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11 14:1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学生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2、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6、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7、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1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2、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13、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14、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17、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8、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1、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5、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1、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7、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38、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0、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4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4、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45、勤动笔墨勤看书。
46、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4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8、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49、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50、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2、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53、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54、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奥斯特洛夫斯基》
5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6、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57、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58、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5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1、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6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6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65、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66、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6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6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9、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7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71、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7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3、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论青年》
74、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75、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篇2
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多种适合小学生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方法,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兴趣。教材中蕴含的成语与名人名言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好好利用。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中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课前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激发兴趣。结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学模式的开展,我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与记忆同步进行。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有关父母恩的文章时,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学习珍惜时间这方面的文章时,可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的名言,并举例将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这两种行为及其结果作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行名言的积累。
二、几种有效的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遇到成语与名人名言可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一些成语或名人名言,学生即时记录在本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师面前表现一番,这是展开成语和名人名言积累的良好契机。于是,我就利用竞赛背诵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成语,让生生之间互背,小组之间比赛背,男女生之间竞赛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成语的平台,使他们在竞赛中增强自信,提高语言积累的兴趣。
诵读记忆是积累成语的重要方法。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一些优美词汇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库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让学生乐于背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用归类法将背诵后的成语进行整理,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
2.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与课堂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加之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句;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信息,辅助学习;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
3.书写中积累。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写字质量,要求学生扎实打好写字基础。书写的内容有很多,成语和名人名言便是其一。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书写时由描到摹,由少到多,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写美观。同时,在班级中同步开展书法竞赛,增强语言积累的效果。
篇3
1、解决学生认识问题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我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在用书面语言说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敢写就成,慢慢的学生就有话说了,自然就不怕作文了。
2、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回写作的信心和写作兴趣。①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领略自然风光,丰富感性知识。春天带着学生去爬山;夏天领着学生去赏绿;秋天让他们去品味丰收果实;冬天让他们去读白雪、悟寒风。引导他们五官一齐开放,多渠道、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返校后,引导学生大胆加工改造、想象出一幅美妙的立体画面;或是鼓励学生课前五分钟讲一件新鲜事,或是举行“假日趣闻”报告会……为写作积累素材,常言说的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平时不积累,到真正写作时说什么呢?②在阅读中积累。学生光积累生活还是不够,还得在阅读中去积累,鼓励学生多读名篇佳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语感,就如生活中的李阳英语一样,要鼓励学生多读、快读,以至于达到脱口而出,解决怕难情绪,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名言佳句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把它摘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而且时常拿出来读读、看看,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知识。③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作中,除了写现实的现象以外,还要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十分必要的。
3、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作文应当写学生的真实感受,应该是有感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手中笔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周记、记可说之事,说想说之话。但是由于工作忙,对学生所写周记、日记,不能一一批改,在这一方面就采取读读周记的方法进行,即每节语文课前用三分钟时间,让一两个学生把自己的周记在全班诵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胆识;二是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真人真事,因为只有真实的才会感人,只有真实的才可写,三是鼓励学生会摘录写真情实感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质疑兴趣方法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质疑,是求变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一、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造力。
新时期、新形势对学生提出新要求,没有创造力的学生,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迈开创新思维的步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努力质疑、尽力解疑的过程中,突破思维的惰性,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为进一步提升创造力奠定基础。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促使学生经常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会让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这样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必然会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
3.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培养质疑能力,学生会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试图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里就会再现解决问题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并努力使之运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使所学知识与所需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使原有的知识得到重组,丰富知识结构。
二、充分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1.以“名言”为引导,有效激励质疑。
初中生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易于激励。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有关质疑的名言及事例,来激励学生质疑。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就曾组织过一场让学生谈质疑的交流课。笔者首先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接着鼓励学生讲讲关于质疑的名言。有学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笔者笑着予以赞许,之后,学生更是纷纷踊跃举手要求发言。在交流中,笔者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师生间的共同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质疑对于学习重要性,全方位地调动质疑的积极性。
2.以“氛围”为条件,有效激发质疑。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平等、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更加愿意质疑,更加愿意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营造氛围过程中,要做好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将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化作激发学生质疑的动力。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可笑、低层次的问题,教师也要持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改正和保留,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
3.以“鼓励”为重点,有效勉励质疑。
教师要通过鼓励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乐于”提问,由不善问到“长于”提问。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质疑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质疑,产生新的领悟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要投去赞许的目光。即使学生的质疑行为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或问题提得毫无意义,但教师也要先给予鼓励,赞扬他敢于发问、勇于质疑的勇气,之后再给予点拨、启发。可以说,教师每一句鼓励与宽容的话,都会给学生带来质疑的力量,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展现个性。
三、教会学生有效质疑的方法
1.依据文章矛盾特点来质疑。
教师在指导学生质疑时,可以依据课文之中内含的矛盾展开质疑,因为文本中的矛盾就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一定要紧紧让学生抓住这些矛盾,鼓励学生质疑,确保学生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笔者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就针对结尾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明显就是一组矛盾词语。笔者抓住这一对词语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想象作者为何如此遣词造句。在引发学生大讨论后,笔者再点拨:因为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所以没有人关注他。这样,谁又能真正地知道孔乙己是死了还是活着。因此,只能说“大约”;但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假如有一口气,他哪怕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过,看来孔乙己并非“也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
2.依据文章比较来质疑。
有比较才有鉴别。培养学生的比较质疑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比如《故乡》这一课,课文中写少年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跟“我”讲话无拘无束,滔滔不绝。而中年的闰土外貌与少年时大不相同了: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见到“我”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与往日的滔滔不绝完全不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少年与中年的闰土简直判若两人。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先后变化,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闰土在二十年之中有如此之变化?这变化表现在哪儿?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3.依据文章盲点来质疑。
文学作品讲求艺术性。在许多作品的字里行间,作者出于构思炼意和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会省略许多内容,形成作品的盲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盲点来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最后一课》的结尾处有这么一段文字: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篇5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性拓展性阅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是从名著中选出的。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尽录,原著中一些精彩情节无法展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读原著,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适时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的历史,介绍诸葛亮的智、刘备的贤、关云长的义,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作者的原著《三国演义》,使他们对作品有了整体的认识,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一本语文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书里的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上下工夫。为了唤起学生阅读欲望,我们要努力在班级营造一种幽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图书捐献出来,成立班级图书角。刚开始,可能有的同学舍不得把自己心爱的图书捐出来,怕别人损坏。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书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发挥作用。”“把好书藏起来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让学生分享别人阅读自己图书的快乐。 有了充足的书源,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晨读和自习课,读书时,播放几首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如“采百花酿甜蜜,读群书明真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思想内容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读物,根据内容深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读物,还可根据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的读物。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 们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博采众长,拓宽阅读面。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读过之后仍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要及时积累,可以采用“写作锦囊”、“精彩句库”等形式,让学生把文章中精彩的描写以分类摘抄、剪贴等形式记录在阅读笔记中,为今后写作积累材料。对于感受深刻的文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这样既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表达能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6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篇7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规律为每一位教师所熟悉。可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离主导地位而占据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习惯成自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深知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恢复教师主导面目,要立足于引导,开启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不至于在教师的“催眠曲”中昏昏欲睡,而是精神振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良师好比引路人,学问全在自己追寻。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想问题有“会想”和“不会想”的差别。“会想”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着力去自求解答。“不会想”就是习惯于接受既定秩序和现成答案,在自己面前似乎从来没有问题,一切都漠然视之。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问题,教会他们能联系地、辨证地思考问题,无论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是听说教学,其本质的、关键的环节是思维训练,是认识能力的训练,是学会想问题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观察习惯。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进行,让学生观察人、物、自然景色、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阅读习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文学百花园可谓“百花齐放”,但学生真正接触文学作品的可谓凤毛麟角。现在的学生积淀太少,缺乏语文功底,难怪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抱怨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老师产生共鸣。即将实行的新语文教学大纲也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规定。
3.写作习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作文内容陈旧,写法单调,虚情假意,甚至相互抄袭。犹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这些跟学生平时观察少、阅读少、写作少是分不开的,所以语文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习惯阅读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把观察阅读所得及时写下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写出很有创造性有见地的好文章。
学生在写作中应养成以下几种良好习惯:一是留心观察的习惯。作文要写得具体形象、语言生动、准确,离不开对事物的细心观察。观察事物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记录。还应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对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二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把当天的见闻感受记下来,长期坚持,既积累了作文素材,也培养了作文能力。三是摘抄名言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摘抄名言警句、优美文段的习惯,既能积累知识,又能为作文提供材料,对提高作文能力很有帮助。四是自我修改的习惯。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篇8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世界,他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心灵的体验,是习作最好的真实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充分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如组织学生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艺术节、科技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搞课题研究等等。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让他们积极动腿、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当学生在一起创造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时及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就会越积越丰富。学生习作的兴趣也会逐渐浓厚起来。
二、加强阅读积累
叶圣陶说:“果能善读,仍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刻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所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因此,教师应转变狭隘的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应将阅读的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课文相关的辅助资料,少儿科普读物,儿童寓言、童话、古诗名言,中外名著,优秀作文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方式也在发展,如网上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丰富积累,拓宽思路,以便“厚积而薄发”。
三、提倡自由作文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和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爱怎么飞就怎么飞。但是自由作文不等于放任自由,必要的指导仍不可少。每次习作给予一个大的范围,提些宽的要求,然后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自由构思,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四、求真与想象并存
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习作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是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由于学生年龄、性格、经历、审美情趣等各不相同,所以面对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同样是第一次当记者,有的同学感到当记者很辛苦,有的认为当记者很威风,有的认为当记者要落落大方,有的认为当记者要思维敏捷……习作指导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并感悟这种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鼓励
无数次面对沉闷的课堂,面对一双双无神的眼睛,我都会自然而然地问自己:我的学生怎么了?是他们笨,学不会,还是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出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路上实践着。课堂教学气氛时好时坏,而我却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前一段时间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终于找到了答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原来,我的孩子们需要鼓励。的确,好话人人爱听,更何况孩子啊!
一、鼓励是雨露,滋润孩子的心
以往面对学生的“不理睬”,我们做的往往就是埋怨与指责,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总认为一切的根源都是学生,我们总是忘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堂理想好课离不开鼓励。”我越来越坚信:正确的鼓励能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能高高举起双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水》一文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我就不断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就如在同学们朗读自己创编的名言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这样的点评:个性化的语言是金子,闪闪发光;个性化的语言是木,拔地参天;个性化的语言是土,扎实根基;个性化的语言是水,源远流长……而面对学生并不流利的朗读,我没有一句指责的话语,而是注意发现他们表现得较好的地方(“悦耳”“动听”)加以表扬,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再读一遍”,给了学生一个改进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学生创编的名言,虽然还尚且稚嫩,甚至有的还可能不着调,但我同样积极鼓励,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得当的评价、真诚的鼓励不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想无论说什么,这些都是属于孩子们的个性化语言,都是学生通过思索的收获,老师都给予了肯定与激励,使得每位学生的心里都充满了喜悦与自信。学生有了信心、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快乐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如果把整个教学过程比作是一台运作着的机器,那么教师课堂上的这些评价语言就是一种剂。教师灵活恰当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正是这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使整个集体在欢快的氛围中融为一体。
二、鼓励是阳光,温暖孩子的心
一直都很钦佩窦桂梅老师,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激情洋溢,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无穷乐趣。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我终于明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窦老师课堂教学中那一句句赞美的话语。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温暖孩子们的心,让他们有一种老师就是妈妈的感觉。因此,孩子在课堂里无拘无束、活泼开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心地将鼓励的话语更多地融入课堂中。《船长》一文的课堂上,教学伊始我用“真想倾听你们美妙的声音”给了学生充分的肯定。而当一位学生读完一、二小节之后,我又适时地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鼓励,实质上是给了全班同学又一次充分的激励,使得其他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鼓舞”。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赞美的技巧,不能盲目赞扬。《最大的麦穗》教学中,当有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展示自我时,我并不是简单地用“读得真好”之类俗套的话,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了针对性的鼓励评价。我对读得响亮、厚重的男生说:“你是位严肃的苏格拉底。”对读得柔声细语的女生说:“你是温柔的苏格拉底。”这样的赞美语在肯定学生阅读优点的同时委婉地告诉他们:你们还有着提高的余地,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谁不希望被表扬,谁不希望被赞美。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是那么的高高在上。试想,如果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被老师赞美、鼓励,他们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呢?窦桂梅老师曾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是啊,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阳光般温暖而亲切的鼓励,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使得他们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
三、鼓励是明灯,引领孩子的心
我想,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场所,是一个智慧迸发的场所。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情感的激励与涌动。教学之路一路走来,我用心领悟名师课堂的精髓,在反思中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中需要鼓励,当学生在课堂上徘徊无助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会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一样,照亮孩子的心,让他们找到前行的方向。记得在执教《最大的麦穗》的公开课中,同学们显得有些拘束和畏惧。于是我一开始就赞扬同学们读书很用心,接着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让同学们说说应如何朗读,同学们因为受到了老师衷心的赞赏,也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同学们能更加透彻地感受到句子所包含的感情,等孩子们交流完之后,我趁热打铁:同学们说得多精彩啊!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出色!老师真诚的鼓舞,使学生饶有兴致地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文本,课堂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鼓励的话语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同时也能为他们指明课堂学习中前进的方向。
篇10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做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手段,能够让英语的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可通过视频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古板的书本书面教学形式,也不喜欢教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通过视频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有声教学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模仿、去学习并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学习的内容,以实现教学目的。
此外,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要素是对学生的认可与肯定,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从中对其加以肯定。比如,教师出示一句英文名句:“Do not,for one repulse,forgo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ort.”让学生指出是哪一位名人的,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那么教师不能对其加以批评,应该鼓励学生下次努力,让学生多读名著与名言警句,争取回答正确,如果有学生答出是莎士比亚所写,那么就要给予该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并鼓励其继续努力,从而让学生充满信心,对英语的学习也就有更大的兴趣。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英语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积极主动的拉近,加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并多鼓励学生,转变其教学的观念等,在教学课堂中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并多关心后进生,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如果学生发言比以往出色,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其认可与肯定,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坐下”就结束,只需一句简单的“Good boy/girl”就可让学生极大的信心;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立即说是错误的,可委婉的告知学生,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已经很接近了,下次继续努力。通过教师的鼓励,能够消除学生一部分自卑的心理,让学生有学习好英语的信念与勇气,并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喜欢英语这一门课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设置英语学习小组,促进学生间的自主竞争
在高中英语中,词汇学习、阅读理解及写作等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此,教师可把学生分组开展自主学习,以10名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的人员分配要均衡,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每周开展一次小组之间的竞争,可通过听写单词、背书、竞猜及写作等方式来检验小组之间的自主习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同时,教师要给予有优秀表现的小组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其继续保持,而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小组,教师则要鼓励其继续努力,正确下次表现更好,并设置进步奖励,让学生更加有动力与信心。
比如,记单词教学课通过卡片将单词字母以拆分形式写在不同的卡片上,接着教师念出一个单词及其中文意思,如Confidence(信心),让学生找出这个词的所有字母,并正确的拼写,哪一个小组最快正确的拼写出来则为优胜组,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可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读给其他的学生听,并且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语句,加强其阅读理解的能力。此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外国名著中的经典句子,鼓励学生多提高口语交际与运用口语交际能力,在生活点滴中积攒,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词汇量与阅读理解的前提基础,一步一步形成写作的能力,刚开始可让学生从简短篇幅开始写,逐渐加大写作量,并且教师必须认真的评改作文,告知学生存在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优点与缺点,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