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7: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鼓励学生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的积累,作文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积累。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身边的一花一草,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并存放在自己的头脑中,一旦作文需要运用这些素材时,他们就会像电影镜头一样在头脑中一一闪现,这样的材料因为饱含自己的深情和记忆,真切、形象、生动、感人,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我们班教室里曾闯入一位不速之客——马蜂,它四处盘旋,孩子们当时确实吃惊不小,最后在师生的围追堵截下,马蜂终于被送上了西天,在安抚他们的同时,我也提醒孩子们,这没准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学生写发生在学校里的惊险刺激的事情这一作文时,马蜂闯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很多孩子轻松地写出了精彩纷呈的《马蜂风波》。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审题、切入角度的指导上。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好多写作技法,但写作时却无法合理联系、运用。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文题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将阅读中获得的技巧和知识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面对文题《钱》,可以提问:“钱是怎么来的”,“谁在赚钱”,“怎样赚钱”,“谁在花钱”,“怎样花钱”,“我们怎样用钱”,“钱能买到什么”,“钱买不到什么”“我们在花钱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钱会一直存在下去吗”……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富有时代性。
三、点拨学生习作方法
习作时,学生往往走入“心高眼大”的 误区,处处从大处着眼,天马行空,信马由缰,写出的文章空洞无味 。例如写《家乡的变化》这篇习作时,孩子们多是泛泛而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都感谢党的好政策……我问孩子们:你们从哪里发现家乡发生变化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家乡盖了很多高楼”,“家乡的路变宽了”,“家乡安装了自来水”,“家乡安装了路灯,夜晚变亮了”……我又问:“这些变化,你觉得哪一处最为家乡增色?”孩子们陷入思考,最后终于都交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文章,。这篇习作成功的原因是孩子们原本不懂得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症结自然药到病除。
四、重视学生作文讲评
篇2
(一)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
(二)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乡土素材
(三)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乡土素材
(四)引导学生取材
这样做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 键 词:挖掘 乡土素材 提高 作文水平
农村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阅读面小、视野窄;见识面小、素材少。根据笔者近些年的思考与实践,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掘乡土作文素材,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曾有人说:最原始的才是最美的。农村学生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却被习以为常的目光忽略了。学生常常舍近求远,去写他们不熟悉的火车、飞机、动物园和高楼大厦,结果越写越摸不着作文的“门道”,越写越找不到“自己”了。其实,可以写写自己的童真童趣、奇思妙想;写写家乡最自然的山山水水、最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最真实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最自然、最原始的用最真挚的感情写出来就是最好的作文了。郭沫若先生曾说:“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便是上乘之作。”
新教材中要求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对贫困山区而言,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1,“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2。
发掘乡土素材,就是开发新课程资源;发掘乡土教材,就是让学生放下好高骛远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态来“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3。可见,发掘乡土素材对农村学生的重要意义。
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是中小学生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家乡是生育、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了如指掌。可习以为常的眼光使我们的眼睛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导致找不到素材可写。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人和事没有深厚的感情。
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里,不难看到,每一个文人的经典之作,都缘于一个“情”字。如果没有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那一片神秘土地的浓浓情深,也不会有脍炙人口的《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一往情深的杰作,同时作者也用其独到的表达方式成就了湘西。季羡林先生曾说:“湘西那一片神秘的土地……如果没有像沈从文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terra incognita(没有人了解的土地)”「4。
山区农村很多也像湘西这片土地一样,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只要我们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写、用真情实感去作文,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物以情观”、“情以物兴”(《文心雕龙》),古人已经阐明了感情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见,情感对写作素材的重要性。
培养农村学生的乡土情结,并不是要求学生都成为作家,写出名作。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素材产生感情,有材可写,有材要写,达到“诗为乐心”(《文心雕龙》)。“当写作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的时候,他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5。
有了乡土情结,并不意味着就有素材。还必须利用课内、课外的有效契机,引导学生寻找素材、发现素材。如学了巴金的《繁星》,肯定能够引发你想起在家里的庭院中,在村头的大树下数星星、听故事的情景。引导学生模仿《繁星》,将数星星的情景再现出来;学了沈从文的《端午日》和鲁迅的《社戏》,学生们说:“这些大作家们说的话,就是我们想要说的!”可顺势一导:“来,我们和大作家们比一比,也写写我们家乡节日的气氛!”学生们会不余余力的去找与课本中不尽相同而又身边独有的特色素材。
课外也有很多的契机。学生们看到校园里一幢幢矗立而又洁白的教学楼,常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老师跟他们讲:“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坡,学校建在此后,一天天才有这样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你的家乡没有变化吗?”学生会说:“……也从瓦房变成了砖房!”再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整理出来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了。
确实,“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能力。”「6只要教师抓住契机,善于引导,教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的来。古人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7。有了写作的源头,学生写好作文才成为可能。
当素材源源不断来的时候,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素材至关重要。我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做资料卡片等,以搜集素材。日记和卡片是学生记录素材的重要途径,然后在期中或期末时做一次资料“汇编”,把乡土素材汇编成“自然风光”、“民风民俗”、“邻里关系”、“家乡变化”、“童真童趣”、“奇思妙想”等类别。有了这些“素材库”,就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丰富的“粮食”,学生不再因为“无米下锅”而犯愁。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单是一个“吃”就写了很多,饱含着丰富的意思和情趣。由此可见文章中精彩的地方,都是生活中爆发出的最亮的火花。「8总之,学生有了素材的“小仓库”,就有了写作之源。
一次作文课上,初一学生问我“写几件事可以吗?”显然,这是取材的问题。我从庄稼的取舍上让学生思考:一块田里,行间长了几株稻穗、杂草,应该除弃什么?同学们都说除杂草,就没说行间穗。我说:“行间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都清楚是通风,我再引导“那行间的穗多了,不影响通风吗?”学生都说:“还要除掉行间穗。”我引导学生:“作文素材也如此”——取其精华,即最能表达中心的“取”,其余的“忍痛割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如一块没有杂草而清秀的稻田。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引导,学生头脑里不再是“空空如也”,他们每个人的“小仓库”里都储存了不同类型的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也由过去怕写作文逐步到要写,作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素材来源于生活。作为山区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挖掘乡土素材,发掘地方课程资源,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可以说,生活有多充实材料就有多丰富。“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9,引导学生去过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也会是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10。
「1「2宋乃庆等主编,《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魏书生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
「4七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3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等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审题小橘灯】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从作文要求看,相当于写自由作文。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虽然不受时间限制,但是受空间限制,所写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展开,否则就跑题了。
【写作斑马线】
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下笔闯迷宫】
你走进过乡村,饱览过田园风光吗?相信那里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神话传说,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请你从乡村生活或田园风光中选择一个值得写的景、物、人、事,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按照下列的思路动笔。
一、审清题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写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例如可以写和小伙伴儿到村边的小溪捉鱼或捞鱼;可以写和大人到田间去参加秋收劳动、到果园里摘果子;可以写和乡下的小伙伴儿在场院里捉迷藏;可以写清晨被炊烟笼罩的小山村的美丽景色……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乡村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二、注意观察,突出乡村风光特点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小树林》,阳春三月的小树林和金秋时节的小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小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多种手法并用写具体
不但要将乡村生活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田园风光的特点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得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选自《我爱家乡的雪松》
除此以外,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像,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
【写作禁行区】
本次习作的选材是以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描写为主,除此以外的内容不得涉及。如果你把香山红叶、颐和园写进了作文中就跑题了。但乡村生活或田园风光也不仅仅局限于小山村,只要是属于乡村生活的,无论是大都市的,还是小城镇的,均可以写入本次习作。
【素材集装箱】
春天到了,我看河里的冰雪融化,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嫩芽。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放了学,我们就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绿树成阴,河滩上瓜果满园。放了学,我们有时还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园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时我们还在岸边的树阴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秋假里,我总爱和爷爷去看果园。高兴了,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河水映照着笑脸,秋风伴奏起丰收的音乐。
【佳作新登场】
家乡的蚂蚁河
文/魏阿文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市尚志市,这里有著名的蚂蚁河。蚂蚁河非常美,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蚂蚁河是一支快乐的歌,它常常回荡在我的耳旁。蚂蚁河还像我最好的朋友,和我在一起游戏。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蚂蚁河醒了,成块的冰排四分五裂,相互撞击着向远方跑去了。每年的三月,最先开放的迎春花在河岸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尽管花朵不大,但是很亮丽。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嗅到花香。还有许多人坐在亭子里说话,聊天,讲故事。
夏天,蚂蚁河沸腾了。这里成了大人和我们避暑纳凉的场所。每到三伏天,成群的男女老少都到蚂蚁河里洗澡;调皮的小伙伴儿因在河里嬉戏,有时还要挨大人的“骂”;女人还把家里的脏衣服带到河边来洗;我有时候玩累了,坐在岸边让水波冲刷我的小脚丫,偶尔有小鱼来亲吻我的小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有时,我眼疾手快,还能捉到小鱼呢!
秋天,燕子南飞时,蚂蚁河更美了。一片一片落叶飘落到水里,好像一只只小船满载着喜悦漂向远方。这时,蚂蚁河里虽然不如以前热闹了,可是淘气的牧童总是喜欢向河中心投入一块石子,微风一吹,河水激起的浪花,仿佛唱着一支快乐的歌,打破了蚂蚁河的宁静。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着,一夜的工夫就给蚂蚁河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棉被。雪停了,村里人一起涌向河边,有的在那里滑冰,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一阵阵笑声,打破了蚂蚁河封冻的宁静。
啊!蚂蚁河,你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爱你,蚂蚁河。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
一面坡镇中心小学学生
【轻松引导员】
篇4
1.走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应该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倾听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笑看满天晚霞,让学生在开阔的生活空间里精心澄虑,感悟生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只有让学生写生活作文,才不会出现“无病”的现象;只有让他们真正体验生活,才不会想着去“胡编乱造”。我们要教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田野大地;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瞬息万变的社会,去了解形态各异的社会现象。同时,由于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面窄,我们还要充分挖掘资源,为孩子创造走向生活、体验生活的“场”,比如:我们学校就开辟了众多的活动场,学生在“百草园”中与动植物亲密接触;在“实验田”里挥洒辛勤的汗水,体验劳动的苦与乐;在“小荷塘”中享受鱼虾之趣;在“创造室”里动脑更动手,体验创造的快乐。如此这般,学生哪能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2.引入生活,创设写作情境
作文教学中,有时要诱发孩子的体验,教师就要有目地导演一部“生活剧”,创造一种写作情境,使孩子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一种“不吐不快”的感受。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最具特色的几节课都采用了这种创作“生活剧”的形式,《吃西瓜》这一课,张老师就现场拿来了一个大西瓜,演绎了一部“看瓜、说瓜、分瓜、吃瓜”的生活情景剧,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写得精彩纷呈。老师的《考试》一课,就创设了一个纯现实的情景,让学生做一张《智慧型小学生测试卷》,学生埋头奋笔疾书,都未能做完,岂知,最后一道题为:以上题目有一定难度,你只需完成1-5题。答案揭晓,学生皆呼上当,一节作文课在紧张中开始,在酸涩的笑声中进行,在精彩的描述中结束。
3.即时指导,为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在“怎么写”这方面没能打开思路的话,教师就要及时指导,为学生打开思路的大门。如:写“家乡的新变化”这一主题作文,我发现一些同学是从面上写的,很笼统,很泛化,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思考:①能否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能否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③能否通过写一个人或一个点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以小见大。通过这一提示,学生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
4.即时指导,为学生提供纠错的机会
教师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错误,如果是个性化的错误,私下交流即可,如果是共性的问题就要在全班进行交流,这些错误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选材、表达方面的。
5.即时指导,为学生创造顿悟的可能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止笔不前”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了,通过即时的指导让学生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海鲜》时,我发现一些孩子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这时,我挑出班上写得比较好的,进行阅读比较,写不下去的同学就知道自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家乡海鲜很多,不宜多写,要选择几种最具特色或自己特别喜欢的来写。②写某种海鲜时,要抓住它的外形、做法、味道来展开具体描述。③可以写写关于某种海鲜的小故事,这样就更加生动了。经过这样一点拨,学生产生了顿悟,写出的文章当然熠熠生辉了。
6.开放评价方式,呵护“绿色评价之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下教师主宰评价的局面,把一部分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乃至家长和社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发挥了写作评价的激励、调整、反馈功能。如定期举行“习作交流会”“佳作展示会”“作文评改沙龙”等活动,建立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卡,构建展示平台,把学生习作推向社会。
7.超越分数等第,强壮“绿色评价之茎
篇5
一、赏农景,领略家乡之美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自然景观、农家新居、现代乡村生活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采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小麦、玉米、菜地、鱼池、大棚、奶牛场……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秋收图、运输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二、干农活,丰富生活体验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师除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热闹非凡的劳动场景,从中了解不同的劳动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了解他们是如何团结协作完成每项劳动任务的,弄清楚每项劳动的程序、特点,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及四季变化等。如,拖拉机的轰鸣,农民除草施肥,播种浇水,开机收获,装仓入囤,剪枝授粉,喷药除虫,采摘交易,庄稼拔节抽穗,开花结实,野花野草的自生自灭过程等等,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都会给学生写作的灵感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好比春风细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火热的劳动场景中长见识、增才干,获取第一手详实的写作资料。
三、做调查,探究农村文化
中国地域广阔,文化博大精深,农村文化异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让学生透彻地、广泛地了解农村文化,使其沐浴在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之中,汲取精华,增加内存。
1.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比如:春节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守夜、拜年;阴历二月初二炒豆子;清明节扫墓、插柳;端午节吃粽子、煮鸡蛋、划龙舟;阴历六月初一过“小年”吃菜包、喝面叶;阴历七月初七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诉说衷情;中秋之夜出门在外的人千里迢迢回家团圆、吃月饼、赏月;腊月二十三吃年糕等等,这些节日习俗和风俗习惯都有来由,分别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作为节日活动的主人,以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参与、了解、感受,弄清风俗习惯,节日习俗的来由,活动过程,代表人们怎样的愿望,寄托人们怎样的感情等等。于那种浓郁的节日气氛和风俗习惯的熏染中享受亲情和欢乐,体验生活的甜美,品味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2.了解村史。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沿革过程,具有深厚的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寻查碑刻等形式,弄清楚村庄的起源,发展,辉煌,涌现出哪些名人,祖辈留下哪些弥足珍贵的有行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等等;弄清楚当地的地名、山名、典型建筑物名等方面的来历,以及寄予的内涵等情况。这既能增强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农村的热爱。
四、察农变,感悟时代脉搏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然而小学生对这些没有太多关注。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变无心为有心,通过课外阅读、向长辈询问等途径,去发现农村的新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在作文中的描述明显具体生动起来了,如:有位学生在《我家门前的路》一文中,通过写家门前的一条小路由爷爷小时候的烂泥路、爸爸小时的沙土路到自己现在的柏油路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篇6
1以“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也能流露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必须多花心思,让学生凿开这一泉眼。教师针对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各种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受着美,感受着爱,感受着生活。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创作的灵感迸发,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就如泉水般汩汩流溢,绵绵不绝。
如在教学场面描写的习作时,我针对场面描写一直是学生写作比较困难的情况,趁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之机,把第九册第七单元习作“描写一个场景”的习作内容提前上。我准备好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归纳出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带着“仔细观察”这个任务到50米接力赛比赛场地,运动员参加比赛,非运动员当拉拉队。为了营造热烈的比赛场面,我还安排一个学生当解说员。全班同学都亲临了这场“盛况空前”的比赛。比赛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中。回到教室,一阵交流过后,我让他们以“一场____的比赛”为题目把刚才的比赛写下来,学生爽快答应,埋下头,刷刷刷就写起来。还没下课大多数学生就写完了。活生生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横眉冷对方格纸”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
2以“积累”铺就写作的功底
艺术大师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成功的奖赏。”可见灵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更不是只有天才才有的,只要勤奋总有卷,下笔如有神。要培育学生的灵感,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语文教材荟萃了各类名家名篇,内容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章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背诵名家名篇和佳作美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读写结合,善于从“导读”向“导写”的延伸,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并有感而作。
2.1悉心观察,随时记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文是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综合体现,所以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细心观察获取作文的灵感。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之以头脑思考生活,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再以观察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
2.2大量练笔,积淀写法。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形式上比较单一因而“言之无物”,这样长期机械化的训练结果,使学生既少了写作兴趣,又少了写作欲望,更不会产生写作灵感。所以,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多样化的练笔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有效途径。老师课外布置写作训练,如时令日记、活动纪实、心灵独白、写随感等等训练形式,弥补教材习作训练的不足。学生只有在多角度、多渠道的表达训练中,才能唤起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热情,才能激发他们“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形成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
3以“情感”引发写作的冲动
篇7
关键词:初中作文;阶段训练;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7-01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施,是在实践着“大语文”的思想,力图使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到全面提升,大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在教材编排上,把作文教学渗透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虽仍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但有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表达方式和文体意识的淡化也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作文教学的有序开展,没能很好落实作文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加上当前作文教学比较随意、阶段性训练模糊不清的现状,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参照教材编排,灵活有序地进行阶段性训练,围绕生活,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写出来。
初中作文阶段性训练,要在阅读教学的引领下,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保持一致,围绕其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解决“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的问题。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角度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年级进行“写见闻”训练,达到有内容可写、能分清结构、写明目的的要求;第二阶段,八年级进行“写体验”训练,进一步做到快速审题构思,快速选材行文,写明情感体验;第三阶段,九年级进行“写思想”训练,螺旋式提高,要有新立意、新构思,有丰富的材料,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
第一阶段,七年级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其“写见闻”。
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写作文,只因无话可写,产生了作文训练中“无‘米’”现象。许多学生写作文脱离了生活,作文成编出来的语言组合,缺少切身体验和真实情感。七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生活”展开,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刚进入初中,要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杜绝作文胡编乱造的思想念头。训练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写自己,写理想,写经历。教师命题要具体,多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如第一单元教学,以“我是一个___的男(女)孩”为题介绍自己,并在语文活动中展示,让他们互相认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认识动物世界”为主题,作文训练就以“身边的小动物”为话题,去写自家的或邻居的小动物。这样,把学生生活见闻经历作为材料,学生有“米”下“炊”,作文就不是学生的负担了。在此阶段中,主要通过写自己身边的见闻,培养学生的叙述和描写能力,让他们在“生活—感知—表达”的思维过程中完成作文训练。
第二阶段,八年级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适当加入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训练,让他们既要“写见闻”,又要“写体验”。
新课标中,淡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做法是为了纠正过去过分进行语文文体知识的教学和琐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言的人情美。但语文学科的应用性,训练目的要落到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上。八年级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写情感写体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具体化。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道不尽的桥”的训练中,直接让学生写话题作文“家乡的桥”,提出文体要求,可说明某座桥的特征,也可叙写家乡某座桥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更可通过桥的连通作用论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作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中,可让学生写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而可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虽按课标要求,淡化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但为了让学生作文有法可循,应该加入这方面的训练。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明文的知识,作文就以“我们的学校”或“家乡的桥”为题写说明文,。这此阶段中,按照“生活—感受—表达”的思维过程,表达方式的运用很重要,八年级上册以叙述、描写、抒情能力的培养为主,下册加入说明能力培养为主,要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以便九年级作文训练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阶段,九年级要解决达到“如何写好”的问题,淡化文体要求,有目的的运用表达方式,写感悟,写思想,达到应用语文技能的目的。
篇8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写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_20年后的家乡五年级作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1“时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霎时间斗转星移,二十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又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朗霞街道天华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是那片土地养育了我。
我要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家乡的那座老宅。我轻轻地走在那条陌生而又熟悉的小巷里,唯恐惊到了家乡的一切。周围,都已变成了一幢幢小洋房,只有我家那座老宅,至今,都没有换过一张瓦片。所以,在这么多洋房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我推开院门,悄悄地走了进去。见一位白发苍苍、年过古稀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是奶奶!我高兴而又飞快地跑了过去,奶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便一把把她搂住了,清脆地叫了一声“奶奶”!奶奶这才把我领进屋,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我,问我这问我那。之后,我满脸疑惑地问奶奶:“奶奶,您为什么不把房子装修一下呢?”奶奶微笑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说:“年纪大了,禁不起这么大的折腾,再说,老房子住惯了,都挺好的,能遮风挡雨。”是啊!就是在这座老宅里,藏了我们曾经多少的酸甜苦乐和汗水啊!我们过去那些快乐的,不快乐的记忆都在这里,还是不要去改变它,让它世世代代地保留下去吧!
这时,爷爷回来了,虽已耄耋之年,却仍有几分硬朗。他看见我,明显,眼里闪着泪花,嘴里含着激动,最后,却只平淡地说了一句:“回来就好!”
家乡,一切都变了,唯独没有变的就是那座老宅和老宅里的人。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2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在床上想着。想着想着,我带着皎洁的月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咦?这是哪里?这不是我的故乡会理吗?会理的变化真大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各式各样,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圆锥体;还有的是三角形,仿佛一座座金字塔;有的呈扇形,莲花形,气势非凡……造房的材料用的都是一种新型的塑料板,墙壁是半透明的。如果主人要进入房子就可以把眼睛“瞪”在锁上,门就会自动开,它是用一种眼瞳锁做的。晚上,你回到家一开灯,就好像走进了哈尔滨的冰城。
我不知不觉就到了公园。公园真像一个游乐场啊!一进大门就有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一摇一摆地出来迎接:“你好,欢迎你光临美丽的欢乐公园!”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房子,里面是一个游乐场。幽灵城堡、迷宫、哈哈镜世界、火箭、地下宫殿、颠倒世界……真是应有尽有。
我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娱乐项目—“人体世界”。我坐在小车上,带上安全带,管理人员把我的小车一推,我就飞速地从舌头上滑下来了。后来速度又慢了起来。我参观了食道、胃部、肝脏。畅游了肺部、心脏、大脑……最后我从鼻腔“喷”了出来,真惊险啊!
后来,我从公园里出来了,想去看看家乡的城河—环城河。一到环城河,我就感叹了:“哇,家乡何时变得那么美,那么迷人。”你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路旁的垂柳垂下细长的枝条,在轻风的吹拂下犹如少女飘逸的长发。再看看路旁,到处都散发着耀眼的光。就连垃圾桶也让人耳目一新。这里为什么会那么干净呢?原来是有两个好帮手,一个是垃圾桶,另一个是一个新型机器人,她可以清扫地上、草地里的垃圾,绝不会伤害到一草一木。垃圾桶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它会把垃圾分好类,可回收的直接放进回收场,不可回收的会自动消化掉。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该上学了,多怀念家乡啊!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年了,今天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开着我的汽车回自己的家乡——内江。
一路上,我惊喜交集、浮想联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年不回来,家乡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见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一条条浑浊肮脏的河流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河,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这一切一切,让我目瞪口呆。
回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母校看看,刚走到门口,真巧,碰到二十年前五(二)班的几位同学,有张静楠、廖禹晴、王朵菡、方崇颖、和刘紫菱,我说:“美女们,好久不见了,大家不容易走到一起,看完母校去唱会儿歌,跳会儿舞吧!”她们都同意了,哇,校舍变成了高楼大厦,并且每间校舍里都有空调、电视和电脑。这时,正好碰见一位老师,经过询问,才知道现在全都是电脑教学,我心里想:“母校这二十年来的变化可真大呀!
我们走出校门,向舞厅走去,到了舞厅,我们聊起童年的往事,想着那些曾经留下开心、快乐、烦恼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今看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人生经历。接下来我们在舞厅疯狂地蹦迪,好像都想找回学生时代的感觉,然后又来到儿时最喜欢的游乐园,看见一群群小朋友玩得手舞足蹈、满头大汗,这时,我们不禁想起小时侯自己在这里玩耍的情景,现在这里的门票已全免,任何人都可以在游乐园自由地玩耍,我们真为他们的童年感到高兴啊!最后,我们虽然很舍不得,但大家还是依依不舍地分开了,各自回家去了.
二十年家乡的变化真令我感到惊讶,无法想象.国家越来越富强,家乡越来越漂亮.希望过二十年后,我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我是多么盼望二十年后的这一天来到呀!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4最亲的,是故乡的人;最甜的,是故乡的水;最圆的,是故乡的月啊!想起来,我已经离开故乡20年了!是时候该回家乡了!
20年间,我的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来到家乡,在那回家的路上,两旁的建筑不断地吸引着我的眼睛。小楼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的表面安装的是一种叫“千功glass”的新型玻璃,它会变色、隔音、净化空气;防御地震、洪水、火灾;隔热、冷空气;自动报警;预防刮伤等多功能的玻璃。不仅好看、迷人,还安全可靠!现在,高楼大厦不只是建在路面上了,不再象一根柱子一样竖立在马路两旁了,而是有用隐形柱子支撑在空中的大厦,叫“firmamentworld大厦”。有开地道到地下“百层”的大厦叫“undergroundworld大楼”。有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形,有的是迪士尼最受欢迎的米老鼠,还有的是一棵种在地上的大白菜。
回到家,我简直吓了一大跳,我家的房子变得太大、太美了!银白色的“千功glass”115vc号,组成了一座像“冰屋”的三层别墅。这时,妈妈出来了,好久没见的妈妈像衰老了许多,本来乌黑的头发,已见添有许多白发来了,但是她永远在我心目中是年轻的。妈妈把我带进了屋,屋内的天花板上吊着一个个有在有水的银白“雪花”。屋内开着灯,仿佛正在白雪之中,又如走进了童话王国,让你充满惊奇和喜悦。
走下楼梯,来到了“underground world”,地下的墙是一圈的鱼缸,里面养着五颜六色的鱼儿。地下开着会变色的灯,使人感到十分舒服。
我爱故乡的人,我爱故乡的水,我爱故乡的月!想起来,故乡20年前,矮房又小又脏,小河又黑又臭,现在,大楼又高又美,小河又清又香,那再过20年,故乡您是什么样呢?我永远爱您,我的故乡!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520__年后的我,虽没有腰缠万贯,也没有珠光宝气,却成了一位昆虫DNA专家。在一次坐飞机回乡访友的机会中,。我为之一振,那个充满灰尘的小城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科技智能城市。
下了飞机,一些宛如参天大树般的建筑赫然耸立,映在了天蓝色玻璃上。人们正操控着无屏电脑,我走出自动大门,眼前豁然开朗,没有旧楼或烂尾楼。而他们的替代品就是这些结构紧密,如外星基地一样在空中悬浮的玻璃大楼。“先生,请让编号5347为您注射无痛芯片”。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是纯自动机械臂,三下五除二就拿出了一根针为我注射液态芯片,说来也怪这种针打进去不痛不痒,实在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注射完毕,就像“同极相吸”一样,迅速开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不等我上前迎接,就给我展示了一套科技流程。
还没等我屁股坐热,就有一只“手”从车门框里伸出来,为我端茶倒水,两旁的摩天大厦上有几位非人类机器在靠意志的工作,是的,你没听错,是在用意念工作,他们不需要动手,一个想法就可以让物体运动甚至漂浮。
“快请进,快请进!”和好友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就坐上了新型飞行椅。,我和他聊得正欢,突然说要请我喝茶,我刚想起身去取茶杯,就见好友右手举起,茶具就像被牵着鼻子走的牛一样顺从,我看了,不得不把掌声送出去,但就我就奇怪了,这种惊天般的“法术”是怎么做到的?他见我满腹疑惑的表情,就赶紧给我解惑:“一看就是没见过一只电磁机,它是一个微型的纳米机器人,还会被安装在你的脑中,当你想使用它时,他就会用电磁模拟脑电波迫使大脑开发至60%,当大脑开发至60%,意念操控读心术不是问题……”
我已经返回机场,并回首三望了这个因时代变化而发达的故乡,搭乘飞机回外国研究DNA转变。
篇9
关键词:乡土作文 教学 策略
一.收集乡土语言、民间传说、新鲜故事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其日常口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语文,学生在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并在作文中加于运用。农村学生在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来作文,不仅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
民间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它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
农村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奇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身边新奇的事。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笔撰写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的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学习随笔的撰写,为写好作文提供相应的素材。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收集材料,采访、图书资料查阅、上网查阅,同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所收集的素材:文字记录、图片资料收集、照片、录音等形式,使资料更趋完整和可参考性。
二.写农村风光。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物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
1.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麻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插秧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乡村景观美。对于农村人来说,乡村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山坡、草地、小河、湖泊……有水波不兴,也有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乡村水泥路面、正是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作文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做农活写农活。让学生向父母或家人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
1.尝劳动辛苦。现在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年轻的父母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通过让学生与农民一起干农活,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山芋、油菜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农民智慧。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栽麻采茶,养鱼养蟹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篇10
关键词: 中考英语 句法教学 作文复习
一、引言
初中英语对学生来说,“写”往往是难度和挑战性最大的部分。初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完整表达内容,而且各种句法错误较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五级写作评分的最高档次要求学生包含所有内容要点,结构完整,语句流畅,并使用较为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句法作为语法的核心部分,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以在教学中发现的学生问题为例,分析初三学生在中考句法复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对写作技能的影响,并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句法知识网络,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初三学生的句法复习存在的问题
1.词法基础薄弱造成句法知识缺失。
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单位。在写作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基本的词法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对句法的理解。
(1)词形相似。初三阶段,学生需复量学过的词汇,因而词形相似的单词容易让学生在运用时混淆。例如“We all expect that government can take actio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句中,学生会误将expect写成except,两者不仅词义不同,词性也不同。
(2)词义相近。例如“Please call me as soon as you arrive.”句中,学生会误将arrive写成reach,get to等词,虽然它们都可译为“到达”,但只有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后两者都需后跟地点名词。这些词义相近的单词常导致整个句子的错误。
2.句子成分与结构的错误判断。
(1)对谓语的敏感度低。中考写作开放性强,学生因缺少对英语句法中谓语的感知力和判断力,常生硬地将两个或三个谓语直接堆砌起来。例如“The girl is ?摇 talking ?摇with my sister ?摇 is ?摇my friend.”句中,is talking和is是两个并列谓语,但句子明显不符合句法要求,英语应当通过句式结构的变化体现语言的深层逻辑,这句话应改为“The girl who is talking with my sister is my friend.”。
(2)对主语的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在作文中会写出这样的句子“First of all is the serious air pollution.”,但First of all在句中作状语,这里应该自行补充句中缺失的主语:First of all,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serious air pollution.
3.复杂句式的母语干扰。
并列句和复合句是初三学生必须掌握的句式表达,使用时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
(1)并列句中的主谓使用不一致。较为常见的错误如学生根据母语“它使我们疲倦而且无法入睡。”英译为“It makes us tired and can’t fall asleep.”。该句看似是两个谓语共用一个主语的简单句,但后者的主谓逻辑完全错误,应该改为“It makes us tired and we can’t fall asleep.”。
(2)复合句写成汉语流水句。英语两个独立句间不可以使用逗号,否则造成连续不断的英语句子,被视为病句(刘俊英,2012)。如“I have the courage to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am very confident, my Maths is so good.”可根据其内在逻辑关系和英语语言习惯,改写成含有结果状语从句的复合句:My Maths is so good that I have the courage and confidence to pass the exam.
三、句法知识网络构建与初三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初三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复习内容多,复习节奏快,缺乏扎实的句法知识对“听、说、读、写”,特别是“写”有重要的影响,解决学生的句法错误问题是写作教学的主要突破口。
1.以话题重构教材,构建句法知识网络。
初三复习时,教师应当以话题为中心,重组初中三年的教材知识,让学生脑中的句法知识点织网成面。以“我家乡的变化”话题为例,与“家乡”相关的范文写作有牛津英语7B第三单元和8B第一单元,同时,8B第八单元的治理环境污染内容与家乡环境变化有关联。教师在复习时以图表的方式呈现话题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逻辑关系,更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拓展学生对该话题的认知图式。
2.以真题提高能力,把握中考难度水准。
中考真题是经过专家长期研究、认真推敲的,题型的信度、效度高,以真题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作复习过程中,应当多运用真题范例,多训练真题内容,并仔细研究真题变化趋势,做到有的放矢。
3.以反馈加深印象,实现知识运用迁移。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次课堂15至20分钟,要求学生完成限时作文。教师在结束全体学生的作文批阅后,如何达到反馈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归纳典型错误,课堂全体反馈。
(2)组织小组面批,组内成员互批。
(3)教师单独面批,学生自我纠错。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林立等.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