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21:2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化方案

篇1

关键词:油井;方案;供排协调;优化设计

1 引言

影响油井开采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油井的采油工艺设计水平有很大关系。设计不合理,作业实施后,就不能确保油井合理正常的生产,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油层或抽吸设备的潜力,而且还会影响检泵周期。因而做好设计意义重大。传统的凭经验出设计的方法,人为因素多、误差大,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提高油井采油工艺设计水平,我们开发了这套油井方案优化设计软件,主要包括:电泵井、抽油机井、抽稠泵井、混合杆柱井等生产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软件,这些软件都不同程度的在胜利油田投入了实际应用,不仅提高了采油工艺方案设计水平,同时为实现油井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管理型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2 技术理论与数学模型

油井方案优化设计是以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油井供排能力(IPR曲线)为依据,以整个系统的协调为基础,采用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充分研究油层、井筒、排出系统工作规律、相互作用和其对油井生产动态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各部分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2.1流入动态计算

准确预测油井的产能是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前题。该系统中采用的产能预测方法是以广义IPR方法为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到现场中的使用条件,并根据能录取到的油井资料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来预测油井的产能,其数学关系可表示为:

Q=F(Pwf)

式中:Q——油层的产液量

Pwf——井底流压

2.2压力分布计算

流体在井筒中的流动以及在油管中的流动为多相垂直管流(有杆泵泵上油管中的流动为多相垂直环空流),其压力分布采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且较为精确的orkiszewki方法进行计算。其基本压降公式为:

2.3排出动态及供排协调

各种机械采油方式的井其排出动态关系,均可用下式表示:

q= f(PN,SB,CS) (3)

式中:q——泵所排出的液量

PN——泵吸入口压力,它反映油层的供液状态

SB——抽汲设备、抽汲参数的影响因素

CS——流体物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由于泵吸入口压力与井底流压之间存在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把油层的供液能力曲线(IPR曲线),以及泵的排出动态曲线(式(3)所表示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见图1),其交点M(Q,Pwf)就为油井生产过程中的供排协调点。供排协调点的计算是油井优化设计的基础。

图一 供、排协调示意图

各优化设计软件在描述与计算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以及在井筒或油管中的流动是一致的或相似的,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排出动态规律有差异。

(1)电泵井的排出动态规律的描述与计算,主要依据K.E.BROWN主编的《升举法采油工艺》卷二<下>中的理论与计算。

该模块包括两个程序,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设计。一种为常规的设计方式(确定级数法),其核心内容为:人们根据油层的供液能力,确定泵型、泵深及油井的产液量,由计算机计算出所需的泵叶轮级数;另一种为方案预测法,即:人们根据预测的油井产能情况,输给计算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由计算机预测出这一方案的结果,由此来判断这一方案是否可行。

(2)在抽油机井方案优化设计软件中,对抽油杆柱上下冲程所承受的应力都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杆柱强度的校核采用的是古德曼应力图法;即可对杆柱进行等强度设计,也可进行非等强度设计;即可用C级杆进行设计,又可用D级杆及高强度杆进行设计。

(3)混合杆柱优化设计软件,实质上是有杆泵井的方案预测软件,可人为的任意组合杆柱,由计算机预测设计方案的结果,由此判断方案设计是否可行。该软件可对各种杆质的抽油杆(常规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高强度杆、加重杆等)进行设计。

(4)液力反馈式抽稠泵与常规抽油泵的结构不同,工作规律差异也较大。其特点是在下冲程时,液柱能施加给活塞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液柱反馈力),辅助抽油杆下行,克服困粘度摩擦太大,抽油杆下行滞后的现象,并且改善了抽油机及杆柱的受力状况。

(5)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泵,靠抽油杆的旋转带动泵工作,其工作原理与常规往复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杆柱的受力状况也不一致,杆柱的受力分析、杆柱强度的计算效核是该软件的关键。

3 系统特点

该系统比较适合现场应用。一方面,该软件的各部分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以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该软件在Windows 环境下运行,操作十分方便,用该软件可十分轻松、方便的出设计,特别是对设计管住、施工预算、施工技术要求等部分都进行了很好的处理。

该软件采用多种方式预测油井的产能。设计过程中需输入到计算机的油井基础数据,在现场都比较容易采集。对在现场难于采集到的静压资料,要求的并不是十分苛刻。同时,软件保留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人为预测产能,直接对排出系统进行设计)。基本上绝大多数井都能够用该软件进行设计。

有杆泵的杆柱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杆柱设计(抽油机井优化设计软件);另一种是人为的任意给定杆柱组合(混合杆柱优化设计软件),计算机预测结果,从而判别给定的杆柱组合是否合适。这在实际应用中是十分有利的。如:原井的杆柱组合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变动,也可用该软件进行判断。该软件既可对常规抽油杆柱进行设计、又可对高强度杆、玻璃钢杆、加重杆等进行设计。

4 结束语

使用“油井方案优化设计”软件,对油井生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油井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突出的特点是投入少、收效大。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赵凤芝等 ,智能诊断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 1

[2]王鸿勋等,《采油工程原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3]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篇2

彩铃业务是一项由被叫(或主叫)用户定制,为主叫用户提供一段悦耳的音乐或一句问候语来替代普通回铃音的业务。用户申请开通彩铃业务之后,可以通过WWW、WAP、拨打接入码等方式自行设定个性化回铃音,在其做被叫时,为主叫用户播放个性化定制的音乐或录音来代替普通的回铃音。当被叫用户处于忙、不在服务区、关机等非空闲状态情况下时,仍播放原网络系统提供的语音通知。彩铃业务具备的业务功能有:被叫用户在空闲状态下播放用户定制的回铃音、按主叫号码定制回铃音、系统提供缺省回铃音、默认回铃音、按时间定制回铃音、复制功能、赠送功能、轮播、铃音盒、优先级的设定、个人铃音库、无线音乐排行榜和彩振功能等。本文针对全网IP化演进思路及彩铃新业务的发展,对现有彩铃平台的架构进行优化,将业务控制逻辑独立部署,增加平台的可扩展性,同时优化彩铃平台的服务器及存储,进行集中部署。

2 彩铃平台架构现状

目前2G彩铃平台架构逻辑上划分为前台、后台和应用服务器(Portal)部分,节点类型分为管理节点和呼叫节点。呼叫节点的前台负责呼叫接续与控制,后台负责铃音查找和播放,各彩铃呼叫节点设备主要包括前台呼叫接入的URP/AlP设备、呼叫控制的CTI/UI服务器、存放用户开销户和签约信息的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存放铃音的文件服务器及存储。管理节点的前台负责用户的各种接入方式(如IVR、WWW网页、WAP等)及控制,后台实现对用户数据及铃音文件的管理,并且包括Portal部分。彩铃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各彩铃呼叫节点结构及设备类型基本相同,其中存储设备内主要存储铃音播放文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储用户开销户及签约信息,各节点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内保存的信息也完全相同。

3 彩铃平台的架构问题分析

由于彩铃呼叫节点的呼叫接入模块与业务控制模块耦合度太高,没有做到业务控制与呼叫接入的分离,不利于平台的发展,并且任何一个模块的改动都会涉及到整个呼叫节点设备的软硬件升级。

彩铃呼叫节点的呼叫接入模块与业务控制模块的高耦合度要求用户信息及铃音文件必须在每套呼叫节点中保持,这样就导致以下问题:

(1)各呼叫节点用户信息及铃音数据重复部署。多套呼叫节点均设置用户开销户、签约信息及相同的铃音文件,且日常均需保持与管理节点数据的同步。

(2)铃音文件服务器及存储重复部署。彩铃平台每套呼叫节点内均设置多套文件服务器及存储,每套存储内的铃音文件均一样,需要大量的数据同步及维护。

4 彩铃平台架

构优化方案

架构优化思路:简化呼叫节点结构.仅保留呼叫接入及放音部分的功能,将呼叫控制部分设备、用户数据部分、铃音文件与存储设备集中部署,做到业务控制逻辑、用户数据及铃音文件的集中管理。

架构优化方案:将涉及业务控制功能的CTI服务器、存储用户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铃音文件的存储及用于铃音播放查找的文件服务器设备集中起来部署,集中起来的节点本文暂称为“业务控制节点”。业务控制节点采用1+1备份方式分别设置在两个位置不同的机房内,以保证业务控制节点的容灾。

呼叫节点仅保留呼叫接入及放音功能,业务控制逻辑由业务控制节点完成;业务控制节点与管理节点间进行用户数据及铃音文件的同步。

彩铃平台架构优化后彩铃系统组网如图2所示。彩铃平台采用上述架构优化方案,将各呼叫节点中的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CTI/UI服务器、存储等设备集中部署到业务控制节点。在简化呼叫节点结构的同时,可以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接入的分离。呼叫节点部分仅保留了呼叫接入部分功能及放音功能,各呼叫节点今后可考虑组成POOL,方便平台的扩展及容灾备份的实现。

(1)对数据库服务器的优化

单个业务控制节点仅设置一套数据库服务器即可,不再用根据呼叫节点的数量进行设置。对于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高端插框式小型机设备,并采用双机热备方式。优化后,仅业务控制节点的数据库服务器与管理节点间进行用户数据的同步,管理节点不再需要与所有的呼叫节点间进行用户数据的同步。该方式可方便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减少同步链路的数量。

(2)对应用服务器的优化

应用服务器主要包含文件服务器、CTl/UI服务器等,每个业务控制节点可采用刀片式服务器设备集中部署各类应用服务器。优化后,应用服务器集中部署,使得设备性能及可扩展性更高。

(3)对存储的优化

目前系统每个呼叫节点均设置多套存储,容量、品牌不一。优化后,仅在业务控制节点部署铃音存储设备,为保证存储的容量及性能,建议每个业务控制节点可设置一套云存储设备。

5 彩铃平台架构优化的优点

按照前文所述方案进行优化改造后,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彩铃系统所面临的问题,而且系统架构会更加清晰合理,呼叫节点功能简化后设置也更加灵活,扩容空间巨大可满足业务发展的长期需求,具体优势分析如下:

(1)多套完全一样的数据库、存储、应用服务器简化为两套集中部署,设备数量减少,性能全面提升,大大方便和减轻维护工作。

(2)优化后仅需同步两套数据,数据同步量有效减少,同步过程简化,且呼叫节点增加也不会增加管理节点的数据同步压力,这使得呼叫节点的增加和扩容变得更加灵活。

(3)优化后的彩铃系统结构清晰、维护方便,可扩展性提升的同时也降低了扩容带来的投资,且扩容所涉及需改造的设备减少大大降低了工程复杂度,有效保护了投资。

(4)呼叫节点简化后,彩铃系统呼叫节点的容灾将变得更加简单易行,由于呼叫控制部分与用户数据、铃音文件部分集中部署,使得各呼叫节点的处理能力不再受到该节点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性能制约。各呼叫节点可组成1个POOL实现呼叫接入的负荷分担,让呼叫分配更加合理,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容灾,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5)架构优化后的彩铃系统更加符合业务长期演进的要求,对于以后多媒体彩铃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多媒体彩铃铃音文件是普通彩铃铃音文件的50倍,采用优化架构可以减少维护工作量和工程投资。

篇3

【关键词】住宅小区;采暖;供热;方案;优化

一、工程概况

为了可以做到更加系统且准确的获得分析数据,我们以两栋小区为例(简称N小区和M小区)来作为所要示范的单位来进行测试,并且对这两小区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N小区供暖系统

N小区所采用的供暖系统以小区锅炉房为热源,原有的供暖面积是30万平方米,后来又扩建增加了14万平方米。整个的系统使用4台10t/h的锅炉,循环水泵3台,使用两台一台备用;补水泵3台,使用两台一台备用。因为小区扩建的原因,热量也开始逐渐的增加,为了节约能源的消耗,所以采取了量化管理节能的技术。在总体方案中,对锅炉房的供暖系统实施了计算机实时监测,在线监测供热系统的负荷、供回水的温度、循环水量、累计的热量等,以便随时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2.M小区的供暖系统

M小区所采用的供暖系统以市政热水为热源,之前的供暖面积是11.5万平方米,因为设计时期不同的原因,。各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也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一时期设计建造的住宅楼,也会因为设计单位的不同,导致设计的热指标也会有所差距,再加上供暖面积的不断扩大,导致管网严重失调。由于之前将锅炉房供暖系统经过改造改为城市热力管网提供热量之后,热力站根据此种情况采用了快速换热器来进行换热,并且采用了量化管理的节能技术。经过改建后的热力系统包括两个热力站,1号和2号热力站。其中1号热力站采用了5台换热器,3台循环水泵,一台备用两台使用,2台补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并且在该热力站安装插入式涡轮流量计和计算机监测系统;2号热力站采用3台换热器,台循环水泵,一台备用两台使用,2台补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在这个热力站里安装弯管流量监测系统。

二、技术方案的确定

通过对小区当地的供热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调查后,收集了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数据,并且对供暖示范单位进行了调查,最终在研究论证后确定了技术方案。

1.热源系统

N小区所使用的锅炉的台数是按照当地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来确定的,所以根据室外设计温度和及小时数只是占总供暖小时数的2%~5%。也就是说,根据室外的计算温度来确定锅炉台数在整个供暖过程中,锅炉满负荷运行的时间只是在2%~5%的时间里来运行的,而其他的大部分的时间是非满负荷运行的。而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改变锅炉的容量,另一种是提高锅炉的出力值,而提高单台锅炉的出力值是最根本的方法,为提高单台锅炉的出力值最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如下:

(1)提高锅炉炉膛温度,从5台锅炉中选取运行状态较好的1号,2号,3号来进行实验,从而也使水温可以上升到110摄氏度左右,并且调节其他锅炉的炉膛温度,经过测试后,可以提高锅炉出力20%左右。

(2)因为之前供暖所使用的煤的渠道是比较混乱的,所以每批煤的发热值和煤质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锅炉出力的不稳定。所以,要采用确定地点、确定矿区以及设置专门的配煤点等措施,从整体各个环节来把握煤的质量,通过燃用对比的实验和煤质的工业分析以及化学分析,来确定合理的煤渣比,最后争取使煤质要达到以下要求:应用基低发热值大于21500KJ/Kg;可燃烧挥发物大于20%,灰分中碳的含量小于10%;煤的粒度最大不超过50毫米,小于3毫米的煤不应超过15%。

2.泵房系统

(1)为了保障高层供暖系统的安全、稳定、正常的工作,应设置变频补水控制装置设备,通过变频器连续对水泵转速改变,从而可以做到连续的调节补水量的多少,让供热系统不超压,不倒空,不气化。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运行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循环水泵的流量是要根据锅炉进出水的设计温度差、各个用户对热量消耗、管网损失等因素来确定的。当用户需要的热量一定时,热源的供热量就成为了主要的问题,然而热源的供热量是决定于循环水泵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差的重要因素。例如,N小区的锅炉房的设计供回水温差为50摄氏度,自从运行以来,因为循环水量比较大,所以实际供回水温差只有20~30摄氏度,导致锅炉一直处于低负荷状态下工作。经过核算我们可以得出,必须停止一台并联水泵的运行,适当的增大供回水的温差,由于这样做势必会增大单台水泵的功耗,容易造成水泵电流的超载,因此必须对其管路系统进行节流才能够保障水泵正常的工作,通过测算后,这样的做法可以节约大概35~40%左右的电能。

3.热力平衡的调整

经过研究和调查,我们发现示范小区出现热力严重失调的现象,部分住户温度过高而早晚开窗,但是有的住户室内温度却低于18摄氏度,所以对系统进行平衡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1)各个用户要在引入口设置暖气井,同时在各个环路、各个用户供回水管安装压力表、调节阀和温度计,并同时采用多点测温的装置来收集各个热用户的回水温度。

(2)将外网的所有不可以正常使用的阀门全部更换,并采用性能较好的阀门来代替,确定并保证以后调解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3)使用等温降法,要根据各个热用户、各个环路供回水压力差和温度差以及热源总供回水温差,测试、计算,并分别调节其循环流量。

(4)在理论上要根据各个供热用户供回水压力差、温度和热源总供回水温差计算,得到的压力差分别对各个环路、各热用户引入口装设的阀门来进行调节。供回水的温差小于总供回水温差的热用户节流,相反则开大。

三、测试结果分析

在采暖季节,对于两个示范工程供暖系统连续进行检测,并且把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室外温度、不同时间段所需要的热负荷表或曲线,这样做还可以对以后的供暖系统实行计热收费提供正确的指导依据。

1.室内温度和供水温度分析

制定锅炉运行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室外温度随着各个时刻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运行系统的参数,来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对热量的不同需求。

2.供暖面积热指标分析

(1)热力站供暖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采暖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里,两个热力站的实际供热指标比实需供热指标高出很多,尤其是在采暖期的末期表现较为明显。

(2)锅炉房的供暖系统

锅炉房供暖系统在供暖期间供热指标,比实际所需要的供热指标高,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如果实现按照所需供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矿,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节能效益分析

(1)节热分析

M小区中1号、2号热力站,在整个的采暖期的供热量都比实际所需要的供热量要高,室内的平均温度为19.3摄氏度、23.45摄氏度、21.5摄氏度。比室内设计的18摄氏度要高出一部分,从而导致一些用户夜晚开窗,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所以如果室内的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以上,那么就应该调节供热所需热量减少不必要浪费。

(2)节电分析

N小区的供暖面积是29.8万平方米,而供暖一次系统采用三台水泵,一台备用。而根据系统的一次网的设计流量,使用一台水泵便可以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但是实际工程中确是采用两台,这就造成了电能的流失浪费,所以尽量改为运行一台水泵,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损失。

四、总结

小区住宅的供热系统从锅炉房、换热站以及外网等模块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规律,而通过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运算分析可以发现此种定律,进行一些节能方案优化,从而有效的达到节能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WorldCat 标注系统 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16-05

WorldCat标注系统同一般的标注系统一样,都是由用户、资源和标签三个集合构成,具有平面化的组织结构、多维度揭示信息资源、自由随意性、共享性、社会性和动态自适应性[1]。同时WorldCat标注系统进行标引的资源对象都是已经经过预先规范加工处理过的规范化书目数据,本身就因为主题、著者等因素关联在一起,是有序存在的。另外,WorldCat标注系统的用户由成员馆用户和一般用户组成,前者提供基本书目信息以构成WorldCat全球书目信息数据库,具有专业的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能力;后者跟一般标注系统的用户群体类似,根据自身对资源的理解进行标注,具有差异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WorldCat标注系统的标签、管理机制、检索机制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常规标注系统的特点,制订了优化方案,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内容和后期调整完善三个部分。

1 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针对WorldCat标注系统的优化方案能够最贴合其实际情况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也为了避免优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过多地影响到WorldCat自身的正常运行提供书目信息服务,方案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须进行的,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1.1 全面了解WorldCat标注系统

主要是针对现在标注系统中的用户、资源和标签的数量、质量、关联等方面进行了解,掌握最新的、最为全面的数据统计信息,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制定详细的优化方案和实施步骤提供参考。

1.2 详细调查WorldCat标注系统用户

主要是针对用户对现在标注系统的使用满意度和修改意见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从而确定需要进行优化改进的地方,并且在优化方案中体现用户的使用需求,力图让优化后的标注系统更加吸引用户的长期和高频率使用。

1.3 调查了解其它标注系统

主要是针对那些跟WorldCat标注系统有相类似特征的标注系统,比如专门针对书目信息的LibraryThing和亚马逊标注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它们的各个集合和服务模块的设置和结构,尤其是那些WorldCat标注系统所不具有的功能,应当重点关注,考察是否可以借鉴。

1.4 制订优化实施方案

基于以上的调查数据,制定一个有具体时间进度、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施方案应当留有可以在实施过程进行调整的余地,同时要注意不会对WorldCat的其它功能造成长时间、高程度的影响。

2 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的具体内容

2.1 明确标签的实际含义,构建标签的层次体系结构

标注系统中的标签都是以平面形式存在的,缺乏上下级之间的类别管理[2],标签之间的关联性弱,加上标签来自于自然语言本身就存在着同义和异义等容易造成的歧义,使得信息资源按照标签的聚合会出现差错,导致检全率和检准率得不到较好的保证[3]。WorldCat的标注系统也不例外,以其首页上的热门标签云中的标签为例。标签“nonfiction”和“non-fiction”实际上指的都是非小说类文学作品,两个词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标注系统中,两个不同的标签意味着将本来具有相同特征的信息资源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之中,割断了这些资源之间本来的关联性。再如,标签“fiction”和“historical fiction”,前者指的是小说,后者指的是国家年度最佳的小说名单,后者应当从属于前者,是前者的下位类。但是由于标注系统中标签的平面无等级性,使得这两个标签之间不存在任何类别关联,也就使得它们分别代表的资源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关联性。

因此,可以在后台构建一个对标签进行后控的词汇库,其内容包括基本的同义词词表和多义词词表,并且这些语词之间都是相联系的。考虑到WorldCat的多语种性,每个语种应当选定一个最为权威的成员馆来进行关于该语种的语词库建设。然后由技术人员进行不同语种之间常用标签词汇的关联赋予工作。同时该词汇库开放部分的权限给普通的用户,用以添加新出现的词汇和语义以确保该语词库能够与实际的自然语言使用情况保持动态一致。

WorldCat标注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资源对象是已经经过处理的书目信息,本身就是按照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进行规范组织的,具有基本的层次系,按照著者、时间、年份、语种、主题等进行了简单的归类组织。基于此,可以将赋予给同一个资源对象的标签跟随该资源归入到同一个大类之中。标签根据不同的分面规则划归到不同的类别之中,标签与标签之间就不再是一个平面结构,而是有了比较明晰的等级层次关系。

2.2 增加针对标签本身的浏览和检索界面,优化用户对标签修改编辑的功能

WorldCat标注系统中对于标签并没有比较清晰的管理机制存在。一方面,标注系统中用户使用过的标签并没有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全部显示出来也没有用来查找某个标签的检索机制,用户没有办法通过浏览或检索的方式进行标签的查找;另一方面,用户在对自己已经使用过的标签进行编辑或者删除等管理操作时,相对应的信息资源的被标注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例如,先给“Decision-making in the absence of certainty:a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21st century academic libraries”一书添加了“图书馆”这样一个标签。然后在“我的标签”界面中对使用过的“图书馆”标签进行修改,改成“图书”。理论上,原来被赋予给资源对象的标签也应该从“图书馆”相应地变成“图书”。事实上,返回到资源对象的界面,发现笔者对该资源的标注行为变成了两次,分别赋予了“图书馆”和“图书”两个标签(见图1)。

WorldCat标注系统需要增加对标签的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对标签语义和层次关系的后控制,还包括提供浏览、检索机制来方便用户查找某个具体的标签和对标签进行编辑修改。

因此,WorldCat标注系统可以将热门标签云中的标签和所有用户标注使用的标签都根据字顺等规则进行排列,保持实时动态性,保证用户新添加的标签也能够快速地出现在标签列表中。标签的检索设置只需要提供简单的语词检索即可,由于标签之间通过后控实现层级化和关联化,可以在用户获取检索结构的同时显示与该标签相关的其它标签选择,实际上扩展了用户的检索范围。同时,需要在WorldCat首页的热门标签云设置可以方便链接到标签浏览和检索界面的按钮,确保用户在热门标签云中寻找不到所需要的标签后能够快速找到如何进行标签查找的途径。此外,WorldCat标注系统需要保证用户对标签再编辑的同步性,当用户对标签进行修改时,系统应当将这样的修改同步保存到标签数据库中和反映在用户之前使用该标签进行标注的信息资源的标签显示中。

2.3 构建专门通过标签进行信息资源检索的途径

用户通过自由标注来组织信息资源,被赋予了相同标签的信息资源被聚合在一起。这样的聚合让用户可以通过标签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标注系统是WorldCat为了适应社会化网络环境和信息组织管理新趋势而添加进来的。标注系统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检索功能,主要是通过检索某个标签来查找它所相关联的信息资源。在目前的WorldCat检索功能中,无论是简单检索(见图2)还是高级检索(见图3)都没有设置提供给用户进行标签检索的途径。在检索框中输入任何检索词,即便是该检索词在标注系统中已经是某个信息资源的标签,WorldCat的检索系统会自动将其默认为按照传统题名、关键词等方式进行检索。

[图2 WorldCat简单检索界面]

在WorldCat中唯一能够进行标签检索的方式就是找到这个标签,通过点击该标签进行检索。但是WorldCat首页中用来显示用户标签的标签云中,只是显示了很少一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标签,而且WorldCat没有标签浏览页面,使得用户无法找到想要检索的标签,也就不能通过标签的检索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标注系统利用标签聚合信息资源以便于用户快速查找的功能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图3 WorldCat高级检索界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WorldCat上原有的检索方式可以对检索结果分别按照“相关性”、“著者字顺”、“题名字顺”和“出版时间”等顺序进行排序,但是通过标签进行检索的时候,检索结果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这样不利于用户在众多的检索结果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为了实现标注系统的检索功能,可以在WorldCat的简单检索界面和高级检索界面添加“标签”检索的途径,也可以在首页设置专门的按钮链接到通过标签进行资源检索的界面。

WorldCat通用检索的检索结果是可以按照相关度、著者等因素进行排列的,这样有利于用户在众多的检索结果中进行进一步筛选。所以WorldCat标注系统通过标签对资源对象的检索,其结果也可以模仿诸如“著者”、“出版时间”等这样的条件进行排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页面右侧设置类似的进一步筛选框让用户进一步筛选。从而缩短用户通过标签检索并获取信息资源的所需要的时间(见图4)。

2.4 构建WorldCat用户的社群,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标注系统的社区聚合功能能够很好地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用标签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网络,并且利用标注系统的运作原理不断强化和扩展已经形成的社会网络。对同一资源对象进行标注或保存的用户和使用相同或相似标签的用户被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相同兴趣点和关注点的用户群体。在群体中,用户之间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并且运用群体的智慧管理和创造[图4 WorldCat普通检索结果的其它筛选条件]

信息资源,体现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网络用户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标注系统用户所具有的交互性从根本上说受到社会化网络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同时,用户的交互性也推动着标注系统的社会化发展[4]。但是在World

Cat的标注系统中,用户是松散的。标签仅仅是将被赋予有同样标签的信息资源聚集在一起,而没有对用户之间的关系做出关联,使得用户没有办法形成群体社区。这样不利于WorldCat标注系统的交互体验,也不利于其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在WorldCat上,用户与用户之间唯一的关联是用户可以关注另一个用户自己构建的书目列表,不存在用户之间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活动。可以借鉴Flickr上社群(Groups)的构建,构建用户之间的社群建设规则。这样用户既可以参与到其它社群中的活动也可以自己创建新的社群开放给一定的用户参与进来,并且这些社群可以通过用户权限的设置实现隐私和资源的完全公开、半公开和完全保密。

WorldCat标注系统增加用户之间的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作为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网站对用户社会性的关注不足。同时基于WorldCat系统用户是由成员馆和普通用户构成的这一特色,增强用户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书目信息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与普通用户进行互动,有利于WorldCat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5 提供WorldCat标注系统检索API接口,实现与其它标注系统的互操作

WorldCat中的书目信息来自于其各个成员馆,尤其是2003年OCLC开始实施的“开放的WorldCat”(Open WorldCat)计划允许各成员馆和普通用户以Wjkl的方式对书目信息的评论和标签进行添加之后,其开放和共享性一直就是WorldCat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WorldCat标注系统的开放和共享性较差,既没有跟其成员馆所使用的图书馆标注系统进行对接,也没有与LibraryThing和亚马逊这类专门提供书目信息的标注系统关联[5],不利于WorldCat标注系统中标签资源的共享。

虽然通过常规的搜索引擎,如谷歌、必应或者百度,仍然能够检索到标注网站中的信息内容,但是由于搜索引擎针对的是整个网络信息资源,覆盖范围过于广泛,会降低查找和检索的检全率和检准率。所以WorldCat标注系统可以借鉴元搜索引擎的架构,构建一个跨标注网站的搜索引擎。每个标注网站自身都设计有通过检索标签来查找相对应的信息资源的简单搜索引擎,跨标注网站的搜索引擎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基本结构见图5)。

[图5 跨标注网站搜索引擎的结构图]

针对标注的跨网站搜索引擎的结构类似于双层C/S结构:用户向搜索引擎提交检索请求,搜索引擎根据这个检索请求向相连接的多个标注网站自带的搜索引擎发出实际的检索请求,然后多个搜索引擎会将获得的检索结果返回到跨标注网站搜索引擎,经过去重、合并、排列后反馈给用户。

最后,借鉴“一键分享”的模式实现标签和资源的跨系统分享。共享无疑是社会化网络环境最为突出的特征,为了让标注网站能够体现并且促进信息的共享,可以借鉴一些视频和新闻网站的做法,在资源旁边设置一些可以将该资源快速分享到社会化服务网站平台,比如微博、人人网的按钮。

只需要用户拥有分享目标系统的登录权限,点击相应的按钮,资源便可以即时分享,省去了用户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信息资源分享的效率。标注网站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在资源旁边设置同样的用来分享该信息资源到其他标注网站的按钮,通过后台的插件链接,方便用户将需要的资源、标签与其他标注网站的用户共享。

事实上,目前WorldCat的检索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已经免费提供给所有需要的用户[6]。将这个API放到其它应用程序之中,就可以通过它来检索访问WorldCat上的书目信息。因此,WorldCat标注系统的检索功能可以借鉴这个API的开发方式进行,然后将标注系统的API放置到首页,提供给需要的用户。除此之外,WorldCat还可以将标注系统的API主动提供给那些已经将其它标注系统用到OPAC中的图书馆,让两个标注系统进行链接,实现跨标注系统的检索。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图书馆自行开发使用的PennTag系统,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标注系统,该校图书馆同时也是WorldCat成员馆之一。WorldCat可以将标注系统的API提供给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将WorldCat标注系统与PennTag系统相关联。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个标注系统的检索同时获取两个系统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标注系统资源的共建共享。

3 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的后期完善

当所有具体的优化内容都稳妥实施完成之后,还需要对WorldCat标注系统的运行情况、用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优化方案的成效进行评估,并且对优化后的WorldCat标注系统进行微调。

3.1 了解优化后的WorldCat标注系统

参照准备工作中对WorldCat标注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内容,对经过优化的系统重新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然后把获得的关于标注系统中的用户、资源和标签的数量、质量、关联等方面的情况与优化前的情况一一对比分析。

3.2 调查用户对新标注系统的使用情况

对用户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优化后的WorldCat标注系统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使用者对整个标注系统,尤其是经过优化处理的模块的使用体验、满意度等。将使用体验与未进行优化时的使用体验进行比较,为下一步对优化方案成效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3.3 评估WorldCat标注系统的优化成效

以WorldCat标注系统本身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和用户使用情况优化前后的对比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在实施优化的过程中各种人力物力的投入情况,对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方案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估。评估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对优化后WorldCat标注系统进行微调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对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的依据。

3.4 完善WorldCat标注系统的优化方案

根据对WorldCat标注系统自身情况和对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参考其他同类标注系统,制定针对WorldCat标注系统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实施后,根据成效对方案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WorldCat标注系统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对于会将WorldCat标注系统性能和客户体验显著提升的优化措施保留并加强,反之则考虑弱化或剔除。

4 结语

WorldCat标注系统作为标注系统的一种,有助于用户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书目信息进行组织管理,提高书目信息的使用率。针对WorldCat标注系统的不足,制订有效的优化方案并实施,能够充分发挥标注系统的共享功能和社区聚合功能,更好地体现标注系统的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和交互性。随着对用户标注行为和语义网的研究与应用的深化与发展,WorldCat标注系统能够将其应用到后续的优化之中,充分发挥分众分类法的优势,引导和促进用户对WorldCat中书目信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英.Folksonomy与传统分类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完善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0,(2): 45-47,74.

[2]Thmas Marliesel, Caudle Dana,Schmitz Cecilia. To tag or not to tag[J]. Library Hi Tech,2009,27(3):411-434.

[3]黄建年,侯汉清.关于TAG分类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08, 27(7): 49-52.

[4]易明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化标签网络分析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3):107-114.

[5]姚晓锋.用户标签和图书馆主题分类的比较研究——以Librarything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4): 63-66.

篇5

[关键词]隧道;掘进中;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70-01

一、前言

我国的隧道建设事业每年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控制好隧道建设的各个环节便能得到最为理想化的隧道建设效果。研究隧道掘进中的优化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隧道建设的过程,对于提升隧道掘进中的建设质量与施工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隧道掘进中的潜盾机发进控制测量

潜盾机发进端工作井里控制点平面座标及资料确认后即以此据控制潜盾机发进前各项相关设备位置,其目的在希望潜盾机发进后能安全无故障的在原设计线型上掘进,日后的隧道相关行车净空间也能在容许范围内。利用工作井内控制点在连续壁面上放样出发进端镜面框中心点,中心点为圆心再以潜盾隧道半径画出圆框,以利隧道组人员进行试水作业确认连续壁外地改工程阻隔地下水功效,避免潜盾机破镜后涌水影响工作,依照画出的圆框范围安装镜面框,如此就确认了潜盾机发进时破镜面的位置了。

在大部份的情况下发进端与到达端在连续壁前后都是直线段,除非隧道端口距离车站月台超过20米,并在其间隧道线型已进入了缓和曲线段,例如加入了特殊部结构区,不过此情况在设计之初较少采用。发进端反力座位置其实也是隧道中心线型的延伸,其座标位置几何关系对潜盾机来说是矩形对称的,主要用意在位于潜盾机正后方发进时盾机内部推进用千斤顶透过临时假环片施力于反力座,借着反作用力推动潜盾机身前进,并利用盾头切削刀旋转破除连续壁面及岩盘土层,在盾身内部则不断组装环片,千斤顶再施力于环片侧边推进,如此循环掘进,并由盾机内部排泥管将盾头切削刀搅碎之泥浆排出外运。

在此之前测量工作需与潜盾组沟通互相配合,最基本的就是在整理好的发进台地面放样出隧道中心里程及法线,提供潜盾机身相关设备就位依据,惟需特别注意的是隧道中心线设计值与轨道中心线之间存在着偏移量,因为隧道内部单侧设计了步道,隧道线型也配合设计存在着曲线,为了考虑车辆净空包络线安全值,再配合隧道线型曲率,设计了轨道中心线型偏移量而成隧道中心线型,其偏移量值是随里程而变动的,加上潜盾机发进端掘进方向可能与设计线型里程前进方向相反,所以潜盾机发进前须特别注意隧道中心线型是在轨道中心线型掘进方向的左侧或是右侧。

当潜盾机组零件陆续由施工投入口吊下组装完成就位后,会先利用先前放样于地上的隧道中心基线调整到定位,最后仍需经过精密测量平面座标及高程来确认潜盾机发进前位置,测量方式有几种,例如利用全站仪无菱镜测距功能来测收潜盾机外壳几个横断面曲线来反推盾身圆心,即得知潜盾机位置高程,另外测量支撑潜盾机身下方的钢轨,亦可反推潜盾机身中心线,但上述两种方式属于较间接方式求得潜盾机位置,较直接的方式是使用横距尺架设于盾头与盾尾,直接测收横距尺中心座标,即可推算对应隧道中心线型之里程及支距,再于横距尺正下方潜盾机内部测收高程,测收之高程值再加上内圆半径,最后就可算出潜盾机身中心线型发进前与设计值在平面座标与高程的误差了。

三、两种不同掘进施工方案的适用条件比较

国内外隧道掘进的施工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钻爆法, 一种是掘进机法。钻爆法采用钻眼、爆破出碴支撑、衬砌循环重复进行的施工方案,除有断层和含水地层外,几乎适应从软岩(40MPa)到硬岩(超过180MPa)的各类围岩,即使对于岩类多变的长大隧道也会有均衡的产出,钻爆法适合对任何断面的掘进,但当隧道长度较长时,工作面的及时通风和及时除生比较困难,而掘进机法和地质条件相关密切,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不同结构形式掘进机,如果实际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技术条件相差较大,可能会大大降低使用率,掘进机最适应的地质是40-180MPa的中硬沿。

但实际上,绝对理想的地质条件是罕见的,使用掘进机就需要根据各类围岩所占比例的大小,首先满足主要的,即比例大的地质条件,对次要的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可能以降低开挖速度为代价。虽然护盾的出现使掘进机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但对短洞和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长隧道,掘进帆发挥不了优势,需采用钻爆法.因此,地质条件的变化对掘进机的生产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对钻爆法的影响就小得多,因此在使用掘进机前对地质条件进行超前预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掘进机法最适合长隧道、圆断面,当隧道较短时,开挖成本会增加,当所需断面为其它形式时,超挖即不可避免,从而影响其经济性。通常,掘进机适用于掘进直经5m-10m的范围的隧道,原因是在此范围内,施工人员便于接近隧道掘进机的辅助系统刀头、及其他结构件以利于有效的修理和一般维护,同时使出碴系统有更太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当隧道为小直经时(小于3.2m)就会带来出碴,通风、接近刀头和工作空间狭窄等问题由于掘进机的成本高,所以最好能连续地用在其它的隧道工程中。使用掘进机法在洞口处尚需用钻爆法开挖一定距离以便使掘进机安装和定位,所以掘进机法几乎不可用于短于一英里(1.6公里)的隧道。

四、隧道掘进中优化的注意事项

1.开挖、凿孔。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应待开挖面清除浮石以及瞎炮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眼作业。机械凿岩时,采用湿式凿岩机。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不合要求者应予以修理或更换。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在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风、电钻。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2.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3.衬砌。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推进,应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衬砌使用的脚手架、工作平台、跳板、梯子等应安装牢固,不得有露头的钉子和突出的尖角。靠近通道的一侧应有足够的净空,以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过。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铺板,应钉铺结实。木板之端头,必须搭于支点上。高于2m的工作平台上应设置不低于1m的栏杆。跳板应设防滑条。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所站人数及堆置的建筑材料,不得超过其计算载重量。机械转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电动机必须有接地装置。压浆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试运转,管路联接要完好,压力要正常,操纵压浆喷嘴人员应配戴护目镜及胶皮手套。喷浆嘴应用支架支撑牢固;拔取时必须在撤除压力后进行;检修和清洗时,应在停止运转、切断电路、关闭风门后,方准进行。采用模板台车进行全断面衬砌时,台车下的净空应能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

五、结束语

通过对隧道掘进中的优化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隧道掘进中更应该注意优化方案的制定与选取,以更好地指导隧道掘进的进行,为得到理想的隧道施工效果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工作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有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经营开始趋于稳定,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行业内排名前列。企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受到其生严能力的限制。这时,企业必然通过新建厂房、购置设备,谋求产能上的提升。有的企业虽通过银行融资,自建厂房。但是由于融资结构不合理,对企业的资金链带来潜在的冲击,时其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而银行在注意到企业上述经营变化后。可以通过对原授信方案进行优化,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科技当道 硕果累累

汤先生的公司是一家专业DM广告的运营公司。DM广告,(英文Direct mail的缩写,意为快讯商品广告,通常由8开或16开广告纸正反面彩色印刷而成,通常采取邮寄、定点派发、选择性派送到消费者住处等多种方式广为宣传)是我国一个新型的产业。在欧美发展十分迅猛,单在美国,DM每年的总销售额逾1000亿美元,约占其广告总销售额的19%。因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被业内人士称为继影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并大有取代杂志成为第二大印刷媒体的趋势。

2000年汤先生正是看准这一市场机会,率先发起成立了w公司,业务定位为专业的DM广告运营,当时注册资本100万元,至2008年公司的发展规模为成立时的十数倍,公司业务主要涉及文化产业中的多个领域。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已从单纯的媒体转向实业型的文化产业,集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业印刷、物流配送于一体。形成一家涉及广告业务整个产业链的文化企业。

目前,在传统印刷领域,w公司排名第三位。同类企业有:台湾、日本等大型印刷公司。目前,公司在同行业中DM销售排名第一,DM的市场占有率约三分之一。客户基本为著名品牌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该公司连续多年被上海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被上海市广告协会评为“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危机之中 资金受制

篇7

关键词:非线性规划,欧式距离,纵横距离

 

1问题背景

钻井布局问题是1999年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部分优秀论文可以参见《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0年第30卷。其中,关于本题的解法都运用的是一般数值搜索求解,虽然命题人对第一问建立最优化模型,但并没有具体求解,笔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给出了较完整的最优化模型求解方案。免费论文参考网。

勘探部门在布置新井位的过程中,如果新井位与原有井位重合(或相当接近),便可利用旧井的地质资料不必打这口新井,以节约钻探费用。

设平面上有n个点Pi(ai , bi)(i=1,2…n)表示已有的n个井位,新井位为一正方形网格N的所有结点。若一已知点Pi与某网格结点Xi的距离不超过给定误差ε(=0.05单位),认为Pi处井可用。免费论文参考网。

篇8

关键词:原油运作 输油管道 方案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国的炼油企业能够长期稳定而高效地向市场提供原油,石油传输能力是衡量企业供油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管道运输石油又是当前石油输送依靠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当前输油管道输油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输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优化我国输油管道输油方案,克服一系列限制性因素,提高输油效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输油管道的国内外现状

管道运输是石油运输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现如今欧美发达国家的原油管道输油量几乎占到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在如今的21世纪,全世界所有油气管道的干线长度经过累加后已经超过了二百万公里,而其中输油管道长度所占比例超过了30%。输油管道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分为三大阶段:汽油管道输油时代、成熟发展时代和成品油输油管道规模化发展时代。我国油气管道在发展历程中有五大特点。第一,独立自主建设出油气输送管道。第二,自东北“八三工程”后油气管道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促进油气管道建设发展。第四,油气管道运行安全系数高,能耗成本相对较低。第五,石油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炼油企业的一般生产过程中,从原油加工到成品油运输的油品输送任务,都是需要依靠输油管道来实现,因此输油管道在炼油生产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原油在输油管道输送中的切换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原油损耗,因此输油过程中会用原油包来界定不同类型的原油。

二、输油管道面临的系列问题

炼油企业的炼油生产过程就是不同的炼油任务的组合并被完成的过程。在一定的炼油任务被确定以后,炼油任务中所需要的原油都需要港口储油罐输送所需原油到炼油厂内的供油罐,也可以先是从供油罐输送原油到炼油厂内的相应的蒸馏塔然后进行分馏。炼油厂内的所有石油的转运都需要借助输油管道来实现。在一般的原油转运流程中,原油包在输油管道内进行输送时会随时衍生出特定的输油管道调度。当一般的港口区接收到相应输油请求后会立即确定所需输送原油的类型和数量,然后制定输油管道内的合适的输油策略,当完成输油请求后则一个具体的原油转运任务完成,如果输油请求仍然在继续,则会重复此前的输油流程。输油管道调度问题一般被看作原油转运中的子问题,而原油转运问题是企业炼油短期原油生产计划中的又一个子问题。因此处理好输油管道调度问题是提高炼油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

三、输油管道面临的制约因素

企业的炼油生产中遇到的原油处理必须依靠输油管道实现原油运输,原油运输过程也会面临各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一般的输油管道长度长达数十千米,输油过程中的管道的石油输送任务量有时可以达到数万吨,发生的原油损耗也是很大的,因此在输油管道还没有将原油成功输送到目标炼厂区的供油罐时,应该考虑适当增加原油输送的中转库存,降低原油输送损耗。第二,输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原油的切换过程,涉及的原油种类通常比较多,对于不同的原油包的输送,应该进行分段输送,而且在原油输送中,要每一个炼油厂的供油罐对应不同种类的原油输送。输油管道内虽然通常能接收多个储油罐同步输送原油作业,但原油输送只能在某一时刻只能输送到某一个目标供油罐。第三,由于输油管道经常涉及到原油切换,不同种类的原油混合会造成相应的原油污染和损耗。第四,输油管道的输油速率是有机浮动的,不同的输送需求的输油速率不同,输送费用也不一样。在一组油泵一般的工作条件下,额定的输油速率相对最经济,而在两个组泵同时工作的额定输油速率会小于单个油泵工作时的额定速率的两倍。第六,某些特殊类型的原油熔点较高,因此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首先对输油管道先进行加热才能进行输送熔点较高的原油,在进行原油切换过程中,必须用熔点较低的原油将熔点较高的原油排出管道才能完成原油切换,如此才可停止输油,否则会造成原油堵塞现象。综上所述,以上输油管道的具体限制性因素,加上炼油的生产和库存成本等经济因素的制约,输油管道的石油运输方案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克服输油管道的不能连续性、依次性和计划性输油的问题,合理优化输油顺序,提高输油效率。

四、原油运作中输油管道输油方案的优化

炼油企业的炼油系统生成调度的安全系数主要受到供油罐的容积、数量、储油量、管道输油速度和蒸馏速度等因素影响。炼油系统能进行有机调度必须做到每个相应的蒸馏塔保持不低于三个数量的供油罐进行供油,而且蒸馏速度之和要不高于相应的输油管道的最大输油速度。因为为了确保炼油企业的连续性炼油,就要保障蒸馏塔能随时得到供油罐的供油,不过因为种种限制性因素约束,本文只研究一种优化输油顺序的的方案,这一方案能有效保障炼油企业的炼油连续性。

首先,要对每个与蒸馏塔相互对应的供油罐的原油储量进行精确精算分析,估算该储存量为蒸馏塔能持续供油的时间,得到一组精确的时间序列。第二,根据这组估算的时间列,选择炼油任务的相互匹配的原油类型进行输油,在输油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原油切换的成本。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管道输油过程中的系列限制因素的约束。在估算时间列时可通过建立函数来计算,函数取值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供油罐内的原油储存量参数取值要不大于于供油罐的容积值,为蒸馏塔供油的供油罐的原油储存量要受到原油到达相应的供油罐并最终沉淀所耗费的时间影响,计算采用的参数取值要始终保持总储存油量不能超过供油罐的容积累加值,而所有的蒸馏塔的蒸馏速度之和不能高于输油管道输油速度上限值,通过供油时间函数大概估算出供油罐开始供应原油的时间点,并为蒸馏塔进行持续供油。根据目标函数所得的供油时间序列(序列大小依次排序),通过时间序列来制定一个持续供油的输油管道输油顺序方案。输油时间顺序方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原油炼制任务计算得出,不同的类型的原油输油的时间点构成一个最终的输油时间序列。输油方案同时还受到输油港口储油罐内储存的原油是否与炼油生产任务所需原油类型相匹配的影响,当原油类型相互匹配的时候,应该向企业炼油厂相应的供油罐输送蒸馏塔蒸馏所需类型原油,当原油类型不相互匹配的时候,就应该适当调节炼油厂的生产顺序,先并及时向港口油轮反馈信息确保油轮的原油类型及时得到补充,并且确保油港的储油罐原油储存量要大于计划炼油所需原油量。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水文测验 ;存在问题;优化方案;管理应用;研究深化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1关于水文测验环节的分析

当前我国的水文测验整体水平比较稳定,这符合我国的现代化水资源利用开发条件。有利于实现其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我国的水文测验系统是不健全的,需要针对实际应用环境,保证水文测验工作的稳定运行,解决一系列水资源短缺现象、避免水环境加剧恶化。这是各个区域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水资源利用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某些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水资源的统一性管理,而这些环节的开展,离不开对水资源检测工作环节的应用,促进水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其污水控制处理体系的健全,促进水资源检测基础材料系统的健全。

水文检测工作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保证日常水利工作稳定发展。实现对水文工作的稳定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水利工作建设工程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积极做好相关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我们要义不容辞的去接受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考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考虑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2关于水文测验优化方案的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水文建设的稳定发展,要根据各个区域水文现状,展开优化,促进水文测验优化方案的稳定发展。针对各个地区水资源运作情况,促进其承载能力提升,以实现对国家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要积极做好水利测验的战略准备工作,保证水资源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促进其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在此过程中,相关国家部门要做好积极的政策法规制定工作,保证其决策管理体系的健全,促进其水资源保护服务体系的健全。排污口门、行政区界断面、国际河流的水质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重大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等。为水环境、水生态管理保护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监测和预报服务。为水资源调度服务。为年际间或实时的水资源调度、区域内不同水体间的水资源调度、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化利用调度以及城市供用水调度等提供监测、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服务。

在日常水文测验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其服务对象的差异,保证优质服务的提供,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促进其相关价值文化的有效应用。目前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水文测验工程项目有,地下水、流量、降水等项目。通过对各个水文站的测验模式的深化应用,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比如委托观测方式、常年驻测模式等的应用,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水文测验工作。在水文站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委托观测模式的应用,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比较常见的降水量观测模式有自动测报模式、固态存储模式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文测报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防洪工程的综合治理,使水文要素产生了新的变化。就某个地区来说,昭平台、白龟山、鸭河口、白沙等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淮河干流、小洪河、大洪河、澧河、唐白河、卫河的综合治理,漯河、南阳、信阳、安阳等城市橡皮坝的建设、拦河枢纽等工程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地下水的超采等等,都改变了原有水文要素的规律,闸门流量加大或减小,同级水位流速、流量的变化等都直接影响到水文要素的变化。

在水文测站的运作过程中,要实现对流域内相关工程环节的了解,比如对河道行洪规律的了解,积极采取相关的测验对策方案。相关水力管理部门要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展开对相关材料的深入研究,比如水文流量单值化的情况,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等。在应用过程中,也要进行其测流方式的优化。保证其测流系数试验环节的优化,实现对相关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在此过程中要规范水文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行为,实现对先进水文测验技术的应用,比如微机测流系统、遥测系统等的应用。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水文测验固有的工作模式。跨流域调水、河道引水的不确定性、滩地开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国家治水方略的调整、水文断面大部分时间河干等,都对水文测验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走出原有固守断面的工作模式,加大水文巡测和水文调查的力度,尤其应加强渠道测流、水量巡测和引水口门的控制。同时,要重视小流量的测验。

在水文测验过程中,要针对其环境的变化展开相关环节的优化,实现对枯季小流量测验环节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由于其河道自身环境的影响,其水位观测效果不是非常准确的,其流速仪的相对位置误差也是比较大的,这不利于枯水期的实测水量误差的有效控制。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需要促进其枯季测流环节的有效应用,实现对其精度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断面状况,积极做好相关的材料整编测验工作。

在水质测验环节及其水量测验环节中,要保证其相关设备措施的有效应用,从而提高水文测验的质量效率。要优化其水文测验的质量效率,保证其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做好相关的能力建设工作,促进其测验精度及其侧洪标准的提升,采取相关的应急保障体系满足工作的需要。大力提高水文巡测系统的机动性,增强水文测验的整体实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水文测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地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凡不泄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实行资料共亨。

结语

水文测验工作的稳定开展,需要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要进行水文测验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以满足日常工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1.专业培养目标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方法,具有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数学基础,具备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能在政府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与管理以及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综上,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点培养适合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基于能力体系的专业培养方案规划在确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应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3],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在“分层次、分阶段、重整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基于应用和创新的需求将本专业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分解,形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能力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能力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的数字代表学生在校学习的学期数。(1)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和学科基础课程群支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英语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基础课。(2)专业认知能力。是学生在第二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和学科基础课程群支撑,本学期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学科基础课,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3)问题分析能力。是学生在第三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和学科基础课程群支撑,在本学期的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学等本学期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为本学期开设运筹学、技术经济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后续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系统工程、管理统计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课程。(4)技术应用能力是学生在校第四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全面支撑,本学期学习的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核心课程,课程逻辑性强、理论严密,有广阔的管理实践应用背景。(5)系统开发能力是学生在校第五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的支撑,本学期的课程是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学期,开设的核心课程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页设计、ERP软件开发等,同时,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开展数据库设计。(6)理论研究能力是学生在校第六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的支撑,本学期是全面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关键学期。主干课程包括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建模技术。(7)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在校第七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的支撑,主干课程包括IT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8)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在校第八学期的阶段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支撑,为就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二、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群设置

能力的获得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能力的获得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去支撑。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力体系分解可知,围绕这八个阶段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公共基础、人文素质、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平台课等五个课程群,以及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课程群与阶段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垂直方向表示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八个学期所对应的能力,这些能力本身是按照信息化人才成长的轨迹逐级提升的;其余6条虚线代表支撑能力形成的课程群,其中,人文素质课成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平台课程群集中在前四学期循序渐进地开设,目标在于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专业认知、问题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专业平台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和实践环节相互融合、环环相扣,目标在于培养系统开发、理论研究、综合应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课程群对能力的支撑是采取循序渐进、滚动培育的方式展开,使得学生专业能力形成过程中既注重深度又拓展了广度。课程群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三、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策略

为实现阶段能力培养的目标,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教师管理、课程管理、质量反馈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障将“知识+能力+素质”内化成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教师分组管理根据能力体系建设的要求,定位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团队敬业、实践与创新,按照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学科的特点,将本专业的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计算机与网络课程组、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组、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课程组,三组教师既可以交叉又可以独立,这三组教师与实验室的老师定期研讨,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以及教学方法改进方面不断优化,这种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深度、知识广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促进创新能力形成。2.课程衔接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所开设的课程横跨计算机学科、数学学科、管理学科,所开设的课程既有每个学科类的课程内部的前导后续关系,又有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为理清这种复杂的课程衔接与融合关系,我们专业设置了一门贯穿学生完整培养周期的专业引导课,该引导课可将各个学科类的课程有机连接起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各个能力培养阶段。本专业引导课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前7个学期初开设,每次课4学时,围绕能力阶段目标讲授本学期开设课程群及重点课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程衔接管理形成了以专业引导课为主线的一门引导课、三大学科、七个学期的“1-3-7”课程衔接管理模式。3.质量反馈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了教学能力评估机制,由系主任牵头,对阶段执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情况逐级反馈,通过比对阶段能力目标和学生能力情况对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及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人才能力培养需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