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3-15 01:5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高师专科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张,各大高校入学门槛变低,招生渠道增多,因此造成高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实践过程中的融会贯通能力也相对较差的现象。而且一些高师专科院校的学制一般为2到3年,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如果不能把掌握的充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也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根据我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仅注重“说、唱、弹、跳、画”等技能类和教师技能类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缺乏充足的教育实践基地
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教育实践中,一些高校缺乏充足的教育实践基地,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实训基地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教授幼儿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建立更好的启蒙思想。而实习基地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教学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包括舞蹈房、琴房、书法室、语音室、幼儿潜能开发室、儿童健康检测室、幼儿活动设计室和文艺排演厅等。在目前的高校实训基地中,仅有舞蹈房、育婴实训室和琴房,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训练习。不仅是校内的实训基地,高师专科院校还缺少与幼儿园的合作机会,导致学生缺乏校外实习基地。
(三)缺少相关的就业支持和服务
近年来,职业教育及高专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国家广泛关注,并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就业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实施政策和措施时,依然存在政策不能完全贯彻落实以及服务不周到的问题。当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或相关的幼儿教育机构就职时,用人单位极少会对应届毕业生和经验匮乏的毕业生实施培训,因此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过高,而服务却做得相对较少。用人单位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很少主动与高专院校进行合作,即使有,也仅停留在浅显层面,用人单位不能够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向学校进行反馈,让学校发现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优势
通过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我校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具备正确的就业前景导向
通过问卷调查可发现我校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透彻,但是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尽管学生在入学前不是很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但是通过后期的学习,学生普遍都喜欢自己的专业,也形成了自我独特的专业思想。在目前就业市场化、就业竞争力大的情况下,我校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也充满信心。调查结果中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二)具备良好的教育实践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都是幼儿教师,由此可见我校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渴望自己能够进入一线幼儿园实习。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正确规划,渴望自己能够在幼儿园的工作岗位中,展现自我价值。我校学生能够以平稳、积极、乐观和务实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存在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身敬业乐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而且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四、提升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策略
在目前就业竞争力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导向和教育实践意识是十分可贵的。这也是学生在就业竞争力较大情况下的就业优势,高师专科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就业优势及企业和政府给予学生就业的支持与服务,才能够提升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规范课程设置
通过调查会发现,高师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造成学生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高师专科院校在设置课程中,常以技能类课程、教师技能类课程、文化素质类课程和专业理论类课程为主,实践类型课程设置较少,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因此高师专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将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相结合,并注重实践类课程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例如:一些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以实践类课程为主,设置幼儿园教学模拟课程,让学生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模拟课程,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经过毕业后就业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在就业中表现突出,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鉴于此,高师专科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规范化设置,以理论知识类课程为基础,实践类课程为重点,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
高师专科院校缺乏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师专科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书法室、音乐室、语音室、美工技能训练室等多种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日后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在校内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增加与幼儿园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我国部分高师院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中,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让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岗位工作奠定基础。高师专科院校可通过加大与幼儿园的合作,让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坚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此外,通过进入幼儿园实习,学生也能够发现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足,进而提高自我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大高师专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起着引导作用。高师专科院校师资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高校的师资水平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学习的知识对日后应用于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大高师专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高师专科院校与幼儿园的沟通交流
由于高师专科院校与幼儿园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导致高师专科院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较为困难。即使有些院校与幼儿园已经建立合作关系,但是也不能具体地了解高师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服务功能等情况。高师专科院校与幼儿园缺乏沟通交流,容易造成人才短缺和毕业生无合适工作等问题。学校与幼儿园多沟通交流,让幼儿园能够了解其学院的具体情况,从而达成建立实习基地的共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实现高师专科院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幼儿园依据自身用人标准和要求,在高师专科院校内进行选拔和录用。高师专科院校也可根据幼儿园对用人的要求标准设置相关课程。在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后,幼儿园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训,让学生熟悉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五)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在国家不断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在提升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竞争力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师专科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中的实训基地,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实时对学校的服务体系进行严格监督,若发现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创造注重技能性人才的社会环境,让高师专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政府还要做好对幼儿园的调控,鼓励幼儿园接收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障高师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进入幼儿园实习。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就业能力;途径
中央于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学前教育纳入其中,由此,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得到深化,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衡量幼儿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现阶段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成为幼儿园教师后的综合素质。因此,研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目前学前教育学生已具备的就业能力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幼儿园管理等课程。
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有:视唱练耳、舞蹈、声乐、钢琴、书法和教师口语等。
2.学前教育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1)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
(2)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够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
(3)和幼儿的沟通能力较弱。
(4)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较弱,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5)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弱。
二、学前教育学生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
据调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出现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一现象。目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时,大多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正因如此,导致学前教育学生很难适应幼儿园工作,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时接受的理论教学相对死板、范围狭窄,学生并没有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充分,不能满足幼儿园的需求。因为单凭理论知识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状况,所以和幼儿的沟通能力较弱;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社会交往能力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弱。
三、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调整高校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
(1)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目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离不开两方面:一 是有关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二 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众所周知,大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数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的,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而学前教育学生真正理解多少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是一个未知数。据调查,学生并没有扎实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所以应该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以往的活动设计都是凭借学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的,这样往往会与幼儿的接受能力有一定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观摩,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观摩课堂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基本技能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换言之,基本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前教育学生在应聘时的敲门砖,然而,据调查,学生在大学中接受的基本技能学习虽然种类很多,但是由于技能掌握不熟练,毕业生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大,课程任务多,导致学生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状况,最后应付了事。如果我们把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课程在前期基础课程之上做一个课程整合,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使W生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地基本技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我们实行“三科一程”模式,指的是各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将钢琴、视唱练耳以及边弹边唱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对技能扎实地掌握。
(3)特色课程学习。当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有传统教学、蒙台梭利教育、双语特色教育、瑞吉欧教育和华德福教育等。为了使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多样化,学校应在原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不同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学习,因此提高个人特点及就业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
(4)增加实践活动。根据《幼儿教师就业能力访谈提纲》总结可以得出,大多数幼儿园在招聘时,往往喜欢拥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因为较多的实践经验能够加快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适应,对幼儿心理变化及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增加实践活动对在校学生来说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开展“实践周活动”,每一周由不同的班级展开,进行幼儿园与大学的双向互动,在双向互动中对比学习,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就业方向指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机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面临找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迷茫、困惑等问题,由于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了解以及本身对未来的憧憬,导致教师介入帮助的必要性,教师应深入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帮助学生明确其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社会价值观。
2.加强校企合作
(1)加强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展,改善教学模式,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校企合作,可增进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熟悉程度,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校企合作,对企业选择实践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提高学校对于企业所缺少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增加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率。
(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利用与用人单位合作这一途径,建立对接机制,提高学生对岗位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这一合作契机,深度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将其合理的部分整合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将用人单位优秀的文化与学前教育的文化理念相融合,为在校学前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企结合为的就是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这样一来可以打消了企业对在校学生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这一顾虑,二来又能提升学生对工作的适应程度,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文章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校外见习、校内外技能培训等途径,提升其综合就业及创业能力。高师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职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探索,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逐步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真正的达到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
一、引言
我国自1999年第一次高考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l14万剧增到2009年的610万,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客观上使就业形势渐趋严峻,择业越来越困难。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对自身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给高校的办学实践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由美国著名社会教育活动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这一概念按照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在校生与适龄人口之比,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一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03年已经达到17%。由此表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国内的学者们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我国多数学者认同的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第二种是刘勤勇、唐安国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量和质的规定性上,只是一种静态描述,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通过主动改革,积极挖掘潜力,创造条件,转变教育服务对象,逐步将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到一定比例的过程”;第三种是史朝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应仅仅是个数量指标,而且更应有质的规定性。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目的、办学机制、招生就业制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等均应面向大众,而不是只为“精英而设”,整个社会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条件,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市场机制、普及的中等教育等。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在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以上。这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在社会总体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的大幅度增加,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而给大学毕业生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就业难”。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就业的现状及形势,王晓莹、黄素霞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概括为:(1)近期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所减弱,供需矛盾有所加剧。(2)不同学历、层次、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率上存在明显差距,高等学校毕业学历层次越低。就业率越低。(3)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4)录取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出国留学的数量和比例及到非国有部门就业者有所增加。(5)就业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体制不够健全;姜耀武、曹昆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势必带来就业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就业供需角色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知识失业”三方面分析了就业形势。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过去政府的“统包统分”计划模式转变为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问“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模式。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公平、公正、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形成,信息、网络、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地域、学校歧视依然存在。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暴露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很多高校在学科专业结构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各类大学生的需求。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学校办学自较小,面对变化的经济市场及人才需求,学校灵活应变能力不强。如高校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不合理。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很难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就业观念与社会期望存在差距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不少学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还有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不断提供就业政策保障
政府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订各类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基层工作;大力深化就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人才市场等中介机构进行规范整顿,规范信息收集和渠道。政府是高校工作的监督引导者,也是优惠政策、健全法制、良好就业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应健全人才培养新机制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高校专业设置合理与否是决定其办学成功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调研,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增加新知识、新技术课程让学生适应市场。增加应用型课程和学时,加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的力度。注重实习、实践基地和教学设备、实验设施的建设。
(三)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从毕业生自身层面来说,当前大学生必须适应市场调整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择业时要从思想上排除一些固有的观念和不切实际的误区。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对大学生就业都是不利的。大学生还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估价悦纳自己,对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做到有的放矢,尽力避免在求职中的尴尬。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好调整选择的准备,以形成悦纳自己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情绪。(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王晓莹,黄素霞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
[2] 黄紫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高教探索,2005,(3)
篇4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职高学学前教育专业很适合女生,学前教育既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是父母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社会和谐。就业前景: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是适合女生最有前途职高专业之一。
就业前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了。
3、设计类专业
这个专业学起来可不容易,要求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女生通常细心慎密,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学校对思维方面的培养,女孩子是很适合设计类专业的。
篇5
【关键词】虚拟环境技术、研究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虚拟环境的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研究”(WYYB150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引言
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本文中提到的“研究生”均指非英Z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和英语教学环节引起了一些高校相关部门和众多一线英语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2013年,针对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该《意见》对研究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高校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例如增加英语学时、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或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增设专业英语课程等等。这些改革的举措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课程改革,研究生英语在教学媒介上也应当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 虚拟环境技术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一些学科的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了信息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一些公司所研发的网上英语学习平台和网上考试系统也被很多高校广泛使用。
而近年来,有许多的教育研究者主张将虚拟环境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虚拟环境技术(Virtual Environment)是使人置身于一个通过由电脑表现出的三维空间的一个虚拟环境;在此环境中人们可以移动,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去触及,撰取,以及重新组合。虚拟环境具有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三个具体特性。[1]
本世纪初,各国专家纷纷开始研究虚拟环境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开发出一些基于虚拟环境的语言学习系统。其中被我国教育者们所熟悉的是大型网络虚拟社区“第二人生”(Second Life, 简称SL)。SL是美国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所研发的大型三维虚拟网络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在官网上下载客户端程序登陆SL。在该系统中,用户被称为“居民”,可以进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种体验生活。
三、 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引入虚拟环境技术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SL官网上注册的用户已经达到3600万人,这些用户遍布世界各地,在SL虚拟世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学习英语。如果在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引入SL会有很多优势。
1. 解决了学生练习英语听说的环境问题。我国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不可否认,环境是制约学生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英语课堂上,很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学生更希望在真实的环境中同外国人进行英语交流。虽然有些高校聘请了外教为研究生授课,但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平均到每个学生的交流时间往往很少。而在SL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自然情境,以英语为母语的用户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学生可以找到交流的对象,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 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中国的学生往往非常内敛,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大胆、自信的用英语交流,大部分的学生存在胆怯、害羞的心理。而在SL上,交谈者很有可能彼此互不相识,说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动交流,以达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3. 研究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可以更好的使用SL虚拟环境。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自律能力。他们可以针对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欠缺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很好的规划,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独自或和他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所以研究生能够充分的利用SL进行学习。
4. 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质量再好,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SL虚拟环境将学习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外,而且和本科上相比,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比较松散,可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有计划的在SL上进行学习,效果会非常明显。
5. SL虚拟环境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在SL中有大量的英语母语者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各类资源可供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并且可以为学习者的交流提供相关情境。使得学习者可以与英语母语者在真实的、相关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互动。研究生大都学习目的明确,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场境进行练习。此外,SL环境可以提供众多的在线教学资源,如文档、图像、互动课程及模拟游戏等,学习者也可以选择使用。
四、 虚拟环境技术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虚拟环境技术为研究生英语学习创造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对目前课堂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国内大部分的研究生外语课仍然由中国老师讲授,学生缺少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的体验,起不到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作用。而在虚拟环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各类场景之中,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用英语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虚拟环境让学习者有了真正的语言输出,学习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论是参加SL语言学习活动还是与陌生人聊天,大部分都是由语音输入进行沟通,这给学生练习口语和听力提供了机会。虚拟环境也可以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虚拟环境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引入研究生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但是新技术的引入也为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设计出适合虚拟环境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点: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较简单,主要学习方向有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等;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社会上对早教师、幼师的需求急剧增加,进而导致该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加大。学前教育的缺点:
该专业毕业生相对于文理科类大学毕业生的期初年薪较低;该专业的毕业生工作不易更换工作;该专业的毕业工作性质较为繁琐,对于性格较为激进类型的毕业生不适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在学前教育领域,男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本科以上学历的男性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受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多半都不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即使是已经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前教育男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通过对学前教育男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对学前教育男生集体和个案的分析,探索适合学前教育男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学前教育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前教育男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二、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男生心理易感压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一贯将学前教育视为专属女性的领域。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一般以女生为主,男生可谓凤毛麟角,我校也不例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女性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男生,思维易受束缚,个性易被同化,易产生极大的压抑心理,甚至觉得自己闯进了一个专属于女性的世界。
(二)学前教育男生职业角色易感自卑从一般意义上说,职业角色经常是性别类型化的,护理、文员、幼儿教师等被视为传统的女性职业,男性一旦进入其中,往往就会招致异样的目光。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学前教育男生只有一个是自己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而其他的都是被调剂来的。由于缺乏专业认同感,有的男生担忧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结构是否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有的男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以致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女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学前教育男生人际关系易感紧张学前教育男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在一个女性化的环境氛围中,男生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同性朋友。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男生跟女生交往不多,也较少参加班级的活动,即使参加了活动,也是在活动中较少表现自己,普遍觉得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因此,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必须独自硬撑着,他们基本上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封闭心理。
(四)学前教育男生就业前景易感茫然目前,男性进入学前教育行业以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不理想,其所得与社会、家庭和男性自身对个体所需求及其所担负的“责任”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同时,由于我国体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致使幼儿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社会给予的回报甚少,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大部分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自尊需求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最后导致他们不得不选择转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男生感到就业前景不乐观,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学前教育职业,但要从事别的职业自己又无能为力,从而感到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们应不定期地与男生沟通,从“自信心培养”、“情感教育”、“合作性训练”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男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男生相比,女生具有更为复杂的感知记忆存储能力,而男生则更多地依赖动作和空间机械刺激。当他们同时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时,男生就要比女生更容易感到厌烦,也更容易表现出心不在焉的行为。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应倾向于运动、实验操作、参与体验等方式。尊重并依照男生的个性与性别特征,适当开展“性别化”的教学活动。
(二)释放男生的阳刚气质男生天生爱冒险、爱挑战、爱跑动,这些都与男生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合男生运动的主题,触动男生体内的每一根神经,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使得男生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例如:可将班级、校园文化等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男生们在向上、高雅的活动中展现自我,发挥特长,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三)优化男生的个性心理从胎儿起,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就落后于女生。到了大学,我们发现男生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女生。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男生在动作发展的精细度、口语表达能力、读写能力等方面都比女生落后。因此,我们要改变不利于男生发展的因素,因性施教,让每一个男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四)加强男女生的人际交往经常性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使人克服焦虑的心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前教育的男生与班级的女生没有太多的交流,也较少参加班级活动;即使参加的男生,也是在活动中较少表现自己;他们普遍觉得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而这种情况往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地改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如把男生分配到不同的女生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加强沟通,缓解男生的心理不适感。
篇8
男生女生的专业有所不同,而且没有好坏之分;有一些男生女生都能学的专业:比如铁路乘务、航空乘务、国际邮轮专业等,这些专业毕业也是很好就业的,薪资也很客观,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女生还可以学学前教育,男生学船舶技术都很不错;而且学任何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学前英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11 -04
通过对江苏省79所高职院校[1] (包括公办院校57所,民办院校22所,不包括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查,共有64所高职院校开设英语专业,占调查院校总数的81%。未开设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视觉艺术学院、江苏健康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学校共有15所,占调查总数的19%。在全省79所高职院校中,有5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江苏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0%,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另有9所院校开设应用英语专业,方向各异,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应用英语(酒店商务英语)方向;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应用英语(人力资源方向);南通职业大学开设应用英语(商务方向),应用英语(翻译方向)等。这些数据说明英语专业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招生红火,招录比例也非常高。
与红火的招录情况相比,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和《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英语专业已成为红牌警告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黄牌专业。[2] (红牌专业指失业率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即失业率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3] 英语名列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而在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7个高职高专专业中,商务英语位列其中。
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每年我国有数以万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走上社会,踏入职场。社会有需求,供应也较为充分,但为什么英语专业连续三年成为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呢?此问题已引起有关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深思。究其原因,其一是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雷同且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与市场需求,致使劳动力市场上英语人才供大于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待遇较低,就业困难日趋严重。原因二是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迅速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换言之,从数量上来说,供大于求;从质量上来说,则供不应求。
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对于英语专业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开设不同的方向呢?广开思路,对地方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跟踪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改革传统的英语专业,科学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我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一、开设学前英语专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0~6岁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新增1400万幼儿入园,这就需要配备大量训练有素的教师。从江苏省来看,截至2010年,全省有幼儿园9564所,3~6岁幼儿总数为152万人,3~6岁在园幼儿数量为136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9.65%,苏南地区已达到95%以上。几乎每一所幼儿园都开设英语课程,幼儿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广泛重视,社会迫切需要具备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按现有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规模计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幼儿专任教师数约为89784人,缺口数约为3万人左右。幼儿教师是否“科班”出身已经成为家长们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重要指标。但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师非科班出身,多是本园老师。有的幼儿园聘请外教,但外教多为外国在华留学生,他们工作不稳定,经常更换。而早教机构中的英语教师,其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实践证明,在学前教育这个岗位上,高职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由此可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英语教师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全省范围看,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成熟的英语专业优势,与幼教专业相结合,开设学前方向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幼教人才。现在许多师范类学校纷纷设置了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质量,已经初见成效。如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师范类)(幼儿英语),目前已开设此方向的职业院校有江苏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的办学经验可以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一)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见图1)符合高职院校的整体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标准的英语语音、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较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在各类性质的幼儿园、早教机构、英语培训机构或托幼机构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培训和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既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又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语音发音,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语言表述得体,较强的模仿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有一定的感染力。学前教育专业方面,需要掌握系统的幼教知识与技能,包括幼儿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及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扎实的美术功底,并通过必要、充分的教学技能实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和谐发展。
图1 学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英语专业方面首先应突出“英语听与说(含唱)”的要求,其次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掌握与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而对其他方面则相对降低要求。而在幼教专业方面则应坚持以游戏、歌谣、故事、舞蹈、表演剧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幼儿英语教育的新方法,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开发。
(二)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课程设置是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社会更需要的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技能,也有相当的实践能力与实际经验的毕业生,这些对高职院校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见图2)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符合学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图2 学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体系
1、学前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
根据图2,学前英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翻译,写作,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及办公室自动化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现代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理论与设计、钢琴、声乐、键盘乐器及演奏、形体及舞蹈、手工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儿童美术、儿童文学、普通话训练等。
通过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初步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和就业方向
教学时间安排:学习形式采用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转到幼儿园实习,全部安置就业。
幼儿教师以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要强调实践取向,加强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进而实现从“工具化”教师培养到“成人”的教师培养的转向。该专业学生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英语和幼教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学院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跟班实习,另有半个月的校内实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可以有效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逐步建立学前英语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模式。这种一体化模式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其紧密结合对于培养出色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幼师、小学),(或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资格证书),PEPC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营养师,育婴师,剑桥少儿英语培训资格证书,以及钢琴、舞蹈、声乐等应用水平证书。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类幼儿园、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语言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幼儿素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学生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从而实现优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状况。
三、我省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我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第一,利用政策优势,国家和地方纷纷推出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在2012年3月1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标志着江苏学前教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种种利好消息表明学前英语专业毕业生缺口大,就业前景看好。
第二,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可以利用江苏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
第三,“全国教育看江苏”,利用江苏教育资源优势,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全面提高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鲜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新建幼儿园1545所,改扩建幼儿园1960所,新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1920所。[4]而就江苏省会南京而言,在3年内新建180所省级优质公办园。[5]学前英语专业恰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业前景广阔。
学前英语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紧紧依靠江苏近万所标准幼儿园和省内近两千所示范性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和幼儿园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向一线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学习,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同时聘请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做讲座,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动态。学生毕业时既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又能满足个体需求,实现“双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院专业特色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师资队伍适应开设本专业的需求,改变现有的师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构建合理的师资结构。
(一)大力引进师资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新专业的建设中必须有雄厚的、专业对口的师资力量,在专业不对口、教师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开设一门新专业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端不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所在,合理的师资结构表现在年龄、职称、学位、专业教育的合理。高职院校要积极、大力引进符合本校定位、适应学前英语教学需要、适应高职院校学前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的学前英语方向的教师,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全力打造优秀学前英语师资队伍。
(二)鼓励本院系的英语教师进行学前教育的深造和学习
1、英语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推荐并鼓励英语教师到本科院校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努力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这是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来源的最稳定且很有保障的措施。英语教师缺乏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到本科院校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能有效且系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结构和跨专业知识。
对于这类教师,高职院校应在本校的政策上予以倾斜,从制度上保障教师进修和学习的权益,如对他们进行课时、科研工作量的减免,教学时间安排灵活等,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政策,减少这部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如期回到原高职院校,为高职学前英语专业的学生授课。
2、英语教师应加强幼教实践技能的学习
同时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还应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师定期到各级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实践制度,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广泛开展与师范类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本专业师资素质
利用江苏高等学府数量众多的优势,可以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合作,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幼教知识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它的学前教育专业蜚声全国,此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既有着陈鹤琴这样的先辈开创历史,又有全国唯一一个学前教育国家级重点学科作为发展平台,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拥有全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博士后流动站。[6]同这样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和合作,将极大提高本专业师资的素质,优化学前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也可以向兄弟院校取经、学习,如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师范类)(幼儿英语),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有多年,师资力量不可小视。另外同为高职院校,其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方向具有相似性和参照性,在开设新专业时它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许多可贵的可取之处。
(四)从各类幼教机构中广泛聘请兼职、外聘专业教师
学前英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构成可能长期存在兼职、外聘教师。
从省级优质示范幼儿园招聘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高职院校,承担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性(下转第17页)(上接第113页)较强的课程,如幼儿园教师技能训练、幼儿园手工制作、见习与实践指导等课程,这些兼职、外聘教师长期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熟悉幼儿的特点,动手能力强。通过将幼儿教师“请进来”的方式,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结合,优化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快速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以上三种方法与措施,拓宽了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来源,多渠道结合实现了英语教师幼教化,为开设本专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结论
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和专业特色研究是我省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设置应该考虑的重点,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打造优质专业品牌,培养服务江苏区域经济符合学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运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139-140.
[2]张晖,叶小红.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规模现状及其“十二五”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49-54.
[3][4]汤丹.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07):20-21.
[5]虞翔.TPR 教学法在学前( 英语)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7):99-100.
[6]黄芳.学前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123-124.
[7]王正胜,丁素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6):79-85.
[8] [9]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基础——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64-66.
[10]刘满堂.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2):61—64.
[11]彭晋祁.高专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师范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98-100.
[12]刘存刚,宋占美.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时空,2007,(14):40-41.
[13]李常玉,蔡召义,程根银.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探索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51-54.
[14][15]张庭辉.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1,(06):129-131.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全程教育;实践课程;构建研究
教育发展与学生自身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才资源的竞争加重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也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的教育改革来看,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关系着我国儿童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这也就让学前教育质量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质量水平,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为学前教育的前景带来光明。
一、学前教育的功能
学前教育具有启蒙的功能,是人生教育的开端,教育主要侧重于智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独立的能力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具有示范功能,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教学和教育管理人员,具有鲜明的示范功效,重点对学生教学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前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优异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具有双师型的教育形式。一方面,能够成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一方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实践的功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承接就业岗位,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在实践实现理论的升华;具有发展功能,学前教育要不断与时俱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要引进到教育全面课程中,从而使学前教育富有时代感,与时俱进;具有社会功能,将学前教育与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将学前教育融入到社会发展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塑造社会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现状
(一)教育分析
目前,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类国民教育中环节比较缺失的教育,普遍存在资源缺乏、资金设备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缺少、覆盖面少、学前教育意识匮乏、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不清晰、培养的范围与就业前景不匹配等情况。教学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构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前教育的课程,这在学前教育上是一个缺口,有些课程与时展不适应,培养的目标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知识逻辑达不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总体呈现落后趋势。
(二) 课程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中,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造成一些课程无法开展和进行;课程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发展不同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不健全,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相脱节,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课程也存在比较单一的学科课程,必修课程是重点,其他课程是次要的;科目安排不均衡,专业技能课是全程课程的主要科目,没有系统的整合;选修课缺少,妨碍了学生个体化发展的空间。对学生在职业和人生的规划方面没有任何改变和认识,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学前课程带有商业色彩。
(三)学生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少组织纪律性,自我认识感缺乏,不善于交流与沟通,求知欲望缺失,对自己的前程没有任何规划,抱着混到毕业证的态度来学习,对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没有概念。教师多数认为教学中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对学生缺乏耐心的教育态度,而学生对教师也存在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主观能动性差,平日生活学习懒散,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没有更好的认识和计划。
三、全程化教育实践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学校的管理层面
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管理尤其是师资力量,学校应防止教师离岗、转岗等造成师资队伍缺乏的现象,要积极稳妥地扩充学前教师专业师资队伍,引进保留专业人才,专业技能与教育知识结合应用,加强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构建;施行课程弹性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设定与改编,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课程的建设增添能量,为学生提供高效率的指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研发、实验实训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督导等,努力打造全面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学生的主动性
考虑到学前教育中课程的学习特点,根据现展的教育观的理念,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师讲课的方式。学前教育要具有开发性的教育课程,在给学生讲解课程内容的含义、思想、内涵等理论时,我们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多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教学、相互交流、主动合作研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程的教育实践规律主动求知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分析,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我,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学生的表达方式展示学结的结果,鼓励学生将自身创作的作品带到幼儿园去宣传推广等培养能力的方式,教师通过理性情感表达及良好的示范形象让学生亲自学习体验,这样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 实践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是教育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的整体框架,教育实践是以课程为核心进行,教育改革也是以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课程开始的,课程设置关乎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是否能够达标的问题。课程的制定是实施培养人才的具体保证,只有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学前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知识全面、广阔,科学与时展相适应,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有广度和深度,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的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书。根据教育过程中课程教材建设发展,要准确把握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原理与应用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更新与创新;更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上,为适应日后岗位的需求,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往专业方向发展,设定专业的素质和技能专业来满足学习任务和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的需要,综合学习实践范围,构建相对完整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
(四)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根据教学过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关注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须要引进和培养综合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教师在职前教育中要经过系统性的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稳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不仅能从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还能指导全程教学、管理和科研,还能在学校交流中不断开创全程教育实践课程为导向的教育工作,并且能研发配套教材,真正能够优化学前教育课程的结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定期或长期从事的教学、管理和研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聘请具有教学经验资历优秀、理论素养高的专家来讲学交流、指导实践教学课程、参与教育专业建设、课程编改和教材研发等,从而完善教学创新。
四、考核评估
传统的课程评估,主要以考试的形式ρ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展示学生的能力训练。因此,应该多种评估考核,评估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考试或者口语表达的方式评估,如,讲、读、说、表演的技巧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学生的输出能力,主要以交流的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及实践能力也应该作为评价的项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对学生全面的评估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