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配画范文

时间:2023-03-18 06:4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诗配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清明诗配画

篇1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市青年文明号集体“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青年争先”大讨论活动暨20*年*市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班,这是全市青年文明号集体以实际行动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推进“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城市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我市“314”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我代表共青团*市委向参加培训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及团员青年表示亲切的问候!

自上世纪90年代同志为青年文明号亲笔题名以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已走过14个年头。青年文明号已成为共青团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实施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市青年文明号活动开展14年来,始终坚持弘扬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宗旨,始终坚持加强职业文明建设的主题,始终坚持职业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创建活动在全市公安、交通、民航、卫生、邮政、通信、商贸、旅游、市政等30多个行业系统和近20余万职业青年中展开,涌现出全国级青年文明号162家,市级青年文明号848家,区县局级青年文明号2800余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青年文明号活动有效地把握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要求,开创了职业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创造了行业基层管理的新模式,拓展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扩大社会影响的新渠道,开辟了职业青年成长成才的新途径,成为加强青年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成为共青团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独特舞台。

当前,我市正处于遵循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特殊市情,在全球化视野下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如何创性地开展好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前不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的要求,借此机会,我就深入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讲4点意见:

第一,要按照“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要求推进创建。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部署。青年文明号作为以青年为主体,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优秀青年群体,理所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青年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特点和优势,引领城市职业青年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勇立改革潮头,始终走在我市思想解放、扩大开放的前列。

第二,要围绕“创新开放、追求卓越”的工作主题推进创建。在4月8日召开的共青团*市三届二次全委会上,团市委研究确定了今年*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就是:创新开放、追求卓越,科学发展、永葆一流。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创新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动力,是不断进步的强大支撑,是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追求卓越是事业前进的方向指针,是团结奋斗的共同愿景,是推动跨越的活力所在。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开放、科学发展的过程。希望全市广大青年文明号集体要把创新开放、追求卓越贯穿于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始终,作为青年文明号创建始终不渝的追求,在活动的管理、组织、评选、考核、奖励、监督上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涵,创新活动机制,不断赋予青年文明号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要围绕“服务奉献、诚信文明”的活动内涵推进创建。青年文明号主要分布在我市各行各业,青年文明号形象代表着我市城市职业青年的形象,代表着*青年的形象。青年文明号集体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过程,改善服务环境,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特色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要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到生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军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伤残人员特别是特困下岗职工家中,为他们办实事、解忧愁、献爱心、送温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手上,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要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认真履行诚信承诺,积极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诚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把青年文明号建设成为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诚信*的排头兵。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宣传、展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时代内涵,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先进文化的强大魅力,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推动全社会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四,要围绕“勤勉敬业、技能精湛”的人才目标推进创建。创建活动是共青团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载体。青年文明号创建14年来,大批的青年从这个岗位上成长起来。他们中不少人成长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创建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效,主要的原因就是赢得了青年的积极参与,并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落到实处。希望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创建活动中,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检验创建工作的重要标准,要善于为青年发展搭台子、铺路子。在理论学习上、在观念引导上、在业务培训上、在外出交流上要多创造机会,特别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青年需求来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为青年成长发展服好务,要把青年文明号建设成学习型的团队,青年文明号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身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岗位能手”。

篇2

【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诗:

端午节,划龙船,汩江两岸笑语喧。

赛龙船,吊屈原,屈原投江在今天。

屈原投江在今天,粽子撒向水深渊。

划起龙船来竞赛,招来英魂返人间。

杉木船子溜溜尖,龙船划向前。

三闾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

我和你来划龙船,河里捞屈原。

粽子撒到深水里,捞了两千年。

竞渡相传为汩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

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

大夫壯志與天齊,人民萬代懷念你。

你受奸賊多少冤?你受懷王多少屈?

為國捐軀投汨羅,船游江心來找你,

招你魂魄歸故國,招你魂魄歸三閭

屈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弱水无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豹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

童谣:

(一)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二)

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

(摘自周作人诗、丰子恺画、钟叔河笺释《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五月五,端午节,外婆叫我去做客。

舅妈叫我包粽子,舅舅叫我编竹船。

竹船好,粽子多,粽子坐船漂过河。

漂过河,做什么?把屈原爷爷救上河。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

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篇3

关键词:学科特点;实践;提升;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并非语文活动课,而是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基于以上理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广知识、学

以致用

1.诵读经典

(1)开展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每天至少诵读20~30分钟。然后通过诗文背诵赛、诗文表演赛、诗文书画赛等加以促进提高。

(2)提倡大量阅读,教师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推荐现当代阅读文选。可通过“好书共欣赏”“图书小归类”“心得互交流”“读书贵有恒”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漫步于书林,沐浴知识的阳光,让淡淡的书香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2.“开课五分钟”活动

“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钟。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新闻会、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等。

3.语文兴趣小组

通过语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以丰富和拓展。而所谓的从语文单一学科中提取,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任何方案的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体验、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必然要涉及多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各种知识的综合利用。

二、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随机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随机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在读了老舍的《草原》之后,开展对草原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人文艺术的欣赏与研究,然后用歌舞、文学等形式表现内心的冲动和感悟,草原的淳朴、豁达、丰实……便会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

2.专题活动

渗透和融合毕竟会受限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地设计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专题活动供学生参与实践。如为学生介绍“健康小常识”,清明节假期来临之际设计专题活动“清明小祭”帮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识本身很可爱,学习本身很快乐。单独的文本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学习的课本。

三、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联系中开展,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1.教室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也是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开辟语文园地,由学生合作布置,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标语,也可以是画面。“诗文”可以是名言警句的摘抄,可以是短小诗文的展现,也可以是诗配画或诗配物等。“标语”要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如:“吟诵千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星星可以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可以使人们增长才干”等等,无不给人一种胸怀,一种博大,一种深邃。“画面”可以是祖国的“名山大河、长城、兵马俑”,也可以是异国他乡的“金字塔、唐人街、好莱坞”。通过文字的表白,图画的昭示让学生通千古,博内外,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自办报刊

组织学生“自办班报”“出好校刊”,根据学生爱好、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设计刊头,有的设计题图,有的设计花边,有的选文(或自己写文)。

在办报刊过程中,学生要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其间,学生充分运用了各种知识技能,同时也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功能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学以致用的能力。

3.社会实践

根据一定的目的适当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运用知识和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如进行“自然知识小考察”“农业知识小考察”“社会小调查”“当错别字检查员”“当小导游”“做商业广告”“环保宣传”等。

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际,力图实用,注意学用结合,注意“人文教材”与“生活教材”的结合,要求学生向社会生活学习,学习为社会生活服务,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收集信息、知识运用、活动组织等能力。

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生活犹如一条河,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切实达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

篇4

同学们,这和写作文是不是很相似?把心中的素材勾勒出来,还只是一个雏形,还不够精致。你还要用你的“剪刀手”把它修剪成一个作品。怎么修剪?剪去哪些?

想好了吗?

作文初稿写出来了,这个雏形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还是有条理有逻辑?如果是前者,那你就要反思了:下笔写作文的时候,你心中有大体的框架吗?你想好怎么写了吗?爱德华在做园艺活儿前,心中一定有了确定的图案,他知道他要把这棵树修剪成什么样子,你在写作文的时候,心中的想法清楚明白了吗?

就如叶圣陶爷爷所说,有人心中有好的想法,可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或者说了出来、写了出来,又变了样儿,完全不是那回事儿。其实他们心中所谓很好的思想还只是朦胧的思想,而不是清明的思想。想不好,怎么能写好呢?

剪掉“蛇足”

雏形出来了,我们的“剪刀手”就要出动啦。

先来看一首啰嗦诗吧。

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

杜鹃谢豹子规啼。

(注:谢豹、子规是杜鹃的别称。)

你看,瘦身后的《宿山房即事》是不是简洁有力了?如果说这首啰嗦诗是古人故意把重复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好朋友妞妞要过生日了,小明和嘟嘟想买一个蛋糕送给她。这天一大早,两人一起去了蛋糕一条街。只见琳琅满目的蛋糕一排排摆在各家玻璃柜里,看得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不过,摸摸兜里存了好久的零花钱,两人细细看起口味和价格来。

画四个标示牌子分别插在蛋糕旁边,四个牌子文字如下:

本店草莓蛋糕售价50元一个

本店蓝莓蛋糕售价20元

巧克力蛋糕40元

抹茶蛋糕 60元一个

小明和嘟嘟看到那些指示牌,突然想起一个词来:画蛇添足。最后,他们选了口味、价格和描述都最合适的巧克力蛋糕。

同学们,这些指示牌文字所存在的问题,现在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作文里,有没有多余的字词句呢?就按鲁迅先生所说的做吧——“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爱惜”。

茶壶配好盖儿了吗

光修剪掉不必要的字词句还不够,我们还要读读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词不达意、不符合常理的地方。

字词选用得恰当吗?

词句的搭配合理吗?

平常说话时不好的语言习惯有没有带到作文中?(文字配下图,可压图)

(若排不开,可选两个)

如果有以上问题,那我们就要删删补补、调换位置、增减词句了。一个茶壶一个盖儿,每个茶壶都有适合自己的盖儿,要是盖乱了,调换过来,才是最合理的搭配。你说是吗?

我们再来读一个小故事吧。

唐代诗人李涉有一年春天到镇江效外爬山,途经鹤林寺,他跟寺中高僧谈禅悟道,心情豁然开朗,就做了一首诗:“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元代有位名士一次外出,也经过一个古寺,他以为也可以像李涉那样碰到一位高僧,没想到里面竟住了个庸僧,死缠烂打跟他要“布施”,还要他题诗留念。他推脱不过,于是挥笔写道:“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睡梦间。”

篇5

2012年的清明节或许是近年来最有文艺范的一个清明。因为就在前几天,诞生于1300年前的诗圣杜甫突然忙起来而且火起来了: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耳配IPOD……好事的网友们戏称其“杜甫很忙”!关于这一现象,有人称是对文化的恶搞,有人说是对诗人的亵渎,有人说不过是一次炒作,也有人说是另类的缅怀……不管怎么说都有其道理。而对于传播研究领域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杜甫很忙”事件本身具有鲜明的编码解码特征,且传播效果可以说是红遍网络、一时无两。 教科书的难堪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高中二年级《语文》书中有这首杜甫著名的《登高》,诗文右侧配有一幅杜甫侧坐望天的半身画像。这幅画,正是网上多组“杜甫很忙”的源图。在涂鸦的杜甫画像里,杜甫简直“无所不能”,时而化身送水工、机枪男、骑自行车的人等;时而又变成各种动漫形象,海盗路飞、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不仅形态各异,且喜感十足。据悉,教科书上被网友“发挥”的还不止杜甫,李白、辛弃疾及一些外国名人画像都曾被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拿来涂鸦。此次“杜甫很忙”事件更是引发了涂鸦的,据传为了画杜甫,向来冷清的语文课本都卖到脱销了。国学的教科书不是因为文学而受重视,却是因为涂鸦而被热捧,这是语文课本编委们所始料未及的。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素质教育严格来说是美术教育先行,对于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漫画涂鸦这种编码方式对于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开拓中国文化的新思维也是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的。 策划人的解构

在“杜甫很忙”狠狠地忙了一阵子之后,幕后推手终于被找到了。据3月29日的《金陵晚报》报道,“杜甫很忙”原来是一个公关团队的策划,策划者是国内著名的营销人士薛某。关于策划的初衷,薛说是为了帮一个博物馆做传播,想引起更多人对那家博物馆的关注,而对于博物馆的名称却绝口不提。从“关注”的数据来衡量,“杜甫很忙”的策划的确是达到了效果。但是博物馆能得到什么呢?即使不理会那些骂声和鄙视,我们也很难看到策划之后的正面效果。人们也不会冲着“杜甫很忙”的策划而跑到博物馆去。策划要求新颖,却不能靠作践文化名人而求得“别具一格”。网友说,其他国家如欧美,可以恶搞总统等政界人士,但没有恶搞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文化大师之类的荒唐事发生。对文化名人,尤其是对文化,无论如何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在舆论的批评面前,薛先生说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杜甫很忙”就是娱乐一下。恰恰这种娱乐性的解构,正是事件得以爆发的“火药桶”。“杜甫很忙”非常精准的找到了受众(非目标受众)解码的最佳方式——对诗圣画像的涂鸦,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受众投入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进程之中,终于给整个事件带来推波助澜的巨大机遇。 博物馆的卖点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场以某博物馆主办,薛某某公关团队承办,某某故里管理所协办,某博物馆官方微博全程报道的名为“杜甫很忙”的新闻会在成都举行。某博物馆营销宣传部主任、某某故里管理所所长出席了此次会,并作精彩发言。主任说:某某草堂博物馆很不认可网友这种涂鸦杜甫的行为。网友将杜甫画像拿来涂鸦,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娱乐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恶搞也需要看对象。”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所长说:我们尊重杜甫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敬仰杜甫文化。“希望网友不是恶意的,如果刻意丑化杜甫形象,他的家乡人是很生气的。此次事件对杜甫画像的恶搞,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纷纷表示要抵制这种恶搞。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微博转发一组“杜甫很忙”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似乎对网友行为颇为不满。种种新闻通稿式的宣言,以及各种欲盖弥彰的表白,把各自的卖点巧妙托出。对大众舆论又爱又忌,对整个事件的背后操作欲说还羞,杜甫的“家”人可谓用心良苦。 行乐图的意外 艺术珍品的魅力是无穷,大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传播要借力,就是要借大师之笔,借大师之光,借大师之名。哪怕这个大师一直以来并不是蜚声寰宇,而只是名扬一隅;哪怕他只是大师的学生,只是被大师光环遮住的大师。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很走俏。这位创作了《流民图》,被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的艺术巨匠,是一代宗师徐悲鸿的追随者,是徐氏写实主义绘画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和积极的弘扬者。出自他手笔的那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正是以独有的魅力,再现了杜甫人格高尚的卓越形象。也正是这个卓越的杜甫,穿越1300年时光之旅,成为今天的大忙人。这对《杜甫行乐图》是意料之外,对于涂鸦学生却是情理之中——这幅画画得太好了,画中的杜甫甚至适合用来改编成任何漫画剧本的、电影剧本的乃至各种剧本的主角。如果说大师描绘出来的还只是形象,那么诗圣本身的名气更是适合出演任何角色而不至于让饰演对象掉价,且只会让饰演对象有更浓的文艺气息。这种娱乐化的意识形态,给“杜甫很忙”事件传播充足了行动力。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杜工部的诗,至今读来,仍让人精神振奋。希望对诗圣的缅怀,在小小的玩笑之后是真心的学习和敬重。希望所有拿杜甫开涮的小朋友以及用杜甫来卖广告的大朋友们,不要忘记诗圣安于清贫却忧心家国的精神。要知道,只有尊重古人、尊重原创,才是对待自己、对待未来最正确的态度。

篇6

隐约记得宋朝诗人谢逸有过这样一句诗:“柳絮风轻,梨花雨细”甚妙的,暖风将柳絮吹向半空,细细春雨甘露使枝枝梨花带上晶莹的水珠!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一梨花作文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梨花作文600字1鸬鸟,我的家乡,我们的骄傲。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可那里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桃花、油菜花、喇叭花……这些花芬芳迷人,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朴实的梨花,它虽然没有桃花的艳丽,也没有喇叭花的可爱,但是我还是喜欢它的洁白和芳香。

我家周边种着上百亩梨树,犹如置身于树海之间。灰褐色的树干,扭曲的枝条,矮胖的身材。这么丑丑的树,竟然会长出那么雪白漂亮的梨花。

每年3、4月份,那小小的梨花就争先恐后地盛开了。远远望去,成千上万朵梨花就像纷纷扬扬的雪花轻盈地洒落在枝头,一片洁白。走近一看,梨花就像胆怯的小姑娘似的躲在绿叶中间,有的羞得还没张开脸,有的却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开了白色的笑脸,中间还有一顶黄色的小帽子,周围簇拥着绿绿的小嫩芽,好看极了。

梨花迎着春风频频摇曳,热情地招呼着四面八方来的客人。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每年这个季节,我的家乡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梨花节上,我们进行各种民俗活动,节目丰富多彩:有精彩的鳌鱼灯表演,有欢乐的光猪跑大赛,有诗情画意的梨乡写生,还有帅气的骑马赏梨花。那天,我惬意地坐在马背上,眺望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绽放,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枝梨花开”。人们在梨树下尽情地拍照,把美丽的梨花定格在相机里,定格在一位位游客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赞叹:“啊!梨花可真美呀!”我的心中甜滋滋的,好像在夸我似的。

下了马,走在梨花丛中,一阵微风吹过,花瓣就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调皮地沾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发出芬芳的梨花香。我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入迷了,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那美丽的梨花,一大群蝴蝶飞来,在我身边翩翩起舞,小蜜蜂“嗡嗡嗡”地也来凑热闹,在我身边不停地哼着歌,有时还在我的小黄帽里采着又香又甜的花蜜呢。这时,满园的梨树仿佛一瞬间结满了黄澄澄的梨子,躲躲闪闪地挂在绿绿的叶子下面,压弯了梨树的枝条。这可馋坏了爱吃梨的我,咽下不争气的口水,连忙伸手轻轻地捏住梨,小心地拧断梨子柄,垂涎欲滴的我狠狠地咬上一口,满口都是甜甜的梨汁。农民伯伯们正在梨园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原来,我爱的小小梨花不仅美丽,而且还能帮助家乡的人们创造财富。

啊,家乡的梨花!你是我们鸬鸟人们的骄傲!我爱我的家乡,这里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洁白朴实的梨花。

高一梨花作文600字2雨季未卜,燕鸭知春。

这个春天异常的冷,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顺着脸颊寂寞地淌下。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切的一切经受了雨水的洗礼,四散着清新的芬芳。隐约看得见深邃的浓绿中几抹清亮的白色,那么隐羞淡泊,如同归隐而去不愿与世俗相见的女僧。

清明的梨花,是悲凉中的一抹纯洁的慰藉,是茫茫浮生中的点缀。染指半菁南,远山花赋诗。沉醉于浪漫的白梨花,在潇潇春雨的细拂轻调下静静绽放着,全然不顾尘俗的喧嚣。山脚下的那座城,城里的那些人,那些车流,那些灯,似乎都与它无关。

弟弟向来不爱花,却对梨花情有独钟,见他蹲在泥泞的青石板上,手指轻轻抚扶梨树的枝条,小心翼翼地,似乎生怕指尖的体温会烫坏了带有习习凉意的枝条。

雨终于停了下来,那种氤氲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雨水的腥味也褪去了。我才注意起这么清新的梨花树来,放眼望去,幽深的小道里有浓郁的树荫,还有漫树遍枝的月白梨花。这些梨花都是带着些许悠悠的淡香,洁白与冬季鹅毛大雪的颜色很是相配。

抬头,零落的花瓣旋转着飘落下来,是风将它们吹散了罢?像极了风铃清脆的铃音响起,零碎的记忆就在这声音中沉在了风里,泡进了茶里,醉进了梦里,文字不足以形容花瓣的恬淡乖巧,落在鼻尖上像只蝴蝶,在飞逝的时光里化作了沾了些雨滴的白梨花瓣,不等过去说过去,就弥漫在这春天的阳光里。

“这样的树,结的梨一定很好吃吧,”弟弟双手捧着枝条,在满枝的梨花上凑近了脸颊,树叶发出一阵笑的沙沙声,他转过脸,嘴里刁着一瓣细嫩的百花。

我笑了,此时阳光正好,花影斑驳。梨花的花瓣带了点清苦的滋味,入了口怕是会化。花香淡淡的,溢满了嘴,舌头能感受到花瓣上细微的纹路。

花蕊的细丝如蝉丝般细滑,记不得是什么颜色,却还有远风轻过芳香过世,远山不低半世花梨的记忆。淡泊高洁,全然无畏,正是青春恰怡然,梨花不与世傲然。

相识一场,回味一生!

高一梨花作文600字3你见过那春色满园的梨花吗?你喜欢那飘香十里的梨花吗?她长得娇小玲珑,有人觉得她只是普通中的小花,但我却非常喜欢她。

芬芳扑鼻的梨花开了,周围成了引人注目的美丽圣地。一阵凉爽的风吹过,使人神清气爽,香气更是散发到四周。公园里玩的小朋友,被吸引过来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落在上面。

“嗡——”的一声,花蕊中一个肥肥的蜜蜂滚了出来,飞快地飞着。另一只蜜蜂追了出来,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前面的蜜蜂却停了下来。我瞪眼看着,后面的蜜蜂撞了上去,仿佛被石头绊了一跤,又跌进梨花花蕊的坑里。呦,它好像昏过去。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看着,觉得好美,美得如痴如醉。

飘香里的梨花,顺着风,缓缓地漂浮着。那白雪飘散过的树冠,晶莹剔透,像娇小玲珑的双手在荡漾,几片梨花的飘落,宛如给人们展示着美丽娇柔的身姿,翩翩起舞。

记得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玩。原先绿油油的大树上,已经结满了梨花。黑而高挑的枝头上,结出洁白无瑕的花蕊与花瓣儿。一朵梨花飘落下来,好像一只洁白的蝴蝶飘到我手上,多么的芬芳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含苞欲放的梨花是纯洁无私,她希望我永远做一个干净的人。

下大雨了,我们匆匆地回家。我看见许多花,都被打落了,唯独梨花还顽强地开着,还婀娜多姿,争奇斗艳。我心想,美丽的梨花不仅是纯洁的,更是顽强的。

我喜欢梨花的纯洁,我喜欢它的顽强,我喜欢梨花。

高一梨花作文600字4一树梨花一片深情

三月,梨花相继开放了。那花瓣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黄,散发着缕缕清香。再配上那嫩嫩的叶子——美不胜收。

走过校园里的梨树下,梨花从眼前飘落,清香从鼻尖飘过,思绪从心里飘出……

梨花树下,笑语盈盈。

记得小学后面有一座小山坡,山坡上种着很多梨树。每年阳春三月,小山就成了花山。我和你喜欢坐在树下背靠背读书。你胆子很小,从树上掉下一条毛毛虫都能让你尖叫一声然后跳开,那嗓门能和海豚音媲美,硬生生地把我从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拽回现实中。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女。从你嘴里不时会冒出一些哲言警句。小粉丝的我则拿着本子一句句用心地记录着。

梨花开了六年,我们在梨树下坐了两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用了四年,从相知到分别又用了两年。虽然我们现在不在同一所中学,但那段在梨花树下一起读书聊天的日子永远记在我心里!我想你,我的“死党”!

梨花树下深深教诲

小区里有一块草坪,上面长着几棵梨花树。小时候,我最喜欢和你们坐在梨花树下吃妈妈做的点心,听爸爸讲的故事。那些点心和故事催促着我一天天长大。为了生活,你们越来越忙,我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缠着你们了。但每个周末你们一定会抽出时间陪我坐在梨树下,听我讲学校的趣事,帮我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那些普通的话语让我学会了胜不骄,败不馁。

后来上了初中,两个星期只能在家呆两天,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再没有时间和你们在梨花树下促膝交谈了。……我知道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了,再也不能让你们牵着我的手在梨花树下玩耍,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爱你们,我的爸妈!

梨花树下温馨快乐

老家的庭院里种着一棵梨花树,听爸爸说那是奶奶您亲手栽的。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从幼童到少年,父母从青年到中年,您从老年到永远离去……

小时候,我和您生活在老家。每年立春之后,我就喜欢让您抱着我坐在院子里听您讲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那时候,我很淘气,喜欢折断梨花枝拿在手里玩。您看到了会严肃地批评我,但从不打我。

每当梨花盛开时,您就抱着我站在花树下细数每一片花瓣,一任风儿将花瓣吹落在我们头上。我们一老一少就这样看着——我仰着头看您,您仰着头看树,这如画般的情景一直深刻在我的脑海。虽然您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但童年您给我带来了快乐,我永远不会忘记。谢谢您,我的奶奶!

梨花树下,片片花瓣纷纷落下,缕缕清香轻轻飘散,飘不散的是记忆中的一幅幅温馨温暖温情的画面。

高一梨花作文600字5“清明时节雨纷纷”到了清明节,脑海中不自觉地就会浮现出这首诗。回想起以前的清明节细雨纷纷,清冷潮湿,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郁闷。然而,今年的清明节和往年的截然不同,不知是祖宗的保佑,还是老天的赏脸。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人们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有个习俗是踏青,我们怎么能够错过这般大好时光呢?说去就去,于是我们一家来到了青云山附近的梨花园赏梨花。

还没有到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梨花香,是那么甜美,那么令人陶醉啊!我赶紧往梨花林那边跑去。放眼望去,百亩梨花银装素裹,美丽动人。一朵朵,一排排,一片片,数不胜数。一朵朵花儿挨挨挤挤的,就好像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从嫩绿的叶片间探出了头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美丽的春天;有的花儿才展开一两片花瓣,显得格外可爱;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看上去就像一颗颗高贵典雅的珍珠似的,洁白如雪。在微风中,花蕊轻轻地抖动着,就像小姑娘美丽的眼睛上的长长的睫毛,可真美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这儿的梨花最合适不过了。

我在花海中游走着,徜徉着。爸爸轻轻地采下一朵美丽的梨花,戴在了妹妹那乌黑的头发上,妹妹那开心的笑声回荡在着花田中。这温馨的一幕,刚好被我看见了,我也露出了梨花般的笑容……

此时,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梨花,飘飘的长发变成了鹅黄色的花蕊,身体变成了洁白的花瓣。真美啊!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23-03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岁月的淘洗,流传下了诸子百家著作、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典籍。这些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学滋养,而且其所蕴涵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也成为唤起新一代少年儿童对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认同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经典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开始反思如何在当今社会和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而这一活动也逐步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主渠道中,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含义及意义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尔雅・释言》曰:“典,经也。”可见,“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而对“经典”一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1)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2)古代儒家经典。也泛指宗教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典”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和“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由此可见,“经典”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典籍中是专指儒家学说的著作,后来随着词义的逐渐扩大,则不再局限于儒家学说,而泛指一切精彩、精华的思想萌动,具有独特意义的理念。但不管“经典”的内涵如何发展扩大,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文化精髓,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是经久不衰的。

在古代,“诵”“读”二字都有诵读义。“诵”是大声朗读和背诵,“读”是看着文章念或不出声地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诵”的意思是“读出声音来”,“读”的意思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而“诵读”的解释是“念(诗文)”。总之,“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读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可见,诵读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背诵;诵读具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文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遍布全身的多方面感知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其“经典诵读”多侧重于广为流传的古典诗文名篇,并通过熟背唐诗宋词、经典美文,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其意义深远。正如著名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所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也如我国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所言:“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经典、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在多背诵、少理解的诵读观念下,总结出一些指导方法,如游戏法、背诵法、童谣法等,但就方法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等并没有做出理性的分析。所以,很多小学生诵读日久,便产生不耐烦之感。教师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通常有以下几种。

1.诵读形式单一,缺乏实效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本应营造一个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形式比较单一,如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让全班齐读,而缺少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是否准确、有没有感情,教师也没有给予指导、纠正等。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而对诵读失去兴趣,甚至导致诵读活动的中断。

实际上,诵读经典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领读、自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得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

2.教师指导缺位,学生缺少兴趣

教师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如能对古诗文作导语性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诗人作品及写作时代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对文章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经典诵读”事半功倍。但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的“经典诵读”中,教师的指导常常处于缺位状态。小学生对经典著作接触很少,对著作的背景等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教师指导缺位的状态下,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对断句、语调、语气等都把握不准。并逐渐失去了诵读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经典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经典诵读”成了学生的思想包袱。

3.分析讲解过多,本末倒置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做适当的讲解或指导是有必要的,老师可以讲解经典诗文中的一些字词的古义,也可以对作品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做些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读诗文回答问题的形式促进理解,或是把古诗文的今义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一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文的意境。教师的讲解或者指导一定要注意适度,如果分析讲解过多,反而导致学生诵读机会过少,本末倒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诗文大多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学生不懂古义,只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反复地放声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经典古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学生自然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对他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经典诵读”收到较好的诵读效果,光靠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

(一)游戏激趣诵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产生内动力,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才会使学生努力去寻求阅读的机会,并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也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更容易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游戏诵读方法。

1.“捉泥鳅”:教师伸出一手食指做“泥鳅”,另一手张开做网,把“泥鳅”放在其他学生的“网”下面,把自己的“网”放在其他学生的“泥鳅”上面。学生齐读课本内容,当读到某处教师说“停”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立刻用“网”捉“泥鳅”,看看哪条“泥鳅”被捉住了。

2.“传山芋”:找任意玩具当做“山芋”,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依次传递“山芋”,也可以读一句再往下传。当喊“停”的时候,看看“山芋”在谁的手里。

3.“诵读大转盘”:找来几张椅子,学生分小组玩游戏。椅子总数要比人数少一个,椅背在里,学生围成圈。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围绕椅子走动,当教师喊“停”的时候,学生找到椅子坐下,坐不到椅子的学生被淘汰。

此外,还有“语句接龙”“木头人”“拍掌”等游戏都可以融入诵读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边玩边背,在乐中学,在乐中背,为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

(二)熟读成诵法

南宋教育家朱熹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读、熟读,进而自然“成诵”。教师既可指导学生琅琅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还可“不求甚解”地诵读,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律美、音律美;更可以变化多种形式去读,如集体读、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品味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进行多种形式“经典诵读”时,不易在反复诵读中感到乏味,反而激发诵读的兴趣。这样,读的遍数虽多,学生却不累,在熟读中自然成诵。

(三)配乐诵读法

诗是有声的画,是有韵律的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配上一首曲子,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诵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的音乐;诵读离别愁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抒情的曲子。配乐诵读,能够更好地投入诗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深地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从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总之,教师用配乐的形式创设诵读情境,能为学生构建特有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配乐中体会经典诗文的内涵,走进文字背后的意境。

(四)诗配画诵读法

“诗情画意”常常令人陶醉,诗句和图画的对照,往往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正因如此,教师指导学生给诗配画,可让学生在优美的画卷中欣赏经典诗文,在富有韵味的古诗中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使“经典诵读”得到升华。如《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又如古诗《咏鹅》,可指导学生绘成这样一幅画:白鹅浮在碧绿的湖面中,橘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水波涟漪。如此美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铭刻脑中。有了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全班一边展示自己的画,一边诵读古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化抽象文字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又能通过画面记忆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彰显学生的个性,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五)表演诵读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把经典诗文中一些篇目加以创新,并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小品、舞蹈等形式将经典诗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领略诗文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剧作家曾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以课本剧为表演形式的诵读,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经典诗文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和动作展现经典诗文的内涵,让古诗文更鲜活,更具感染力。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加深对经典诗文的印象,促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如表演诵读《望庐山瀑布》,当学生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气,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飞流直下的动态。

(六)抄写背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读与写的关系密不可分。摘抄不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时,一边读一边写,能调动学生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巩固学生已经背诵的内容,从而使背诵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抄写的方式进行诵读,也能够锻炼学生书写能力,并使学生在抄写过程中对经典加深理解和内化,使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升华。

(七)归类诵读法

“归类诵读”,就是将众多经典诗文根据某方面的共性特点加以分类,并按类进行诵读。如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诵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当春天来临,春光烂漫,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即可指导学生诵读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春》《春晓》《咏柳》《清明》等;当盛夏来临之际,可让学生诵读与夏天有关的诗文,如《夏日》《小池》《饮湖上初晴雨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步入了秋的高远,可让学生诵读《秋夕》《山行》《枫桥夜泊》《明月几时有》等;当隆冬到来时,可让学生诵读《卜算子・咏梅》《梅花》《南秦雪》《江雪》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把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对比诵读中强化记忆效果,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除了上述几种指导方法外,小学教师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学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同时,还可重视积累和运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从自身的导读能力对学生经典诵读的影响进行探究。

篇8

来到杭州你才真的知道,无论多么细腻的笔触、多么优美的文图,都无法将杭州这座容情山水间的秀美城市的风貌完全展现。它让一切丰富的,华丽的形容和修饰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杭州的美在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哪哪儿都透着一股子灵气。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一个个词语听着便让人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梦境之中。

杭州的美在于山水相依、城景交融,人在城中,城在画中,浑然天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人们常把这副描写济南大明湖的对联当作杭州西湖的写照,岂不知杭州的美和西湖的美又岂是这一副对联所能描绘的。泛舟西湖,若是晴天,你便被绿树鲜花及满眼的艳丽所笼罩,心情也像出笼的小乌兴奋得想要欢叫,若是阴天,隐匿在飘渺之中的群山便构成了一幅极尽写意的山水画,美的让人有些忧伤。

杭州的美在于虎跑梦泉,龙井问茶,虎跑泉与龙井茶自古被称为“杭州双绝”,用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茶别有一番真味。游人来到这里,品一杯虎跑泉冲泡的龙井茶,凭几临栏,暖风徐徐,眼中不尽美景,手上袅袅香茶,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龙井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因产地不同,又分为五个品号狮,龙、云、虎,梅,即产于狮峰山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泉、梅家坞一带的龙井茶。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龙井茶还分为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即清明节之前采摘的龙井和谷雨之前采摘的龙井。民间素有“雨前龙井为上品,明前龙井为珍品”的说法,明前龙井其珍贵度堪比酒中女儿红,所以明前龙井又别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说的便是这明前龙井。

杭州的饮食习惯也受到饮茶之风的感染,高雅清淡。杭帮菜是浙菜系的典型代表,菜品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喜食河鲜、湖鲜也是枕水人家的一大饮食特点。杭帮菜制作精细,变化多样,并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炸为主,清鲜爽脆。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干炸响铃”、“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叫化鸡“霉干菜扣肉”等,并且几乎每道菜都有一个典故在其中,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显文艺范儿。

杭州名菜

楼外楼:

杭州楼外楼菜馆是一家名闻中外、有160年历史的名餐馆。它坐落在美丽西湖的孤山脚下,与西湖风景中的一些很有名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平湖秋月、放鹤亭,玛瑙坡,西泠桥、苏小小墓、六一泉、四照阁、西泠印社,俞楼、秋瑾墓、中山公园、文澜阁、浙江博物馆等为邻。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

龙井虾仁

将河虾洗净,挤出虾仁,用蛋清、精盐,湿淀粉浆好:取龙井新茶10克,用沸水50克沏泡10分钟:浆好的虾仁用四成热的大油滑熟,再烹上茶叶、茶汁、绍酒翻炒即可。“龙井虾仁”是取用清明节前的西湖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菜肴色泽白绿相衬,口味鲜嫩清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湖莼菜汤

选用杭州西湖特产的鲜莼菜和鸡脯丝、火腿丝制作而成,故又名“鸡火莼菜汤”。此菜鲜莼翠绿,滑嫩清香,鸡丝白净,火腿丝嫣红,色彩鲜艳,汤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风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产的莼菜与熟鸡脯肉丝、熟火腿丝,加上高级清汤、精盐、味精、熟鸡油汆制而成。菜肴色彩谐和,汤莼味美,莼菜鲜嫩,脍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风味特点。

典故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弃官还乡,竞因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就因为这件事,后来便有了“莼鲈之思”这一成语典故。

江南 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炒制的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的“龙井虾仁”,集两者之精华,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鲜美,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添加配料烩制成鱼羹,因其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典故: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潮,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嫁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叫花童鸡

选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鸡,宰杀褪洗干净后,肋开取出内脏,经用山奈、八角、酱油、绍酒、白糖、精盐、味精、葱段、姜丝和成的卤汁腌渍,再逐层包上猪网油、荷叶、玻璃纸,用细麻绳扎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坛泥(和泥加料酒、精盐),放入烤箱内烘烤3至4小时,去泥包,蘸花椒盐、辣酱油佐食。典故:相传,古时有个叫化子,偷来一只母鸡,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放在火中烧烤,烧熟后再剥去泥巴,食之滋味鲜美异常。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才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西湖腊鱼

西湖醋鱼选用鲜活草鱼,经饿养1~2天,促使其排尽泥土味,并采用活杀现烹,不着油腻菜品,色泽红亮,酸甜适宜,鱼肉结实,鲜美滑嫩,胜似蟹肉,风味独特。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

典故:西湖醋鱼,又名叔嫂传珍。古时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以捕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姿色动人,杀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劝小叔外逃,用糖醋烧鱼为他饯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后来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会,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终于找到隐名循逃的嫂嫂,他辞官重操渔家旧业。后人传其事,仿其法烹制醋鱼,“西湖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霉干菜扣肉

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酥糯不腻,成鲜中略带甜味,是干菜焖肉的风味特色。典故:北宋年间,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世,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广大惠州市民的欢迎。

东坡肉

“东坡肉“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总结发展,而被公推为杭州第一名菜。选用带皮猪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75克重的正方块,放入水锅内焯透捞出;取一大沙锅,用竹算子垫底,铺上葱、姜块,再放上猪肉,加入白糖,绍酒酱油,加盖密封,烧开后,用微火焖2小时,焖至酥烂,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陶罐内,盖上盖,上屉蒸30分钟至酥透即可。特点是油润柔糯,味美异常。典故:此菜相传出自宋代大文学家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坡出任杭州刺史,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大功告成,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他总结的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烹制成佳肴。与酒一起分送给民工,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肉味特别香醇可口,人们传颂东坡的为人,又将此独特风味的块肉命以“东坡肉”。

杭州小吃

知味观:

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百年名店――杭州知味观,由孙翼斋先生于1913年创建。知味观东临繁华商业街延安路,西濒湖滨商贸特色街及风景秀丽的西子湖,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是目前杭城最具知名度的餐饮企业之一。1913年,孙翼齐与义阿二两人出资在湖滨仁和路开设知味馆,次年在生意清淡的情况下,孙翼齐想着自己的点心不比别人差,就写”欲知我味,观料便知”八个大字,贴在门楣上,迎来顾客的好奇,生意日渐兴隆。知味馆以经营各式名点为主,辅以杭州名菜的经营,“幸福双”、“猫耳朵”、“西施舌”等成为菜馆的传统名点。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改名东风馆,1979年恢复原名。

知味观立足于杭州传统菜肴,大胆引进各地精华。在名厨的主理之下,菜系各领,名菜层出不穷,如“鸡汁银雪鱼”、“干菜鸭子”、“武林熬鸭”、“蟹黄鱼丝”、“龙凤双会”、“辣子羊腿”、“蟹黄橄榄鱼”、“一品海鲜盅”等精美菜点。真所谓“此味只应天上有,缘何为我落人间”。

干炸响铃

“干炸响铃”是用泗乡特产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内,配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泗乡豆腐皮产于杭州富阳东坞山村,故又名东坞山豆腐皮,已有1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上等黄豆、优质水源经18道工艺精制而成,腐皮薄如蝉衣,油润光亮,软而韧,拉力大,落水不糊,素有“金衣”的美誉。

典故:干炸响铃,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得名。

但民间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杭州城里有一大一小两家饮食店。大饭店老板欲独霸生意,常常寻事生非,欺负小饭店的老板。一天,他得知小饭店里豆腐皮断档,便唆使一些无赖到小饭店去专点吃豆腐皮,扬言若不能满足要求,就砸掉小饭店的招牌。此事激怒了一位经常在这里喝酒的彪形大汉,只见他一言不发,急出店去,跨上自己的黄膘马。挥鞭而去。过了不一会儿,只听一阵马铃儿叮当响,大汉已出现在小饭店门口,手中还托着一包从泗乡买来的豆腐皮。事后得知,此大汉乃是一位有名的江湖好汉,专爱解人危难。他的举动使小店老板感激万分,立即动手烹制了豆腐皮制作的下酒菜,不惜用上好的猪里脊肉,入油锅加而成。为了纪念这位好汉的功德,小店老板把豆腐皮卷成了马铃儿的形状。“干炸响铃”名肴就这样问世了。

油焖春笋

“油焖春笋”是选用清明前出土的嫩笋,顺长剖开,拍松,再切成5厘米长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和鲜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焖至汤汁稠浓,淋上香油即成。特点是油重、糖重,色泽红亮,口味偏甜,属于浙江的传统风味菜。

杭州酱鸭

1 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空腹宰杀,洗尽后在处开膛挖出内脏,除去气管、食管,再洗尽后斩去鸭掌,用小铁钩住鼻孔,挂在通风处晾干。

2 将精盐和火硝拌匀,在鸭身外均匀地擦一遍,再在鸭嘴、宰杀开口处内各塞入5克拌料,将鸭头扭向胸前夹入右腋下,平整地放入缸内,上面用竹架架住,大石块压实,在0度左右的气温下腌12小时即出缸,倒尽肚内的卤水。

3 将鸭放入缸内,加入酱油以浸入为度,再放上竹架,用大石块压实,在气温0度左右浸24小时将鸭翻身,再过24小时出缸。然后在鸭鼻孔内穿细麻绳一根,两头打结,再用50厘米长的竹子一根,弯成弧形,从腹部刀口处放入肚内,使鸭腔向两侧撑开。然后将腌过的酱油加水50%放入锅中煮沸,去掉浮沫,将鸭放入,用手勺将卤水不断浇淋鸭身,至鸭成酱红色时涝出沥干,在日光下晒两至三天即成。

4 食用前先将鸭身放入大盘内(不要加水),淋上绍酒,撒上白糖、葱、姜,上笼用旺火蒸至鸭翅上有细裂缝时即成,倒入腹内的卤水,冷却后切块装盘。

定胜糕

将粳米粉,糯米粉放入盛器,加红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匀,让其涨发1小时。再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典故:在唐代,常熟城里的官府规定,市上的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常熟百姓为使一两一个的糕点做大,既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后来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正好装下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的汁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容器口大底小,容易倒出,图案有半桃、牵牛、梅花、线板、棱台、五星,等等形状。倒出后上蒸笼一蒸,乘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到了明朝,打仗的事儿越来越多,老百姓就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壮丁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猫耳朵

杭州“猫耳朵”,是杭州的名小吃,它是一种面条,因形似猫的耳朵,故名。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

典故: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

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隆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杭州采访侧记之龙井茶

拍摄当天,我们来到了杭州最著名的龙井村,车子盘旋而上,终于来到慕名已久的龙井的故乡,但见每家每户站在门前。或炒茶或品茶,每家主人都热情地招呼你过去品茶,但确实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起,尤其清前茶的价格更是贵的令人咂舌,龙井茶每斤在2000元左右。

告别短暂的龙井村一游,我们奔赴了正宗的茶园――梅家坞,一路上,茶园脆嫩,清爽宜人,风景之美只能用“美不胜收”来形容,偶尔会碰见茶庄旁边修葺的茶室,挂上古雅的“龙井茶”几个大字,就知这里便是品茶的胜地了。当我们一行穿过梅岭隧道,从雕刻着巨大的“梅家坞”三字的门牌下走过,漫山遍野的茶园向我们敞开胸怀,扑面而来,而这种突如其来的绿色将整个心情撩拨到兴奋,进而停下来,开始为整片的茶园所震撼。

清幽幽的茶香扑鼻而来,从五云山淙淙而下的梅坞溪经过清淤驳i勘后靓丽洁净了好多,映衬着一幢幢白墙青砖乡村别墅美丽的景致,干净整洁的江南民居、秀丽精致的小桥流水、油绿油绿的茶园……美景美色有些应接不暇。

正当欣赏茶园春色时,一行采茶的茶农从山上采茶归来,走在最前面的是顾客,跟茶庄的老板谈好价钱之后,茶庄雇佣几位茶农早上6点就开始采茶,直到新茶采摘完之后下山,我们看到每个人茶篓子里都只有星星半点的新茶。问及现在的采茶情况,他们说今年温度比常年偏低,新茶比往年稍晚一些,随着温度升高,清明节前的茶叶还能不断采摘。

狮峰山、龙井村、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篇9

说话有个叫潘班的人,能书善画,是个雅士。有一夜,在友人那儿住宿,就听墙壁间有人小声对他说:“夜里你别让其他人来呀,我来陪你。”这当然是个女人的声音。潘班看了看,却什么也没看到,就很害怕,不敢在房里睡了,赶忙搬出来。朋友告诉他:“这房里以前也有过这现象,别怕,是个美丽的女孩。不害人的。”不说潘班此后的遭遇,且说十多年后,还是在这间房里,忽然就听到那个女孩的啜泣声。不知为什么,哭得很伤心。第二天,刮大风,呼呼直响,屋旁那株老杏树,被吹折了。从此以后,那个女孩的声音,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阅微草堂》里的一个故事。写杏树写得真恍惚。恍惚得我读后,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想了想,也许是惘然吧。――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那种惘然。

小时候,邻家有个小女孩,也叫杏。

她比我大,不是大一岁,就是大两岁,但说话行事却显得比我成熟得多。

七岁或八岁那年,夏天,我和一个伙伴在屋后的空地上玩。地上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树影子,我们还是玩得汗津津的。玩着玩着,就无聊了,发了一下呆,说:“我们找杏过来玩吧。”说过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起来,心里怪怪的。他想让我去,我想让他去。都不愿意去。最后一块去。正是做午饭的时间,杏在厨房里烧锅。

杏的妈妈在擀面条,两手是面。看到我们,从厨房出来,冲我们喊:“你们干啥?”

我们嗫嚅道:“找杏。”

她突然提高声音道:“找杏干啥?”

那声音就像审贼。

我们一阵心虚,抹抹鼻子,撒腿跑了。

杏的妈妈人高马大,像个男人。杏的爸爸白白净净,不大爱说话,很斯文。家里家外的活儿都靠杏的妈妈一马当先。杏的妈妈像宠着小孩一样宠着他。有一年,杏的妈妈给棉花打农药,中毒死了。四邻八舍都说:“这让杏的爸可怎么活啊!”

杏刚长大,就嫁在了邻村,杏嫌她丈夫太老实。

我母亲劝她:“这样也好,省得你受气。”

新婚不久,她回来看望她爸爸。我放暑假,从外面回来,在家住着。我们见面,都变客气起来,但心底里,有细细的喜悦。她顺便来看我母亲。母亲给我做鞋,她帮着纳鞋底儿。一针一线,活很巧,很仔细。她们坐在门前的大桐树下说闲话。我也凑上去听。就听杏笑着说:“那两人就在路边坐着,手搬着脸,一个劲儿地亲呀亲,咳,也不避避人。”原来她在讲她来的时候,路上两个谈恋爱的人。她说的时候,脸红红的,自己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不久前,我和母亲说闲话,说到老家的一些人和事。我提到杏。母亲说:“她呀,听人说前几年在外面打工,和一个外地男人好上了,硬是丢下家里两个孩子不顾,跟人家跑了。她年龄也不小了,真想不到呀。”

我听了,也有点惘然。

槐树枝柯四下里横长,树荫浓,农村多种。董永和七仙女在槐树下相遇,又在槐树下分别。仙女喜欢的人,大都是老实本分的农人。干活干累了,在树荫下坐一坐,做个小梦,还是不错的。《天仙配》的传说,用荣格的观点来看,里面有劳苦大众的“集体无意识”。但梦也不能做得太长、太多。太长、太多,醒来会有失落感。比如,黄粱美梦。

也有做梦做得极雅致的,比如坡。东坡夜梦参寥子携诗来见,东坡阅后却只记得事关饮茶的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东坡觉有小疑,就问道:“这火是新取燃的,说它是新的,固然毫无疑问。问题是这泉水怎么能说它是新的呢?”参寥子答道:“民俗于清明时节淘井,所以,泉水也可以是新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作诗不算稀奇,但有意思的是,东坡梦中作诗后,还可以有一番小注解、小讨论。果然了不得啊,连做梦都可以做得这么富有逻辑性。

再说一个梦。据说有个官人,梦见自己倚着一棵槐树。醒来不解,找个术士来问。术士说:“槐者,《周礼》中三公之位也。公当位至三公。”官人闻言大喜。术士出来后,却告诉别人,此人当不久于世矣。人问其故,术士道:“我是说他死后位至三公啊。槐者,木旁之鬼也。”不久,官人果然被人所杀,追赠司徒。我不相信这个故事,却喜欢汉字丰富多彩的暗示性。

我有时也喜欢做点小梦、白日梦。去年夏天,为稻粱谋,卖文为生,我居然头脑一热,跑到了北京。我窝在地下室里,每天守着朋友的一台旧电脑,敲打些言不由衷的东西。那时腰椎间盘突出还没缓解,临行前推拿医生交代,每天最好在单杠或双杠上吊一吊。于是,每次到小饭馆吃饭,我就顺便去找可以“吊一吊”的地方。北京槐树多,大路两旁就有。我就专瞅哪儿有歪脖子的。感谢北京,歪脖子的槐树还真多。现在想一想,那情景倒也滑稽。中午,暴烈的阳光下,行人来来往往,一个男人,垂吊在一株歪脖子槐树下,晃来晃去,那样子极像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了。好在首都人民见多识广,见怪不怪。当我松开手,已经大汗淋漓了。回到住处,就脱了衣服冲澡。住地下室的人很多,男男女女,五花八门。那儿却只有一个淋浴间,冲澡得经常排队等待。男女一块儿进去的,普遍洗得无比复杂、漫长。

从黄昏到暮色降临的那段时间,我最怕一个人在地下室待着。这个时候,我必须从地下出去,否则,我就会变得很抒情。那地方,离陶然亭很近,但必须穿过一个涵洞。涵洞里住满上访的人们。他们就在那儿吃住,过最卑微、最简单的生活。从他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到某种从历史深处长期积淀下来的东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若见,必定会重新痛哭。我在陶然亭附近遛达。那儿也有很多槐树。黄昏雨霁,槐阴郁郁,众鸟喧鸣,蝉声如沸。车如流水马如龙,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在这喧嚣的旋涡里,遥遥独对陶然亭,心里还是感到有一种很静很静的东西。当这种东西越变越大,我就站起来,缓缓离去。

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经常吵架。有一次,又吵。叔叔恰好从我家经过,冲上去说:“再和我哥吵,看我打死你!”说过,还真打了母亲一下。然后撒腿就跑。这事儿可把母亲气坏了,说他十七八岁了,还不懂事。有好长时间,走迎面,也不理他。

好多年了,邻居们还老喜欢拿这件事打趣他,说:“你帮你哥打你嫂子,你哥挣的钱怎么不给你花啊?”

他笑嘻嘻地回答:“社会主义一朵花,各人挣钱各人花。”

他不讲究,有点邋遢,头发很长了,也想不起来剪。有一次,却站在柿树底下仔仔细细地梳头,边梳边向白瓷盆里蘸点清水。满头的黑发,梳得一根不乱,油光光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的女朋友要到我们村打面了。这地方就我们村有打面机,邻村的人都到这儿来打面。他的女朋友有点嫌弃他。

他胆子很小,结婚后,怕我婶子。有一次,他做饭做多了,剩大半锅。怕婶子怪他浪费,就硬撑着自己吃完了。撑得弯不下腰,只好扶着墙站着。

上世纪90年代,他跟一个建筑队到北京打工。他不会技术活儿,只会一天到晚拎泥兜子。挣的钱少,又舍不得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不喝酒,不抽烟。那时工地不管吃,他就随便吃块干馍或烧饼,喝点白开水,凑合一下。撑一天是一天。

他的食管癌大概就是那段时间积下的。

他只活了四十二岁。断气儿前,他让我把他扶坐起来,但又没力气坐,只好半躺着。他把双手交叉着放在脑后,好像在沉思什么,极其平静。他的手多么大啊。接着,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越来越急促,很快就停止了。他瘦得只剩下一个大骨头架子。一个静静的骨头架子。

我眼睁睁地看着,想,一个人,就这样,在这个世上,说没就没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不停地这样问:就这样说没就没了?问了还问,就是管不住自己。有时问着问着,流下泪来。

他的学名叫刘朝亮,但极少有人叫。周围的人一直叫他的乳名。他的乳名叫“群”。我祖母、我父亲、我母亲就这样叫他:“小群儿。”我婶子也这样叫他。

现在,已没有人再这样叫他了。

我偶尔想起他,就想起他站在柿树下认真梳头的样子。阳光从墨绿的柿叶间漏下来,落在他手中那面小圆镜子上,一闪一闪的。

梧桐如玉,绿玉。让我想到三个美好的男人。

一个叫倪瓒。他在自己房子周围种了许多这样的树。每到春天,这个叫倪瓒的人就什么都不干了,每天坐在树下,看树叶在空中一点一点长大。树叶长大了,一片一片,把树罩严,像一层层飞不走的云。他给自己起个号:云林。他像一样地爱着这些树,从中挑出一棵最喜欢的,每天早晨,用新汲的井水给它沐浴。在这些树下,他越来越不喜欢人们喊他倪瓒了,他喜欢人们喊他倪云林。于是人们就喊他:“云林――”有时是喊他,有时是喊他的树。

一个叫李商隐。第一次读他,你会觉得这个男人是水做的。第二次读他,你的看法也许会稍稍发生一点改变,你会觉得这个男人是涟漪做的。桐花万里,他的诗是凤鸣喈喈,他的人却总有一种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凄惶。这世间,仿佛他不该来似的。雪落寒塘,涟漪成冰。他来了,他又走了。――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一个叫鸠摩罗什。他的祖籍是遥远的,他的血统是复杂的。他来到中国大地,真可以说是有凤来仪。史书和《高僧传》中的他带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但他的存在却属于汉文化的核心部分。他翻译的《金刚经》和《维摩诘经》是真真实实的,仿佛清穆的一钟一磬,悠悠不尽,传到唐,传到宋……他写道:“哀鸾青桐上,清音彻九天”。这是一个释者的偈语,也是一个志士的心声。他出现在中国历史最黑暗的那个时刻,但长夜过后,仍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篇10

我们知道,黄金分割的画幅比例为3∶2及4∶3,而宽幅的长画面则超出了黄金分割比例,由于扩展了单一方向空间,而缩减了另一方向空间,画面的信息沿直线排列、阔展开来,在浏览画面时,视线在狭长空间来回移动,视觉感受独特。

由于横宽方向与地平线平行,与人双眼的排列方向平行,因此横宽的画幅更容易吸引人。超宽的全景更是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方式,中国古代绘画中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超横宽的典范。而竖长的画面与双眼的习惯运动方向相垂直,这种重力的方向强迫眼睛上下浏览,有沟通天地之感,传统水墨画中常用竖条屏就是如此,如今在宽幅摄影的构图对此也常有借鉴。

宽幅的构图

摄影创作是借客观影像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构图的意义在于通过具体的形式处理将有用的信息最大化。任何画幅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存在的价值,长期以来普通长方和正方画幅一直占主流,这种视觉疲劳令人们开始对宽幅另眼看待,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来宽幅摄影大有流行之式。然而宽幅摄影应服从创作题材的需要和创作者的特质,而不应成为对特定形式的迷恋和依赖。宽幅也无法替代其他画幅,宽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窄幅。

宽幅的构图和普通长方形构图有一脉相承之处,比如:对称、三分、放射等,但更多不同在于:对角线的构图在宽幅中很少见,而重复和直线在宽幅中的效果却很强烈。从当前宽幅摄影的作品来看,大多采用较大景深或平面化的视点,绘画感较强。目前国内宽幅摄影作品较为雷同,原因之一是创作题材过于单一,基本都集中在风光,涉及人文、人像、创意等其他题材的寥寥;二是审美观过于单一,影响了推陈出新。

记得梅生老师曾经指出,长期使用超宽画幅相机摄影会使人丧失构图的能力,因为,当宽幅相机画幅比例超过1∶4以后,构图时的创意空间就很小了,基本就属于现场记录了。绘画和摄影不同,绘画完全是主观创作,因此绘者可以人为来控制画面,而摄影创作更多依赖客观,画幅越宽,限制越大。人眼放松状态下,视觉区域是一个接近1∶3的横宽画面,这个比例既有较宽的感觉又有一定的创意空间,也许更多人钟情于617就是如此吧。

宽幅兵器

冲锋陷阵离不开顺手的兵器,摄影亦然,拍摄宽幅的方法很多,器材也大相径庭,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种。

转机与摇头机

代表机型 环摄 神龙 诺宝 潘福莱 地平线

摇头机需采用圆弧拍摄以避免变形

环摄220VR

潘福莱T120

地平线202

转机是可以更换镜头的扫描摄影设备,是一个通过电子控制的精密暗盒,底端和内部均有马达,曝光过程中马达一边旋转机身和镜头,一边输送胶片来完成拍摄,这样不但缩小了设备的体积,而且可以设定不同的旋转角度、图片尺寸和转速。

转机里最出色的产品当属瑞士的环摄VR(ROUND SHOT),它可采用尼康、徕卡、康太时等镜头,使用135或120/220胶片,由电脑控制马达旋转,通过软件可以评估旋转拍摄过程中的曝光变化,然后使用者可以根据此数据计算出一条优化的曝光曲线,在正式的拍摄过程中以变速来获得更理想的曝光。此外,环摄还有一些更特殊的摄影功能:第一是转台扫描,将被摄物体放在专用的旋转托盘上,把转机定位好后不动,托盘旋转时转机同步拍摄,最后的影像是物体表皮的展开图,原理跟削苹果皮一样。第二个是平移运动物体扫描。它可以扫描拍摄沿直线移动的物体,比如拍摄一辆行驶的汽车,将转机架设在汽车经过的路边,相机与汽车运动平面平行,转机内胶片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要与汽车运动方向和速度一致,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汽车是清晰的,而车以外的静止背景是线性虚化的,看起来汽车的运动感和速度感都很完美。第三,环摄还可以进行轨道直线扫描摄影,把转机固定在一个特制的小车上,小车在直线运动时同时记录一幅狭长的图像。这些神奇的功能都基于环摄精密的机械和智能的电脑系统,因此环摄VR的价格很昂贵。

神龙转机是国产转机中的优质产品,它由底部齿轮箱和狭缝暗盒组成,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焦距镜头,可以实现仰俯取景旋转拍摄时地平线和景物不变形。神龙转机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实用,性价比高,适合拍摄大合影、全景风光摄影和城市建筑等摄影。

诺宝、潘福莱和地平线都是摇头机。摇头机不能更换镜头,它的镜头被固定在一个圆鼓上,在圆鼓另一端,胶片沿圆弧线紧贴在圆鼓后,拍摄时通过圆鼓旋转,镜头作弧线运动,此时光线通过镜头后边一个狭长的小缝将影像记录在胶片上,其旋转角度一般在120度至150度,摇头机的速度档位较少。

德国诺宝是摇头机中的高档产品。诺宝采用电动马达作为旋转驱动,工艺精湛,它采用了蔡司镜头并配有磁性滤色镜,因此价格昂贵。其产品型号种类众多,其中使用135胶片的有4种型号,拍摄角度为127度,可拍摄19张,尺寸为24×66mm,镜头为29mm1∶4.5,速度有的5挡、有的10挡,其中135 U/135S型号可以移轴和多次曝光。诺宝120型有150和175两个系列,其中150系列型号众多,拍摄角度为135度,尺寸55×120mm,镜头焦距50mm,快门速度4~10挡不等,其中150 UX型可以移轴。诺宝175拍摄角度为132度,拍摄尺寸为55×170mm,使用120底片可拍摄4张,镜头75mm1∶6.5,快门速度2秒~1/250秒共10挡,可实现移轴拍摄。加装诺宝专用附件还可实现自动曝光。

潘福莱是国产摇头机,目前的第三代产品WIDEPAN ProII140较之前产品加工精度已大有提高,该机拍摄角度为140度,可以使用120、220和135胶片拍摄,使用120拍摄幅面为50×110mm,使用120胶卷可拍摄6张,通过附件可以使用135胶片拍摄,幅面为24×110mm,可拍摄10张左右。潘福莱摇头机的镜头成像质量高,价格适中,性价比好。不足之处该机采用机械发条作为旋转驱动,要在上弦前设定焦距和光圈,速度只有1/2秒、1/60秒、1/250秒3挡,尽管光圈可以无级调整,但使用起来还是有一定局限性。

俄罗斯产的地平线,其产品链以135摇头机为主。地平线202型转机旋转角度为120度,使用135胶片可拍摄22张24×58mm的底片,固定焦距F2.8:5.5 m~∞、F16:1m~∞,快门速度1/2秒~1/250秒共6挡,手动曝光。地平线摇头机价格低廉,不少摄影爱好者都以它作为宽幅摄影的起步。

摇头机和转机的镜头沿圆弧方向运动,因此图像变形很大,可将直线拍成弧线。但如果在圆心位置拍摄圆弧,也可以将圆弧线拍成直线。这种相机常被用来拍摄大合影,拍摄时必须让人们站在一段圆弧上,把相机放在圆心位置拍摄。使用此类相机时应尽量保持水平,避免地平线变形。由于摇头机和转机采用扫描式曝光原理,所以图像左右具有时间差,快门越慢,时间差越大。这种时间差会导致其在拍摄水平运动物体时会出现变形或者无法或完整拍到快速运动的物体。此外,使用转机时最好不要加用偏振镜。

如果你厌恶摇头类相机的变形和时差,那么标准宽幅相机将是你的选择。它依靠一个像场较大的镜头来取像,图像的上下部分被舍弃,只留下中间部分,就此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图像。

林好夫是德国老牌的精密相机制造商,在宽幅相机市场上享有盛誉,旗下产品612、617都是顶级的摄影器材。早期的林好夫617镜头是固定的,而现在的617SIII改为可更换镜头设计,有72mm、90mm、180mm和250mm共四只特选的施耐德镜头选择,最新的产品还带有两个取景器座,可以观察比较不同镜头在同一场景下的取景效果,为更换镜头提供参考。林好夫宽幅相机和配套镜头价格非常昂贵,因为其用料扎实、工艺精湛,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种无与伦比的精密和耐用性铸就了摄影师心中的顶级地位。

骑士和林好夫的产品类型非常接近,从612、617到大画幅都有所涉及,骑士最新推出了一款617相机――SW617Pro,它能够更换4只镜头,镜头指标和林哈夫617SⅢ一致,该机采用可更换后背,能够更换6×9cm、6×12cm、6×17cm不同画幅的后背,这样方便精细构图和对焦。而它最重要的进步是可以实现移轴拍摄,在建筑摄影、工业摄影领域将更胜一筹。并且该机一改617体积庞大的面孔,机身相对小巧,不难看出它代表着617新的发展趋势,相信它将成为林哈夫617的有力竞争对手。

潘福莱WP617-A是国产617中的后起之秀。其做工精细程度远远超过了潘福莱摇头机,它过片系统为旋转输片,自动停片,与机身快门释放连锁具有防重拍、漏拍的功能,比起其他红窗记数的相机来说,甚为方便。这款617的后盖为双边开启式,装卸胶卷更为方便。而更让人佩服的是这款产品定位精明之处,因为90mm镜头是617里最常用的焦距,因此有很多摄影师以90mm镜头作为他们的首选或唯一之选。潘福莱617正是看中了这一卖点,采用施耐德90mm1∶5.6XL镜头进行配备安装,一来价格更有竞争力,二来还弥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空缺。

吉尔得相机由德国眼科医生吉尔得先生发明,由手工制造,该机能实现移轴和仰俯拍摄,它还可以在一个后背上拍摄6×6cm到6×17cm五种不同幅面,因此该机采用了3排红窗计数,但如果你想中途变幅拍摄,计算起来也很费脑子。吉尔得相机体积硕大,重量也很可观,产量超低和其昂贵的价格使其成为比ALPA更甚的奢侈品。

哈苏XPAN II(富士TXII)是世界上唯一能用135胶片进行24×36mm或24×65mm 两种画幅拍摄的相机,该机在市场上独此一家,无同类产品。1998年XPAN(FUJI TX I)由哈苏公司和富士公司共同推出,外观像一个普通的旁轴取景相机,只是机身更长一些。标配采用45mm1∶4镜头,另有30mm1∶5.6和90mm1∶4两只镜头可更换,两种画幅可以随时任意切换,因此XPAN一上市就广受好评,有人还称其为小617。XPAN Ⅱ是第2代产品,增加了多次曝光和后帘同步闪光等功能。由于采用旁轴取景机身十分小巧,是纪实摄影和风光摄影难得的利器。不过XPANⅡ的整体价格偏高,叫好不叫座,尤其是30mm那只镜头的高价更是让人望而却步,近来随着哈苏涨价XPAN II产品的整体价格也一路飙升,今年XPAN Ⅱ宣布停产,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所有的此类宽幅摄影器材标准配置一般都采用无变形的广角镜头,因为暗角严重所以必须配备中灰渐变镜,这种镜片价格不菲,无疑又增加一笔开销。大部分宽幅相机体积相对庞大、笨重,价格昂贵。612、617相机更换镜头时速度慢,不方便。

也许你觉得玩宽幅相机太烧钱了,能不能有其他经济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你有大画幅设备和某些中幅相机,可以挖掘一下现有设备。理论上所有的座机都可以配备宽幅后背,因为这些相机的镜头都是一样的,4×5″座机可以配612后背,5×7″座机可以配617后背,8×10″可以配624后背。612后背最常见,便宜的不过大几百元到上千,昂贵的几千元,这样的投入应该算经济吧,而拍摄乐趣和画质绝不次于其他宽幅相机。座机安装宽幅后背是资源共享,是物尽其用的体现,它不但可以沿袭座机的后背调焦、精细构图、仰俯、移轴等诸多优势,而且可以在焦平面上移动进行接片,这些功能足以让其他宽幅相机望尘莫及。除了拍摄速度慢一点,确实没什么缺点。

玛米亚7Ⅱ是一款独特的6×7″旁轴120相机,除了可以拍摄120胶片外,该机还可以通过一个卷片和遮挡附件来使用135胶片拍摄宽幅,画幅尺寸和XPAN所拍摄的宽幅基本一样,而主要区别在于XPAN有3只镜头,而玛米亚7Ⅱ系列有43mm、50mm、65mm、80mm、150mm、210mm共6只镜头,如果你没有采购XPAN 30mm镜头的计划,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玛米亚7 Ⅱ,它轻巧便携,镜头成像质量优异,而且不需要使用中灰渐变镜,镜头选择数量更多。花同样的钱可以享受拍摄多种画幅的乐趣。

勃朗尼卡相机中的645、6×6和6×7相机里有多款具有宽幅功能的后背,比如勃朗尼卡SQ-Ai 相机可以用135后背来拍摄24×54mm的宽幅底片。以前海鸥4C也可以通过附件实现135宽幅的拍摄。还有很多爱好者自己动手制造出许多可以在120相机上使用的135宽幅附件。

上边给大家推荐了一堆传统宽幅器材,有些不够与时俱进,下面该谈谈数码的宽幅玩法了。

数码相机最常见的画幅比例是4∶3,广泛被袖珍数码相机采用,2∶3画幅比例主要被数码单反采用,现在16∶9的比例也开始多起来,不过还仅限于袖珍数码相机,代表机型有富士F810和徕卡D-LUX2,后者是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宽幅袖珍数码相机,它采用16∶9的CCD,可以拍摄16∶9、4∶3和2∶3三种不同画幅,这也成为它备受青睐的原因。

实现数码宽幅最多的途径还是靠软件接片,早期的袖珍数码相机许多都有接片模式并提供了接片软件,在该模式下拍摄可以在LCD屏上看到前一张片子结尾部分的位置,提供如此参照可以提高接片的成功率和质量。柯达V570/V610数码相机,无需经过电脑便可以直接把拍摄的照片在机器里直接合成一张宽幅照片,确实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