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
时间:2023-03-22 14:1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127-01
在传统的观念中,许多人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科学,它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借鉴新的教学理论,改变教学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熟练运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来诱导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只有小学语文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
二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学习
若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大家加强自身的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收集与整理,认为以下几个网站不错:小学语文教师之家、新世纪课程网——小学语文、习客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等。这些网站能够为大家提供关于课程标准学习、教学反思、教育理论、实践应用、专栏和推荐书刊,大家在课下可以多浏览和学习上面的内容。教学反思栏目是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出来的文章,它真实地反映了大家所思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实践应用栏目又细分为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点评。
三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堂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老师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一员;由知识仲裁的法官转变为靠智慧和人格赢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就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再是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调控自身的教学情绪,良好的教学情绪会影响到课堂的气氛,能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课程改革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以少胜多”,少是为了多。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是为了讲得更好,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的思维僵化了,主动性没了,只能生吞活剥。所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透过一个典型范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积累知识,而现代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探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由飞翔,主动去吸收知识的精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2002(3)
[2]镕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小学语文教学,2000(6)
[3]纳兰飘雪.花自绽放云自卷——两位小学语文教师的网络情缘[J].教师之友,2004(2)
[4]李文广.小学语文教师“众生相”[J].江苏教育,2005(10)
[5]余柏民、汪亚雄.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8(4)
[6]薛瑞萍.凭着理想、友爱和坚强[J].教师之友,2004(12)
[7]佚名.邯郸市举办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研讨活动[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11)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信心;批评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需要的是被关心、被赏识、被尊重。来自赏识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战胜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一、运用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验,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时修正错误,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二、在批评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进行表扬,在赏识教育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教育,老师在赏识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会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因此也建立起教师的权威,双方都乐意接受。
三、使用心理暗示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行为
小学生都非常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孩子们都会记在心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巧妙的暗示,就像一盏指明灯,引导着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小的暗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使学生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进步和成长。四、将赏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读得都很好,如果我们重视每个句子的语气,就会更好。更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所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在第二次阅读时,就更加完美了。我们在赏识教育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然,赏识教育也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信,使学生感到自尊,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积极向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锐宁,叶芃.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3]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篇3
关键词: 经典诵读 语文教学 丰富内容 提高素养
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应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的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经典科目的阅读尤为重要,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信息。因此,只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调查发现以下教学误区:1.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2.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迷茫状态;3.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把古诗词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4.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以致产生厌恶心理;5.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学习和借鉴。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地深入感受。2.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局限。借网络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切勿浮光掠影。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我在探究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使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从而入境悟情。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通过文本语言得以体现、发展。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调动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在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美文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何选择诵读的文章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可读性、有益性、适应性是选择文章的重点。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所读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学会阅读,学会从中汲取营养。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篇4
关键词:语文学习;社会大环境;学习态度;教师本身
中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传统文化,它融入了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和意识形态。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更科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继承、发扬这一传统文化。眼下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了,文化也将面对全球化。我们中国的文化能在这个趋势中立得住脚是一件关乎民族尊严的大事。我们能不学语文吗?可是现实当中,语文教学的处境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究其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一、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强烈的功利社会环境,对成人世界影响深重的同时,也严重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从而导致他们从小就带着浓重的功利心走进学校,并且以强烈的功利心态追求语文学习的“短平快”,从而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产生了严重的悖谬。语文学科,重在日积月累,重在细水长流,重在潜移默化,重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感情的积淀,绝不可能有“短平快”的效应,而严重的社会功利心态却驱使着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直接要求学生,不,就是直接要求教师“短平快”地提高语文考试成绩。一旦不能满足这种“短平快”的要求,语文教师立马就会遭到极其不公正的否定。长此以往,也逐渐强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短平快”意识,一旦不能“短平快”地见到他们希望的成绩,立刻就会减少时间投入,甚至放弃语文学习。
其次,影视、动漫等快餐文化,在给竞争激烈、来去匆匆的人们带来快捷的视听娱乐和刺激的同时,逐渐冲淡甚至替代了许多人对纸质的文章和原著的零距离的赏读和品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纸质的文本和原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纸质的文本原著阅读越呈递减趋势。
2.学生学习的态度
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十分的淡漠。正如上文所述,语文学科,重在日积月累,重在细水长流,重在潜移默化,重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感情的积淀,绝不可能有“短平快”的效应,而学生却追求的是分数的尽快提高,语文恰好不能尽快提高成绩。
3.教师本身的引导
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熟读成诵学习习惯的培养,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贤圣人思想、道德的感召以及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浸润,尤其是他们趁着记忆力旺盛,在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而目前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创新能力的要求,加大了学生思维训练的量与质,这常常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语文课堂上失去了琅琅书声,充斥着烦琐的理性分析,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一手硬一手软。结果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有素,而形象思维则日渐萎缩,学生失去了一份在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引发联想和想象的乐趣。这必将损害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其创新思维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导致其语文知识结构的失衡。
二、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策略
要想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我想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部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2.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课堂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他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努力克服自身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保持最佳情绪状态,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现正处于“瓶颈”之处,如果没有全社会各方面的有效配合,如果没有宏观运作体制的实质性改革,单靠语文教师个人修修补补的改良,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什么根本的改观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尽量支撑着,让语文学习质量下滑的速度放慢一些而已。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并且期待着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能够给语文学科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篇5
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
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形成、发现、价值。
三、细读文本,精读感悟
1.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说奇异之处。
(出示琥珀插图)这就是那块奇异的琥珀,文中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结合插图,做填空练习。这块琥珀是( )的,一个( )一个( )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 ),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 )。
师:你觉得这块琥珀有何奇异之处?
生: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非常罕见。
生:从“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清清楚楚”“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看出这块琥珀保存的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师:那让我们带着惊叹之意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2.理清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
惊叹之余,老师有一个疑问,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段,找出答案。生交流,小结:形成松脂球、形成化石两个阶段。
3.找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师: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自由读1~9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小组讨论。
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天气炎热、松树(松脂)、苍蝇和蜘蛛。
师:文中几处描写太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师:从这3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暖暖地照着、照得火热、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3句话吗?
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大家读3~4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苍蝇的?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小苍蝇当时很快乐。
师:你从哪句话读懂的?
生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生2:我读出了小苍蝇在精心打扮自己。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还是一只爱美的小苍蝇。谁能把自己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句子、指生评价。
师:作者抓住了小苍蝇的什么来写的?
生:动作、外形。
师:是啊,作者通过描写了它的动作和外形,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苍蝇。那蜘蛛又是怎样出场的呢?出示第5段,指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蜘蛛很想吃掉小苍蝇。
生2:蜘蛛的动作很小心,生怕惊飞了小苍蝇。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2:慢慢地、小心地。
师:你能把蜘蛛的小心翼翼读出来吗?
生2:读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3:读句子。
师:蜘蛛一心想吃掉小苍蝇,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第七段,指生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理解。
师:怎样理解“刚好”这个词?
生:正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师:如果早一秒钟会怎样?
生1:松脂只会包住小苍蝇。
师:如果晚一秒钟又会怎样?
生2:可能蜘蛛已经把小苍蝇吃掉了,只有蜘蛛包在松脂里。
师:是啊,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蜘蛛刚要吃掉小苍蝇的一瞬间,一大滴松脂落下来,包住了这两个小东西。如果只有一滴松脂落下来,能形成松脂球吗?
生齐答:不能。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句子。
4.看板串联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5.分析成化石条件。
师:松脂球在各种条件的巧合下形成了,要成为化石还需要什么条件?大家自由读11~12段,找一找答案。
生1: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师:你能把表明时间的句子读出来吗?
生2: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松树林淹没了,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面。
师:你概括得很全面,我们把这些变化称为“地壳运动”。(板书:地壳运动)
6.说形成过程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在各种条件的互相影响下,这块奇异的琥珀终于形成了。你能看着板书简要介绍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吗?
生述说。
出示6幅图片,看图再来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7.说价值
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出示句子(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什么是“推测”?
生1:就是推想、猜测。
生2:根据已知的东西推理不知道的东西。
师:在本文中指根据什么去推测什么?
生:在文中指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去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你读懂了文章。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四、谈收获
学生交流。师总结。
五、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篇6
论文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提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作为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透彻解读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训练和实践,为基础教育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小学教师。
高等院校开设的初等教育专业现已成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各高校开设此专业时间不长,要么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影响,要么照搬高等师范院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均未能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尤其是教学技能课程的缺席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
一、新课程改革促生崭新的小学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展开,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课堂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少了,师生共同讨论的交流多了;唯一固定的问答少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多了;抄写背诵的作业少了,拓展的课外阅读多了;局限在课堂的思考分析少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多了……朗朗书声悦耳动听,课堂活动新颖活泼,师生交流平等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可以游刃有余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教学技能欠缺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却往往受备课教案束缚,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反映而又被组织课堂纪律所困扰。诚然,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促进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然而教学技能的掌握却不能依赖于教学时间的增长。无论职前还是职后,都需要教学技能训练。
二、小学课堂提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求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动作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一定方式经多次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1]原国家教委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中,把教学技能定为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掌握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把具备教师职业技能作为师范生从师任教的基本素质。
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堂导入、提问、讲解、板书、演示和结束等技能。新课程改革促生了崭新的小学课堂教学,相应的也就提高了对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的标准和要求,还要求教师应具有:设计教学问题情境的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2]
三、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初等教育专业针对性培养小学教师,大学学历的小学教师应具有较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修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小学多门课程的教学和开发,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3]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课程主要依托于学科教学法课程,例如,初等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开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程理论和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两大板块。小学课程涉及的知识深度和难度都不大,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新变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顺应师范生的学习需求。
1、课程理念先行,透彻解读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只有透彻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上出新意和特色来。所以,必须把课程理论的学习放在首位,理念先行,从思想上全面认识小学语文课程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录观摩,形象感知真实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但是有限的课时无法安排足够的实践环节,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名师大家的精彩课堂教学也多是由授课教师语言转述达成感知传递的,学生对真实的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整体的感知认识。
在课堂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小学课堂教学实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对真实教学课堂缺乏形象感知的问题。例如,在介绍情境创设时,结合情境的特点选取窦桂梅老师《再见了,亲人》的导入教学片断。窦老师从学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开始,抓住“亲人”这个词语,由“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亲人”到“没有血缘关系,但同根同族的炎黄子孙也是亲人”再到“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宗族关系的人也可能是亲人”,图文声影,多感官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依依惜别的场景犹如就在眼前,成功的创设出亲人惜别的感人情境。通过观摩教学实录,学生不仅对情境创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有了最直接的整体感受,也知道了如何结合课文寻找情境创设的切入点。
3、微格教学训练,有效查找教学缺陷
师范生初登讲台欠缺的往往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对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例如,肢体动作频繁,口头语多,语调平淡,说话绕弯子,提问不明确,应变迟缓等等。如果将这些问题放任到真实的教学课堂上,即使是实习生的身份,也会让师范生产生失败感,挫伤他们从教的信心。
利用微格教学训练既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检验对教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有效查找出每一位师范生身上的教学缺陷,将教学问题留在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对教学技能掌握的优劣关键也是看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何灵活应对和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对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为了营造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上台试讲,其他小组成员扮演小学生,尤其是刻意扮演调皮捣蛋的小学生,有意为难试讲的学生,锻炼其在课堂上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是锻炼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而且也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质量。
4、课程教育见习,实践提高教学技能
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我院教育科学系建立了稳定的教育见习基地,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深入到小学课堂进行教育见习,使学生能尽早接触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教育见习分为综合见习和课程见习两种,第二、三学期为综合见习,主要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小学校教育情况及教改的动向,从中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近一步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心。第四学期开设学科教学法课程后,教育见习由专业课教师组织安排见习内容,主要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布置见习任务,待见习回校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试讲,并将试讲成绩纳入课程结业成绩当中。课程教育见习与教学技能课程相结合,在明确的见习任务指引下,师范生通过观摩教学积极思考问题,再配合以模拟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技能的实践水平。
高等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小学师资力量的主要基地,必须紧密配合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并合理开发相应课程设置,转变陈旧的教学技能课程教学观念及方式、方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小学教师。
【注 释】
[1] 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篇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促使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进而爱上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创设有趣味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言;导入;方法;评价;有趣
【中图分类号】G426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入门的先导。我们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得令学生满意,让学生“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进而爱上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创设有趣味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风趣的语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小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喜欢的不是学识渊博的老师,而是语言幽默风趣的老师。实践也表明,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独特功效。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它像凉爽的轻风,似久旱的甘霖,如动听的音乐,让人倍感惬意。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指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别有生气,架起了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这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风趣是在笑声中的教育,是在喜悦中的启示,善于用幽默的老师,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
二、 有趣的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台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是导入,如果教师在课堂伊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乐意跟着老师走,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就能得以实施,教学工作也就能顺利完成,学生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新知识,我们也就不会看到以上的现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语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本节课效果的好坏。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与课文有关的笑话、故事、歌曲、格言、成语等都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乐于学习。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导入语就很有趣。请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小,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那是高雅!(众笑)
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众大笑)
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不难看出以上案例,教师能从自我介绍入手,由教师的外部形象,与学生不断对话,巧妙地引入课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运用有趣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外而内,引向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为学生后来的情感投入铺设了桥梁。导入课题如行云流水,自然、巧妙、独特。
三、 有趣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表演、游戏、比赛、辩论等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我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就采用了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角色体验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道了调达是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还学到了做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享受,得到快乐,从而学好语文。
另外,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如:我在教《三顾茅庐》一文后,开展了“文中人物评论会”,既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智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如:采用辩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展示才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实,教学中,我们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采用它。
四、评价的有趣
我们常会说到“爱屋及乌”这个词,教学中,也是这样的。如果老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就会信赖喜欢这样的老师,彼此关系亲密和谐。这样,老师上的课,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时,教师不是批评指责,而是运用有趣的的评价语,能起到缓和学生紧张的心理,创设了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和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当学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很大)时,于老师不是说他读得不好,而是幽默风趣地说:“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的。”此时,老师幽默风趣的评价,巧妙地点出了学生朗读此处的方法。这样的评价,学生不失面子且乐于接受,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趣味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注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转变为学生对学习持之以恒的习惯,就能让学生乐在其中,构建了令学生满意的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于永正教学实录荟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作文为大;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伴随小学课改的逐渐进展,作文授课的指引思维,也发生了扭转。但是,在很长时段内应试思维的干扰之下,作文授课所依循的体系,还缺失新颖性。在旧有的作文课内,教师常会传递本源性的作文认知,很多惯常采纳的授课办法,在“作文为大”的现存课堂内,还占有侧重的地位。在这样的状态下,应明晰作文课带有的根本目的,注重对同学的有序指引。要吸纳旧有授课带有的精华,采纳稳固的对策,助推作文课的授课创新。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小学语文所采纳的教科书,可被当成作文指引用到的范例。在平日授课时,要提炼教科书内含的作文类素材,用精细指导的办法,让同学仿写这些精华类的材料;或指引同学改造范例,写下自己的独有感悟。目前,为便利同学领悟课本,教师惯常选取了单调性讲解的路径,而同学只好不停吸纳现成的知识,这就限缩了授课实效。因此,要淡化解析层次内的讲授,预设指引性的摸索话题,让同学亲身去领悟和表述。具体而言,采纳精细及侧重的解析,要注重如下层次:
(一)指引迁移
教师要明晰同学的思路迁移点,有序指引关联的仿写。例如:为让同学明晰描绘秋景所用的办法,在指引时,可解析关联的文段,抓好景物带有的特性,以便供应仿写所用思路。同学要抓好景物带有的主体特性,经由细致的平日观察,描绘出精准的自然界特征。在记录同学所欣赏的优良语段时,应整合记录的流程及运用流程,模仿关联课文,描绘出自己所见的那些景物。
(二)培育情感
同学投入情感的那些事物,较易供应写作用到的材料。例如:教师在解析关于亲情的那些篇目时,可带领同学回忆亲历的情形,在这样的经历以内,提炼仿写所依循的材料。同学在回忆及整合时,就会增添对篇目的领悟力,由于融汇进了感情,同学会寻找到充足的仿写灵感。
(三)延展思路
延展仿写所用的思路,要侧重锻炼发散属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指引同学联想。可预设如下层次内的问题:“如果小女孩生在我们的时代,她的命运能否被扭转?”“如果你遇见这个小女孩,你会怎样对待她?”等等。这样一来,同学就能超出思路框架,拓展现存的作文架构。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小学生带有的素材量,凸显了狭小的弊病。惯常状态下,同学依据领悟到的那些真实事物,能写出生动及具体的文章;而依据课文中剪辑下来的文段,则很难提升自己带有的作文层次。这是因为,同学对自己所历经的那些真切场景,带有深刻印象。因此,有必要经由实践的路径,让同学累积真实层次内的材料。
例如:可利用好地区内的自然环境,带同学去郊游。在春季,教师可指引同学去感悟美好的春景,观看细雨中许多季节性的情形。游玩的同时,让同学写下游玩顺序,记录所捕捉的那些细节性春景,供应平日的写作材料。
再如:教师可激励同学,加入到年级层次内的各类比赛中,如朗诵类和运动类的竞赛。同学会对预设的准备情形、参与时段内的争先情形、赛后受到鼓舞的情形等,留存深刻印象。在遇有竞赛类别的作文题时,就可采纳这样的留存印象,当成素材。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类别的小学授课,应着眼于平日内的发现。同学在平日生活内,会遇有各类别的人事,如同学间的友爱故事、邻里见闻、亲人关爱的故事等。然而,多数同学仍旧没能摸索出作文的可行对策,这是因为,同学常会忽略掉平日内的亲历性感受。因此,要指引同学,留存下生活内含的点滴片段,以便供应写作时的有序指导。同学也要提升自己带有的素材累积意识,随时写下感动自己的那些情形,给自己增添写作储备。
例如:同学在随同父母去购物时,可能遇有自己十分喜爱,但不是必要购买的物品,如玩具等。这时,同学可记下自己带有的感受:为做一个节俭的好同学,就要克制购物欲望,不去增添奢侈的物品。这样一来,在日后遇有类似性的题材时,同学就会寻找到可说的话题。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同学经由阅读,会获取多重的语文认知,也会明晰平日难以发觉到的素材。然而,语文课所能供应的阅读原料,没能与同学延展性的需求相契合;因此,要找寻课外属性的写作原料,来拓展同学带有的储备。教师可经由摸索,列出可读性优良的那些课外篇目,并推荐给班内同学,让同学拓展语文认知。
然而,很多同学带有惰性,不愿主动接纳课外性的篇目任务。这时,教师应采纳激励的路径。例如:可在早自习时段,指引同学去分享读过的课余性篇目,并让其他同学辨识内含的素材。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类授课所带的评价流程,可查验同学这一时段内的作文水准,借以激励同学,提升他们浓厚的创造热情。在这样的评判流程内,要凸显鼓励性语言带有的价值。教师要发觉同学写出的亮点性语言,采纳欣赏的视点,与同学一起进步。
此外,还要整合过程属性和终结时段内的测评。过程属性的评判,能供应持续性的作文建议;而终结属性的评判,能供应总括的调整思路。不应忽视掉这两个类别的测评,尤其是过程时段内的测评。同学只有明晰了现存的写作弊病,才会着手转变。
六、结语
要构造起“作文为大”的授课框架,就应延展小学生的阅读累积,指引同学去欣赏多量的优美语段,打下作文的稳固根基。与此同时,培育起同学观察及认知生活的能力,锻炼他们精准的观察视点,让同学获取到平日生活内含的感悟。教师要调和作文课带有的气氛,创设出愉悦及轻松的总氛围,激发同学的探究热情。继承惯常授课办法,同时引进新颖的作文思维,提升同学的整合性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1(04).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诗意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语文课堂要显真实
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蓬勃生机,课堂上,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拨学生智慧与创新的思维方法。总是带学生通过多媒体去名胜古迹旅游,走进童话故事等等,实际上,这种课堂是不会有魅力可言的。我觉得语文课要充满魅力,首先要真实。最近,我观摩了江苏青年教师陈飞的《清平乐 村居》这节课堂教学实录,觉得课堂真实而又流淌诗意。陈老师导入课文直截了当,板书课题后质疑“村居”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农村是什么样,很快把学生带到辛弃疾所描绘的词境中。在教学中,从初读感知、精读品味,到赏读感悟,他无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成分,虽然只有短短40分钟,却给人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学生也从实实在在的读、说、写、想中受益无穷。
二、语文课堂要进活力
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著名老师于澜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要勇于放手。
1 书,让学生自己读。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陈飞老师教《清平乐 村居》这篇课文让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他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读词,并集体纠正“剥”的读音,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读这种音。再请另一个学生读词,纠正“莲蓬”的读音,强调在这里“蓬”应发第二声,明白词讲究押韵的特点。在学生通读课文、讨论之后,陈老师让学生默读词并把讨论内容理顺,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介绍完辛弃疾的生平之后,陈老师再一次让学生齐读课文,把学生的感情推向。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可以说每读一次都有所收获。
2.话,让学生自己说。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没有“交流”,而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这样的说才会体现个性,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陈飞老师的课并没有按文本的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也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让自己充当导演角色向学生进行提问,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读懂了“最喜小儿无赖”,有的说读懂了“大儿锄豆溪东”,有的说读懂“白发谁家翁媪”……还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然后教者加以指导。最后,陈飞老师又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画面及感受,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加以引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说得淋漓尽致。
三、语文课堂要荡诗意
语文课堂会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会因浪漫而变得自由驰骋。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课堂,是死板的课堂,是做作的课堂。只有飘荡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篇10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所以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实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采取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办法来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这种“填鸭式”的做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被动式的灌输容易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上,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今后阅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关键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积极施行了新课改政策,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下的中国教育对于人才的选拔机制仍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会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以接受程度的好坏。由于应试教育背景下是以考核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所以这就导致许多老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学的目标也只是以学生能够更多的提高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难以开展。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中年级语文的内容相较于低年级的语文来说,在内容种类和难度上又有了提升,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有条理的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开展教学目标。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则是,许多老师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制定教学目标不够重视,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内容实行教学。
(2)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中年级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重点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课文中所需要背诵的部分往往是老师强调的重点,这种方式就容易使学生难以把握对于文章整体性的理解,一昧的强调对于死记硬背也会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厌倦甚至抵抗情绪,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学方式尚需调整
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习内容和层面比较多,而老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也会产生直观的影响。目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成绩好坏成为了评判老师教学质量好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所以这种背景下老师的教学主要是机械式的按照课本内容开展教学,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积极性。
三、关于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的举措
(1)学会导向与激励,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纪小的缘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将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第一要义,要改变传统的老师单方面讲学生单方面听的形式,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对后面的部分进行阅读、理解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回答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增强他们对于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是提高他们今后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注重精讲与指引搭配,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实行的讲读教学法越来越与今天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要求相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语文教学更多的只是针对课本的内容和考试的重点进行讲解,造成了学生对于文章理解的片面性。所以要改变语文教学中以老师讲授为主的现状,在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和中心句的部分,利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配乐朗读以及相互评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