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广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05:4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求职广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求职广告

篇1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5月14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54******(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生产、制造、加工

职 位:办公室主任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广告与文秘

学 校:龙泉成教

自我评价

没有良好的社会背景,没有高文凭,没有一堆证书,没有出众的相貌,唯有一颗执着而不服输的心,在校读书期间,曾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一职,锻炼了一定的组织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点基础,工作期间,能认真完成上级所交待的工作,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为人亲善,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及执行能力,能熟悉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在几年的工作中体会,无论身处何职位,都应尽心尽力,以谦卑的心态求索,力求更好!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生产、制造、加工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办公室主任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XX有限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加工

行政部 办公室主任

1、配合公司各发展阶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2、配合管委会对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年检;

3、对公司网站日常维护;

4、配合办理厂区租凭手续;

5、组织公司会议,并做会议纲要;

6、对公司客户管理归类、重要客户跟进;

2012/6—2013/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餐饮、娱乐、酒店

人事部 人事主管

1、根据酒店人力资源配备,统计员工流动率,

2、做好人才储备,协调处理人事关系,主要从事人员招骋,

3、人事档案管理,社保办理,组织员工培训等工作。

教育经历

2008/9—2012/6 龙泉成教广告与文秘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2

以下是一个广告人的求职简历,我们可以从一个活香活色的小才女活灵活现的文笔中,发现她所独有的职场卖点,从而更好的吸引招聘者的眼球,增加面试机会。

“闻香识女人”

——本人招聘伯乐

1.内容:

招聘伯乐

本人因为业务逐渐发展壮大,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需求,听说贵公司人才济济,特此前来招聘伯乐1名,望有志者前来面试。(不符合标准者勿扰)

2.四颗真心爱人的心:

(1)你要有耐心,也许在开始的一个月中,我将因为种种原因而碌碌无为;

(2)你要有诚心,你应该承认你在人性的阴暗面表现得不是特别突出;

(3)你要有决心,告诉我你不是仅仅因为“钱”而成天卖命做广告;

(4)你要有一颗信任我的心,因为我将在3个月之内,成为你的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如果你符合上面的一切,请继续)

3.我对你在工作中还有要求:

(1)我要拥有单独使用的电脑(供我在灵感大发时操作PHOTOSHOP和CORELDRAW);(2)我要拥有绝对安静的办公环境,嘈杂的声音会让我发疯;(3)请为你看门的老大爷做好心理准备,我会因为创作的欲望而彻夜不休或突然在午夜到来;(4)我还要有好听的CD和随时的热水,并且不能24小时禁止我在办公室里吸烟;(5)还有请你不要因为某种原因板着绿色的脸,因为看见你那个样子会让我感觉不舒服的;(6)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或者我对不起你的事情,请不要绝口不提,相信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关于我

4.我的优点:

外表像一个小女生,长得比较乖巧,典型的中国女人形象。因为5年的广告从业经历变得城府很深,3句不离本行,一直坚信“尽多少本份有多少本事”。所以性格十分开朗,不拘小节。会讲自己不笑的笑话,在过去与同事配合的工作中,比较受欢迎,人气较旺。敬业,没有时间概念,是工作狂中的工作狂,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说:“不好意思,我不能------”。会消遣,会享受生活,会带来欢笑。

5.我的缺点:

较普通女人比起来脾气比较暴躁,性子太急,今天能做的事情决不留到明天。不肯迁就慢性子同事,曾经毒打平面设计人员。(为了避免更多平面设计人员遇害,我学会了绘图软件)性格实在直爽,不会拐弯抹角,不肯迁就客户。因为在我的眼里,没有客户,只有朋友。嘴里有钉,平时基本沉默,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常常一句话令众人哗然,近视眼的眼镜全碎。还有,我不是一个利索的女人,宁愿指望我安排大家夜宵,也不要指望我打扫卫生。通常的时候,办公桌乱七八糟,有伤大雅。

就是这样了,一个这样的小女人,曾经成功操纵数例年广告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没有特别经典的案例,一切为了卖东西,仅此而已。因为本身学美术出身,所以较其他文案策划创意人员更具慧眼,以点到面,每一步骤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发挥到位。我不是广告万能人,但拥有我的广告公司会成为万能!

篇3

“一个新平台所占的媒介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却没有蚕食其他媒体平台,这在近20年来尚属首例。”实力传播大中华区CEO郑香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未来十年广告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增长势头强劲,特别是移动技术的升级带来媒介消费的不断增长,成为广告支出增长的引擎”。

上述报告预测,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3.6%增长到2014年的5.3%;2015年和2016年,将升至5.8%。但前提是,欧元区继续稳步回暖,且无爆发新的危机。郑香霖预计,明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两大支柱为欧洲的稳步回升和将要到来的四年一度的盛事,即:冬季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及美国中期选举。

目前,全球58%的广告支出来自于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但实力传播预计,2013年到2016年,七国集团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6%。

过去二十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发展迅猛,在全球广告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从1993年的1%飙升至现今的14%。实力传播预计,未来三年,这些国家将保持9.5%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过相较其过去十年15.8%的平均增速而言,这一数字有所下降。

篇4

抓住“情感诉求”

在情字上大做文章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关语言,不能只顾简单的平铺直叙,应该把创意的目光盯在人类关注美好、真挚的感情方面,注重挖掘广告内涵中“人性”的因素。谁在这方面功夫下得大,谁就会获得很好的创意效果,美国一家电话公司的电视广告也非常让人心醉: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用餐,电话铃响了,老妇去接。回来后,老先生问:“谁的电话?”老妇答:“是女儿打来的。”老先生又问:“有什么事?”答:“没事。”老先生惊奇地问:“没事?几千里打来电话?”老妇哽咽着说:“她说她爱我们。”两位老人相视无言,激动不已。此时旁白:“用电话传递您的爱吧!”

简单的几句广告语言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如此温馨的氛围,把人间美好的亲情渲染的淋漓尽致,不得不承认“情感诉求”永远都是广告策划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在“情感诉求”上策划出过目(耳)不忘的广告语呢?一点儿也不复杂,也不神秘,只要策划人首先有这个“情感诉求”的意识,其次是创造一切机会,自己搞一搞情感体验。“情感诉求”包括眼神、面部表情、音调、音速、体态等等很多内容,语言仅仅是广告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却起着整个广告策划的关键作用。语言不顺,词不达意,任其他的表现配合的再好,甚至天衣无缝,那也是毫无用处,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抓住“趣”字

在探寻新义上猛下功夫

“趣”永远是人类生活和工作当中追寻的兴奋点,广告语更是如此。因此,有人这样讲:“说话诙谐、风趣幽默往往是一个人机智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愚笨、木讷的人能有风趣的话语。”

日本有一家出售酸奶的商店,制作了这样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广告语:“本店出售的酸奶有初恋般的味道。”设想一下,没有恋爱的少男少女谁不想尝一尝“初恋般的味道”到底是啥味道?正在恋爱的男女谁不想品品“初恋般的味道”跟自己现在的感受是否一致?那些过来的人谁又不想尝试一下自己“初恋般的味道”是不是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淡忘?就连花甲的老人也想每人买一瓶追忆一下初恋时的美好时光!一句有趣的广告语,引来顾客盈门。

这句广告语“有趣”的地方在于用酸奶比作初恋,可以称得上是一绝!事实也是如此,初恋那种“甜甜”的且带着“酸味”的感觉不正是喝酸奶的感觉吗?看来,诙谐风趣是营造温馨氛围广告语的重要“素材”,策划人员不在这方面下功夫搜集、提炼,是很难说有什么建树的。

抓住“烘云托月”

在扩大朋友范围上猛动真情

众所周知,蒙牛集团是5年创下100亿规模企业。与蒙牛同样体制、同样机制、同样理念起步的公司不在少数,除去团队及资本运作等因素外,似乎再也找不到蒙牛快速崛起的成功元素。其实,蒙牛企业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元素被人忽略了,那就是“烘云托月”,不树立更多的敌人在自己的周围,尤其是在内蒙古。它的巨大的广告牌上豁然写着:“上面为:为内蒙古喝彩;下面为: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言外之意,伊利、兴发都是自己的老大哥,自己是小兄弟。如此这般,即便是过去有点恩恩怨怨,如今都以牛为生,领头人的蒙牛企业既然都公开施礼,其他同行们还能再继续小肚鸡肠吗?看蒙牛这则广告牌,谁人看了谁人不振奋、谁人看了谁人不敬慕、佩服蒙牛企业的大度、谁人又好意思再耍以往的欺负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兄弟呢?完全可以断定:没有一个人这样做。

抓住一个“奇”字

在人们惊讶中狠下笔墨

何谓“奇”?就是少有的,特殊的人们意料不到的,一句话就是超出常规的。人们虽然看到惊讶,但仍不失温馨,这种效果,是广告语的上乘之作。

篇5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你用青春的脚步,

敲出铿锵的音符。

成功融入笑容,

失败也有幸福。

一双双期盼的目光,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成功之路。

为拚搏喝彩

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

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

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

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拚搏,顽强奋斗,

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

败者的心声

悄悄的,我退居一旁,

避开所有的掌声和目光,

远离胜利者的灿烂和辉煌。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争,

我参与,也把滋味品尝。

那么,让我也抬起头,

甩掉心中的压抑,

下次运动会我仍会与你较量!

天和地的融合

是什么力量,

让你在百米上飞翔?

是什么力量,

让你用力量点燃着希望的操场?

在绿茵的操场上,

天地赋予你力量,

让你无忧无虑挥洒梦想和希望。

运动会感悟

无论乌云有几分阴沉,他给大地是一种感慨;

无论荆棘有几多稠密,它给目光是一片风景;

无论生活有几多泥潭,它给生命是一种考验!

一根竹笋,如果从头到饱满沧桑,也许能成为一首凯歌;

一株小草,如果能承受寒霜考验,也许能长成一片绿洲。

朋友们,不要坚持不放弃,你就是这场战斗中的胜者!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运动场上,

有着健儿们奋勇拚搏的身影;

观众席上,

响着拉拉队员摇旗助威的呐喊。

这呐喊,弥漫友谊的芬芳;

这身影,凝聚着责任的力量。

但无论成功或是失败,

无论欢笑或是泪水,

我们永远铭记,

这充满奋斗的日子。

流 星

不祈求太阳的光芒,

也不肯用作月亮的伴娘。

脚下的路要自己闯,

不怕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即使生命那么短暂,

也无悔无憾,

夜空上那道亮线,便是向命运最有力的挑战!

致长跑运动员

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

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

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

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

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

——致100米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

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

你就像天边的云端,

有彩霞的绚丽色彩。

奔驰的骏马,

飞奔的步伐让你的胜利在前方等待。

为你们祝福,

为你们喝彩!

致运动员

某一天,

醒在梦的旁边;

手指间,光线有些特别;

我能看得见,看见光在变,

变成七彩的寓言,飞向梦的起点。

某一天,飞奔在跑道间;

两腮间,汗水不断流出;

我能感觉到,感觉你在变,

变成生活的强者,奔向成功的边缘!

虽然,天阴沉沉的,

虽然,有些隐隐的寒意。

但是,每个人都昂首向前,

每个人都精神焕发,

每个人都向着终点向着胜利冲去!

运动员们,你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为你们欢呼,为你们加油!

以你为荣

你是体育宝座上的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

你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雏鹰。

不要怕失败,

不要怕冷落,

无论何时,

我们以你为荣。

致八百米运动员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

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

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

风行天下

你没有忘记,

把闪亮的青春飞扬,

你没有忘记,

把身姿驰向胜利的方向,

风一样的驰骋,

风一样的纵横,

不要轻言放弃,

因为我们已为青春宣誓

——风行天下!

致运动员

你是跑道上划过的流星,

燃烧自己,洒下光辉,

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成功像你挥手,

但你已奋斗拼搏过,

相信自己,

力量就在心中。

风雨中洒脱你的激情,

阳光下释放你的希冀,

没有你过去的过去,

只有把握现在,

没有你明天的明天,

只有眼前的路。

逝去的已经逝去,

要明白,今天的才是真正的你,

用你的真实,你的所有,

挥洒出心中的希望。

(初三十一班 孙晓)

致1500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上,

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

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

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

人生能有几回搏?

千百上眼睛注视了你,

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外国语 初一一班 戴玥)

圆圆的希望

——致铅球运动员

沉甸甸的铅球,

寄托着你的希望,

奋力一抛的瞬间,

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

希望向前,再向前!

你胜利了

望着远方红色的终点线,

那是汗水铺成的路,

泪水堆成的山,

平时的努力与奋战,

不就为这一瞬间,

于是你们用尽全身力气,

冲向那决定命运的红线,

你胜利了,

耳旁飘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与赞叹。

(初三三班 王立君)

光 辉

何谓光辉?

在生命最无奈时,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何谓光辉?

在身体承受重大力量下,仍然向前。

何谓光辉?

用上自己全部力量,创出一个新的纪录。

何谓光辉?

拼搏就是光辉,努力就是光辉。

何谓光辉?

运动员们就是光辉!

为什么?

因为他们努力过,奋斗过,付出过!

(初一九班 王一)

致全体裁判老师

虽然你们眼前没有眩目的鲜花,

虽然耳旁没有为你们喝彩的掌声,

但你们却无怨无悔,

为了师生的快乐而默默奉献,

全体裁判老师们,

向你道一声,辛苦了!谢谢!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

实验中学又迎来了一个运动会,我校的体育事业发展一年强比一年,我们初二八班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这次锻炼身体,检阅成绩,拼搏进取的机会,我们愿意与实验中学一起成长。我们相信,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平时运动员训练中的汗水不会白流,预祝本次运动会能有更多的运动员打破校运会纪录,区运会纪录赛出成绩,塞出水平。

无怨无悔

——致陈文

轻轻的抬起头,

不需要任何的话语,

让自信在脸上荡漾,

不要为失利而苦恼,

只需告诉自己,

我曾努力过,

我无怨无悔

信 念

人生如梦,

充满幻想与渴望,

人生是河,

以信念为帆,

人生似车,

乘着金色的梦想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生就是这样,

似比赛,

有信念才会成功。

为了最后一刻 ——致薛鹏

为了最后一刻,

你不知洒了多少汗水,

为了最后一刻,

你不知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

为了最后一刻,

你放弃了自己热衷的乒乓球,

为了我们共同期待的最后一刻,

你付出无数努力,

你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你听过吗?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也许,

你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也许,

你此刻正在无声哭泣。

抬起双眸吧

你会看到,

在你眼前的

是满满的期盼与鼓励!

共 1 条

胜利的橄榄枝

黎明前黑暗的苍穹

繁星点点

普罗米修斯将体育的圣火点燃

随着一道霞光

运动的火焰升腾在奥林匹亚山

今日的健儿们

英姿勃发

志存高远

精神饱满的将目光凝聚在终点线

努力吧

拼搏吧

奋斗吧

女神将献上胜利的橄榄枝编成的花环。

运动之歌

风对我耳语:“运动是我这样的轻盈岁月!”

雨对我耳语:“运动是我这样的淋漓尽致!”

雷对我耳语:“运动是我这样的铿锵有力!”

电对我耳语:“运动是我这样的亮丽透明!”

运动吧!在运动中接受风雨的洗礼,在运动中感受雷电的闪光

阳光不锈

秋阳普照大地,那攒动的人群

在呐喊声与歌声中意气风发

那奔跑的身影

融入秋日的阳光

阳光不锈

青春的阳光在悄悄地流淌

流淌在那鼓声里

流淌在那奔跑的脚步里

流淌在那发令枪的声响里

生命浸润在阳光中

阳光不锈

运动生命在阳光里展现风采

生命的凯歌在阳光中走向辉煌

运动的序幕已经拉开

让我们用运动的火光来点燃生命的激情

生命阳光永不锈

致大会

晨风轻轻地唤醒骄阳

校园的操场传来发令枪的声响

彩旗与呐喊声一起在飘荡着

心和起点紧紧的相连

用青春和热血来铺洒白色的跑道

用激情点燃胜利的曙光

运动员之歌

我知道,该来一定会来的。

你只要,全身心准备好。

梦想在前方我们向前奔跑,

生命中谁都要有个目标。

谁在风中,风中燃烧。

谁在雨中,雨中舞蹈。

梦想前方,就在今朝。

让世界把我们知道!

赛场上的旋律

你听那激烈奔跑的脚步声,

震撼大地。

你听那欢呼加油的呐喊声,

催人奋进。

赛场上的旋律,

如旋风般急速,

如号角般激扬,

如激流般奔腾不息。

创新!突破!超越!

永远是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旋律。

致运动会

秋季气爽彩旗飘,

运动健儿逞英豪。

千呼万喊齐加油,

场上场下都骄傲。

今日练出好身体,

志为四化立功劳。

德智体美齐发展,

祖国明日更美好。

掌声响起来

这里需要激情,

这里需要呐喊,

这里同样需要掌声。

当你乘胜而归,

我们为你鼓掌,为你祝贺,

当你失败而来,

我们同样为你鼓掌,为你骄傲。

当掌声再一次想起的时候,

你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

朋友,向前冲!

我们在为你鼓掌。

艳阳下的歌

朝阳的金色洗亮了跑道,

青春的旋律谱成了这首歌,

充满激情的心是这首歌的音符,

花季的少年火热的心,

永远的真诚不变的心,

你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风景,

矫健的步伐迈出你的自信,

听,我们都在为你喝彩,

篇6

摘 要 在高校,正式的十一人制比赛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普及和开展,而五人制足球具有场地小、器材限制少、参与人数多、易于组织、安全性高、观赏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在高校开展普及。本文通过对场地、参与者、安全性、赛事组织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对高校可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的优势进行阐述,以期能呼吁高校五人制足球比赛的开展,促进我国高校足球氛围及水平的提升,推动高校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高校 五人制足球比赛 优势

现今中国足球正处于一个低谷期,而作为其中一份子的高校足球更是发展缓慢,十一人制足球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普及开展,再加上各高校连年扩招导致足球场地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带动高校足球的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五人制足球作为现代足球的一个变种,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的推广,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高校推广五人制足球比赛势在必行。

一、五人制足球的定义及基本规则

(一)五人制足球的定义

五人制足球是现代足球发展多元化的结果,是传统足球运动的一个变种。所谓五人制足球,即在比赛中,每队有5名队员在场上比赛,一名守门员,四名攻防队员。

(二)五人制足球的基本规则

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度为25-42米,宽度为15-25米,在场地中央做一明显标记,以该标记为圆心,以三米为半径,画一圆成中圈。球门宽3米高2米,比赛用球为四号足球。五人制足球比赛应有两队参加,每队为12人,上场队员不得多于5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正式比赛中,换人次数不限,被替换队员可重新上场比赛,但其中一名队员被罚出场后,场上不得增补队员,该队员在两分钟或对方进球后方可重新上场。当一队场上队员少于两人时,该场比赛为弃权。五人制足球比赛时间为每半场20分钟(净时),中场休息五分钟。五人制足球比赛没有越位;中圈开球不得直接射门;界外球只能用脚法;球门球守门员用手发;不允许铲球和冲撞,发生即为犯规。

二、五人制足球的特点

(一)场地器材简易,规则简单,容易组织开展

五人制足球比赛,对场地要求较小、器材也相对简易,竞赛规则相对于11人制足球比赛更加简明,每场比赛参加人数较少,更适合在一般条件下组织、开展。

(二)比赛中触球机会多,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

五人制足球比赛人数少,场地空间小,注重整体配合,因此每名队员得到的触球机会大大增多,对个人技术有了更多的要求,对提高足球技术有很高的促进作用。

(三)比赛的攻防转换快,射门机会多,比分高,观赏性强

五人制足球比赛空间小,局部逼抢更加激烈,攻防转换更加频繁,有效射门区域相对较大,球员得到的射门机会多,转换成进球的概率相对较高,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四)运动负荷低,安全性更高

十一人制足球比赛中,除守门员外,每名队员的跑动距离都有数千米,运动量大,负荷高,恢复难。五人制足球比赛由于场地小、时间短、队员可重复比赛,虽然强度增加,但整体负荷量低,也易于恢复。另外,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也对一些容易产生伤害的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参赛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运动员的安全感。

三、高校推广五人制足球比赛的优势

(一)场地方面

以广西桂林的几所高校为例,由表一可知,除广西师大雁山校区外,其他学校均只有一块标准足球场地,按一天可用于比赛的时间为六小时计算,举办十一人制的足球比赛只能进行四场,而五人制比赛则可进行14场(一块十一人制场地按两块五人制场地划分),这大大满足了同学们的比赛欲望、竞争心理。解决了十一人制比赛场地不足、赛程跨度过大的窘境。因此,在高校推广五人制足球比赛比十一人制足球比赛更有优势。能吸引更多的高校足球爱好者,让他们体验到足球比赛的乐趣,从而推动高校足球的普及。

(二)参与者方面

高校中若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则一般难以凑足十一人制比赛所要求的人数,因此,多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参赛队伍。当代大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较强,而院系荣誉感稍差,11人制比赛很难体现出班级荣誉感,因而吸引力不够,参与的人数不多,而五人制足球比赛则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五人制足球比赛只要求每队达到五人即可进行,更适合班级间比赛,能吸引大量足球爱好者,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同时满足他们的班级荣誉感。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五人制比赛和十一人制比赛为例,由表二可知,五人制足球比赛参加的人数更多,许多平时不怎么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因为班级荣誉而参加比赛,因此五人制足球比赛更容易普及高校足球,推动高校足球的发展。

(三)安全性方面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领导层大都反对开展大型十一人制足球比赛,原因是在以往举办的十一人制比赛中,多次出现打架群殴事件、严重受伤事件,这主要是11人制足球比赛危险动作过多导致。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规则对一些危险动作作了明确的规定,严格限制铲球、碰撞等危险动作,降低了打架事件、严重受伤事件出现的概率,减少了运动损伤情形的出现,免去过多的心理负担,增强了运动员的安全感。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高校领导的担忧,让足球联赛在高校得以顺利开展。

十一人制足球比赛时间长,运动强度大,所需氧债大,疲劳恢复至少24小时以上。五人制足球比赛,强度虽大,但比赛时间短,换人次数不限制,总的运动量小,也易于恢复体力精力,从而不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素质,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非常有益。

(四)赛事组织方面

如今,高校的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以其组织简单而大力开展。相对于这些运动而言,十一人制足球在高校中之所以完全没有体现出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价值,是因为其基本没有正规的校级比赛。归根究底,一方面,十一人制比赛每队要求人数多,班级中没有足够的队员,所以很难在班级这个层面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的比赛场地,赛程安排,赛事组织,赛事赞助等方面过于复杂;再者,十一人制足球比赛容易发生受伤事件,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导致校级领导不赞同。五人制足球比赛由于其特点,一是可以在班级间进行,这样学院可组织大量学院班级比赛;二是场地小、时间短,一天一块足球场可进行多场比赛,赛程跨度短,易于组织、安排赛事。因此,五人制足球比赛在赛事组织方面较为简单,完全可以像篮球比赛一样经常举行,了却高校足球爱好者无比赛可踢的遗憾,推动高校足球的蓬勃发展。

四、总结

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可以使学生认识足球的价值和体验足球比赛带来的乐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价值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五人制足球比赛可以培养学生为班级荣誉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由于五人制足球比赛组织简单、进球多、观赏性强、参与人数多,因此,建议各高校重视五人制足球比赛的开展,放宽对足球比赛的限制,激发高校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的兴趣,促进高校和我国五人制足球的发展,提高高校足球普及率,推进足球在整个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林.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现状及前景研究[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3).

[2] 林天皇.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势在必行[J].宜春学院学报.2009(1).

[3] 张宏诚.五人制足球适宜在高校推广的因素分析[J].百花园地.2011(2).

[4] 谭华星.对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

篇7

【关键词】上海;报纸;广告诉求;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世界银行的《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人均GDP在761至9360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而在1997年,我国上海市的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可见,从那时起上海就已达到中等发达水平。[1]

中等发达水平意味着收入较高,生活较为富裕。消费者需求将发生转变,社会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消费观念也将进一步更新。作为连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广告对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消费需求、结构和观念的变化将使广告诉求的主导性文化价值发生转移。上海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水平以上之后,广告诉求的主导性文化价值是什么?本文以1998―2007《新民晚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文献综述

广告诉求指一则广告中用来吸引、打动、劝服目标对象,以使目标对象产生品牌偏好乃至购买行为的重点信息。广告诉求是一则广告说服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诉求重点,是广告致效的前提。因此,当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时,广告诉求也将相应变化。

文化价值是指特定社会“指导思维和行动的主要观念和准则”。[2]社会心理学家罗克齐认为,价值是个人或社会的一种持久的信念,它认为某特定行为模式或最终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模式或状态更优越。[3]

很多研究者对中国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中国广告强调产品信息和实用性价值。[4]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广告中的实用性价值减少。1994年,Cheng研究发现“现代性”、“技术”和“质量”是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中国杂志广告中占主导性地位的三大价值。到1992年,“功能”、“质量”这些价值在广告中不再经常出现,而“象征性”和“情感暗示”型价值出现的频率很高,中国杂志广告正从诉求实用性价值为主转变为诉求符号性价值为主。[5]Cheng与Schweirtzer通过对1105则中美两国的电视广告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了在这两国的电视广告中占主导性地位的8种文化价值:“家庭”、“技术”、“传统”、“享受”、“个人主义”、“节省”、“现代性”和“年轻”。[6]1998年,McIntyre等发现,中国的广告变得越来越多地使用软性推销手法。[7]

冯丙奇研究发现,社会转型导致大众价值观念的转型,北京地区报纸房地产广告图片体现的主导性文化价值逐渐趋于多元化,同时,实用性价值不再占据主导性地位,象征性价值成为主要价值类别。[8]

在象征性价值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价值的影响,广告中的西方价值有所增加。Cheng注意到,与1990年相比,1995年的广告更多诉求“享乐”与“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但随着一些西方文化价值的增多,一些典型的东方文化价值的出现频率也提高了。[9]McIntyre等也发现,在中国包含“竞争”、“个人主义、“现代感”和“性吸引”等西方价值的广告比过去出现的频率高。[10]Carolyn A. Lin.研究了1998年中美电视广告诉求所反映的文化价值,他发现,扎根于感性、优雅和家庭取向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反映中国西化和现代化倾向的“年轻/现代性”诉求,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中出现的机率同样显著。[11]

冯捷蕴研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大陆因特网广告所构建和反映的文化价值趋向,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广告中的实用性价值共占49%,象征性价值仅占13%。他把这一结果归因于网络广告不如其他媒体发展成熟和中国人的可支配收人较低。研究还发现,西方文化价值在网络广告中占主导性地位,反映了中国的年轻人西化的过程。[12]

郭贞对北京、上海、台北的户外广告进行比较后发现,广告中的主导性文化价值具有地域性,台北的广告较多诉求社会正义、爱的肯定、自练、多变化、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创新、现代化、青春活力、异国风情和美貌。上海的广告最突出集体主义和阴柔。北京强调权威感和冒险。[13]

综上所述,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为海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有了一些成果,但笔者未见对中国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最近较长时期内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要把握中国未来广告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变化趋势,研究内地某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告是一个较好的途径。从人均GDP看,上海比全国平均水平超前10年以上,[14]属于中国的“第一世界”(除港澳台地区)。[15]上海也是我国的广告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上海的今天就是中国其他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明天。鉴于上海经济社会和广告业在全国的示范性地位,研究上海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未来广告提高说服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且,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商业机构扮演着价值观关键传播者的角色,广告传播的文化价值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研究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文化发展潮流,因此这一研究也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以上海市著名的报纸《新民晚报》为研究的对象媒体。《新民晚报》是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晚报,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国晚报之首。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的2008年(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新民晚报》以57.39亿元的品牌价值,居国内传媒业第8位、晚报都市报类第2位。[16]目前,《新民晚报》一般日出32版以上,时常达到64版,甚至更多,其中广告版面约占30%,日均发行量110万份左右。因为读者面广、影响力大、传播效果好,《新民晚报》的广告一直深受客户青睐,2007年广告营业额在5.5亿元左右。[17]据此,笔者认为,《新民晚报》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媒体较有代表性。

选择1998年为本研究的时间起点,是因为上海是在1997年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而广告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有一定的滞后性,以1998年为起点,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出市场变化给广告带来的影响。选择2007年为本研究的时间终点,是因为这一年离现在较近,能够较好地反映最新的情况。与其他研究不同,本文研究的不是某一年的广告,而是十年的广告,这是因为市场变化对广告的影响具有渐进性,对这十年的广告进行系统研究,或能更好地反映变化的全貌。

研究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这一阶段中100天的《新民晚报》。方法是:先运用excel电子表格,产生从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日期系列,然后用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对这些日期进行排序,前100个即为选中的日期。由于《新民晚报》上广告数量多,这里只分析半版以上的广告,符合要求的广告共543个。

(二)编码方案

在Pollay(1983)、Mueller(1987,1992)、Cheng等(1996)、Lin(2001)、冯捷蕴(2004)和冯丙奇(2006)研究柜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调整、合并、增删,研究者确定了适合分析中国广告诉求文化价值的编码方案。该方案共包括30个文化价值,各文化价值及其操作性定义见表一:

判断主导性文化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广告文案,辅之以图片。因为与图片相比,文字传播信息更为清晰、明确。广告诉求中的主导性文化价值一般会在文案中得到强调或有所表现,最常见的是通过广告标题来表现,正文则对广告的主要诉求点起进一步解释、说明、强调的作用。如果某广告文案的重点信息和主要内容与某文化价值的操作性定义相符,那么该广告就被编码为这一文化价值。如果某一则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难以判断或不在上述编码方案之中,那这个广告就被编码为“其他”。有些广告可能不只诉求一种文化价值,但这里要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主导性文化价值,其他非主导性文化价值不予编码。编码程序如下:

1.根据广告标题(如果有的话)初步确定该则广告的主导性文化价值;如果没有标题,则阅读正文或其他文字。

2.阅读广告正文(如果有的话),结合广告图片,确定该则广告的主导性文化价值。如果正文同时提到了几种文化价值,则把位置最突出、最醒目或最先提到者作为主导性文化价值。

3.与编码方案仔细对照,反复核对、确认。

(三)信度与效度检测

研究者对编码方案进行了信度检测。首先,运用“重测法”进行了编码稳定性测试,从样本中随机选择约10%的广告(60个),前后两次进行编码,中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分析发现,关于广告诉求的主导性文化价值,两次编码结果的列联系数和Cramer's V系数分别为0.953和0.816,[19]概率p值均为.000,小于显著水平α值(设为0.05),前后两次编码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其次,运用重复性检测检验了编码员的交互信度。参与编码的共有3位编码员(含研究者本人),编码前经过严格培训,在对编码方案达到较为一致的理解之后,3人分头着手编码。计算编码员交互信度的方法是霍斯提(Ole R. Holsti,1969)公式,结果显示,信度系数达到0.87。把上述两项检测结合起来看,研究者认为编码方案具有充分的信度。

研究者也进行了效度检验。关于广告诉求的主导性文化价值,除“品位”和“情感”是由研究者自己设计之外,其他文化价值及其操作性定义均来自以前的研究,它们的效度得到公认,对这些直接引自其他研究的文化价值及其操作性定义,不再检测其效度。其次,对“品位”和“情感”两个文化价值的操作性定义及整个研究方案进行效度检测。采取的方法一是自我审查,二是专家判断。本文关于“品位”和“情感”两个文化价值的操作性定义准确、明晰,据此可以测得相应的文化价值。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样本有代表性,研究结论能够推及总体。研究者还请了来自三所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三名教授进行效度评估,他们认为,整个研究方案的效度是可以接受的。

三、研究结果

统计表明,1998~2007《新民晚报》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共有27种之多,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反映了人们的购买选择和商品偏好的多样化。但是,各种文化价值出现的频率极不均衡,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省”(17.7%),而“性吸引”、“征服自然”和“集体主义”三个文化价值没有出现。其他出现较频繁的文化价值依次为:“社会地位”(12.0%)、“质量”(9.4%)、“独特”(6.4%)、“自然”(6.1%)、“功效”(5.7%)、“品位”(4.6%)等。研究表二可以发现:

1.“节省”是上海市民报纸广告诉求使用最多的文化价值。这一结论与冯捷蕴(2004)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冯捷蕴发现在中国网络广告诉求中,“实惠”(即本文中的“节省”)这一文化价值出现的频率最高(30%)。这就说明,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节省”都是中国广告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诉求点。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即使生活富裕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言犹在耳,艰苦朴素一直被社会作为一大传统美德,因此,“节省”这一广告诉求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具有说服力。另外,《新民晚报》作为一份大众化报纸,读者对象多为普通百姓,他们收入较为有限,“节省”对他们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第三,“节省”这一文化价值出现最为频繁,也说明市场竞争激烈,打折、降价、送礼、抽奖等营销方式被商家广为运用。第四,时代不一样,“节省”的含义也会有变化。一般来说,“节省”属于实用性价值。但在现代社会,“节省”也被看作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素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不铺张浪费,是能力与教养的表现。所以,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体面的角度,诉求“节省”都能吸引消费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到高级餐厅用餐,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这恐怕不仅仅是出于使用价值的考虑,谁能说“节省”不是一种时尚呢?

2.实用性价值占主导性地位,象征性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根据所强调价值的性质,文化价值可以分为实用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两种,实用性价值强调产品使用价值方面的性质,象征性价值强调产品情感价值方面的性质。在《新民晚报》广告诉求较常用的前10大文化价值中,属于典型的实用性价值的有“节省”、“质量”、“独特”、“自然”、“功效”、“便利”和“科技”,所占比例合计达51.6%,而属于典型的象征性价值的有“社会地位”、“品位”、“情感”和“休闲”,所占比例合计为22.3%,远少于实用性价值。

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把社会消费行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商品短缺,人们追求量的满足。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商品的数量丰富,人们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三是感性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市场上商品极为丰富且日益同质化,消费者所看重的不仅是商品的数量和使用价值,而且重视商品的象征性价值。[20]《新民晚报》广告中,实用性价值占主导地位,而象征性价值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上海这个中国社会经济的领头羊,正处在从质的消费向感性消费过度阶段。经济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后,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社会消费观念也逐渐由务实性消费转向象征性消费,人们的购买行为不仅仅是出于生理的冲动,更是为了表征某种“意义”,商业宣传将会越来越多地强调商品的象征意义。

3.一些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还未被中国社会所接受。首先,在这次抽样调查中,“性吸引”和“征服自然”这两个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没有出现。Cheng(1996)的研究也表明,“性吸引”是中国电视广告中最少使用的价值之一。但有趣的是,冯捷蕴(2004)发现,“性吸引”在网络广告中的使用频率高达20%。如此巨大差异可能是由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受众对象所决定的。相对来说,网络广告传播的环境较为宽松,受众对象以年轻人为主,性诉求广告较容易获得的机会,且不容易引起年轻受众的反感,而性诉求广告要想大摇大摆地走上传统媒体的版面或屏幕,还是比较困难的。“征服自然”这一文化价值同样没有出现,相比之下,“自然”这一价值观出现的频率达6.1%,且绝大部分(93.9%)出现在房地产广告中(有研究表明,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与广告产品类别关系密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当“富则兼济天下”时,人们仍不忘追求山水之乐,当“穷则独善其身”时,退隐山林往往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不管怎样,寄情山水,亲近自然都是一种高雅的志趣。在现实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仍把“天人合一”而不是“征服自然”作为一种境界和一大追求。

除了“性吸引”和“征服自然”外,其他典型的西文文化价值,如“自由”(0.4%)、“个人主义”(0.9%)、“现代性”(1.8)、“竞争”(2.2%)、“享乐”(2.0%)等,在《新民晚报》广告诉求中出现的频率也很低,合计才区区7.3%。可见,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还未被中国社会广为接受。

四、研究不足

首先,本文研究的对象媒体仅仅是上海地区的一份报纸,地区范围和媒体类别明显是有局限的,结论用于其它地区和其它类别的媒体时须谨慎。如果要得出更具普遍性的结论,需要在多个地区和多种形态的媒体中进行跨地区和跨媒体抽样研究。

第二,在本文中,研究者仅仅是对1998~2007这十年的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静态的描述,没有动态的比较。如果要发现广告诉求的文化价值的发展变化情况,还须进行动态的比较研究。

注释:

[1]俞斌,金伟刚:《人均GDP一万美元意味什么?》,载《今日早报》,2003-01-16。

[2]Srikandath, Sivaram, “Cultural Values Depicted in India Television Advertising”, Gazette (1991), 48 (3): 165一76. 转引自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载《现代传播》,2004(5),88页。

[3]Rokeach, Milton,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3, p.5.

[4]Tse, DavidK., Russel Belk and Zhou Nan, “Becoming a Consumer Society”. Jounr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9), 15(4):457一72; Ramaprasad Jyotika, Wu Lei and Gao Danda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of Advertising一Its Application to the Specific Case of Chinese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sian Journal ofCommunication(1995), 5 (1):88一109.

[5]Cheng H., “Reflections of cultural values: A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from 1982-199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4), 13(2), 167-183.

[6]Hong Cheng, John C. Schweitzer,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U.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Journal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y/Jun96, Vol.36 Issue 3, p34.

[7]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载《现代传播》,2004(5),88页。

[8]冯丙奇:《北京地区报纸房地产广告图片主导性文化价值的转变――以为例》,载《现代传播》,2006(2),107页。

[9]Cheng Hong,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 in advertising: A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television commercials in 1990 and 1995”,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97), 74(4), 773-96.

[10]转引自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载《现代传播》,2004(5),88页。

[11]Carolyn A. Lin,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ad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Winter2001,Vol. 30 Issue 4, p91.

[12]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载《现代传播》,2004(5),90页。

[13]郭贞:《海峡两岸都会区户外广告中价值观与广告诉求之比较研究》,载《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2),76页。

[14]1998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200元,而2007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600元。

[15]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将现在的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四个世界”:深圳、上海已经达到世界的高收入国家水平,成为“第一世界”;中国沿海像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等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属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是指东北、华北、中部等地区;“第四世界”就是中西部。据俞斌、金伟刚:《人均GDP一万美元意味什么?》,载《今日早报》,2003-01-16。

[16]据《羊城晚报品牌价值五年增长44%》一文中提供的资料.载《羊城晚报》,2008-06-04。

[17]陈保平.纸张涨价 报业的压力与对策.传媒,2008(9),41页。

[18]Richard W. Pollay, “Measuring the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 in Advertising”,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1983), Vol. 6 Issue 1, p71; Barbara Mueller, “Reflections of Culture: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Advertising Appe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un/Jul1987, Vol. 27 Issue 3, p51-59; Barbara Mueller, “Standardization vs. Specialization: An Examination of Westernization in Japanese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an/Feb1992, Vol. 32 Issue 1, p15-24; Hong Cheng, John C. Schweitzer, “Cultural values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U.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y/Jun1996, Vol.36 Issue 3, p27-45; Carolyn A. Lin,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ads”. Journal of Advertising,Winter2001, Vol.30 Issue 4, p83-94; 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载《现代传播》,2004(5),90页。冯丙奇:《北京地区报纸房地产广告图片主导性文化价值的转变――以为例》,载《现代传播》, 2006(2),108页。

篇8

在这四大广告公司中,Interpublic Group(IPG)出现了自上一次经济衰退以来的首次亏损。其他三家广告公司营收额也呈走低之势。目前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且该数据还不是美国政府的最终估算。预计最终数据出来后,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更为糟糕。

下图是四大广告公司历年营收额增长与美国GDP增长对比图。这四大公司分别为:WPP集团(旗下拥有Ogilvy,Y&R和JWT等)、Omnicom(旗下拥有BBDO、DDB和TBWA)、IPG(旗下拥有DraftFCB、McCann和Deutsch)和阳狮(Publicis Groupe,旗下拥有Saatchi & Saatchi、Leo Burnett和Digitas)。

SAI指出,广告公司营收额相应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全球经济增长/衰退的程度。这四大广告公司的营收额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而全球各大企业广告支出的意愿,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全球经济走向的看法。

以下为四大广告公司看衰2013年媒体广告支出的一些证据:

篇9

关键词:广东;高职教育;社会需求;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5-084-03)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下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作支撑,而高职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促进科技转化,实现生产和经济管理科学化,因此高职教育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广东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其目的、结构、内容和质量;其次,广东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层次结构;另外,经济运行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表明两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而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广东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趋势。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才能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一、关于高职教育需求的理论简析

对教育需求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划分为消费性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性需求指人们把教育当做一种最终消费品,用自己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来购买教育这种特殊的劳务产品满足某种精神方面需要的消费行为。投资性需求指除政府以外的全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出于追求投资回报的动机而产生的对教育的需求。投资性需求区别于消费性需求的最突出特征是强调教育支出的回报性。另一种是划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指为谋求社会文明发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而对教育的总需求。个人需求指个体在发展自身过程中为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才能而对教育的需求,主要是对教育机会的需求,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成为人才的愿望。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更换速度加快、职业类型增多、职业技术含量加大,用人单位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对高职教育提供的教育产品——应用型人才产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专业分工越细,职业类型增多,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教育层次和类别的需求就越大。对个人来说,为获取技能,形成人力资本的优势,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好的岗位和较高的收入,个人产生了对高职教育服务的需求。

企业对高职教育产品的需求来源于其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这是一种内生需求,个人对高职教育服务的需求是由企业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而派生出的间接需求,因此没有高职教育的教育产品需求也就没有对教育服务的需求。

二、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

广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得到了省政府在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办学体制方面,政府鼓励多元办学、多元投资体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推动公办与民办学校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形成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199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43所,其中高职高专17所,占39.54%;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5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8.01万人,占43.3%(其中民办高职高专3所,在校学生3700人)。200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52所,其中高职高专21所(民办高职院校有6所),占广东高校总数加40.4%;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9.95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学生15万人,占在校生的49.8%。200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数71所,其中高职高专40所,占高校总数56.3%。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105所,其中高职高专68所,占64.76%(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1所,占全省高职高专的近1/3),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是100.86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49.34万人,占在校生46.4%。到2010年广东普通高校131所,其中高职院校76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9所),占高校总数58.01%。

在生源方面,广东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有三种:第一,以初中毕业生为生源,招收五年制高职班;第二,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包括中专、技工、职高)为对象,通过“3+专业技能证书”考试,升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第三,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对象,通过高考录取升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另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关于2010年开展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10年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从对口的中职院校直接选拔人才。目前来看,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

三、广东省高职教育的需求状况分析

(一)省际对比分析

江苏、浙江是我国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同时这两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因此本文选择这两个省2009年的经济数据及高职教育发展数据与广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广东高职教育的相对需求状况。

2009年广东地区GDP总量高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其中三次产业中广东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低于江苏省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第二和第三产业广东的产业规模均大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经济增长方面,广东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比浙江高0.6个百分点,但是比江苏低2.9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的对比分析中,广东只有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比江苏、浙江都高。在第二产业广东的增长率低于江苏3.8个百分点但高于浙江,而在第三产业广东的增长速度是三个省中最低的。

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是矛盾统一的关系,通常在经济结构差异不是很大的条件下,经济规模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多。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经济结构比较相似,均是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技能人才也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因此可以推论出广东的高职教育需求数量大于江苏和浙江。另一方面,由于广东属于外向型经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2009年广东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速放缓,对人才需求量增速也相对下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这使得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幅上升。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到十一五末期,广东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100万左右。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来源。表2是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高职院校发展情况,同时也代表了

2010年至2012年左右三省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基本情况。在表2中广东高职院校总数和在校生数少于江苏省,而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量上广东比江苏和浙江都要低。结合表1中三省的经济规模可以看出,广东高职教育供给情况与江苏和浙江相比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均不乐观。

截至2009年底广东共有高技能人才约120万人,同期江苏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98.94万人,浙江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110万人,对照三省的GDP总量可知浙江省在高技能人才存量上最有优势,广东比江苏稍稍领先。但是由于广东本身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江苏要大,且在2010年到2012年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中,广东与江苏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未来广东的高职教育需求在总量上的缺口有可能高于江苏。而浙江由于经济规模较广东要小很多,且本省高技能人才存量较大,所以未来其对高职教育需求缺口也没有广东大。

(二)广东省内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分析

2010年广东共有高职院校76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65所,粤东粤西有9所,粤北山区2所。从高职院校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协调状况,人才分布结构性矛盾显著。珠三角地区人才较为集中,而粤东、粤西人才空缺较大,粤北山区人才短缺严重。高职教育地区分布不协调的状况是与广东不协调的经济发展结构相对应的。珠三角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使得珠三角成为广东省内高职教育资源的核心区,而两翼和山区则处于边缘区。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加快了两翼和山区发展的规划,同时珠三角的部分产业开始向两翼和山区转移,这使珠三角、两翼和山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表3中几项经济指标对广东省各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从2009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和两翼、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大,广东高职教育资源分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09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0%,比2008年增长了2.2%,批发零售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珠三角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将更多地集中在服务行业,并且随着产业的升级珠三角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需求在珠三角的人才需求中所占比重加大。东翼的汕头、汕尾、潮州等市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制造业,西翼湛江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交通网络发达,茂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阳江旅游资源丰富。总体来说东西两翼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当前两翼的高职教育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落后。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粤北山区来说,一方面,对本地区积压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等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供学历、技术和培训教育后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技术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将增加粤北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四、关于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从以上对广东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与经济发展相比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十二五时期广东要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市场解决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体制性短缺,改变政府作为教育资源主要供给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调节高职教育非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作用。积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人。二是以需求定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广东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着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加强新技术开发、新成果运用,尝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与管理机制,如协议式合作、互惠式合作、订单式培养、全程式管理等。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各区域的高职教育资源,以教育发展推进经济发展

随着广东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省内各区域经济的规划推进,区域各行业与产业群渐次兴起,需要各类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的高职教育资源分布过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调节,促使教育核心区的资源向边缘区扩散。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两翼和山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政策上有所倾斜。其次,政府要强化自己的中介角色,建立起院校和企业的沟通桥梁,推进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为产业开发基地,以企业为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改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广东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方面要脱离对普通本科教育的模仿,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其他高等教育保持分工错位发展,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加强学生在模拟实训环境下和技能环境下的学习。创新教材应用、创新专业设计,通过专业设置结构的调整,彻底改变专业和企业不对口、专业与岗位不衔接的问题,要按照现在新职业岗位和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来设计专业,培养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鲍风雨,高职教育需求、供应与区域发展对策[J],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5-16.

[2]罗罕淑,张敏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与广东人才需求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3,(1):70-72.

[3]麦强盛,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1-25.

[4]鲍风雨,赵东明,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系统预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7-90.

[5]陈基纯,王枫,广东高职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的定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33-37.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9502

1 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为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性高级营销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近两年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关于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团队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以期了解广东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及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2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本次调查是在2014年3月至6月份进行的,主要针对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企业以及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185家进行了调查,现在的调查样本足有代表性,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进行,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从被调查单位的性质看,此次被调查的单位共有163家,其中国有企业有10家,占样本总数的6%,民营企业121家,占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20家,占12%,其他外资、合资、事业单位各3家,占2%。从行业分布看,有56家是批发零售业,有42家房地产也及其附属服务业,25家商业服务业,41家为其他行业。从规模看,500-1000人的企业最多,100-500人的企业次之。样本选择的行业分布覆盖了主要行业,这也反映了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这些行业。

3.2 企业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需求情况分析

(1)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需求量分析。

在问及“今后三年贵单位对应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结果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企业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有需求,每年30人以上”占到了36%,“有需求,每年10人以上”占到了24%,“有需求,每年10-30人以上”占到了19%,需求不确定的占到13%。从而可以得出,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情况占总体的79%,无需求情况仅占8%,可见,市场上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2)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情况分析。

在调查到“贵单位需招聘的应届高职毕业的营销人才属于哪种类型“时,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

通过图2所示,企业对市场开发类(销售类)岗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总体样本的38%,远远高于其他职位,其次是营销策划类(占18%),市场调研类(占15%)、营销管理类(占14%)、客服类(占13%)都有很大需求,需求量不相上下。文秘等其他岗位只占2%,说明此类岗位的需求量很小,学生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这方面。

(3)企业招聘营销毕业生时考虑的关键因素分析。

在问“贵单位在招聘营销人才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时,70%以上的企业在招聘营销人才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依次为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学历、证书和毕业院校等因素。这可以给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安排方面提供借鉴。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4)营销人才需要培养的专业技能。

在问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职业技能是什么?”时,企业认为作为营销人才最需要培养的首先还是推销能力,其次是营销管理、策划、调研、公关谈判沟通能力。此外,他们认为营销人才也需要培养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广告设计能力等。

(5)营销人才需要培养的职业技能。

①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有68%的企业只要求达到计算机应用初级即可,但要求掌握一定的基础互联网技术。这说明作为高职的营销人才不仅需要掌握WORD等办公软件及收发邮件等基本技能,还必须熟悉微博,微信等新的互联网技术。

②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企业表示出最多的是A级(45%)就可以,其次是无所谓(33%)和四级(18%),要求为六级及以上(14%)的最少。除外贸类的广东企业,对毕业生英语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能够达到简单的会话要求即可。

③在对市场营销应届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调查中,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现在最欠缺的是抗压能力,其他按被选择的次数多少依次为谈判运筹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其他方面的能力。

(6)现在至未来营销专业可能出现的新岗位情况。

以开放式问题调查企业“现在或者3年后可能会产生的新岗位和岗位职责”时,大多数企业填写的还是营销策划专员、销售代表、销售经理、策划经理,市场调查专员,市场推广等较普遍的专业,只有少数企业如广州诺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出了凤凰管家(职责是:①对所负责区域的业户提供全面的服务;②调节业户邻里矛盾;③对所负责区域的日常巡查),广汽丰田的市场监管岗位(职责是:对市场动态的监管和风险分析),广州巨浪展览策划公司的展会推广专员(职责是:展会推广),需求量最大的新岗位是微信营销和推广岗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数据整理汇总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结论:

(1)高级应用性市场营销人才社会需求量大。

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中用人单位职位需求前10位的排名情况看,市场营销/公关/销售类职位在2014年全年和2015年第一季度一直高居榜首,一直是最受青睐的职位,所占比例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专业。通过走访实习单位,与高层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主管座谈,了解各个企业都急需高层次的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实用型人才。

(2)营销专业的核心岗位是市场开发类、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营销管理类。企业方认为这几类岗位都应具备的最关键的技能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地认知能力,其次,才是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企业方认为这几类岗位都应具备的最核心的素质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这是企业招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需求,如企业管家,微信营销及推广方面的职位需求量大。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英语要求会简单会话,对计算机要求熟练应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及会用新的互联网技术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4.2 建议对策

(1)根据企业现在和未来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进行零对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甚至现代学徒制的“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感受企业的文化,让学生深切感受市场需求;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给学生做讲座,上专业课,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

(2)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针对营销的核心岗位开设项目化课程。

针对营销专业的核心岗位是市场开发类、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营销管理类,把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以项目化思维,把营销专业的课程分为市场开发模块、营销策划模块、市场调研模块、营销管理模块。把社会有需求的新岗位企业管家嵌入营销管理模块进行培养,把企业需求大的岗位微信营销推广嵌入到营销策划模块中重点培养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