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孟浩然范文
时间:2023-03-20 14:2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宿建德江孟浩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篇2
1、新是增添的意思。意思是暮时分新添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2、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篇4
1、《山居秋暝》
文/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文/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文/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文/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文/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文/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
文/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文/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文/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文/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文/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
文/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文/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文/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文/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文/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文/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文/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篇5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王昌龄《从军行》
6、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宋)王安石《春夜》
7、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8、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唐)王驾《雨晴》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6、一鸟不啼山更幽。(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20、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1、地街大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远却有。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2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25、唉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26、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27、初春呈水部驰十八员中唐韩愈
2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最非一暮年春利益,尽负烟柳谦皇皆。
3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
3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以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3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39、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篇6
1、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3、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陈德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6、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8、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1、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4、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7、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9、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2、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思佳客·闰中秋》
25、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
2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1、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2、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4、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6、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8、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尾犯·甲辰中秋》
39、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东篱展却宴期宽。——《思佳客·闰中秋》
41、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8、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篇7
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受,他们就能从中聆听到悠扬悦耳的旋律,观察到缤纷的色彩,触摸到鲜活的意象,就能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如果在充分鉴赏这首诗歌的艺术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那么,学生还能欣赏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感受到其他古典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具体谈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具体方法。
一、以诗歌的题材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文题非常明确地告诉了读者: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送别的人物是林子方,送别的时间是天刚破晓时分。鉴于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素养以及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经典送别诗:
1.高适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2.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3.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4.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
5.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等。
组织学生将上述古典送别诗逐一诵读之后,引导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者两首当堂诵读、背诵,直至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或者引导学生从上述送别诗中选出一首或者两首,将之与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进行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可以是下列任意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题目、内容、意境、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当然,在学生自主比较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做比较阅读的示范。
二、以诗歌的内容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虽然是一首写送别朋友林子方的诗歌,但是,立意并不在于畅叙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挥洒离愁别绪,而是通过极度赞美六月西湖的美景,委婉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如果抛开诗题,只看全诗,绝对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这首诗歌描绘的西湖美丽风景为基点,设置拓展延伸阅读训练。其具体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山水田园诗:
1.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2.王维的五绝《山中》(“荆溪白石出”)与《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3.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4.孟浩然的五绝《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引导学生齐读或者自由诵读上述古典诗词后,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一首或者两首古诗当堂背诵、默写;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一首或者两首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词,将之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的诗题、画面、内容、表现手法等进行比较阅读。
三、以诗歌的意象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在古典诗词作品中,意象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中,对妆点六月西湖美丽风光的景物——荷花进行了精心的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歌中的“荷花”是这首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意象。鉴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与这一意象相关的古典诗词拓展延伸阅读活动。其具体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将下列描写荷花的古典诗词作品展示出来,供学生诵读、理解、背诵、默写等。
1.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李白的《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
3.李商隐的《荷花》(“都无色可并”);
4.刘孝成的《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5.殷英童的《采莲曲》(“荡舟无数伴”);
6.温庭筠的《荷花》(“绿塘摇滟接星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虽然也是荷花,但是,内容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的同时,应该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篇8
(一)软件功能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软件需要一定的操作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为指导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诗文的了解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文往往是寓情于景的,诗歌的语言偏向意味深远之层次,许多语言无法通过现代白话文直观的翻译过来,或许翻译过来的白话文译文也无法达到诗文本身的艺术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可以通过电脑的投影向学生展示其诗文内容。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完整的叙述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其中论题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常识,那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对应的思考,防止课堂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的出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良好手段。
(二)结合想象与感悟诗情画意
上段文字讲述了一些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部分优美的格律语言无法被现代白话文直译的缺憾。那么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生不能对诗文的思想情怀感同身受,如《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歌,显然是当代小学生无法通感的,对于《宿建德江》、《滁州西涧》等意象描写较强的诗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生动的展现意象的状态。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构建,将相关意象依次罗列在图画内,并结合相关诗句,有层次的、有远近距离的、有前后顺序的在图画中映像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体会到诗文描写的美妙,从而提高对诗文的自我鉴赏能力,也是对古文理解能力的一种提升办法。学习古诗文,感悟诗情与画意是关键,了解诗文的景象代表着怎样的感情,更是学习诗文的主要鉴赏内容,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便是来源于此。
(三)增大容量与提升课堂效率
在备课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课堂知识的储备量,同时对于课外拓展部分也能做到“随想随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基本按照教案的框架进行诗文讲解,但古诗文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往往思路跳跃与教案未必能达到高度一致,在涉及到备课范围以外的知识,指导教师很难进行准确的指导。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跟随课堂教学的思维跳动,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串讲。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指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学习过的李白的相关作品和孟浩然的相关作品,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拓展,对相关背景予以大致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写下这一名篇”,或是“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哪些区别”,这都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的拓展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深度赏析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效率方面,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节省了课堂中的无用时间,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计划性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走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
多媒体能够通过对相关意象的图象构建,让学生对“诗情景色”通感,同时也能通过PPT教学使课程与知识点串联性更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将学生代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对于“横看成岭”与“侧成峰”的不同视角下形成的不同视觉,通过传统的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深刻的认知其中含义,这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或JPG图像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通过参照,了解这一诗句的真实含义。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多维虚拟模型软件,能够使教师在解释这句诗文含义时,将虚拟模型自由拖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角度看见的“山脉”,的确可以出现“岭”与“峰”两种形态。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就是正确的通过科技手段引导学生通感诗文中的独特视角,并了解诗文的绮丽视界。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了解诗人背景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的优越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与备课,对诗人的背景与履历进行故事性的讲解。从某种程度上讲,古诗文作为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感情或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形式,与其诗人的自身经历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对于相关背景的了解就成为赏析诗文的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意象较多的抒情类诗文来讲,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等作品,都是与其诗文背景无法分开讨论的。故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外拓展就十分重要。如宋代苏轼的许多诗文都与其自身经历的两次贬谪有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句,都与变法失败有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与其征战沙场、壮志未酬有关。相对诗句的逐字分析,了解常见诗人的人生履历也是赏析诗歌的关键,多媒体的强大知识储备,能够有效的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素材。
篇9
凯鲁亚克有一本叫《孤独旅者》的书,是把一些出版的和未出版的文章片段整合在一起,间断隔离地叙述他所走过的地方。书中,作者的行迹岂止是遍及美国的东西海岸和遥远的西北部,包括墨西哥、摩洛哥、巴黎、伦敦等等,形形、神神秘秘的国家与城市,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尽管不像《在路上》那样成体系且知名,但《孤独旅者》却在一如既往的漫游颓废中,更深层次地探讨着存在的真谛。比如,凯鲁亚克所宣称的,制度、法律、婚姻都是人类因为害怕孤独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比如愤怒就是一种充满了进攻性和欢乐的力量;比如互助、友爱、平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商业、科技、管理都只是获取幸福生活的工具,等等。
黑人艺术运动中的关键人物阿米里·巴拉卡曾给“垮掉的一代”定义,他认为这就是一群拥有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都以为“社会”这东西很扯。一语中的。
“垮掉的一代”之后,再难看到那种把孤独心境诠释得恰到好处的人。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要找那么一分孤独遥遥应和,还要穿越上千年。
我认为,抒发淡淡愁思莫若唐代的孟浩然,他的《宿建德江》把愁上升到了一个清新境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张继的《枫桥夜泊》也堪媲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实在我理解,大多数旅者本身并不崇尚孤独,而只是寻求一种了无牵挂。思念忘不了的人,寻求或有或无的慰藉,以及纵然看遍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心灵深刻铭记的那类淡然。《文心雕龙》中早就有载:诗言志歌咏言。心里没点愤懑得以抒发,似乎就不好意思忝列文人了。
古今中外的墨客文人笔下,孤独都是一门大学问,再因行万里路而升华。一位过来友人曾经分享过这样的行记感悟,他说只有亲自踏遍那些被遗忘了的角落,才算真正认知了你所知道名字的土地。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一年前,阮义忠的《人与土地》出版,封面的黑白照片是一排村民在比赛,看谁的筋斗能翻最多次。阮义忠说,极其平凡的事件,却让他直觉到它的深刻寓意:人类在土地上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累积着贪、嗔、痴、慢、疑的业力,却一同注目着颠倒的人生,毫无所觉。
《人与土地》中的作品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曾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有说这是阮义忠对于台湾乡土人情的最后一瞥,这一瞥饱含着质朴深情与怀恋,尤其是配文的背后故事,更让这些几近消失的历史历久弥珍。摄影者最大的挑战即在于:感动的当下也是创作的同步,因此身、心都必须极度敏感与机灵。这种凭借积沥而得的感悟,让阮义忠攫住了一个个的永恒瞬间。
另一位以土地为题的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这恰好说明了,情感是为文的初衷,是谓“为情而造文”也,而非“为情而造文”。作为情感的孤独,就特别需要以孤独的语言生发。
篇10
诗言志,无情不能为诗。诗需要景,无景则情无所依。诗若单纯写情,就像一棵树不长绿叶,形象干枯;诗若单独写景,则像一个草人穿上华丽的衣裳,灵魂却无。融情入景,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诗的境界。
我们看一下中国诗的特点。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朱光潜先生三句话道尽了中西方诗的差异,也高度概括了中国诗的特点――委婉,微妙,简隽。这六个字,再浓缩一下,就是两个字――含蓄。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说,相对于西方洋洋洒洒的诗歌“巨厦”而言,中诗是“微雕”的艺术。诗体的限制,正好让诗家们在有限的字数里寻找无限的意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诗学精神具有暗示性的特征,是中国诗人所追求的“含蓄之美”之所在。
美国汉学家斯蒂芬・欧文的观点,代表了西方人对中诗的理解:中国诗人擅长谜一般的含蓄陈述――在情感表达上遵循抑制法则,寥寥数笔往往描绘出一种感情充沛的境界,读者需去寻绎字面下隐藏的真意。
林从龙先生在《诗苑寻芳》中谈到这一点时,以《诗经・采薇》中的四句诗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他说,从表面看,这四句话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戍边士卒深沉的感情。前两句抒发了征夫背井离乡时对亲人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则反映了征夫沙场归来时的颓唐晚景。诗含蓄,深沉。景语即是情语。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起句点题,第二句是诗人无限羁思离愁的集中表达。“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古为蛮荒之地,凄凉之地,官员被贬谪之地。诗人此时身在异乡,远离故土,思念之愁,寂寞之苦,日日夜夜无不噬啮着他的心灵。因此,只“巴山”二字,已让读者咀嚼到了诗人一腔的孤寂与郁闷。“自古逢秋悲寂寥”,而从后五字中的一“秋”字,我们可以想象出,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季节,诗人犹羁旅天涯,归期遥遥,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了。但这些信息只是“地点”与“时间”,惹人愁思的、令人肝肠寸断的是“夜雨”,是“秋水”。
漫山连绵的夜雨,倚窗无寐的旅人,一池高涨的秋水,寥寥几字,让我们如临其境,所表达的愁怨,亦感同身受。夜雨是愁,秋水也是愁;夜雨无尽,愁亦无尽;秋水在涨,愁亦在涨。诗句委婉,含蓄,隽永。不着一“愁”字,而字字是“愁”。
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更是运用“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典范。
诗人羁旅异乡,夜泊霜江,一轮惹人愁思的秋月刚要落下山去,栖乌乍起,并伴之几声凄厉的啼叫。本来已是夜寒逼人,难以成眠,此时更孤寂难耐了。但张继描绘景致的诗笔并未至此而止。几处光焰闪烁的渔火,渔火映照下的红叶稀疏的枫树,与前面句中的残月、惊乌,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图,而这些景物无一不使“船”中“客”黯然神伤。一切的“景”都与“情”联系在一起。
若按绝句“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就要转到“抒情”上来。如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如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但张继则继续写景,于是就有了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全是写景,但细致分析一下,就可窥其中奥妙:夜半,表面是指时间,实际则暗指了诗人夜半尚未入眠的状态;客船,则表明人在旅途。夜半的钟声是凄清的,是令人神伤的,从遥远的寺庙中一声声地荡来,带给一位异乡游子的,可谓是温柔的伤害!
优秀的诗人,多是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行家里手。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武元衡《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满洛城。”李群玉《九子坂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屈曲崎岖路,又听钩格磔声。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