糊中看到那张熟悉的脸,泪水濡湿了睫毛。

———————————————————————————————

“吃饭了么?”他打电话问。

“呵呵,没。”我心虚的笑着,知道一顿臭骂是少不了的。

“落雨祭!”手机中传出一阵狮吼

“我马上就吃!”认错态度好的话是不是可以从宽处理啊。

“吃药了么?”他的语气软了一些。

“啊!”我这才想起来,我今天把药落家里了。

“怎么了?”我几乎可以想象出他眉毛挑起来的样子。

“我,我忘记带了。”我就像是狼爪下的小绵羊,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可爱一些。

“你现在在哪?”他没有骂我么?大灰狼也有心软的时候啊。

“在学校。”我莫名其妙的回答说。

“学校。”他说。

“你要来我们学校么?你不要来啊。”我还没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

完了,我死定了,我突然有种万念俱焚的感觉。我几乎可以预见我被学校里的那些女生口水淹死的模样的了。

一会儿,走廊上传来几声尖叫,我已没有勇气抬头看了,那个祸水!突然,几瓶药摆在我面前,我把眼皮抬了抬,看到那张俊脸。他拿出一个保温瓶,打开盖,热气冒出来,说:“把药吃了。”

“你上哪弄的?”我惊奇的看着那些药。

“你家。”他还有些气喘吁吁,额头上还有晶莹的汗珠。

“你怎么进去的?”我警惕的问。

他无奈的白了我一眼说:“你窗户又忘记关了。快把药吃了。看你吃完我就走”

“可我还没吃饭啊。”我脱口而出。

他的眉毛挑起来,我知道这是他生气的预兆,我连忙扮笑脸,心里暗暗后悔,说漏嘴了。

“走,去吃饭。”他抓起的我的手就往外走。

“你轻点啊,懂不懂得怜香惜玉啊。”我大声抱怨。

“你以为你是林黛玉么?你整个一狼外婆。”他寒心的看了我一眼。

我刚想争辩,看到一群女生蜂拥而来。我赶紧躲到他身后。令我惊讶的事,竟然没有一个女生敢跟他打招呼,即使再拥挤也没人敢挡他的路。现在他脸上的表情一定很可怕,呵呵,也就只有我这么勇敢的人敢和这个暴君呆在一起。

“那个男生是谁啊,这么帅,以前怎么没见过啊。”

“是啊,好像不是我们学校的。”

“不过他看起来好恐怖哦。”

“看,他后面还有一个女生。”

“谁啊!竟然跟他靠这么近,还牵着手!”

我的后背已经冰凉一片了,我使劲往他身后躲,老天啊,饶了我吧。我从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从不说脏话,我可是好孩子啊。

就这样,我缩在他身后走出学校,走出校门时,我双手叠在胸口,激动万分的说:“逃出来了!”他瞅着我,轻轻笑了:“傻瓜。”眼神中的感情满得就像是要溢出来。

我不由得看呆了,如果我是傻瓜,他可以一直这么对我笑的话,那我就是傻瓜好了。

那天中午,是我从父母离异后最开心的时间。等他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时,我由衷的叹息时间过得太快。

我示意让他把头低下来,趴在他的耳朵上说:“铭阳,喜欢你……”

我如愿看到他的脸红了。

篇6

人力配置不足,难以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人是管理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1],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就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无法完成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社会群体为工作对象,不仅要求其编制数量能与工作岗位相适应,而且专业技术技能、相关学科甚至社会管理等综合素质都应具备。我县于2004年开始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原卫生防疫站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增设卫生监督所,在原来编制就很紧张的情况下,编制扣减了1/3到卫生监督机构,导致工作更难以为继。具体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如免疫规划管理、传染病防治等岗位人手明显不足,应急处置与管理科室因人员短缺无法设置,严重制约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1980年国家编委、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80)卫防字第46号、(80)国编字第39号],是此后20多年来卫生防疫站人力资源设置的参考依据。实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和省级对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结构无明确规定,向编委部门要求增加编制无据可依。目前,我县疾控中心编制26人,实际在编23人,平均年龄46岁,学历、专业和年龄结构严重失调,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面临着青黄不接、人员断层的危险。

财政投入不足,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举步为艰

我县属山区贫困县,财政靠中央转移支付,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经费投入,但绝大部分投入是人员工资的增长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财政主要核拨人员工资,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办公、业务经费主要依靠从事有偿服务来解决,否则工作无法正常运转,此方式有悖于疾控工作的公益属性。经费缺乏,无法选送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和添置仪器设备。经费的投入是任何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财政保障的不到位,客观上严重制约了疾控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7

(一)导向作用

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对疾控体系形成了新的需求与期待,而文化建设是很好的切入点。文化建设可以对疾控的工作管理方式和疾控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及工作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引导疾控工作者更好地协调个人与各方面关系,确保疾控机构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凝聚作用

通过疾控文化的宣传、渗透、培育,可以将疾控内部的各种力量统归于共同的目标和方向.自觉提升理想信念,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文化这一黏合力,以统一的价值观为标杆,就可提高个人的思想信念、情感追求及责任使命感,并将个人的利益与疾控事业的大目标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三)激励作用

疾控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各项利益,科学化的人文化的管理,以此激发疾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自觉地将自身利益融入疾控中心的整体利益中,从而达到与疾控事业共荣辱的思想境界。

(四)监督作用

基于民主与集中成形的科学合理的疾控文化,一旦到疾控全体人员的认可,就可在群体中产生共鸣,促成工作团队内部形成尊重、坦诚、进取的环境,继而达到自我规范、相互约束、彼此监督的和谐境界。

二、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今文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疾控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疾控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使得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出现了偏差,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精神提炼较为宽泛

文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或合成体,其建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作为先导。目前,各级疾控机构正努力推进文化建设,但其精神目的和物质目标的确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提炼过程。在文化建设之初,大多是结合实际,笼统宽泛地提出一个疾控精神方面的大方向,但如何将其进行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实践更新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否则文化建设只流于几个名词、一句空话。

(二)个性特色不够明显

疾控机构不同于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也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要使本机构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就需培育和形成一种独特的疾控机构文化。目前,各级疾控机构还缺乏主动性,往往是被动于具体服务项目或服务内容的更迭或增加,把增加服务项目作为文化特色的建设抓手,这是对文化建设的误解。

(三)职工参与面较窄

文化建设讲究全员参与,而不仅是管理层或设计者的单方想当然行为。机构文化建设过程中,设计层提出的建设方案必须由职工自觉去参与执行。而目前往往是设计者过分刻意讲究文化的语言性、标语化、广告化,使得文化建设中目标确立大而空,高而远,脱离工作实践,目标执行多落于纸上,处于静态中,不能得到基层职工的广泛响应。

篇8

关键词锅炉房/计算机控制/供暖

AbstractDiscussesthe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thescopesfromboilerhousesforheating,steam-waterandwater-waterheatexchangers,smallscaleheatingnetworkstolargescaledistrictheating,therelatedhardwareconfigurationandtheapproachestorealisetherequiredfunctions.

Keywordscomputercontrol,heating,boiler

5.1供暖热水锅炉房内监测与控制的主要目的应为: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全面监测并记录各运行参数,降低运行人员工作量,提高管理水平;

·对燃烧过程和热水循环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提高锅炉效率,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热水锅炉,可将被监测控制对象分为燃烧系统和水系统两部分分别进行讨论。整个计算机监测控制管理系统可按图5-1形式由若干台现场控制机(DCU)和一台中央管理机构成。各DCU分别对燃烧系统、水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中央管理机则显示并记录这两个系统的在线状态参数,根据供热状态况确定锅炉、循环泵的开启台数,设定供水温度及循环流量,协调各台DCU完成各监测控制管理功能。

5.1.1燃烧系统监测与控制

图5-1锅炉房计算机的监控系统

对于链条式热水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对产热量的要求控制链条速度及进煤挡板高度,根据炉膛内燃烧状况及排烟的含氧量及炉膛内的负压度控制鼓风机、引风机的风量,从而既根据供暖的要求产生热量,又获得较高的燃烧效率。为此需要监测的参数有:

·排烟温度:一般使用铜电阻或热电偶来测量;再配之以相应的温度变送器,即可产生4~20mA或0~10mA的电流信号,通过DCU的模拟量输入通道AI即接入计算机。

·排烟含氧量:目前较多采用氧化锆传感器,可以对0.1%~21%范围内的高温气体的含氧量实现较精确的测量,其输出通过变送器后亦可转换为4~20mA或0~10mA电流信号。

·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同上述测温方法。

·炉膛、对流受热面进出口、省煤器出口、空气预热器出口、除尘器出口烟气压力:测点可根据具体要求增减,一般采用膜盒式或波纹管式微压差传感器,再通过相应的变送器变为4~20mA或0~10mA电流信号,接入DCU的AI通道。

·一次风、二次风风压,空气预热器前后压差:测量方法同上。

·挡煤板高度测量:通过专门的机械装置将其转换为电阻信号,再变成标准电流信号,送入DCU的AI通道。

·供水温度及产热量:由水系统的DCU测出后通过通讯系统送来。

燃烧系统需要控制调节的装置为:

·炉排速度:由可控硅调压,改变直流电机转速

·挡煤板高度:控制电机正反转,通过机械装置带动挡板运动

·鼓风机风量:调鼓风机各风室风阀或通过变频器调风机转速

·引风机风量:调引风机风阀或通过变频器高风机转速

为了监测上述调节装置是否正常动作,还应配置适当的手段测试上述调节装置的实际状态。炉排速度和挡煤板高度可通过适当的机械机构结合霍尔元件等位置探测传感器来实现,风机风量的调节则可以通过风阀的阀位反馈信号或变频器的频率输出信号得到。

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主要包括事故下的保护,启停过程控制,正常的燃烧过程调节三部分。

·事故保护:这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循环水停止或循环量过小,以及锅炉内水温太高,出现汽化。此时最重要的是恢复水的循环,同时制止炉膛内的燃烧。这就需要停止给煤,停止炉排运行。停止鼓风机,引风机。DCU接收水温超高的信号后,就应立即进入事故处理程序,按照上述顺序停止锅炉运行,并响铃报警,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必要时还可通过手动补入冷水排除热水,进行锅炉降温。

启停控制:启动点火一般都是人工手动进行,但对于间歇运行的锅炉,封火暂停机和再次启动的过程则可以由DCU控制自动进行。封火过程为逐渐停止炉排运动,停掉鼓风机,然后停止引风机。重新启动的过程则是开启引风机,慢慢开大鼓风机,随炉温升高慢慢加大炉排进行速度。

正常运行调节:正常运行时的调节主要是使锅炉出口水温度维持在要求的设定值,同时达到高燃烧效率,低排烟温度,并使炉膛内保持负压。这时作为参照的测量参数有炉膛内的温度分布、压力分布、排烟含水量氧量等。锅炉的给煤量可以通过炉排速度和挡煤板高度(即煤层厚度)确定,鼓风机则可以根据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空气的压差判断其相对的变化,此时可以调整控制量有炉排速度、煤层厚度(调整挡煤矿板高度)、鼓风机转速、各风室风阀、引风机转速或风阀。上述各调节手段与各可参照的测量参数都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因此很难用如PID算法之类的简单控制调节算法。目前,控制调节效果较好的大都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或"规则控制"法,都是根据大量的人工调节运行经验而总结出的调节运行方法。

当燃烧充分时,锅炉的出力主要取决于燃煤量,因此锅炉出口水温的控制主要靠炉排速度及煤层厚度来调节,煤层厚度与煤种有很大关系,炉膛内燃烧状况可以通过炉膛内温度分布及煤层风阻来确定。燃烧充分时炉膛内中部温度最高,炉排尾部距挡渣器前煤已燃尽,温度降低。鼓风机则应根据进煤量的增减而增减送风量,同时通过观测排烟的含氧量最终确定风量是否适宜。引风机则可根据炉膛内负压状态决定运行状态,维持炉内微负压,从而既保证煤的充分燃烧,又不会使烟气和火焰外溢。根据如上分析,可采用如下调节规则:

每h一次,根据炉膛内温度分布调整煤层厚度及炉排速度,最高温度点后移,则将炉排速度降低5%,同时将挡煤板提高5%,当最高温度点前移时,则将炉排速度提高5%,同时将挡煤板降低5%。

每2h一次:若出水温度高于设定值2℃以上,则将炉排速度降低5%,若出水温度低于设定值2℃以上,则将炉排速度加大5%,加大和减小炉排速度的同时,还要相应地将鼓风机转速开大或减小。当采用风阀调整鼓风量时,则调阀,观察空气预热器前后压差使此压差增大或减少10%。

每15min一次:若排烟含氧量高于高定值,则适当减少鼓风同风量(降低转速或关小风阀),若低于高定值,则增加鼓风机风量。

每15min一次:若炉膛负压值偏小(或变为正压),加大引风机转速或开大风阀,若负压值偏大,则降低引风机风量。

以上调节规则中,所谓"合理的炉膛温度分布"取决于锅炉形式及测温传感器安装位置,需通过具体运行实测分析后,给出"合理","最高温度前移","最高温度后移"的判据,然后将其再写入DCU控制逻辑中。同样,排烟含氧量的设定值,含氧量出现偏差时对鼓风机风量的修正等参数也需要在锅炉试运行后,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逐步确定。当然这几个修正量参数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谓"自学习"的方法得到,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

5.1.2锅炉房水系统的监测控制

锅炉房水系统的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对运行参数进行计量和统计;根据要求调整运行工况。

·安全性保证:保证主循环泵的正常运行和补水泵的及时补水,使锅炉中循环水不会中断,也不会由于欠压缺水而放空。这是锅炉房安全运行的最主要的保证。

·计量和统计:测定供回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以得到实际的供热量;测定补水流量,以得到累计补水量。供热量及补水量是考查锅炉房运行效果的主要参数。

·运行工况调整:根据要求改变循环水泵运行台数或改变循环水泵转速,调整循环流量,以适应供暖负荷的变化,节省运行电费。

图5-2为由2台热水锅炉、4台循环水泵构成的锅炉房水系统示意图。图中还给出建议的测量元件和控制元件。

2台锅炉的热水出口均安装测温点,从而可了解锅炉出力状况。为了了解每台锅炉的流量,最好在每台锅炉入口或出口安装流量计,一般可采用涡街式流量计。涡街式流量计投资较高,可以按照图5-2那样在锅炉入口调节阀后面安装压力传感器,根据测出的压力p3,p4与锅炉出口压力p1之压差,也可以间接得到2台锅炉间的流量比例。2台锅炉入口分别安装电动调节阀来调整流量,可以使在2台锅炉都运行时,流量分配基本一致,而当低负荷工况下1台锅炉停止或封火,循环水泵运行台数也减少时,自动调节流量分配,使运行的锅炉通过总流量的90%以上,封火的锅炉仅通过总流量的5%~10%,仅维持其不至于过热。

图5-2锅炉房水系统原理及其测控点

温度传感器t3,t4,t5和流量传感器F1一起构成对热量的计量。用户侧供暖热量为,GF1cp(t3-t4),其中GF1为用流量F1测出的流量。锅炉提供的热量则为GF1cp(t3-t5),二者之差是用于加热补水所需要的热量。长期记录此热量并经常对其作统计分析,与煤耗量比较,既可检查锅炉效率的变化,及时发现锅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外温变化情况相比较,则又可以了解管网系统的变化及供热系统的变化,从而为科学地管理供暖系统的运行提供依据。

泵1~4为主循环泵。压力传感器p1,p2则观测网路的供回水压力。安装4台泵时的一般视负荷变化情况同时运行2台或3台水泵,留1台或2台备用。用DCU控制和管理这些循环水泵时,如前几讲所述,不仅要能够控制各台泵的启停,同时还应通过测量主接触器的辅助触点状态测出每台泵的开停状态。这样,当发现某台泵由于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时,DCU即可立即启动备用泵,避免出现因循环泵故障而使锅炉中循环水停止流动的事故。流量传感器F1也是观察循环水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当外网由于某种原因关闭,尽管循环水泵运行,但流量可以为零或非常小,此时也应立即报警,通过计算机使锅炉自动停止,同时由运行值班人员立即手动开启锅炉的旁通阀V4,恢复锅炉内的水循环。

泵5,6与压力测量装置p2,流量测量装置F2及旁通阀V3构成补水定压系统,当p2压力降低时,开启一台补水泵向系统中补水,待p2升至设定的压力值时,停止补水。为防止管网系统中压力波动太大,当未设膨胀水箱时,还可设置旁通阀V3来维持压力的稳定。长期使一台补水泵运行,通过调整阀门V3来维持压力p2不变。补水泵5,6也是互为备用,因此DCU要测出每台泵的实际启停状态,当发现运行的泵突然停止或需要启动的泵不能启动时,立即启动另一台泵,防止系统因缺水而放空。流量计F2用来计算累计的补水量,它可以是涡街流量计,也可以采用通常的冷水水表,或有电信号输出的水表。

5.1.3锅炉房的中央管理机

如图5-1所示,可采用一台中央管理计算机与各台DCU连接,协调整个锅炉房及热网的运行调节与管理。中央机主要工作任务为:

·通过图形方式显示燃烧系统、水系统及外网系统的运行参数,记录和显示这些参数的长期变化过程,统计分析耗热量、补水量、外温及供回水温度的变化。

·根据外温变化情况,预测负荷的变化,从而确定供热参数,即循环水量及泵的开启台数、供水温度、锅炉运行台数。将这些决定通知相应的DCU产生相应原操作或修改相应的设定值。负荷的预测可以根据测出的以往24h的平均外温w来确定:

(5-1)

式中为Q0设计负荷,t0为设计状态下的室外温度,Q为预测出的负荷。考虑到建筑物和管网系统的热惯性,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来预测实际需要的负荷,可能要更准确些。

式(5-1)中的负荷尽管每h计算一次,但由于是取前24h的平均外温,因此它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每hQ的变化ΔQ仅为:

(5-2)

其中tw,τ-tw,τ-24为两天间同一时刻温度之差,一般不会超过5℃,因此ΔQ的变化总是小于Q的1%,所以不会引起系统的频繁调节。

根据预测的负荷可以确定锅炉的开启台数Nb:Nb≥Q/q0,其中q0为每台锅炉的最大出力。由此还可确定循环水泵的开启台数。

要求的总循环量G=max(Q/(Δt·cp)Cmin),其中Gmin为不产生垂直失调时要求的最小系统流量,Δt为设定的供回水温差。由于多台泵并联时,总流量并非与开启台数成正比,因此可预先在计算机中预置一个开启台数成正比,因此可预先在计算机中预置一个开启台数与流量的关系对应表,由此可求出要求的运行台数。

·分析判断系统出现的故障并报警。锅炉及锅炉房可能出现的故障及由计算机进行判断的方法为:

--水冷壁管或对流管爆管事故此时补水量迅速增加,炉膛内温度迅速下降,排烟温度下降,炉膛内温度迅速下降,排烟温度下降,炉膛内压力迅速由负压变为正压。

--水侧升温汽化事故此时锅炉热水出口温度迅速提高,接近达到或超过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锅炉内压力超压事故测出水侧压力突然升高,超过允许的工作压力;

--管网漏水严重测了水侧压力降低,补水量增大;

--锅炉内水系统循环不良测出总循环水量GF1减少很多,压差p3-p1或p4-p1加大;

--除污器堵塞测出总循环水量GF1减少,当阀门V1、V2全开时压差p3-p2、p4-p2仍偏小,说明压力传感器p2的测点至循环水泵入口间的除污器的堵塞。

--炉排故障测出的炉排运动速度与设定值有较大差别;

--引风机、鼓风机、水泵故障相应的主接触器跳闸,或所测出的空气压差或水循环流量与风机、水泵的设计状况有较大出入。

利用计算机根据上述规则及实测运行参数不断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及时发现上述事故或故障,并立即采取报警和停炉等相应的措施,从而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或故障转化为事故,提高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5.2蒸汽-水和水-水换热站的监测与控制

对于利用大型集中锅炉房或热电厂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向小区供热的系统来说,换热站的作用就同上一节的供暖锅炉房一样,只是用热交换器代替了热水锅炉。

图5-3为蒸汽-水换热站的流程及相应的测控制元件。水侧与图5-2一样,控制泵5、6及阀V2根据p2的压力值补水和定压;启停泵1~4来调整循环水量;由t2,t3及流量测量装置F1来确定实际的供热量。与锅炉房不同的是增加了换热器、凝水泵的控制以及蒸汽的计量。

图5-3蒸汽-水换热站的测量与控制

蒸汽计量可以通过测量蒸汽温度t1、压力p3和流量F3实现,F3可以选取用涡街流量计测量,它测出的为体积流量,通过t1和p3由水蒸气性质表可查出相应状态下水蒸气的比体积ρ,从而由体积流量换算出质量流量。为了能由t和p查出比体积,要求水蒸气为过热蒸汽。为此将减压调节阀移至测量元件的前面,如图5-3中所示,这样即使输送来的蒸汽为饱和蒸汽,经调节阀等焓减压后,也可成为过热蒸汽。

实际上还可以通过测量凝水量来确定蒸汽流量。如果凝水箱中两个液位传感器L1、L2灵敏度较高,则可在L2输出无水信号后,停止凝水排水泵,当L2再次输出有水信号时,计算机开始计时,直到L1发出有水信号时,计时停止,同时启动凝水泵开始排水。从L2输出有水信号至L1开始输出有水信号间的流量可以用重量法准确标定出,从而即可通过DCU对这两个水位计的输出信号得到一段时间内的蒸汽平均质量流量,代替流量计F3,并获得更精确的测量。当然此处要求液位传感器L1、L2具有较高灵敏度。一般如浮球式等机械式液位传感器误差较大,而应采取如电容式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类液位传感器。

加热量由蒸汽侧调节阀V1控制。此时V1实际上是控制进入换热器的蒸汽压力,从而决定了冷凝温度,也就确定了传热量。为改善换热器的调节特性,可以根据要求的加热量或出口水温确定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压力的设定值。调整阀门V1使出口蒸汽压力p3达到这一设定值。与直接根据出口水温调整阀门的方式相比,这种串级调节的方式可获得更好的调节效果。

供水温度t3的设定值,循环泵的开启台数或要求的循环水量的确定,可以同上一节一样,根据前24h的外温平均值查算供热曲线得到要求的供热量,并算出要求的循环水量。供水温度的设定值t3,set可由调整后测出的循环水量G、要求的热量Q及实测回水温度t2确定:

t3,set=t2+Q/(cp·G)

随着供水温度t3的改变,t2也会缓慢变化,从而使要求的供水温度同时相应地改变,以保证供出的热量与要求的热量设定值一致。

对于一次网为热水的水-水换热站,原则上可以按照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如图5-4。取消二次供水侧的流量计F1,仅测量高温热水侧的流量F3,再通过即可和到二次侧的循环水量,一般高温水温差大,流量小,因此将流量计装在高温侧可降低成本。测量高温水侧供回水压力p3、p4可了解高温侧水网的压力分布状况,以指导高温侧水网的调节。

图5-4水-水换热站的测量与控制

调整电动阀门V1改变高温水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即可改变换热量。可以按照前述方法确定二次侧供水温设定值,由V1按此设定值进行调节。在实际工程中,高温水网侧的主要问题是水力失调,由于各支路通过干管彼此相连,一个热力站的调整往往会导致邻近热力站流量的变化。另外,高温水侧管网总的循环水量也很难与各换热站所要求的流量变化相匹配,于是往往造成外温降低时各换热站都将高温侧水阀V1开大,试图增大流量,结果距热源近的换热站流量得到满足,而距热源远的换热站流量反而减少,造成系统严重的区域失调。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全网的集中控制,由管理整个高温水网的中央控制管理计算机统一指定各热力站调节阀V1的阀位或流量,各换热站的DCU则仅是接收通过通讯网送来的关于调整阀门V1的命令,并按此命令进行相应的调整。高温水侧面管网的集中控制调节。将在一下节中详细介绍。

5.3小区热网的监测与调节

小区热网指供暖锅炉房或换热站至各供暖建筑间的管网的监测调节。小区热网的主要问题也是冷热不均,有些建筑或建筑某部分流量偏大,室内过热,而另一些建筑或建筑的另一部分却由于流量不足而偏冷。这样,计算机系统的中心任务就是掌握小区各建筑物的实际供暖状况,并帮助维护人员解决冷热不均问题。

测量各户室温是对供暖效果最直接的观测,但实际系统中尤其是对住宅来说,很难在各房间安装温度传感器。比较现实的方法就是测量回水温度,根据各支路回水温度的差别,就可以估计出各支路所负责建筑平均室温的差别。如果各支路回水温度调整到相同值,就意味着各支路所带散热器的平均温度彼此相同,因此可以认为室温也基本相同。一般住宅的回水温度测点可选在建筑热入口中的回水管上。对于大型建筑,可选在设备夹层中几个主要支路的回水干管上。

要解决冷热不均问题就需要对系统的流量分配进行调整,在各支路上都安装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的电动调节阀成本会很高,同时一旦各支路流量调节均匀,在无局部的特殊变化时,系统应保持冷热均匀的状态,不需要经常调整。因此可以在各支路上安装手动调节阀,通过计算机监测和指导与人工手动调节相配合的方法实现小区供暖系统的调节和管理。为便于人工手动调节,希望各支路的调节阀有较准确的开度指示。目前国内推广建研院空调所等几个单位研究开发流量调配阀,有准确的阀位指示,阀位可锁定,并提供较准确的阀位-阻力特性曲线,采用这种阀门将更易于计算机指导下的人工调节。

根据上述讨论,计算机系统要测出各支路的回水温度,并将其统一送到供暖小区的中央管理计算机中进行显示、记录和分析。测出这些回水温度的方法有如下两种方式:

集中十余个回水温度测点设置1台DCU。此DCU仅需要温度测量输入通道。再通过专门铺设的局部网或通过调制解调器经过电话线与小区的中央管理联接。当这十几个温度相互距离较远时,温度传感器至DCU之间的电缆的铺设有时就有较大困难,温度信号的长线传输亦会有一些干扰等影响。这种方式仅在建筑物较集中、每一组联至一台DCU的测温点相距不太远时适用。

采用内部装有单片机的智能式温度传感器,可以连接通讯网通讯或通过调制解调器搭用电话线连至中央管理计算机。这样,可以在距测点最近的楼道墙壁上挂上一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温度变送器,通过一根电缆接至回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再通过一根电缆搭接邻近电话线。目前这类设备每套价格可在1000~1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每1000~3000m2建筑安装一个回水温度测点,则平均每m2供暖建筑投资在0.50~1元间。

小区的中央管理计算机采集到各点的回水温度后,可在屏幕上通过图形方式显示,使运行管理人员对当时的供热状况一目了然。还可根据各支路间回水温度的差别计算各支路阀门需要的调整量。对于一般的带有阀位指示的调节阀,这种分析只能采用某种基于经验的规则判断法,下面为其一例:

找出温度最高的10%支路的平均温度max,温度最低的10%支路和的平均温度min,全网平均回水温度。

若max-min<3℃,不需要再做调节。

若max->2℃,将温度最高的10%支路阀门都关小,与相比温度每高1℃关小3%5~%;

若max-<-2℃,将温度最低的10%支路阀门都开大,与相比温度每高1℃开大3%~5%;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计算机显示并打印出需要调节的支路及其调节量。运行管理人员根据计算机的输出结果到现场进行手动调节。在供暖初期每3天左右进行一次这种调节。一般经过6~8次即可使一个小区基本实现均匀供热。

采用流量调配阀时可以使调节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此时需要将现场各流量调配阀的实际开度、流量调配阀的开度-阻力特性性能曲线及小区管网的连接关系图输入中央管理计算机,有专门的算法可以根据调整阀门后回水温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管网的阻力特性及热用户的热力特性,从而可较准确地给出各流量调本阀需要调整的开度[4],每次调整后,调整人员需将实际上各调节阀的调整程度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进而计算了下一次需要的调整量,像这样一次高速可间隔2~5d。模拟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只要进行3~4次调节,即可使各支路的回水温度调整到相互间差值都在3℃以内,实现较好的均匀供热[8]。

目前,许多供热公司和有关管理部门开始提出装设热量计,以按照实际供热量收供暖费,各种采用单片计算机的热量计相应出台。这种热量计多是由一台转子式流量计和两台温度传感器配一台单片计算机构成。转子式流量计每流过一个单元流量即发出一个脉冲,由单片机测出此脉冲,得到流量,再乘以当时测出的供回水温差,即可行到相应的热量,由单片要对此热量值进行累计和其它统计分析就成为热量计。目前的单片机稍加扩充就可以具有通讯功能,通过调制解调器将它与电话线连接,就能实现热量计与小区供暖的中央管理机通讯。这样,不但各用户的用热量能够及时在中央管理机中反映,各用户的回水温度状况还能随时送到中央管理计算机中,从而可以对网的不平衡发问进行分析,给出热网的调节方案。这样,将热量计、通讯网与小区中央管理计算机三者结合,就可以全面实施小区热网的热量计量、统计与管理、运行调节分析三部分功能,较好地解决小区热网的运行、管理与调节。

5.4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网的计算机监控管理

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网可以分成两部分:热源至各热力站间的一次网,热力站至各用户建筑的二次网。后者的控制调节已在前几节讨论,本节讨论热源至各热力站间的一次网的监控管理。

一次网有蒸汽网和热水网两种形式,对于蒸汽网,各热力站为前面讨论过的蒸汽-热水换热站,一次网的管理主要是各热力站蒸汽用量的准确计量,这在前面也已讨论。下面主要研究热水网的监测控制调节。

若忽略热网本身的惯性,则系统各时刻和热力站换热量之和总是等于热源供出的总热量,此外各热力站一次网循环水量之和又总是等于热源循环泵的流量,不论是冷凝式、抽汽式还是背压式热电厂,其输出到热网的热量都不是完全由各热力站的调节决定,而是由热电厂本身的调节来决定,取决于进入蒸汽-水换热器的蒸汽量。由于热电厂控制调节输出热量时很难准确了解各热力站对热量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发电的要求,不能完全根据各热力站需要的热量调整,于是热源供出的热量就很难与各热力站实际需求的热量之和一致,这样,就导致控制调节上的一些矛盾。

为简单起见,假设热电厂向蒸汽-水加热器送入固定的蒸汽量Q0,如图5-5,若此热量大于各热力站需要的热量,则各热力站二次侧调节纷纷关小。以减小流量。由此使总流量相应减少,导致供回水温差加大。如果电厂维持蒸汽量Q0不变则各热力站调节阀的关小并不能使总热量减少,而只是根据网的特性及各热力站调节特性的不同,有的热力产流量减少的多,使得供热量有所减少;有的热力站流量减少的幅度小,则供热量反而电动阀加。同样,如果Q0小于各热力站需要的总热量时,各热力站的调节阀纷纷开大,使流量增加,由此导致供回水温差减小。热力站1,2可能由于热量增大的幅度大于水温降低的幅度,供热量的需求得以满足,但由于流量增大,泵的压力降低,干管压降又减小,导致3,4的资用压头大幅度下降,阀门开大后,流量也增加不多,甚至还要下降,这样,供热量反而减少。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各热力站对一次侧阀门的调节实际是对各热力站之间的热量分配比例的调节,而不是对热量的调节,如果各热力站都是这样独立地根据自己小区的供热需求进行调节,而热电厂又不做相应的配合,则整个热网不可能调整控制好。实际上热电厂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调节,例如发现t供升高时会减少蒸汽量,t供降低时会增加蒸汽量,但Q0总是不可能时刻与各热力站总的需求量一致,上述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图5-5热电厂与各热力站之间的平衡

因此,就不宜对各个热力站按照第5.1、5.2节中的讨论的,根据外温独立调节。既然各热力站一次侧阀门的调节只解决热量的分配比例,那么对它们的调节亦应该根据对热量的分配比例来调节。一种方式是如果认为供热量应与供热面积成正比,则测出每个热力站的瞬时供热量,根据各热力站的供热面积,计算每个热力站的单位面积q。对q偏大的热力站关小调节阀,对q偏小的则开大调节阀,这样不断修正,直至各热力站的q相同为止。再一种方式则是认为各散热器内的平均温度相同,房间的供热效果就相同。由于散热器的平均温度等于二次侧的供回水平均温度,因此可以各热力站二次侧供回水平均温度调整成一致目标,统一确定热力站二次侧供回水平均温度的设定值,根据此设定值与实测供回水平均温度确定开大或关小一次侧调节阀。按照这一思路,对各热力站的调节以达到热量的平均分配为目的,以实现均匀供热。热电厂再根据外温变化,统一对总的供热量进行调整,以保证供热效果并且不浪费热量。由于整个热网所供应的建筑物效果并不浪费热量。由于整个热网所供应的建筑物均处在同一外温下,因此,一旦系统调整均匀,对各热和站调节阀的调整很少,热源的总的供热以数随外温改变,各热力站的调节阀则不需要随外温而变化,只当小区二次系统发生一些变化时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要实现这种调节方式,就必须对全网各热力站的调节阀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调节。可以在每个热力站设一台DCU现场控制机,测量一、二次侧的水温、压力、流量及二次侧循环泵状态,并可控制一次侧电动调节阀。通过通讯网将各热力站连至中央管理计算机。由于热力站分布范围很大,通讯距离较过远,这时的通讯可通过调制解调器搭用电话线,也可以随着供热干管同时埋设通讯电缆,使用双绞线按照电流环方式通讯。中央管理机不断采集各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压力、流量,定期计算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压力、流量,定期计算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的设定值与和各热力站实测值的比较,直接命令各热力站DCU开大/关小电动调节阀。各热力站二次侧回水温度的变化是一惯性很大且缓慢的过程,因此应采有0.5~1h以上的时间步长进行调节,以防止振荡。

除对热网工况进行高速外,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应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出贡献。当热力站采用直连的方式,不使用热交换器时,最常见的事故就是管道内超压导致散热器胀裂,DCU可直接监视用户的供回水管压力,发现超压立即关闭供水阀,起到保护作用。无论直连还是间连网,另一类严重的事故就是一次网漏水。严重的管道漏水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切断和修复,将严重影响供热系统和热电厂的运行。根据各热力站DCU监测的一次网供回水压力分布,还可以从其中的突然变化判断漏水事故及其位置,这对提高热网的安全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类系统压力分析与事故判断的工作应属于中央管理机的工作内容。

5.5参考文献

1温丽,锅炉供暖运行技术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李祚启,集中供热管理微机自控优化系统,建设电子论文选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江亿,集中供热网控制调节策略探讨,区域供热,1997,(2)。

5江亿,城市集中供热网的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区域供热,1995(5)。

6YiJiang,Faultdetectionanddiagnosisindistrictheatingsystem.Pan-pacificsymposiumonbuildingandurbanenvironmentalconditioninginAsia.Nagoya,Japan,1995,..

篇9

(1)加工原理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是在实际的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使用和理论加工方法类似的技术、刀具轮廓以及传动比等使得产生的零件参数与理论有所偏差。这也是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中最常出现的精度误差原因。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有两种:a.实际的加工中使用类似的加工方法,在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中,为了使加工的流程看起来和理论相似,使用的加工方法和理论上有所差距,这必然会造成加工原理上的误差。b.实际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理论模具不一样,比如刀具轮廓的使用,理论上机械加工要求刀具应当具有很高精度的刀具曲面,但是实际操作中,机械加工的刀具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一般会采用近似的刀具曲面,像弧线、直线等线性进行替代,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刀具轮廓加工过程中带来的加工理论误差。(2)工艺系统误差。a.机械零件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误差。在机械加工工艺的生产中,工艺系统的切削着力点通常会伴随着切削的位置进行变化,两者之间位置的变化,使得加工零件受力点在不断变化,在位置的交错中,会造成一定的误差。b.机械加工受力程度的变化引起误差。在机械加工中,零件受力点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点受到的切削程度也会不一样,由于被加工的零件本身就存在材质、形状和尺寸的不均匀情况,在加工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受力点切削的力度不一,形成加工工艺中的误差。

2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精度提升的误差补偿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中,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数控机床的质量,二是采用误差补偿技术,本文着重从误差补偿技术进行精度提升的研究。误差补偿一般又可以分为误差预防和误差补偿技术,在误差补偿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误差建模、误差测量、误差补偿实施。(1)硬件静态补偿法。在机械加工精度控制中利用硬件静态补偿法是指通过添加外部硬件机构,在外力的作用下让机床运用副位置产生与误差方向相反的运动来减少加工中的误差。在加工螺丝时由于加工机床丝杠之间存在误差,通过螺距校正尺来进行丝杠之间的螺距,就属于是静态补偿法。由于静态补偿法的局限性,只能在停止时进行数值或者是硬件的参数调整进行补偿,在运动时不能进行实时的补偿,这种硬件静态补偿法被使用的频率相对较低,一般会和其他方法进行综合使用。(2)静态补偿法和动态补偿法综合使用。上面已经给提到静态补偿法是在数控机床加工的静止时,通过调整参数进行误差补偿,这种补偿法可以对精度进行系统补偿提高,不能在运动中进行随机的误差补偿,通过和动态补偿法的相结合可以实现加工精度的大大提高。动态补偿是在加工的切削情况下,依据机床的工况、环境条件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追踪进行补偿量亦或参数补偿,通过运动的实时现状进行反馈补偿,例如在轴承的机床加工中,通过对热量、几何形状、切削程度的监控进行及时的参数修改补偿,是一种具有现实实际意义的误差补偿法,但对于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投入的成本很大。(3)进给伺服系统补偿法。伺服系统是驱动各加工坐标轴运动的传动装置。这种补偿系统可以正反两个方向运行,能够根据加工轨迹的要求,进行实时的正向或者反向运动,其加工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1微米,另外它的调速范围宽、快速响应并无超调、低速大转矩。在典型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由步进电机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步进电机的角位移或者线位移与脉冲数成正比,其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它将指令脉冲变成步进电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来控制机床加工;闭环进给位置伺服系统,它主要是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或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机床工作台的实际位移可通过检测装置及时反馈给数控装置中的比较器,以便于指令位移信号进行比较,两者差距有作为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进而驱动工作台消除位移误差;半闭环进给位置伺服系统,该系统由位置控制单元和速度控制单元构成,光电脉冲编码器发出的脉冲,一方面用作位置的反馈信号,另一方面用作测速信号。当点击的负载变化时候,反馈脉冲信号的频率将会随着变化,在实际的机床加工中,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进行精度误差的减小。(4)修改G代码补偿法。G代码是编制机床加工程序的语言,G代码中有刀具的补偿功能,像G44、G43是刀具长度补偿。G代码的补偿原理是通过对刀位信息的修改来补偿误差的范围。这种补偿也被广泛用于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误差补偿,例如Hsu等人建立的五轴机床误差补偿模型,根据对模型对CAM软件生成的初始刀位进行修改,用修改G代码的方法完成数控机床机械加工误差补偿。这种补偿方法需要G代码的编程人员进行工件的几何形状确定,确定工艺过程和刀具轨迹,在进行实际的运行中,如果出现位置偏移就需要通过修改G代码进行误差补偿,一般运用于比较简单的加工零件,其形状不复杂,主要是直线和圆弧组成的轮廓,数据的处理量不大,在遇到工作量大,复杂的零件时候,就需要通过计算机的G代码控制进行修改,程序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进行编程。(5)坐标偏置补偿法。坐标偏置补偿法是利用数控系统的坐标原点偏移,参照位置等信号的反馈进行机床误差的补偿。在程序员进行操作时候,可以通过数控系统的直观显示进行零件加工的误差校对,对于出现误差的,可以通过操作数控系统对原点坐标进行重新设置,使其对出现的误差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三轴坐标的数控机床。这种补偿法一般在使用侧头时候用的是固定侧头,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软件补偿,保证地基的稳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误差补偿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精度,并能够给数控机床带来经济效益。误差补偿可以有效的控制数控机床机械加工过程的零件精度,有助于提高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能够适应数控机械加工企业的高级精度、高级质量水平化发展方向。误差补偿法是在原有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手段,来实现零件设计的理论值,目前误差补偿的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被相关学者所关注,并且在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误差补偿技术,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精密工程的主要技术。

作者:王少彬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来军.误差补偿在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精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23.

[2]龙鹏,李洪涛,李安国.基于数控机床空间误差提高其加工精度的补偿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2(6):41-43.

[3]王倩,王贺.误差补偿在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精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15):161.

[4]李绪平.数控机床的误差补偿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2015(5):113-114.

篇10

1.2数控机床的运用为制造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数控机床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发生了大规模的变革,在过去的生产制造中,无论是单纯的人力来生产产品,还是引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员来参与其中,对于人力的需求较大,而数控机床的运用则是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且能够通过数控技术,生产出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实现了企业产业化的发展。

1.3产业技术相关的转变模式。产业技术的转变主要涉及到两种因素,一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是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需求。在产业技术转变模式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决定产业技术转变的主要因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则是认为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才是产业技术转变的主要动力。在实际的产业技术发展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社会大众的需求,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使产业技术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2、实现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2.1正确定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应当改变过往的定位模式,摒弃以前以低价来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大型数控机床设备,以此来为企业制造服务。企业应当能够重新审视我国的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掌握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规律,明确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因素,以此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做好正确的产品定位,就能够选用更为合适的数控机床,并且运用更为先进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以此来实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定位应当以市场需求的预测为主,而不能只是跟随他人的脚步,那样永远只能落后一步,而无法实现创新。

2.2选择以集成创新为主的技术路线。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企业自主地控制产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通过自主地研究开发新技术,来组成数控机床产业创新的核心。集成创新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引进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且集成创新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通过对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技术创新方案进行深刻的探讨,集合整个技术开发团队的智慧,研究出具有先进技术含量和创新特色的产品;另外,集成创新需要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外部技术源获得必要的知识产权、所需的元件或子系统,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结合国家、企业、学校、科研院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技术创新。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由于涉及到的学科众多,对于技术开发人员的要求极高,并且要有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因此,仅仅依靠企业来进行技术的创新,是很难做到的,换言之,仅仅依靠高校、科研院也无法完全实现技术的创新。而要想完成创新的任务,就必须使产业、学校、科研院进行相应的结合,再加之国家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多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到一起,使各个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共同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并且能够实现其实用性,促进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尽快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产品,完成以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壮大装备制造行业的规模。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该产业的企业也非常多,然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自主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非常少,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的实现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与国外的数控机床企业进行抗衡。因此,各个数控机床企业应当联合到一起,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多个企业的联合,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实现人才的相互融合,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促进数控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

2.5把握好科技、行业等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机遇。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上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企业应当把握好这个机会,及时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抓住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每一个机会,努力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让中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能够被世界所认可,并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与国外的技术进行竞争,提高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世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