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5:4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修改病句及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典型病句为例,谈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病句。
1、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错误修改:把“大家”提到句首。
正确答案:把“发现”放到“讨论”前
错因及对策:“讨论”与“发现”有时间先后区别,只有先“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讨论”并“解决”问题。当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以下三种情况:①语序有无不当。②种属关系有无不当。③搭配有无不当。
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错误修改:将后句“是”改为“衡量”
正确答案:在“国家”后面加“是否”
错因及对策:“科学进步与否”是两个方面,而“国家富强”是一个方面,无法搭配。只有在“国家”后面加“是否”才能与“进步与否”相对应。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两面词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前后呼应的问题。
3、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错误修改:删“热情接待”
正确答案:删“当时”
错因及对策:由于句子比较长,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语言的积累进行修改。对于这样的句子,比较简洁的方法就是提取句子的主干,如果学生对于提取主干有困难,在词语搭配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还可以采取找句首介词连词的方法,注意线面几点:①介词连词放句首,主语残缺需注意;②介词来把中间站,主客是否搞颠倒;③关联词语成对用,词语位置要注意;④关联词语成对用,句子关系要注意。
4、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错误修改:删
“不”正确答案:将“忘”改为“在”错因及对策:没有理解无时无刻的意思,“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5、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错误修改:删“毫无例外”
正确答案:将“和”改为“还是”
错因及对策:“无论…都”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论”后只能带由“还是”、“或”组成的词语,不能带列短语,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当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一般要考虑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是否搭配。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是否使用该套关联词。也就是要考虑分句间语意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的位置的当否。
一般情况下,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相同,主语在关联词后。
6、11月24日,在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3秒09破亚洲纪录的惊人成绩,向世界宣告了他的“王者归来”。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错误修改:在句尾添加“结果”
正确答案:删“取得的”
错因及对策:该句是典型的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本句“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糅合了“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和“刘翔的成功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两种说法。去掉“取得的”即可。应对句式杂糅时要注意句式杂糅的两个方面:一是两句混杂,二是前牵后连。
篇2
第一题:
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答案:A (B项中“卷”改为“券”,C项中“拙”改为“绌”,D项中“咳”改为“刻”)
解析:令考生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江苏卷没有考查语音,成语考查以错别字的形式出现。自2007年以来,错别字考查都没有在语用部分出现,只是在作文书写中提出了要求,但限于阅卷条件,只要不是较多的明显的错别字,阅卷老师是不会过分计较的。这也造成了考生书写错别字的情况有所增多。今年考查的这几个错别字都比较简单,考生虽感到意外,但经过思考应该不难得出答案。根据经验,识记成语字形一定要结合成语的意思,做到“以义定形”,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A项修改:“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C项修改: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D项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题难度较之去年有所降低,每个病句都“病”得有特征,考生很容易就能判断。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今年重点考查的是结构性语病,对于这类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就不难找出病症。
3.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解析:本题为中规中矩的概括题,关键在于仔细审题,找出答题指向性。“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最为重要。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地形)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水深)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构造)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历史)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4. 为纪念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1) 姓名:
(2) 按语:
答案:(1) 夏瑜 作品名:《药》
(2) 继承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篇3
2 、2009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点击查看详情]
3、 2009中考考点梳理三:书写---------------------------------------[点击查看详情]
4、2009中考考点梳理四:词语---------------------------------------[点击查看详情]
5、 2009中考考点梳理五:成语-------------------------------------- [点击查看详情]
6 、2009中考考点梳理六:修改病句--------------------------------- [点击查看详情]
7 、2009中考考点梳理七:句子排序----------------------------------- [点击查看详情]
8 、2009中考考点梳理八:诗文默写----------------------------------- [点击查看详情]
9 、2009中考考点梳理九:名著导读----------------------------------- [点击查看详情]
10 、2009中考考点梳理十:文学常识---------------------------------- [点击查看详情]
11 、2009中考考点梳理十一:语言表达-------------------------------- [点击查看详情]
12 、 2009中考考点梳理十二:语言运用------------------------------- [点击查看详情]
13、 2009中考考点梳理十三:语段综合考查-------------------------- [点击查看详情]
附: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全国通用版本)
2009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测试卷一
2009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测试卷二
2009年北京市中考预测题—语文及答案(一)
篇4
一、讲评前应充分准备
试卷讲评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忌讳老师从头到尾将试题讲一遍,老师逐题报答案,学生逐题记答案。要想对症下药,首先应找到症结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试卷讲评前做好充分准备,先认真阅卷,最好自己做一遍,然后逐份分析学生试卷并做好统计,将学生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和失分率较高的题目记下来,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记下来,以备课堂讲解、纠错和提高,这也是自己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应当将学生较典型的、优秀的、表述独到的见解,包括学生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课堂上“学”给学生,激励学生。教师成竹在胸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试卷讲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评应及时
对考试,学生都有一种急于想知道自己考试结果的迫切心理,所以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动机做到开始后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学生在开始时对所考查的内容都认真进行了思考,对于每一道题,不论得分与否都有一定的思维成果,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引领学生再现测试过程中的思路。特别是对那些有知识漏缺或思维受到阻碍或思路出现偏差的题目,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印象。如有些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好比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明明对文章有所领悟,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述,或者理解有偏差,以至失分严重,评卷时,教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自己的症结所在。同样,写作也是如此,尽管现在基本不存在跑题现象,但材料偏离主题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也有的学生结构不完整或不紧凑,没有注意上下文的衔接过渡,主题不够突出或不深刻等,若教师能选取几篇典型文章,师生共同分析,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的。当然,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评应有激励作用
测试不仅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他们的智能、情感等的一种检测。试卷发下来以后,有些学生的情绪会受到分数的影响,分数高了就满脸兴奋,分数低了则垂头丧气。因此,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分数,把学生关注的焦点从分数转移到对学生态度、习惯、意志品质的思考,对解题错因的深入分析,经验教训的总结上来,这样才能真正使测试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次考试后都有成功感,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不断进步,绝对不能让考试吞噬了学生。本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评讲课一开始就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同学提出表扬。评讲时,对他们答案中的优点大加推崇以激励他们再接再厉,试卷评讲结束将优秀答案张贴在“学习园地”中以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要能挖掘出他们试卷中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让他们也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斗志,切忌训斥、挖苦、侮辱学生。
四、讲评应有针对性
试卷讲评绝不能逐题讲解,面面俱到,因为这样既浪费了学生有限的时间,也容易使对知识掌握好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收效甚微。讲评前,教师对试卷已经做了分析统计,要做到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评讲试题:一是选择得分率低的试题,二是选择学生在卷面上有独到见解的题目,对于系统性强的题目,教师要按知识类型讲评。如病句问题、修辞问题、提取句子主干等问题,阅读理解里的主观题等。同时,在讲评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归类整理提供模拟训练。如一次考试中有一个病句: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分残缺的病句,应该为“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我在告诉学生“通过……使……”这是典型的病句后,还举出类似成分残缺赘余的病句,如:1.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2.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例句告诉学生,句子有病是语法上的问题,有时完全可以借助你对语义的理解修改。如:“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只要将“了”改为“为”即可。经过我的点拨,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1.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决心,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2.其实这是过虑。
五、讲评应以学生为主体,并注意拓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出发点,都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思维难免有局限性,所以有些题目虽然得了满分,但对思维训练的力度还不够。因而评讲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某些典型题目做多角度分析,拓宽他们的思路,让他们通过思考讨论进行自主探究,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如一次试卷中考到《狐假虎威》的故事的寓意,大部分同学写到:讽刺那些仰仗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的人。很显然,这是从狐狸的角度讲的,我启发学生如果从老虎或百兽的角度来说应是怎样的呢?大家纷纷讨论发言:遇事要分析,不应被假象所迷惑,而要看本质。(从老虎角度)群兽不辨是非(从百兽角度)同样的,阅读理解中的部分主观题,答案也不唯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也正是这类题目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
六、评讲应有延展性
讲评课所设计的题目都是学生做过的。有些学生会感到腻烦,这就要求评卷教师从试卷中的内容为引子适当延伸。比如:一张试卷上出现的病句涉及一两种类型,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1.词义交叉;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误用滥用介词;5.语序不当;6.成分多余;7.句式杂糅;8.前后矛盾,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再如考《醉翁亭记》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可以延伸到与欧阳修同时代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宏伟抱负。这样,经过适当的拓展延伸,学生就不会因为“只是吃剩饭”而索然无味了。
七、讲评后的矫正补偿
试卷讲评是一种补偿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中一流的问题可以在讲评中及时得到纠正和弥补,这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将正确答案用红笔写在答卷上,还应记住试卷中出现的所有知识点,等到这一切完成后将试卷收齐仔细检查,妥善保管,这样不仅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优质的订正试卷,还能保证学生试卷不会丢失,等到复习时再发给学生,让他们温故知新。
篇5
一、明晰比赛模式,确定拍摄原则
我省近三年中考语文呈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的特点,考虑到中考命题本身的连贯性及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今年中考试题的内容和结构将会延续现有模式和风格。考生备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夯实基础,针对训练。识记考纲中规定的记忆性内容,适当训练,温习巩固;(2)把握规律,掌握技巧。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和应试策略,总结和掌握规范的答题格式,适应考场作文要求;(3)模拟考试,及时总结。复习的最后阶段,依照中考时间,模拟测试,总结得失。
二、基础秀场:拆分保养玩爱机,熟练摄影基本功
1.名句名篇默写
律诗、乐府诗、中长调等重点掌握名句;绝句、小令能默写全文。出现默写错误,及时圈注订正,强化记忆,理解诗词大意,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和诗词格律知识,避免理解偏差和知识盲点带来的默写错误。例如,明白律诗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对仗,便可由下句中“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才”字推断“乱花溅欲迷人眼”中“溅”应写为“渐”。对于一些易混字词,亦可采取更为灵活的记忆策略,例如,用短语“生身父母”辨析“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生”“身”二字的次序。建议适当倒背诗歌,同学间相互倒序提问,以应对出示下句、补写上句类型的试题。另外,古诗文要时时温习,避免遗忘。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序的调整、句式的变化、句子的仿写
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按照词性、短语、单句、复句、语病的顺序参阅课本附表附录中的语法知识,裁剪装订,方便随时查看。了解常见的语病类型,加强针对性训练,形成良性条件反射,如看到“通过……”“在……下“由于……”等句式,立即联想到“介词滥用成分残缺”这一类型病句;互改习作,提高病句辨识和修改能力。对待句子的仿写类题目,要明确仿写要求(句式统一、修辞统一、意境统一、中心统一),结合参考书和网上资源积累一定的优美例句,还要有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能由高山自然联想到大海、沙漠、草原、湖泊,由音乐立即联想到电影、舞蹈、雕塑、绘画、书法等。
3.综合性实践活动与专题探究、口语交际
了解社会持续热点话题及主流态度,对低碳环保、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网络发展、慈善事业等话题有一定的认知;分别积累一定数目的宣传语,平时加强训练。明确口语交际中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等基本要求,课余可适当参阅《演讲与口才》等杂志。撰写开幕词、串台词、结束语等题型经常出现,可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熟悉整体风格和用语要求。另外,应用文写作在中考命题中渐受青睐,考生首先掌握书信格式,然后比较识记请假条、通知、申请、请柬、倡议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4.名著阅读
此类题目考查内容越来越细,要求熟悉名著情节,把握名著写作特点。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常规任务外,还要了解细节性内容,建议未读过八部名著的学生通过缩写版、练习试题、影视剧作等途径了解名著的重要情节。如,针对《水浒传》,考生可观看新版电视剧涉及主要人物的重要剧情。
三、阅读胜地:语文知识做胶卷,答题格式谋构图
除了阅读视野和思维水平外,应试阅读还依赖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答题技巧。
1.要明确考点,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和常见的写作手法
以议论文为例,必须掌握论点论据的概念、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的论证思路和议论文的整体语言特点。针对提取概括论点类题型,考生应知道论点出现的通常位置(标题、开头),还要意识到论点是作者针对某一问题(论题)的明确观点和主张,是一完整判断句。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涉及小说和散文。小说阅读主要围绕三要素设置题型。如,情节的梳理概括(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可借鉴记叙文概括事件的方法),人物形象概括(结合环境和人物描写、其他侧面信息,多角度立体式概括,忌刻板单一化),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等)。此外,还需掌握表达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方式、各种人称、伏笔、呼应、衬托、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建议将这些知识归类整理,构建语文知识树。
2.能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掌握规范的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类试题的答案通常隐藏散落于原文中,应培养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答题格式和语言要规范、完整、明确,避免遗漏得分点。如,回答某一段议论的作用时,应首先明确论证方法,指出具体论据和所论证的观点,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又如,语言赏析与评价类题目,通常题目会提示赏析角度,一般从修辞、描法、句式特点、动词、形容词等角度入手。答题时必须先指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例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从往年考题来看,文言文字词解释考察范围并不限于页下注释,必须对此有所准备。
四、文苑采风:美词佳句润画面,分镜浓情感评委
1.积累素材,活学活用
首先,利用他山之石,就地取材,课本附录中的名言名句、现代文优美语段、经典古诗词等均可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另外《飞鸟集》《繁星》《春水》等诗集当中的名篇、《隐形的翅膀》《蜗牛》《怒放的生命》等青春励志歌曲、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等均可成为作文的新鲜调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关注更多的历史和当代文化名人,不能一创作便邀请司马迁、李时珍、爱迪生加盟,像凡・高、梭罗、王国维、海子、周国平、史铁生等名人也应常来光顾。
2.阅读美文,渐成文风
闲暇时可阅读美文,研读中考佳作,选择与自己文风贴近的文章模仿创作,强化训练某一体裁的作文。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意丰文美,早读课上不妨细读品味,濡染气韵,培养文风。
3.品味生活,收藏感动
在备考的这段日子,留心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细节点滴,将生活当中的每一件新鲜事,每一次心灵触动留诸记忆,化成文字。
4.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篇6
2014年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在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其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视程度,与历年持平。在“语言积累与运用”板块.绝大多数省市设置了常见的辨认字形、读准字音、规范书写、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修改病句、句子排序等试题。
(一)语音题
语音题,最常见的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汉字的读音。另外,方言读音对普通话读音的影响等是考查的重点。
例 (2014年重庆A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ue)
阔绰(chuo)
叱咤风云(cha)
B.慨叹(kai)
澎湃(bai)
销声匿迹(ni)
C.饶恕(shu)
狡黠(jie)
迥乎不同(jiong)
D.静穆(mu)
梦寐(mei)
味同嚼蜡( jiao)
解析:因受声旁影响而错读,如“倔”“绰”;形近字错读,如“迥”与“迥”;多义多音字,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如“嚼”有三种读音,“jue”“jiao”“jiao”;形异音同字,字的形体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常常被放在一起考查。本题,A项,“倔”应读“jue”,“咤”应读“zha”;B项,“湃”应读“pai”;C项,“黠”应读“XIa”。
参考答案:D
常见失误:形声字的误读,如“阔绰”的“绰”读“chuo”不读“zhuo”,“澎湃”的“湃”读“pai”不读“bai”,“缕”读lu不读“lou”,“咯血”的“咯”读“ka”不读“ke”,等等。多音多义字的误读,如“味同嚼蜡”中的“嚼”读“jiao”不读“jue”或“jiao”。
应对方略:从培养习惯人手,平时要养成查工具书、勤读、勤记、勤写、勤纠错的习惯。正确分辨字音,要特别注意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拼写规则和书写规则等。汉语的音、形、义是相连的,要充分利用汉字字音部首的表音、表意功能,建立字音与字义的联系,把握字的结构,逐步形成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
(二)字形题
例 (2014年江苏苏州卷)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人表中,然后改正。
当你打开一本本不同的书藉,就如同进入一座座不同的城堡,远离世间的宣哗与躁动。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箭。书中的人物任你调遣,书中的声音任你顷听,书中的思想任你评判。
解析:将“藉”“宣”“箭”“顷”等四个别字放在~个语段中,要求学生通过辨别查找出来并改正,主要考查学生对形似字、同音字的辨识能力。古时书籍形式为“竹简”,所以“籍”从“竹”字头;“宣哗”应为“喧哗”,跟“口”有关;“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枪”与“剑”相对应;“顷听”应为“倾听”,指俯下身子仔细听。
常见失误:容易增加或减少笔画,如感染的“染”,纸张的“纸”,有人总爱多写一个点,沟壑的“壑”,有人总爱少写“谷”字上的一短横;形近而误写,如把“书籍”的“籍”写成“藉”;偏旁部首相似而误写,如把“鬼鬼祟祟”的“祟”写成“崇”;音同而误写,如把“唇枪舌剑”的“剑”误写为“箭”。答题时,一定不能马虎,要认准再下笔。
应对方略:平时要做到重视积累,一是积累语文教材课文注释中加注音的汉字,二是积累平时训练的试卷中加注音的汉字,三是积累平时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特别是多音字。常用字中易读错的字,要强化记忆,准确地读出字音,最好能形、音、义兼顾。选择难易适中的专项练习题训练,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在训练中提高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
(三)书写题
例 (2014年湖北黄冈卷)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解析:本题要求把汉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旨来引导我们养成规规矩矩写字的习惯。有的是根据全卷的书写情况给一定得分,多数是要求抄写指定的词语或名句等语言材料,考查的是书写的基本功。
常见失误: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字迹潦草等。
应对方略:平时要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一不要写错字,并要注意字的工整、美观、大方;二尽量用楷体,写得规规矩矩、工工整整。
(四)词语题
例 (2014年山东潍坊卷)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条目_______字、词、短语等,共69 000余条。
②对于学生应不应该参加社会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分歧很大,让人_______。
③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________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
A.包括 莫衷一是 只有
B.囊括 无所适从 只有
C.包括 无所适从 只要
D.囊括 莫衷一是 只要
解析:词语题的考查点主要有常用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词语,辨析常见同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与用法,掌握和理解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本题考查的就是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词语。常见的题型有词语释义题,结合语境解释词语;选择判定题,选择判定解释词语正确的项;选词填空题,在横线上或空缺处填出正确的词语;修改词语题,修改使用不当的词语等。就本题来讲,包括,包含;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或按哪个办法做才好;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只要,表充分条件;只有,表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C
常见失误:词语积累贫乏,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地辨析、运用词语,对同义词的区别比较模糊。理解成语方面的失误多为把握不准感彩,不了解出处,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准,望文生义,范围程度、轻重与语境不合。
应对方略:积累常用的词语,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正确、用得自如;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根据语境辨析同义词,给词语找出反义词;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分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掌握并正确使用常用的关联词语等。成语的积累,要把握准成语的内涵,切忌张冠李戴,要注意成语在长期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指向,如特定的适用对象、范围、感彩等。
(五)句子题
例 (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4年中考期间,呼和浩特市政府将严格整治辖区内的噪音污染,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B.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各异。教师、医生、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C.当“钢琴王子”李云迪和“歌坛巨星”王力宏来到呼和浩特时,受到首府歌迷的热烈欢迎。
D.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的睡眠健康水平。
解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子成分多余,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句式杂糅,重复哕唆,用词不当,否定不当等。除选择题外,最常见的还有要求直接修改或辨别对错题等。此题,B项语序有误,将“教师”与“医生”调换位置,或将“救死扶伤”与“教书育人”调换位置;C项缺少主语.去掉“当……时”;D项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参考答案:A
常见失误:不能正确辨识病因,无从下手修改;能看出语病,但不知从何改起;常见的病因不清楚,不知道句子缺少哪个部分;不知道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不会修改用得不当的词语等。
应对方略:把握住常见的病因,了解句子缺少哪个部分,了解句子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找出句子哪个词语使用不当、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等。找到真正病因后,按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修改。
二、重文化素养积淀
重文化素质积淀的试题主要有名句填空题(如有积极意义的警句的填写,历来传诵的脍炙人口的句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优秀古文语句默写),常用的修辞格判断题,文学名著阅读题等。
(一)默写题
例 (2014年云南卷)根据提示默写。
(1)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李煜《相见欢》)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面对沙尘暴肆虐,雾霾遮天……人们对蓝天碧水倍加期盼,请你借用两句连贯的古诗词,来表达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
解析:默写题的考查点有古诗词中优美的句子,文言文中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名家名篇中的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题型:①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②理解型。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③开放型。只是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④运用型。要求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1)会当凌绝顶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到乡翻似烂柯人(4)海日生残夜(5)苔痕上阶绿 草色人帘青 (6)示例一: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示例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示例三: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常见失误:对诗文名句不能熟记;对诗文的蕴含把握、理解得不准,不能灵活运用;默写中有错字、别字出现。
应对方略:强化诗文名句佳句的记诵,重视平时积累。对名句中的关键字要正确规范地书写;把意蕴深刻、富含哲理、令人深思、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归类集合,强化记忆。
(二)修辞题
例 (2014年山东潍坊卷)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性,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与运用常见修辞格,分析使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巾考修辞的考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其运用。常见的题型:造句题,运用指定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填补题,运用指定修辞手法填写上句或下句,常见的是填写对联;选择题,选出同例句修辞手法一致或不一致的选项等。解题时,要审清题干的不同要求,充分运用想象与联想,针对性地回答。B项,“圆规”是借代而非比喻。
参考答案:B
常见失误:对比喻句辨识不清,认为有“像”字的都是比喻句或没有“像”字的都不是比喻句;相近修辞格相互混淆,如比喻与比拟区分不清,借代与借喻区分不清,反问与设问区分不清;不能结合语境说明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等。
应对方略:把握住比喻、拟人、借代、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格的特征,并通过例句进行辨识。结合例句分析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三)名著题
例 (2014年福建福州卷)把下面A、B、C、处略去的人物姓名或绰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齐天大圣,混世___A____,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选自《西游记》)
②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___B___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选自《简・爱》)
③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C”。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讲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选自《童年》)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解析: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中外名著中的人物。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点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基本题型: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推介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或要求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填写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素材,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参考答案:牛魔王(泼牛王) 罗切斯特好事情
篇7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直下,举头望明月几时有,呆若木鸡毛当令箭,杀鸡焉用牛刀小试,锋芒毕露春光,一泻千里共婵娟,very good bye ……
这些句子都是把两句话“合并同类”“杂糅”成的一句话,分开了意思清晰,杂糅到一起则意思含混,拖泥带水,似是而非,让人哭笑不得。高考病句考查中的句式杂糅即是此类。
句式杂糅,是指不同的、本不兼容的句式强行糅杂在一起,从而造成结构混乱的一种语病。这种语病在近几年的病句考查中的“出镜率”很高,仅2011年高考,在15个省市的病句辨析或修改题中,“句式杂糅”的语病竟出现了10次之多!
下面我们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辨析句式杂糅。
例句一: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由两种句式杂糅而成,一种是“以带给×××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种是“让(使)×××感到宾至如归”,这两种句式选用一种即可把意思表达清楚,都用即为句式杂糅。
例句二: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实现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助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2010年四川卷)
这句话分析的是“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实现”的原因,但在陈述原因的时候由于没有承着上文说下去,而是另选用了“是……的结果”和“是……的成绩”的句式,以致前后脱节,结构混乱。可以把文中的“的结果”和“所取得的成绩”删去,以使意思连贯,文气贯通。
例句三: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2009年浙江卷)
如果对句中的画线部分提取主干,会得到“事迹感动网友留言”,显然,可以是“事迹感动网友”,也可以是“网友留言”,二者杂糅则混成一团。
句式杂糅的语病可以根据杂糅的方式不同分成三种情况。
一、句式叠加。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述方式表达,例如可以说“在……的救护下,×××转危为安”,也可以说“经……的救护,×××转危为安”,但如果将这两种句式强行压缩拼接成“经……的救护下,×××转危为安”,就造成了句式杂糅。
例句四: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2011年广东卷)
“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即叠加了两种句式,一是“‘中国大运河’包括……”,一是“‘中国大运河’由……所组成”。修改的方法就是把这种“胡搅蛮缠”的“压缩”按照各自的句式特点拆开来,留下一个即可。
二、因果脱节。这类病句在分析原因时拖泥带水,节外生枝,以致结果与原因的表述前后脱节,从而造成结构混乱。
例句五: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2011年北京卷)
如果分析“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用“主要原因是……”就行了,如果在陈述完原因后强行加上一个“造成的”,本想把事情说得更清楚,结果却含混不清,造成了结构混乱。可以改成“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也可以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另外,有些句子在进行条件分析时,条件和结果用“靠的是……”或“取决于……”的句式连接,如果在该句式的后面再加上“……造成的”或“取得的”,也会造成句式杂糅。
例句六: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2011年江苏卷)
这句话删去“取得的”或“的是”则消除了句式杂糅,文句得以通畅舒展。
三、抢夺宾语。此类句式杂糅的病句,常常在表述完一层意思之后,“狗尾续貂”式地衍生出第二层意思,这两层意思共用一个句子成分,即第二句话的主语和第一句话的宾语相同,两句话因为“抢夺”一个句子成分,以致意思叠加,表达含混。本文开头那些“流行语”,即是此类。
例句七:听说博士村官潘晓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2008年全国卷Ⅱ)
“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其实是“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与“很多村民来听课”两句话,后一句话抢夺第一句话的宾语“很多村民”,从而造成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来听课的村民”,这样既意思完整,又语气贯通。
辨析句式杂糅可以从下列三方面着手。
1.是否有句式杂糅的语言标志。如果句子中有诸如“……的原因是……造成的”“据……显示”“包括……所组成的”等标志,则可以初步判定句式杂糅。
2.一种句式是否从一而终。一层意思,如果没有顺着一种句式说下去,而是在结尾用另外的句式来承接,这句话就是句式杂糅。
3.提取句子主干。如果句子复杂,不能靠语感判断,则可以压缩句子主干,通过判断主干的结构,判断是不是因果脱节,是不是抢夺宾语。
【实战演练】
1.下列四个病句中,属于句式杂糅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盈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B.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书写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
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2.下列四个病句中,不属于句式杂糅语病的一项是( )
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好的课堂应当使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分享从释疑到质疑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快乐,在课堂中实现知识与精神的同构同生。
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D.德国医学专家说,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社会迫切需要让病人接受因人施治、副作用小的疗法对于年老并长期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重要。
3.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说的为准。
B.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旷工家属的慰问。
【参考答案】
1.C 项,“这要看……”与“是由……所决定的”句式杂糅。A.逻辑错误,一面对两面;B.成分残缺,应在“书写了”后加上介词“对”; D.搭配不当,“创造”不能与“服务”搭配。
篇8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复习 过程 技巧
高考综合复习,是目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必备过程。小到字音、词的辨析,大到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都被教师在课堂详尽展示,甚至还补充大量课外练习。对于数理化等科目,补充练习是必需的,但对于相对独立的文科,尤其是语文,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凭“死”做题,就会出现战线长、内容繁、靠运气的出力不讨好的“厌战”现象。教师心力交瘁,学生疲倦应付。经过多年高三复习课讲析,本人总结出一套自以为简易轻便、灵活机动、好记实用的语文复习方法,宗旨是“立足准,内容实,方法活”,能让学生真正围绕试题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增分迅速。避免语文复习课的随意性,注重以点带面;突破析题的孤立性,注重迁移性,尤其注重答题的规范性。经过临场检验,的确能在高考语文单科中取得优异成绩,真正让学生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极大程度培养了当前学生欠缺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拓展思维能力。
首先,我打破惯用的高考语文复习套路,即按现成的复习教案专题版块,慢条斯理,依次延伸,面面俱到的复习方法。而是根据人教版高考试卷考题顺序,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机动调整复习的重难点,好处是不至于让学生在一个专题中要么“消化不良”,要么“营养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思维疲劳。
其次是专题复习时,先实践,找误区,再理论,找方法,再归纳,再验证,丝丝入扣,层层把关,破解疑难。
第三,作文辅导训练时,把语言文字(仿句、续写、压缩、拓展)与之结合,先阅读经典语段,做好仿句续写练习,再由句到段到文,依次向外延伸,最后扩充成作文,突出表达形式的多样、新颖,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不知不觉中形成练笔习惯;接下来再通过文本阅读分析,找出立意点和材料的分析点,既掌握了文本知识,有利用文本达到为我所用、为我所写的目的。一举两得,既体现文本价值,又弥补学生阅读量不够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也减轻学生的负担,此方法实用效果最佳。
具体复习技巧如下:
第一轮复习,狠抓基础,强化概念,不留盲点,熟记要点。所需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这是整个复习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此环节有序扎实,二轮、三轮明显轻松应对。学生是否接受你及对你复习的知识点兴趣多少,全靠这一关。以目前人教版高考试卷为例,我进行如下技巧的梳理和展示。
1.现代文阅读
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的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
1.1 题型: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2 技法:
(1)对于文本概念,看内涵和外延。看内涵即题干是否在文本定义域内;看外延指题干与文本对象是否有关。其中状语、定语等修饰限制语很重要,具有很强的参照性。
(2)理解句子含义,主要抓概念的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目的、价值、意义、缘由成因等因素,看题干与文本对以上问题是或然还是必然,是整体还是局部,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已然还是未然,题干中修饰限制、补充语错误几率最大。
(3)分析态度、观点题,一般找每段(层)的中心句或结句,尤其是首段和末尾段要重点阅读,概括其中心内容或层次意义,与题干相比对找出正误。
2.古代诗文阅读
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此类题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部分古代诗词简析。
2.1 文言文阅读: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阅读耗时多,生僻点多。近几年高考文言阅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更增添学生的阅读量,老师复习时困惑点也最多。常规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先疏通全文,再讲习题,此过程基本占课时三分之二,留给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的时间几乎没有,答案仍然控制在教师的翻译过程中,面对考题,没了老师的梳理,学生就会束手无措。
2.2 快捷技法:
(1)文言实词辨别题,带入法。一靠平时积累的常用实词(人教版考试大纲有明确提示),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余强行记忆;二靠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最好与现代汉语组词,弄清基本义;三靠记忆中常用实词意和新组词义带入原文,与上下文链接疏通,进行验证,最终可得出准确答案。但必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
(2)传主形象题,排除法。先在题干中找出最能体现传主形象的一项,即可排除1-2项与题干不完全符合项,再将余项进行比较找出异类,此时准确项已基本胜出。
(3)判断内容要点题,三看法。一看时间是否符;二看人物是否同;三看结果是否对。
(4)文言翻译,点面结合法。先找采分点(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再结合上下文梳理,切忌断章取义。
运用以上技巧,极大程度节约学生读题时间,同时,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此方法在熟记概念的前提下,短时间就可改变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态度,而且富有挑战性,期间可采用网络游戏过关斩将的语言激励学生快速浏览的兴趣,学生很有成就感。
古诗词鉴赏:
此考点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的难点。一方面是学生受教师主导地位影响太深,缺少自我阅读意识和发散思维拓展过程;另一方面,缺少技巧,答题只停留在题干表层,所获分值很低。其实,教师在复习时,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面为立体,既可减轻学生阅读负担,又使他们在主线引领下,答题思路清晰,语言精确,内容完整。
技法:一看内容;二看形式。
(1)内容题:六字法。意象,意境,情感。诗词出现怎样意象就会有怎样意境,就会表达怎样情感。此法了解诗歌常用意象很关键;如:本诗(句),选取( )为意象,营造了( )氛围,表达了(描绘了)( )的情感(画面)。
(2)形式题:三步法。表达方式是前奏,表现手法是骨架,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是针线。以上概念人教版复习考纲都有介绍,就不细说了。
当然要完成以上技巧,还有重要的一环:诗词翻译。基本上每道大题都要经历此关。它与一般文言翻译不同,最好是四字短语、散文诗化般的艺术手法再现画面,翻译完后,还要分析其作用,如此句用比喻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表达了( )。常用修辞的作用一定提前告知学生,并要求记忆。另外,还有一种题型,即炼字型,此题最好先简析本字,再把本字带入句中疏通后,再总结内容和形式上的作用。
此法笔者尝试多年,效果非常显著,得分率很高。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各抒己见,各答一面,最后按试题要求筛选汇总。
3.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此类题是“死题”,可贯穿平时早读及语文活动中,必须采用书面默写方式。一轮熟悉全文,二轮反复默写,强化准确记忆,三轮突出重点篇目,并顾及格言、课外名句。教师可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因才施教。
4.文本选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
(1)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技法:
(1)会用小说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2)探究小说要素的作用。
一类题是阅读文本的初步阶段,命题形式以多项选择为主,指导学生重点核对题干中小说要素运用是否准确。
二类题是阅读的探究和拓展,首先文本是关键。文本中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与题干的关系,最好举例分别作答;其次文本主题与现实的关系,或启示或艺术手法的感染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
(1)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2)评价文本传主及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技法:一看题干和文本材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二看题干与文本材料人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类题会背离文本真实刻意拔高人物或片面理解主题,一定注意文本中人、事的矛盾交叉点。
二类题需要答题语言的准确和精炼,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提炼文本重要信息点,分类整理作答。
人物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海外归国类:爱国爱家爱人民,回报感恩,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勇气。
民国时期民主人士类:博学多才,恃才放旷,敢于直言,率真务实,一心专研学术,争取民主独立自由科学,敢作敢为。
科学工作者类:敬业爱岗,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突破创新,执着追求,谦虚平和,扶持培养年轻人,淡泊名利。
优秀榜样楷模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民为本,报效祖国,默默无闻,理想远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优秀企业家类:团队精神,身先士卒,智勇双全,把握商机,注重细节,团结合作,立志慈善公益,诚信宽容,回报社会。
学会利用文本举例,联系现实,注意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顺序,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5.表达运用
近三年考纲要求:①正确使用词语(熟语);②辨析修改病句;③语序调整;④扩展、压缩语段;⑤仿句、续写,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技法:
5.1 词语题:先大致了解四组词的基本义(陌生词汇放到最后考虑),一看是否合语境,二看是否合情景,最后定夺陌生词。
5.2 辨析修改病句题:除常见六种病句类型外,可参照以下快捷方式寻找易错点:一看并列短语;二看常用固定短语搭配;三看介词结构打头句;四看能否两面;五看关联词。最关键是先确定主谓宾,化繁为简,最后看修饰限制语。
5.3 语序调整题:逆向推理法:先看所给四组答案,再把每组第一个序号带入原文验证,由此推断出第一句。接下来看序号头紧随的第二句,再看序号尾,注意标点是提示。
5.4 扩展语段:找到中心句或表达中心意的支撑句,合并同类项,构成表意完整的长单句;压缩语段:剔除中心句,将剩余句因式分解,让修饰限制语与中心句的对象搭配构成独立的主谓句。
新闻类:
一句话新闻:时间,地点,对象,简单经过,结果。
新闻标题:时间,事件,结果。(注意:新颖,准确,简洁)。
找关键词:概括段或层次意义,划出主谓宾,合并同类项,重组主谓句,其中 人、 事、结果就是关键词。
5.5 仿句、续写题:用修辞,有文采,想象、联想是关键;合语境,合情景,内容形式都必备。
6.写作
考纲要求:①主题深刻;②内容丰富;③表达有文采;④形式有创新。
此部分是高考重中之重,因篇幅有限,将另辟专题探究。只根据本人能力及经验略作提示,仅供参考:
6.1 追热点,当然是本届高考的前一年即第一学年社会热点话题。
6.2 看社会,社会缺失或弘扬的就是我们关注思考的。
6.3 问心灵。作文是考生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对于思想价值观更是成长中思想辨别能力要完善的部分。近几年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悟,是考试的着力点。责任心,仁爱心,感恩心,宽容心,诚实守信心,淡泊宁静心,总之道德良心至上都是社会主流话题。
篇9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在句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7分)
我们chén jìn( )在书海里,shǔn xī( )着知识的gān lín( ),感受着
人类文化的bó dā jīng shēn()。
2、组词。(8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草原》一文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流"这三个词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绿",其中描写绿的广漠的词语是__________,描写绿的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描写绿的生命的词语是__________。
(2)"渔夫决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这一"决定"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3)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分)
(1)优深秀丽的巫峡,常常朝云幕雨,变幻莫测。
(2)明明是我们班功课学习成绩秀的学生。
二、记忆与积累。(6分)
1、"峰火连三月,__________。"这两句出自古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加之罪,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伞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
"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近义词:坚决-()反义词:快活-()
3、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4、用"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②"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列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12分)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3分)
(1)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2)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任选一题)(30分)
1、我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如学习方法、迷失的自己、规律……再作文。不少于400字。
2、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
3、答案:(1)千山一碧 翠流 万古长青 (2)心地善良 (3)略
4、答案:(1)幽 暮(2)去掉"功课"
二、
答案:
1、家书抵万金 《春望》 杜甫
2、恨别鸟惊心
3、老大徒伤悲
4、何患无辞
三、
(一)
1、答案: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2、答案:坚定 伤心
3、答案: :",?。",",!
4、答案: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此时的心情很迫切。
5、答案:妈妈熬夜织布,准备给孩子买伞。
6、答案:这把伞渗透着妈妈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7、答案:"我"当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妈妈是为了给"我"买伞才这样的,但从妈妈的带笑的脸上,使"我"感到妈妈对"我"的关心和安慰。
(二)
1、答案:母亲病重,护士在换床单时,我发现妈妈竟然那样轻。在愧疚时,产生再抱抱母亲的愿望。母亲因我的举动而流泪。
2、答案:
(1)要点: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母亲这么轻,为自己的粗心难过。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家庭那么重的担子,为自己的不懂事难过。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心里难过。
(2)要点:这些事情不用提了,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心胸博大、任劳任怨。
3、答案:提示:只要根据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4、答案:
篇10
引用一则实例:在教学小学语文《萤火虫》这篇课文时,教师问了一个问题“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怎么了?”学生沉默了一阵,一学生回答:“它就死了。”教师叫另一学生回答,学生犹疑了一会说:“没怎么,老师,那只是一种生理现象。”教师表情凝固,但很快缓和,进一步引导:“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究竟就会怎么了?”教室很安静,教师启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书。”有学生开始翻书,一学生起来,但仅重复了老师前面的话。教师继续引导“快了,继续看书”。其他学生都开始仔细看课文,这时一学生回答:“照亮了人间,”教师笑了。期末考结束,卷面上全班学生都在横线上工整地填上“照亮了人间”与标准答案一字不差,成绩显然不错。然而我们却为这些学生失去自己的观点而感到悲哀。他们可能没认为萤火虫是在燃烧自己来照亮人间,而有可能想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四处游玩,结果也给别人照亮了路,也有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会想萤火虫老了,这是它的生命之光要熄灭了,可在课堂上老师把孩子们关于萤火虫发亮的多种独特性及具体的感知性都给掐断了,教师希望他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最终导致了学生不愿说,甚至不会说。只留下一个很难理解的模糊概念,和学习这篇课文的挫败感以及理解困难的恐惧感,……渐渐地,语文课对这些孩子来说就变得枯燥、难懂。老师的提问意味着折磨,哪里还谈的上什么美的享受,因为语文课反映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从来就没在他们面前展开过;语言的智慧,巧妙和趣味,他们从来都没领略过。美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与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改进语文教学就必须从恢复语文教育的审美享受功能着手,改变教授语文时的基本观念和立场。
一、认清教育、尊重人格,用爱去教语文
美是人类特有的感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学生被沦落为了知识接受器,甚至人格受到了摧残。语文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堆分数,不是为自己赢得一张钞票,而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摒弃那种以考试得高分为唯一追求,课文学习弄成公式化的、整齐划一的理解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违背文学自身规律,也违背孩子感知世界的天性。仍以教学小学课文《萤火虫》为例,夏天晚上很多萤火虫忙忙碌碌的飞来飞去,可过了一段时间有些萤火虫的就会黯淡下去,很快他们就死亡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想想萤火虫的一生是不是太短了,它们在这短短的一生里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什么印象?这些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使夏日的夜晚有了流动的团团荧光,好像一个个飘动的小火把,把黑夜照亮了。他们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和回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生命,珍爱世界,热爱生活;进而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价值,给予与奉献这些主题。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为萤火虫的生命很快就逝去而惋惜,从而培养了孩子的情商、净化情感。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敞开无私的胸怀,带着温暖的爱心走进语文、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与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体验,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提问、讨论、辩论,改变那种“书唯上、师唯上”的做法,既要尊重文本,也要尊重个性的发展,使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还原本性,自觉自主的去感受语文的美。
二、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用真去教语文
任何科学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语文源于生活,美则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普利什文说过:“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不成熟和生活经验的不丰富所限,他们学习语文常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就不能老是只用嘴去干巴巴的解释,说一大堆抽象的规则、理论,而是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感受社会。要因地制宜,根据条件来组织学生接触真实的生活情景;条件有所限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设情境,比如学习叙事文时可组织学生把它改编为简短的生活剧,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就进行实地观察或观摩标本。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又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刻透彻的理解课文。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回归于生活。通过眼看、耳听、鼻闻、手触、感悟生活。利用教学情境揭开语文的面纱,使语文变的真实亲切,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唤起其情感,引起共鸣,挖掘出语文内在的自然美、社会美、精神美、艺术美。
三、形式多样、锦绣添花,用趣去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