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26 12:2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试题

篇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传统模式;医学检验;检验技术;理论实践;教学成果

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也是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1],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实验实训等实践操作占据主要地位,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传统教学模式劣势明显,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和现状,为改善这一现状,改革教学模式必不可少。本文选取检验专业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体验式模式的教学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6月这一学期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9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名。观察组男23名、女22名,年龄23~27岁,平均年龄(25.47±1.12)岁,文化水平:专科15名,本科30名;对照组男24名、女21名,年龄24~27岁,平均年龄(25.34±1.08)岁,文化水平:专科14名,本科31名。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开展前征得各相关部门同意,无中途退出研究调查者。

1.2方法

对照组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照课时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讲解,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定期进行知识测验。观察组则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1)听: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多稳定学生的情绪,通过讲述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中的有趣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专注于教学内容的听讲,首先对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有个大致概念和框架[2]。2)看:“看”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情,由于近些年来技术和设备发展速度加快,教材的更新已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客观限制了学生对临床先进检验设备及检验方法的认知[3],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医学检验科实地考察,认真参观检验设备、检验人员的操作。3)做: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创造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检验科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着重讲述检验需要的注意事项,教师及时指出其中不规范的操作,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其次将医学检验实践操作列入成绩考核,设置“职业素质拓展课程”[4],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与医院合作,为学生创造进院实习的机会;设立专门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练习检验操作的机会。4)思:学会思考才能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自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沟通,再次进行深入学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学准备工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导教学、课程反思等五个方面,每方面包含5个项目,总分100分。对比教学成果,借鉴改良CIPP模式,分为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等四个方面[5],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其中背景评价包括教材准备和教材处理,投入评价包括教材讲解、实践指导,过程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流程,成果评价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教学质量

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教学成果

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篇2

物理实验教学若仅仅按教师既定的方案进行操作来完成实验,虽然能较快速、准确地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但远远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促使实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根据笔者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实验教学环节的建构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益.

1重视实验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决定着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学生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出示一个未知阻值的待测电阻,问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测出它的阻值?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容易得出实验原理R=U/I,由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需要选择实验的主要测量仪器是什么?(电压表和电流表);(2)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测量仪器?(让学生对比、归纳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异同点);(3)如何才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进行多次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在电路中添加滑动变阻器);(4)根据实验原理及以上的思考过程设计并逐步完善实验电路图.

通过实验设计环节的建构,学生不仅清楚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还将实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逐步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完成实验操作提供保证.

2重视实验操作环节,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进行物理实验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操作规程,更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弄清实验操作的机理,领悟实验操作的科学依据,增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设计、 实验器材的选择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作以下分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为什么要断开?(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为什么要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达到最大,应如何移动滑片?(3)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逐步理解实验操作的理论依据,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化、细致化.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

3重视实验数据分析环节,提高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

初中生的实验数据分析的习惯和能力还没形成,往往只重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而忽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测出实验数据后即认为已经完成实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数据搜集、分析处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测出电压和电流值、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后,还可以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做如下引导:(1)做出电流和电压关系图像即I-U关系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2)分析I-U关系图像,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的电流值改变时,其电阻阻值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通过上述的有效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的电流值改变时,其电阻值保持不变.这样学生加深了对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又容易得出导体电阻值的大小与其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的电流值大小无关,即R=U/I是电阻的计算公式而非决定因素.而对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的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或错误数据,应协助学生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防止学生根据结论来修改实验数据.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实验数据的搜集、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函数图象和函数关系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视实验拓展环节,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将拓展实验引入实验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机会,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部分实验小组已较快完成实验,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拓展实验:探究“灯丝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会发现灯丝在不同的亮度下电阻值发生变化,且灯越亮,灯丝的电阻值越大.将此实验结果与此前电压、电流改变而待测电阻值不变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灯丝电阻值变化的原因.

通过实验拓展环节的建构,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并且将原来测定型实验升级为探究型实验,对学生实验探索发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学习,把要学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5重视实验的课外延伸环节,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实验教学的内容创设新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方案来创造性解决问题.

篇3

1.1不注重个人保护试验前不戴手套,手直接接触血样本;在等待试验反应过程中不脱手套使用手机;头发过长,偶然无意识戴着手套捋头发;嫌麻烦短暂离开实验室不脱手套;在实验室吃食物、喝水。

1.2排标本时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别、床号、抽血时间等检验信息,张冠李戴,直接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1.3本科室目前没有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患者基本信息必须手工录入。在录入患者基本信息时,看不清的信息凭主观感觉和猜测录入,导致信息错误,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成批录入检测项目时,偶然会输漏或输错检验项目。

1.4分检标本时看错检验项目,例如把抗-TB看成抗-TP,等到发报告时才发现,造成试剂浪费。

1.5同时做几项试验时,取出所需试剂反应板条后把余下的随意放置于试验台桌面。由于反应板条较相似,等到试验结束后收捡试剂时不能确定反应板条是否放对相应试剂盒中。没有查看每盒试剂的有效期,偶尔有使用过期试剂。

1.6试验过程中加错、漏加、或少加酶结合物、显色剂及底物,造成质控孔和阳性对照孔呈阴性反应,导致试验失败。

1.7操作不规范,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移液枪没有垂直悬空加样本,而是倾斜沿反应孔边缘加入,易造成假阳性结果。洗板时注入每个反应孔洗涤液过满,洗涤液溢出导致污染周围反应孔。使用酶标仪时不理解cutoff值的意义,影响结果判断。不注重质控品的检测及分析,只注重阳性孔反应,认为只要阳性孔做成功了本次试验就是成功的。

1.8操作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时不了解仪器原理及操作流程,错误操作导致试剂浪费,增加检验成本。

1.9应临床要求随意修改检验单的信息,如送检日期、检验日期、送检医生等。1.10实习目的不明确,不善于独立思考,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手工操作较多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都在本科室免疫实验室检测,带教教师应对刚转入的实习同学强调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做好自我保护。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说,实验室操作间是一个污染区,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手套、帽子、口罩、防护镜,穿好工作服,以免发生实验室感染。不可在实验室内吃食物、喝水,工作人员头发不能过长,以免影响试验操作。离开实验室必须脱掉手套和帽子,进入时重新戴上。带教教师以身作则,时时叮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2.2带教教师先做示范,告诉实习同学如何“三查三对”编排标本,讲解排错标本所至的严重后果,然后在一旁观看,让实习同学亲自编排标本,做到放手不放眼。标本信息与检验申请单不相符合时应立即与临床沟通,并做好相应记录。

2.3在没有LIS的医院,检验单的输入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实习同学普遍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承担起了大部分输入工作。带教教师应先向同学介绍本院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对于不明确的信息可打电话到科室询问或请教教师,带教教师在发检验报告前必须再次核对,以免出差错。

2.4在培养实习同学胆大心细的同时,也要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容易混淆的检测代码,带教教师应详细讲解,注意核查。

2.5同时做几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取出所需试剂反应板条后应立即把剩余的板条放入对应试剂盒中,或在装有板条的袋子外用记号笔注明试验名称,以免放错。每次试验前都要检查试剂盒的有效日期,过期试剂不应使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6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步骤较多,反应时间较长,不止一种试剂,因此最好每次试验前准备一张纸来记录每步试验的时间及加入的试剂名称及剂量。带教教师在一旁鼓励和监督。不可因担心实习同学操作时会出错,动作慢,凡事亲力亲为,减少他们的动手机会,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挥。

2.7带教教师示范操作一遍试验给实习同学看,同时详细解释试验原理、操作流程、干扰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其操作,并在一旁指导,使其达到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空余时间可让实习同学学习相关试验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不懂的地方详细解答。判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不能以肉眼判断为依据,每次都要用酶标仪检测,避免弱阳性结果发生误判。同时,每项实验cutoff值计算方法不同,教师应教会实习同学学会看操作说明书,掌握S/CO值计算及如何判读结果。加强质控意识培养,每批检测均要求做质控,从如何看质控图到判断质控结果是否在控及失控结果如何分析和处理,都需要耐心指导。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每份检验报告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意义和对患者的切身利益关系,从而自觉执行每项操作规程。

2.8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2]。在操作这些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前,应要求实习同学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原理、方法、性能,样本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措施,操作注意事项,仪器保养等方面的内容,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计算机使用管理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实践操作仪器[3],处理一些常见仪器故障。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技术;一体化教学;教学计划

[DOI]10.13939/ki.zgsc.2015.15.146

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是化学工艺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和化工生产小试工作奠定基础。化学实验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需的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是:①了解化学实验的类型和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②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③能正确理解各类实验的操作原理,熟悉掌握各类实验操作技术;④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各类试验性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⑤学会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正确科学的表达实验结论,规范的完成各类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师与实习操作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想象力,似懂非懂,只能死记硬背,难学易忘;实习指导教师在实验室负责实习操作,学生虽然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分隔,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只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无法形成系统的操作技能。由于理论和实验操作相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主动性难以调动,学习化学实验技术的方法和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只有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才能消除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在教师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情景和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然后更多地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

在化学实验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习操作一体化很有必要,而且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化学实验技术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1 任课教师的选用

一体化教学能发挥其显著特点,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师是关键。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还要是“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即应具备教师的“三术”――学术(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精湛的操作技能)、艺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一套娴熟的技能技巧)。“双师型”教师在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时,艺术性(课堂教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无数事实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有人说,一堂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课,应该表现出哲学家的雄辩、科学家的严密、演说家的魅力、艺术家的激情和幽默、军事家的指挥组织才能。一个“双师型”教师如果不掌握教学艺术,虽“嘴功”很强,“手功”也很强,但他的教学一定没有吸引力,何况中职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场所)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教师不能很好驾驭一体化教学以失败告终也屡见不鲜。

2 教学场所、设施的配置

一体化教学场所除有充分、先进的实习仪器、设备、工具和实习材料外,还应设置讲课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供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授课用;有效的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教学、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施。

3 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体化教学计划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制定。总的计划要按课题进行编排,而每个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要做出详细的计划。专业理论课时合并在实习操作课时内,总称为一体化学时,应占教学学时的50%~60%。

针对中职学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化学工艺专业《化学实验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理论与实习操作一体化的探索。将化学工艺专业的《化学实验技术》教材根据学校具有的实习实训仪器的设备情况,结合后续进行的《化学检验工》实际操作工考培训的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物质的物理常数测定技术、混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物质的制备技术、物质的定量分析技术等五个部分。理论与实习操作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3.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器皿的名称、用途、洗涤及干燥方法;②熟悉实验室常用量器的使用及试剂的取用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250ml、0.5mol・L-1H2SO4溶液的配制方法

3.2 操作流程

先讲相关理论知识,再讲解课题,练习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目标要求,然后操作示范,最后是指导练习,课题结束做分析总结或考试验收。

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围绕课题练习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以一体化教材为基础,拓展到其他基础课的相关内容,要作清晰透彻的讲解说明。讲解常用玻璃仪器应抓住主要用途这一要点,突出实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各种玻璃仪器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了直观性的优势。学习初期,开展的《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技术》大多是基础性的,需要讲的内容多,讲授理论知识所用时间比例较大;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深入,学生积聚的知识量逐渐增加,讲授理论的内容相对减少。所讲知识必须确保课题练习的正常有效进行,不可过于简化。理论知识讲解与操作技能训练循环交叉,逐层递进是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如:讲化学试剂的取用时,先讲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作固体试剂取用的操作示范,再指导学生进行固体试剂取用练习,最后讲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于有了固体试剂取用的经验,可由几个操作规范的学生示范液体试剂取用的操作,再启发学生如何取用5ml液体试剂的操作方法。如此交叉往复讲解、讲课、演示和实验直观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做,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增强。

3.3 操作示范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一是分解动作阶段:把课题练习的操作过程从头至尾分解成若干步骤,边操作演示边讲解其要领和注意事项。如:本课题的能力目标,配置250ml、0.5mol/L的硫酸。通过计算得知,浓H2SO4的体积为6.8ml,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8ml浓H2SO4溶解,其关键步骤是:先加水,后加酸,千万不可颠倒步骤,接着溶液转移、洗涤,最后定容摇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要慢,让学生看清楚,讲解应详细、明确,特别是关键步骤,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做特别的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操作的基本方法,以便开展练习。

二是系统熟练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课题,练习应达到的水平,动作熟练,操作规范。

指导练习是学生由技能形成到熟练提高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巡回各练习之间,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要及时纠正,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达到理论与实习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肢体语言 艺术效果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29-01

英语是一门学习英语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对课堂肢体语言艺术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一、课堂肢体语言艺术实践必须以学生发展为前提

小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未来打基础的,无论运用怎样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都应当是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展为前提。课堂肢体语言艺术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是无可非议的。所以,肢体语言都应当能够刺激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最根本的目标。笔者思考怎样运用肢体语言,运用怎样的肢体语言在学生的发展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身体部位的内容时,学习手,师生共同去摆摆手;学习身,师生共同活动活动身体;学习嘴巴,师生共同去张开嘴巴,要么就大声一读,要么就爽朗一笑;学习眼睛,师生就共同转动眼珠。不仅是师生之间比较简单的肢体语言的交流,也融洽着师生之间课堂教与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减少了诸多的课堂组织时间,促进课堂教学利用率的最大化。再比如,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出现了闪光之处,无论是一个简单的触摸,还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眼神,对于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是莫大的欣慰参与学习。

二、课堂肢体语言艺术实践必须以艺术手段为基本

平时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肢体语言不艺术,有时也是不可能去获取正面效应的。这就说明:课堂肢体语言艺术实践必须以艺术手段为根本。怎样达到以艺术手段为根本,首先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肢体语言要艺术,当教师全身心地运用肢体语言时,会赢得学生爽朗的笑声,能够给学生以启迪。譬如,小学英语词汇里有不少动物的词汇,有着不少的关于动物简单活动的句式。教学时,作为老师肢体语言必须充分运用,多是些充满艺术形式的应用。小学生接触“兔子” (rabbit)时,作为老师可以将两只手的手指变成两个V形状的字母,然后直竖在头的左右两侧再去抽动嘴巴,或者有意识地蹲下身子,前后跳动两下,付诸于rabbit的范读,那么,小学生会出现怎样的学习情感和姿态?英语教学需要学生接受更多英语文化的熏陶感染,肢体语言可以传递语言信息,促使学生受到比较理想的熏陶。如“dog”在英汉语言中表达的文化意义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我们在教学时,完全不需要去枯燥乏味地讲解,而是利用英汉语言的诵读或者就是肢体语言的表演,特别是肢体语言的表演效果特别显著。学习“dog”时比较充分地围绕“Is this a dog”的句型,应用多种肢体语言,将英语文化表演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的感染是比较深刻的。

三、课堂肢体语言艺术实践必须以良好氛围为标准

英语课堂教学肢体语言,应当是教学双方肢体语言的互动,不应当完全是教师肢体语言的传递,这就从相关意义上说明,教师肢体语言必须以一定的艺术去引起学生的互动,保持良好的气氛。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肢体语言传递,必须处理好这样的关系,教师肢体语言应为所有学生接受。一些教师针对某个学生的不足,往往投诸于肢体语言,使全体学生莫名其妙,反而将课堂教学秩序弄得很糟。也有教师为了达到对个别学生的鼓励目的,莫名其妙地激励,学生感到老师的虚伪,对此肢体语言不是那么乐意接受。所以,老师肢体语言一定要体现出真诚,以诚相待的肢体语言才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因此,课堂教学,为了真诚,为了课堂和谐,笔者总坚持肢体语言的到位,力求做到不带任何虚假的色彩。譬如,英语课堂教学会经常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表演,表演中,学生的体态动作往往显得比较生硬,也有的显得比较做作;表演中,教师也想去参与,但教师在表演中又很明显地带着成人化的色彩。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肢体语言都不给人以艺术化的感觉。所以,这种课堂表演,最好是宁缺毋滥。如果着实需要进行表演,最好是预先进行彩排,那样的肢体语言就会让学生置身于表演的情境。也许有人对此会有抵触情绪,学生的激情、即席表现又怎样去得以体现?不要去苛求学生。但笔者以为,没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表演,学生肢体语言传递的发展又从何而来?

英语课堂教学之肢体语言的传递,对教学双方而言应当随便不得,也应当说是马虎不得。这里教师在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应切实思考肢体语言的应用策略。对教师来说,为了学生的一切,需要探讨课堂教学肢体语言的艺术;为了一切的学生,更需要以恰切而又温暖的肢体语言去暖化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4).

篇6

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前检验科组织学生学习检验科工作制度、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检验科工作制度、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急诊危急报告登记制度。并由带教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给学生强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遵纪守法,有强烈的责任心,讲述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细节,通过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检验科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在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好每一份工作、服务好每一位病人的同时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清醒认识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将会给医院、科室以及个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带教老师要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渊博的医学检验知识

教师的带教效果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师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起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的表率作用。社会在进步,知识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前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问寒问暖、知冷知热,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理解支持。这样,学生对你所带教的专业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变传统的灌注式学习为互动式交流学习

多数实习安排都是临床检验在先。临床检验是检验医学的基础,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在血细胞室和生化室实习,有些同学只学会了仪器的操作就认为已经万事大吉,遇到异常结果或仪器报警就束手无策。为此,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变传统的灌注式学习为互动式学习,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难点和疑点问题时,应精心巧妙地设计适当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纠正,并由浅入深地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现教师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求带教艺术的进步和带教效率的提高。

4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掌握共性,找出个性

在骨髓形态学检验的带教中,应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掌握共性,找出个性。先让学生掌握正常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及各系统各阶段细胞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学习贫血和白血病检验,这时学生已对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各种贫血时血细胞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白血病检验,应清楚急性和慢性的定义,前者是血片和骨髓片中主要以原始幼稚细胞增多为主,后者是接近成熟或成熟阶段细胞增多为主。再找出各种原始细胞形态的不同及鉴别的组化染色。对于慢性白血病细胞已趋于成熟或已成熟,形态特点明显则易辨认,较急性白血病容易诊断。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的实习,同样要求学生先掌握各种细菌在菌落形态和生化反应方面的共同之处,再找出各亚型的特点和各种细菌的血清学特点,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实习效果。

5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练,勤奋求实,开拓创新

检验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实事求是勤学苦练。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际操作,看着老师操作很简单,自己就不动手或知道操作过程就认为已经掌握,而且也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个别同学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遇此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科室组织的每周一次的专题讲座和各专业组组织的小讲课加强理论学习。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培养勤学苦练的精神。

6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每一张报告单都影响着每位病人的诊断治疗,甚至生命。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每个标本的接收、分检、病人信息的录入、检验、结果审核、报告签发、结果保存等每个环节都要细心认真有强烈的责任心,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不能有一丝的疏忽,否则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7加大考核力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篇7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改进,逐渐由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改进,首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想法和建议,仅供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方法 实践 创新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可惜的体育锻炼过程。在这个个过程中,只有当教与学的方法互相协调、配合恰当时,才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当前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这也是有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对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感到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注重形式,实效不佳。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为了体现全新的教学,把在平时体育课上很难见到的高、尖、精的道具搬到体育课中,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效欠佳。在教学实际中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正确的,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

(二)偏重技能、轻视能力。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抑制。

二、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多年来,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完善大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提升学生的顽强意志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压力,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能有效的磨练和提升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能升华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就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存在,根据学生体育认识水平、兴趣爱好、体育基层、学习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来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向导、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体育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经过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大学体育课中加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一个篮球中灌篮动作的分解动作示范,体育老师不可能用慢动作一点一点完成。但是在计算机里就可以把这些复杂动作简单化,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规格难度的技术示范和分解示范,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里进行技术比较,纠正和改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开放式”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不是简单的指在体育课上给学生设置自由练习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练。而是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所构建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在体育学习中让学生大胆的去切身体验和探究,只有这样,才是在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

(三)合作竞争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搭建平台。使学生在群里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评价他人。通过培养学生永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具备了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从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善于合作并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德育情感教学方法

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争创世界佳绩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参加锻炼、长大后为祖国争光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来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而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应采取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运,马国强,于剑锋,林萍.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

[2] 武文宇.在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中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05.

[3] 严红.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但是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基础,完善实验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因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教学当中必须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实验教学并不是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来获得新知识,而是教师演示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学习模仿的状态,而不是进行思维的锻炼和创新,教师也没有明确实验教学的观察目标.甚至于一些学校在实验教学中流于形式,学生早早就知道了实验的答案,在实验之前就写好了实验报告.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注意观察实验的过程,没有掌握实验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实验教学既不能深化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根本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1.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梳理现有的教学内容,明确这些教学内容当中有哪些适合开展实验教学,适合采取何种模式的实验教学.另一方面, 要根据确定好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并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当中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形式,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组织形式.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应出现的情况,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科学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明显性原则.

2.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必须要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验的机会,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教师可以将实验转化为动画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法,还原整个实验的过程.

例如,在燃烧实验中,教师可以将木条的燃烧与镁条的燃烧进行对比,将两种实验过程分步骤展现在屏幕上,并详细说明两个燃烧在速度、发光、烟雾、气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总结出镁这种物质的燃烧特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燃烧的本质,也能够对不同物质的燃烧差异有一个认识,进而对燃烧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实验的过程中也要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现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过于烦琐,不利于实验教学,因此必须对这些实验进行优化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篇9

1.教学方式和理念落后

我国现在的艺术设计分类还比较模糊,教学的理念方式还离不开书本的理论灌输,而艺术设计确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问题主要存在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动手实践,教学理念不够前沿,相关的专业内容狭隘,教学方法单一等等问题。且同时在西方艺术设计教学的不断流入,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没有做好对各种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冲击的准备,导致往往不论优劣照单全收,于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现象时有发生。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

现行的教学体系中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科类院校,另一种是工科类院校。前者偏重于美术理论和美术实践教学的训练;后者则偏重于专业技术实践训练。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文科生考进专业美术院校,很难得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培训。理科生考进工科院校又得不到美术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训练,对美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他们就业的主要障碍。我们应打破这个现状,将审美与技术相结合。在艺术院校设立相关工艺实践课程,在工科院校设立更多的美学鉴赏和美术实践培训,甚至于建立院校之间的长期交流关系。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更好的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3.层次性教学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于其他专业同样有职中,职高,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目前也出现了与其他专业同样的问题,即盲从追求高学历,而忽略了各个层次的不同优势,忽略艺术设计这门专业在实践的重要性。

二、对西方优秀艺术设计理念的借鉴与吸收

20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不断的探索与借鉴。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断地融入西方的设计学术理念,力争创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现代设计。构建的“工艺与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底蕴、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想象能力几个因素的相互结合,造就了包豪斯的艺术与工艺融合的设计理念蓬勃发展,包豪斯其实用且不乏鲜明的艺术风格让它在世界艺术潮流具有一席之地和广泛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民族,这一特点与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暗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可能也是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更容易接受包豪斯设计特点的原因之一。西方优秀的设计理念的融入,为我国艺术设计这一专业提供了广泛的借鉴,与宝贵的经验,这可以使我国设计专业领域少走许多弯路,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一条独立创造的设计之路。三、艺术设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1.在共同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延展性、思维创造性、自主学习和自主审美分析性。

2.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教学及艺术教学等教学内容。保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创造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开设专题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采取以传统文化为面,地域文化为点,以市场经济为线的点、线、面式教学。在充分了解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力度。

3.加大对市场材料科学认知,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很快,我们必须让学生及时掌握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在设计中熟练运用它们并创造出集艺术与科学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4.加强实践实习专题课程,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强综合能力,将专业设计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合二为一,让学生走出去,在真实的市场背景中实践,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运用、检验和提高,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篇10

体验式故事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念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亲身介入活动,通过体验激发幼儿情感,使幼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指导幼儿个人的生活活动,使幼儿形体、情感、知识、技能参与并内化的过程。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体验的情境,引导幼儿亲身介入故事活动,理解和体验故事内容及情感,帮助幼儿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进行双向迁移,使得幼儿的情感、知识和技能得到内化的教学活动模式。体验式故事教学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体验的双主体性

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中体验的主体既包括幼儿也包括教师。

从幼儿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由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供给幼儿丰富的体验途径。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和体验,使情感、能力等得到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对对整个故事的基本思想、内容、内涵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故事内容主旨及情感基调,为幼儿的体验做好情境的创设及正确的引导。一个成功的故事教学活动,只有教师首先理解故事,被故事打动,才能使幼儿感动,这是教师的“前体验”过程。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体验、参与活动,教师以平行指导的方式讲授、穿插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幼儿一起实践,产生新的体验。在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中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2.体验的多层性

(1)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中体验

这是一个最初层次的体验,是促使幼儿情感发生、发展的起点。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布置一些墙面或实物操作的故事环境,如用画有故事情节的卡片布置一个“故事区”:在一些醒目的活动场所或装饰画中添入相关的故事情节:易于幼儿操作的活动卡(画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卡片,让幼儿用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在区域放置绘本版幼儿故事用书(幼儿识字较少,图画直接易懂)等等。利用这些直观、生动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幼儿在初步感知中激起情感。

(2)在以游戏为主的多种活动中体验

这一层次的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仔细揣摩故事人物心理活动。相对于第一层次的体验途径而言,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故事表演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途径,它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分段表演和角色活动这三种类型。教师利用虚拟的故事情节为幼儿提供头饰、道具等,创设游戏的氛围和场景,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不应过多的干涉或指导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让幼儿有充分想象、自由表达的机会。另外可以开展艺术活动,如音乐活动,选择一个与故事主题契合、适合幼儿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充分利用肢体表达情感: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给幼儿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只进行间接指导。

(3)在实践中体验

这是体验的最高层次。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在认识活动的参与过程下,以原有的情感为基础,产生对于自身而言新的情感、知识和技能。这是主观内省的过程。如在《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的体验具体可设计成:为班上某位小朋友过生日,对他说些祝福的话,送上生日礼物,唱生日歌,一起吃生日蛋糕等。这时幼儿不再是故事中的虚拟人物,而是真实情境中的个体,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在实践中情感得以升华。

3.虚、实结合的契合点

体验式教学要求虚实结合,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同样包括虚实两方面。“虚”是指幼儿需要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故事的情感基调、人物心理活动等。“实”是指幼儿在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过程中,在生活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

做到幼儿故事虚拟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结合的前提是要找准虚实结合的契合点。契合点的确定在于准确把握虚拟情境中所蕴藏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与这些内涵相吻合的情境,而不是故事虚拟情节的简单复制。如《孔融让梨》这个传统故事,关键的虚拟情境是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但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简单复制情节已不可能引发实际冲突。要把握这个故事中谦让、友爱的内涵,设计的真实的情境可为:幼儿在共同游戏时分享心爱的玩具,让幼儿体验发生冲突时的不快,体验谦让、与同伴和睦相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