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6 07:3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医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教协同高职教育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根据目前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现状可看出,仍然有大部分的高职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他们过分关注单学科的知识点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最终致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科之间衔接存在较大缝隙。但是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开展基础医学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基于此,针对医教协同模式下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展开以下分析。
一、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待完善。纵观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现状可看出,其课程内容大多继承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侧重于单学科发展,只是单纯依据基础医学学科分类内容开展教学,比如: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等,因其科目之间存在独立性和系统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此外,相比较国外的医学教育而言,国外在医学教育中增添了很多实践环节,但是我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增添临床实践环节,存有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对此,根据目前教学形势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但并不是完全依照已有的医学知识体系开展教学,而是应当充分结合国内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而帮助医学课程教师开展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待加强。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都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指导的重要性,学生长时间处于枯燥且乏味的理论教学中。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理论教学和实际相脱节,因所授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衔接性不强,促使学生后期学习临床知识时无法有效衔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三)系统化水平待提升。在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中,一般都会根据形态与结构把实验课程的设置划分成为:生物学实验、形态实验和功能实验三大点,虽然能让学生掌握充足知识内容,但是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每个都注重强调自身的独立性,没能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终致使教学整体的系统化水平低,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医教协同模式下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途径
基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对医教协同模式下的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途径,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内容包含: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教学内容;搭建实验教学体系,加深学生印象;拓展理论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等。
(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教学内容
医学教师要想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科之前的约束界限,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对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组、整合,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彰显出知识的整体性,并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水平和能力。针对教学课程整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解剖学、病理学和组织学等知识点内容,进行创建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借助此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基础医学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能让其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特征,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通过整合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和改变课程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搭建实验教学体系,加深学生印象
众所周知,在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实验教学还是临床教学中的后期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对搭建实验教学体系加大重视,通过搭建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的方式,其中包含生理机能观察和正常形态观察等实验,让学生针对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探究。
(三)拓展理论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教师在实際的础医学教学过程时,要善于采用多种模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基础医学的课程设计最好能建立在实际临床治疗上,然后在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拓展,促使学生更早的接触临床治疗过程,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而且对现有课程进行适当拓展,既能让学生的独立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又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篇2
基础医学病例研究教学作用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必经过程,基础医学包括生理、解剖、病理、药理及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等。这些课程量大且内容多,知识抽象,特别是刚入校的职业学校医学生,学习困难大,死记硬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长期发展就会导致学生对医学学习失去兴趣,也失去探索医学奥秘的动力。长此下去,不但影响临床课程的进一步掌握,更会导致将来开展临床工作后,在医疗实践工作中照搬生套,没有建设性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在基础医学学科中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病例研究是近些年被广大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就是通过设置典型病例,在该病例中将临床症状以常见方式展现,通过分析临床病例来和基础医学理论相联接。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病例分析中穿插理论教学知识点,使学生在头脑中把相应的知识点通过临床症状建立联系,产生深刻印象,建立大脑反射模式,形成病例判断分析程序,为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习惯。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将病例教学法更深入开展,加重病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侧重学生病例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病例来消化基础医学理论,让学生形成立体的基础医学理论模式。
一、以往病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病例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是教师应用起来参差不齐。现在编写的中职及高职教材都强调将知识点活化运用,往往都要求引用病例在教材中,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的教材,病例更是占教材内容相当篇幅。但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应试教学,强化学生掌握常规固定知识点。病例只是部分学生在课后随意阅读的内容,毫无实践应用价值。有时教师也受教学学时限制,无法开展病例教学,更谈不上病例的深入研究。例如,中职病理教学,教材要求学时72学时,72学时中既要完成基础病理学内容,又要完成病理生理学内容,每堂课内容知识点遍布,教师总感觉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但每每下课时都是仓促收尾。更深一步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中职基础医学教学注重知识点的细化掌握,考试内容固定死板,学生必须掌握教材的条条内容,才能完成考试。这种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无法抛开期末考试成绩来开展病例研究。
二、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实践开展状况
病例教学中,病例是教学的核心,学校倡导基础医学教学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开展首先要求病例设置要科学、合理。我校要求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建立专业病例库,每节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病例研究来开展。建立病例库要求专业教师将知识点梳理后,寻找、选择、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让学生通过浅显易懂的临床症状,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教学目标。病例库的建立激发教师到临床工作中寻找典型病例,将典型病例与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对典型病例进行适当的编撰,并紧扣病例设置问题,对病例灵活应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每个知识点用病例串联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具体病例,经过精心设计、推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分析研究,既融合知识性,又要有一定趣味性,让学生的兴奋点能紧紧的围绕在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学会概括知识要点,便于深刻理解和把握。
病例研究方法在我校实践开展效果显著的原因,除了专业设置课程病例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内容完全以病例形式设置。学校自2002年成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后,无纸化考试覆盖基础医学全部学科。题库最早建立中,病例题比例只占10%~25%,近几年通过病例研究教学后,病例题量已经提高到总题量的80%~90%。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将病例研究结合到考试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力,也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集中到病例的采集、设计、应用中。
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的灌输式教学,枯燥被动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2009年,基础医学等科目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35%。2010年,我校在2010级护理班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病理科目中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法,为对比教学效果,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在同一年级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最后通过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来探究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0级护理10个中专班分成两组,5个班仍是采用传统理论讲授法进行教学,另5个班则教师授课全程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在教学中侧重教授学生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病例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点。期末考试应用相同试题考试,采用病例教学法的教学班不及格率为11%,而另5个班的不及格率则为32%。通过对比,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来开展基础医学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更能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医学基础学科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四、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增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基础医学教学中不断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通过掌握的基础医学理论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对开展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不再只局限于传授书本上的规则和理论,而是将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在病例中,创造出让学生身临其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找到因果关系。我校通过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使基础医学教师不断增加了临床实践愿望。3年来,共有6名教师到本市三甲医院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教师通过经历的临床病例,把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活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
一、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这六个字准确而扼要地概括了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至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好懂”就是要深入浅出,讲授得法,使学生容易领会,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有用”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切合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实际,训练内容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知识教学要“尽可能和课文结合”。从语文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用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读写听说技能的一个个“例子”。各种语文教材都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单元或以课文为单位设计成综合训练的板块。认真研究教材,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知识往往是编织教学程序的经线,是各项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脉络。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应当先讲课文,并在课文讲解中,有意识地联系知识短文的内容,然后讲解文学知识“短文”,使学生对某一种文学体裁、某一类文学现象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联系读、写、听、说的实际,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读、写、听、说活动在其他学科(非语言的)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而在语文科中,它们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更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四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要实现这四者之间的有机沟通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并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项目又必须单独进行专门训练。
四、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来十分必要。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也可以通过提问或练习。让学生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然后从中引入新课、新概念。这样教汉语知识,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以往学过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留下了较深印象。
2.选材举例。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中的概念、规则和方法,都是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小学生领会这些规律,必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这样,接触、分析语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是形成概念,理解语言规律的基础。因此,在备课和讲课时,要十分认真地选取和使用语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掌握知识。采用语例,要注意质量和数量。举例要典型,要联系语言实际,注意难易结合,正反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类型:单纯性语例;对比性语例;分项式语例;变式语例;复杂型语例;聊误型语例。
3.重视“操练”。语文知识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学语言,不言语”的偏向,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手、脑、口、耳不停地活动,在运用语言的操练中掌握语言。教师要善于运用教练式的方法,在教学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语言“操练”。在听课时,应引导学生对语例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概念,理解法则和规律。语言操练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不仅在控固旧课时可以让学生操练,多做应用性的练习,在讲新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概念。
4.综合应用。要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还必须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最富于综合表达特征的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时,要多方面、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运用语言方面的缺点和错误。联系这一实际,可以发挥汉语知识的应用效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纠正语言错误,在纠正语言错误的过程中验证和运用汉语知识。在批阅作文和讲评作文时,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都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改正错别字,纠正用词造句方面的语病,改正修辞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错误。
5.文理渗透。小学语文知识教育,应当适当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为学好其他学科服务。其他学科一般多是科技语体,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结构严密,把这些学科语体引进语文知识的教学领域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科技说明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克服以后学习数理化时由于语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难。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知识教学引入其他学科可以利用的知识,能扩展语文知识教学的内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4
关键词:董仲舒;政治儒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59-02
一、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内涵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国家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1.政治方面,他提出“天人感应”与“政治大一统”的主张
“天人感应”的本质是君权神授。董仲舒“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意思是“王”要为百姓谋福利,不是一人役天下,而是一人为万民。因而,他在提出君权神授观念的同时,又用“天”来限制皇权,从而体现了他重视民生的思想进步性。
他的大一统主张也是由“天人感应”推出来的。他说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的旨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中,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
2.经济方面,他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的主张
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土地兼并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大多数官僚、贵族目无法纪,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圈占。为此,董仲舒主张践行儒家仁政的思想,采取限田、薄敛和废除盐铁等措施,竭力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保证农民有充足的体力进行生产,这样也是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强化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执政的合法性。
3.文化方面,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精髓,不只完全源于儒家的思想,它还集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精华。其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为此,这种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发展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当时,董仲舒提出的崇儒、尊儒思想,主张施行德政,兴办学堂,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这些有效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等诸方面的快速发展。
4.社会方面,他倡导汉朝政府应“以德治国”,民众则应遵循“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董仲舒提倡德治,进行“更化”。他认为,“德教”能否收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社会效果,与最高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为民表率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建议汉武帝应首先从自己的“正心”开始,由己及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做到之后便可收到“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的社会大治效果。
而在民间,要求人们遵守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民众在人与人相处的问题上,能积极运用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等观念在内的中庸之道。
5.教育方面,他提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的主张
董仲舒指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及“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办好太学上,而且他主张的办学宗旨是:养士育才、推广教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贤才的典范作用可以促进习俗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化的推广又为贤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6.国际方面,他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的主张
董仲舒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反击匈奴,并且建议汉武帝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组织和经济形态,得到了汉武帝的允许。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把西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鼎盛时期。
综上可知,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并不是要把他的思想生搬硬套,而是要从他的思想主张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
二、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启示
第一,将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彰显现代社会的特征。比如树立科学、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第二,去除和弱化其思想中一些不科学的理念。比如男尊女卑的观念、人格等级之分、重农抑商的思想、重义轻利的倾向等。第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以重构理论系统。理论系统的建构不只要汲取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比如的思想精华等,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思想,要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流派的先进思想融入进去。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四,在实践中对其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如:用“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化进程;把传统的“五常”之说演进为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建设的“五常”之道,即:民主(仁)、公平(义)、法制(礼)、科学(智)、信用(信)等。
三、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现代意义
1.政治方面: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在当今中国,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内修之道,都可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智慧和有效的思想武器。而且“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的观念也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董仲舒所主张的爱国、大一统及“和而不同”的思想,亦可成为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大陆积极弘扬包含儒学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两岸人民的思想共识,对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和平发展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和市场经济都含有大一统的观念,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联姻,将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福,更是未来中国的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把“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思想运用到指导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在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趋于甚至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支撑日、新、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批优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而带领这些企业前进的则恰恰是能做到“学而优则商”,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的优秀企业家。同理,运用董仲舒政治儒学中“学而优则商”的思想,将有利于打破中国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从政的局面,将一流人才引向工商界,从而能大大促进“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培养。
3.文化方面:有利于化解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董仲舒政治儒学中的有益成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4.社会方面: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董仲舒的“仁和”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和发展,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两难选择,用“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处之才是上策。而其“仁和”观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克己”以复现代之“礼”的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和谐的因素,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意义。
5.教育方面:有助于解决现代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强化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质量
运用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如积极发展现代书院、现代学堂教育,大力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作为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幼儿开始用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和君子之风对其进行熏陶和感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进的文化风尚,以有效解决现代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弊端,巩固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
6.国际方面:有利于建构公平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与其他学术思想相比较,包容性与和谐性是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主要特征。世界上有好多战争是源于排斥性强的宗教或者文化冲突,而董仲舒的政治儒学的实施则不易引发战争。比如董仲舒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对其包容性和和谐性特征的生动诠释。此外,其积极倡导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的观念,大力主张的“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等与临邦友好和睦相处的观念,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安宁。
总之,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当代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人类优秀的政治思想更加充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复兴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灵魂则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古代优秀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真正参与到当今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才能真正挺立起一个文化的“自我”,使之真正关乎世道人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全方位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雯.重研政治儒学兴衰的标准[EB/OL].娄底新闻网,,[2010-01-01].
[2]陈其泰.春秋公羊学说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反映:“从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学过,但什么学的也不精,犹如花拳绣腿,一但涉及到实践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然而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问题——缺乏实践教学。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
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其存在短暂而饱受争议,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模式,这就是“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让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1]双轨制教学工作室制很好解决了实践教学问题,学生的设计产品有些直接转化为客户采购或订购的商品。实现了设计到商品的转换。
当前,我国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与教育模式陈旧不无关系、传统教学以绘画,讲授为主,尽管有些也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与现场观摩与实践还是相距甚远,校内实训场所多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校内外实训基地也只是挂挂牌,而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这就决定实践教学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要改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就必须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作精确的定位,并着手改变过于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设计教育中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努力创建适合本校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如包豪斯的工作室制等。这方面一些职业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比如,苏州工艺美院就在工作室制改革后,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周和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都给我们留下来非常难忘的印象,学生也似乎从实践学习中更加自信。
2 实践教学需要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或企业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应以教育法律、法规的形式确认下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技术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德国产品以设计精巧、工艺精密、质量好著称,德国的产品离不开它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头戏,职业院校都与对口行业或者企业间签订了协议,企业除资助职校办学外,还无条件为职校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习岗位,这样就保证了职校生实践能力。但我国与之不同,职业院校多是以往大中专校转轨而来,师资结构也多以往的师范教育产生,从学校到学校的从教经历,让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也只能照本宣科。由于资金短缺,实训场所的建设多是设施简陋,规模较小,实践教学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应依托对口行业或企业这一“活水”状态中,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与企业应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目前,许多行业或企业还普遍缺乏反哺的意识和愿望,必须以教育立法方式加以规定,这对改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普遍薄弱的局面大有裨益。艺术设计类实践场所多有规模较小、分散、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更需要与行业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如我院就与本地区著名红蚂蚁等装饰设计公司建立合作的机制,其在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企业捐资助学行为也时常存在,如学院的开元奖学金就是企业的资助行为。
3 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细节处抓住实践教学,实现技能培养的真正内涵
设计的生命就是实践创新,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特征。这就需要努力营造教学的情境,其可以是实战情境的假设、商业案例缩影或者设计大赛的设计命题。学生在接触掌握基本知识与概念后,面对的就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命题,尽管最初的设计过程表现的可能还很稚嫩,但带给他们将是终生难忘的实践体验。例如在环境设计课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课堂上的技法传授,以学生在图纸上空间分割的合理和效果图制作的好坏,来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和依据,更应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能够从某一具体的案例入手,依据业主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命题做全面调查研究,从文化品味到整体方案,从具体内容到实施步骤、从工程预算到具体的材料都应该做详尽说明及规划,以至最后才是效果图的呈现,考核应侧重全面性和实践性,而不仅是效果图的表现和设计的文字说明。另外,教师还可把实践工程带到教学课程中,达成学以致用目的,如我校承接苏州太湖文化论坛的装饰工程,教师就把实践工程引入实践教学中,利用漆画课程制作漆艺作品、利用装饰画课程制作装饰壁画,实践教学从前期调查、设计构思、方案确定,到具体绘制与制作直至最后装裱安装,都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完成,漆画、壁画的制作方法自然不在话下,更为重要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相类似的设计任务。另外,依托竞赛和招投标展开实践教学。事前教师可关注设计竞赛和设计招投标的信息,然后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完成课程基本知识讲授后,引入竞赛和招投标设计命题,针对命题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视野开阔,发挥大学生创造创新的优势,通过头脑风暴等设计方法优选出竞赛设计方案,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案例。[2]
4 实践教学的实施,必然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一些新要求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诸葛铠教授说:“原先他反对设计类教师校外兼职的,现在是非常赞同教师兼职,原因是设计类教师在公司兼职中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许多知识是书本根本找不到的,它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好处”。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素养,并且还要能深入到工程现场加强专业实践,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动态。要具有承担一定工程设计任务实力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具有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的特点: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又能独立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也许还是掌握某项技艺的工艺美术师。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索求。
5 结语
实践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之本,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层次,实现办学目的一个永远绕不开话题,在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职业教育的品质即其质量问题,职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关键环节,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也应有所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依托教师的实践素养,努力营造和创设各种实践情境,开展实战式或接近战式实践教学,这样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
篇6
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创新性运用,简单运用就是初级模仿,创新性运用就是经过初级模仿后,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这种创新性运用就能为社会创造出可观的价值。我国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止步于纸上谈兵,尽管造就了那么多的高考状元,造就了那么多的世界中学生数理化奥赛冠军,却未能赢得应用领域的桂冠――诺贝尔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通过对中外教育的简单分析我们知道:我国教育的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学习学习再学习”,对知识的运用也只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动手能力差和无暇顾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扼杀了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对知识的运用,特别注重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储备大量处于睡眠中的知识。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习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的目标。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肚子里的成语不少,背出一串成语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写文章时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成语,所以文章显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而作家写文章就能妙语连珠。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有效地激活储存在大脑中的这些成语,没有经常使用它们,才使它们沉睡于我们的大脑中。教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才能围绕这一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这一目标。在生物学习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考高分数,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育苗,让学生学会解剖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动物也远比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考一百分强。教师观念的转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的知识容易操作,老师省心省事,学生也容易考高分,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吗?水稻专家袁隆平如果没有踏踏实实在田间地头废寝忘食地工作,而只是埋头于书案,到头来最多就只能是个研究者,而不能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水稻科学家。因此,我们要不怕辛苦劳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实际生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教师观念转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才能够明白生物课学什么。有的学生对养蚕感兴趣,他们在家喂养了一些,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制止,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脑海里充满着好奇,他们想要弄明白为什么蚕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美丽的丝。教师和家长观念不转变会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丧志,认为搞研究这类事应该是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就是考高分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这种观念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不改变观念,更多的科学家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要少学多练。我认为以前教育的误区就是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学习的知识多了,学生疲于应付于数量了,在运用与质量上就无暇顾及了。因此我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不要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生物知识,而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使用,先使学生识记基本的生物概念等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模仿多做实验,最终达到能够在适当的生活情景中使该知识灵活运用,随手拈来(如饲养小动物)。如此,这些在不断使用中的生物知识还会忘记吗?它们又怎么能不处于激活状态中呢?安阳市正在筹备在龙泉镇的山坡上建一个学生实践基地,让全市学生有机会到这里亲身实践。我非常赞同这一高瞻远瞩的做法,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太少了,分不清麦苗与韭菜的学生连最基础的生物实践知识都没有,怎么能奢望他们在生物学方面建功立业呢?制作切片实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步骤,而要让学生反复操作,操练多了学生自然就能生巧,自然也就能悟出许多道理。当然要让学生大量地实践,就要有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当今世界,各国在生物学领域竞争很激烈,为了能让我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吧。
篇7
[关健词]高职院校学生 计算机教学 实用性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情况介绍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教学和教材中学校从学生运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善于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计算机理论、原理、系统知识要学,但更应注重实效性,事实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是越来越便于用户使用了,使得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越来越强,也更容易实现。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
二、计算机实用性教学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储存、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它进入教学过程,就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借助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等,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同时、掌握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这就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的格局,代之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环境,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有可能被大大调动起来。
1.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探索计算机实用性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深化计算机教材改革增强其实用性
突出高职特色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高职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等反映到新教材中教材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对于某一模块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人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灵活结合专业与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4.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能力为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关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的应用这条主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中,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分析和解决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综合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实施方案的灵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等。为此,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目前社会上很多应用软件(如人事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那些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学到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作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求,培养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8-20.
[2]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3,(26):37-40.
[3]韩玉波.实用技能类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D].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2000.
[4]刘明生,王救文.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讨[D].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
[5]李华,李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篇8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理实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集理论、技能、实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采用一体化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将知识和技能的分隔,“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在教室上理论课后再到机房上机或是整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真正提高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设计模块化项目式的一体化教学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与专业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当分模块采取项目式的教学,即每个章节内容均根据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一至两个以上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求既能涵盖基本知识点,又能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最后举一反三,深化知识。
2、 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目前多数学校一般采用统一试卷的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单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采取的学生考评成绩为:综合成绩=平常表现+技能鉴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一般分别为:30%、40%、10%、20%。摒弃了传统考试的一刀切,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外,还加大对学生的出勤、纪律、学习态度、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
3、 改建一体化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
一体化的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要求既能满足上理论课的需要,又能满足上实训课的条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不和谐性。这就要求首先建立能够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计算机实训机房;其次,将其按照适应于小组教学模式分块进行设置计算机位;再次,给机房全部安装上投影仪、幕布和移动黑板,并设置教师机。最后,安装各种教学和平常应用中需使用的软件,在机房网络中,同时安装上教师教学的控制软件,如极域、凌波等。
4、 加强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组织者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的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过硬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下企业锻炼,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理论和综合实践上更新进步。另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授课指导。
四、 应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但毕竟不像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那么单纯,所以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更加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适当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
这是一个让教师困惑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在一体化的教室里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摆脱传统的固定课桌学习,这样以来,教室势必会热闹起来,也会有一些学生到处乱串。那么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如何保证课堂的纪律就是一个问题了。教师是管还是不管?应该怎么管?我认为管理是必然的,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1)对分组后的小组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教师负责;2)由浅入深设计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实践环节中,先安排学习稍差或调皮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观摩并协助,然后交换进行,相互指导。
2、 注重分类教学指导
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扎实有的薄弱,性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就是调皮散漫;有的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还有的置身事外,懒惰被动……对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将不同类别属性的学生编排在一组中,使他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分类进行。对于聪明但调皮的学生,可分配他组织领导的工作;内向的学生可分配他协调沟通的工作;被动的学生可多让他参与讨论记录工作。经过这种分类教学,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五、 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把专业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相信在今后更多的教学实践中,它会不断被完善和改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袁明林.一体化学习浅论[M] .江苏:江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世满.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9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在其它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情况下,极积降压对高血压所致急性脑出血时减缓血肿增大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0~65岁,平均63.5岁,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7年接诊的高血压所致急性脑出血6h以内患者,经头颅CT确定颅内血肿部位分布:基底节区两组各35例,丘脑两组各10例。血肿量分布:基底节区为20~35ml,丘脑为10~15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两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无以往脑出血史及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史,两组分别含合并轻中度高血脂10~12例。入院时收缩压180~230mmHg(1mmHg=0.1333kPa)。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入院时发病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保持安静,吸氧,改善脑缺氧,甘露醇与速尿交替使用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适当使用止血芳酸、安络血、立止血。积极防止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和炎症等并发症。头部放冰帽,颈动脉处放冰袋,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其中实验组接受积极降压使收缩压在135~145mmHg之间,而对照组接受美国心脏协会治疗指导建议将收缩压降至180mmHg以下时不继续以药物加强降压效果。
1.3 评判标准
24h后,以田氏计算法计算出各组脑出血治疗前CT下出血量总和及治疗后24hCT下出血量总和,以计算出各组患者增大血肿体积,并除以原出血量总和得出各组患者增大血肿百分值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2 结 果
对照组:经重复计算显示治疗24h后新增出血量占原出血量37.1%。实验组:经重复计算显示治疗24h后新增出血量占原出血量13.9%。两组结果比较,实验组24h后血肿增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随后的90d内统计显示,实验组因最终脑疝形成死亡2例,而对照组最终脑疝形成死亡6例,最后致残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固化。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此外,尽管大部分中职院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学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多媒体屏幕上,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丝毫作用。
2.缺乏实践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没有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上完一节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完全分不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对自己专业有用的知识,更不明白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较为枯燥,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专业理论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职院校主要是以专业课为主,学生要学会适应文化课向专业课的转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场巨大的挑战。由于职业学院的特殊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理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支持实践,也就是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边讲解边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的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加以掌握。其次,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实验和实践项目,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实验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验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对课题进行分解和重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模块,使学生有秩序地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专业性的理论进行解答,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机械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符合实际,否则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形成技能,也就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将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实践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比如说,组建专业教室。顾名思义,专业教室就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的学习场所,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的氛围中,在课题教学中学习技能,提高能力。
3.精心地制作模型,广泛地收集实物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周边的企业和实训车间进行实践,这样,既能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言,实践教学更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也不能“轻理论,重实践”而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知识上升为理论层面,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更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制订出符合教学大纲以及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不能脱离实践谈理论,以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每节课所要教授的技能目标以及理论认知目标,并将其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避免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在实践初期,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往往会出现先进步后停滞不前的现象,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严重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实现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理论知识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
机械基础课与其他的机械类专业课有着相同的特点,即理论性较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进行实践,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