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明范文

时间:2023-03-14 05:2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说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性说明

篇1

一、语文阅读中缺乏个性化指导的表现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外阅读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遵循自己的思路,去对说明文文本获取自己独有的认知,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说明文一般共性要求比较多,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容易忽视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往往会用统一的阅读目标去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统一的标准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阅读说明文就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去阅读和理解,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更不能有创新的意见。

教师往往注意发挥语言文字训练功能,十分注重挖掘文本的内涵,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一些争议的声音视而不见。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没有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语文说明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语文阅读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计划阅读,一般是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和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从阅读任务到阅读的内容都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指导,但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全部由老师去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由选择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前提。在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内容,必须作到阅读的个性化。在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还必须做到老师的统一布置和学生的自由选择相结合。

1.从教学实际出发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巧妙的启发诱导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和个性品质飞扬,不仅能使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挑战本身也将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出发,是提倡个性化阅读的阅读的重要条件。

从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首先要在阅读中尊重文本。从教学内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既是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和要求。

从阅读的实际出发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具体的读书方法很多,如:朗读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默读有利于思考问题。不同阅读方法老师提供不同的阅读指导。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阅读内容也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落实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知识、阅历、生活、情感、年龄等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是有个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是阅读的直接动力和源泉,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决定阅读的效果。当学生对某个事物或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为取得成功而努力,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定要努力激发阅读的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了阅读兴趣,也就不可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也就更没有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说明文个性化阅读实践证明,合理确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探索并构建一个切合现代探究式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符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总体目标的个性化语文说明文阅读教育教学体系,让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彰显个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认识,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提高个人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说明文个性化阅读是在说明文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个性化阅读既有个性化的“教”,也有个性化的“学”,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对说明文阅读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效率性。

4.确立多元化的说明文阅读目标

篇2

2、把心收起来,不再招摇过市。

3、我们总是失去的太多,明白的太晚。

4、放不下手机,更放不下你。

5、希望你如锦绣山河,万人向往,却属于我。

6、总有一些东西,要用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

7、为遇见你,竟花光了我所有的运气。

8、原谅我不善言辞,但确爱你很真。

9、悄悄伸出手,和风击掌。

篇3

研究缘起:

我在做教师时,发现自己经常不经意间就冒出一两句“口头禅”,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

到市教科所工作后,在各地听课时,我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的纯粹属于教师个人的语言习惯;有的出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譬如在紧张焦虑之中,最容易口不择言,经常无意识地冒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词句……

“口头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有不少消极作用,如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容易导致学生分心或者造成他们厌烦的心理;使教师教学形象有所损害,等等。总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的或意旨:

通过研究,使“口头禅”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与矫治,进而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面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采。

研究方法:

一是调查法。听不同年级、年龄、学科教师的课共不下于20节,除采用一般听课方法,还随时记录上课教师“口头禅”的具体语词、频次、易境等,然后进行归纳,力求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二是访谈法,也可以是“沙龙法”。征询访谈对象对“口头禅”现象的看法,和他们商讨改变的策略,等等。有时还可以举办小型论坛,集体“会诊”。

三是文献法。可以以“口头禅”或“口头禅心理”、“口头禅与教师”、“口头禅与课堂教学”、“教师与语言艺术”等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到最多的有效信息;还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演讲学》、《演讲与口才》等书刊,其中应该有相关材料。

四是“实验法”。如果有条件,可以与心理老师等一起进行一些“实验”。如,一位心理医生请一个口吃严重者故意把话说得更结巴,结果一周后久治难愈的口吃现象大大减轻。仿此,亦可用“实验”,请“口头禅”重的教师故意多说,看此种不同一般的心理暗示能否起效。

研究程序:

先调查,后访谈;再结合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口头禅”现象进行多视角、多方位和多层面的观察、分析、比较,基本弄清一般成因、易发或多境等规律性问题,然后寻找、总结、概括应对办法或策略,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预计要用半学期时间。

研究预期成果:

除实现优化教师言语行为、改进课堂教学面貌等目的,还可以写作、发表数篇文章,如,《从优化心理入手,矫治教师“口头禅”现象》、《教师“口头禅”与教育理念》和《解“禅”:让教学语言“一身轻松”》等等。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课题(或其研究方案)大致有如下要素:

一是具体的对象指陈。最忌无的放矢,或者“的”虽有,却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的”的意思是靶心,靶心当然不是一个较大的区间,它应该是具体的、微小的和清晰的,我们要努力使之精准化。

二是现实的触动描述。即尽量写明研究的缘起。我主张,研究的触动最好不是来自于某一个理论,甚或来自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场,来自于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或困惑。倘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冲动”,那么,这项研究往往就能开展下去。

三是鲜明的意旨表达。你总要达成一定的目的,对这个(些)目的,必须思考明白,交代清楚。

四是可行的方法设计。“可行”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一般的道理或“方法论”上说得通,譬如,我上面提到的“实验法”,请注意,我特别加了一个引号,我们的研究必须慎提“实验”,因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学生),这是不可以随意加以“实验”的;加之“实验法”亦非普通教师乃至(像我这样的)专职研究人员所能运用,它有自身固有的难度,此处所谓“实验法”,不过是一个比方而已;二是这种方法对于研究者而言是合适的,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五是清晰的程序勾勒。即揭明研究的路径,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要尽力做到全局一盘棋,了然于胸。

篇4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现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准则》修订如下:

一、第二条“应按照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公开披露。”修改为“应按照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和招股说明书摘要,并按规定披露。”

“发行人向原股东配售股票(以下简称”配股“)应编制配股说明书,发行人向社会公众发售股票(以下简称”增发“)应编制增发招股意向书及增发招股说明书。”修改为“发行人向原股东配售股票(以下简称”配股“)应编制配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发行人向社会公众发售股票(以下简称”增发“)应编制增发招股意向书及其摘要、增发招股说明书。”,并在此前增加“本准则所称招股说明书摘要包括配股说明书摘要和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

二、第三条“招股说明书”修改为“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发行人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须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删除。

三、第六条“以免重复”前增加“对于曾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信息,如事实未发生变化,发行人可采用索引的方法进行披露”。

四、第七条第一款“经核准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之前”修改为“招股说明书披露之前”:“必要时须重新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修改为“必要时发行新股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五、第八条之后增加一条:

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六、第九条“应在承销开始前五个工作日将配股说明书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至少一种报刊及互联网网站上,”修改为“应在承销开始前五个工作日将配股说明书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同时将配股说明书全文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

七、第十条第二款“发行人应将增发招股意向书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至少一种报刊及互联网网站上,”修改为:“发行人应将增发招股意向书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

第十条增加一款内容:“发行人应将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已编制和在指定报刊刊登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的,不必制作增发招股说明书摘要。”

八、第十一条“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最小字号为标准6号字,最小行距为0.02.”删除。

九、第十三条“证券交易所”删除。

十、第十七条“确认招股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法律风险”修改为“确认招股说明书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

十一、第二十二条增加两款内容:“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十二、《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准则》中增加“招股说明书摘要”一章。招股说明书摘要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相关章节披露,并根据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具体修订内容详见《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第三章。

上述修订完成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准则》中相关条目编号发生变化,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中已做相应调整。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2003年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节、概览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六节、业务和技术

第七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第八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九节、公司治理结构

第十节、财务会计信息

第十一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第十二节、盈利预测

第十三节、业务发展目标

第十四节、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第十五节、前次募集资金运用

第十六节、股利分配政策

第十七节、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八节、董事及有关中介机构声明

第十九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三章招股说明书摘要

第一节、特别提示和特别风险提示

第二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三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四节、募集资金运用

第五节、风险因素和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节、本次发行各方当事人和发行时间安排

第七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以下称“发行人”),应按照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和招股说明书摘要,并按规定披露。本准则所称招股说明书包括配股说明书、增发招股意向书及增发招股说明书;本准则所称招股说明书摘要包括配股说明书摘要和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发行人向原股东配售股票(以下简称“配股”)应编制配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发行人向社会公众发售股票(以下简称“增发”)应编制增发招股意向书及其摘要、增发招股说明书。

第三条、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是发行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新股的必备法律文件。

第四条、本准则的规定是招股说明书披露信息的最低要求。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不论本准则有无规定,均应披露。若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不适用,发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修改,同时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五条、发行人因商业秘密或其它原因致使某些信息确实无法披露,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第六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并保证阅读方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对于曾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信息,如事实未发生变化,发行人可采用索引的方法进行披露,以免重复。

第七条、招股说明书披露之前,发生与申报文件不一致或应予补充披露的事项,发行人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情况,并修订招股说明书。必要时发行新股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招股说明书披露后至本次发行的新股上市前,发生上述情况的,发行人应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八条、招股说明书的编制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引用的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事实应有充分、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有关金额的资料除特别说明之外,应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或万元为单位;

(三)、发行人可编制招股说明书外文译本,但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招股说明书分别以中、英(或日、法等)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四)、招股说明书文本应采用幅面为209X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的纸张印刷;

(五)、不得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内容。

第九条、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表格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第十条、发行人配股,应在承销开始前五个工作日将配股说明书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同时将配股说明书全文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并将正式印制的配股说明书文本置备于发行人住所、证券交易所、承销团成员住所,以备公众查阅。

第十一条、增发招股意向书除发行数量、发行价格及筹资金额等内容可不确定外,其内容和格式应与增发招股说明书一致。

发行人应将增发招股意向书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并应载明:“本招股意向书的所有内容均构成招股说明书不可撤销的组成部分,与招股说明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行人应将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已编制和在指定报刊刊登增发招股意向书摘要的,不必制作增发招股说明书摘要。

发行价格确定后,发行人应编制增发招股说明书,报中国证监会备案。招股说明书应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上,并置备于发行人住所、拟上市证券交易所及承销团成员住所,以备公众查阅。

第十二条、招股说明书的文字应简洁、通俗和准确。

第十三条、发行人可将招股说明书刊登在其他报刊和网站上,但不得早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和网站上披露的时间。

第十四条、发行人应在披露配股说明书或增发招股说明书后十天内将正式印制的文本一式五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和发行人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十五条、发行人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招股说明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六条、主承销商应受发行人委托参与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对招股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招股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发行人律师可受发行人委托参与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应对招股说明书进行审阅,确认招股说明书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发行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验资人员及其所在的中介机构等应书面同意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由其出具的专业报告或意见的内容。

第十九条、特殊行业的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还应遵循该行业信息披露的特别规定。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十条、招股说明书文本封面应标明“***公司增发招股说明书(或配股说明书)”字样,并应载明已在境内上市股票简称和代码(若有)、发行人注册地、主承销商和副主承销商名称、招股说明书公告时间。

第二十一条、招股说明书文本书脊应标明“***公司增发招股说明书(或配股说明书)”字样。

第二十二条、招股说明书文本扉页应刊登如下内容:发行人中英文名称及注册地、境内上市股票简称和代码(如有)、本次发行股票类型、发行股票数量、每股面值、发行价格、预计募集资金量、发行方式与发行对象、发行日期、申请上市证券交易所、承销团成员、发行人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日期等。

第二十三条、扉页应当刊登发行人董事会的如下声明:

“本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本招股说明书,全体董事承诺其中不存在任何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发行人所发行股票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第二十四条、发行人应在扉页中作“特别风险提示”,提醒投资人关注发行人面临的突出风险。

第二十五条、发行人增发未作盈利预测的,应在“特别风险提示”中披露原因,并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第二十六条、发行人近三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发行人应在“特别风险提示”中作如下提示:

“××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发行人××年度的财务报告出具了有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等)审计报告,请投资者注意阅读该审计意见全文及相关附注。注册会计师已对该事项出具补充意见,发行人董事会、监事会已对相关事项作详细说明,也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第二十七条、招股说明书目录应标明各章、节的标题及其对应的页码。

第二十八条、招股说明书释义应在目录次页排印。

第二节、概览

第二十九条、发行人应在本部分起首声明,概览仅为招股说明书全文的扼要提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招股说明书全文。

第三十条、发行人应在本节简介发行人基本情况、最近三年及最近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盈利预测数据、本次发行概况及募集资金主要用途等。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三十一条、招股说明书应载明编写所依据的法规,发行人内部批准本次发行的程序,核准本次发行的部门。

第三十二条、发行人应至少披露下列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同时应披露相关经办人员的姓名:

(一)、发行人;

(二)、承销团成员;

(三)、发行人律师事务所;

(四)、审计机构;

(五)、资产评估机构(如有);

(六)、独立财务顾问(如有);

(七)、股份登记机构;

(八)、收款银行;

(九)、申请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十)、其他。

第三十三条、招股说明书应披露本次发行方案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一)、发行股票的种类、每股面值、股份数量;

(二)、定价方式或发行价格;

(三)、发行方式与发行对象:发行人若对投资者进行分类,应披露分类标准;分类中若有战略投资者,应披露其基本情况、与发行人的关系及配售的数量;

(四)、预计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

(五)、股权登记日和除权日;

(六)、承销期间的停牌、复牌及新股上市的时间安排(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的,可以某一时间为基准点计算);

(七)、本次发行股份的上市流通,包括各类投资者持有期的限制或承诺。

第三十四条、招股说明书应当至少披露与本次承销和发行有关的下列事项:

(一)、承销方式(包销或代销);

(二)、承销期的起止时间(注明如何计算起止时间,可不确定具体日期);

(三)、全部承销机构的名称及其承销量;

(四)、发行费用,包括承销费用、审计费用、验资费用、评估费用、律师费用、发行手续费用、审核费用及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应当列出主要的明细项目。

第三十五条、招股说明书应根据不同的发行方式,披露新股上市前的重要日期,包括:招股说明书公布日、发行公告刊登日、申购期、资金冻结日期、预计上市日期等。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三十六条、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有关章节披露。

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三十七条、发行人基本情况应披露注册中、英文名称及缩写,股票上市地,股票简称及代码,法定代表人,注册时间,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号码,互联网网址,电子信箱等。

第三十八条、发行人应简单介绍公司成立及历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情况。

第三十九条、发行人应以方框图或其它形式披露发行人的组织结构和对其他企业的权益投资情况。

第四十条、发行人应披露对其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以及其他主要股东的基本情况。若涉及自然人股东,应披露该自然人的姓名、简要背景及其所持有的发行人股票被质押的情况等。若涉及法人股东,应披露该法人的名称及其股权的构成情况,成立日期、主要业务、注册资本、所持有的发行人股票被质押的情况等。

第四十一条、发行人应披露其直接或间接控股企业的主要业务、注册资本、发行人持有的权益比例、最近一年基本财务状况(应注明是否经过审计及审计机构名称)等情况。

第四十二条、发行人若主要从事对外投资,应披露对外投资及其风险管理的主要制度。

第四十三条、发行人应当披露本次发行后公司股本结构的变化情况。

第六节、业务和技术

第四十四条、发行人应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有关章节披露。

第七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第四十五条、发行人应披露对其具有实际控制权的法人及其所控制的关联企业是否存在与发行人从事相同、相似业务的情况,并对是否存在同业竞争作出解释。

第四十六条、发行人对同业竞争的解释应包括相同、相似业务的客户、市场差别以及对发行人的客观影响等方面。

第四十七条、对于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发行人应披露解决同业竞争的措施。对可能损害发行人及其他股东利益的同业竞争,发行人应在“特别风险提示”中充分披露。

第四十八条、发行人应披露在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方面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发行人应披露律师、主承销商对发行人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和避免同业竞争措施的有效性所发表的意见。

篇5

关键词:海岛棉;经济性状;多元回归;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塔里木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2012年用406、432、408、410、426、S1、S5、S6 、S7、S9、S8、99-29、 S12、S16、S4共15个海岛棉亲本以及用亲本组配的36个杂交一代。

1.2 试验方法

2012年4月20日播种,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4行区,行长3 m,株行距配置(30 cm+60cm+30 cm)× 10.5 cm,田间管理同大田。于10月中旬收获小区中部生长一致的棉株10株,室内考种测定其单株有效铃数、单株无效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籽棉、单株皮棉等产量性状,取各小区混合皮棉样用HFP9000测定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值、强度等品质性状。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3-4]。还采用通径分析方法[5],分析该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数据分析采用DPS系统[6]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产量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的回归分析

以单株皮棉产量(y)为依变量,以单株有效铃数(x1)、单株无效铃数(x2)、单铃重(x3)、衣分(x4)为自变量,它们分别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故产量与4个产量因素间关系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b0+b1x1+b2x2+b3x3+b4x4来表示。下面2个方程是以试验数据资料算出的亲本(1)和杂交F1代(2)的线性回归方程:

y=-16.7403+1.0100x1+0.1241x2+2.9041x3+23.3560x4

(F=148.5307**) 决定系数R2=0.9835 (1)

y=-21.5319+1.0323x1-0.1472x2+3.6919x3+31.2741x4

(F=677.6900**) 决定系数R2=0.988793 (2)

对两回归方程的偏回归系数检验得知,两回归方程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能较好地反映皮棉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引入的4个变量:单株有效铃数(x1)、单株无效铃数(x2)、单铃重(x3)、衣分(x4)对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98%以上,说明这几个性状对皮棉产量是有用的。

2.2 亲本和F1代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分析

2.2.1 亲本和F1代主要产量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

通过相关分析分别得出亲本和F1代的单株皮棉与单株有效铃、单株无效铃、单铃重、衣分4个性状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亲本的单株有效铃数和单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简单相关系数达 1%和5%显著水平,说明这 2 个性状对亲本单株皮棉产量之间的作用较大,而无效铃对单株皮棉产量的作用不明显,衣分对皮棉产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F1代的单株有效铃数、衣分、单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 1%,说明这3个性状对F1代单株皮棉产量之间的作用较大,而另一个性状没有对单株皮棉产量起到较大的作用;亲本的单株有效铃数、衣分、单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达 1%,能够说明这3个性状对亲本的单株皮棉产量有较大的作用,而另一个性状并没有对单株皮棉产量起到较大的作用,F1代的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单株无效铃、衣分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 1%或5%左右,由此可知,F1代单株皮棉产量受这4个性状的作用较大。

2.2.2 亲本和F1代主要品质性状对单株皮棉的相关分析

把单株皮棉作为依变量,以整齐度、强度、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为自变量,通过相关分析分别得出亲本和F1代的单株皮棉与其各个性状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亲本的整齐度达5%显著水平,说明该性状对增加亲本单株皮棉产量有显著相关,其它 4个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的作用不明显, F1代的马值、强度简单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说明马值对F1代单株皮棉的产量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其强度对产量值具有较大的负向作用,其他性状对单株皮棉的产量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由此可知,皮棉的产量在马值越大,强度越低的情况下越高;单株皮棉产量受亲本的整齐度和上半部的平均长度的作用较大,其偏相关系数都达5%左右,而其它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的作用不明显;F1代的马值对单株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 1%显著水平,说明该性状对F1代单株皮棉产量之间的作用较大。

2.3 主要产量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通径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农产量状对小区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对 4个产量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株铃数、单铃重对亲本单株皮棉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位于前两位,衣分次之,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这表明这3个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正向影响力较高,单株无效铃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则表明了它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小。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海岛棉亲本及F1代的性状表现分析表明:F1代的单株有效铃数、单株无效铃、单铃重、衣分、单株皮棉、整齐度等平均值均高于亲本,则可说明F1代各性状存在杂种优势。

主要产量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单株有效铃数、单株无效铃、单铃重、衣分对棉花产量都有关系,对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含量,各个因素内部之间也存在互相促进或抑制作用。

通过对亲本和F1代主要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对皮棉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无效铃数对F1代皮棉产量达显著负相关,马值、强度对F1代皮棉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

综上所诉在海岛棉优良品种选择上 ,杂交一代表现出较强杂种优势,对产量因素的选择应偏重于株铃多、铃重高、衣分高3性状的选择,皮棉产量的增加最主要是通过有效铃数多少来达到高产效果的,所以在选择后代上不但要保证品质性状,也要将以争株铃、保铃重、稳衣分为育种主攻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2;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85-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17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棉花产量不仅可以通过品种改良和更新实现,也可以通过栽培措施的改良实现。产量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数量性状依次建成,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选择何种性状作为提高产量的突破口,不仅是育种专家的课题,也是棉花栽培的课题。孙长法[1]分析认为在主攻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性状的前提下,应谨防铃重、衣分趋低,3个产量因素协调发展是实现皮棉增产的关键。李蔚等[2]提出了麦后直播棉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刘卫星等[3]分析认为在高产栽培与育种实践中,应注意合理密植,提高优质、有效铃数,适当增加铃重和衣分,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韩路等[4]认为育种中可依据海岛棉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地逐步改良以提高育种效率。刘卫星等[5]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早熟棉花进行研究认为选择高衣分的品种,会使铃重减小,子指降低,纤维长度变短,马克隆值和伸长率降低。

本研究以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的67个新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产量与主要数量性状以及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期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信息和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试验材料为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常规组的棉花新品种,其中2011年2组试验19个新品种,2012年为3组试验29个新品种,2013年为2组试验19个新品种,各品种名称见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梅家墩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0 m2,种植密度27 000株/hm2。田间调查生育期、株高、果枝数、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苗期病指和铃期病指等;室内考种测定铃重、衣分、子指、衣指,小区分批全收测定皮棉总产。

试验分析的性状包括:生育期(x1)、株高(x2)、果枝数(x3)、第一果枝节位(x4)、霜前花率(x5)、苗期病指(x6)、铃期病指(x7)、单株铃数(x8)、铃重(x9)、子指(x10)、衣指(x11)、衣分(x12)、皮棉总产(x13)。

1.3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主要数量性状表现及变异分析

供试品种主要数量性状表现见表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苗期病指(97.09%),其他的依次为铃期病指(68.90%),单株铃数(13.12%),霜前花率(11.33%),皮棉产量(11.18%),衣指(10.80%),果枝数(10.47%),子指(8.67%),铃重(8.50%),株高(8.15%),第一果枝节位(8.00%),衣分(5.23%),生育期(3.45%)。性状的变异系数大,说明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也说明该性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苗期和铃期病指由于受田间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生育期和衣分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余地较小,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两个性状选择空间较大。

2.2 参试品种性状的相关及偏相关分析

为了解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表3)。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0.31)、衣分(0.32)、霜前花率(0.37)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铃重(-0.48)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棉花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选择结铃性强、衣分高的早熟性好的品种,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

偏相关消除了自变量间相关的混淆,反映出各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真实关系。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故在棉花育种和栽培中要同步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同时注意协调子指和衣分,兼产量构成因素的同步提高。

2.3 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以供试品种的13个性状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2.14%,能基本反映全部特征,选取前5个主成分做进一步分析。

第一主成分因子对应特征向量中,果枝数分值较大,与棉花果枝数和第一果枝节位有关,可以称为果枝因子,而铃期病指则表现为较高的负向量(-0.341),说明果枝越多,则铃期病指越高,为提高抗病性,应该选择合适的果枝数。第二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为2.40,其贡献率为18.44%,对应特征向量中苗期病指分值较大,为0.436,而衣指的负向量较大,为-0.348,可称为病指因子。第三主成分因子对应特征向量以衣指和铃重分值较大,分别为0.506和0.426,与棉花铃重有关,可称为铃重因子。说明铃重越重,衣指越高。第四主成分因子对应特征向量中生育期分值较大,为0.527,而衣分的向量较大,为-0.579,可称为生育期因子。说明生育期越长,衣分越低。第五主成分因子对应特征向量以株高和皮棉总产的负向量分值较大,分别为-0.543和-0.509,与棉花株高有关,可称为株高因子。

通过以上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因子,病指因子,铃重因子。

2.4 产量与数量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解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考察的12个性状为自变量,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1 412.84+6.90x1-67.91x4+18.49x8+138.15x9+29.00x12,多元相关系数R=0.604 7。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F=7.37)表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x与Y的偏回归系数(b1=6.90,b2=67.91,b3=18.49,b4=138.15,b5=29.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产量Y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系数表明该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铃重的回归系数最大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2.5 产量与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对进入回归方程中的4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通径分析,以说明性状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从而判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其通径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有3个性状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如果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提高4个性状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均能对产量起到积极作用。3个性状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注重于单株铃数的提高,同时兼顾铃重和衣分。在各间接通径系数中,生育期通过单株铃数,第一果枝节位通过生育期、单株铃数、衣分,单株铃数通过生育期、衣分,铃重通过第一果枝节位、衣分,衣分通过单株铃数、铃重对产量有正效应,其他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表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单株铃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问题。

3 小结与讨论

从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来看,苗期和铃期病指由于受田间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生育期和衣分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余地较小,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的变异系数较高,说明这两个性状选择空间较大。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和铃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单株铃数与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故在棉花育种和栽培中要同步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同时注意协调子指和衣分,兼顾产量构成因素的同步提高,这与他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7]。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产量信息的主要因子是果枝因子,贡献率为30.81%;病指因子贡献率为18.44%,铃重因子贡献率为16.90%。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就达到82.14%,基本能反映原来诸多变量的信息量,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因子,病指因子,铃重因子,与他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9]。

本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以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回归系数代表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这与上面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保持结铃性和铃重同步提高,同时兼顾衣分和生育期。

参考文献:

[1] 孙长法.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通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4.

[2] 李 蔚,戴宝生,卢华平,等.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3(24):5984-5986.

[3] 刘卫星,苗友顺,贺群岭,等.黄河流域中早熟棉产量构成因子分析[J].中国种业,2012(5):45-46.

[4] 韩 路,曹新川,胡守林,等.海岛棉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J].江西棉花,2005(3):26-29.

[5] 刘卫星,姜 涛,苗友顺,等.中早熟棉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棉花,2011,38(11):30-32.

[6] 齐子杰.棉花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4-16.

[7] 曹雯梅,刘松涛,王汉民.常规棉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种业,2006(10):35-36.

篇7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COPA―PI

[中图分类号] D917.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2004年,全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人数占全部刑事案件成员总数的13.8%。[1]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在青少年犯罪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研究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确认个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这些研究一般采用国外的人格量表(EPQ、16PF、MMPI)测量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2]EPQ、16PF、MMPI等量表基本上都是为非犯罪人编写的,用这些量表来测查犯罪人的个性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很好的了解我国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调查了82名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希望能对我国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有全面的了解,也希望能对青少年罪犯的矫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北京市未成年管教所青少年罪犯82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22名;最大年龄22岁,最小年龄16岁;盗窃罪9人,抢劫罪30人,罪13人,故意伤害罪21人,寻衅滋事罪6人,其他3人。

对照的非犯罪被试为北京某大学的学生100名,其中男生54名,女生46名;最大年龄21岁,最小年龄18岁。

(二)研究工具

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该量表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组成的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课题组编制。量表由122题目组成,共分为12个临床指标:外倾(P1),聪敏(P2),同情(P3),从属(P4),波动(P5),冲动(P6),戒备(P7),自卑(P8),焦虑(P9),暴力倾向(P10),变态心理(P11),犯罪思维(P12)。该量表于2006年通过专家鉴定,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12项指标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在.68至.83之间,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93;12项指标维度的分半系数分别在.67至.83之间,整体分半系数为.86。对罪犯个性分测验各指标内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分析,各指标的NFI、NNFI、RFI、CFI值均大于.90,RMSEA值小于.08(只有P9指标略高于.08,为.084)。

除了对青少年罪犯实施个性测验外,还拟订了一个青少年罪犯基本信息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以便于分类比较。

测量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严格按照调查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指导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作答,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青少年罪犯个性与学生组比较

由表1可知,在被测量的12个指标中,外倾、波动、冲动、戒备、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犯罪思维指标上,犯罪组的得分大于学生组的得分,二者的差异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在聪敏、同情、从属、自卑指标上,犯罪组与学生组没有显著的差异。

(二)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罪犯个性特征比较

由表2可知,男性青少年罪犯在暴力倾向指标上的得分明显大于女性青少年罪犯,女性青少年罪犯在同情指标上得分明显大于男性青少年罪犯,在其他指标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男性青少年罪犯缺乏同情心,更多的用暴力解决问题;女性青少年罪犯有很高的同情心,暴力倾向较弱。

(三)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青少年罪犯个性特征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各指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经济状况的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什么不同。

(四)不同家庭环境的青少年罪犯个性特征比较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表3可知,家庭充满矛盾的青少年罪犯在暴力倾向指标和犯罪思维指标的得分大于家庭和睦的青少年罪犯的得分,并且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在其他指标上不存在显著水平。

(五)不同人际关系的青少年罪犯个性特征比较

由表4可知,人际关系好的青少年罪犯在聪敏指标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人际关系不好的青少年罪犯的得分,人际关系不好的青少年罪犯在冲动、自卑、焦虑指标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人际关系好的青少年罪犯的得分。表明人际关系不好的青少年罪犯情绪更容易波动,更容易产生自卑和焦虑。

(六)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的青少年罪犯个性特征

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罪犯曾经劳教或判刑最多次数为2,最少为0。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的青少年罪犯个性的各指标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的劳教或判刑次数的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什么不同。

(七)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对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的影响

以性别、家庭环境、人际关系为自变量、以个性的各临床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显著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一)青少年罪犯的个性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外倾、波动、冲动、戒备、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犯罪思维指标上,犯罪组的得分大于学生组的得分,二者的差异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在聪敏、同情、从属、自卑指标上,犯罪组与学生组没有显著的差异。与普通学生组相比,青少年罪犯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罪犯外向好动,情绪容易波动,缺乏情绪控制的能力,冲动性强,容易激动;他们容易焦虑,对别人的戒备心理很强,不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们有犯罪思维,有很强的暴力倾向,攻击性强,容易用暴力解决问题等。虽然研究用的测量工具不同,但本研究得出的青少年罪犯的个性基本特征与其他研究结论具有很大相似性[3][4]同时也说明,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有很高的鉴别力,有很高的效度。

(二)男性青少年罪犯缺乏同情心,有很力倾向

对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的研究基本上都以男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随着女性犯罪者的增多,因此,研究女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同情和暴力倾向指标除外,其他10个指标上二者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男性青少年罪犯和女性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男性青少年罪犯在暴力倾向指标上的得分显著大于女性青少年罪犯,女性青少年罪犯在同情指标上得分显著大于男性青少年罪犯,可能是由于生理的不同造成的。

(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罪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的各临床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生活在充满矛盾家庭的青少年罪犯在波动、冲动、自卑、焦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等指标上得分均大于生活在和睦家庭的青少年罪犯,但在暴力倾向、犯罪思维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个性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里,父母感情不和,长期的敌对、仇视、争吵,使青少年得不到很好的关注和照顾,感到不安全和不满,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阻碍了青少年情感的发展和成熟。儿童情绪的不成熟和被忽视构成了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基础。[5]同时,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罪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父母的影响开始下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逐渐增强。调查发现,不好的人际关系的青少年罪犯在从属、波动、冲动、戒备、自卑、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犯罪思维指标上的得分均高于人际关系好的青少年罪犯的得分,并且在波动、自卑、焦虑三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个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好的人际关系中,青少年可以充分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内心和谐统一。同时,好的人际关系的青少年能够得到同伴的积极评价,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情绪健康发展。不好的人际关系的青少年,在认识上,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认识上的偏差产生人际交往排斥;在情感上,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得不到同辈的回应,产生挫败感,常常体验到消极的情感,从而心理上更加的波动、自卑和焦虑。

五、青少年罪犯矫治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罪犯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个性特征不同于普通青少年,但青少年罪犯的个性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有很大的矫治空间。因此,根据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矫治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矫治,使青少年罪犯形成健全人格。随着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促进人格的发展。人格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在青少年个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矫治人员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矫治,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作用,为青少年罪犯创设良好的矫治环境,使青少年罪犯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怀,同时也要教给青少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使他们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即(1)良好的性格(2)良好的处世能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6]

对与青少年犯罪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征薄弱环节重点进行矫治,使青少年罪犯人格更加完善。很多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力与青少年犯罪有很密切的关系。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由于自我控制力低。[7]本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罪犯情绪波动比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弱,遇事容易冲动,暴力倾向严重。因此,矫治人员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矫治,必须对青少年犯罪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征薄弱环节重点进行矫治(如情绪控制力、冲动、暴力倾向、犯罪思维等),完善青少年罪犯人格,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 陆志谦,胡家福.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春妹,邹泓.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6,2.

[3] 邓芸菁等.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3).

[4] 蒋俊梅.青年罪犯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5]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6―68.

篇8

关键词: 研读文本 语言训练 阅读思维

教师应优化阅读策略,挖掘文本所包含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品悟文本的词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理解文本,张扬阅读个性,培养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深入研读文本,构建对话场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品味文本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师生、生本和生生的对话交流活动,创建个性对话阅读平台,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对文本内涵的独特见解,品悟蕴含于文本中的深刻含义,感受文本作者寓于文本的思想,掌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彩色的翅膀》一文,解读课文第13自然段内容时,学生激情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互动对话过程中,生1:“战士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西瓜往嘴里送。这种吃西瓜的姿势,说明了战士们珍视这来之不易的西瓜。”生2:“战士们看着瓜这一情景,因为这是经过千辛万苦收获的第一个瓜,战士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看着它。”生3:“战士们闻西瓜的动作,说明大家都陶醉在瓜香中。”师:“战士们吃瓜为什么不用‘吃’而用‘咬’的?”生4:“‘吃’字显得很随意,‘咬’字给人感觉比较用力,‘咬’字说明战士舍不得很快把手中的瓜吃完。”师:“‘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战士们会赞叹些什么?”生5:“战士边吃瓜边品味瓜的美味。”生6:“这瓜真甜啊!”生7:“你看,这瓜汁多甜美,肉多嫩啊!”在对话研读文本语言内涵的过程中,学生想象了一系列情景,如,战士们会想到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的辛苦情景;想起了怎样给瓜秧进行人工授粉的经过;想起了瓜秧、小瓜果被狂风暴雨打掉后伤心的情景,等等。教师运用对话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发展个性阅读能力。

二、紧扣语言训练,深化文本解读

教师应紧扣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巧妙地设计与文本内涵紧密相关的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思维,通过品味文本内容,个性化解读文本内涵,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本语言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身语言,丰富、积累和规范自己的语言,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锤炼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解读课文“议花生”这一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设计紧扣这部分课文内容的语言训练题,如,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__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人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学生体会了所填词语的深刻含义,在鲜明的语言对比中,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彩之处。又如,教学《桥》一文,教师紧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开头描写雨大、山洪凶猛的语句。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这部分内容,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密了。像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山洪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从山谷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独立填空后,教师再设计一道练习题:②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密了。像扫,像砸。山洪响声很大,一片白茫茫的,从山谷里冲出来,让人心惊胆战。学生把这道题目与题①进行比较,很悟到了“大”、“像泼”、“像倒”、“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出来”、“势不可挡”这些词句表达的精妙之处,感受到了雨水来势凶猛,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掌握了文本作者运用简短句段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技巧。

三、利用文本空白,发展阅读思维

篇9

文章概述了保险业大规模定制理论及我国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对大规模定制保险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框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提高大规模定制保险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政策建议:注重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发掘情感需要;完善消费者资源管理体系;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顾客参与为交流平台。

【关键词】

大规模定制;保险业;客户关系管理



保险业是一种服务贸易,它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在于它无需生产制造过程,消费者就是它最宝贵的资源,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保险类服务取得利润,且引入了大规模定制的理论,所以作为以服务为主要经营主体的保险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尤为重要。但从我国保险业整体客户关系管理建设和应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险业大规模定制及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大规模定制(MC,Mass Customization)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模式。

保险业大规模定制是指站在消费者角度,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为前提,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廉价、充满个性化服务的一种运作模式。

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在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大规模定制生产中所面临的大量消费者信息以及大量消费者定制信息的获取、管理与分析等问题。

二、大规模定制保险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框架与分析

1、管理框架和变量设计

(1)大规模定制保险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框架与变量设计

本框架的内在机理是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受到个性化需求和个人意识两大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性化需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消费者是否愿意参与定制,而消费者的定制动机则是决定保险大规模定制的关键因素。

提出假设1: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个性化需求越强烈,定制动机就越强。

第二,个人意识。影响消费者保险产品定制动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本身的个性化需求因素和消费者的个人社会性因素,而社会性因素集中作用在消费者个性意识的体现。消费者的个人意识最容易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定制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观念。

提出假设2:消费者的个人意识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个人意识越强烈,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越强。

(2)变量设计

第一,被解释变量。根据提出的概念框架,本研究假设1和假设2所对应的被解释变量是大规模定制过程中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

第二,解释变量。根据概念模型,本研究中有两个被解释变量,分别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消费者个性意识。

2、相关分析

(1)个性化需求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

由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6(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个性化需求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大。

(2)个体意识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02(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个体自我观念与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3、回归分析

从回归效果看,F=5.784,达到了较显著的水平。从校正后的决定系数来看,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31.8%(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两个影响因素的t值所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即这两个因子的系数与0有显著差异,均应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方程中,而常数项的t显著性水平大于0.05,不应出现在方程中。

根据分析结果,标准回归方程:消费者定制动机=0.426×消费者个性化需求﹢0.365×个性意识,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个性化因素对定制动机存在着显著的贡献。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研究结论

从回归系数可看出个性化需求的系数大于个体意识的系数,这说明个性化需求对保险产品需求方的定制动机具有强正向相关关系,是产生定制动机的主导因素;也说明个性化需求的影响作用大于个体意识对消费者定制动机的影响,个体意识对定制动机的影响受到个性化需求的间接作用。因此,对于保险市场现状,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对于成功实施大规模定制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政策建议

(1)注重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发掘情感需要

我国的保险市场总体正处于快速增长中和向成熟市场转变,保险需求的精细化、多样性趋势与迅速增长的市场供应能力一起改变着保险市场的竞争规则。

对于大规模定制的保险业,需要将焦点集中到消费者本身的心理需求上,重视对心理需求的研究分析,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增加消费者的定制欲望,积极参与定制产品使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2)完善消费者资源管理体系

从产品创新到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实现到走向市场的成功,依赖于公司与消费者间进行有效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建立。简单地说,消费者资源管理体系就是把“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目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获得和保留更多有价值的消费者。

(3)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保险业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不同于其他有形商品。保险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应时刻地把握客户的消费需要,特别是个性化的需求,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大规模定制的发展。

(4)以顾客参与为交流平台

在顾客参与层面,保险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比有形产品更具优势。

结束语:大规模定制在服务业的应用就目前来看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保险业大规模定制驱动过程中,虽然通过努力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在时间和经验等资源的约束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B·Joseph·PineⅡ著,操云甫等译.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1-25.

张希伦,杨光熏,朱建军.结合大规模定制生产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1(5)7-8.

董建华.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10-12.

于森.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商业研究,2012(12)99-101.

李小东,杨涛,蒋键.面向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床组合与加工自动化,2011(7)13-15.

杨永恒,王永贵,钟旭东.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和成长维度.南开管理评论,2012(2)42-46.

杨永恒.客户关系管理.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46-58.

杨明璐,巫宁.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1-53. 

周晓东,项保华,邹国胜.大规模定制战略及我国企业的对策.工业工程,2009(7)23-25.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个性化定制;选项呈现方式;定制复杂度;自我效能

一、引言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日益显著,消费者角色逐渐从产品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公司产品服务价值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需要不断提供具有竞争性的产品服务给消费者,才能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定制战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所接受。近年来,在电子通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能够更迅速、有效地把握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也能够更直接、快捷地参与合作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定制的过程越来越灵活,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优化,个性化定制战略的实施成本大大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尝试个性化定制营销模式,而关于个性化定制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个性化定制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个性化定制被认为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有效形式。顾客通过企业个性化定制平台,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来自行配置设计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定制战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形式。范钧等人研究显示,顾客参与能够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此外,Joseph和James(1998)指出,经济学家通常将“经历”归结于服务之中,但是“经历”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服务形式,消费者都希望拥有这种“经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明确地设计和推广这种形式。以后,尖端的公司会发现将来企业的竞争点在于“经历”。

企业为了成功实施个性化定制战略,需要明确消费者在定制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和心理机制。本文围绕定制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和感知的相关因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总结。

二、个性化定制过程中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可知,在个性化定制过程中,由选项呈现方式所引起的选项框架效应对消费者的决策和感知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长期以来,大量学者对选项框架效应展开了研究。此外,研究表明,企业在个性化定制过程的设计中,定制复杂度对消费者的决策和感知同样会产生影响。同时,作为个性化定制过程的参与主体,消费者自身状态和能力也会对消费者决策和感知产生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消费者自我效能对消费者决策具有影响。

(一)选项呈现方式

Tversky和Kahneman(1981)利用“亚洲疾病问题”向人们展示了框架效应现象,并提出前景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框架效应是指采用不同方式对相同决策任务进行描述,这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此后,在心理学、消费者决策等领域,许多学者对框架效应展开了研究,大量研究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框架效应引入到产品或服务选择的消费者决策领域之中。通过对消费者提供不同形式的选项呈现方式,来研究其对消费者决策造成的不同影响。

Park(2000)等学者通过汽车定制等实验研究“减法”模式和“加法”模式两种选项呈现方式对消费者选项决策的影响作用。在“减法”模式中,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完整的产品组合,将所有选项都包含在内,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删减不需要的选项。删减的选项越多,产品价格越低。相反地,在“加法”模式中,提供给消费者基本的产品组合和其他可供选择的附加选项,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添加自己需要的选项。添加的选项越多,产品价格越高。研究表明,与“加法”模式相比,消费者在“减法”模式下会选择更多数量、更高总额的选项。同样,在Levin(2002)等学者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被试者被要求选择一个基本型的披萨,再添加自己需要的成分;反之,选择一个完整型的披萨,再剔除自己不需要的成分。实验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减法”模式下选择了更多数量、更高总额的披萨成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选项框架效应”。这表明选项呈现方式会对消费者的最终选择产生影响,选项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所选选项的数量,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因此,我们应该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选项框架效应是如何对消费者决策产生影响的,以及测量不同选项呈现方式下消费者感知乐趣、心理冲突和满意度等变量的差异。

参考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采用的参考信息。参考点可以是商品的价格、质量或口碑。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表明,人们使用参考点作为判断或者比较选择替代品之间的价值。参考点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这两种模式下,由于消费者的参考点不同,因而所带来的价值上的获得或者损失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尽管问题表述的本质相同,人们做出的决策却完全不同。当选项被正面界定时,人们通常表现出偏好规避风险。相反地,当选项被负面界定时,人们则通常表现出偏好追求风险。等量的损失带来的价值上的减少量比等量的获得带来的价值上的增加量多,这样的差别即“损失规避”。因此,在“减法”模式下,消费者会选择比“加法”模式下更多数量的选项,以保证感知效用的平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影响因素,从新角度对个性化定制中框架效应进行了拓展研究。

金立印(2009)将框架效应与业务类型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在“加法”模式下,实用型业务会比享乐型业务更有可能被选择。然而,在“减法”模式下,享乐型业务却会比实用型业务更有可能被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其他性质将选项进行归类,如可以将选项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消费者根据自己偏好所主动选择的选项是主动型选项,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不得不选择的选项则称为被动型选项。王永贵(2011)在消费者参与创新体验情境研究中将操作说明分为图像说明和文字说明两类,并研究其对消费者自治感和胜任感的影响。虽然该研究并未引入选项框架效应,但是其为个性化定制中框架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选项呈现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操作说明的不同形式进行研究。

同时,学者们研究指出,在不同定制方式下,消费者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在“减法”方式下,消费者的反应时间更长,感知到的决策乐趣更高,对决策结果更不易后悔,顾客对定制结果的满意度更高。

(二)定制复杂度

Jacoby等学者(1974)指出,当产品或服务复杂度过高而造成了信息过载,会使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不满意,或者直接不做出任何购买选择。如果消费者对定制复杂度不满意,那么定制复杂度会影响消费者数量及每位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总量。在这种情况下,定制策略便会丧失其具有的优势。

Benedict和Stefan(2005)在个人电脑定制研究中发现,个性化定制的配置会影响消费者在定制过程中所感知到的产品效用和定制复杂度。同样的,产品效用和定制复杂度也会影响消费者从某一种特定的个性化定制配置中所感知到的定制效用。具体地说,产品效用能够对个性化定制效用产生正向作用,定制复杂度会为个性化定制效用带来负向效用。同时,在定制过程中,具备较高产品知识的消费者会比具备较低产品知识的消费者感知到更低的复杂度。对于更高产品知识的消费者来说,定制复杂度对定制效用的负向作用更弱。

在后续研究中,应该着重研究定制复杂度与定制效用之间的关系。如果定制复杂度过小,消费者定制效用则不高。反之,如果定制复杂度过高,消费者定制效用也不高。定制复杂度和定制效用之间的数学关系,即消费者定制效用随着定制复杂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值得研究。因此,定制复杂度处于何种程度时,消费者定制效用能够达到理想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自我效能

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这一概念被学者广泛接受,并引发了大量研究。现在,自我效能已经成为研究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变量。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郭本禹(2008)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的能动性的基础,它不仅以其自身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适应和变化,而且还通过对认知、情感、动机和生理唤醒的影响调节着人们的思想变化和行为选择。

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对人们的选择产生影响。当面对挑战时,自我效能低的人通常会选择逃避的态度。相反地,自我效能高的人倾向于选择积极的态度。其次,Paglis(2002)指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低的人总是担心出差错,造成失败,因而不愿意付出很大努力。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是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故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后,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在选择过程中的感知情绪。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面对潜在失败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自我效能高的人,相对不那么容易产生焦虑等不安情绪,从而有利于自身特点的塑造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王艳芝(2012)将消费者自我效能变量引入到消费者产品定制选项框架效应研究之中,并发现消费者自我效能对定制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影响,高自我效能的消费者倾向于“减法”定制方式,而低自我效能的消费者则倾向于“加法”定制方式。并且,高自我效能个体比低自我效能个体表现出对定制结果的满意度更高。研究表明,消费者自我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在定制过程中的表现和感知。

三、总结

目前,我国对于个性化定制过程中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外较早地在相关领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个性化定制过程中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个性化定制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在个性化定制过程中决策行为和心理感知的因素还有很多。已有学者研究表明,消费者的参与程度能够对消费者在定制过程中的感知乐趣和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消费者的独特性需求对这种影响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同时,应该注意区分个人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不同点。虽然,两者均属于个性化定制范畴,具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侧重于站在整体优化的角度上,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大批量生产;个人个性化定制则侧重于站在消费者个人的角度上,根据消费者的自身独特性需求,进行个人个性化定制。

参考文献:

[1]金立印,邹德强.定制化购买情境下的消费者决策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6).

[2]金立印,邹德强,裘理瑾.服务定制情境下选项的战略呈现:呈现框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06).

[3]王永贵,姚山季,瞿燕舞.消费者参与创新体验的理论探索――对操作说明、感知复杂性、胜任感和自治感关系的实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1(07).

[4]王艳芝,韩德昌.顾客如何感知大规模定制――基于顾客自我效能、选项呈现方式与定制满意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