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少年范文
时间:2023-03-22 13: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光少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悠悠
是往事的风铃
飘荡在你我窗前
每一次的淡忘
都是一阵风过
带起一串声响
不在回首
往事翩翩
只是向前
路漫无边
曾经的少年
曙光里的春天
踏步向前
没有留连,那繁华似锦的明艳
沉浮的世界
犹如昙花一现
你我的容颜
老去的照片
时光里的一片
夜,悄然的来
蒙蔽了你我的脸
看不清,看不清了
一切
喧嚣,从未有过的纠结
乱,乱,乱
康桥里的冷夜
月光下的诗篇
听不见,听不见
以往的一切
黑白的影片
一幕幕的重演
时光无限
有个少年
匆匆行走
篇2
没有人理解,其他人都做好了自己的准备。可是他,却在这个地方,一个人孤勇前进。他说,一开始我没想明白,我再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可是后来,他知道了,他把自己的原创展现给大家。他带来的,始终都是最用心的东西。
唱寒鸦少年的时候,好多粉丝都哭了。其实与粉丝无关,与其说是粉丝,倒不如说是歌迷。
面对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他没有抱怨,仍然报以赤诚的微笑。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另一个人也这样去做。但是我看到的,只有他一个。
他是时光带来的少年郎,经历了风霜雨雪,来到我们的面前。
他把自己的歌声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这一切,他或许从来都没有问过为什么。只是这个世界上,仍旧有那么多喜欢他的人,一直都陪伴他,站在他的身边。
他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那样努力,面对生活。
他也是我在孤苦岁月中,面对人生的低谷与情绪的灾难时,带给我的温暖阳光。
篇3
重阳节后不久,就是父亲50岁生日。因为是整寿,再加上父亲在亲族中威望辈分都高,来了不少拜寿的人,将他家的小院挤满了。热热闹闹地做完寿,众人陆续散去,她留了下来。
她究竟是母亲的表侄女还是表外甥女,他至今也没弄清楚。似乎是母亲与她的母亲是少女时代的闺中密友,各自成家后,离得远了,借着他父亲做寿的机会,她母亲遣她来探望。
母亲很喜欢她,留她住下来。她名字里有个梅字,母亲叫她小梅子,与她殷殷地话家常。小梅子大他3岁,他刚看了巴金的《家》,学着觉慧叫她梅表姐,想了想,不妥,把“表”字去了,叫梅姐。
那年雪下得特别早。梅姐住了半个月,屡次要回家,母亲总舍不得,一留再留。终于开口放她回去了,那天却漫天漫地地下了一场大雪,阻断了梅姐回家必经的山路。
这场雪下下停停,缠绵了一个星期。初时梅姐有些焦急,后来干脆安心住了下来,等着天晴路好。
梅姐很勤快,她来之后,灶上的饭菜,圈里的鸡鸭,这些家务母亲都插不上手了。
一进农历十月,天冷得飞快。梅姐买回几色毛线织毛衣,给他准备的是枣红色的,他说了一句“有点儿扎眼”,梅姐去换成了鸭蛋青。
梅姐的手艺原来这么好。他因为是高三了,两周才放一个星期天,两周前他回家梅姐刚把毛线买回来,再回去爸妈的毛衣都已经织好了。爸爸的是深灰色,用的十字花针,妈妈的是靛蓝色,织成竖的罗纹,掩饰了略发福的身材。他的还没动,梅姐等着他回来,问他喜欢圆领还是鸡心领。圆领太普通,而他肩窄,鸡心领更显得人瘦。他想起英语老师穿的毛衣,是很别致的领口,两肩略方,就画出来给梅姐看。他担心太困难,就说:“要是麻烦的话,就织鸡心领吧。”梅姐说:“没事儿,我见过这种领子,我慢慢想想。”梅姐拿毛衣针在他身上来回比划:“起100针,就可以了……”
这个星期天他磨蹭到很晚才回学校。接下去的两个星期仿佛过得特别慢,13天总也过不完似的。终于到了最后一个下午,本来只有两节自习课,却被物理老师占去,讲上回模拟考试的卷子,讲完试题又即兴来了一场小测验,放学的时候已经6点多了。
物理老师刚跨出门,教室里的抱怨声就跟着溢了出去。班里一大半是住校生,离家都不近,他们等这两周一次的星期天已经很焦心了。这么一拖,天就黑下来了,这意味着本来打算回家的人,尤其是女生,就回不去了。他看看窗外乌沉的天,一声不吭地冲出教室。
骑着车出了校门,路上空荡荡的,四周的田野黑暗沉寂。15公里路,他骑得快的话,一个半小时就能到了。他的胸口热一阵,紧一阵,脚底下蹬成一阵风。
快到家的时候,他推着车过一座石桥,隐隐约约看见桥那头有个白影子。他心里动了一下,快快地奔过去,果然是梅姐穿着白风衣站在那里。梅姐看见他就笑着说:“姑姑姑父今天出门了,我一人呆着闷得慌,估摸你今晚要回来,出来迎迎你。”他说:“天这么黑,这么冷……”
他这时候才注意梅姐怀里还抱着毛衣架子,一团毛线揣在兜里。梅姐说:“这个领子有点儿麻烦,我好几次开了头都不对,织了拆,拆了织,一个领口就织了一个星期。我赶着织了好几天,还差一只袖子,明天赶赶就能出来了。”
他说:“不急着穿,我还有好几件毛衣呢。”梅姐说:“新毛衣暖和。今年冷得早,身上一冷,哪还有心思学习。”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他也不骑车,推着车一步一步朝家走。寂静使这条路显得空而长,仿佛没有尽头。
这么走着,天就完全黑下来了。他问:“梅姐,你上学的时候念文科理科?”梅姐没答话,始终扭着脸,好一会儿才转过脸说:“文科。我语文、英语好,数学怎么也学不好,没办法。”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他突然明白过来,梅姐刚才哭过了。她的手装作是在掠头发,其实他知道她是在悄悄拭去眼泪。
他心里有奇怪的欢喜和悲凉。他知道像梅姐这样的女孩子,读完高中如果没考上大学,她的命运就是早早地嫁人,生孩子,一辈子要走的路基本就这么定了。他也知道梅姐已经订婚两年了,听说明年就要嫁过去。
远远地能望见他家的灯光了,梅姐忽然说:“小鹏,在你家这一个月,我挺高兴的。”他的嘴巴不时地张开,仿佛随时都要说出什么来,可最终什么也没说。他的嘴里灌满了带着苦味的冷风。
第二天,梅姐被附近几个女孩子请去教她们织手套。他的毛衣袖子还没有织完,到晚上梅姐也没回来。他没穿上新毛衣,怅然地回学校去了。想到毛衣一天织不完,梅姐就还在他家里,又很安心。
两周之间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是不上早晚自习的,他很想晚上骑车赶回去,早上再赶来上课,可是――有什么理由呢?这样平白无故地回去,爸妈一定会怀疑他在学校闯了祸。他将已推出车棚的自行车送了回去。
再回去的时候,梅姐已经走了。母亲把新毛衣递过来:“你就是爱搞些花样,这一件毛衣费了小梅子好大工夫。”
他默默地走回自己的屋子,显然是被梅姐收拾过了,整齐又干净。他不知怎么会想到梅姐也许要留封信给他,哪怕是张纸条也好。他翻开每一本书和笔记本,把所有的柜子和抽屉都搜了个遍,甚至把褥子也掀开来看,什么也没有。梅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他用毛衣蒙住脸,哭了。
梅姐没有再来过。
第二年,他考上省城的大学,很多人来贺喜,梅姐也没有来。大二上学期的一个周末,系里组织足球赛,他在宿舍里弓着腰写海报。身后的老三忽然疑惑地叫起来:“老六,你胳膊这儿是个什么呀?是朵花儿吗?”
他茫然地回头看看老三。时间太久了,关于这件毛衣的记忆也模糊了,对于此时的他来说,这件毛衣只是一件很旧了但尚能挡寒的衣裳而已。
他问:“哪儿呢?”老三扯着毛衣的袖子给他看:“这儿!这儿!”他被扯得很不舒服,索性脱了下来。
老三指着右胳膊肘上方告诉他:“刚才你一侧身,可巧看得特清楚,这会儿又不显了。”他抻着那只袖子,左看右看,迎着灯看,背着光看。突然,他就看见了,半个巴掌大的一块,比别的地方颜色略深一点点儿,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5个花瓣,中间一个圆点,是一朵梅。
老三这个傻小子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平时大大咧咧的老六为什么之后的一整天都失魂落魄,忽悲忽喜,没完成的海报也不写了,连纸带墨统统扔在一边。
毕业后,他回市里的中学教英语,与隔壁办公室的一个语文老师结了婚,生了个女儿,日子过得平淡安宁,连老家也不大回了。有一年过完暑假开学的时候,他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梅姐的孩子考上了他所在的高中,梅姐要送孩子上学,让接应一下。
他放下电话,一种又害怕又期盼的心思隐隐地折磨着他。可是,他看见梅姐的第一眼,梅姐朝他笑了一笑,他的心又暖暖地放回去了,仿佛他和梅姐再见面就应该是这样似的。应该是什么样呢,他也说不清楚,反正心里很安宁。
他帮她女儿把宿舍教室都安顿好,带她们回家休息。梅姐让女儿叫他舅舅,不住地托他照应,他满口答应着。看着瘦削疲惫,两鬓微灰的梅姐,心里五味杂陈。
梅姐又要给他织一件毛衣。他早已不穿手工编织的毛衣了,衣柜里堆满了妻给买的羊毛衫、羊绒背心,每一件都要几百上千。可他竟不能开口拒绝。梅姐找不到测量的工具,只好用手隔着空气,虚虚地一扌乍 一扌乍量他的肩宽腰围,量完了“扑哧”一笑:“小鹏,你可是胖多了,从前要起100针,现在恐怕要起130针了。”
篇4
@黄雨帆·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的时候,我终于决定与那片缄默不言的海告别。只因害怕自己早已成为了沉默大海的一部分,在波涛流转间便化为了一丛纯白的珊瑚抑或是一粒寂寞的海盐,所以我决定开始说些什么,就像是低下头小声地哼着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即使我曾经的五彩斑斓、我的骄傲在不觉间已被海水侵蚀而消失殆尽,在我回想过去的种种时便觉得那已是用梵婀玲演奏过的前生,在时光的雨雾中早已模糊了色彩。
现在的我依旧徘徊在年少湿漉漉的风里,似是流浪,却唯独不是找寻。在长长的道路上,会任凭一滴露水染湿我的眼睫,或是随意为一株草一朵花落下泪来。不是红楼绮梦,也并非黄粱南柯,哪怕人们都说人生不过大梦一场。而我的年少时光,仍旧如你眉眼纤长。
柳永都说: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我在天涯想起谁来}
我从未放下过自己的执念,我要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要去远方。就像是那从天空中遗落下来的风,碎了一地,无所依靠,没有安定。
人一旦不停地重复做某件事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在往后更多的日子里将它当做理所当然,变成了习惯抑或是偏执。就像我从来不会让自己拥有停下来的理由。在路上,我会遇见很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我会驻足观看,但那终究只是短暂的停留,因为知道自己还会遇见更多更美好的风景。就像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要到北欧去看那遥远的极光,但我却懂得自己永远不会去将这个愿望实现,因为我会害怕自己在看过极光后就不愿再继续走下去。我还会和不同的人打上照面,用不同的话语与他们交谈,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然后在彼此心中产生瞬间的碰撞,而那也只是一瞬间而已。不轻易许诺,也不轻易说爱。转身的刹那就连告别也不留下,往后的生活里便再无对方的影子,只是在记忆里还恍然如梦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来过。正好印证了那句话:相见不如怀念。
即使曾经也有个少年眉目如画,对我承诺过等待。他说:“即使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我的手指变得干燥,眼睛失去焦距,直到天黑最后破晓,我都会等待,等你回到我身边,然后我们一起去看细水长流。”
即使当时我感动得都要流泪,多想摔下手中的行李说再也不会离开,可我始终明白,这样的自己承受不了任何厚重得犹如磐石的诺言。爱并不能成为束缚我的理由,而我的离开也并不需要挽留。
鲍尔吉·原野说过:那个愿意等你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他们会隔过黑暗,隔过千山万水,隔过花与梦,都只是为了等那一句“我回来了”,柔和而温情。仅仅是那么一句,等待过程中心里所有的烦闷与抱怨都会消失,原来恨里夹杂了更多的爱恋,随即而来的就是幸福的。
而这样的幸福,我不配拥有。
哪怕人的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硬而不能打动,亦如我们都想成为被他人呵护在手心的至宝。小心翼翼地向外观望,等待一个温柔且懂得疼惜的人来敲打我们的心室壁。一下,两下,三下,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那么想让他永远驻留于此,再不离开。以至于后来多少年的漫长等待,不得不去承受自己最初的选择。
我曾被人希望驻留在他的世界里,我不小心敲开了他的心室壁,可我仍旧不是那个懂得疼惜的人。
我需要的,并不是羁绊。而且,时间又怎会抹不去年少时的感情。我不是谁故事里的人,我只是我自己的。所经之地,留下的也不过是几缕残存的没有颜色的风。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人。任凭岁月流转,我都知道自己还在继续生活,不断前行。就像我坚信,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哪怕是在河水泛滥的日子,我也能找到黄昏。
当我现在还在四季里不停地辗转漂泊时,我并不害怕自己的茕茕独立,我的执念还没有放下,我要快点快点走。
即使偶尔,我会在天涯想起谁来。
{Gone with the love }
Whatever comes,I will love you,just as I do now.Until I die.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像现在一样爱你,直到永远。
——米切尔《飘》
如果是在很久以前,我一定能够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我是个活在回忆里的人。
这是很矫情的东西,我却选择毫不犹豫地写下来。
其实,我只是太过优柔寡断,不敢放弃过往,并且害怕将来。你看,我真的是一个这样懦弱的人。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人能在我面前对我说讨厌,因为这世上没有谁比我更讨厌我自己。一直以来,我都在尽力掩饰这一点。我会和不同的人开不同的玩笑,以及低级趣味的恶作剧,这是和桐谷修二为了维持好人缘相同性质的做法。
像个。,一针见血的评价,毫不留情。一个跳梁小丑,在上演一个人的马戏团。
而且我是个不够坦白的人。
经常可以在很多很文艺很言情的场景里看到这样的话语,一人对另一人说:“我会爱你到死。”虽然我表面上会给予鄙视的表情,心里却嫉妒得要死。我一直希望能遇见那么一个人,他可以一眼就看穿我,直指我的内心底端,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我可以没有任何伪装。可是Vae唱过:“曾经的海枯又石烂,抵不过你的一句好聚好散。”
于是,我仅仅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以王之名,君临天下。直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住进了《飘》里,最后我遇见了你,我最最亲爱的阿希礼。那个令我刻骨铭心的名字,就像漫长黑夜里骤然绽放的火树银花,绚烂夺目。
全世界都在伤害你、背叛你,我却要选择保护你。
突然我问小Z喜欢谁。她说:“是人都会喜欢瑞特啊,高帅富嘛,还对你一往情深。哪像那个阿希礼一样恶心。”
是恶心呢。我该怎样回答。手上的指关节都要握得发白,突然感觉自己的眼圈已红了起来。
“瑞特有实力有技术,斯佳丽有能力有目标,玖兰妮有坚强的心。”
篇5
黄忠,浙江温州乐清白象中学语文教师,乐清作协会员,曾在《意林》《幸福》等报刊发表文章,曾获“新新文学奖”“乐清市优秀教师”“温州市第三届师德楷模奖”等荣誉,曾担任中国校园文学社团联盟常务理事。2010年出版师生作品集《爱若琉璃》,多次在各级文学社交流会议上介绍经验,是温州团校特邀教师,温州市“三小”(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工程颁奖会议上唯一介绍经验的老师。
创作感言
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心情抒发。虽然一直熟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训导,但兴之所至,还是信手涂鸦,从心所欲。一直坚信最真实的文章,才是最打动人的。情节可以虚构,但写作的心情,却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话我师
他那一张微笑的脸和一个深深的鞠躬,在温和与谦逊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语文老师做了形象的阐释。
――金鳌文学社 吴梦静
他以切格瓦拉的名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为原则。他让我们知道作品不是空中楼阁,要具有现实眼光与理想色彩。
――金鳌文学社 潘中武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将捡来的铁板擦得锃亮,然后放在垃圾车的中间。前半部分装垃圾,后半部分则拾掇的干干净净。然后,她把我放到垃圾车的后半部,说:“娃,咱们去上学。”
我很怀念那段上学的日子,晃晃悠悠,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连风都带着清新的味道。我拿着一本书,轻轻地背英语单词。母亲则注意路面,把一个个空饮料瓶扔进车里。
母亲赚钱很辛苦,一个易拉罐只能卖1角4分。有一次母亲丢了十块钱,她急得到处找,嘴里念叨着:“这可得捡多少个易拉罐呀。”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我十分心疼,偷偷地把我买英语资料的钱丢到门外,然后故作惊喜地说:“妈,你的钱在这里。”母亲跑出来,高兴的像捡了宝似的。后来的两个星期,我每天忍受英语老师异样的眼光,每顿只能吃一个馒头,终于在第二个星期的周六给老师交上了买资料的钱。
我很爱读书,可惜除了同桌,没有人肯借书给我。每天放学,我都要走进城里的新华书店,找个地方静静地看书。几个店员都认识我,虽不热情但也不说什么。只有那个满脸横肉的保安,一看到我,就嚷:“小赤佬,又来蹭书看。”每次,我都只能安静地换个角落,重新看书。好在他并不紧逼,我总是能看完自己想看的书。
我开始向往城里的世界。我知道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城市叫上海,那里有很漂亮的外滩和高耸的东方明珠;我知道有一种职业叫歌手,可以赚很多钱。我常想,我要是有了钱,就可以让母亲穿上漂亮的衣服,再也不用每天上街捡垃圾,忍受别人的白眼了。每天晚上,我躺在母亲的身边,跟她讲我的梦想。母亲总说:“我的囡囡会有出息的。”
我爱唱歌,很喜欢十四叔家里的吉他,天蓝色中点缀一点白。每到周末,我总是跑到他家,求他教我唱歌,弹吉他。十四叔的嗓音很好,每次,他总是先喝口水,润润嗓子。然后,靠着窗台,唱起那首略带感伤的《青春》。末了,十四叔总会教我一些弹吉他的基本动作。他总是鼓励我将手指按到弦上,而我总是那么不成器,声音或高或低。十四叔不厌其烦地订正我的错误。慢慢的,我也会弹吉他了。
一次学校举行十大歌手比赛,我没有参加。但是我把吉他带到班里,给几个好朋友唱起了《流浪歌手的情人》。很多人没见过现场边弹边唱,都围过来听。唱完了,他们说比十大歌手唱得好,我的兴致也来了,一连唱了好几首。这时,歌手比赛结束了。教我们音乐的杨老师从比赛会场出来,经过我们班门口。她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然后说:“你唱得很好。”我听着音乐老师的话,忽然觉得自己很高大。
几天后,杨老师对我说:“你的声音条件很好,适合在音乐方面发展。我教你学声乐吧,你家里不富裕,我不收你钱。”我有点吃惊,周末还是高高兴兴地去了她家。杨老师的家并不大,但有一架立式钢琴,透着典雅的气息。半个学期后,我学会一些声乐的基本技法,也爱上了声乐。很感谢杨老师,她曾给了我一段幸福的回忆。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学期结束后,杨老师调到了另一所学校,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后来,我在街上遇到她,她问我还弹吉他吗?我点点头。她笑着说:“好好练,将来没准能用上。”
我读书很用功。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成了班主任的眼中钉。因为我的解放鞋裂了。每天,我都只能穿很破烂的拖鞋上课。班主任每次看到我,都厌恶地皱起眉头,大声呵斥:“你又穿拖鞋到校,你知不知道,我们班因为你扣了多少纪律分。”我只能静静地蜷缩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一双即使最便宜的解放鞋,也要12块5毛,这对于我来说很昂贵。后来,母亲在垃圾桶里捡到一双破旧的阿迪达斯。那天,我们家像过节一样。母亲把阿迪达斯擦了又擦,然后,郑重地穿到我的脚上,刚好合适。我轻轻地说:“谢谢妈妈。”
篇6
我所回忆的灯光是那些散落在乡间田野里的灯光,伴着萤火虫,伴着几声同伴的呼喊,亲切而充满温情。
那个时候,十三四岁的我们开始可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了,其实也谈不上减轻了多少,只是尽量为自己的父母将劳作的劳累减轻罢了,于是,放学的时候回到家里准备好鱼竿钓鱼,牵着老牛到河边放牧,景色虽然美好,但是在现实的面前,一切诗情画意都只为劳作而服务。
夜色开始降临,年轻的男孩子开始准备好夜晚工作的工具了,那时晚上的生活是抓泥鳅鳝鱼,这些夜行的动物成为填补家用的东西,我们的工具很简单,一把残废的牙刷,将牙刷在蜡烛灯火前去毛,然后将买来的大头针在火上烧热,将大头的一段趁着温度插入到牙刷的头部板子上,密密地用近20根针插满,看上去就是一个微型的钉板,然后将制作好的牙刷牢牢的绑在一根竹竿的前端,这样,隔水抓泥鳅的工具就完成了。除此以外,还需要照明工具,不然在漆黑的夜里如何寻找到目标。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就准备好手电筒,一般三节电池的长度,灯光足够使用3个小时。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到街上买一块钱的煤油,装在瓶子里,然后再制作好一根火把,同样也使用很到位。
在一片吆喝声中,年幼的伙伴开始结对同行,身边的那些农田还没有耕作出来,几阵雨后,每个农田都积满了水,温度刚刚好的水里,那些泥鳅鳝鱼开始活跃起来,在深夜,在他们的天地自由活动,我们点起火把,开始在浅一点的农田中寻找他们的踪迹。
远远近近的灯火成为永恒的记忆,照亮的那一小块领地在黑色的夜空显得十分的清静,火把与火把的呼应让身边的孤寂消散,朋友的大呼小叫感觉到一种催促的力量。
看到一条肥大的泥鳅,找准目标,用力的将满是针尖的牙刷钉过去,快速的进入水底,将那只还在逍遥的泥鳅牢牢地定在上面,然后,小心的将泥鳅敲到身边的小桶里,这就是我们夜晚的收获。有时候,一条肥大的泥鳅从身边逃脱,惋惜声音必须要传到很远的同伴身边,表示自己的遗憾,也好像在显示自己的收获。正是在这种大呼小叫中,我们才感到夜晚的真实和收获的喜悦。
一般3个小时以内,同伴开始返回,因为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功课,早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才不会耽误。回家前,每个人都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运气好的,能钉到三四斤,运气不好手艺不佳的,十几条泥鳅在水桶里游动,有好心的同伴于是从自己的水桶里毫不犹豫的抓起一把,慷慨的放到他们水桶里,这样,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回家向父母报喜,第二天,小商小贩开始收购这些深夜的战利品,换得的零花钱,总有一些会回到自己手中,这时候,互相请客,买来一点零食分享就成为最高兴的时间,那时候,简单的分享带来的快乐远远超越现实中我们那些执着的需求,无需矫情的简单欢宴比盛大的宴会更值得人动心。
篇7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晴
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在每天中午十二点准时收听“济南经济广播电台”的“流行小说城”节目。通过源源不断的无线电波断断续续地听完了桐华着作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部小说,这是一部人物单纯、风格朴实、非常贴近现实的一部回忆体小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片头曲《童年》响起来,都会唤起爸爸妈妈对美好的学生时代的回忆。我也很喜欢这部小说了,所以我也以这部小说的题目为题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吧。
小说以朴实而细腻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罗琦琦年少时经历的许多人生坎坷和感情纠结,通过努力奋斗终于考上了着名的大学的感人故事。罗琦琦从一个顽皮、敏感、叛逆的老师眼中的坏孩子,成长为了一个勤奋、有规划、有目标的一个努力上进的好学生。小说还讲述了她的同学陈劲、张俊、小郭等人的故事,他们也做出了或坎坷或精彩的人生之路。
听着这部小说,我感觉小说中的人物就像我们班级中的你我他一样,也有幼稚、也有恶作剧、也有眼泪,还有欢笑、失败和成功……我想:我们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能赢得友谊,并且人生精彩,那就是我希望的人生了。
篇8
大家好!
每次参加少先队的活动,我都充满着幸福感,尤其是被系上红领巾的时候。看着屏幕上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背景音乐下呈现的一幅幅画面,我很有感触。《少年号角》5周岁了,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为这份杂志庆生。大家从刚才看到的PPT里应当有深切的感受,过去的5年里,这份杂志凝聚了一代代领导对少先队事业的关心,每一幅图片都记载着一任任的少先队干部们所留下的动人瞬间。这份杂志不仅培养了少先队干部,还培养了杂志的编刊人员,以及一批批潜在的小记者,这份杂志更激励了一代代的青少年。就像刚才发言的雨花实小的学生所说,一份好用好看的杂志带给他们很多收获与激励。
5年过去了,签约仪式刚刚也完成了,《少年号角》已掀开了新的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份杂志赶上了一个文化的春天,赶上了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机遇,同时它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我们坚信,团省委与凤凰集团这样一个全国领军型的文化企业合作,已经有过去5年好的基础,在未来5年的发展里,这份杂志一定能够呈现出更好的发展面貌和态势。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简单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我觉得一份好的杂志,离不开正确的理念和导向,少先队杂志在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对人民的朴素感情,从小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长大形成正确的信仰和追求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主旋律的坚持,对正确导向的坚持,是一份好的杂志的第一要求。
第二,从《少年号角》所呈现的丰富内容看,一份好的杂志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少先队员和辅导员的关心,肯定离不开丰富的生活。正如吴立宏辅导员所说的,在夕阳西下的阳台上,阅读《少年号角》杂志,那是一种幸福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幸福的感受?因为它们记载着、反映着生活。所以一份好的杂志,需要靠丰富的生活来支撑。衷心希望无论是团队的少先队工作者还是编辑们都能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少先队的工作实际,在我们的产品供给和内容供给方面更多地研究办刊的内在规律,让这份杂志能够呈现出除了主旋律之外的更丰富的时代气息。
第三,一份好的杂志离不开人,无论是负责内容供给方面的少先队工作者、编刊队伍,还是团省委和凤凰传媒等着眼于未来的长期战略合作的单位,核心都在于人。今天,各地分管少先队的书记们都在,总辅导员们也都在,大家更要做好这份杂志的发行和使用工作,在少先队当中能够推广好、使用好,让这份杂志体现出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
篇9
今天早晨七点四十分, 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集合,准备从学校到行政中心向红色经典广场方向,到滨江大道搞一次有益的活动,主要是创建“省级县城,保护环境”。
一支长长的队伍出发了。先是鼓号队领先带头,我们紧随其后。一路上,街道两旁的人们向我们挥手微笑,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和他们打招呼。一会儿,就到行政中心了,这时鼓号队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好像用心灵在呼唤着:快来保护环境吧!我们顶着炎暑继续向前出发,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大人随地吐痰,还有些人把垃圾随地乱扔.我想,大人还没我们孩子做得好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什么大人们言行不一致呢?一个谜团在我心中油然升起,不过现在没时间管这些了,我们还要继续游行,到滨江大道去打扫清洁呢!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滨江大道.等李老师布置了任务后,我们便五人一小组开始工作了.我们这一小组的成员有:我、张沁怡、朱映东、郑力文和唐麒林。成员到齐后,组长给我们分配了任务: 朱映东和郑力文捡垃圾,我、张沁怡、唐麒林去找水,对凳子进行搽洗.我看见同学们都在拼命的劳动,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劳动最光荣.过了一会儿,有的人开始追逐嬉戏、有的在欣赏美丽风景.开始,我也被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但是转眼一想,来这儿的目的不是玩耍,是来劳动,保护环境的,于是,我又开始卖力的干起来. 我、张沁怡、唐麒林三个人准备去找一些水来擦洗公物,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到红色经典广场下面的草坪去,那儿直通嘉陵江,用嘉陵江的水来冲洗,一定行的.” 张沁怡和唐麒林都反对,因为老师说过,不能离开队伍.想来想去,没有一个人想出好的方法.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一项劳动任务还没完成,就要回去了.不过,以后在生活中我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这个美丽的新县城.随着队伍的行进,我们终于回到了教室,同学们一个个累得都趴在了桌子上.
还没等我们喘过气来,广播里又发出一个通知,让我们到操场参加一个活动.来到操场,远远就看见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上面写着"反对,远离,争做阳光少年”.首先是学校领导讲话,主要讲了和对我们的危害,然后是宣誓活动,最后每个班派十名同学代表上台签名.
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劳动最光荣和反对,远离,珍爱生命!
篇10
【关键词】 压力;适应,心理学;对比研究;精神卫生;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81.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72-04
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农村青少年占据着主体。而城乡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家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及教育资源等一系列的不平衡现状,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相对城市青少年在教育和成长中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扰[1]。很多农村学生就学的目的就在于跳出农门,走向城市[2],农村教育主要还在于“离农”应试教育,教育质量较差[3],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城区[4]。
应对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调节变量。由于农村青少年应激源及应对资源的占有不同于城市青少年,因此在应对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为充分了解农村青少年应对状况及其与城市青少年的差别,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应对能力,笔者对广东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农村中学生选取粤西、粤北和粤东乡镇8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学生789名。其中,初一年级学生121名,初二年级学生148名,初三年级学生113名,高一年级学生124名,高二年级学生156名,高三年级学生127名;男生390名,女生399名;年龄11~20岁,平均年龄15.69岁;有618人认为压力事件是可控的,68人认为不可控。城市中学生选取广州市7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学生776名。其中,初一年级学生142名,初二年级学生144名,初三年级学生120名,高一年级学生142名,高二年级学生112名,高三年级学生116名;男生381名,女生395名;年龄11~19岁,平均年龄15.45岁;有656人认为压力事件可控,90人认为不可控。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采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量表”[5],该量表采用Likert自评式4点记分,“从不采用”记1分、“偶尔”记2分、“有时”记3分、“经常”记4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多采用该种策略,维度分为各项目均分。该量表是一个包括4个二阶维度和17个一阶维度的三阶等级模型,分别是消极的问题关注应对(否认、幻想、非自主与冲动行为、回避/麻木)、消极的情绪关注应对(压抑、侵入性思想、自责、生理唤起、情绪困扰)、积极的问题关注应对(寻求社会支持、问题解决与行动、认知重建、保持平静)、积极的情绪关注应对(容忍/接受、幽默、分心、自我放松)。三阶维度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除生理唤起为0.40外,其他16个维度为0.44~0.89,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个二阶维度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60~0.71,模型GFI为0.85,RMR为0.5,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较好。
1.2.2 施测方法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年龄、城乡等人口学变量及认为压力事件是否可控。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城乡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比较状况 在区域主效应上,寻求社会支持(F=7.91,P
除非自主与冲动行为(F=3.23,P
对青少年压力应对的总体分析发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中学生,最常使用的3种策略都是属于积极问题关注应对的认知重建、保持平静、问题解决与行动;而最少使用的3种策略都是属于消极问题关注应对的否认、回避/麻木、非自主与冲动行为。见表1。
从总体上看,城乡青少年都更多地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尤其是积极的问题关注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城市青少年在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上要多于农村青少年,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多数是低于农村青少年。
2.2 城乡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见表2,3。
2.2.1 年级差异 年级主效应上,寻求社会支持(F=2.32,P
由于青少年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以城乡为分界点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青少年随着年级升高,应对方式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农村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变化较城市青少年更为明显。
2.2.2 性别差异 性别主效应上,非自主与冲动行为(F=7.62,P
以城乡为分界点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城乡男女青少年在如何运用应对策略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结果见表4。城市青少年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与行动和幽默的方式应对,与有关研究结果[6]一致,而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非自主与冲动行为、幻想、否认、生理唤起、寻求社会支持、保持平静、认知重建、分心。农村青少年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自我放松,而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幻想、自责、生理唤起、寻求社会支持、分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3 控制度的差异 控制度主效应上,非自主与冲动行为(F=73.82,P
以城乡为分界点发现,除寻求社会支持、幽默、分心、自我放松4个维度外,城市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在可控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控情境下,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不可控情境下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农村青少年在侵入性思想、情绪困扰、分心、容忍/接受、自我放松策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可控情境下,2种消极的情绪应对方式得分比城市青少年相应的高。
3 讨论
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取向为主,其应对策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与以往研究认为应对在性别、城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相对来说,城市青少年所在的家庭文化环境、学校环境以及总体的社会大环境都要优于当前广大农村,这对城市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发展、知识面的拓展、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他们的幽默感要好于农村学生,寻求社会支持与自我放松策略的环境条件也更优于农村学生。由于城市青少年能找到更多的方式排解压力与挫折,因此,他们更少自责。
随着年级的升高,城乡青少年应对方式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农村青少年的变化更为明显,且从得分上看,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的问题关注应对(如问题解决与行动等)和积极的情绪关注应对(如幽默等),增长的幅度也较城市青少年快,这一结果与以往有研究认为农村中学生应对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不一致。笔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环境与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应对具有发展特性[10]。
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多的使用幻想策略[11],也有研究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多的寻求社会支持[12]。本研究发现,无论城乡,女生在幻想、寻求社会支持、分心等策略的使用上均多于男生。说明尽管现在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对性别角色的意识已逐渐淡化,但传统性别角色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仍大范围的存在。两性间的这种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行为有关。但研究间不一致的结果也说明城乡青少年应对方式在性别表现上具有复杂性,未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研究显示,在可控情境下,农村青少年消极的情绪关注应对方式得分都比城市青少年相应得分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青少年在遭遇压力或挫折时,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另外,城乡青少年在可控情境下都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不可控情境下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一方面说明情境可控性程度对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的选择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个体有消除压力与紧张的期望。这一结果的意义是深远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对情境可控性的认识可能与个体的内外控特征或人格特征有关[13]。
4 参考文献
[1] 金洁. 略论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探索, 2006,26(7):97-98.
[2] 覃章成.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 教育探索, 2000,20(4):38-40.
[3] 吕天甫. 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及措施的思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2(4):64-70.
[4] 刘万里. 农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22(5):41-44.
[5]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22(3):93-98.
[6] PATTERSON, MCCUBBIN. Adolescent Coping Style and Behavior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J Adolesc,1987,10(2):163-186.
[7] 彭虎军.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2-974.
[8] 张兴元, 李宏英. 农村高中生应对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22(6):36-39.
[9] 吴俊. 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1(5):64-67.
[10]SKINNER EA, ZIMMER-GEMBECK MJ. The Development of Coping. Ann Rev Psychol, 2007, 58(1):119-144.
[11]黄希庭, 余华,郑涌,等.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2000, 23(1):1-5.
[12]肖计划, 向孟泽,朱昌明. 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年龄性别与应付方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9(3):100-102.
[13]CHENG C. Assessing coping flexibility in real-life and laboratory settings: A multimeathod approach. J Person Soc Psychol, 2001, 80(5): 81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